自从霍将军大胜鞑虏的消息传来,京中很是热闹了一阵子,明月楼连着几天大摆筵席,几乎喝完了一整年的金华酒。
喜庆的氛围里,只有平阳侯府一片愁云惨淡。
这一仗打了七年,霍将军也带着将士们在边关守了七年,如今大获全胜,下一步自然是班师回朝、衣锦还乡。
但北边仍需人马驻守,在两国议和之前,更不能松懈半分。于是陛下点了平阳侯父子,即日率军北上驻守。
四月十五,大军开拔,陈九筠起了个大早,在皇城外送别父兄。
陈九缨抓着自家妹妹耳提面命:“筠儿,我和爹爹不在,你千万莫要惹阿娘生气。”
陈九筠竖起三根手指,乖巧地说:“我绝对不会惹娘生气,你放心去吧。”
平阳侯跟夫人依依惜别结束,也来到她面前:“筠儿,我和你哥哥不在……”
“千万不要惹娘生气。”陈九筠举手投降,“知道了知道了,从昨日开始,都说八百遍了!”
平阳侯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们这一去,五年十年都没个准,你也到嫁人的年纪了,收收脾气,和怀韬好好相处。”
说起常怀韬,陈九筠忽然想起今天都没见过他。
昨天明明说要来送行的,连天天赖床的她都赶来了,常怀韬这会儿在哪呢?
陈九筠笑着应了父亲的话,心中却打定主意,等会儿见了面要狠狠骂他一顿。
婚事还没定就这么不上心,真嫁过去还不知道要受什么委屈。
平阳侯跨上马准备出发时,常怀韬终于姗姗来迟。
他跑得衣冠微乱,额前漏下几缕发丝,垂在眼前,殷切地望过来时,显得狼狈又可怜。
“筠儿,实在对不住,昨夜先生喊我整理典籍,天将亮才小憩一会儿,不想睡过了。”
这个理由还情有可原,陈九筠想起父亲的嘱咐,不再计较,拿出帕子替他擦汗:“看你跑的,满头的汗。”
常怀韬欣喜地笑了,顾忌着大庭广众,不敢做得太亲密,只虚虚将她揽进怀里:“筠儿,你真好。”
一股淡淡的香气随着他的动作扑在陈九筠鼻尖。
香气微甜,带着点荷叶的特殊气息,是最近玉容坊新出的胭脂的味道。
她猛地将他推开,眼神已是冰冷如霜。
常怀韬还以为她在害羞,嬉笑着上前来挽她,正巧平阳侯催动马匹启程,陈九筠避过他的手,站到母亲身边。
冯氏已经抱着小女儿九歌哭得泣不成声,平阳侯听见了,没有回头,只是背对着她们挥了挥手。
看见这一幕,陈九筠眼眶也有些发热,她抬头望天,深吸一口气,憋回去了。
父兄虽然离开,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嘱咐嬷嬷盯着这里,陈九筠带着婢女檀云上了马车。
常怀韬追过来:“筠儿,你去哪里?”
“皇后娘娘命我今日进宫调香,时辰到了,我得走了。”陈九筠面色如常,温和地说,“怀韬,帮我照看下娘亲和妹妹,不要让她们太过伤心。”
他连连点头:“那你赶快去吧,这里有我。”
陈九筠一坐进马车,脸色就阴沉下来。
檀云握住她的手,柔声安抚:“小姐,侯爷这一去虽然时间久,但并不算危险。这一战是大捷,二十年内鞑虏必不敢再犯。”
陈九筠点点头,心头沉重。
她并不是在担心这个。
当今的皇后娘娘是平阳侯的亲姐姐,平阳侯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支持过皇后所生的定王,但所有人都已将他视作了定王党羽。
朝中那么多将军,非要将平阳侯父子二人都送去北境戍边,这其中是否有打压定王的意思?
若真是打压,陛下是否还有后招?
惴惴不安地抵达皇后宫中,时间已是巳时正,请安的妃子都已回去,只留下满室的脂粉香气。
陈九筠自小嗅觉灵敏,被这驳杂的香气一冲,忍不住有些头晕目眩。
她在门口定了定,等适应一些,才上前行礼。
“姑姑万安。”
皇后正倚在软枕旁发呆,被这一声唤得回过神来,忙叫宫女开窗。
凉风将香气冲散,携来草木清香。陈九筠感激地笑了笑,问:“姑姑急唤筠儿来,可是有什么吩咐?”
皇后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将她上下打量一遍,眼中浮出些许欣慰。
她招招手,示意来她身边坐:“我们筠儿今年十七了,也是大姑娘了。”
陈九筠笑意微敛,迟疑地挨着她坐下。
一般来说,这句话的后面,接的就是催婚了……
“你和常青君如何了?”
郑国公次子常青君,字怀韬,与陈九筠相知五年,就差上门提亲了。
可今天早上那阵脂粉香气,又让陈九筠心中起了疙瘩。
皇后看着她有些为难的脸色,隐约猜到些,轻轻叹出一声:“这次和谈,陛下会派公主和亲。”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陈九筠一时没懂:“可我记得,宫中并无适婚的公主。”
“京城中也没有适婚的郡主,因循先例,陛下应当会点公侯之女,封做公主。”
陈九筠微微张大了眼睛:“也就是说……”
她会被送去和亲?
“既然常青君不行,本宫来替你物色,下月初三是个吉日,趁早将婚事办了吧。”皇后拍拍她的手,宽慰道,“别怕,还有时间,姑姑不会让你嫁去北境的。”
同样的惨剧,绝不能第二次发生在她陈家。
陈九筠应声,跪下去行了两个大礼。
“姑姑费心了。”
陛下刚敲打过定王,此时着急安排她的婚事必然引得陛下不满,但即便如此皇后也要安排,可见和亲之事绝非望尘僄声,若不及早嫁人,被选去可亲的,八成是她。
甚至于,送她去和亲,就是陛下打压定王的后招。
回侯府用过午膳,陈九筠面色凝重地叫住冯氏。
九歌闻言也停下来,好奇地翘起脑袋。
“你回去温习功课。”陈九筠挥手赶她,“齐人伐燕那一篇,晚上我要考的。”
九歌的小脸顿时垮下来,哼哼唧唧地被檀云带走了。
冯氏也正要问她早上的事:“娘娘召你进宫,所为何事?”
“此次议和会派人和亲,如今皇女们都不适龄,陛下可能将我封做公主送去和亲。”陈九筠看着冯氏骤变的脸色,尽量简短地说,“姑姑要我在五月初三前找人成婚,常怀韬是一个人选,但我有疑心,还需要再查证一二。”
“怎会如此?五月初三,未免也太仓促了。”
冯氏一急起来眼眶就红了,陈九筠替她擦着眼泪,轻声安抚:“圣心难测,我们不能赌,这是权宜之举。”
“还好怀韬是个知根知底的,若是从明日起准备,时间也勉强够用。”
说着,冯氏就要起身去郑国公府。
陈九筠就知道她没听全,赶紧把人拉住:“娘,先别急,我未必会嫁常怀韬。”
“你不嫁怀韬,还能嫁谁?”冯氏懵了,“当初你千挑万选,选中的他,如今要换,可来不及了。”
“都没定亲,有什么来不及的。”陈九筠按着她的肩膀让她坐下,“我就是知会您一声,您先别动,等明天再说。”
“明天?”
“明天。”
因为今天,她要去查明白,常怀韬到底有没有背叛她。
京中的权贵子弟,多是眼高于顶,耽于享乐,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像萧王那样不娶妻,流连于秦楼楚馆,豢养乐伎做外室的也非常多。夫人们心中愤慨,嘴上却还要装作大度,去帮自家丈夫挣一份威武的名声。
陈九筠可做不到这样忍气吞声,她当初选择常怀韬,就是看中他软弱怯懦没有主见,从不敢忤逆于她。
这样的夫婿,才能好好地掌握在她手中,才不会阻碍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就是这样一句重话都不敢对她说的常怀韬,居然也敢背着她和别的女人苟且吗?
酉时正,常怀韬笑呵呵地从翰林院出来。
陈九筠一身男装,用折扇遮住脸,保持着距离跟了上去。
常怀韬先去荣发坊买了陈九筠最爱吃的糕点,路过卖首饰的摊子,见摊主是个贫苦的大娘,又高价买了一根银钗。
也是她喜欢的样式。
看到这里,陈九筠的气已经消了大半,跟踪的脚步也悠闲起来,还顺手买了一对精致可爱的陶人,打算等常怀韬带着银钗上门,就先拿这陶人当做还礼。
走着走着,常怀韬拐进了一条巷子。
陈九筠正要跟上去,却见他忽然回身朝外面张望,她赶忙窜到一旁的摊位前,动作太大,还把原本站在摊位前的公子撞得一个踉跄。
“不好意思啊。”陈九筠双手合十,小声道歉,“走得急了,没注意。”
回应她的是青年疑惑的声音:“不好意思?”
陈九筠猛地抬头,这才看清自己撞了谁,忙施礼道:“见过萧王殿下。”
她与萧王只在皇宫里见过几面,但这张脸实在是太让人印象深刻,就是想忘也忘不了。
皇上的几个皇子长得都不差,皇后亲生的定王更是继承了陈家人的好相貌,称得上一句玉质金相、君子端方。
但他们都比不上萧王,萧王的美貌传承自他出身北地的母亲,五官深邃,眉眼锐利,不笑时淡漠如神祇,笑起来又秾丽动人,曾经引得许多闺阁女子芳心暗许。
可惜他不止是个没前途的草包,还是个夜夜笙歌的风流浪子,如此败絮其中,没有姑娘敢嫁。
“原来是九筠……表妹。”
萧王是皇后养子,喊一声表妹倒也没错,只是这两个字在舌尖绕了一圈,再含着笑意吐出,落在陈九筠耳朵里,无端地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今日九筠还有事要做,改日再请殿下吃茶。”
陈九筠余光瞥见常怀韬放下戒心走进巷子,立刻要跟上去,刚踏出一步,就被萧王拉住。
“那不是郑国公府的公子吗?”祁暄顺着她的视线睨向巷口,挑眉问,“九筠这身打扮,是去捉奸的?”
他说得太直白,陈九筠不爽地捏了捏拳头,面上还是笑着说:“殿下既然知道事态紧急,不如放我过去?”
祁暄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缓缓放手:“多加小心。”
听他这么说,陈九筠的神色也缓和了些,她本也不打算跟常怀韬闹翻,只是想要一个答案。
她欠身一礼:“今日之事,还望殿下守口。”
说完便不再停留,追着常怀韬而去。
她走后,祁暄对着角落说:“查查陈九筠的履历。”
阴影里的人轻声应是,而后悄然离去。
做完这些,他才抱臂看向摊主,笑得和煦:“好了,接下来该谈我们的事了,慧烛大师。”
戴着宽大草帽、一身布衣的摊主立掌于胸,长诵一声佛号。
喜庆的氛围里,只有平阳侯府一片愁云惨淡。
这一仗打了七年,霍将军也带着将士们在边关守了七年,如今大获全胜,下一步自然是班师回朝、衣锦还乡。
但北边仍需人马驻守,在两国议和之前,更不能松懈半分。于是陛下点了平阳侯父子,即日率军北上驻守。
四月十五,大军开拔,陈九筠起了个大早,在皇城外送别父兄。
陈九缨抓着自家妹妹耳提面命:“筠儿,我和爹爹不在,你千万莫要惹阿娘生气。”
陈九筠竖起三根手指,乖巧地说:“我绝对不会惹娘生气,你放心去吧。”
平阳侯跟夫人依依惜别结束,也来到她面前:“筠儿,我和你哥哥不在……”
“千万不要惹娘生气。”陈九筠举手投降,“知道了知道了,从昨日开始,都说八百遍了!”
平阳侯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们这一去,五年十年都没个准,你也到嫁人的年纪了,收收脾气,和怀韬好好相处。”
说起常怀韬,陈九筠忽然想起今天都没见过他。
昨天明明说要来送行的,连天天赖床的她都赶来了,常怀韬这会儿在哪呢?
陈九筠笑着应了父亲的话,心中却打定主意,等会儿见了面要狠狠骂他一顿。
婚事还没定就这么不上心,真嫁过去还不知道要受什么委屈。
平阳侯跨上马准备出发时,常怀韬终于姗姗来迟。
他跑得衣冠微乱,额前漏下几缕发丝,垂在眼前,殷切地望过来时,显得狼狈又可怜。
“筠儿,实在对不住,昨夜先生喊我整理典籍,天将亮才小憩一会儿,不想睡过了。”
这个理由还情有可原,陈九筠想起父亲的嘱咐,不再计较,拿出帕子替他擦汗:“看你跑的,满头的汗。”
常怀韬欣喜地笑了,顾忌着大庭广众,不敢做得太亲密,只虚虚将她揽进怀里:“筠儿,你真好。”
一股淡淡的香气随着他的动作扑在陈九筠鼻尖。
香气微甜,带着点荷叶的特殊气息,是最近玉容坊新出的胭脂的味道。
她猛地将他推开,眼神已是冰冷如霜。
常怀韬还以为她在害羞,嬉笑着上前来挽她,正巧平阳侯催动马匹启程,陈九筠避过他的手,站到母亲身边。
冯氏已经抱着小女儿九歌哭得泣不成声,平阳侯听见了,没有回头,只是背对着她们挥了挥手。
看见这一幕,陈九筠眼眶也有些发热,她抬头望天,深吸一口气,憋回去了。
父兄虽然离开,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嘱咐嬷嬷盯着这里,陈九筠带着婢女檀云上了马车。
常怀韬追过来:“筠儿,你去哪里?”
“皇后娘娘命我今日进宫调香,时辰到了,我得走了。”陈九筠面色如常,温和地说,“怀韬,帮我照看下娘亲和妹妹,不要让她们太过伤心。”
他连连点头:“那你赶快去吧,这里有我。”
陈九筠一坐进马车,脸色就阴沉下来。
檀云握住她的手,柔声安抚:“小姐,侯爷这一去虽然时间久,但并不算危险。这一战是大捷,二十年内鞑虏必不敢再犯。”
陈九筠点点头,心头沉重。
她并不是在担心这个。
当今的皇后娘娘是平阳侯的亲姐姐,平阳侯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支持过皇后所生的定王,但所有人都已将他视作了定王党羽。
朝中那么多将军,非要将平阳侯父子二人都送去北境戍边,这其中是否有打压定王的意思?
若真是打压,陛下是否还有后招?
惴惴不安地抵达皇后宫中,时间已是巳时正,请安的妃子都已回去,只留下满室的脂粉香气。
陈九筠自小嗅觉灵敏,被这驳杂的香气一冲,忍不住有些头晕目眩。
她在门口定了定,等适应一些,才上前行礼。
“姑姑万安。”
皇后正倚在软枕旁发呆,被这一声唤得回过神来,忙叫宫女开窗。
凉风将香气冲散,携来草木清香。陈九筠感激地笑了笑,问:“姑姑急唤筠儿来,可是有什么吩咐?”
皇后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将她上下打量一遍,眼中浮出些许欣慰。
她招招手,示意来她身边坐:“我们筠儿今年十七了,也是大姑娘了。”
陈九筠笑意微敛,迟疑地挨着她坐下。
一般来说,这句话的后面,接的就是催婚了……
“你和常青君如何了?”
郑国公次子常青君,字怀韬,与陈九筠相知五年,就差上门提亲了。
可今天早上那阵脂粉香气,又让陈九筠心中起了疙瘩。
皇后看着她有些为难的脸色,隐约猜到些,轻轻叹出一声:“这次和谈,陛下会派公主和亲。”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陈九筠一时没懂:“可我记得,宫中并无适婚的公主。”
“京城中也没有适婚的郡主,因循先例,陛下应当会点公侯之女,封做公主。”
陈九筠微微张大了眼睛:“也就是说……”
她会被送去和亲?
“既然常青君不行,本宫来替你物色,下月初三是个吉日,趁早将婚事办了吧。”皇后拍拍她的手,宽慰道,“别怕,还有时间,姑姑不会让你嫁去北境的。”
同样的惨剧,绝不能第二次发生在她陈家。
陈九筠应声,跪下去行了两个大礼。
“姑姑费心了。”
陛下刚敲打过定王,此时着急安排她的婚事必然引得陛下不满,但即便如此皇后也要安排,可见和亲之事绝非望尘僄声,若不及早嫁人,被选去可亲的,八成是她。
甚至于,送她去和亲,就是陛下打压定王的后招。
回侯府用过午膳,陈九筠面色凝重地叫住冯氏。
九歌闻言也停下来,好奇地翘起脑袋。
“你回去温习功课。”陈九筠挥手赶她,“齐人伐燕那一篇,晚上我要考的。”
九歌的小脸顿时垮下来,哼哼唧唧地被檀云带走了。
冯氏也正要问她早上的事:“娘娘召你进宫,所为何事?”
“此次议和会派人和亲,如今皇女们都不适龄,陛下可能将我封做公主送去和亲。”陈九筠看着冯氏骤变的脸色,尽量简短地说,“姑姑要我在五月初三前找人成婚,常怀韬是一个人选,但我有疑心,还需要再查证一二。”
“怎会如此?五月初三,未免也太仓促了。”
冯氏一急起来眼眶就红了,陈九筠替她擦着眼泪,轻声安抚:“圣心难测,我们不能赌,这是权宜之举。”
“还好怀韬是个知根知底的,若是从明日起准备,时间也勉强够用。”
说着,冯氏就要起身去郑国公府。
陈九筠就知道她没听全,赶紧把人拉住:“娘,先别急,我未必会嫁常怀韬。”
“你不嫁怀韬,还能嫁谁?”冯氏懵了,“当初你千挑万选,选中的他,如今要换,可来不及了。”
“都没定亲,有什么来不及的。”陈九筠按着她的肩膀让她坐下,“我就是知会您一声,您先别动,等明天再说。”
“明天?”
“明天。”
因为今天,她要去查明白,常怀韬到底有没有背叛她。
京中的权贵子弟,多是眼高于顶,耽于享乐,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像萧王那样不娶妻,流连于秦楼楚馆,豢养乐伎做外室的也非常多。夫人们心中愤慨,嘴上却还要装作大度,去帮自家丈夫挣一份威武的名声。
陈九筠可做不到这样忍气吞声,她当初选择常怀韬,就是看中他软弱怯懦没有主见,从不敢忤逆于她。
这样的夫婿,才能好好地掌握在她手中,才不会阻碍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就是这样一句重话都不敢对她说的常怀韬,居然也敢背着她和别的女人苟且吗?
酉时正,常怀韬笑呵呵地从翰林院出来。
陈九筠一身男装,用折扇遮住脸,保持着距离跟了上去。
常怀韬先去荣发坊买了陈九筠最爱吃的糕点,路过卖首饰的摊子,见摊主是个贫苦的大娘,又高价买了一根银钗。
也是她喜欢的样式。
看到这里,陈九筠的气已经消了大半,跟踪的脚步也悠闲起来,还顺手买了一对精致可爱的陶人,打算等常怀韬带着银钗上门,就先拿这陶人当做还礼。
走着走着,常怀韬拐进了一条巷子。
陈九筠正要跟上去,却见他忽然回身朝外面张望,她赶忙窜到一旁的摊位前,动作太大,还把原本站在摊位前的公子撞得一个踉跄。
“不好意思啊。”陈九筠双手合十,小声道歉,“走得急了,没注意。”
回应她的是青年疑惑的声音:“不好意思?”
陈九筠猛地抬头,这才看清自己撞了谁,忙施礼道:“见过萧王殿下。”
她与萧王只在皇宫里见过几面,但这张脸实在是太让人印象深刻,就是想忘也忘不了。
皇上的几个皇子长得都不差,皇后亲生的定王更是继承了陈家人的好相貌,称得上一句玉质金相、君子端方。
但他们都比不上萧王,萧王的美貌传承自他出身北地的母亲,五官深邃,眉眼锐利,不笑时淡漠如神祇,笑起来又秾丽动人,曾经引得许多闺阁女子芳心暗许。
可惜他不止是个没前途的草包,还是个夜夜笙歌的风流浪子,如此败絮其中,没有姑娘敢嫁。
“原来是九筠……表妹。”
萧王是皇后养子,喊一声表妹倒也没错,只是这两个字在舌尖绕了一圈,再含着笑意吐出,落在陈九筠耳朵里,无端地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今日九筠还有事要做,改日再请殿下吃茶。”
陈九筠余光瞥见常怀韬放下戒心走进巷子,立刻要跟上去,刚踏出一步,就被萧王拉住。
“那不是郑国公府的公子吗?”祁暄顺着她的视线睨向巷口,挑眉问,“九筠这身打扮,是去捉奸的?”
他说得太直白,陈九筠不爽地捏了捏拳头,面上还是笑着说:“殿下既然知道事态紧急,不如放我过去?”
祁暄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缓缓放手:“多加小心。”
听他这么说,陈九筠的神色也缓和了些,她本也不打算跟常怀韬闹翻,只是想要一个答案。
她欠身一礼:“今日之事,还望殿下守口。”
说完便不再停留,追着常怀韬而去。
她走后,祁暄对着角落说:“查查陈九筠的履历。”
阴影里的人轻声应是,而后悄然离去。
做完这些,他才抱臂看向摊主,笑得和煦:“好了,接下来该谈我们的事了,慧烛大师。”
戴着宽大草帽、一身布衣的摊主立掌于胸,长诵一声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