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中,太后激动地睡不着。
姑姑但笑不语。
太后语气轻快,“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清和、清平这两姐妹和好如初,本宫看着,心里真高兴!”
姑姑抿嘴笑道:“我看啊,您最开心的,怕还是清平公主方才,亲自来找您要了傅世子当值的处所吧!”
见被打趣,太后非但不怒,反而还笑得愈发爽朗。
“是啊,还真让你这老媪说中了。那丫头,心思深,此番她能开这个口,可见他俩是有戏的。这两人啊,都是好孩子,本宫打心底里盼着他们好。”
别允刚刚从太后口中得知,傅莽现下在宫中禁军当值,此刻应在未央宫周遭巡视。
她便找个借口将红燕支开,独自往未央宫去了。
巡逻的禁卫军刚刚交接,傅莽正准备带着这一队去南门修整。
远远地,就看见墙角有一抹草绿色的身影鬼鬼祟祟,他抬手,禁军闻令止步。
他大喝一声:“何人在此?出来!”
话刚出口,就见别允一脸心虚地从墙角走了出来。
侍卫们一见来人是清平公主,登时面面相觑。
清平公主?那不是圣上点名赐婚给的老大的未婚妻子!
霎时间就不困了,一个个眼珠子睁得溜圆,跟昨儿值了半夜班的不是他们呢。
傅莽有些意外,没想到躲在墙角的竟是她。
欲吩咐下属们先行离开,一回头,见众人抻着脖子杵在那儿,一脸看好戏的样子。
他莫名有些心虚,清了清嗓子,装模作样地板着脸。
“刘四,你先带大家回营修整。”
被点到名字的大汉走上前抱拳领命。
一群人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了,边走还边在心里抱怨,老大这哪是想让他们去休息啊,分明是嫌他们碍事。
傅莽想起今早殿上争执之事,正了正神色,说道:“下官见过清平公主,不知公主找微臣有何吩咐?”
别允见他突然这般正经,竟有些手足无措。
“想必傅世子已经听说孔氏杀人一事,但此事绝不是她所为,兴许,她也是被无端卷入到什么秘事中去了。”
傅莽定定看着她,没有立即给出答复。
见他不说话,女子眼中的恳切更甚,语气中也带了一丝微不可查的乞求。
“世子,我想问,世子可能帮我想想办法?”
傅莽摩挲着手指,斟酌着开口问:“既然公主知道,为何还要如此执着于救她?她对公主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别允叫他一句话给问住了。
是啊,一个只见过两面的陌生妇人,对她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容她多想,她短暂地思考了一下,抬眼看向傅莽,言之凿凿。
“要救的,她家幼女还养在我府上,孩子太小,不能没有母亲。”
是啊,就是这个原因,孩子还那样小,怎么能没有母亲呢!
看她眼神飘忽双拳紧握的模样,傅莽竟有些于心不忍,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他看得分明,她既知道来找他,便也是知道,他是陛下的人。
两人就这么对视了半晌,他终是败下阵来。
“下官会尽力在圣上面前提起此事,只是,现在廷尉人证物证俱全。”没什么翻案的机率了。
话到嘴边,他有些难言。
顿了顿,只说:“公主殿下所做的,已是足够”。
他虽没有说完,她却听懂了。
她能做的便只有这么多,结果如何,都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别允失魂落魄地回到长乐宫。
昨日孔氏感激的样子还在眼前,她说,积了八辈子的德,才叫她遇见自己。
怎的这德耗起来,竟这样快麽!
现在,只能希望傅世子那边能有所进展了。
别允离开后,傅莽站在原地略一思索,转身又往未央宫去。
天禄阁中,皇帝正在批阅奏折,内侍来通传,说傅侍卫求见。
皇帝疑惑,停笔,召他入内。
傅莽跪地行礼。
“圣上,臣得了消息,江寺卿府邸此前从未有过三子,此番他们如此手笔,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高座之上,皇帝翻阅着奏折,头也未抬。
“你方才,见过清平了?”
傅莽猛然抬头,又马上低下去,周身莫名涌起一股冷意,浑身肌肉紧绷。
他故作镇定回道:“是,正巧,在半路碰到了。”
皇帝这才放下手上的折子,瞥了眼案边单独放着的奏折,又瞥一眼傅莽。
“看看!”
于是傅莽毕恭毕敬地起身上前,双手拿过奏折,一目十行看过去。
那是太常寺卿的折子,上书内容大概是,光禄勋之子江知宇罔顾律法,苛待家奴,数次在宵禁之后御马过街,聚众饮酒,与地方官员交往密切云云。桩桩件件罗列下来,竟密密麻麻写了一整本。
傅莽想不通,这三子的事情还在热头上,怎么又冒出来个长子。
皇帝看着傅莽,眉宇之间自带几分威严气象,神色自若地说:“朕听闻,江卿府上今日开始发丧,你走一趟,就说,朕定将作案之人绳之以法,以慰江三郎在天之灵!”
待傅莽出了门,皇帝招来内侍,宣廷尉带案件文书入宫觐见。
傅莽驾车到江府时,已是午时,府中上下一片缟素,下人引着走到灵堂。
他边走着,边四下打量,这灵堂布置得有模有样。
忽然,在一片素白中见到一抹熟悉的身影,是她,她怎么过来了?
此时正在安慰着江知念的别允也发现了男子的存在,瞥见他郑重其事地上前,敬香、烧火纸,又走到旁边满脸悲痛的江大人身旁,说了些什么。
然后,他走过来了。
嗯?走过来?
莫非,他看见自己了?
见情形不对,别允同江知念随意寒暄两句,赶紧走开了。
傅莽漫不经心走到别允旁边,若无其事地问道:“公主怎么过来了?”
别允面露戚戚,“知念也算是我回安平以来,为数不多的好友,她家中出了事,我自然要来探望。”
末了,还补上一句,“太后娘娘应允过的。”
傅莽当然知道,她并非诚心来吊唁,想必是在宫里坐不住了,亲自来探查。
“那公主探望过了,可有发现什么异常?”
别允也不加掩饰,垂头丧气地回他:“没有异常,一切都很自然。”
一切都很自然,自然到,她甚至怀疑起自己,难道果真如清和所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孔氏的片面之词,她真的是杀了人之后,从茶肆逃出来的?
几乎立刻她便否定了这种设想,因她想起,那天自己伸手去拉孔氏时,她双手素净,全身上下没有一丝血迹。
“不对,不对,不该是这样的。太正常了,可不该是这样的啊!”她喃喃自语着。
傅莽也在暗自思索着。
刚刚借着上香的机会,他到灵柩旁瞟了一眼。
明旌之下的那张面孔,赫然是上回夜里见过的,嘴角有痣的那名大汉。
“我知道哪里不对劲了,人不对劲。”
别允像是发现了了不得的大事一般,兴冲冲地跟傅莽说道,“虽然一切都很像那么回事儿,府上也表现得很哀切,但除了江大人面色发黄、眼下乌青,其他人脸色都太正常,所有女眷都上了精细的妆面。”
那是不同于遮掩憔悴的妆。
别允心想,若是昨夜就将公子尸首送回府了,那夜里必定惊动全府。
若是伤心欲绝地哭了一夜,怎能丝毫不显憔悴,这夜,总不能只有江大人一个在守吧!逝者为重,就算生母不在了,江夫人也不会如此亏待吧。
“那人并非是江大人的三子!”
傅莽的话给了别允重重一击。
听他的语气,原是他一早就知晓!
别允当即不大高兴了,脚下生风般,直直往府门外走,将傅莽落在后面。
傅莽心中有思量,没有立时与别允解释,而是两步并一步快速追上别允。
别允出了府门,正准备上马车,被傅莽伸手拦住。
她低头看了看握在自己胳膊上的大手,抬眼望着傅莽,诘问道:“难道你我定了亲,你便可以如此怠慢我麽?”
说者无意,却不料,这一幕落在了有心之人眼里。
此话听的傅莽心中一窒,这还是第一次从她耳中听到定亲二字,竟是如此不满?
他连忙收手道歉,“请清平公主恕罪,公主可是要回宫去,不如让下官来护送你,好吗?。”
别允不答,转身上了马车。
傅莽权当她默认,从侍从手中接过马绳,上马跟在马车旁侧。
车内,别允还在气头上,忽然他的声音从车厢外传来。
“此事已有转机”。
她往右侧挪了挪,贴近车壁,以便能听得更清楚一些。
“能成与否就看今夜,届时我会给长乐宫递消息。”
闻言,别允心里的气瞬间就消散了,喜上心头,连带着看傅莽也顺眼多了。
过程有时也不那么重要,只要结局是好的,便好,不是麽!
可回到长乐宫,她便不那样想了。
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闲着干等结果,实在是熬人。
她又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懦弱。
占着公主的名头,却连救一个无辜之人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这人还是自己府上的。
心里一直念着这桩事,以至做什么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太后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生怕孙女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中闷着不说。
可她问了,别允也只道,无事无事。
太后哪知,并非是别允不说,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来她没有证明孔氏清白的证据,二来,若太后再问起她,为何要救这人,她也没办法给出答案,太后可没有傅莽那般好糊弄,而她也确实说不上缘由。
总不好说,今日天气好,所以想救?
若她真这样说,礼部那群大臣非齐齐参她不可。
还好傅莽不曾多问。
姑姑但笑不语。
太后语气轻快,“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清和、清平这两姐妹和好如初,本宫看着,心里真高兴!”
姑姑抿嘴笑道:“我看啊,您最开心的,怕还是清平公主方才,亲自来找您要了傅世子当值的处所吧!”
见被打趣,太后非但不怒,反而还笑得愈发爽朗。
“是啊,还真让你这老媪说中了。那丫头,心思深,此番她能开这个口,可见他俩是有戏的。这两人啊,都是好孩子,本宫打心底里盼着他们好。”
别允刚刚从太后口中得知,傅莽现下在宫中禁军当值,此刻应在未央宫周遭巡视。
她便找个借口将红燕支开,独自往未央宫去了。
巡逻的禁卫军刚刚交接,傅莽正准备带着这一队去南门修整。
远远地,就看见墙角有一抹草绿色的身影鬼鬼祟祟,他抬手,禁军闻令止步。
他大喝一声:“何人在此?出来!”
话刚出口,就见别允一脸心虚地从墙角走了出来。
侍卫们一见来人是清平公主,登时面面相觑。
清平公主?那不是圣上点名赐婚给的老大的未婚妻子!
霎时间就不困了,一个个眼珠子睁得溜圆,跟昨儿值了半夜班的不是他们呢。
傅莽有些意外,没想到躲在墙角的竟是她。
欲吩咐下属们先行离开,一回头,见众人抻着脖子杵在那儿,一脸看好戏的样子。
他莫名有些心虚,清了清嗓子,装模作样地板着脸。
“刘四,你先带大家回营修整。”
被点到名字的大汉走上前抱拳领命。
一群人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了,边走还边在心里抱怨,老大这哪是想让他们去休息啊,分明是嫌他们碍事。
傅莽想起今早殿上争执之事,正了正神色,说道:“下官见过清平公主,不知公主找微臣有何吩咐?”
别允见他突然这般正经,竟有些手足无措。
“想必傅世子已经听说孔氏杀人一事,但此事绝不是她所为,兴许,她也是被无端卷入到什么秘事中去了。”
傅莽定定看着她,没有立即给出答复。
见他不说话,女子眼中的恳切更甚,语气中也带了一丝微不可查的乞求。
“世子,我想问,世子可能帮我想想办法?”
傅莽摩挲着手指,斟酌着开口问:“既然公主知道,为何还要如此执着于救她?她对公主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别允叫他一句话给问住了。
是啊,一个只见过两面的陌生妇人,对她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容她多想,她短暂地思考了一下,抬眼看向傅莽,言之凿凿。
“要救的,她家幼女还养在我府上,孩子太小,不能没有母亲。”
是啊,就是这个原因,孩子还那样小,怎么能没有母亲呢!
看她眼神飘忽双拳紧握的模样,傅莽竟有些于心不忍,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他看得分明,她既知道来找他,便也是知道,他是陛下的人。
两人就这么对视了半晌,他终是败下阵来。
“下官会尽力在圣上面前提起此事,只是,现在廷尉人证物证俱全。”没什么翻案的机率了。
话到嘴边,他有些难言。
顿了顿,只说:“公主殿下所做的,已是足够”。
他虽没有说完,她却听懂了。
她能做的便只有这么多,结果如何,都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别允失魂落魄地回到长乐宫。
昨日孔氏感激的样子还在眼前,她说,积了八辈子的德,才叫她遇见自己。
怎的这德耗起来,竟这样快麽!
现在,只能希望傅世子那边能有所进展了。
别允离开后,傅莽站在原地略一思索,转身又往未央宫去。
天禄阁中,皇帝正在批阅奏折,内侍来通传,说傅侍卫求见。
皇帝疑惑,停笔,召他入内。
傅莽跪地行礼。
“圣上,臣得了消息,江寺卿府邸此前从未有过三子,此番他们如此手笔,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高座之上,皇帝翻阅着奏折,头也未抬。
“你方才,见过清平了?”
傅莽猛然抬头,又马上低下去,周身莫名涌起一股冷意,浑身肌肉紧绷。
他故作镇定回道:“是,正巧,在半路碰到了。”
皇帝这才放下手上的折子,瞥了眼案边单独放着的奏折,又瞥一眼傅莽。
“看看!”
于是傅莽毕恭毕敬地起身上前,双手拿过奏折,一目十行看过去。
那是太常寺卿的折子,上书内容大概是,光禄勋之子江知宇罔顾律法,苛待家奴,数次在宵禁之后御马过街,聚众饮酒,与地方官员交往密切云云。桩桩件件罗列下来,竟密密麻麻写了一整本。
傅莽想不通,这三子的事情还在热头上,怎么又冒出来个长子。
皇帝看着傅莽,眉宇之间自带几分威严气象,神色自若地说:“朕听闻,江卿府上今日开始发丧,你走一趟,就说,朕定将作案之人绳之以法,以慰江三郎在天之灵!”
待傅莽出了门,皇帝招来内侍,宣廷尉带案件文书入宫觐见。
傅莽驾车到江府时,已是午时,府中上下一片缟素,下人引着走到灵堂。
他边走着,边四下打量,这灵堂布置得有模有样。
忽然,在一片素白中见到一抹熟悉的身影,是她,她怎么过来了?
此时正在安慰着江知念的别允也发现了男子的存在,瞥见他郑重其事地上前,敬香、烧火纸,又走到旁边满脸悲痛的江大人身旁,说了些什么。
然后,他走过来了。
嗯?走过来?
莫非,他看见自己了?
见情形不对,别允同江知念随意寒暄两句,赶紧走开了。
傅莽漫不经心走到别允旁边,若无其事地问道:“公主怎么过来了?”
别允面露戚戚,“知念也算是我回安平以来,为数不多的好友,她家中出了事,我自然要来探望。”
末了,还补上一句,“太后娘娘应允过的。”
傅莽当然知道,她并非诚心来吊唁,想必是在宫里坐不住了,亲自来探查。
“那公主探望过了,可有发现什么异常?”
别允也不加掩饰,垂头丧气地回他:“没有异常,一切都很自然。”
一切都很自然,自然到,她甚至怀疑起自己,难道果真如清和所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孔氏的片面之词,她真的是杀了人之后,从茶肆逃出来的?
几乎立刻她便否定了这种设想,因她想起,那天自己伸手去拉孔氏时,她双手素净,全身上下没有一丝血迹。
“不对,不对,不该是这样的。太正常了,可不该是这样的啊!”她喃喃自语着。
傅莽也在暗自思索着。
刚刚借着上香的机会,他到灵柩旁瞟了一眼。
明旌之下的那张面孔,赫然是上回夜里见过的,嘴角有痣的那名大汉。
“我知道哪里不对劲了,人不对劲。”
别允像是发现了了不得的大事一般,兴冲冲地跟傅莽说道,“虽然一切都很像那么回事儿,府上也表现得很哀切,但除了江大人面色发黄、眼下乌青,其他人脸色都太正常,所有女眷都上了精细的妆面。”
那是不同于遮掩憔悴的妆。
别允心想,若是昨夜就将公子尸首送回府了,那夜里必定惊动全府。
若是伤心欲绝地哭了一夜,怎能丝毫不显憔悴,这夜,总不能只有江大人一个在守吧!逝者为重,就算生母不在了,江夫人也不会如此亏待吧。
“那人并非是江大人的三子!”
傅莽的话给了别允重重一击。
听他的语气,原是他一早就知晓!
别允当即不大高兴了,脚下生风般,直直往府门外走,将傅莽落在后面。
傅莽心中有思量,没有立时与别允解释,而是两步并一步快速追上别允。
别允出了府门,正准备上马车,被傅莽伸手拦住。
她低头看了看握在自己胳膊上的大手,抬眼望着傅莽,诘问道:“难道你我定了亲,你便可以如此怠慢我麽?”
说者无意,却不料,这一幕落在了有心之人眼里。
此话听的傅莽心中一窒,这还是第一次从她耳中听到定亲二字,竟是如此不满?
他连忙收手道歉,“请清平公主恕罪,公主可是要回宫去,不如让下官来护送你,好吗?。”
别允不答,转身上了马车。
傅莽权当她默认,从侍从手中接过马绳,上马跟在马车旁侧。
车内,别允还在气头上,忽然他的声音从车厢外传来。
“此事已有转机”。
她往右侧挪了挪,贴近车壁,以便能听得更清楚一些。
“能成与否就看今夜,届时我会给长乐宫递消息。”
闻言,别允心里的气瞬间就消散了,喜上心头,连带着看傅莽也顺眼多了。
过程有时也不那么重要,只要结局是好的,便好,不是麽!
可回到长乐宫,她便不那样想了。
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闲着干等结果,实在是熬人。
她又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懦弱。
占着公主的名头,却连救一个无辜之人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这人还是自己府上的。
心里一直念着这桩事,以至做什么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太后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生怕孙女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中闷着不说。
可她问了,别允也只道,无事无事。
太后哪知,并非是别允不说,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来她没有证明孔氏清白的证据,二来,若太后再问起她,为何要救这人,她也没办法给出答案,太后可没有傅莽那般好糊弄,而她也确实说不上缘由。
总不好说,今日天气好,所以想救?
若她真这样说,礼部那群大臣非齐齐参她不可。
还好傅莽不曾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