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黛玉正在晨妆,只见紫鹃进来说道:“姑娘,今儿个一早,宫里娘娘差了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二奶奶让我跟姑娘说,到了那日一同去清虚观看戏去。端午节的节礼也赏下了。搁在外头桌子上呢。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香袋两个。”黛玉问道:“别的姑娘也是这些吗?”紫鹃道:“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是一样的,只有两柄上等宫扇和两串红麝香珠。宝姑娘和宝二爷是一样的,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正说话间,只见怡红院的晴雯来了,还带着端午节的节礼。晴雯道:“宝二爷说这是他今儿刚得的,让姑娘爱什么就留下什么。”黛玉道:“我今儿个也得了,让宝哥哥自己留着罢。”晴雯只得回去了。
临出门时,黛玉看着桌上的节礼,对紫鹃说道:“把这些都好生收起来。”
出了园门来至贾母房中,见赖大家的来给贾母请安,二人正在说笑。见黛玉进来了,赖大家的忙起身问安:“姑娘好。”黛玉道:“赖妈妈好。”
黛玉给贾母请安后,贾母道:“宝玉和宝丫头在里屋呢,你进去跟他们说说话罢。”黛玉应下后去了,正瞧见宝钗将手腕上的红麝香珠串褪下来递与宝玉,宝玉愣住了未接。宝钗见他怔了,倒不好意思起来,丢下串子要走,却见黛玉在门口看着,一时更加不好意思起来,问道:“妹妹几时来的,怎么也不进来?”黛玉笑道:“我何曾不是在屋里。只是瞧着有只呆雁在,我一进来,呆雁飞了,岂不无趣?”
宝玉听见黛玉的声音,终于回过神来,又听黛玉说有呆雁,忙问道:“呆雁在哪?”黛玉笑着对宝钗说道:“姐姐你瞧,可是我说的,我一进来,呆雁就飞了。”
宝钗携着黛玉坐下,宝玉问道:“妹妹,我打发人给你送东西,你怎么也不留下?”黛玉看了看宝玉,又看了看宝钗,笑道:“我也得了,要你的作甚。”
还不等宝玉说什么,只见凤姐进来就说道:“初一那日咱们都去清虚观看戏去。”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凤姐道:“他们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咱们要去,我头几天打发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打扫干净了,挂起帘子来,一个闲人不许放进庙去,才是好呢。我已经回了太太了,你们不去我去。这些日子也闷得很了。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这时,鸳鸯搀着贾母进来了,贾母听了,说道:“既这么着,我同你去。”凤姐连忙转身,同鸳鸯一起搀扶着贾母去坐下,并笑道:“老祖宗也去,那感情好啊!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贾母笑道:“到明儿,我在正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好不好?”凤姐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贾母对黛玉、宝钗说道:“林丫头,宝丫头,你们也一起去逛逛。宝丫头,连你母亲也去。在家里也是睡觉。”随后又笑道:“咱们热热闹闹的去逛它个三天!”
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贾母独坐一乘八人大亮轿,李纨、凤姐、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后头又有各人的丫鬟,奶母抱着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再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真是好不热闹,引得路人纷纷说道荣国府真是好大的排场。
快到清虚观前,早有一老道执香披衣,带领着众道士在路旁迎接。贾母在轿内因瞧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忙命停轿。
贾珍见贾母停轿,忙领着子侄们上前迎接,并引着贾母往观里去。
这边黛玉等人才下了车进了观门,不知从哪跑出来一个小道士,在人群中乱钻,众人喝声叫:“ 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在前头听见后头吵嚷了起来,忙问道:“后头是怎么了?”凤姐上去搀着贾母说道:“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对贾珍说道:“珍哥儿,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哪里见得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贾珍忙应下去带了那小道士到贾母跟前。贾母见那小道士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颤,贾母叫他别怕,又问他几岁了,那小道士早已被吓坏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贾母见了,道:“可怜见的。”随即命贾珍带他下去,又让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并说道:“别让人为难了他去。”贾珍答应着领了小道士去了。贾母则是带着众人,一层一层的瞻拜观玩,累了便领着众人上了正面的楼去歇息了。才歇息了没一会子,就见贾珍之妻尤氏带着贾蓉之妻胡氏进来了,请安道:“知道老太太高兴来逛逛,我特意带着蓉儿媳妇前来伺候。给老太太请安,给姨太太请安。”胡氏亦是说道:“给您请安了。”贾母笑道:“我不过是没事来逛逛罢了,倒把你们婆媳两给叫来了。”
正说着,贾珍进来对贾母说道:“张爷爷进来给您请安了。”贾母忙道:“搀过来。”贾珍去搀了张道士进来,张道士一进来便笑呵呵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康宁?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在贾母和张道士说话间,黛玉悄悄的问凤姐:“姐姐,这个老道是谁?”还不等凤姐回答,宝玉先答道:“他是爷爷当年出家的替身,其实是个贫嘴烂舌的。”
一时贾母叫了宝玉过去,宝玉忙上前去,问道:“张爷爷身体一向可好?”,张道士忙抱住了说道:“好,好,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是外头瞧着好,里头弱。都是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硬生生的逼出了一身病来。”张道士道:“我前日在别处看到了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是极好的,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读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随即感叹道:“我怎么瞧着哥儿的形容身段,言谈举止,越发的像当日的国公爷呢!”说到了荣国公,勾起了贾母的伤心来,满脸泪痕道:“我养的这些个儿子孙子,没有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玉儿还像他爷爷。”张道士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他又笑道:“今儿看见了哥儿,我想起一件事来。我想着哥儿也到了年纪该寻一门亲事了,可巧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一个好模样,瞧着也是知书达理的。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想着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
贾母笑着叫了黛玉过来,道:“那家小姐和我这外孙女比,如何呀?”张道士细细的打量了一番,道:“不是老道说胡话奉承老太太,小姐的模样、通身的气派,只怕满京城里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就是王妃娘娘也当得。”
这话引得贾母哈哈大笑,又有薛姨妈、凤姐和尤氏来凑趣,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看着黛玉笑而不语,李纨、宝钗和胡氏安静的在一旁,宝玉因张道士说亲,心中不自在,如今看众人打趣黛玉是王妃娘娘,越发的不自在了。黛玉因凤姐打趣,三春看着自己笑而不语,羞的脸面绯红。贾母搂过黛玉在怀里,笑道:“你们快别打趣林丫头了。”贾母又对张道士笑道:“难为你费心为他想着,只是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他再大一些再说罢。”张道士笑道:“小道还有一事,想把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贾母道:“让宝玉随你去就是了。”张道士道:“今儿是个暑热天,外面人又多,气味难闻,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就不好了。”贾母听了,命宝玉把玉摘下来给张道士,张道士忙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且等小道去取个盘子来。”说完,便出去了,没一会儿,张道士便取了盘子来,宝玉将玉摘了下来放在盘中,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
一时贾珍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道:“《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又问道:“那这第三本呢?”贾珍回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不言语。贾珍退了下来,至外边预备着申表、焚钱粮、开戏,不在话下。
过了好一会儿,贾母才对凤姐等人说道:“你们也去吧,好生喝茶看戏。”凤姐等人便退下去了东楼,众丫鬟们在西楼,轮流伺候。
正说话间,只见怡红院的晴雯来了,还带着端午节的节礼。晴雯道:“宝二爷说这是他今儿刚得的,让姑娘爱什么就留下什么。”黛玉道:“我今儿个也得了,让宝哥哥自己留着罢。”晴雯只得回去了。
临出门时,黛玉看着桌上的节礼,对紫鹃说道:“把这些都好生收起来。”
出了园门来至贾母房中,见赖大家的来给贾母请安,二人正在说笑。见黛玉进来了,赖大家的忙起身问安:“姑娘好。”黛玉道:“赖妈妈好。”
黛玉给贾母请安后,贾母道:“宝玉和宝丫头在里屋呢,你进去跟他们说说话罢。”黛玉应下后去了,正瞧见宝钗将手腕上的红麝香珠串褪下来递与宝玉,宝玉愣住了未接。宝钗见他怔了,倒不好意思起来,丢下串子要走,却见黛玉在门口看着,一时更加不好意思起来,问道:“妹妹几时来的,怎么也不进来?”黛玉笑道:“我何曾不是在屋里。只是瞧着有只呆雁在,我一进来,呆雁飞了,岂不无趣?”
宝玉听见黛玉的声音,终于回过神来,又听黛玉说有呆雁,忙问道:“呆雁在哪?”黛玉笑着对宝钗说道:“姐姐你瞧,可是我说的,我一进来,呆雁就飞了。”
宝钗携着黛玉坐下,宝玉问道:“妹妹,我打发人给你送东西,你怎么也不留下?”黛玉看了看宝玉,又看了看宝钗,笑道:“我也得了,要你的作甚。”
还不等宝玉说什么,只见凤姐进来就说道:“初一那日咱们都去清虚观看戏去。”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凤姐道:“他们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咱们要去,我头几天打发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打扫干净了,挂起帘子来,一个闲人不许放进庙去,才是好呢。我已经回了太太了,你们不去我去。这些日子也闷得很了。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这时,鸳鸯搀着贾母进来了,贾母听了,说道:“既这么着,我同你去。”凤姐连忙转身,同鸳鸯一起搀扶着贾母去坐下,并笑道:“老祖宗也去,那感情好啊!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贾母笑道:“到明儿,我在正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好不好?”凤姐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贾母对黛玉、宝钗说道:“林丫头,宝丫头,你们也一起去逛逛。宝丫头,连你母亲也去。在家里也是睡觉。”随后又笑道:“咱们热热闹闹的去逛它个三天!”
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贾母独坐一乘八人大亮轿,李纨、凤姐、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后头又有各人的丫鬟,奶母抱着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再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真是好不热闹,引得路人纷纷说道荣国府真是好大的排场。
快到清虚观前,早有一老道执香披衣,带领着众道士在路旁迎接。贾母在轿内因瞧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忙命停轿。
贾珍见贾母停轿,忙领着子侄们上前迎接,并引着贾母往观里去。
这边黛玉等人才下了车进了观门,不知从哪跑出来一个小道士,在人群中乱钻,众人喝声叫:“ 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在前头听见后头吵嚷了起来,忙问道:“后头是怎么了?”凤姐上去搀着贾母说道:“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对贾珍说道:“珍哥儿,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哪里见得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贾珍忙应下去带了那小道士到贾母跟前。贾母见那小道士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颤,贾母叫他别怕,又问他几岁了,那小道士早已被吓坏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贾母见了,道:“可怜见的。”随即命贾珍带他下去,又让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并说道:“别让人为难了他去。”贾珍答应着领了小道士去了。贾母则是带着众人,一层一层的瞻拜观玩,累了便领着众人上了正面的楼去歇息了。才歇息了没一会子,就见贾珍之妻尤氏带着贾蓉之妻胡氏进来了,请安道:“知道老太太高兴来逛逛,我特意带着蓉儿媳妇前来伺候。给老太太请安,给姨太太请安。”胡氏亦是说道:“给您请安了。”贾母笑道:“我不过是没事来逛逛罢了,倒把你们婆媳两给叫来了。”
正说着,贾珍进来对贾母说道:“张爷爷进来给您请安了。”贾母忙道:“搀过来。”贾珍去搀了张道士进来,张道士一进来便笑呵呵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康宁?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在贾母和张道士说话间,黛玉悄悄的问凤姐:“姐姐,这个老道是谁?”还不等凤姐回答,宝玉先答道:“他是爷爷当年出家的替身,其实是个贫嘴烂舌的。”
一时贾母叫了宝玉过去,宝玉忙上前去,问道:“张爷爷身体一向可好?”,张道士忙抱住了说道:“好,好,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是外头瞧着好,里头弱。都是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硬生生的逼出了一身病来。”张道士道:“我前日在别处看到了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是极好的,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读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随即感叹道:“我怎么瞧着哥儿的形容身段,言谈举止,越发的像当日的国公爷呢!”说到了荣国公,勾起了贾母的伤心来,满脸泪痕道:“我养的这些个儿子孙子,没有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玉儿还像他爷爷。”张道士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他又笑道:“今儿看见了哥儿,我想起一件事来。我想着哥儿也到了年纪该寻一门亲事了,可巧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一个好模样,瞧着也是知书达理的。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想着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
贾母笑着叫了黛玉过来,道:“那家小姐和我这外孙女比,如何呀?”张道士细细的打量了一番,道:“不是老道说胡话奉承老太太,小姐的模样、通身的气派,只怕满京城里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就是王妃娘娘也当得。”
这话引得贾母哈哈大笑,又有薛姨妈、凤姐和尤氏来凑趣,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看着黛玉笑而不语,李纨、宝钗和胡氏安静的在一旁,宝玉因张道士说亲,心中不自在,如今看众人打趣黛玉是王妃娘娘,越发的不自在了。黛玉因凤姐打趣,三春看着自己笑而不语,羞的脸面绯红。贾母搂过黛玉在怀里,笑道:“你们快别打趣林丫头了。”贾母又对张道士笑道:“难为你费心为他想着,只是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他再大一些再说罢。”张道士笑道:“小道还有一事,想把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贾母道:“让宝玉随你去就是了。”张道士道:“今儿是个暑热天,外面人又多,气味难闻,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就不好了。”贾母听了,命宝玉把玉摘下来给张道士,张道士忙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且等小道去取个盘子来。”说完,便出去了,没一会儿,张道士便取了盘子来,宝玉将玉摘了下来放在盘中,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
一时贾珍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道:“《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又问道:“那这第三本呢?”贾珍回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不言语。贾珍退了下来,至外边预备着申表、焚钱粮、开戏,不在话下。
过了好一会儿,贾母才对凤姐等人说道:“你们也去吧,好生喝茶看戏。”凤姐等人便退下去了东楼,众丫鬟们在西楼,轮流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