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皇后收到黛玉寄过来的书信和游记后,命人叫来太子妃沈沐雪同赏。
沈沐雪自幼聪慧,沈大学士对其十分宠爱,亲自给她开蒙,教她读书识字,与家中兄弟一同进学,在闺中时也常与好友作诗论词,因此听说黛玉作了本游记,她只惊讶以黛玉的年纪竟然有这样的造诣了,却不觉得有什么出格的。
皇后关注的点与沈沐雪不一样,“林大人请了晏清州给玉儿当先生,真有眼光。”
沈沐雪笑道:“今日见了玉儿妹妹的画作,灵秀飘逸,显然已自成风骨。我曾听祖父称赞晏先生诗画双绝,他给我看过几首晏先生的大作,清峻明朗,颇有梦得先生之风,不知玉儿妹妹将来又会作出什么样的诗?”
皇后闻言笑了,“听你这么一说,本宫也开始好奇了,玉儿的文字清新脱俗、不失趣味,她又那样一个玲珑剔透的人儿,说不定以后还能著诗成集呢。”
虽然本朝还没有出过女诗人、女才子,名门贵女多半以贞静为美德,以针黹家计为要事,但从上皇到宣明帝,都比前几代皇帝更崇尚诗礼,对女子的约束也没那么苛刻了,倘若黛玉果真出了诗集,也算不得冒天下之大不韪,至少皇后是很支持她的。
沈沐雪听出了皇后的言外之意,很为黛玉感到欣喜,沈沐雪虽然也爱作诗作词,可她明白以她的身份,以后很难再保持纯粹的向学之心了,光是府中、宫中的事务就能占据她大半的时间,而正因为明白此事的难得之处,沈沐雪才会更期待它的发生。
沈沐雪摩挲着书画中海面上那一轮红日,联想到黛玉文字下的海边礁石,仿佛身临其境般,随黛玉经历了一趟观海之行,不禁感慨道:“儿臣最喜欢这一副海上日出图,宁静悠远,又壮美绚丽。”
皇后却笑道:“本宫倒最爱扬州名吃那一节,看着玉儿的描述,都快流口水了,这丫头也是个促狭的,还把食谱也寄过来了。”
“果真么?”沈沐雪很惊喜,“母后可吩咐御膳房做了么?儿臣想尝尝那道赤豆糕,想来玉儿妹妹必定十分钟爱此糕。”
皇后失笑,“你竟是个馋嘴的,放心罢,本宫早命人准备了,今儿就能让你吃到。”
赤豆糕自然美味无比,不负黛玉的推荐。而《永平游记》更是成为了皇后的挚爱,闲暇时几乎手不释卷。这日因走得匆忙,想着回来还要接着看,就把书倒扣在桌子上了。
五皇子来给皇后请安时,见皇后不在,桌案上有本未看完的游记,左右无事,便拿起来看了看。皇后先前看的是游拙政园一节,画中有曲水亭台,红梅映雪,树下一对父子模样的背影,笔触简洁清新,流露出默默温情。
这样的画作出现在一本游记中并不常见,五皇子闲暇时也看过不少杂书,游记通常言辞朴素易懂,偶有插画也是寥寥几笔只作大致形貌,因而对《永平游记》的作者好奇起来,他翻到扉页一看,署名‘姑苏林黛玉’五字,像是个女子的名讳,又恍惚在哪里听过似的,凝神想了想,永平不正是那位林姑娘的封号么?她也姓林,祖上怀远侯便是姑苏人士。难道会是林姑娘么?
五皇子不动声色地问一旁添茶的陈女官:“林县主何时把游记送来的?”
陈女官不疑有他,笑答:“大概有十天了罢,她还送了一份扬州的点心食谱来呢,娘娘每日都让御膳房的厨子做一些,殿下那里也送去过呢。”
五皇子不喜甜食,倒忽略了此事。但陈女官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想,令他心头一跳,不自觉地回想起记忆中黛玉的模样,他们只见过一面,那时的黛玉柔弱灵秀,气度清雅,如今三年已过,不知她长成了什么模样?
而且,“黛玉”,是她的名字么?倒与她十分相配。
此时再看那副画作,画中幼童的背影仿佛透出了十二万分的娇憨可爱。五皇子只觉得脸上作烧,不敢再看。偏陈女官还关切地问他:“殿下的脸怎么这样红?可是殿内的炭火烧得太热了么?”
五皇子故作镇定,慢条斯理地把游记合上,揣进怀中,“是有些热,既然母后不在,我就先回去了,劳烦若梅姑姑替我禀告母后,就说这本《永平游记》我借回去看看。”
说完就站起身走了,直到出了凤仪宫的大门才长舒了口气,平复了情绪。
皇后回宫的时候脸色不大好,陈女官本欲上前回话,皇后却叫她们都出去,她要一个人静静。陈女官看了一眼朱樱,蹑手蹑脚地出门后,陈女官便问朱樱,发生了何事。
朱樱也是一脸气愤,据她所述,皇帝刚下朝,就见大明宫太监总管戴权慌慌张张地过来禀报,说太上皇突然身体不适,已宣了太医。皇帝忙命人告知皇后,二人匆匆赶到大明宫,却见甄贵太妃也在,跟前跪了个宫女,低声啜泣不止。
帝后先问了上皇的身体,戴权答说并无大碍,想是夜里没有睡好,有些头疼罢了。因皇后是六宫之主,见宫女如此情状免不了过问几句,是犯了什么错得罪了贵太妃。
甄贵太妃欲言又止,叹了口气,“并不是犯了错,罢了,还是让她自己说罢。”
那宫女抬起头来,竟是贾元春。贾元春朝帝后磕头,哭诉道:“奴婢自知有罪,求皇后娘娘罚女婢去辛者库罢,否则臣女出宫去必死无疑,求陛下、娘娘饶奴婢一命,奴婢家中还有年迈的祖母,不忍她老人家再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女婢来生必定结草衔环以报陛下和娘娘的恩德。”
皇帝和皇后听了都十分不解,皇后因问她究竟犯了什么错,怎么就要死要活的了。
元春支支吾吾地说,有一次皇帝喝醉了酒,昏睡间摸了她的身子,她已经是陛下的人了,出宫后不愿另嫁他人辱没皇家名声,就只有一死了。
太上皇恰在此时幽幽一叹,说起从前贾代善立下的赫赫战功,说起他对自己的忠心,和他们君臣相得的日子,可惜贾代善天不假年,竟早早地去了。
甄贵太妃也说,当年荣国公尚在,他们本来有意将贾元春赐给皇帝(当时还是郡王)做侧妃,不料阴差阳错却把她选进宫当女史了,否则也不会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
话说这个份上了,帝后还能说什么?不论贾元春的话是真是假,他们都必须当成真的。皇后强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让人把贾元春带下去妥善安置,对上皇和贵太妃承诺,一定会和皇帝好好商议,给元春一个位份,不辱没她的出身。
贾元春柔顺地退下了。她清楚经此一事,再想获得皇帝的宠爱已经不大可能了,但总比出宫嫁人好多了,她的野心成空是小事,可祖母、父亲母亲的期待她实在无法面对,这些年家里给她送的银子不下十万两了,没有人甘心她只做个宫女。
而上皇之所以关照贾元春,不过是看在贾代善的面子上罢了,谁让贾代善的两个儿子都扶不起来呢,只得另辟蹊径了。
上皇觉得自己当真老了,总回忆年轻时候的往事,想起那时的雄心壮志,和名为君臣实为挚友的几个心腹重臣,如今南安郡王仍手握兵权,驻守南疆,北静郡王虽然早逝,可他的儿子已经承袭了爵位,又被皇帝起用,算得上年轻有为了,只有贾代善的儿孙无一成器的,自己为贾家多操点心也是应该的罢?
至于那些曾经疼爱的儿子们,他既是君,又是父,他们都是忠孝的孩子,必定不会怨怪他罢。
到了贾政生辰这日,皇帝命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去贾府传旨,宣贾政入宫觐见。贾政战战兢兢地来了,行跪拜大礼,皇帝叫高福泉扶他起来,贾政仍垂着头,不敢直视天颜。
皇帝盯着贾政看了一会,直到贾政双腿哆嗦快站立不住了,才淡淡地道:“听说爱卿在工部辛劳了十几年,每年的终评却都是下等,这是为何?”
贾政被问得冷汗岑岑,若不是高福泉搀了他一把,他已跪倒在地了。他脑中急转,又不敢耽搁,一个劲地请罪,说自己才能有限,到底说不出“尸位素餐”四个字来。
皇帝哼了一声,“你倒不必如此妄自菲薄,若你果真是个无能的,怎么会教导出一个优秀的女儿?”
贾政还以为皇帝是在夸赞贾元春,连忙谢恩,“小女不过是乖顺懂事些罢了,不敢当陛下的谬赞。”
“呵。”皇帝冷笑着背手走了,简直不想再和贾政多说一句。
贾政满头雾水,正要行礼告退,高福泉却笑着说,员外郎稍等,陛下还有口谕。贾政又赶紧跪下听旨,待听到贾元春被册封为贤德妃后,巨大的惊喜令他头晕眼花,再记不起皇帝之前的阴阳怪气了。
这个消息随着贾政踏进贾府大门,便飞速传遍了东西两府。人人弹冠相庆,与有荣焉,冲淡了蓉大奶奶秦氏过世带来的阴影。
随后,皇帝又下旨,每月逢二六之期,恩准后宫嫔妃亲眷入宫请安看视,且凡家中有重宇别院的,都可以请旨接妃嫔回家省亲。
眼看吴贵妃、周贵人的娘家已开始圈地动工了,贾府哪肯落于人后?因此,由族长贾珍打头,遍邀贾氏族人同心协力,共商筹建省亲别墅之事。
贾琏自然也参加了这次议会,当晚回屋时,王熙凤喜气洋洋地拱手道:“恭喜国舅老爷!小的已命人略预备了些酒菜,不知国舅老爷可愿赏脸谬领么?”
贾琏意气风发,笑道:“二奶奶相邀,自然却之不恭。”
于是夫妻二人相对而坐,平儿在一旁斟酒,王熙凤陪着贾琏饮了几杯,说话间谈起省亲一事。
王熙凤因笑道:“我们王家当年接驾的场面我没造化赶上,这回可好,总算是见个大世面了。”
又问贾琏:“园子预备建在何处?约莫需要多少银钱?都定了么?”
贾琏道:“连着东府的花园子,共三里半的地,找了山子野画图样,没有一二百万银子怕是盖不起来。”
王熙凤唬了一跳:“去哪弄这么多钱?”
提起这个贾琏也发愁,“老爷们合计了,每家每房都要出钱出力,一定要将园子建的宽阔精美,万万不能被吴贵妃、周贵人家里比过去。”说着比了个数,“咱们大房和二房各出二十万两银子。”
“公中不过四五十万现银了,咱们两房这样也凑不够啊。”王熙凤皱眉。
贾琏道:“珍大爷说了,他们东院出十万两,其他各房也能凑出个十万两左右,再当些古董物件,余下的少不得要从亲戚们处暂借一些了。”
“我叔父不在京中,史家那副光景,即便有心怕也无力。”王熙凤分析道,“找薛家借么?我冷眼瞧着,他家入京这几年,单是薛大哥哥撒出去的就不止三五十万了。没见姨妈和薛姑娘都日渐朴素了。”
贾琏苦笑道:“若是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王熙凤则双手合十道:“但愿娘娘荣宠不衰,咱们今儿投进去二十万,来日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沈沐雪自幼聪慧,沈大学士对其十分宠爱,亲自给她开蒙,教她读书识字,与家中兄弟一同进学,在闺中时也常与好友作诗论词,因此听说黛玉作了本游记,她只惊讶以黛玉的年纪竟然有这样的造诣了,却不觉得有什么出格的。
皇后关注的点与沈沐雪不一样,“林大人请了晏清州给玉儿当先生,真有眼光。”
沈沐雪笑道:“今日见了玉儿妹妹的画作,灵秀飘逸,显然已自成风骨。我曾听祖父称赞晏先生诗画双绝,他给我看过几首晏先生的大作,清峻明朗,颇有梦得先生之风,不知玉儿妹妹将来又会作出什么样的诗?”
皇后闻言笑了,“听你这么一说,本宫也开始好奇了,玉儿的文字清新脱俗、不失趣味,她又那样一个玲珑剔透的人儿,说不定以后还能著诗成集呢。”
虽然本朝还没有出过女诗人、女才子,名门贵女多半以贞静为美德,以针黹家计为要事,但从上皇到宣明帝,都比前几代皇帝更崇尚诗礼,对女子的约束也没那么苛刻了,倘若黛玉果真出了诗集,也算不得冒天下之大不韪,至少皇后是很支持她的。
沈沐雪听出了皇后的言外之意,很为黛玉感到欣喜,沈沐雪虽然也爱作诗作词,可她明白以她的身份,以后很难再保持纯粹的向学之心了,光是府中、宫中的事务就能占据她大半的时间,而正因为明白此事的难得之处,沈沐雪才会更期待它的发生。
沈沐雪摩挲着书画中海面上那一轮红日,联想到黛玉文字下的海边礁石,仿佛身临其境般,随黛玉经历了一趟观海之行,不禁感慨道:“儿臣最喜欢这一副海上日出图,宁静悠远,又壮美绚丽。”
皇后却笑道:“本宫倒最爱扬州名吃那一节,看着玉儿的描述,都快流口水了,这丫头也是个促狭的,还把食谱也寄过来了。”
“果真么?”沈沐雪很惊喜,“母后可吩咐御膳房做了么?儿臣想尝尝那道赤豆糕,想来玉儿妹妹必定十分钟爱此糕。”
皇后失笑,“你竟是个馋嘴的,放心罢,本宫早命人准备了,今儿就能让你吃到。”
赤豆糕自然美味无比,不负黛玉的推荐。而《永平游记》更是成为了皇后的挚爱,闲暇时几乎手不释卷。这日因走得匆忙,想着回来还要接着看,就把书倒扣在桌子上了。
五皇子来给皇后请安时,见皇后不在,桌案上有本未看完的游记,左右无事,便拿起来看了看。皇后先前看的是游拙政园一节,画中有曲水亭台,红梅映雪,树下一对父子模样的背影,笔触简洁清新,流露出默默温情。
这样的画作出现在一本游记中并不常见,五皇子闲暇时也看过不少杂书,游记通常言辞朴素易懂,偶有插画也是寥寥几笔只作大致形貌,因而对《永平游记》的作者好奇起来,他翻到扉页一看,署名‘姑苏林黛玉’五字,像是个女子的名讳,又恍惚在哪里听过似的,凝神想了想,永平不正是那位林姑娘的封号么?她也姓林,祖上怀远侯便是姑苏人士。难道会是林姑娘么?
五皇子不动声色地问一旁添茶的陈女官:“林县主何时把游记送来的?”
陈女官不疑有他,笑答:“大概有十天了罢,她还送了一份扬州的点心食谱来呢,娘娘每日都让御膳房的厨子做一些,殿下那里也送去过呢。”
五皇子不喜甜食,倒忽略了此事。但陈女官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想,令他心头一跳,不自觉地回想起记忆中黛玉的模样,他们只见过一面,那时的黛玉柔弱灵秀,气度清雅,如今三年已过,不知她长成了什么模样?
而且,“黛玉”,是她的名字么?倒与她十分相配。
此时再看那副画作,画中幼童的背影仿佛透出了十二万分的娇憨可爱。五皇子只觉得脸上作烧,不敢再看。偏陈女官还关切地问他:“殿下的脸怎么这样红?可是殿内的炭火烧得太热了么?”
五皇子故作镇定,慢条斯理地把游记合上,揣进怀中,“是有些热,既然母后不在,我就先回去了,劳烦若梅姑姑替我禀告母后,就说这本《永平游记》我借回去看看。”
说完就站起身走了,直到出了凤仪宫的大门才长舒了口气,平复了情绪。
皇后回宫的时候脸色不大好,陈女官本欲上前回话,皇后却叫她们都出去,她要一个人静静。陈女官看了一眼朱樱,蹑手蹑脚地出门后,陈女官便问朱樱,发生了何事。
朱樱也是一脸气愤,据她所述,皇帝刚下朝,就见大明宫太监总管戴权慌慌张张地过来禀报,说太上皇突然身体不适,已宣了太医。皇帝忙命人告知皇后,二人匆匆赶到大明宫,却见甄贵太妃也在,跟前跪了个宫女,低声啜泣不止。
帝后先问了上皇的身体,戴权答说并无大碍,想是夜里没有睡好,有些头疼罢了。因皇后是六宫之主,见宫女如此情状免不了过问几句,是犯了什么错得罪了贵太妃。
甄贵太妃欲言又止,叹了口气,“并不是犯了错,罢了,还是让她自己说罢。”
那宫女抬起头来,竟是贾元春。贾元春朝帝后磕头,哭诉道:“奴婢自知有罪,求皇后娘娘罚女婢去辛者库罢,否则臣女出宫去必死无疑,求陛下、娘娘饶奴婢一命,奴婢家中还有年迈的祖母,不忍她老人家再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女婢来生必定结草衔环以报陛下和娘娘的恩德。”
皇帝和皇后听了都十分不解,皇后因问她究竟犯了什么错,怎么就要死要活的了。
元春支支吾吾地说,有一次皇帝喝醉了酒,昏睡间摸了她的身子,她已经是陛下的人了,出宫后不愿另嫁他人辱没皇家名声,就只有一死了。
太上皇恰在此时幽幽一叹,说起从前贾代善立下的赫赫战功,说起他对自己的忠心,和他们君臣相得的日子,可惜贾代善天不假年,竟早早地去了。
甄贵太妃也说,当年荣国公尚在,他们本来有意将贾元春赐给皇帝(当时还是郡王)做侧妃,不料阴差阳错却把她选进宫当女史了,否则也不会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
话说这个份上了,帝后还能说什么?不论贾元春的话是真是假,他们都必须当成真的。皇后强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让人把贾元春带下去妥善安置,对上皇和贵太妃承诺,一定会和皇帝好好商议,给元春一个位份,不辱没她的出身。
贾元春柔顺地退下了。她清楚经此一事,再想获得皇帝的宠爱已经不大可能了,但总比出宫嫁人好多了,她的野心成空是小事,可祖母、父亲母亲的期待她实在无法面对,这些年家里给她送的银子不下十万两了,没有人甘心她只做个宫女。
而上皇之所以关照贾元春,不过是看在贾代善的面子上罢了,谁让贾代善的两个儿子都扶不起来呢,只得另辟蹊径了。
上皇觉得自己当真老了,总回忆年轻时候的往事,想起那时的雄心壮志,和名为君臣实为挚友的几个心腹重臣,如今南安郡王仍手握兵权,驻守南疆,北静郡王虽然早逝,可他的儿子已经承袭了爵位,又被皇帝起用,算得上年轻有为了,只有贾代善的儿孙无一成器的,自己为贾家多操点心也是应该的罢?
至于那些曾经疼爱的儿子们,他既是君,又是父,他们都是忠孝的孩子,必定不会怨怪他罢。
到了贾政生辰这日,皇帝命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去贾府传旨,宣贾政入宫觐见。贾政战战兢兢地来了,行跪拜大礼,皇帝叫高福泉扶他起来,贾政仍垂着头,不敢直视天颜。
皇帝盯着贾政看了一会,直到贾政双腿哆嗦快站立不住了,才淡淡地道:“听说爱卿在工部辛劳了十几年,每年的终评却都是下等,这是为何?”
贾政被问得冷汗岑岑,若不是高福泉搀了他一把,他已跪倒在地了。他脑中急转,又不敢耽搁,一个劲地请罪,说自己才能有限,到底说不出“尸位素餐”四个字来。
皇帝哼了一声,“你倒不必如此妄自菲薄,若你果真是个无能的,怎么会教导出一个优秀的女儿?”
贾政还以为皇帝是在夸赞贾元春,连忙谢恩,“小女不过是乖顺懂事些罢了,不敢当陛下的谬赞。”
“呵。”皇帝冷笑着背手走了,简直不想再和贾政多说一句。
贾政满头雾水,正要行礼告退,高福泉却笑着说,员外郎稍等,陛下还有口谕。贾政又赶紧跪下听旨,待听到贾元春被册封为贤德妃后,巨大的惊喜令他头晕眼花,再记不起皇帝之前的阴阳怪气了。
这个消息随着贾政踏进贾府大门,便飞速传遍了东西两府。人人弹冠相庆,与有荣焉,冲淡了蓉大奶奶秦氏过世带来的阴影。
随后,皇帝又下旨,每月逢二六之期,恩准后宫嫔妃亲眷入宫请安看视,且凡家中有重宇别院的,都可以请旨接妃嫔回家省亲。
眼看吴贵妃、周贵人的娘家已开始圈地动工了,贾府哪肯落于人后?因此,由族长贾珍打头,遍邀贾氏族人同心协力,共商筹建省亲别墅之事。
贾琏自然也参加了这次议会,当晚回屋时,王熙凤喜气洋洋地拱手道:“恭喜国舅老爷!小的已命人略预备了些酒菜,不知国舅老爷可愿赏脸谬领么?”
贾琏意气风发,笑道:“二奶奶相邀,自然却之不恭。”
于是夫妻二人相对而坐,平儿在一旁斟酒,王熙凤陪着贾琏饮了几杯,说话间谈起省亲一事。
王熙凤因笑道:“我们王家当年接驾的场面我没造化赶上,这回可好,总算是见个大世面了。”
又问贾琏:“园子预备建在何处?约莫需要多少银钱?都定了么?”
贾琏道:“连着东府的花园子,共三里半的地,找了山子野画图样,没有一二百万银子怕是盖不起来。”
王熙凤唬了一跳:“去哪弄这么多钱?”
提起这个贾琏也发愁,“老爷们合计了,每家每房都要出钱出力,一定要将园子建的宽阔精美,万万不能被吴贵妃、周贵人家里比过去。”说着比了个数,“咱们大房和二房各出二十万两银子。”
“公中不过四五十万现银了,咱们两房这样也凑不够啊。”王熙凤皱眉。
贾琏道:“珍大爷说了,他们东院出十万两,其他各房也能凑出个十万两左右,再当些古董物件,余下的少不得要从亲戚们处暂借一些了。”
“我叔父不在京中,史家那副光景,即便有心怕也无力。”王熙凤分析道,“找薛家借么?我冷眼瞧着,他家入京这几年,单是薛大哥哥撒出去的就不止三五十万了。没见姨妈和薛姑娘都日渐朴素了。”
贾琏苦笑道:“若是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王熙凤则双手合十道:“但愿娘娘荣宠不衰,咱们今儿投进去二十万,来日十倍百倍的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