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坞出事了。
方温的父亲方能宇在乡镇包工队干活时不慎踩空从脚手架上直接摔至地面,当场死亡。
队友们将方能宇抬回家中。听闻消息的乡邻们丢下活计从四处慌忙赶来。不一会儿,院子里小道上就黑压压的挤满了一大片人,个个神情紧张哀叹痛惜。
村里人有个习惯。谁家有了事,无论婚丧嫁娶摆酒宴客,或杀猪宰牛酿酒打糕,或插秧割麦盖房修院,只要是需要人手的力气活,不用招呼,都会自发上门。而且办事周到默契,调停有序。跑外面的忙里面的,搬运挪送的,挑箱担盒的,劈柴烧火的,洗菜做饭的,很快就能各司其职忙而不乱。现在方家遭遇了这等不测,众人悲撼惊愕之余,马上按照老习惯,丢下自己手里正在忙的,共同帮忙张罗起这桩丧葬大事来。
男人们分成三批。一批腿脚麻利的负责到各亲戚处报丧。一批负责买办采购。接下来几天那么大场面的吃穿用度都要采买齐全。香、烛、油、灯、花、炮、布、纸、竹、笔等,还有粮油肉菜猪头烟酒各类都缺一不可。还有一批留在家中负责搭建灵堂。女人们也分成三批。一批烧饭一批打扫,一批裁孝衣扎白花。另外几个稍有威望的专门负责账目出入,一边是办丧费用记录并登记收点访客礼金花圈贡品等,另一边是分发给吊客的回礼。
下午时分灵堂已经布置成形,黄昏前后一批道士抵达方家坞,开始了为期七天的诵经超度。
方艳从县城急急赶回到了方家坞。见到念寻她从包里拿出两份祭品说:“你的那一份我也给你买了,一会儿一起过去。”
念寻拉住方艳的手,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好低下头看向地。
方艳四下看了看问她道:“阿婆呢?”
念寻朝佛堂处努努嘴:“一直在里面,进去很久了,还没有出来。”
“阿婆还好吧?”方艳不放心道。
“看上去还好。”念寻低声说。
正说话间,佛堂门开了,阿婆从里面走了出来:“艳艳回来了?”
方艳抢上去一把拉住阿婆的手:“阿婆,姑夫他……”刚开口便噎住了。
阿婆平静地拍拍方艳的头:“好了——你喝口水,一会儿和阿纯一起过去。”
在去方温家的路上,念寻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人。方家坞平日里是个安静的山村。白天大家都在外头干活,见不着几个人。而此刻路上山脚桥头都是人,正手拎肩扛地往方温家走来。“他们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念寻边走边想。
进到院内人就更多了。门口搭了一个大棚,靠墙摆了小半院的花圈,墙角处支了一口大锅正滋滋冒烟。几个女人围在棚下帮忙折元宝扎纸花,有好几张念寻不认识的新面孔,应该是方温父亲那边的外乡亲戚。
“方艳!”有人朝这边喊。
方艳回头看了一眼,朝那边点点头,脚步却没有停下来。念寻随方艳看过去,只见一个年轻俏丽的姑娘正朝她们招手。她身边那位年长的女人像是方温的姑母,念寻以前见过几次。
俩人继续向里走。还没进屋,里头传来的哀乐就叫人迈不动脚步了。念寻跟在方艳身后跨过门槛,忽然就像进入了一个白色的悲伤世界。屋内每根屋柱上都悬系着白幔,顶上的布扎成大朵的白花,剩下的一直垂撒到地面石墩上。重叠飘舞的帷幔与黑白触目的挽联让每个人不自觉就切换成庄严肃穆悲痛哀伤的情绪频道。正中央那个大大的奠字将气氛烘托得无比凝重。方能宇被穿戴得整整齐齐躺在靠墙的床板上,双手交叉平放胸前。念寻之前在医院见到病患去世早已习以为常,这次她以乡邻身份再次看到了死者遗体时,却很为他的睡姿感到难受别扭。如果自己死后也被人摆成这种老实的姿势,既不能弯又不能曲,她一定会难受得活过来的。当她的目光落到旁边停着的那口沉沉的黑漆棺木时,胸口便像被压了一块巨石。灵堂案桌前竖着方能宇的遗像,这个还正当壮年的男人对大家静静微笑着,眉宇间能看到方温的影子。屋内香雾弥漫烛火通明,里面的人都身披孝衣,有跪着烧纸的,有添油加香的,有低声啜泣的。方温的母亲早已哭哑了嗓子,正被人搀扶在椅上歇息。
见有人来吊唁,屋内一个哭丧人马上起身来到她俩跟前,对她们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后,便将俩人领至前面,指引她们给亡者敬香叩礼,自己则在棺前一把椅子上坐下,忽然就放声大哭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念寻被吓了一大跳,却听她像是在哭道:
“啊呀我格亲哥能宇啊呃……
你格侄女么艳艳么来看你了呀呃……
你么要保佑艳艳么事事件件么都称心如意啊呀呃……
保佑她么身体么没病没痛啊呃……”
她是在向亡者告知谁谁谁来看他了,要他保佑此人如何如何等等。这说不上是哭还是唱。说是哭吧,可那哭声里面却是有内容的,声音高低起伏有节有奏,气息强弱长短有收有放,转腔换调又是那么自如流畅。说它是唱吧,可它又是带着明显的哭腔的,尤其是唱到那个“呃”的时候,她便拖了个很长很长的哭音,这是哭到上气不接下气时带出来的音。
念寻好奇地瞧着那哭丧人。她是方温的婶子,只见她闭着眼摇头晃脑拍胸捶腿哭得泣不成声,恨不能将那死去之人拽回来。念寻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般人哭起来哪里还顾得上唱词,可如果分心去想唱词,哪里还会哭得出来呢?可她却能两者兼顾丝毫不乱,还能顺手抹眼泪擤鼻涕。
哭丧人一亮开嗓门,一旁的方温母亲又呜呜哭起来,但她的哭却没有唱词。
“啊呀能宇我的亲哥啊呃…… 纯老师么也来看你了呀呃……
你么要保佑啊格纯老师么
万事百事么顺顺利利啊呃……”
哭丧人还在运腔。念寻听到好像在唱什么纯老师,她一愣,这才知道是哭唱到自己了。她顺着唱词仔细听下去,不禁感慨万千。要在以前她绝对认为这是低俗的封建迷信,多听一耳都是污染。可现在,听着那一字一句以这种方式唱出来,一吐一顿有腔有调有节有奏,是她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她和母亲办父亲的丧事时匡雅兰全程没落泪,她也不敢哭。后来自己又一个人办了母亲的丧事,她更是没有机会哭。像这种大喊大唱的宣泄她是头一回见,竟不觉得好笑,反而略略有些羡慕。她的亲人们的丧事——太过冷清了。他们甚至都不能躺在那宽大奢侈的棺材里,他们只能被装在狭小冰冷的小盒子里。
身边的方艳正嘤嘤哭泣,念寻心中突然像堵住了似的,胸口开始泛疼。她偷偷环视全屋,这里所有的人和事都只为了那个已经离开了的人。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错过了那个于她而言最重要的机会,一个无法补办的机会。汹涌的浪潮袭卷了她全身,痛苦的海洋越来越强烈地翻腾撞击着她的心脏,终于将她完全淹没。突然她想起了那个人。那个她连葬礼都没有参加的人,那个为她死无全尸遗骸散落的人,她开始窒息。
“魏纯?”身边的方艳推了推她。
“嗯?”
“你没事吧?”方艳正惊讶地看着她。
“没。怎么了?”
方艳不知怎么回答。她从没见念寻哭过,第一次见她这般泪雨滂沱,于她而言着实有些诧异。她拉着念寻到一边坐下。
此时哭丧人早已止了哭,正和旁人聊天,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一些小孩时不时穿插在人堆里追逐打闹分抢零食,几个男人在角落里打牌说笑,更多的边吃边聊边玩手机刷视频。念寻这才发现这看似悲伤凝重的氛围下并不是每个人的情绪都一样的。也有些人平日难得一聚,便趁这帮忙丧事的机会边干活边叙旧拉家常,并无十分痛心。正想着,屋外又进来两个来吊唁的人。方温的婶子上前去招呼,领着人到灵前敬香,便坐下来又开始放声大哭,悲恸欲绝的嗓音再次响彻屋内。屋里的人都各干各的并不以为然。念寻看着她颤抖的背影,心想照这样折腾下去,她的嗓子必是要哑的。这时有人上前去像是问了她一句什么,方温婶子马上停了唱腔,指着旁边的柜子说:“喏,在那里,下面一格,对。”念寻听那说话语调平静自然,全然不像是正在痛哭的人。
“好,那你先拿去用吧,明天老时间再过来。”婶子对那人挥手笑笑。
念寻确信自己看到了婶子哭花了的脸上挂满了笑。可下一秒,她又半闭着眼换成了另一个人:
“啊呀能宇啊我格亲哥啊呃…… 你么保佑他们一家么平平安安么做好人啊呃……
子女么孝顺爷娘么有肚量啊呃……”
念寻惊讶她是怎么做到这么来回切换自如的呢?
方艳指着挂满了墙的纸画对念寻说:“走,我们去那儿看看吧。”
念寻站起来跟了过去看,都是些鬼神妖魔菩萨罗汉之类的画像,个个呲牙瞪眼,面相狰狞恐惧,衣着鲜艳多彩,动作夸张怪诞,不知是在表现什么故事。
“这是十八罗汉吗?这画的就是十八层地狱啊?这个是六道轮回的饿鬼道还是畜生道?怎么看起来都差不多?这些都是鬼怪还是神仙啊?啧啧,看着吓人,晚上会做恶梦的。”
念寻闻声看过去,是刚才在院中和方艳打招呼的那位姑娘。见念寻转头看她,冲她笑了笑。
方艳对念寻说:“她是方温二姑母家的女儿,叫兰琴,我们小时候都在一起玩的。兰琴,这是魏纯。”
于是三个人又看了一会儿画,便一起去到院子里坐下折纸。兰琴主动教她俩如何折元宝和银锭。
念寻依样叠了一个元宝递给兰琴看:“这样可以吗?”
“对对!就这样,折得挺好的。”兰琴赞许道,一面又多看了念寻两眼。
不一会儿兰琴被她母亲喊走了,念寻和方艳也回到了阿婆家。方艳一大早从县城赶回家,早已疲惫不堪,便先回房休息了。
念寻一个人坐在自己原来的屋里。习惯了把自己忙成陀螺的她这会儿忽然什么也不想干,也不想回学校去,泥塑般在黑暗中发愣。灵堂,哀乐,哭丧,棺木等画面不断在她脑中循环。
不知过了多久念寻才从屋里出来,见阿婆正在给挂钟上发条,她站住了。
“阿纯,要回去?”
“嗯。”
阿婆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念寻上前抓住阿婆的手:
“阿婆。”她轻唤。
“哎!”阿婆柔声应道。
“姑夫走了,姑母嗓子哭哑了。”她随方艳一样称呼方温的父母。
“其实——人活着,也没多大意思。连什么时候突然走了都不知道,从此生死永隔。”
阿婆轻叹一声:“唉……人生本来就无常,生死来去都因缘啊。”
“都因缘?”
“是啊,缘起聚缘灭散。唉,缘分到了也就走了”
“阿婆,每个离开的人都是因为和亲人的缘分尽了?”
“是啊,这一世的缘分尽了。”
“这一世?难道还有下一世?”
“有啊。”
“那……那为什么我不记得我的上一世?”
祖孙俩边说边来到了堂屋的天井旁。
“忘了,都忘了。我们都只记得这一世。但其实,我们已经来过很多世了,我们都很古老了。”
“那……阿婆,”念寻又问:“每一世的我们都是同一个吗?”
“肉身不同,真心都是同一个。”
“这个真心是不是已经活了很多世,还要再活很多世?”
“对,真心是永恒的。”
念寻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是说——那个真心的我不会死?”
阿婆笑了:“真心是空性的,没有生灭,永远都在,怎么会死呢?死去的只是这一世的那个肉身。”
“那——方姑夫他……他的真心也不会死,一直都在?”
阿婆点点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说完她又叹了口气:“离开的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和陪伴,只是亲人们看不见。其实呢,从来都没有分别。”
念寻抬头看了看天井上方那块狭小的天空,忽然感动得不能自已。她一下子伸手插进阿婆的腋下,将头靠在老人怀里,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又回到了小时候。
念寻曾经听方艳说过,阿婆虽然一辈子生活在山里,但小时候跟爷爷在外面念过书上过学,肚里很有些学问。后来中国到处都在打仗,她的父亲和叔叔都在军阀混战中死于非命,爷爷这才惊恐万分带着小孙女逃回了山里。但由于痛失爱子,终日悲愤愧疚,爷爷第二年就去世了。没了男人的家里,日子自然是越过越穷。阿婆长大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同村的一户人家。此后便是生儿育女养家谋生,一晃就走到了人生末端。儿女们各自成家后,阿婆一个人闲来无事也会翻书写字,后来便专看佛经打发日光。念寻知道,正是由于阿婆的坚持,她才没有被送去公安局,留在了方家坞。也正是由于她挨家挨户的劝说,村民们才没有继续到村委闹下去,选择相信她,她才能成为现在的纯老师。念寻眼中的阿婆并不只是一个老人,她更像是一个伙伴,是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音符。
阿婆搂过念寻轻轻拍着她的背:“你年轻,还没经历过生死离别,今天见了那场面难免多想。不怕,睡一觉就好了。晚上就睡这儿也行,你也有好久没回来陪我了。”
念寻从阿婆身上抬起头笑着说:“还是回学校吧。明天课很多,我还得备课。过段时间我再来陪阿婆。”
回去的路上,念寻前所未有地轻松,就像一道多年未解的数学难题终于有了答案。就连路上的杂草破屋看起来都觉得好亲切好满足。
阿婆说得对,从来都没有分别过。爸爸,妈妈,少暮,他们一直都在陪着自己,她从来都不曾孤单过。她真傻,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念寻差点笑出了声:“是啊!我有父母,有爱的人,我何其幸福!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想到少暮她又叹了口气:“哎,可是为什么你偏偏要选择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好吧,既然你还在,就不与你多计较了。”
这一夜,念寻睡得格外踏实。
方温的父亲方能宇在乡镇包工队干活时不慎踩空从脚手架上直接摔至地面,当场死亡。
队友们将方能宇抬回家中。听闻消息的乡邻们丢下活计从四处慌忙赶来。不一会儿,院子里小道上就黑压压的挤满了一大片人,个个神情紧张哀叹痛惜。
村里人有个习惯。谁家有了事,无论婚丧嫁娶摆酒宴客,或杀猪宰牛酿酒打糕,或插秧割麦盖房修院,只要是需要人手的力气活,不用招呼,都会自发上门。而且办事周到默契,调停有序。跑外面的忙里面的,搬运挪送的,挑箱担盒的,劈柴烧火的,洗菜做饭的,很快就能各司其职忙而不乱。现在方家遭遇了这等不测,众人悲撼惊愕之余,马上按照老习惯,丢下自己手里正在忙的,共同帮忙张罗起这桩丧葬大事来。
男人们分成三批。一批腿脚麻利的负责到各亲戚处报丧。一批负责买办采购。接下来几天那么大场面的吃穿用度都要采买齐全。香、烛、油、灯、花、炮、布、纸、竹、笔等,还有粮油肉菜猪头烟酒各类都缺一不可。还有一批留在家中负责搭建灵堂。女人们也分成三批。一批烧饭一批打扫,一批裁孝衣扎白花。另外几个稍有威望的专门负责账目出入,一边是办丧费用记录并登记收点访客礼金花圈贡品等,另一边是分发给吊客的回礼。
下午时分灵堂已经布置成形,黄昏前后一批道士抵达方家坞,开始了为期七天的诵经超度。
方艳从县城急急赶回到了方家坞。见到念寻她从包里拿出两份祭品说:“你的那一份我也给你买了,一会儿一起过去。”
念寻拉住方艳的手,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好低下头看向地。
方艳四下看了看问她道:“阿婆呢?”
念寻朝佛堂处努努嘴:“一直在里面,进去很久了,还没有出来。”
“阿婆还好吧?”方艳不放心道。
“看上去还好。”念寻低声说。
正说话间,佛堂门开了,阿婆从里面走了出来:“艳艳回来了?”
方艳抢上去一把拉住阿婆的手:“阿婆,姑夫他……”刚开口便噎住了。
阿婆平静地拍拍方艳的头:“好了——你喝口水,一会儿和阿纯一起过去。”
在去方温家的路上,念寻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人。方家坞平日里是个安静的山村。白天大家都在外头干活,见不着几个人。而此刻路上山脚桥头都是人,正手拎肩扛地往方温家走来。“他们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念寻边走边想。
进到院内人就更多了。门口搭了一个大棚,靠墙摆了小半院的花圈,墙角处支了一口大锅正滋滋冒烟。几个女人围在棚下帮忙折元宝扎纸花,有好几张念寻不认识的新面孔,应该是方温父亲那边的外乡亲戚。
“方艳!”有人朝这边喊。
方艳回头看了一眼,朝那边点点头,脚步却没有停下来。念寻随方艳看过去,只见一个年轻俏丽的姑娘正朝她们招手。她身边那位年长的女人像是方温的姑母,念寻以前见过几次。
俩人继续向里走。还没进屋,里头传来的哀乐就叫人迈不动脚步了。念寻跟在方艳身后跨过门槛,忽然就像进入了一个白色的悲伤世界。屋内每根屋柱上都悬系着白幔,顶上的布扎成大朵的白花,剩下的一直垂撒到地面石墩上。重叠飘舞的帷幔与黑白触目的挽联让每个人不自觉就切换成庄严肃穆悲痛哀伤的情绪频道。正中央那个大大的奠字将气氛烘托得无比凝重。方能宇被穿戴得整整齐齐躺在靠墙的床板上,双手交叉平放胸前。念寻之前在医院见到病患去世早已习以为常,这次她以乡邻身份再次看到了死者遗体时,却很为他的睡姿感到难受别扭。如果自己死后也被人摆成这种老实的姿势,既不能弯又不能曲,她一定会难受得活过来的。当她的目光落到旁边停着的那口沉沉的黑漆棺木时,胸口便像被压了一块巨石。灵堂案桌前竖着方能宇的遗像,这个还正当壮年的男人对大家静静微笑着,眉宇间能看到方温的影子。屋内香雾弥漫烛火通明,里面的人都身披孝衣,有跪着烧纸的,有添油加香的,有低声啜泣的。方温的母亲早已哭哑了嗓子,正被人搀扶在椅上歇息。
见有人来吊唁,屋内一个哭丧人马上起身来到她俩跟前,对她们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后,便将俩人领至前面,指引她们给亡者敬香叩礼,自己则在棺前一把椅子上坐下,忽然就放声大哭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念寻被吓了一大跳,却听她像是在哭道:
“啊呀我格亲哥能宇啊呃……
你格侄女么艳艳么来看你了呀呃……
你么要保佑艳艳么事事件件么都称心如意啊呀呃……
保佑她么身体么没病没痛啊呃……”
她是在向亡者告知谁谁谁来看他了,要他保佑此人如何如何等等。这说不上是哭还是唱。说是哭吧,可那哭声里面却是有内容的,声音高低起伏有节有奏,气息强弱长短有收有放,转腔换调又是那么自如流畅。说它是唱吧,可它又是带着明显的哭腔的,尤其是唱到那个“呃”的时候,她便拖了个很长很长的哭音,这是哭到上气不接下气时带出来的音。
念寻好奇地瞧着那哭丧人。她是方温的婶子,只见她闭着眼摇头晃脑拍胸捶腿哭得泣不成声,恨不能将那死去之人拽回来。念寻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般人哭起来哪里还顾得上唱词,可如果分心去想唱词,哪里还会哭得出来呢?可她却能两者兼顾丝毫不乱,还能顺手抹眼泪擤鼻涕。
哭丧人一亮开嗓门,一旁的方温母亲又呜呜哭起来,但她的哭却没有唱词。
“啊呀能宇我的亲哥啊呃…… 纯老师么也来看你了呀呃……
你么要保佑啊格纯老师么
万事百事么顺顺利利啊呃……”
哭丧人还在运腔。念寻听到好像在唱什么纯老师,她一愣,这才知道是哭唱到自己了。她顺着唱词仔细听下去,不禁感慨万千。要在以前她绝对认为这是低俗的封建迷信,多听一耳都是污染。可现在,听着那一字一句以这种方式唱出来,一吐一顿有腔有调有节有奏,是她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她和母亲办父亲的丧事时匡雅兰全程没落泪,她也不敢哭。后来自己又一个人办了母亲的丧事,她更是没有机会哭。像这种大喊大唱的宣泄她是头一回见,竟不觉得好笑,反而略略有些羡慕。她的亲人们的丧事——太过冷清了。他们甚至都不能躺在那宽大奢侈的棺材里,他们只能被装在狭小冰冷的小盒子里。
身边的方艳正嘤嘤哭泣,念寻心中突然像堵住了似的,胸口开始泛疼。她偷偷环视全屋,这里所有的人和事都只为了那个已经离开了的人。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错过了那个于她而言最重要的机会,一个无法补办的机会。汹涌的浪潮袭卷了她全身,痛苦的海洋越来越强烈地翻腾撞击着她的心脏,终于将她完全淹没。突然她想起了那个人。那个她连葬礼都没有参加的人,那个为她死无全尸遗骸散落的人,她开始窒息。
“魏纯?”身边的方艳推了推她。
“嗯?”
“你没事吧?”方艳正惊讶地看着她。
“没。怎么了?”
方艳不知怎么回答。她从没见念寻哭过,第一次见她这般泪雨滂沱,于她而言着实有些诧异。她拉着念寻到一边坐下。
此时哭丧人早已止了哭,正和旁人聊天,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一些小孩时不时穿插在人堆里追逐打闹分抢零食,几个男人在角落里打牌说笑,更多的边吃边聊边玩手机刷视频。念寻这才发现这看似悲伤凝重的氛围下并不是每个人的情绪都一样的。也有些人平日难得一聚,便趁这帮忙丧事的机会边干活边叙旧拉家常,并无十分痛心。正想着,屋外又进来两个来吊唁的人。方温的婶子上前去招呼,领着人到灵前敬香,便坐下来又开始放声大哭,悲恸欲绝的嗓音再次响彻屋内。屋里的人都各干各的并不以为然。念寻看着她颤抖的背影,心想照这样折腾下去,她的嗓子必是要哑的。这时有人上前去像是问了她一句什么,方温婶子马上停了唱腔,指着旁边的柜子说:“喏,在那里,下面一格,对。”念寻听那说话语调平静自然,全然不像是正在痛哭的人。
“好,那你先拿去用吧,明天老时间再过来。”婶子对那人挥手笑笑。
念寻确信自己看到了婶子哭花了的脸上挂满了笑。可下一秒,她又半闭着眼换成了另一个人:
“啊呀能宇啊我格亲哥啊呃…… 你么保佑他们一家么平平安安么做好人啊呃……
子女么孝顺爷娘么有肚量啊呃……”
念寻惊讶她是怎么做到这么来回切换自如的呢?
方艳指着挂满了墙的纸画对念寻说:“走,我们去那儿看看吧。”
念寻站起来跟了过去看,都是些鬼神妖魔菩萨罗汉之类的画像,个个呲牙瞪眼,面相狰狞恐惧,衣着鲜艳多彩,动作夸张怪诞,不知是在表现什么故事。
“这是十八罗汉吗?这画的就是十八层地狱啊?这个是六道轮回的饿鬼道还是畜生道?怎么看起来都差不多?这些都是鬼怪还是神仙啊?啧啧,看着吓人,晚上会做恶梦的。”
念寻闻声看过去,是刚才在院中和方艳打招呼的那位姑娘。见念寻转头看她,冲她笑了笑。
方艳对念寻说:“她是方温二姑母家的女儿,叫兰琴,我们小时候都在一起玩的。兰琴,这是魏纯。”
于是三个人又看了一会儿画,便一起去到院子里坐下折纸。兰琴主动教她俩如何折元宝和银锭。
念寻依样叠了一个元宝递给兰琴看:“这样可以吗?”
“对对!就这样,折得挺好的。”兰琴赞许道,一面又多看了念寻两眼。
不一会儿兰琴被她母亲喊走了,念寻和方艳也回到了阿婆家。方艳一大早从县城赶回家,早已疲惫不堪,便先回房休息了。
念寻一个人坐在自己原来的屋里。习惯了把自己忙成陀螺的她这会儿忽然什么也不想干,也不想回学校去,泥塑般在黑暗中发愣。灵堂,哀乐,哭丧,棺木等画面不断在她脑中循环。
不知过了多久念寻才从屋里出来,见阿婆正在给挂钟上发条,她站住了。
“阿纯,要回去?”
“嗯。”
阿婆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念寻上前抓住阿婆的手:
“阿婆。”她轻唤。
“哎!”阿婆柔声应道。
“姑夫走了,姑母嗓子哭哑了。”她随方艳一样称呼方温的父母。
“其实——人活着,也没多大意思。连什么时候突然走了都不知道,从此生死永隔。”
阿婆轻叹一声:“唉……人生本来就无常,生死来去都因缘啊。”
“都因缘?”
“是啊,缘起聚缘灭散。唉,缘分到了也就走了”
“阿婆,每个离开的人都是因为和亲人的缘分尽了?”
“是啊,这一世的缘分尽了。”
“这一世?难道还有下一世?”
“有啊。”
“那……那为什么我不记得我的上一世?”
祖孙俩边说边来到了堂屋的天井旁。
“忘了,都忘了。我们都只记得这一世。但其实,我们已经来过很多世了,我们都很古老了。”
“那……阿婆,”念寻又问:“每一世的我们都是同一个吗?”
“肉身不同,真心都是同一个。”
“这个真心是不是已经活了很多世,还要再活很多世?”
“对,真心是永恒的。”
念寻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是说——那个真心的我不会死?”
阿婆笑了:“真心是空性的,没有生灭,永远都在,怎么会死呢?死去的只是这一世的那个肉身。”
“那——方姑夫他……他的真心也不会死,一直都在?”
阿婆点点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说完她又叹了口气:“离开的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和陪伴,只是亲人们看不见。其实呢,从来都没有分别。”
念寻抬头看了看天井上方那块狭小的天空,忽然感动得不能自已。她一下子伸手插进阿婆的腋下,将头靠在老人怀里,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又回到了小时候。
念寻曾经听方艳说过,阿婆虽然一辈子生活在山里,但小时候跟爷爷在外面念过书上过学,肚里很有些学问。后来中国到处都在打仗,她的父亲和叔叔都在军阀混战中死于非命,爷爷这才惊恐万分带着小孙女逃回了山里。但由于痛失爱子,终日悲愤愧疚,爷爷第二年就去世了。没了男人的家里,日子自然是越过越穷。阿婆长大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同村的一户人家。此后便是生儿育女养家谋生,一晃就走到了人生末端。儿女们各自成家后,阿婆一个人闲来无事也会翻书写字,后来便专看佛经打发日光。念寻知道,正是由于阿婆的坚持,她才没有被送去公安局,留在了方家坞。也正是由于她挨家挨户的劝说,村民们才没有继续到村委闹下去,选择相信她,她才能成为现在的纯老师。念寻眼中的阿婆并不只是一个老人,她更像是一个伙伴,是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音符。
阿婆搂过念寻轻轻拍着她的背:“你年轻,还没经历过生死离别,今天见了那场面难免多想。不怕,睡一觉就好了。晚上就睡这儿也行,你也有好久没回来陪我了。”
念寻从阿婆身上抬起头笑着说:“还是回学校吧。明天课很多,我还得备课。过段时间我再来陪阿婆。”
回去的路上,念寻前所未有地轻松,就像一道多年未解的数学难题终于有了答案。就连路上的杂草破屋看起来都觉得好亲切好满足。
阿婆说得对,从来都没有分别过。爸爸,妈妈,少暮,他们一直都在陪着自己,她从来都不曾孤单过。她真傻,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念寻差点笑出了声:“是啊!我有父母,有爱的人,我何其幸福!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想到少暮她又叹了口气:“哎,可是为什么你偏偏要选择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好吧,既然你还在,就不与你多计较了。”
这一夜,念寻睡得格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