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允不明白,皇帝说的也好,究竟具体是哪里好。

    但她又不好直接开口问,那样太过放肆。

    皇帝早已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因此别允从他脸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她回道:“舅舅为国操劳,万望舅舅珍重龙体,阿允虽不在舅舅身边,但时时担心记挂。”

    话一出口,她便知道自己说错了。

    如今她已是清平,可她一时心动,竟恍惚自称阿允。

    她心里瞬间慌乱。

    殊不知,皇帝亦然。

    他眉间一动,随着眼中神色渐渐温柔,身上的庄重肃然也清减了几分。

    “阿允,朕听闻,清和正十万火急地给你备生辰礼,朕平日里事务繁多,也没有时间准备,不如阿允直接告诉舅舅,阿允想要什么?”

    别允凭心而动,“阿允想要取消与安定侯世子的婚约。”

    皇帝不应好,也不斥责,只是浑身庄严更甚,森森地看着别允。

    别允知道,他已是震怒。

    她说这话之前,多半猜到会是这种情形。

    但她承受不了方才那样温情的场面,太过和煦,她生怕自己又被感情冲昏了头脑,冲散了理智。

    虽然解除婚事是她所愿,但她直言出口,更多的还是想得到皇帝真正的态度,一如现在。

    她知道,若是不触及利益,他还能是以前那个疼爱自己的舅舅。

    可她已经不是小时候了,做不到不管不顾,言听计从。

    大人总是这样,当孩子的所作所为不符合自己期待时,就表现得极为失望。

    可皇帝眼中,除了失望,更多的是生气。

    她需要这种情绪,好随时告诫自己,即便是亲人,也不能随意交付已心。

    天禄阁沉寂半晌的氛围,忽而被一声轻笑打破。

    别允笑着走上前,欠身道:“阿允与舅舅玩闹呢,舅舅万万不要生气,伤了身子,阿允可是会心疼的。都是阿允不对,阿允乱说话,请舅舅责罚!”

    她语笑嫣然,抬眼间尽是不识人间烟火的风情。

    皇帝忽而从中看出几分荣华长公主的影子,脸色乍得由冷转暖。

    “看看,方才还说你大了,原来还是个淘然性子。”

    她歪头一笑,“多谢舅舅不罚之恩!”

    内侍上前附耳说了几句,皇帝连连打发她:“无事便去吧,去太医令领点活络筋骨的药。”

    她谢恩,退出殿外,见傅莽正等着。

    她笑着迎上去,“傅世子。”

    “清平公主安!”他俯身作揖。

    打过招呼,他往里去,她往外走,端的相敬如宾。

    别允心里明白,早些年,皇帝舅舅为了遏制外戚干政之风,便以后宫不涉前朝为由,轻易不许后宫中人踏足未央宫。

    太后今日让她送汤,不过是见她与皇帝生疏,想借此缓和二人关系。

    但他们之间已然有了隔阂。

    当别允伸出手去,想要推开挡在二人中间的那扇门时,她才发现,那不是门。

    而是层层叠叠的蛛网,替他们挡住不知从何而来的飞虫蚊蝇,却也将他们不远不近隔开。

    她收回手。

    想要徒手将蛛网扫清并不容易,没人愿意主动去招惹那些脏物。

    他们心里大抵都认为,就这样隔着吧,也没什么所谓的。

    不远不近,纵然磨人,但也并非时刻磨着,它只磨在乎的那个人。

    阁中,别允方才那番话横亘在皇帝心头,连傅莽的请安都未闻。

    他犹疑了,有片刻心动如鼓。

    可他仍是没有扪心问对错,这片刻的迟疑,便是他作为帝王最后的温情。

    傅莽跪了许久,见皇帝没有免自己的礼,便大着胆子抬头瞄了一眼。

    皇帝感应到他视线,方回过神,问他一句:“婚期定了,你可准备好了?”

    这一回,却是轮到傅莽迟疑。

    他猛地抬头看向皇帝,眼底惊异尽显,略微迟疑后,俯身应道:“微臣准备好了!”

    他知道,他的婚期,不仅仅是婚期,也是皇帝压制外戚的信期。

    若说先前拿下江家是小菜的话,那么信期一至,便是正式起乐开宴,是傅家势起,百里势落的开始。

    在这之后,所有部署都会浮出水面,他们将会倾巢而动,不遗余力打压百里氏族。

    别允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只因太后与皇帝二人相对时,曾说过一句:“阿允仗义,但只有小义,并无大义!”

    那时,是知她救下瑾夫人之后。

    皇帝回道:“朕本想把阿允教成第二个荣华姊姊,纵是女儿身,也可大杀四方,最终,还是可惜了!”

    太后却是嗤之以鼻。

    “大杀四方?还是为你杀四方?我的阿允,只要好好做她的傅家妇,安乐一生,已是足矣!”

    别允带着紫苑走在出宫的路上,清和远远地从身后跑来。

    “姊姊,姊姊,阿允姊姊!”

    她听到呼唤,停下回望。

    见清和牵着裙摆小跑而来,面上是春风拂不散的笑颜。

    别允轻笑出声,劝清和慢些跑。

    “慢些,清和!”

    往日里最是在意礼节的公主,今日怎也不顾这些?

    清和站在阿允姊姊面前,轻微带喘,面色粉红,回身从小桐手里拿过一方托盘举到别允面前。

    “阿姊阿姊,这件素纱禅衣,是北边外族去岁进贡,名为天山雪,上有银线织绣的万缕云纹,昨夜里连夜叫绣娘按阿姊的身量改过,我想把它送给阿姊。”

    许是清和亦知,这衣裳颜色与生辰宴那样的场合并不相配,说着说着,竟失了自信,声音愈发微弱。

    “若是阿姊穿上,必定旷世清灵,美若天仙!”

    别允掀开覆布,见果真如霜雪天降,又如无边流云,美得不可方物。

    心里登时被无尽暖意充盈,它们一浪一浪上涌,直涌上别允喉间,堵得她开不了口。

    她笑着将清和拥入怀,郑重说道:“谢谢你,妹妹,阿姊很喜欢!”

    清和既害怕膈着阿姊,又唯恐弄掉了托盘,连忙侧着身子投她怀抱。

    脸上笑意招摇,眼中亮若繁星。

    接下来两日,更将稀奇好看的东西,源源不断地往长公主府送,吃穿用度,一应俱全。

    别允这才有了要举行笄礼的真切感。

    日子一天天近了,心里竟也产生那么一丝期待。

    尽管她明白,这宴注定不是好宴。

    长公主府内的花园中,恰栽种着一颗近百年岁的木兰,自去岁秋天便结出满树的毛笔头,至今花期将近,花苞傲立枝头。

    长御玉颜那日选中这地方做仪台,因此在这路两旁满植木兰。

    别允百无聊赖地坐在树下,看甄者为新挪过来的木兰修葺地房。

    紫苑提着个提篮从木兰树中过来,说道:“公主,万春园送了您最爱的坠露饮来。”

    别允愣了一瞬,她何时喜欢坠露饮?

    又突然应过神,回:“走,回房用吧!”

    带着紫苑回到房中,她赶紧将食盒打开,取出琉璃盏,扣开底下的漆盘,拿出漆筷从中折开,果见中空处藏有一小卷纸条。

    自她上回与李掌柜交代过后,这还是第一次有消息送进府来。

    上书,事关重大,望君亲临!

    她心下好奇,究竟是什么天大的事,还需要见面才能告知,不会是又哪个贼子的诡计?

    这样怀疑着,还是叫人驱车去了万春园。

    自万春园重新修缮后,她便没走过正门,西边侧门随时有人接应公主府的马车。

    她从侧门入,李掌柜就候在门口。

    见此情形,她方知事情不简单。

    快步入园。

    掌柜四下张望,以手掩声道:“公主,出大事了。”

    瑾夫人在屋中,听说别允过来,也来迎。

    出门却见掌柜的在与她说什么,二人面色严峻。

    掌柜见王婶过来,便停了下来。

    别允见来人,边往她那边走,边道:“无事,你继续说。”

    李掌柜便继续说,“前几日,安平城来了个高人,据说颇为得道。昨日,有人在咱这儿摆酒延请高人,酒过三巡,那高人竟说自己此行,乃是受当今皇后所托,为清平公主生辰宴而来。”

    听及此,别允眉间一凛,为她而来?

    “那然后呢?”瑾夫人问道。

    掌柜的继续说:“之前,咱不是将飞鸿仙子留下了吗。昨日延请之人与她有旧,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事,不依不饶,非闹着要飞鸿仙子出来替他们奉酒。”

    别允好奇道:“可掌柜的不是将她安置在外面吗?”

    这是别允与掌柜的共识。

    那日虽当着众人面将飞鸿留下,但为长远计,还是按原先的打算,先将她藏一阵子,于是在一里外为她置了处宅子。

    “是啊”,掌柜的皱着眉,“可巧,昨日仙子过来,问我什么时候用人,说什么白白食君禄,她受之有愧。恰叫那世家子碰见,这酒,不奉都不行。”

    “后来,我怕出事,就叫恒小二在门口盯着。恒小二却与我报说,那老道醉酒后与飞鸿仙子卖弄,竟将公主的生辰八字道出,还胡说八道,说,公主是天降煞星,专克国运而来。此前远离圣上,国都有幸避过数劫,今朝重返,国之大难将至!”

    他边说着,边觑别允脸色。

    她茅塞顿开。

    原来,是就是皇后的招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变成人人谈之色变的灾星。

    瑾妇人眼中是满满的不安。

    紫苑心里害怕,忙说道:“公主,这可怎么办呐,要么,公主装病,躲过这生辰宴吧!”

    瑾夫人接道:“本就是为她准备的,她若不到场,恐怕皇后第一个不答应。”

    “那道士呢,现在何处?”与此同时,别允问道。

    李掌柜突而老神在在,一挑眉道:“我命人守在不远处的巷中,将他劫了,此刻人就在后院柴房中。”

    别允眼中精光一闪而过,看掌柜的眼神颇为意外,另外两人也是同样诧异。

    紫苑拍手称快,“好,李掌柜干得漂亮,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就将他关着,免得他一张烂嘴,张口就胡说。”

章节目录

一愿世清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度鱼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度鱼年并收藏一愿世清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