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将近元宵了,京城周围张灯结彩,迎接这正旦后的又一个节庆,在元宵当天皇帝会携后妃和一些重要的大臣登上城楼与民同乐,同时也要准备赏赐,例如赐菜赐元宵给在京城的三品以上荣养的老大臣,虽说在除夕之时已经赐过一次了,但那一次多是赏赐给在京的皇亲国戚,大臣得到赏赐的并不多,所以能够在元宵那一天得到赐菜的,对于整个家族来说,都是无比荣耀的。

    “今年元宵的赏赐各宫都已经发下去了,按往年的惯例各宫有子嗣的嫔妃都多赏赐了一些笔墨纸砚、玉器珍玩之类的东西,只是这赐菜,不知今年那些已亡故的老大臣家中是否还要跟往年一样赐菜?”皇后还是与往常一样端坐在坐垫之上,看着皇帝一勺一勺的喝着汤,轻声地将要皇帝决断的事情道来。

    皇帝将最后一口汤喝完,命人拿来茶盏面巾漱完口净过面之后才说道:“那些老臣为国尽忠了一辈子,就算已经亡故,也该念在他们的昔日功绩上给予些许哀荣,纵使子孙当中没有像他们一般的成器之人,也得给他们荫补一些散官,不然家族荣耀无后人维系,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皇后听完之后,随即就明白了“陛下是贤明仁德之君,妾身知道该怎么做了。”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拉着皇后的手来到两仪殿的露台之上“今年康儿代朕巡抚地方,无法与家人团聚,元宵赐菜之时给安平郡王府也赐几道菜吧,不过元宵就不必了,朕怕六弟触景伤情。”

    皇后还是有些不愿的,她对安平郡王完全不感冒,她到现在都还是弄不明白他这个小叔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女子生产本就是在鬼门关里走一遭,在妇人难产快要一尸两命之时能保住一个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怎么能认为是儿子害死了母亲呢,如今父子俩都快成仇了。怕他触景伤情?皇后觉得大可不必,依老六的性子,康儿不和他一起过元宵节,他怕是还要自在些!

    压下心中的不快,略带僵硬的说道:“一切都依陛下。”

    皇帝也感觉出了皇后的小情绪,稍一思忖便回过味来,安慰她道:“朕赐六弟菜肴,主要是为了全了康儿的面子,他奔波在外,朕这个做伯父的只能嘉恩其父,以示恩宠,待他回来之后,朕一定好好封赏他,梓潼也可以在他回来之后赏赐他些东西,朕想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皇后听到这,微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乐康自小不得他父亲喜爱,自六岁就养在妾身边,刚来宫中之时,时常半天不说一句话,哪里像个六岁的孩童,如今这十余年过去,幸有陛下垂怜,这才让这孩子有了几分人气,安平郡王妃若泉下有知,想必也能欣慰了。”

    “康儿朕自会厚待他,他自己也争气,值得朕器重他,等他从河北归来,就让他进宫一趟吧。好了,朕也该回宫了,梓潼你也要早点休息,明日的元宵节还要劳烦你多操劳了。”皇帝心疼的说到。

    “妾与陛下是夫妻,何来操劳之说,陛下今晚也要早点休息,明日率百官登楼,切不可没了精神,失了威仪。”皇后语气温和的说到。

    帝后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皇帝起驾,一群人随着皇帝消失在两仪殿的尽头,消失在皇后紧密跟随的视线中。

    在幽州度过了一个春节之后,乐康明显和这里的人都混熟了。元宵刚过,他就忙着和李文策商量着组织百姓春耕,李文策不解,这个时候是不是太早了点,就算要耕种,再怎么早也该等到二月初进行春耕才对啊,但他不管,提前准备总能有备无患嘛,今年要是耽误了春耕,那对于河北各地靠天吃饭的百姓那可是灭顶之灾,严重点的还要卖儿卖女。去岁是旱灾和蝗灾,今年要是如果再来个恶劣天气,百姓恐怕又要遭殃了。

    进了二月,幽州以及整个河北的百姓都开始劳作起来了。在这早春时节,万物复苏,大地生机盎然,田间地头,农夫门低头驱赶着耕牛犁地,贫者自己拉着犁铧耕田,就连乐康,他也换了一身短打装扮,脱了鞋袜,亲自下地赶着耕牛犁了半个月的地,虽然不熟练,但这也让整个幽州的百姓哗然,李文策见他这般,刮目相看之际,也不免露出些许赞赏之色。

    连着犁了这么多天的地,乐康的脚也有些不成样子了。身为天家子孙,当今陛下的侄儿,自然是没有怎么亲自下过地的,虽说国朝每年初春都会在京城社稷坛举行春祭,皇帝还要带着公卿和宗亲们亲自在耤田里“亲御耒耜”,其实就是象征性的犁几下,做做样子而已,他身为皇帝的侄子也是参与过的,每次只是觉得好玩,等到自己这些时日亲自下场操作,才知道是多么的艰难,更别说那些成天埋首于田垄,拽耙扶犁的百姓了。

    这天,乐康正在驿馆里写奏折,向皇帝报告春耕之事的进展,他的双脚被纱布裹了厚厚的一层,使得他坐都不能跪坐,只能勉强盘腿坐着,这时,他身边的从人进来禀报,说是有一个姑娘求见,问他要不要放她进来。

    姑娘,难道是她!乐康的眼睛一亮,叫了声“快请”,然后连忙放下笔,双手扶几站起身来,快步向外走去。

    到了外堂之后,他定睛看去,见是个陌生的女子,心里略感失望。让人奉上茶,但那女子却连忙推拒,“公子恕罪,奴婢是城东百草堂邹家的婢女,今日是奉我家小姐的命来给驿馆里的一位公子送药,我家小姐说她曾医治过那位公子,那位公子想必是记得的,如果公子认得那位公子,还请公子能够代为转交。”说着就从衣服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药瓶,递给乐康。

    乐康曾经见过邹漪身边的竹茹,所以见到这女子时见她既不是邹漪也不是竹茹,所以就已有些不耐,但听到她自报家门后,又抬起了眸子,他接过药瓶后,细细打量了一番,问道:“敢问姑娘,可知这瓶中装的是何药,是内服还是外敷,可有什么医嘱?”

    那婢女连忙一拍额头,刚才紧张的满脸通红,倒忘了说了,“这瓶中装的是我家姑娘亲自调制的药,名为玉露膏,专治脚伤,每日早晚在患处涂一次,不出十日伤口就能复原,连疤痕都不会留。”

    乐康的脸颊随着婢女的转述越来越红,到最后,嘴角都咧到耳朵根后了,将药瓶收入袖中后,对着那婢女拱手行了一礼,“在下就是姑娘你要找的那个公子,还请姑娘能够帮在下向邹姑娘道声谢,待到他日闲暇之时,在下必会登门道谢。”

    那婢女侧身避过这一礼,连忙摆手道:“我家姑娘说了,他猜公子听奴婢说完后必会扬言他日要登门拜谢,还说若公子真要谢她,那就请公子能派人多送些那日的糕点给我家姑娘,至于登门就不必了,我家姑娘素喜清净,不喜有人打扰。”

    乐康听罢,微微一笑,说道“邹姑娘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在下再上门叨扰就太过孟浪了,还请姑娘放心,那日的糕点今后每隔一些天在下就会叫身边的从人送去邹府,而且还有当日热卖的小吃,我也会让从人每隔两日送去邹府,不管如何,在下还是要感谢邹姑娘的药,姑娘从邹府送药到驿馆,想必也十分辛苦,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还望姑娘能够收下。”

    那婢女见他说得诚恳,又见他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银锭,想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说不出来了。

    她自己每月的的工钱也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平日里她除了邹家内院的洒扫之外还会去城中其他府上帮佣,这样才能给家里补贴些家用,她见那银锭的分量,恐怕有足足五两,自己不知要干多久的活才能挣到那么多钱,收下吧,回去后问问姑娘,钱财固然动人,但姑娘对自己这些下人也不错,从不恶意克扣工钱,秋冬两季的衣服也不曾短过,逢年过节时还另有赏赐,有时还会给自己放假让自己回去陪爹娘过节,这样的主子打着灯笼都难找。嗯!就这么决定了,问过姑娘后,姑娘若是不许,自己再还回来就是了。

    接过银子,多次道谢后那婢女离开了驿馆,乐康亲自派人将她送到了驿馆门口,那人回来后,满脸的不解,实在弄不明白以自家的主人的身份为什么要这般讨好一个婢女,难道就因为一瓶药?唉,不解啊,实在是不解啊。

    乐康当然不是为了那瓶药去刻意讨好那婢女,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了。看着那洁白无瑕的药瓶,扒开瓶塞,一股清凉的药草味沁人心脾,这药的效果不言而喻,拆开脚上的纱布,将药膏均匀涂抹在伤口处,涂完后双脚当即就不疼了,包裹上新纱布后,他继续提笔疾书,写着向皇帝报告的奏折。

章节目录

吾为山海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马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舟并收藏吾为山海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