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两人将桑叶放进堂屋,先去各自收拾了一番,家里热水紧缺,只能用软布浸水擦洗身子,又要急着喂蚕,头发也来不及好好清洗。
好在换上干爽衣裳后,谢蓝衣身上的刺挠感终于消失了。
这时魏承晏也换好了衣裳,一件没什么样式的藏青色麻衣,和一条宽松的黑色长裤,他提着破了角的陶土水缸走进来,将其放在堂屋正中央,后又用木盆一趟趟往里面倒清水,倒满后取来簸箕。
谢蓝衣将装满桑叶的旧布单提到魏承晏脚边,与他一东一西相对坐下,开始清洗桑叶。
两人分工明确,魏承晏拿桑叶在缸里涮洗,涮洗完后由谢蓝衣接过,用软布擦净桑叶表面的水渍,之后丢进大缸南面放着的簸箕里,来回来去。
要赶时间,两人谁都没有说话,闷头干着。
金色烛光镀在他们身上,随着门口吹进来的夜风,一会儿极亮,一会儿又极暗。
直到簸箕装满,谢蓝衣才开口,“我先端过去喂了。”
她说着扭转身子,两手抓着簸箕边缘蓄力起身,结果还未站稳,一股突入袭来的的眩晕感让她眼前一阵发黑,脚步失控地向后退,鞋跟撞倒杌子,两手慌乱地抓住缸沿才勉强站住没有摔下去。
而那装满桑叶的簸箕,早已被她打翻,弄洒了一地桑叶。
一切来的太突然,魏承晏吓得脸色大变,丢下桑叶唰地站起身,“蓝衣!!”
谢蓝衣双眼紧闭,甩了甩头,“我没事,就是突然有点头晕,可能是太累了。”说完睁开眼,缓了缓,视线才逐渐变得清明起来,看着满地的桑叶,心里一阵懊恼。
好不容易才洗干净,就这么被她弄脏了。
魏承晏绕过水缸走过来,扶着她的肩膀,“你别弄了,赶紧去睡觉,剩下的我来弄。”
也不管她愿不愿意,魏承晏直接将人打横抱起,疾步朝隔栅后面走去,隔栅后面放置着谢蓝衣平日睡觉的木板床,床上是一套灰色被褥,和牡丹花硬枕。
他把人轻放在床上,脱去布鞋,拉过里侧的被子,上下一甩,把人盖了个严严实实。
谢蓝衣怔怔地看着眼前一幕,彻底忘了反应。
“你好好睡,蚕的事你不用管。”魏承晏将床尾的被子向里折了折。
谢蓝衣抓着被角,遮住了半张脸颊,露出一双湛然水亮的眸子,看着魏承晏,小声道:“谢谢。”
“客气什么,咱俩都这么熟了。”魏承晏洒脱豪迈地摆了摆手,转身离去,留给谢蓝衣一个高大伟岸的背影,又很快消失不见。
谢蓝衣盯着那个方向看了许久,等反应过来后,她翻了个身,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她不是个爱逞强的人,在摘桑叶时就感觉身子有些不对劲,若不歇歇,生病就麻烦了。
她将被子拉过头顶,身上逐渐有了热气,听着淅沥雨声,再听着魏承晏在外面涮洗桑叶的哗啦水声,她觉得心安极了。
脑子没来由地想起银珠评价赵堂的话,她说赵堂有事时比官老爷还靠谱,但这一刻,谢蓝衣觉得魏承晏也不差,今晚摘桑叶,魏承晏一句累话也未说,至今都还在忙活着。
想着想着,一个不留神,跌进了梦乡。
这一觉谢蓝衣睡得特别沉,比她以往每一夜都要沉,甚至都没有做梦。
再睁开眼睛时,木质小窗透来刺眼白光,外面已是天光大亮。
雨声已经停歇,空气里带着雨后的寒凉,谢蓝衣没忍住咳了几声,结果越咳越想咳,喉咙里像是堵着什么东西,痒痒的,咳得她肺都要出来了。
“咳咳咳!咳咳!”
谢蓝衣担心蚕宝宝,咳完这一阵,她忍着不适,起身下床趿着鞋子去了蚕棚。
刚走进去就听到里面魏承晏的声音。
“一群活爹,我还伺候不过你们,刚摘的新桑叶,你们就使劲吃吧!”魏承晏大手一挥,潇洒地将桑叶撒在竹匾上,“吃完早点吐蚕,还有,千万别死。”
谢蓝衣听着好笑,没忍住,噗嗤笑出了声。
“哎你醒了,身子好点没?”魏承晏听到声音侧首看过来。
“已经没事了。”谢蓝衣迈脚走过去,问,“赵大哥回来了吗?”
魏承晏收回目光,继续撒桑叶,“还没有,不过应该快了。”
谢蓝衣在魏承晏身旁站定,看着竹匾里的蚕,还好,没有变色,也没有变瘪。
心里正万幸着,一抬首,见魏承晏眼下一片乌青,连忙道:“你忙了一夜,赶紧去睡一觉,我在这看着。”
“不……”
魏承晏刚吐出一个字,谢蓝衣便道:“你要是生病了,我可没钱给你治病,听话。”
“等你醒了,我们晚上炒腊肉吃。”谢蓝衣又加上一句。
一听要炒腊肉,魏承晏当即把手中的桑叶全部撒进了竹匾里,乐呵呵地睡觉去了。
谢蓝衣将还未喂的蚕宝宝喂完,又将竹匾下面的蚕沙收了收,随后去了银珠家,查看一番后,发现她家的蚕与自已家一样,虽无病变,却没有之前那般有活力了。
外面天不晴,棚下潮湿骇人,没有石灰,谢蓝衣也不知这些蚕还能撑多久,只盼着赵堂能早些回来。
“这都快正午了,赵哥怎么还不回来?”银珠心急如焚,连杌子都坐不住,在棚下来回踱步。
看着银珠晃来晃去的身影,谢蓝衣也被引得浑身焦躁起来。
昨夜她与魏承晏去摘桑叶,那惨状至今还历历在目,他们摘个桑叶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赵堂还要去福阳县,而且能不能借来石灰还是未知数。
这么干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谢蓝衣起身道:“我沿着大路,去接赵……”
“我回来了!”一道高昂洪亮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正是赵堂。
银珠脚步猛然一顿,而谢蓝衣已经收回未说完的话,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
见赵堂正在推院门,试图让板车进院来,谢蓝衣连忙跑过去将院门往两边推开到最大,这也看清了板车上的石灰袋,整整有九袋,下面铺着稻草,上面本该盖着竹席,因为雨停,竹席被竖着夹在石灰和车帮边上。
谢蓝衣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么多!”
赵堂脸上挂着笑,赶着老牛进了院子,“我和亲戚说借他一袋,改日挣了钱再还,他二话不说给了我九袋,一共二百七十斤,说什么都不让还。”
谢蓝衣紧随赵堂的脚步向院里走,目光落在他身上,他头上顶着斗笠,两条胳膊的麻衣长袖被他翻折至手肘上方,腿上的灰色长裤也折到了大腿处,露出一大截满是泥的腿,活像是去鱼塘里捞鱼回来了,而让谢蓝衣意外的是,赵堂身上虽狼狈,人瞧着却是精神的很,走起路来步步带风,和他当初在家门外与魏承晏打架时的颓败样已是截然不同。
她想:若是日后挣了钱,给小鹿看了病,赵大哥大概又会是另一副模样。
“他说不还,咱们也不能真不还了,等挣了钱,咱们买点东西,亲自去他家走一趟。”银珠从蚕棚里出来,声音婉转轻快。
谢蓝衣跟着道:“对,到时也算我一份。”
赵堂点头应好,停好车后开始卸板车上的石灰袋,将石灰袋全部蹾落在墙根处,又紧着时间去找村长还车。
谢蓝衣提着其中一袋石灰到蚕棚下,拆开一看,里面石灰全都是已经化开过的,洁白的没有一丝杂质,像白面一样。
“太好了,有了这些石灰,以后都不用担心下雨了,咱们现在就收拾蚕棚,把石灰撒上。”谢蓝衣说话间抬首,发见银珠早已找来两把高粱穗制成的扫帚,正朝她递来。
谢蓝衣默契地接过其中一把,开始清扫蚕棚。
昨日往蚕棚里洒了草木灰和稻草碎,被积水浸过之后,已经成了泥状,喂蚕时踩来踩去,现下极难清扫,扫帚根本扫不动,银珠又只好找来铁锹,从里向外一点点铲,谢蓝衣则是跟在后面扫,等到清扫干净洒上石灰,已经是一个时辰后。
忙完这里,又一鼓作气地去打扫谢蓝衣家里的蚕棚。
银珠将铁揪扛在肩上,路上打趣道:“你说咱们两家挨得这么近,还要这中间的篱笆作甚?若是没这篱笆拦着,行走起来多方便。”
一阵凉风吹来,谢蓝衣咳了两声,缓了一下,她道:“等咱们这批蚕养好,得闲就把中间的篱笆拆了。”忽然想到什么,她笑着逗趣道:“不过以后谁家要是偷摸吃肉,可就瞒不住了。”
“那肯定是你家吃肉多,我可常闻到。”
谢蓝衣“哈哈”大笑,“没办法,家里有个无肉不欢的。对了,一会儿把小鹿带来,今晚来我家吃饭,我家还有些腊肉,正好配些青菜用猪油炒了。”
走进院门,两人不再聊闲话,开始专心收拾蚕棚,一直忙到薄暮冥冥才收工,这时谢蓝衣发现,家里的桑叶又快吃完了。
睡醒的魏承晏揉着眼睛从东屋出来,得知桑叶不多,顶着惺忪睡眼,梦游般推着板车就要去摘桑叶,赵堂不愿休息,也随着一起去,谢蓝衣则是留在家里收拾蚕沙,银珠帮忙做晚饭。
夜色越来越浓,整个村子彻底陷入一片悄寂之中。
村子里的村民都是靠天吃饭,这种不寻常的天气无法下地干活,所以都鲜少出门,都是在家里缝缝衣裳,腌腌咸菜什么的,天未黑就用了晚饭,等到彻底暗下,为了省油灯钱,就会早早入睡。
唯有谢蓝衣这里,大家顶着油灯,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一直到戊时末才忙完所有,围坐在一起开始吃晚饭。
银珠捶了捶后腰,唏嘘道:“这养蚕还真不比种地轻松。”
谢蓝衣伸手给大家分竹箸,接了话茬,“那可不,过两日这些蚕就能长到四龄,等到了五龄,你们就知道什么是比猪还能吃了。”
银珠身子疲倦,眼睛却是明亮得很,她接过谢蓝衣递来的竹箸,兴致勃勃地道:“欸你还别说,模样瞧着小小的,结果吃起桑叶来,肚子跟个无底洞似的。”
谢蓝衣刚要接话,突然喉咙一痒,偏头连咳了好几声。
银珠连忙放下竹箸伸手帮她拍后背,“今日听你咳了好几回,你这是着风寒了吧!”
正在对面吃腊肉的魏承晏动作一顿,抬首看来。
谢蓝衣清了清嗓子,“没事,大家吃饭,我这过两日就好了。”
银珠依旧不放心,“这得了风寒,咳嗽是最难好的,要是再落下病根,那就麻烦了。”此话一出,魏承晏脸色霎时变得凝重起来,当即对谢蓝衣道:“明日我跟你去县里找位郎中看看。”
谢蓝衣想也未想地拒绝道:“不用,又不是什么大病。”她拿起竹箸开始夹菜吃饭,一副不在意的模样。
然而魏承晏却是直接放下了竹箸,郑重地看着她,认真道:“小病不治,拖久了就是大病。”
赵堂也跟着道:“魏兄弟说的是,生病拖不得。明日你家院门别关,我和银珠来给你们喂蚕,你们就去县里好好瞧瞧身子。”
细长竹箸夹着肥瘦相间的腊肉,被谢蓝衣滞在半空中,她抬眸看着四张过于关切担忧的面庞,心血涌动,没忍住又偏头咳了几声,竹箸里的腊肉也掉进了碗里。
见她这样,几人更是一致坚持,要去城里看郎中。
隔日辰时初,刚用过早饭,谢蓝衣就被魏承晏推着后背离开了家门,去县城找郎中看病。
她百说无用,无奈便任由他去了。
久违的日光透过云层,穿过枝头桑叶,斑斑点点地洒在两人身上,惠风拂面而来,带着青草气息,让人不由地放松了身心。
谢蓝衣欣赏着沿途的田野乡庄,一路上优哉游哉。
然而,一个时辰后县城医馆郎中的一句话,让她的愉悦心情登时荡然无存。
“加上诊金,一共三百七十文。”郎中面无表情地道。
“这么贵!”谢蓝衣惊得一阵猛咳,挥手道,“咳咳……不、不好意思,我不要了。”
好在换上干爽衣裳后,谢蓝衣身上的刺挠感终于消失了。
这时魏承晏也换好了衣裳,一件没什么样式的藏青色麻衣,和一条宽松的黑色长裤,他提着破了角的陶土水缸走进来,将其放在堂屋正中央,后又用木盆一趟趟往里面倒清水,倒满后取来簸箕。
谢蓝衣将装满桑叶的旧布单提到魏承晏脚边,与他一东一西相对坐下,开始清洗桑叶。
两人分工明确,魏承晏拿桑叶在缸里涮洗,涮洗完后由谢蓝衣接过,用软布擦净桑叶表面的水渍,之后丢进大缸南面放着的簸箕里,来回来去。
要赶时间,两人谁都没有说话,闷头干着。
金色烛光镀在他们身上,随着门口吹进来的夜风,一会儿极亮,一会儿又极暗。
直到簸箕装满,谢蓝衣才开口,“我先端过去喂了。”
她说着扭转身子,两手抓着簸箕边缘蓄力起身,结果还未站稳,一股突入袭来的的眩晕感让她眼前一阵发黑,脚步失控地向后退,鞋跟撞倒杌子,两手慌乱地抓住缸沿才勉强站住没有摔下去。
而那装满桑叶的簸箕,早已被她打翻,弄洒了一地桑叶。
一切来的太突然,魏承晏吓得脸色大变,丢下桑叶唰地站起身,“蓝衣!!”
谢蓝衣双眼紧闭,甩了甩头,“我没事,就是突然有点头晕,可能是太累了。”说完睁开眼,缓了缓,视线才逐渐变得清明起来,看着满地的桑叶,心里一阵懊恼。
好不容易才洗干净,就这么被她弄脏了。
魏承晏绕过水缸走过来,扶着她的肩膀,“你别弄了,赶紧去睡觉,剩下的我来弄。”
也不管她愿不愿意,魏承晏直接将人打横抱起,疾步朝隔栅后面走去,隔栅后面放置着谢蓝衣平日睡觉的木板床,床上是一套灰色被褥,和牡丹花硬枕。
他把人轻放在床上,脱去布鞋,拉过里侧的被子,上下一甩,把人盖了个严严实实。
谢蓝衣怔怔地看着眼前一幕,彻底忘了反应。
“你好好睡,蚕的事你不用管。”魏承晏将床尾的被子向里折了折。
谢蓝衣抓着被角,遮住了半张脸颊,露出一双湛然水亮的眸子,看着魏承晏,小声道:“谢谢。”
“客气什么,咱俩都这么熟了。”魏承晏洒脱豪迈地摆了摆手,转身离去,留给谢蓝衣一个高大伟岸的背影,又很快消失不见。
谢蓝衣盯着那个方向看了许久,等反应过来后,她翻了个身,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她不是个爱逞强的人,在摘桑叶时就感觉身子有些不对劲,若不歇歇,生病就麻烦了。
她将被子拉过头顶,身上逐渐有了热气,听着淅沥雨声,再听着魏承晏在外面涮洗桑叶的哗啦水声,她觉得心安极了。
脑子没来由地想起银珠评价赵堂的话,她说赵堂有事时比官老爷还靠谱,但这一刻,谢蓝衣觉得魏承晏也不差,今晚摘桑叶,魏承晏一句累话也未说,至今都还在忙活着。
想着想着,一个不留神,跌进了梦乡。
这一觉谢蓝衣睡得特别沉,比她以往每一夜都要沉,甚至都没有做梦。
再睁开眼睛时,木质小窗透来刺眼白光,外面已是天光大亮。
雨声已经停歇,空气里带着雨后的寒凉,谢蓝衣没忍住咳了几声,结果越咳越想咳,喉咙里像是堵着什么东西,痒痒的,咳得她肺都要出来了。
“咳咳咳!咳咳!”
谢蓝衣担心蚕宝宝,咳完这一阵,她忍着不适,起身下床趿着鞋子去了蚕棚。
刚走进去就听到里面魏承晏的声音。
“一群活爹,我还伺候不过你们,刚摘的新桑叶,你们就使劲吃吧!”魏承晏大手一挥,潇洒地将桑叶撒在竹匾上,“吃完早点吐蚕,还有,千万别死。”
谢蓝衣听着好笑,没忍住,噗嗤笑出了声。
“哎你醒了,身子好点没?”魏承晏听到声音侧首看过来。
“已经没事了。”谢蓝衣迈脚走过去,问,“赵大哥回来了吗?”
魏承晏收回目光,继续撒桑叶,“还没有,不过应该快了。”
谢蓝衣在魏承晏身旁站定,看着竹匾里的蚕,还好,没有变色,也没有变瘪。
心里正万幸着,一抬首,见魏承晏眼下一片乌青,连忙道:“你忙了一夜,赶紧去睡一觉,我在这看着。”
“不……”
魏承晏刚吐出一个字,谢蓝衣便道:“你要是生病了,我可没钱给你治病,听话。”
“等你醒了,我们晚上炒腊肉吃。”谢蓝衣又加上一句。
一听要炒腊肉,魏承晏当即把手中的桑叶全部撒进了竹匾里,乐呵呵地睡觉去了。
谢蓝衣将还未喂的蚕宝宝喂完,又将竹匾下面的蚕沙收了收,随后去了银珠家,查看一番后,发现她家的蚕与自已家一样,虽无病变,却没有之前那般有活力了。
外面天不晴,棚下潮湿骇人,没有石灰,谢蓝衣也不知这些蚕还能撑多久,只盼着赵堂能早些回来。
“这都快正午了,赵哥怎么还不回来?”银珠心急如焚,连杌子都坐不住,在棚下来回踱步。
看着银珠晃来晃去的身影,谢蓝衣也被引得浑身焦躁起来。
昨夜她与魏承晏去摘桑叶,那惨状至今还历历在目,他们摘个桑叶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赵堂还要去福阳县,而且能不能借来石灰还是未知数。
这么干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谢蓝衣起身道:“我沿着大路,去接赵……”
“我回来了!”一道高昂洪亮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正是赵堂。
银珠脚步猛然一顿,而谢蓝衣已经收回未说完的话,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
见赵堂正在推院门,试图让板车进院来,谢蓝衣连忙跑过去将院门往两边推开到最大,这也看清了板车上的石灰袋,整整有九袋,下面铺着稻草,上面本该盖着竹席,因为雨停,竹席被竖着夹在石灰和车帮边上。
谢蓝衣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么多!”
赵堂脸上挂着笑,赶着老牛进了院子,“我和亲戚说借他一袋,改日挣了钱再还,他二话不说给了我九袋,一共二百七十斤,说什么都不让还。”
谢蓝衣紧随赵堂的脚步向院里走,目光落在他身上,他头上顶着斗笠,两条胳膊的麻衣长袖被他翻折至手肘上方,腿上的灰色长裤也折到了大腿处,露出一大截满是泥的腿,活像是去鱼塘里捞鱼回来了,而让谢蓝衣意外的是,赵堂身上虽狼狈,人瞧着却是精神的很,走起路来步步带风,和他当初在家门外与魏承晏打架时的颓败样已是截然不同。
她想:若是日后挣了钱,给小鹿看了病,赵大哥大概又会是另一副模样。
“他说不还,咱们也不能真不还了,等挣了钱,咱们买点东西,亲自去他家走一趟。”银珠从蚕棚里出来,声音婉转轻快。
谢蓝衣跟着道:“对,到时也算我一份。”
赵堂点头应好,停好车后开始卸板车上的石灰袋,将石灰袋全部蹾落在墙根处,又紧着时间去找村长还车。
谢蓝衣提着其中一袋石灰到蚕棚下,拆开一看,里面石灰全都是已经化开过的,洁白的没有一丝杂质,像白面一样。
“太好了,有了这些石灰,以后都不用担心下雨了,咱们现在就收拾蚕棚,把石灰撒上。”谢蓝衣说话间抬首,发见银珠早已找来两把高粱穗制成的扫帚,正朝她递来。
谢蓝衣默契地接过其中一把,开始清扫蚕棚。
昨日往蚕棚里洒了草木灰和稻草碎,被积水浸过之后,已经成了泥状,喂蚕时踩来踩去,现下极难清扫,扫帚根本扫不动,银珠又只好找来铁锹,从里向外一点点铲,谢蓝衣则是跟在后面扫,等到清扫干净洒上石灰,已经是一个时辰后。
忙完这里,又一鼓作气地去打扫谢蓝衣家里的蚕棚。
银珠将铁揪扛在肩上,路上打趣道:“你说咱们两家挨得这么近,还要这中间的篱笆作甚?若是没这篱笆拦着,行走起来多方便。”
一阵凉风吹来,谢蓝衣咳了两声,缓了一下,她道:“等咱们这批蚕养好,得闲就把中间的篱笆拆了。”忽然想到什么,她笑着逗趣道:“不过以后谁家要是偷摸吃肉,可就瞒不住了。”
“那肯定是你家吃肉多,我可常闻到。”
谢蓝衣“哈哈”大笑,“没办法,家里有个无肉不欢的。对了,一会儿把小鹿带来,今晚来我家吃饭,我家还有些腊肉,正好配些青菜用猪油炒了。”
走进院门,两人不再聊闲话,开始专心收拾蚕棚,一直忙到薄暮冥冥才收工,这时谢蓝衣发现,家里的桑叶又快吃完了。
睡醒的魏承晏揉着眼睛从东屋出来,得知桑叶不多,顶着惺忪睡眼,梦游般推着板车就要去摘桑叶,赵堂不愿休息,也随着一起去,谢蓝衣则是留在家里收拾蚕沙,银珠帮忙做晚饭。
夜色越来越浓,整个村子彻底陷入一片悄寂之中。
村子里的村民都是靠天吃饭,这种不寻常的天气无法下地干活,所以都鲜少出门,都是在家里缝缝衣裳,腌腌咸菜什么的,天未黑就用了晚饭,等到彻底暗下,为了省油灯钱,就会早早入睡。
唯有谢蓝衣这里,大家顶着油灯,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一直到戊时末才忙完所有,围坐在一起开始吃晚饭。
银珠捶了捶后腰,唏嘘道:“这养蚕还真不比种地轻松。”
谢蓝衣伸手给大家分竹箸,接了话茬,“那可不,过两日这些蚕就能长到四龄,等到了五龄,你们就知道什么是比猪还能吃了。”
银珠身子疲倦,眼睛却是明亮得很,她接过谢蓝衣递来的竹箸,兴致勃勃地道:“欸你还别说,模样瞧着小小的,结果吃起桑叶来,肚子跟个无底洞似的。”
谢蓝衣刚要接话,突然喉咙一痒,偏头连咳了好几声。
银珠连忙放下竹箸伸手帮她拍后背,“今日听你咳了好几回,你这是着风寒了吧!”
正在对面吃腊肉的魏承晏动作一顿,抬首看来。
谢蓝衣清了清嗓子,“没事,大家吃饭,我这过两日就好了。”
银珠依旧不放心,“这得了风寒,咳嗽是最难好的,要是再落下病根,那就麻烦了。”此话一出,魏承晏脸色霎时变得凝重起来,当即对谢蓝衣道:“明日我跟你去县里找位郎中看看。”
谢蓝衣想也未想地拒绝道:“不用,又不是什么大病。”她拿起竹箸开始夹菜吃饭,一副不在意的模样。
然而魏承晏却是直接放下了竹箸,郑重地看着她,认真道:“小病不治,拖久了就是大病。”
赵堂也跟着道:“魏兄弟说的是,生病拖不得。明日你家院门别关,我和银珠来给你们喂蚕,你们就去县里好好瞧瞧身子。”
细长竹箸夹着肥瘦相间的腊肉,被谢蓝衣滞在半空中,她抬眸看着四张过于关切担忧的面庞,心血涌动,没忍住又偏头咳了几声,竹箸里的腊肉也掉进了碗里。
见她这样,几人更是一致坚持,要去城里看郎中。
隔日辰时初,刚用过早饭,谢蓝衣就被魏承晏推着后背离开了家门,去县城找郎中看病。
她百说无用,无奈便任由他去了。
久违的日光透过云层,穿过枝头桑叶,斑斑点点地洒在两人身上,惠风拂面而来,带着青草气息,让人不由地放松了身心。
谢蓝衣欣赏着沿途的田野乡庄,一路上优哉游哉。
然而,一个时辰后县城医馆郎中的一句话,让她的愉悦心情登时荡然无存。
“加上诊金,一共三百七十文。”郎中面无表情地道。
“这么贵!”谢蓝衣惊得一阵猛咳,挥手道,“咳咳……不、不好意思,我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