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工匠立在崔窈娘身后,愈观愈是肃然起敬。

    眼前这位崔娘子,所绘之物竟是绞胎瓷器。此等工艺,闻时便觉颇具难度,更何况付诸制作。虽偶能成一两件绞胎器物,但若想要件件皆具天然美感,当是崔窈娘笔下模样,实非易事。

    “便是如此,每一件碟盏依着大小不同依次打造,错落合拢起来,置于架上,便如一朵盛开白莲,拆分开来,则为各类盛放食物器皿。莲心之处,当制成一只握手杯。”

    “这制法前所未闻,我等尚需试上两三日。” 毕竟不知每一瓣莲瓣的尺寸,需得反复试验,方能合拢成一朵完整莲身。

    “好。那绞胎纹两位需试几日?”

    “这个无需调试,我二人便会。” 明明是压箱底的技艺,看家吃饭的本事,却不知面前这位崔娘子缘何得知。

    “那五日后,我再来看你们烧制?” 崔窈娘盘算着,欲借这几日,与姐妹们一同采购其他物件,以用于运输瓷器。五日,已然是她所能给出的最长时限。

    工匠们首肯点头,崔窈娘方才在纸上再度落笔:“莲心握手杯底,刻上与莲瓣色泽相同二字。”

    劲瘦字体提了两字——莲缘。

    崔窈娘离去后,姚掌柜密谈两位工匠:“你二人可曾见过如此式样?” 他轻点桌上的莲缘图案。

    “从未曾见过,至少在我秦州之地,闻所未闻。”

    “那若依她此图,我们自家造一套类似形制的样式,投至西域道售卖,当如何?” 姚长贵终究是动了不该有的心思。若未曾见过此套图式倒也罢了,如今就摆在眼前,难免心痒难耐。

    工匠们相互对视一眼,面露难色:“掌柜的,恕我直言。那崔娘子说是说五日后来观我等烧制,不过是句场面话。若未有她的指点,全然连尺寸都难以把握。” 她虽给出图案,然具体尺寸,她心中显然有数,不然作画之时,口中念念有词,所为何故?

    另一名工匠亦点头附和,证实确有此事。

    “照你们看,她倒真未诓我。即便这套瓷器让我等误打误撞制成,她亦有后续对策。想必还有更多款式存在她脑中,随时可寻其他制作坊与我一较高下?” 姚长贵仍不死心,追根究底。

    “正是如此。这崔娘子,说实话,看样子不过是借制作坊过一道手罢了。设计、打样、运输这些重要步骤,皆被她牢牢捏在手中。” 工匠继续实话实说。

    姚长贵长叹一声,心中既佩服又无奈。短短半日接触,他便已知晓这位崔娘子绝非寻常之人。既有过人智慧与眼光,又具果敢决断与行动力。若欲与这般人物合作,唯有秉持诚信为本,尽心尽力按照她要求行事。

    而崔窈娘这边,这五日她可未曾清闲。

    在林岳引领之下,辗转多处屠夫的屠宰场地。与那些磨刀霍霍的屠夫商议,预定他们弃之无用的猪尿脬,且要求以清油浸泡清洗干净。这本是孩童玩物,屠夫们虽觉崔窈娘如此郑重其事前来预定甚是新奇,然崔窈娘出手大方,言辞恳切,便纷纷应承下来。

    与此同时,姐妹们亦热情高涨,肩负着崔窈娘所布置的任务,在秦州各处小商贩聚集地穿梭寻觅。

    “窈娘叫我们找的这东西,究竟用来作甚?”

    “我也想不出来。”

    终是在偏僻市集,发现老妪在集上编织一种坚韧藤条,是当地密林中的特产。拧成绳后,普通刀具难以砍断,火烧亦难燃。秦州人常用来编织于鞋履底端,既结实又防滑耐穿。

    “林兄可知,在秦州,普通百姓除了用水囊储水之外,还有何种储水器具?” 崔窈娘骑着马,坠在林岳马匹后面两三步,悠然自得地欣赏沿途风景。

    “自是有的,竹筒。” 林岳思及深处,担忧崔窈娘突发奇想,将秦州的竹制品带至西域道贩售,遂言道:“西域道上风沙干燥,竹制家具易发脆开裂,崔娘子还需多加斟酌。”

    “这倒无妨,你且带我去找,壁厚厚度足够的老竹即可。”

    “若说壁厚的老竹,那便是楠竹,估摸约有一指多厚。” 林岳伸手比量个大概。

    看着林岳粗厚的手指,崔窈娘察觉他指腹的老茧盘叠,足见他使刀频繁,到底是什么促使他过上这般刀口舔血的生活?

    崔窈娘克制收起好奇探究之心:“一指厚足以。”

    五日之期转瞬即至。崔窈娘再度来到制作坊。

    工匠们早已准备妥当,窑炉中火苗雀跃欲试。

    崔窈娘看过工匠调制三日又晾晒两日的胚子,只肯说:“握手杯置于窑炉最边缘,莲瓣由薄至厚,从周围至中心依次摆放。如此方能保证受热均匀,又不会过度上色。”

    转了一圈窑炉,崔窈娘又指向通风口:“务必保持良好通风,方能使火焰燃烧更为充分,温度也应适中恒定。若发现通风不畅,火苗颜色有变,当及时捅开。” 让氧气充分燃烧。

    崔窈娘拉了两位工匠到一旁,小声对决策。

    “绞胎纹烧制初期,” 崔窈娘眼神愈发专注,“火候不宜操之过急,需缓慢升温,让瓷器逐渐适应窑内温度。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当保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待烧制接近尾声时,可适当减小火候,进行最后的微调。”

    想必工匠两个平日里烧制皆是一窑炉下去,火越旺越好。才导致她之前在制作间所见瓷器,颜色偏老,莲不够仙嫩。

    工匠果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胚子拉得到,火候没理解到位。

    顿时虚心请教:“那依崔娘子高见,这一炉当烧多久为宜?”

    “若按照我的步骤,一天一夜足矣。”

    随着窑炉中温度逐渐升高,制作坊内空气被榨走了清凉,格外灼热难捱。工匠们还好,大不了就赤膊,崔窈娘口干舌燥,仍不时观察火焰颜色与窑内的情况。走动之中,已饮下三盏茶。

    “崔娘子不如回去歇息,剩下的事,由我等监督即可。” 熬得眼睛赤红的工匠如是劝道。

    “不必,毕竟是我等合作的第一炉瓷器,怎能你们上心,我却独自逍遥自在?” 崔窈娘断然拒绝。

    便是姚长贵,也没有一直陪着他们耗在制作坊中的道理。工匠对崔娘子更是钦佩有加。一整夜,众人无不全神贯注守在窑炉旁,随时准备依照崔窈娘指示进行调整。

    雄鸡高啼,窑炉中的火焰渐渐熄灭。守了一天一夜的人,神魂虚浮,心却颤抖不已,不知是熬大夜所致,还是激动着要看一眼新作,不知这批瓷器是否能如崔窈娘要求那般精细。

    窑炉砖门一块块移开,崔窈娘迫不及待走上前去,借工匠的手仔细查看烧制出的瓷器。莲瓣白中透粉,纹路清晰连贯,握手杯更是胎薄圆润光滑,杯底的“莲缘” 二字清晰可见。

    脆开一柄试色瓷器,碎开的色泽跟外表看起来并无二致。

    工艺是达到标准的,崔窈娘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满意笑容:“诸位辛苦了,这批瓷器烧制得万分成功。”

    接下来便要看看凑在一起,能否拼成一朵盛开莲花。

    果然如崔窈娘所料,莲瓣松散地摞成一堆,开败之莲。

    拉胚上色是无任何问题的,只是这......工匠面上挂不住:“实在有负崔娘子所托。”

    “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未事先给你们具体尺寸,怎可怪到你们头上?” 崔窈娘挑拣着选出莲花瓣,九九八十一瓣,凭借脑海中的记忆,捞出具体数值,以笔蘸釉彩,默写在选出的每一瓣花瓣之上。

    工匠们倒吸一口凉气,原以为自己所制的是十几朵莲花,全为不浪费窑炉火力,铺得满满当当。如今一看,九九八十一瓣,九品莲花是也,仅是一套器皿的数量!如此铺张奢靡的设计风格,着实是他们想都不曾想过的。

    “就照这些尺寸,以及我标注的叠加顺序,再烧一炉。五日后我再来时,定是好消息。” 崔窈娘对这两位工匠的技艺甚是肯定。

    “崔娘子,这次无需五日,” 工匠诚恳地摆手,“您已提供具体尺寸,我等依样画葫芦,拉胚是件小事。后日,后日您便可再来。”

    将心比心而已。能快自是更好。崔窈娘应下。

    两日后,崔窈娘前来,林岳亦一同随行,且并非空手而来,马车上林林总总一大捆东西。

    这次,莲瓣果然能凑成一整朵盛放莲花,工匠激动得语不成声。更让他们瞪大双眼的事,还在后头。

    竹筒切成节,借着制作坊的烈火上滚过一遍,外壁焦黑,复又刷上清油。瓷器器皿一件一件分开套在吹胀猪尿脬里,再放入盛满水的竹筒中,以混了蛋清的特殊膏泥封口。

    “崔娘子这是在作甚?” 姚长贵听闻今日绞胎纹莲花食器已成,亲自前来查验。一来便见崔窈娘又在捣鼓新玩意儿,忍不住询问站在一旁瞧热闹的工匠。

    烧得正旺的炭火被夹起压实在膏泥上,呲呲发出一阵刺鼻的气味。

    “成了,牵马来!” 崔窈娘晃了晃手中竹筒,确保里面的水不会少到让猪尿脬晃动剧烈。

    林岳点点头,将这些竹筒熟练地穿成一串,绑好在解了套的马匹上,翻身上马,来回跑着试了许久。

    停下马时,崔窈娘抽出佩刀,以刀划了条缝隙,敲开封口膏泥,哗啦啦将水倾倒在泥地上,猪尿脬滑到手上,里面所放瓷器安然无恙!完全成功!

    如此一来,不但能减震,还能保持瓷器到西域道之后的光泽湿润感。负重与往日行商的商贾团队用厚重的木盒塞进一层一层包裹物裹着瓷器相比,差不了多少重量。

    这次轮到姚长贵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巧妙的运输方式。崔窈娘究竟是如何想到的?

    吴薇秀她们发掘到的藤条并非仅仅用来编织履底、篮子,而是依照崔窈娘所言,运用糖葫芦插在稻草杆子上法子,把所有竹筒依次插在这藤条编制成的藤架子上,两头固定。既方便竹筒搬运,又能确保竹筒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相互移位碰撞。

    连林岳都忍不住问:“崔娘子到底还有多少新奇点子?”

    一通忙碌下来,她们终是准备好了一切。同姚长贵的长期供货单子亦签下来。没有纸上落款,单凭口头,属实是崔窈娘未曾想到的事。

    皆因姚长贵完全被她取之不绝的法子折服。心想何必杀鸡取卵,守着崔窈娘这座人形金山,要什么没有?

章节目录

跑路跑路,丝绸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远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远寄并收藏跑路跑路,丝绸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