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动静的谢蓝衣立即拿起立在门边的斗笠,往头上一盖便跑去开院门。
银珠火急火燎地冲过来,“蓝衣,我家的蚕不知怎地瘪下去了,它那个颜色,我瞧着不对劲,你快去看看。”她身上未带一件遮雨物,一路跑过来,衣衫全被打湿,额角散下的发丝湿漉漉地贴在脸颊上。
“好我去看看。你先去换身衣裳,小心着凉。”叮嘱一句后,谢蓝衣朝银珠家里跑去。
穿过院门,冲进她家蚕棚,就看到赵堂站在架子旁,对着竹匾里的蚕宝宝,不知所措,满面担忧。
谢蓝衣拿下斗笠放在一边,“赵大哥,生病的蚕多吗?”
赵堂听到声音,立即向旁挪了一步,给谢蓝衣让出位置,“几乎每个竹匾里都有,白天还没事,这会儿子突然病的。”
夜色黑沉,棚下更甚,只有架子上方的一盏小油灯是唯一的光源。
谢蓝衣走过去拿起油灯,凑近竹匾查看。
就和银珠说的那样,原本圆润饱满的蚕宝宝有些瘪了下去,白嫩嫩的身子透着乌黑,明显异常。
“呼隆”一声,棚顶上方又是一道惊雷炸响,透过木板间的缝隙,使得棚下白亮了一瞬,雨声随即变大,噼里啪啦砸在棚顶上,听得人心悸。
谢蓝衣还未开口,棚外倏然传来魏承晏的声音。
“蓝衣,咱家的蚕病了。”他带着一身浓重的潮湿气闯进蚕棚,来不及摘斗笠,三两步跨到谢蓝衣跟前,抓起她的手腕就往外拉,“你快去看看。”
“等一下。”谢蓝衣没有急着走,她举着油灯,先是将旁边几个竹匾都检查了一遍。
赵堂神色紧张地盯着谢蓝衣,想要从她的脸颊上解读出些什么。
银珠已经换好干衣裳进来,头发依旧湿湿的,有几根发梢向下滴着水,听到刚才魏承晏的话,她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都生病了?”
谢蓝衣将手中的油灯放回原位置,看着大家道:“屋里太潮,这些蚕受不住这么重的潮气,晚上气温骤降,更是能要命,若这雨迟迟不停,只怕这些蚕都保不住。”
银珠吓得当场白了脸色,连话都说不利索了,“那、那怎么办?好不容易养到这么大,总不能就这样死了。”
谢蓝衣低头苦想法子,她在现代非遗场上班时,那里的养殖场一年四季恒温,更有各种仪器时刻检测着,除了喂蚕收蚕沙这些体力活外,其余的根本不用操心,这也导致她此次养蚕疏忽了很多地方。
魏承晏提议道:“在蚕棚下面放几个炭盆怎么样?”
谢蓝衣摇了摇头,“炭盆有烟,会熏着蚕,也去不了多少潮气。”不过这话倒是提醒了她,她连忙问赵堂,“赵大哥,你可知哪里有卖石灰的?石灰最能去潮,还能起热。”
说完她才忽然想起,以前在史书上看到,说古代石灰都是用在城墙、官邸这种建筑物里面的,除了富贵人家,普通百姓很难买到,价格也是不菲。
如今她手里所剩银钱寥寥,最后这点钱,不到万不得已,她一个铜板也不敢乱花。
“石灰?你是说石灰?”赵堂神情霍然变得激动起来,“石灰就行吗?”
谢蓝衣惊喜道:“难不成你家里有?”
“没有没有,不过我堂舅三儿子的媳妇她娘家的大表哥的襟弟家是卖石灰的。”
谢蓝衣听得一愣,她算不清这些关系,但听着似乎挺远的,直接问:“你和他们关系熟吗?我现在手里只有一两多银。”
“见过两面,还不算生。他家开了个石灰作坊,挺大的,找他借些应该不难,或者等我们挣了钱再还他也不迟。咱们两家棚子能用多少石灰?你给我一个数,我现在就去借。”
谢蓝衣来不及细问,心里估算一阵后道:“你家三十斤,我家七十斤,最少也要借九十斤。他家在哪?若是太远回不来也不成。”
“就在福阳县,和咱们县紧挨着。”
“这么远!”谢蓝衣的心登时沉到了谷底,这一来一回就要一整日了,而这些蚕,哪里等得了这么久。
魏承晏道:“找谁家借个车,今晚上就去,明日晌午就能回来。”
“魏兄弟说的是,我方才就是这么想的。”赵堂说着话,人已经朝棚外跑去,“你们在家里等着,我去找村长借车,我会尽快回来的。”
话说完,人已经没了影。
谢蓝衣看着黑漆漆的棚外,事到如今,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赵堂身上。
“你们放心,赵哥说能借来就一定能借来,他这人看着傻傻的,真要有什么事,比官老爷还靠谱。”银珠笑吟吟地道,原本苍白的脸颊不知不觉已经恢复平常。
谢蓝衣道:“嗯,那咱们就在家好好等赵大哥回来。”又对魏承晏道:“你先回家把竹匾里的病蚕挑一挑,我怕这些病蚕会传染,我帮银珠姐把这里挑好就回去。”
魏承晏还未答话,银珠抢先道:“不用,我这不多,用不了太久,你们养的多,先紧着你们自个的,我这边挑好就过去帮你们。”
银珠这么一说,谢蓝衣也不再客气,和魏承晏回了自己家,点了几盏油灯放在架子上,借着忽明忽暗的烛光,和棚顶的惊雷暴雨,挑捡竹匾里的病蚕。
还未弄到一半,银珠就来帮忙了,三个人一起捡,速度快了许多。
等捡完后,谢蓝衣发觉脚底下湿哒哒的,拿起油灯一照,才知地面上竟有一层积水,是从外面一点点渗进来的。
今夜赵堂是回不来了,无奈之下,谢蓝衣只好将厨房灶台下的草木灰铲来撒到地面上,又在上面铺了层碎稻草。
忙完这些,她让银珠回自己家休息。银珠回家后无心晏眠,搬了个杌子坐在自家蚕棚里,死死守着蚕。
谢蓝衣这边却是想睡而无法睡,因为他们摘的桑叶已经快要吃完了,再不摘些新的来,这些蚕宝宝就要饿肚子了。
见此魏承晏自告奋勇地戴上斗笠,对谢蓝衣道:“你在家里看着,我去摘。”
外面雨未停,又是深更半夜,路上必然不好走,谢蓝衣不放心道:“我们一起去摘,还能有个照应。”
“那行。”说着魏承晏先去推板车了。
板车停放在东屋,他过去找来背篓放上车,接着向外推,岂料刚推出东屋,轮子就深深陷进了泥地里,他脚步向后退半步,身子前倾,用蛮力继续向前推,在一道亮白的闪电下,握着木把的双手被雨水打湿,青筋明显暴起。
谢蓝衣跑过来抓着车帮,和魏承晏一起向外推。
几番尝试后,轮子却是陷得更深了,往前推不动,往后也拉不出来。
“不行。”谢蓝衣松了手,喘着粗气道,“别管板车了,我们直接拿背篓走过去。
家里只有一个背篓,谢蓝衣又从柜子里翻出来一个旧布单,这原本是许氏铺床用的,后来魏承晏买了新的,旧的就被搁置了。
魏承晏背着背篓,谢蓝衣将旧布单放在里面,两人一起向外走。
家里没有蓑衣,仅靠着斗笠,也就只能保证头不会被淋湿。
院子里路面不平,又都是土路,每走一步,脚都要陷进泥里一大半,还未走出院门,脚上布鞋的原本颜色就已经看不出来了。
这让谢蓝衣不得不担心起赵堂来,这样难走的路,不知道他要怎么样才能赶到福阳县。
可眼下的她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脚下的路泥泞不堪,四周又是黑灯瞎火,光靠两条腿,只怕到天亮都未必能摸索到桑树地。
她站在门口想了想,最终带魏承晏去了门前的大马路上,路两边的桑树都是公家种的,每逢下霜后,桑叶就会被村民争抢着采摘当药材卖,如今采些来喂蚕,应该也是可以的。
谢蓝衣之前并未采过路边的桑叶,只因白日大马路过往人多,那桑叶上覆着一层厚厚的灰尘,要洗很多遍才能洗干净,采来喂蚕属实麻烦。
如今下了雨,倒是把上面的灰尘都冲刷干净了。
到了路边,谢蓝衣掏出背篓里已经湿透的旧布单,四下漆黑,与魏承晏在空中拉扯半天,才找准布单的四个角。
两人一手抓着一个角,向外慢慢展开,结果一个不甚,谢蓝衣脚底一滑,身子不受控制地向后摔去。
她吓得“啊”叫一声,随着四溅的泥水,整个人直接坐在了泥洼里,手中的布单也被迫松了手。
都是泥地,这一摔并不疼,却是极不舒服,麻衣被泥水浸透,贴着肌肤,豆子般的雨水直朝她身上砸,难受狼狈到了极点。
“蓝衣!”魏承晏丢下布单跑过来,蹲下身摸索,准备将人搀起来,“你怎么样?”
谢蓝衣推开魏承晏的手,艰涩道:“你,你别摸我脸啊!”
“噢噢噢,抱歉。”顺着谢蓝衣的脸,魏承晏摸到了她的肩膀,接着是胳膊,两手一用力,便将人从泥洼里提了起来。
谢蓝衣站直身,泥水顺着身子往下流,不用照镜子,她也知道自己这副模样有多惨烈。
“没受伤吧?”魏承晏关切道。
谢蓝衣拧了拧衣衫上的泥水,发觉无用,便放任不管了,闷声道:“没事,我们赶紧摘桑叶,摘完赶紧回去。”说完还不忘提醒,“地上滑,你也小心点。”
“嗯,你用这个背篓,摘满直接倒布单上。”魏承晏将背上的背篓取下,递给谢蓝衣,并顺手帮她将头上的斗笠戴正,接着转身去找被丢到地上的布单,找到后在地面上方方正正地展开。
谢蓝衣紧着一棵桑树摘桑叶,左右手齐上阵,动作娴熟麻利。
也不知摘了多久,直到整张布单摞成一座小山,说道:“应该差不多了,今晚先这样,不够明日再来摘。”话说出口,才发现嗓子哑得厉害。
魏承晏应了声好,过去将布单四个角对折系好,扛在肩上,谢蓝衣抹了把额头上的雨水,却是越抹越湿,一阵凉风吹来,冻得她浑身哆嗦,挺不直腰背,头也昏沉沉的,只盼着赶紧回家去,喝上一口热茶。
察觉身边没有脚步声,谢蓝衣不解地问:“怎么不走?”
迟了几息,魏承晏才尴尬道:“我脚陷泥里了,拔不出来。”
他将肩上的布单包袱放下,将全身力气全都用在右腿上,用力向上拔,一连试了几次,却是徒劳无功。
“还不行吗?”谢蓝衣放下背篓,靠近魏承晏,一摸才发现,一直到魏承晏右腿膝盖上方,全都陷进了泥里。
她弯下腰,两手握住魏承晏的大腿,打算帮他加把劲,不料这动作却是将魏承晏吓了一大跳,他瞪着眼睛道:“你干什么?”
“你用劲啊!”谢蓝衣强提着力气说道,她低着头,凝视着看不清的泥地,雨水借机沿着她的后脖颈直往前领口里钻。
魏承晏右腿沦陷,左腿也没好到哪去,已经陷到了脚踝处,他忍不住骂道:“靠!我真服了,这什么破地!”
谢蓝衣想说古代没有水泥路,都是这样,可话到嘴边,她又收了回去,化作仅存的力气去拔魏承晏的腿。
这片土地不知为何这般松软,连谢蓝衣的脚也在慢慢往下陷。
“你左腿向后使劲,身子也向后。”谢蓝衣艰难提示,从刚开始抓着魏承晏的腿,到最后为了方便用力,几乎是抱着的。
一阵较劲后,“噗叽”一声,泥地终于认输,松开了魏承晏。
谢蓝衣却是彻底虚脱了,根本来不及收力,身子顺势向后倒,发出“扑通”一声巨响。
“蓝衣!”魏承晏心下一惊,下意识去抓谢蓝衣,结果身子倾斜的太厉害,也随谢蓝衣倒进了泥坑里。
谢蓝衣整个身子几乎全都泡进了泥坑,连嘴巴耳朵也未能幸免,四周黑咕隆咚,夜风夹着雨水扑在她身上,让她心底莫名生出一股酸涩来,跟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不争气地红了眼眶。
“蓝衣赶紧起来,这水脏死了。”魏承晏动作很快,刚摔下就蹲起身去捞谢蓝衣。
察觉出她的异样,急忙问:“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
谢蓝衣不答,魏承晏语气变得焦急起来,“是不是硌着了?”他抓起谢蓝衣的左胳膊,将其搭在自己肩上,另一只手则是搂着谢蓝衣的腰,把人慢慢搀起,嘀咕道:“早知道我就自己过来了。”
谢蓝衣浑身无力,身子紧靠着魏承晏,站起身后也未退开。
魏承晏抓着她的手臂,惊诧不已,“你身上怎么这么凉?走走走,咱们赶紧回家去。”
谢蓝衣憋着眼泪,嗓音嘶哑地开始回答魏承晏刚开始的问题,“没硌着,我刚才在想,等我们以后挣钱了,我一定要买一把最大的油纸伞。”
听到谢蓝衣说话,魏承晏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他轻笑一声道:“格局放大点,等咱们挣钱了,雇人来摘桑叶。”
谢蓝衣也跟着笑了笑,“对,格局放大点,我们雇人摘。”
魏承晏扶着谢蓝衣让她站好,自己蹲下身去摸刚才陷进去的泥洞,嫌弃地将遗留在里面的布鞋掏出。
随后两人一起往家里赶。
银珠火急火燎地冲过来,“蓝衣,我家的蚕不知怎地瘪下去了,它那个颜色,我瞧着不对劲,你快去看看。”她身上未带一件遮雨物,一路跑过来,衣衫全被打湿,额角散下的发丝湿漉漉地贴在脸颊上。
“好我去看看。你先去换身衣裳,小心着凉。”叮嘱一句后,谢蓝衣朝银珠家里跑去。
穿过院门,冲进她家蚕棚,就看到赵堂站在架子旁,对着竹匾里的蚕宝宝,不知所措,满面担忧。
谢蓝衣拿下斗笠放在一边,“赵大哥,生病的蚕多吗?”
赵堂听到声音,立即向旁挪了一步,给谢蓝衣让出位置,“几乎每个竹匾里都有,白天还没事,这会儿子突然病的。”
夜色黑沉,棚下更甚,只有架子上方的一盏小油灯是唯一的光源。
谢蓝衣走过去拿起油灯,凑近竹匾查看。
就和银珠说的那样,原本圆润饱满的蚕宝宝有些瘪了下去,白嫩嫩的身子透着乌黑,明显异常。
“呼隆”一声,棚顶上方又是一道惊雷炸响,透过木板间的缝隙,使得棚下白亮了一瞬,雨声随即变大,噼里啪啦砸在棚顶上,听得人心悸。
谢蓝衣还未开口,棚外倏然传来魏承晏的声音。
“蓝衣,咱家的蚕病了。”他带着一身浓重的潮湿气闯进蚕棚,来不及摘斗笠,三两步跨到谢蓝衣跟前,抓起她的手腕就往外拉,“你快去看看。”
“等一下。”谢蓝衣没有急着走,她举着油灯,先是将旁边几个竹匾都检查了一遍。
赵堂神色紧张地盯着谢蓝衣,想要从她的脸颊上解读出些什么。
银珠已经换好干衣裳进来,头发依旧湿湿的,有几根发梢向下滴着水,听到刚才魏承晏的话,她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都生病了?”
谢蓝衣将手中的油灯放回原位置,看着大家道:“屋里太潮,这些蚕受不住这么重的潮气,晚上气温骤降,更是能要命,若这雨迟迟不停,只怕这些蚕都保不住。”
银珠吓得当场白了脸色,连话都说不利索了,“那、那怎么办?好不容易养到这么大,总不能就这样死了。”
谢蓝衣低头苦想法子,她在现代非遗场上班时,那里的养殖场一年四季恒温,更有各种仪器时刻检测着,除了喂蚕收蚕沙这些体力活外,其余的根本不用操心,这也导致她此次养蚕疏忽了很多地方。
魏承晏提议道:“在蚕棚下面放几个炭盆怎么样?”
谢蓝衣摇了摇头,“炭盆有烟,会熏着蚕,也去不了多少潮气。”不过这话倒是提醒了她,她连忙问赵堂,“赵大哥,你可知哪里有卖石灰的?石灰最能去潮,还能起热。”
说完她才忽然想起,以前在史书上看到,说古代石灰都是用在城墙、官邸这种建筑物里面的,除了富贵人家,普通百姓很难买到,价格也是不菲。
如今她手里所剩银钱寥寥,最后这点钱,不到万不得已,她一个铜板也不敢乱花。
“石灰?你是说石灰?”赵堂神情霍然变得激动起来,“石灰就行吗?”
谢蓝衣惊喜道:“难不成你家里有?”
“没有没有,不过我堂舅三儿子的媳妇她娘家的大表哥的襟弟家是卖石灰的。”
谢蓝衣听得一愣,她算不清这些关系,但听着似乎挺远的,直接问:“你和他们关系熟吗?我现在手里只有一两多银。”
“见过两面,还不算生。他家开了个石灰作坊,挺大的,找他借些应该不难,或者等我们挣了钱再还他也不迟。咱们两家棚子能用多少石灰?你给我一个数,我现在就去借。”
谢蓝衣来不及细问,心里估算一阵后道:“你家三十斤,我家七十斤,最少也要借九十斤。他家在哪?若是太远回不来也不成。”
“就在福阳县,和咱们县紧挨着。”
“这么远!”谢蓝衣的心登时沉到了谷底,这一来一回就要一整日了,而这些蚕,哪里等得了这么久。
魏承晏道:“找谁家借个车,今晚上就去,明日晌午就能回来。”
“魏兄弟说的是,我方才就是这么想的。”赵堂说着话,人已经朝棚外跑去,“你们在家里等着,我去找村长借车,我会尽快回来的。”
话说完,人已经没了影。
谢蓝衣看着黑漆漆的棚外,事到如今,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赵堂身上。
“你们放心,赵哥说能借来就一定能借来,他这人看着傻傻的,真要有什么事,比官老爷还靠谱。”银珠笑吟吟地道,原本苍白的脸颊不知不觉已经恢复平常。
谢蓝衣道:“嗯,那咱们就在家好好等赵大哥回来。”又对魏承晏道:“你先回家把竹匾里的病蚕挑一挑,我怕这些病蚕会传染,我帮银珠姐把这里挑好就回去。”
魏承晏还未答话,银珠抢先道:“不用,我这不多,用不了太久,你们养的多,先紧着你们自个的,我这边挑好就过去帮你们。”
银珠这么一说,谢蓝衣也不再客气,和魏承晏回了自己家,点了几盏油灯放在架子上,借着忽明忽暗的烛光,和棚顶的惊雷暴雨,挑捡竹匾里的病蚕。
还未弄到一半,银珠就来帮忙了,三个人一起捡,速度快了许多。
等捡完后,谢蓝衣发觉脚底下湿哒哒的,拿起油灯一照,才知地面上竟有一层积水,是从外面一点点渗进来的。
今夜赵堂是回不来了,无奈之下,谢蓝衣只好将厨房灶台下的草木灰铲来撒到地面上,又在上面铺了层碎稻草。
忙完这些,她让银珠回自己家休息。银珠回家后无心晏眠,搬了个杌子坐在自家蚕棚里,死死守着蚕。
谢蓝衣这边却是想睡而无法睡,因为他们摘的桑叶已经快要吃完了,再不摘些新的来,这些蚕宝宝就要饿肚子了。
见此魏承晏自告奋勇地戴上斗笠,对谢蓝衣道:“你在家里看着,我去摘。”
外面雨未停,又是深更半夜,路上必然不好走,谢蓝衣不放心道:“我们一起去摘,还能有个照应。”
“那行。”说着魏承晏先去推板车了。
板车停放在东屋,他过去找来背篓放上车,接着向外推,岂料刚推出东屋,轮子就深深陷进了泥地里,他脚步向后退半步,身子前倾,用蛮力继续向前推,在一道亮白的闪电下,握着木把的双手被雨水打湿,青筋明显暴起。
谢蓝衣跑过来抓着车帮,和魏承晏一起向外推。
几番尝试后,轮子却是陷得更深了,往前推不动,往后也拉不出来。
“不行。”谢蓝衣松了手,喘着粗气道,“别管板车了,我们直接拿背篓走过去。
家里只有一个背篓,谢蓝衣又从柜子里翻出来一个旧布单,这原本是许氏铺床用的,后来魏承晏买了新的,旧的就被搁置了。
魏承晏背着背篓,谢蓝衣将旧布单放在里面,两人一起向外走。
家里没有蓑衣,仅靠着斗笠,也就只能保证头不会被淋湿。
院子里路面不平,又都是土路,每走一步,脚都要陷进泥里一大半,还未走出院门,脚上布鞋的原本颜色就已经看不出来了。
这让谢蓝衣不得不担心起赵堂来,这样难走的路,不知道他要怎么样才能赶到福阳县。
可眼下的她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脚下的路泥泞不堪,四周又是黑灯瞎火,光靠两条腿,只怕到天亮都未必能摸索到桑树地。
她站在门口想了想,最终带魏承晏去了门前的大马路上,路两边的桑树都是公家种的,每逢下霜后,桑叶就会被村民争抢着采摘当药材卖,如今采些来喂蚕,应该也是可以的。
谢蓝衣之前并未采过路边的桑叶,只因白日大马路过往人多,那桑叶上覆着一层厚厚的灰尘,要洗很多遍才能洗干净,采来喂蚕属实麻烦。
如今下了雨,倒是把上面的灰尘都冲刷干净了。
到了路边,谢蓝衣掏出背篓里已经湿透的旧布单,四下漆黑,与魏承晏在空中拉扯半天,才找准布单的四个角。
两人一手抓着一个角,向外慢慢展开,结果一个不甚,谢蓝衣脚底一滑,身子不受控制地向后摔去。
她吓得“啊”叫一声,随着四溅的泥水,整个人直接坐在了泥洼里,手中的布单也被迫松了手。
都是泥地,这一摔并不疼,却是极不舒服,麻衣被泥水浸透,贴着肌肤,豆子般的雨水直朝她身上砸,难受狼狈到了极点。
“蓝衣!”魏承晏丢下布单跑过来,蹲下身摸索,准备将人搀起来,“你怎么样?”
谢蓝衣推开魏承晏的手,艰涩道:“你,你别摸我脸啊!”
“噢噢噢,抱歉。”顺着谢蓝衣的脸,魏承晏摸到了她的肩膀,接着是胳膊,两手一用力,便将人从泥洼里提了起来。
谢蓝衣站直身,泥水顺着身子往下流,不用照镜子,她也知道自己这副模样有多惨烈。
“没受伤吧?”魏承晏关切道。
谢蓝衣拧了拧衣衫上的泥水,发觉无用,便放任不管了,闷声道:“没事,我们赶紧摘桑叶,摘完赶紧回去。”说完还不忘提醒,“地上滑,你也小心点。”
“嗯,你用这个背篓,摘满直接倒布单上。”魏承晏将背上的背篓取下,递给谢蓝衣,并顺手帮她将头上的斗笠戴正,接着转身去找被丢到地上的布单,找到后在地面上方方正正地展开。
谢蓝衣紧着一棵桑树摘桑叶,左右手齐上阵,动作娴熟麻利。
也不知摘了多久,直到整张布单摞成一座小山,说道:“应该差不多了,今晚先这样,不够明日再来摘。”话说出口,才发现嗓子哑得厉害。
魏承晏应了声好,过去将布单四个角对折系好,扛在肩上,谢蓝衣抹了把额头上的雨水,却是越抹越湿,一阵凉风吹来,冻得她浑身哆嗦,挺不直腰背,头也昏沉沉的,只盼着赶紧回家去,喝上一口热茶。
察觉身边没有脚步声,谢蓝衣不解地问:“怎么不走?”
迟了几息,魏承晏才尴尬道:“我脚陷泥里了,拔不出来。”
他将肩上的布单包袱放下,将全身力气全都用在右腿上,用力向上拔,一连试了几次,却是徒劳无功。
“还不行吗?”谢蓝衣放下背篓,靠近魏承晏,一摸才发现,一直到魏承晏右腿膝盖上方,全都陷进了泥里。
她弯下腰,两手握住魏承晏的大腿,打算帮他加把劲,不料这动作却是将魏承晏吓了一大跳,他瞪着眼睛道:“你干什么?”
“你用劲啊!”谢蓝衣强提着力气说道,她低着头,凝视着看不清的泥地,雨水借机沿着她的后脖颈直往前领口里钻。
魏承晏右腿沦陷,左腿也没好到哪去,已经陷到了脚踝处,他忍不住骂道:“靠!我真服了,这什么破地!”
谢蓝衣想说古代没有水泥路,都是这样,可话到嘴边,她又收了回去,化作仅存的力气去拔魏承晏的腿。
这片土地不知为何这般松软,连谢蓝衣的脚也在慢慢往下陷。
“你左腿向后使劲,身子也向后。”谢蓝衣艰难提示,从刚开始抓着魏承晏的腿,到最后为了方便用力,几乎是抱着的。
一阵较劲后,“噗叽”一声,泥地终于认输,松开了魏承晏。
谢蓝衣却是彻底虚脱了,根本来不及收力,身子顺势向后倒,发出“扑通”一声巨响。
“蓝衣!”魏承晏心下一惊,下意识去抓谢蓝衣,结果身子倾斜的太厉害,也随谢蓝衣倒进了泥坑里。
谢蓝衣整个身子几乎全都泡进了泥坑,连嘴巴耳朵也未能幸免,四周黑咕隆咚,夜风夹着雨水扑在她身上,让她心底莫名生出一股酸涩来,跟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不争气地红了眼眶。
“蓝衣赶紧起来,这水脏死了。”魏承晏动作很快,刚摔下就蹲起身去捞谢蓝衣。
察觉出她的异样,急忙问:“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
谢蓝衣不答,魏承晏语气变得焦急起来,“是不是硌着了?”他抓起谢蓝衣的左胳膊,将其搭在自己肩上,另一只手则是搂着谢蓝衣的腰,把人慢慢搀起,嘀咕道:“早知道我就自己过来了。”
谢蓝衣浑身无力,身子紧靠着魏承晏,站起身后也未退开。
魏承晏抓着她的手臂,惊诧不已,“你身上怎么这么凉?走走走,咱们赶紧回家去。”
谢蓝衣憋着眼泪,嗓音嘶哑地开始回答魏承晏刚开始的问题,“没硌着,我刚才在想,等我们以后挣钱了,我一定要买一把最大的油纸伞。”
听到谢蓝衣说话,魏承晏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他轻笑一声道:“格局放大点,等咱们挣钱了,雇人来摘桑叶。”
谢蓝衣也跟着笑了笑,“对,格局放大点,我们雇人摘。”
魏承晏扶着谢蓝衣让她站好,自己蹲下身去摸刚才陷进去的泥洞,嫌弃地将遗留在里面的布鞋掏出。
随后两人一起往家里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