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任凭别人将她吹的天花乱坠,朝彻子也从不敢自认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
诉讼管不管用,不系于证词本身是否确凿,而在于告发之人是谁,时机是否得宜。她不过比旁人身份高一些,面圣的机会多一些……
中秋夜宴的前一天,她整理好打击“有桥集团”的证据,来到大相国寺边的民宅。
天貌似要下雨。凉风陡来,充斥着潮湿的土腥味。
周围街坊邻居们吆喝着收衣裳。
这节气汴京的雨水格外丰沛,没多会儿就缀成了网,朝彻子走进了小院,合紧门,打了盆清水收拾屋子。
好歹这算她的“家”,哪怕摆了张像怪物般挤占了原本并不宽敞房间的婚床。
一切收拾妥当,她独伫在檐下听雨。
滴滴答答的雨声颇有节拍,她感觉困顿,慵懒打着哈欠决定去睡觉。
这两日她研究《山字经》研究的甚为疲累。
《山字经》是道家练功的心法,跟一般习武的方式几乎完全不同,另辟蹊径:好比作画一样,人是绘山画水,工笔花鸟,人物写意,但他却另具一格,自成一派,去画人的内心世界,花之言、鸟之声、山底内的火熔岩、水深处的鱼。这方法是前人所未得,也是后人之所未习的。
勤学苦练,不如灵光一现。
相应的,内景若是出了问题,人的精神、言行就会出问题。
不知深巷哪家在蒸桂花米糕,香气飘进梦中,恍惚又像回到了离家前八月十四的日月乡。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与繁华汴京截然不同的桃源景致。
但很快,美梦骤然成了恶魇。
……
“看起来她是真的很想让你身败名裂。”说话的是个白胡子、眯着斜眼、笑容似大海的老太监。
“疯狗咬人,不足为虑。成了群的才是狼,不成群的永远都是狗。”
话虽如此,但“有桥集团”地位最高的二人还是决定亲自出手去偷朝彻子的诉状。
哪怕米有桥也不得不承认,朝彻子是个狠角,年轻一辈里武功已在神侯府那四个之上。
当然,比之天女、方应看这样的神仙人物,却还是差点火候。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王小石、戚少商凭借绝佳人缘,走到哪儿都有大把江湖好汉帮身,逢凶化吉,朝彻子却是真正的单打独斗。
风雨楼的杨无邪是对她有好感,却也未必会支持她。人家还有那么大个楼子要操心呢!哪会儿女情长陪着她?
天女说的对:事事靠男人未免令人不齿!算什么好女子?
总之,“有桥集团”在朝彻子的事上向来肆无忌惮。
偌大的汴京,也没见谁给她撑过腰。
自在门有自己的小师妹,金风细雨楼宠天女都来不及,谁会管她?谁有闲心管她?赵佶那么多个女儿,最不待见的便是她。
她唯一的后台,元限派系早就垮了,死的死、亡得亡!
朝彻子近来的行为已引起“有桥集团”眼线的警觉。
这事被方应看得知,商量既然暂时不能害命,那就先把诉状偷了。他们支走宫女搜遍翠微殿无所获,又立马想到大相国寺附近的民宅。
趁夜色潜了进去。
院中未点灯火,门轴转动发出细微、在这雨幕中不显清晰的声响。
依旧未见有任何埋伏或攻击。
四周依旧只有雨声。
恰在此时窗外一道惊雷划过,照亮了房间,足以让二人看清——
黑漆漆的房间里竟然是有人的!
发觉情况不对的方应看应变奇速,立刻拔剑去攻!
再抬头时眼神已变。
剑光直刺额间,一轮朱砂红似旭日浮现。
朝彻子眉若远山,这宛如给美人妆点花钿似的杀招,竟堪堪止住!
血河神剑随主人的心意,不再寸近。
——到底哪儿眼熟?
方应看说不出所以然,只剩莫名的心惊不停地奔突流窜。
她像是看不到横指的锋利剑尖,也看不见要杀她的方应看,全副心神都用来观察阴雨天停在不远处瓦房屋脊上的白鹭。
那只破鸟羽毛被大雨淋的湿透。
如何扑扇翅膀也飞不起来,挣扎了好几下,便呆伫着不动了,任凭雨点打落在身上,看起来好不可怜……
——这假帝姬葫芦里卖什么药?
——她真不还手?!
方应看与米有桥对望,飞快交换了一个眼神。
“姊姊?”他微笑着唤她,伸出手掌,谨慎上前攀住她的肩膀,推了推。
仍无任何反应。
这时方应看不再犹豫。他几乎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色也金了一金。旁的事全然抛在脑后,一把将她带入怀中,掳之而去。
就像是不费吹灰之力掳走了一只被烈日晒晕的红蝶。
朝彻子痴痴呆呆、精神失常的状态,方应看不仅曾见过,还无比熟悉。
当年义母得病前也是如此!
所以他火速意识到——朝彻子肯定疯了,就不知是何缘由。
米有桥少不得跟在后面提醒他:“咱诉状不找了?”
他却语气无所谓的答道:“只要人失踪,区区几张废纸又有何用。”
——失踪?这话教米有桥吃了一惊!连觑了他好几眼。
他竟是打这个主意?
可他要朝彻子有什么用?与其囚禁起来埋下隐患,倒不如趁现在直接令她“意外身亡”啊!
……
暴雨将青瓦、街道冲洗的一二干净,连石缝间的野草都鲜润了几分。
每逢佳节良辰,汴京小贩如织,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或出游、或赏灯,今天却是个例外。
因着下雨,夜市摊贩不开张,徬晚的街道空无一人,倒方便了“有桥集团”这伙人行事。美人软成一滩烂泥的身子,没骨头似的贴着穿了件白苎新袍的贵介公子。
车轮碾过满地碎金似的桂花,驶离大相国寺。
“有桥集团”算是汴京绑架掳人的专业户。
威震八方,独步天下的豪杰关七亦曾遭其算计,落入彀中,难道还压不住区区一个送上门来的朝彻子?
“就这么带回去,你打算将她关哪儿?”万一被人撞见……总之米有桥不赞同。
“‘不戒斋’内不是有现成的地方。”
米有桥一下子便明白过来,他指的是专为天女打造的“黄金笼”,耗废了方小侯爷的诸多心血、大量金银,更重要的是隔音极好,好到一点声音也透不出来……
他原憧憬着“金屋藏娇”,可惜天女飞升得太仓促,仙凡永隔,成了方小侯爷此生不可言说的遗憾与悔恨。
眼下委屈了那间暗室,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来收押朝彻子。
“像她这样愚蠢、手段歹毒又碍事的女人,就该生不如死。”说这话时,他似乎全然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比他口中罪大恶极的女人更胜一筹。
——朝彻子究竟做了什么残害忠良、死有余辜的恶事呢?若论恶毒,他恐怕要比朝彻子强上千倍万倍不止。
无非是朝彻子害他仰慕的天女受了委屈,致使他心怀不满,耿耿于怀,要为佳人出头鸣不平。
突然间,他仿佛就明事理、知对错,耳目清明起来。
想必是大宋不配拥有天女!老天爷将天女召了回去,他才会痛失所爱,失去那个粲笑似荼蘼花的丽人。
剩下的人、事、物都不值得他方应看留恋!
历经千帆,他才方知自己想要的不是晚衣义母、不是雷纯、也不是自在门的小师妹,而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奇女子——天女。
心从此有了归宿。
……
半个时辰前,大相国寺旁的民宅曾传出异响,但都被挨家挨户沉浸于劳作一天后享用飧食的惬意、欢声笑语,屋外嘈杂的雨声给掩盖了过去。
朝彻子俯仰于天地之间,无拘形意。
多年来唯错杀一人,悔愧于心。
许是违背了长宁郡主的遗言,前几日练功时她猛然起想此事,口吐鲜血。后又于梦中窥见故人,走火入魔,呓语着“我没错!他就是该死!”、“等我送他下去,给你俩配场冥婚还不成!”。胡言乱语,不知所谓地嚷了一通,再醒来时便丢了魂。
世上本无女鬼纠缠,长宁郡主早已往生极乐,不过是朝彻子自己做了亏心事遭报应。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
角灯、巨烛齐齐点明的神通侯府显出几分不同寻常。
先是小侯爷将整个“不戒斋”的壮丁、家丁、长工、散工还有丫鬟、厨娘、女使全都召集到了一处,院内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小侯爷此番举动的深意。然而管家却只讲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过了两刻钟,才挥手将他们遣散去重新干活。
侯府穿梭往来的下人们浑然未觉,哪里知道就在这须臾一盏茶的光景里,府中已悄然多出个人来,而且还是大家都没见过,都当做不存在的人!
其次,自打天女飞升就再没做过宵夜的厨娘得了吩咐,要她熬煮一盅莲子百合糖水。
可真是怪事。
厨娘在侯府干了几年也没听说侯爷爱喝这东西,或许是小侯爷挂念天女成疾、饮物思人的情况也是有的!
端糖水的彭尖欲言又止。
侯爷的事他向来不敢多嘴多舌,也不敢向外透露半个字,但这次驾车的是他,自家主人弄了个什么玩意回府,他一清二楚!
在“不戒斋”顶层有一个高楼,楼上有一平台,横匾书着“卜卜”两个字,有好些人,用各种仪器,书写纪录,观察天文气候,十分专注、忙碌,像要把每一件异象都要纪录在案。白天仍如此繁忙、紧张,入夜后可以想见。
但极少有人知道,石制平台的内部被掏出了一间不见天日的“回”字型夹层暗室,四壁无窗,以夜明珠为灯,不点蜡油烛台。
由数百张珍稀白狐皮毛缝制而成的地毯铺设内室,踏足其上,柔软如云,被褥之内填充的俱是又轻又暖又金贵的鹅绒!瓷瓶、砚台之类能伤人的陈设,则一概弃之。
只是隔一段时间,通风的孔洞就会放处迷香,久闻便会日渐虚弱无力,彻底沦为任小侯爷观察、摆布的废人
连自我了断都将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直到那碗糖水摆在书房天女常用的案几前,彭尖终于松了口气。
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一小口、一小口饮着糖水的娇憨灵动模样,瞧见便叫人心生欢喜,数月过去,仍烙在他心底。
他就说嘛,怎么可能是给……
——侯爷果然还是惦记着天女大小姐的!
诉讼管不管用,不系于证词本身是否确凿,而在于告发之人是谁,时机是否得宜。她不过比旁人身份高一些,面圣的机会多一些……
中秋夜宴的前一天,她整理好打击“有桥集团”的证据,来到大相国寺边的民宅。
天貌似要下雨。凉风陡来,充斥着潮湿的土腥味。
周围街坊邻居们吆喝着收衣裳。
这节气汴京的雨水格外丰沛,没多会儿就缀成了网,朝彻子走进了小院,合紧门,打了盆清水收拾屋子。
好歹这算她的“家”,哪怕摆了张像怪物般挤占了原本并不宽敞房间的婚床。
一切收拾妥当,她独伫在檐下听雨。
滴滴答答的雨声颇有节拍,她感觉困顿,慵懒打着哈欠决定去睡觉。
这两日她研究《山字经》研究的甚为疲累。
《山字经》是道家练功的心法,跟一般习武的方式几乎完全不同,另辟蹊径:好比作画一样,人是绘山画水,工笔花鸟,人物写意,但他却另具一格,自成一派,去画人的内心世界,花之言、鸟之声、山底内的火熔岩、水深处的鱼。这方法是前人所未得,也是后人之所未习的。
勤学苦练,不如灵光一现。
相应的,内景若是出了问题,人的精神、言行就会出问题。
不知深巷哪家在蒸桂花米糕,香气飘进梦中,恍惚又像回到了离家前八月十四的日月乡。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与繁华汴京截然不同的桃源景致。
但很快,美梦骤然成了恶魇。
……
“看起来她是真的很想让你身败名裂。”说话的是个白胡子、眯着斜眼、笑容似大海的老太监。
“疯狗咬人,不足为虑。成了群的才是狼,不成群的永远都是狗。”
话虽如此,但“有桥集团”地位最高的二人还是决定亲自出手去偷朝彻子的诉状。
哪怕米有桥也不得不承认,朝彻子是个狠角,年轻一辈里武功已在神侯府那四个之上。
当然,比之天女、方应看这样的神仙人物,却还是差点火候。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王小石、戚少商凭借绝佳人缘,走到哪儿都有大把江湖好汉帮身,逢凶化吉,朝彻子却是真正的单打独斗。
风雨楼的杨无邪是对她有好感,却也未必会支持她。人家还有那么大个楼子要操心呢!哪会儿女情长陪着她?
天女说的对:事事靠男人未免令人不齿!算什么好女子?
总之,“有桥集团”在朝彻子的事上向来肆无忌惮。
偌大的汴京,也没见谁给她撑过腰。
自在门有自己的小师妹,金风细雨楼宠天女都来不及,谁会管她?谁有闲心管她?赵佶那么多个女儿,最不待见的便是她。
她唯一的后台,元限派系早就垮了,死的死、亡得亡!
朝彻子近来的行为已引起“有桥集团”眼线的警觉。
这事被方应看得知,商量既然暂时不能害命,那就先把诉状偷了。他们支走宫女搜遍翠微殿无所获,又立马想到大相国寺附近的民宅。
趁夜色潜了进去。
院中未点灯火,门轴转动发出细微、在这雨幕中不显清晰的声响。
依旧未见有任何埋伏或攻击。
四周依旧只有雨声。
恰在此时窗外一道惊雷划过,照亮了房间,足以让二人看清——
黑漆漆的房间里竟然是有人的!
发觉情况不对的方应看应变奇速,立刻拔剑去攻!
再抬头时眼神已变。
剑光直刺额间,一轮朱砂红似旭日浮现。
朝彻子眉若远山,这宛如给美人妆点花钿似的杀招,竟堪堪止住!
血河神剑随主人的心意,不再寸近。
——到底哪儿眼熟?
方应看说不出所以然,只剩莫名的心惊不停地奔突流窜。
她像是看不到横指的锋利剑尖,也看不见要杀她的方应看,全副心神都用来观察阴雨天停在不远处瓦房屋脊上的白鹭。
那只破鸟羽毛被大雨淋的湿透。
如何扑扇翅膀也飞不起来,挣扎了好几下,便呆伫着不动了,任凭雨点打落在身上,看起来好不可怜……
——这假帝姬葫芦里卖什么药?
——她真不还手?!
方应看与米有桥对望,飞快交换了一个眼神。
“姊姊?”他微笑着唤她,伸出手掌,谨慎上前攀住她的肩膀,推了推。
仍无任何反应。
这时方应看不再犹豫。他几乎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色也金了一金。旁的事全然抛在脑后,一把将她带入怀中,掳之而去。
就像是不费吹灰之力掳走了一只被烈日晒晕的红蝶。
朝彻子痴痴呆呆、精神失常的状态,方应看不仅曾见过,还无比熟悉。
当年义母得病前也是如此!
所以他火速意识到——朝彻子肯定疯了,就不知是何缘由。
米有桥少不得跟在后面提醒他:“咱诉状不找了?”
他却语气无所谓的答道:“只要人失踪,区区几张废纸又有何用。”
——失踪?这话教米有桥吃了一惊!连觑了他好几眼。
他竟是打这个主意?
可他要朝彻子有什么用?与其囚禁起来埋下隐患,倒不如趁现在直接令她“意外身亡”啊!
……
暴雨将青瓦、街道冲洗的一二干净,连石缝间的野草都鲜润了几分。
每逢佳节良辰,汴京小贩如织,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或出游、或赏灯,今天却是个例外。
因着下雨,夜市摊贩不开张,徬晚的街道空无一人,倒方便了“有桥集团”这伙人行事。美人软成一滩烂泥的身子,没骨头似的贴着穿了件白苎新袍的贵介公子。
车轮碾过满地碎金似的桂花,驶离大相国寺。
“有桥集团”算是汴京绑架掳人的专业户。
威震八方,独步天下的豪杰关七亦曾遭其算计,落入彀中,难道还压不住区区一个送上门来的朝彻子?
“就这么带回去,你打算将她关哪儿?”万一被人撞见……总之米有桥不赞同。
“‘不戒斋’内不是有现成的地方。”
米有桥一下子便明白过来,他指的是专为天女打造的“黄金笼”,耗废了方小侯爷的诸多心血、大量金银,更重要的是隔音极好,好到一点声音也透不出来……
他原憧憬着“金屋藏娇”,可惜天女飞升得太仓促,仙凡永隔,成了方小侯爷此生不可言说的遗憾与悔恨。
眼下委屈了那间暗室,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来收押朝彻子。
“像她这样愚蠢、手段歹毒又碍事的女人,就该生不如死。”说这话时,他似乎全然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比他口中罪大恶极的女人更胜一筹。
——朝彻子究竟做了什么残害忠良、死有余辜的恶事呢?若论恶毒,他恐怕要比朝彻子强上千倍万倍不止。
无非是朝彻子害他仰慕的天女受了委屈,致使他心怀不满,耿耿于怀,要为佳人出头鸣不平。
突然间,他仿佛就明事理、知对错,耳目清明起来。
想必是大宋不配拥有天女!老天爷将天女召了回去,他才会痛失所爱,失去那个粲笑似荼蘼花的丽人。
剩下的人、事、物都不值得他方应看留恋!
历经千帆,他才方知自己想要的不是晚衣义母、不是雷纯、也不是自在门的小师妹,而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奇女子——天女。
心从此有了归宿。
……
半个时辰前,大相国寺旁的民宅曾传出异响,但都被挨家挨户沉浸于劳作一天后享用飧食的惬意、欢声笑语,屋外嘈杂的雨声给掩盖了过去。
朝彻子俯仰于天地之间,无拘形意。
多年来唯错杀一人,悔愧于心。
许是违背了长宁郡主的遗言,前几日练功时她猛然起想此事,口吐鲜血。后又于梦中窥见故人,走火入魔,呓语着“我没错!他就是该死!”、“等我送他下去,给你俩配场冥婚还不成!”。胡言乱语,不知所谓地嚷了一通,再醒来时便丢了魂。
世上本无女鬼纠缠,长宁郡主早已往生极乐,不过是朝彻子自己做了亏心事遭报应。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
角灯、巨烛齐齐点明的神通侯府显出几分不同寻常。
先是小侯爷将整个“不戒斋”的壮丁、家丁、长工、散工还有丫鬟、厨娘、女使全都召集到了一处,院内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小侯爷此番举动的深意。然而管家却只讲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过了两刻钟,才挥手将他们遣散去重新干活。
侯府穿梭往来的下人们浑然未觉,哪里知道就在这须臾一盏茶的光景里,府中已悄然多出个人来,而且还是大家都没见过,都当做不存在的人!
其次,自打天女飞升就再没做过宵夜的厨娘得了吩咐,要她熬煮一盅莲子百合糖水。
可真是怪事。
厨娘在侯府干了几年也没听说侯爷爱喝这东西,或许是小侯爷挂念天女成疾、饮物思人的情况也是有的!
端糖水的彭尖欲言又止。
侯爷的事他向来不敢多嘴多舌,也不敢向外透露半个字,但这次驾车的是他,自家主人弄了个什么玩意回府,他一清二楚!
在“不戒斋”顶层有一个高楼,楼上有一平台,横匾书着“卜卜”两个字,有好些人,用各种仪器,书写纪录,观察天文气候,十分专注、忙碌,像要把每一件异象都要纪录在案。白天仍如此繁忙、紧张,入夜后可以想见。
但极少有人知道,石制平台的内部被掏出了一间不见天日的“回”字型夹层暗室,四壁无窗,以夜明珠为灯,不点蜡油烛台。
由数百张珍稀白狐皮毛缝制而成的地毯铺设内室,踏足其上,柔软如云,被褥之内填充的俱是又轻又暖又金贵的鹅绒!瓷瓶、砚台之类能伤人的陈设,则一概弃之。
只是隔一段时间,通风的孔洞就会放处迷香,久闻便会日渐虚弱无力,彻底沦为任小侯爷观察、摆布的废人
连自我了断都将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直到那碗糖水摆在书房天女常用的案几前,彭尖终于松了口气。
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一小口、一小口饮着糖水的娇憨灵动模样,瞧见便叫人心生欢喜,数月过去,仍烙在他心底。
他就说嘛,怎么可能是给……
——侯爷果然还是惦记着天女大小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