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也正是她撺掇另外几人落下别允,清和公主语气冷淡回道:“不必,我乏了,都回吧。”

    听出了公主语气中的不耐,几位娘子面面相觑,唯恐是自己哪里惹了这位公主不快,连忙应好,心下却开始埋怨最先开口的杜英。

    清和说完,正欲回身入楼,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转身看向那朱嫣,眼中狠厉一闪而过。

    “我阿姊与我比肩而立,尔等谨记!今日之事,我不希望再从任何人口中听到。”

    语毕,转身便走,也不管身后几人是如何胆战心惊,而一旁的百里子佑眼中又是何等赞赏。

    城中,某处临街而立的茶肆。

    方才那几个追杀的男子在地上跪成一排,边上还躺着一位脖颈流血,没了生息的。

    上首坐着二人,面色森然,其中一位年纪稍大,虬髯花白。

    “你们敢肯定,清和公主也在其中?”

    下首的玄衣男子咬牙回道:“不仅仅是公主,那安定侯府的世子站在前面挡着,相府公子也在,属下猜测清和公主与清平公主应当都在。属下怕当场撕破脸会坏了大人的事,只好先撤了”。

    上首又问:“那人来路查出来了吗?”

    下属答:“禀大人,查到了。人是长公主府的,还有个年幼的女儿。”

    听及此,老者忽而拿起案上的耳杯,奋力朝跪着的几人掷去,像是气极了,骂起人来都有些口齿不清。

    听他骂不动了,上首一直坐着未动的青衣男子执起杯中的茶饮尽,而后漫不经心地说:“江大人,这下,事情可不好办了!”

    老者慌忙拂了一把额上的汗,两手交握深深地俯下身子,鞠躬道:“请您放心,下官一定将此事办得天衣无缝,最迟明日,必有结果。”

    闻言,座上男子站起身来抖了抖衣裳,说道:“既如此,我这便回去如实禀报大人,以免大人百忙之中,还要为此事忧心。”

    老者连忙跟在后边,恭恭敬敬地将这尊神请走。

    街道另一个方向,满室生香的望江楼中,几人也从妇人言语中了解了大概。

    原是今日府中安排了妇人出来采买,妇人便向管家王德求了情,带小女儿一道,凑凑热闹。

    待要回府时,却发现女儿贴身佩戴的银锁不见了,那是她父亲还在时送给她的。

    女娃丢了最爱的锁,登时哭得凄惨。

    幸而天色还早,妇人求了车夫,将女儿与货票先带回府,自己则折回去寻找。

    好在今日采买去过的商铺不多,妇人沿着东大街一溜儿走过去,路过一家茶肆时,便想起来,晌午过后,在这茶肆歇脚时,小女曾闹着要去如厕,当时自己牵着她往后院走了一趟。

    妇人直直便往后院寻去,果真在院中一尊石下找到,起身时,却见廊边立着二人,正盯着她,神色凝重。

    她顿时一惊,心道不好,撑着膝盖起身拔腿就往门外跑去。

    几乎同时,院中不知何处冒出几名身形魁梧的男子,朝她奔袭而来。

    还好这间茶肆临着街道,她才能一气儿跑出来没叫人逮住。

    今日街上人多,那些人好似也不敢太猖狂,只在后面紧追。

    妇人握紧亡夫留下的长命锁使劲跑,一直跑,不要命般地跑。

    直到在街上被别允他们拉住。

    听完始末,别允追问道:“你如何确定,她们是要杀你?若是果真如此,又是缘何要杀?”

    在场其他人也很好奇,便齐齐注视着那妇人。

    但见妇人一双美眸圆瞪着,眼神中半是无辜半是迷茫。

    “我敢肯定,那些人就是冲着我的命来的。可至于为何,婢子真真不知。”

    见几位贵人都是一副若有所思地样子,妇人心里急了,忐忑不安地替自己辩解。

    “婢子以前鲜少进城,如今托诸位贵人的福,让我们母女二人在城中有了个安身的地方,平日里便更是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给主子招来什么麻烦。”

    她说着,身体像筛糠似的抖起来。

    分明自己刚刚才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杀,她该多害怕,却连怕都要忍着,卑微至此。

    别允伸出手来将她冰冷的双手握住,看着她温声安慰道:“别怕,既然不是你的过错,那便是旁人的。接下来几日,你便好好待在府中,莫要再出门,长公主府旁人轻易惹不起。”

    听了她这话,妇人心里顿时安心许多。

    却在此时,傅莽微微叹了一口气。

    “怕就怕,那几人并非普通的市井流氓。他们举止规矩,做事有章法,还操着一口流利的江湖话,我听到他们离去时,为首的嘴巴有黑痣的那家伙说了句扯呼,这扯呼,在江湖话里就是撤退的意思。”

    妇人刚刚放下的一颗心,顿时又提到了嗓子眼,她急匆匆地望向别允,俨然将别允当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别允心里没了注意,不知为何,两回遇到这妇人,都没有好事,她有些不安,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到清和那儿。

    见状,清和公主说道:“我虽未看到那几人的模样,想必傅世子的推断也不会有差。可你也不必担心,你主子有句话说得不错,长公主府,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惹得起的。”

    依傅莽所说,几人心中便已有了分明。

    那些人不属宫里管,不是流窜市井的,也不在江湖中,那必定是哪个勋贵世家豢养的府兵,还得是专门行暗道的那种,只是,不知是哪一家的。

    见气氛冷清,百里子佑笑着附和道:“就是,公主殿下说得对。你就放心大胆地待在长公主府,还有谁敢吃了熊心豹子胆,进公主府杀人不成!”

    清和的话就像一剂定心丸,使别允那颗浮躁的心得以镇静。

    别允冲妇人肯定的点点头,那妇人见大家都这般说,心里的不安也渐渐平息下来,连连跪下磕头,直说自己遇到几位贵人真是积了八辈子的德。

    这桩事情商讨完,已过亥时。

    若在平日,街上早已不见人影,但今日金吾不禁,百姓们纷纷出门放花灯、观流火。

    烟花炸裂,花灯如萤,灯火璀璨,将夜晚的安平城照得灯火通明。

    几人驻足望江楼的窗边,欣赏着窗外五色交织的夜景,感受街道上人头攒动的喧嚣繁闹。

    唯有此间,是片刻难得的静谧。

    别允许久没有见过紫苑,今夜借机捎妇人回府,也顺带看了一眼紫苑。

    回宫后,别允还在心中暗想,今日这趟出去得不亏,不仅救下那妇人,与清和之间也缓和了许多。

    从今日清和对待傅莽的种种态度,可以看出,清和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般执着,那是不是表明,清和对自己没有那么厌恶。

    至少今日两人分别时,再没有前几次的剑拔弩张。

    而傅莽,傅莽平日对她也多有相帮。

    不,不对,他行路途中欠自己的钱还没还呢。

    虽然那点钱对她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她可以不要,他却不能不还。

    她翻来覆去,忽然发现自己最近总是顺带着想起他,定了定心,还是决定不想这人。

    别允躺在床上抬手抚着胸口,感觉这里格外踏实惬意,一夜好眠。

    次日醒来,她睁开眼睛,没有着急起身,而是望着罗帷发呆,慢慢体会这种力量充满全身的感觉。

    直到红燕走进来,将一封信递到床榻边,说:“清平公主,这是今早长公主府送进宫的信件”。

    别允恍惚着起身。

    现在她已经习惯了公主这个称谓,但是,长公主府为何会给自己送信,昨晚不是才去过一趟?

    心中的好奇驱使她加快了手上拆信的动作,撕开信封抽出信纸双手展开,信上只写了一句话。

    “辰时三刻,官府以杀人罪将孔氏带走”。

    别允一口气横在胸口,憋得她心气不畅,面色惨白。

    孔氏,正是昨晚被送回府的妇人。

    红燕赶紧凑上前给别允捶胸顺气,担忧地问她:“公主这是怎么了,可要请太医?”

    别允摆摆手,“我无事,只是一时心急”。

    明明是孔氏被人追杀,怎么才过了一夜,受害者,便成了杀人犯。

    别允揉揉自己的脑袋,叫红燕快些服侍自己梳妆更衣。

    今晨,清和与往常一样来请安。甫一入殿,便感觉一道灼热的目光追随着自己,抬眼望去,竟是别允。

    她面色如常,泰然自若地走进去,笑着同太后行礼问安。

    别允有些急了,为何自己频频与清和示意,她皆视若无睹。

    莫非,清和还在跟自己置气?

    别允这边在心中胡乱猜测着,清和已经告退。

    正当别允焦灼时,太后开口了。

    “阿允,你替本宫去送送清和!”

    别允得令,这才匆匆步去。

    等人踏出门,太后叹了口气,说道:“我就知道,这姊妹俩闹不长久”。

    旁边侍候的姑姑连连点头称是。

    别允追上清和,两人并排而行。

    别允开门见山地说道:“她被抓了,杀人罪!”

    清和公主侧过脸看她一眼,复又转向前方,面不改色,“来时恰巧听说了,人已经到了诏狱”。

    顿了顿,又说,“平民百姓,其实本用不上廷尉亲自拿人,但听说被杀的,是光禄寺卿江大人的三子。昨夜,一家茶肆亲自将人裹了,送到江府门前。朝廷大员之子被杀一事转瞬传开,廷尉得了消息,连夜封锁茶肆,将涉案之人一一盘查,查出来的,便是她。”

    清和给出的这些消息太过复杂,别允不得不停下脚步,好让自己能缓一缓。

    但缓了片刻还是很难接受,她三两步追上清和。

    “你知道的,这不可能,不可能是她!”

    及至长乐宫门前,清和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语气平淡地回复她:“可只有你我知道,是没有用的。况且,真相究竟是什么样,我们都没有亲眼见到。被人追杀,也只是孔氏的一面之词。”

    说完,清和公主平静地看了她几眼,转身离去,留她错愕站在原地。

    难道,清和当真认为,是孔氏杀了江寺卿的儿子吗?

    等她真正想明白过来,才发现清和话中之意。

    她说,只有你我知道真相,是没有用的。

    言外之意,便是要让更多人知道,最重要的,是能压廷尉一头的人知道。

    难道是,皇帝舅舅?

    清和还说,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这其中必定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真相,说不得,便是那个,害了孔氏。

    所以,她现在要做的事,一是查明真相,二是将这事闹得人尽皆知。

    清和当然不认为孔氏会杀人,两次相见,她绝不是那样狠得下心得人。

    只是,这件事情太过蹊跷,与当初在大街上将人救下那情况大不相同。

    她不明白别允为何这般在意那妇人,可她不能再像上回那般随意出手,只能对她言尽于此。

    别允心里着急,左右思考,清和这边应是再无助益,她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当走投无路时,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夫,安定侯世子傅莽。

    他既得皇帝和太后看中,必是与旁人不同,若是他,兴许会有办法。

章节目录

一愿世清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度鱼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度鱼年并收藏一愿世清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