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林如海休沐,命人叫来贾琏,提出送他回家去,贾琏已乐不思蜀,乍闻此言,不由得呆住了。

    在扬州的这几天是贾琏过得最快活的日子,扬州的妓子花魁比京中的更加温柔貌美、善解人意,让他如何舍得离开?

    林如海懒得与他废话,“我公务繁忙,家里也没人能招待你,贤侄留在这里很有些不合适,还是早些家去罢,以免老太太记挂。”

    一番话合情合理,贾琏只好搬出贾母的叮嘱,“侄儿出发前,老祖宗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定要再接林妹妹回去,姑父您看—”

    林如海讶异道:“你林妹妹姓林,这里是她的家,何谈回去一说?”

    贾琏硬着头皮道:“老祖宗待林妹妹如同亲孙女儿一般,她也是念着姑父家里没有亲眷长辈能教导林妹妹,才想着仍将林妹妹接到膝下教养。”

    林如海静默了片刻,才道:“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实在舍不得再骨肉分离。你只管回禀老太太,日后我若能回京,再亲自带小女去府上看望她老人家。”

    贾琏心知强求不得,强笑着应了,“侄儿这就叫人收拾行李,尽快启程回去。”

    林如海虽对贾琏的人品十分鄙夷,但看在他还算孝顺守礼的份上,含蓄地指点他,贾赦手中掌握着不少贾代善留下的人脉关系,倘若他肯上进,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至于贾琏听没听懂,又会不会从此改邪归正,就不是林如海能管得了的事了。

    因昭儿提醒贾琏,王熙凤交代的差事还没办,贾琏只好先去找林槐。黛玉早交代过丹桂,让他们把之前的货源交给贾琏接手,因此林槐很干脆地带贾琏主仆三个去办好了事。

    两日后的清早,林如海亲自将贾琏送上了船。

    贾琏的离开对林家几乎没有影响,林如海仍忙着整治贩卖私盐的大盐商,黛玉则一如既往地管家理事、看书作画。

    林如海忙了一阵,忽然听说杜文锡来扬州巡查了,决定携黛玉登门拜访。

    杜家在扬州的府邸位于城南,和林府横跨了小半个扬州城,因此林家父女起了个大早,黛玉没坐县主规制的马车,而是和林如海一起乘坐林府的马车。

    杜文锡的长子带着家眷在外地做官,次子留在他二老身边尽孝,因杜家提前收到了拜帖,杜文锡带着次子在前门处迎接林如海,杜太太和儿媳、孙女在垂花门迎接黛玉。

    杜太太是二品诰命,年纪只比贾母年轻十来岁,黛玉没想到她会来迎自己,忙上前几步对她行礼,“黛玉只是小辈,怎敢劳太太亲自相迎?”

    杜太太两边的鬓发一丝未白,是个很有精神且性情爽朗的老太太,闻言笑道:“说句逾越的话,我和我家老头子把你父亲当成自己的孩子看,他头一回带你登门,我该当迎你的。”

    杜太太打量了黛玉一番,又道:“真是个齐整灵秀的好孩子。”

    杜二奶奶和杜姑娘这时也向黛玉行礼,黛玉见状忙又还礼,这么客客气气的场景还挺有趣,杜家姑娘噗嗤一声笑起来了,杜太太也好笑道:“快请县主进去罢,咱们两家离得远,再互相行几次礼,林大人就该派人来叫县主回家了。”

    黛玉觉得她很是亲切,开玩笑道:“那样岂不是正好,给您家省了好些茶水呢。”

    杜姑娘故意道:“我家不缺茶水,今天让林县主喝个够,若县主觉得不尽兴,带些回家去也是可以的。”

    说得众人都笑了,黛玉的拘谨一扫而光。杜太太拉着她的手给她介绍杜姑娘,“这是我孙女儿杜莹,排行第三,是个爱说笑的,我看你比她年岁小些,叫她一声三姐姐就罢了。”

    黛玉看向杜莹,柔柔一笑,“三姐姐若不嫌弃,也叫我林妹妹或黛玉罢。”

    黛玉本就粉雕玉琢的,这么乖巧的样子让杜莹心都化了,恨不得捏捏她的脸蛋,又怕吓到了她,便也很是温婉地叫了一声“林妹妹”。

    和一般的长辈一样,杜太太问了黛玉的年龄、读过什么书、平常在家做什么等,黛玉都如实回答了,又陪杜太太说了会子话,杜莹就邀请黛玉去她院子里玩。

    穿过两处月洞门,到了杜莹的小院,她热情地招呼黛玉坐下,命人斟茶捧果,又把自己陪祖父到巡查所买的小玩意儿都拿出来给黛玉把玩,还大方地说,黛玉看上什么尽管拿去。

    黛玉抿嘴笑道:“那我先谢过三姐姐了,只是我就长了两只手,可拿不完呢。”

    杜莹嘴里喊着“好个贪心的丫头”,伸手挠黛玉的痒痒肉,黛玉忙扭着身子躲避她的魔爪,两人闹在一处。

    杜莹看黛玉生得柔弱,不敢很闹她,见她告饶就收了手,帮黛玉理着鬓发,关切地问她累着没有。

    黛玉摇头,她现在身子康健多了,只是因为总吃不长肉,旁人难免以为她纤弱。

    杜莹在家是最小的姑娘,今日好容易来了个妹妹,竟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耐心细致,把黛玉当小孩子哄,从一箱子小玩意儿中翻出来个拨浪鼓,给黛玉摇着玩。

    其实她不知道,黛玉看她也像小孩子,活泼率真,显然是从小就受尽宠爱,无忧无虑地养成了这样的性子。一时又想到英莲,本应该和杜莹一样,却命途坎坷,也不知如今怎么样了。

    杜莹突然一拍脑门,叫人取了个小匣子过来,献宝似的打开给黛玉看,原是两块手帕,针脚细密,上面的莲花和锦鲤绣得栩栩如生,但这样的东西对黛玉来说并不稀奇,应香和青雀的手艺都是极好的,绣出来的帕子不比这个差。

    黛玉心道莫不是杜莹绣的,想让自己夸赞她的手艺?虽然不解,仍真心实意地道:“好精致的帕子,姐姐的手艺真好。”

    杜莹摇头笑道:“这不是我绣的,是甄姐姐送给我的。”

    黛玉以为是金陵甄家的姑娘,可她没听说过杜家和甄家有什么交情啊,难道杜文锡只是表面上支持宣明帝么?黛玉一瞬间想了许多,脸上神情未变,“甄姑娘心灵手巧。”

    杜莹道:“就是命不好,小时候竟被拐子拐走了,还是我祖父在金陵任职的时候救了她,否则将来不知会怎样呢。”

    黛玉心头一跳,忙道:“姐姐说的可是甄姑娘是叫英莲么?”

    杜莹道:“妹妹怎么知道?你也认识英莲姐姐?”

    闻听英莲的名字,黛玉松了口气,笑道:“恐怕我认识英莲姐姐比你更早呢。”

    杜莹盯着黛玉,心里头慢慢浮出一个念头,“英莲姐姐说,有一位林姑娘帮了她母亲许多忙,我祖父也说,多亏了林家姑娘才能那么快抓到拐子,妹妹也姓林,难道他们说的林姑娘就是妹妹么?”

    杜莹不敢置信,“那时候妹妹才多大?”

    黛玉道:“我只是恰巧遇上了封夫人,并没有做什么,都是杜大人的功劳。姐姐是怎么认识甄姐姐的?”以封氏的性情,大约不会直接到杜家登门致谢。

    杜莹抚掌笑道:“说来也是巧合,祖父去年巡查姑苏时,祖母带我到寒山寺进香,我贪玩,在后院迷了路,就是英莲姐姐带我回到禅房的,当时我只觉得她模样好,又温柔,后来才知道她从前的遭遇。”

    “英莲姐姐真是个妙人,她吃尽了苦头却不悲不怨,我还见她捧着本诗集,读得如痴如醉呢!”

    黛玉听了也由衷笑道:“英莲姐姐就是这样的性子!”

    即便没有被家人找到,香菱在薛家都能安之若素,实在可叹可敬,否则黛玉也不会同她有半师之谊。

    随即,黛玉想到英莲的现状,叹道:“也不知英莲姐姐现在如何了。”

    杜莹笑道:“妹妹不用担心,英莲姐姐如今过得很不错呢。”

    黛玉忙问此话何讲。

    杜莹便将这两年的事情娓娓道来。与英莲慢慢熟识以后,杜莹很担心她和封氏的生计问题,曾提出要赠送她们一些银两,或替她们置办一所宅子再买些良田,但封夫人坚持不收,杜莹就跑去问杜太太可有法子安置她们,总不能一直待在寒山寺啊。

    杜太太想了想,封氏母女连馈赠都不愿意接手,更不想为奴为婢去依附权贵,那么比留在寒山寺卖针线活谋生更好的,就是能去个招收女工的绣坊,但像苏州织造局这样的地方一般只招有名气的绣娘,或天分很高的小女童做学徒,封氏和英莲都不满足这个条件。而富商的私人绣坊由于招收条件宽松些,里面鱼龙混杂,封氏母女恐怕不易立足。

    杜太太就和杜文锡商量,江南丝织业兴盛发达,而织造局只为皇家制作衣物,如果能筹建一个民间织锦坊,既可以给家道艰难的女子提供庇护之所,又能将布匹衣物廉价卖给普通百姓,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主意虽好,却得有个德高望重、慈善公正的女子监管才行。杜文锡升任巡抚后,杜太太的往来交际也变得更频繁了,倒真碰着了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乃是苏州织造局杨督办的太太,她母亲是皇室郡主,单凭这一重身份就足够贵重了,且她又是个真正的慈善人,在姑苏收容了不少乞儿、孤女。

    杜太太便找到了杨太太,把想法同她说了,杨太太拍案叫绝,回去就让杨督办全力协助杜文锡。今年三月初,这个民间织锦坊已经建成了,杜莹赶紧给英莲寄了书信,将此事告知于她,英莲同封氏商议后,很快就到了织锦坊,如今她们母女二人都在里面做活,英莲来信说,她每个月能挣二两银子呢。

    黛玉听了也为英莲感到高兴,再细细一想,又觉得杜太太的主意当真妙极,她却是想不到的,因而对杜太太亲近之余更添了几分佩服。

    杜莹说完了英莲的事,就有丫鬟来叫她二人去吃饭,黛玉再见到杜太太的时候由衷地表达了对她的钦佩之情,杜太太谦虚道:“我都是纸上谈兵,杨太太才是厉害呢,她把偌大一个织锦坊打理得井井有条,东西都快卖到扬州来了。”

    黛玉称赞道:“您和杨太太都厉害,您出的主意妙,杨太太的手腕强,堪称珠联璧合。”把杜太太夸得合不拢嘴。

    回林府的路上,黛玉也对林如海讲了杜太太提议筹建民间织锦坊一事,言语中有些惭愧,“我当初为何想不到这样的好主意?”

    林如海拍了拍她的头,笑道:“杜太太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她跟着杜大人四处做官,见过多少人多少事,你才出过几次门,见过几个人?但以我儿的资质,假以时日,定然也能做到这些,甚至能做得更好。”

    在林如海眼里,他女儿是天底下顶顶聪慧的孩子,若世道允许女子建功立业,多少男儿也比不上黛玉一个呢。

    黛玉向来自恃诗才奇高压过世人,却知其他方面未必亦是如此,但林如海的话仍然令她颇为得意,她看林如海不就是这样的么,常常觉得世上再没人能比爹爹厉害。

    黛玉娇声道:“那以后爹爹要常带我出门,否则我如何见多识广?”

    林如海自无不应。

    黛玉又问:“爹爹给我找的先生怎的还没到扬州?”

    “这……”林如海想起那位的作风,有点汗颜,“大约过了中秋就该到了罢。”

    啊?黛玉懵了,现在离中秋还有将近两个月呢。看来这位先生不大靠谱呀。黛玉托着腮想,爹爹究竟给她请了一位什么样的先生?

    其实她可以直接问林如海的,不过黛玉打算保留着好奇心,到时见了先生再逐一解惑岂不有趣?

章节目录

[红楼]韶光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关山留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关山留客并收藏[红楼]韶光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