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宫前的大人们眼前一花,回神之际已有一人自张廷瑜与墙角的空当中“摔”出来。
仿若她一直倚靠着张廷瑜,因他刚刚的一拜,一个没站稳,便趔趄着出现在大伙面前。
可惜离得最近的徐阁老与陆长白只见趔趄,却未瞧出那趔趄的脚下仍有章法。
而能瞧出门道的谢冶已觉不好,他认出这人,心中骂了陆长白八百回——
这老匹夫害惨了他!
只见那人直起身子,熹微天光下,真紫的蟒袍闪出金银丝线的光泽。
围观的众人如风下衰草,躬身拜道:“微臣见过郡主。”
便如徐阁老、陆长白、谢冶这等位高权重的阁臣,也得拱手作礼——荣龄虽只让人称郡主,承的却是南漳王世袭罔替的一等亲王爵位。
若单论品级,除去几位耆老,她能在这天下横着走。
荣龄站稳,又理了理衣袖,“我方才睡得迷糊,只听得谢大人提起我那因节而亡的公爹…怎的,谢大人也钦佩他?”
不等谢冶回答,荣龄又道:“听闻谢大人文墨尚佳,公爹的祭日将至,不若你替他老人家写篇祭文?也不多,千把字便可。”
闻言,谢冶猛地一窒,他面上憋得通红,肖似台上的关二爷。
他心中狠狠一啐,去他爷爷的文墨尚佳…他谢冶不怕打武仗、嘴仗,就怕与人拼文章!
便是写奏疏,他都能杂了无数白话、错字…某日,他一改往日,呈上一份花团锦簇的奏章,谁知建平帝沉吟半晌,写下朱批:下回自个写,莫叫幕僚代笔,朕看不惯。
因而让他写千把字的祭文,杀了他得了!
徐阁老憋了笑,替谢冶解围道:“郡主,若叫谢枢密使写祭文,臣怕张芜英老大人连夜入梦,摇着枢密使问这句何意,那句是否在骂人。”
他虽把谢冶说得半分不值,可到底在救他,因而谢冶虽不忿,却也管住自个闯祸的嘴,再不开口。
“不若叫他添些祭品,也还张老大人清净。”
徐阁老八面玲珑,哪处都不沾,哪里都留情面。
荣龄一则卖他面子,二则也不想将谢冶得罪狠了,惹他在军需上使绊子。
“也好,传言枢密使家中有一柄古时的赤霞剑,我倒想一见。”
谢冶气得在心中大骂恶贼。
□□龄乃南漳王荣信的孤女——南漳王总领军务十余年,部将无数。开罪了她便是开罪整个南漳三卫、全部的南漳系部将。
谢冶虽在赵氏门下,却也觉得这买卖不值当。
罢了,不过是件家传的死物。
“下臣今日便将赤霞剑送去府上。”
料理了谢冶,荣龄又转向搅起这一池乱水的祸首,“谢枢密使不擅文辞,但陆大人笔落惊风雨,字字如珠似玉…”
陆长白与荣龄文武有别,公务上并不相交。
但陛下与太子待她素来亲厚。更不论,他们那位英明神武的陛下难过美人关,纳了人家亲娘做宫妃,若那玉妃再吹枕头风…
罢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俊杰定能屈能伸…
陆长白不等荣龄相逼,主动道:“郡主若瞧得上老夫朽笔,不若让老夫来为张老大人写祭文。”
一番因权势而生的龃龉终因更高的权势介入而消弭于无形。
荣龄在一片混乱中看向静立一旁的张廷瑜,她忽有些不安——他会否觉得她大张旗鼓地出手反而叫他丢了面子?
单靠他自己,他也不一定会在陆长白与谢冶手中吃亏。
张廷瑜却悄悄竖了个大拇指。
他看懂荣龄的忧心,但他虽也自傲,可那份自傲并非不分好歹,更不是对最亲密的人倒戈相向。
他想让荣龄安心——她永远都不用有这担忧。
这时,一道道尖细的嗓音自太和门外一重一重传入,“太子殿下驾到。”
太和宫前的文武百官忙停了嘴仗,照官职尊卑理好队伍,山呼道:“恭请太子殿下安。”
因是大朝会,荣宗柟未带太子仪仗,只领詹事府的詹事、两位少詹事而来。
那着玉色窄袖袍的身影一抬手,冯领侍便道:“免礼,平身。”
荣宗柟本目不斜视,待瞥见人群前方的真紫蟒袍时,他脚下一顿。
荣龄垂着头,便见视野中出现一双同为玉色,筒上盘旋双龙的靴子。
“回大都几日了?”对面那人冷冷问道。
荣龄心中暗道不好——这老夫子显见的兴致不高,一见面就训她…
她讨好一笑,抬头回道:“回太子殿下,三日…”
荣宗柟面无表情地一瞟,荣龄便改了口,“四日!四日!”
他“哦”了一记,重复道:“四日。”
荣龄硬着头解释道:“殿下,非是臣不想来东宫面禀,只是臣一回来便绊在了二驸马一事中…”
“这眼下说什么荒唐话的都有,臣怕污了东宫的清净。”
东宫的清净自然还包含若二人交往过密,待一朝水落石出,赵氏一党定会攀咬荣龄得了太子荣宗柟的示意,故才有那般不堪的真相。
荣龄当下未明说,□□宗柟明白。
“不必忧心。”荣宗柟也语带深意,“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孤只信真相,也相信郡主定能查出真相。”
“臣记下了。”荣龄躬身道。
旭日自太和宫东侧的墙头跃出,金光在瞬时洒满众人胸怀。
鼓楼传来阵阵雄浑鼓响,三记静鞭响过,荣宗柟领着文武百官鱼贯入太和宫。
大朝会,开始了。
一直到辰时正,朝会方歇。
荣龄站在武官一列的第二排,因而等她退出太和宫时,张廷瑜已在一旁候了好一会。
“郡主这便去东宫?”他袍袖一拦,问道。
冷着一张脸的荣龄认出他,“你在等我?”
因站在三级石阶之上,阳光毫无遮挡地自高处投来,二人身上铺满难得的冬日暖意。
张廷瑜与她一道走下石阶,“我送你过去。”
待走到东侧宫墙的阴影中,北地的干冷又无孔不入地贴上身体。
荣龄忽然停下,微抬头直视张廷瑜那双温润无边的眼,“张大人,我其实,有些犹豫…”
这份犹豫自昨夜在蔺丞阳的书房找到茶针时便生,经过半晚的发酵,愈加浩大、蓬□□来——若戳破那真相之上的粉饰,瞿郦珠、蔺丞阳可真要万劫不复了。
她未告诉张廷瑜昨夜查出的证物,因而只问:“你办过许多案子,会否有一刻担心…担心若道义太过锋利,会伤人。”
张廷瑜如方才那般,又轻按她的额心。
朝服并不厚重,他的指尖也仅淡淡的温。
“这并非两难,”他道,“道义足够锋利、坚硬,方能荡尽世间不平事。若伤了人,那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荣龄忽觉一股力道自额心透入,它并不霸道,却绵绵无尽地晕开心中的犹疑。
“去吧。郡主只管大胆地往前行。”
一炷香后的东宫。
本该开始一日公务的承乾殿静得落针能闻。更奇的是,布在各处的宫人叫东宫暗卫替上,那些黑色的身影如幽灵一般立在关键哨口,宛若黑无常得了道,来青天白日里勾魂。
而在承乾殿深处,荣宗柟与太子妃章氏坐于上首,他与章氏对视一眼,随后看向荣龄,“你说什么?蔺丞阳叫人诬告了?那他可否无罪,瞿氏又因何而死?”
荣龄摇头道:“太子哥哥,蔺丞阳虽叫人诬告了,可我还不能肯定他是否全然无罪。”
有些相悖的两句话自然惹人生疑,“何意?”荣宗柟问。
“请太子哥哥押来旱莲一叙。”
等旱莲来到堂下,荣龄命人端去一盏三清茶,一叠松仁酥。
“旱莲,这些时日你受了委屈,快用些点心。”她再问道,“这些时日,太子哥哥将你看押在东宫,你可怨他?”
旱莲忙伏身在地,“旱莲怎敢…若无暗卫看守,旱莲早没了性命。”
这话倒不假,单凭她那几要毁了蔺丞阳的状告,赵氏、蔺家定会想尽办法灭口。
若没了她,瞿郦珠一事便死无对证。
“你倒不傻,不愧是自小陪着瞿良娣长大的。”
□□龄话音一转,骤然冷下来,“但旱莲,人也不能太过聪明。”
旱莲小心翼翼,但并不惊惶,“奴婢愚钝,不明白郡主何意。”
荣龄却不与她打这嘴皮子官司,“你当着太子与太子妃的面,再复述一番与瞿良娣在长春观的见闻。”
旱莲不明所以,犹疑着不敢开口。她怯怯地望向上首——她是东宫的人,若太子夫妇不肯,荣龄也奈何不了她。
荣龄冷眼旁观,将这番小心思瞧得一目了然。
她心道,也不枉瞿氏选了她陪嫁来大都。她虽是小小的宫人,可胆量、心计却毫不逊于生杀予夺的大人们。
荣宗柟看了一眼荣龄。
荣龄颔首,示意这事非做不可。于是,荣宗柟道:“照郡主的吩咐。”
旱莲只好称是。
她再次复述,“奴婢陪着良娣,先在三清殿拜过三清塑像,又去八卦亭中请人解签,签文是第五十一签。午间在二仙庵用完素膳,良娣便独自去了后山的丹桂林。”
这番言辞极流利,也有条理。只是…太过流利、太过清晰,恍若背了千次万次,便是梦中都能脱口而出。
荣龄捧着一杯清茶温手。
她的面容隐在茶水腾起的白雾中,神情未明,“你未陪同瞿良娣去往丹桂林?”
旱莲一怔,“若…若我一道去了丹桂林,我便是死了也会护着良娣!”
荣龄未接话,仍问:“你二人头回去长春观?”
这事更做不了假,瞿良娣何时出宫、去了哪里自有内侍记录。
“确是第一回。”
荣龄再抬眸瞧她一眼,“旱莲,你可想好了?你说的当是无误?”
旱莲望着那一张美极的脸,心中无端一颤。
世人谈起南漳郡主荣龄,头个想到的便是她领二十万边军,杀得前元节节败退的威名。可若再早些,这位郡主留在世人心中的却是美名——郡主虽面冷,但长了一副融合南漳王与玉妃长处的芙蓉面。
若二公主荣沁如牡丹张扬灿烂,那南漳郡主荣龄便是清冷上佳的十八学士。
旱莲便在这美极也冷极的一瞥中,恍觉一场冬雨倾盆而落,叫她一身湿寒、狼狈至极。
许久,她仍未想到自己露了什么破绽,于是答道:“无误。”
荣龄却如一只优雅的豹等着自投网中的猎物。
“那你告诉我,既是头一回去,又不曾看过丹桂林,你又怎会知道今年八月才移至林中的白梅花树?”
旱莲脑中哄地涌上血。
昨日午时的对话翻涌于脑海——
荣龄叹息道:“但凡再晚一些,待那白梅开了引去游人,瞿良娣也不至于遭人毒手也没个能求助的。”
旱莲因旁人难得的怜惜松了心房,“等不到了,小姐等不到那片白梅开,也等不到旁人来救她。”
原来,这位郡主也对小姐毫无怜悯,她只是在试她,在套话。
仿若她一直倚靠着张廷瑜,因他刚刚的一拜,一个没站稳,便趔趄着出现在大伙面前。
可惜离得最近的徐阁老与陆长白只见趔趄,却未瞧出那趔趄的脚下仍有章法。
而能瞧出门道的谢冶已觉不好,他认出这人,心中骂了陆长白八百回——
这老匹夫害惨了他!
只见那人直起身子,熹微天光下,真紫的蟒袍闪出金银丝线的光泽。
围观的众人如风下衰草,躬身拜道:“微臣见过郡主。”
便如徐阁老、陆长白、谢冶这等位高权重的阁臣,也得拱手作礼——荣龄虽只让人称郡主,承的却是南漳王世袭罔替的一等亲王爵位。
若单论品级,除去几位耆老,她能在这天下横着走。
荣龄站稳,又理了理衣袖,“我方才睡得迷糊,只听得谢大人提起我那因节而亡的公爹…怎的,谢大人也钦佩他?”
不等谢冶回答,荣龄又道:“听闻谢大人文墨尚佳,公爹的祭日将至,不若你替他老人家写篇祭文?也不多,千把字便可。”
闻言,谢冶猛地一窒,他面上憋得通红,肖似台上的关二爷。
他心中狠狠一啐,去他爷爷的文墨尚佳…他谢冶不怕打武仗、嘴仗,就怕与人拼文章!
便是写奏疏,他都能杂了无数白话、错字…某日,他一改往日,呈上一份花团锦簇的奏章,谁知建平帝沉吟半晌,写下朱批:下回自个写,莫叫幕僚代笔,朕看不惯。
因而让他写千把字的祭文,杀了他得了!
徐阁老憋了笑,替谢冶解围道:“郡主,若叫谢枢密使写祭文,臣怕张芜英老大人连夜入梦,摇着枢密使问这句何意,那句是否在骂人。”
他虽把谢冶说得半分不值,可到底在救他,因而谢冶虽不忿,却也管住自个闯祸的嘴,再不开口。
“不若叫他添些祭品,也还张老大人清净。”
徐阁老八面玲珑,哪处都不沾,哪里都留情面。
荣龄一则卖他面子,二则也不想将谢冶得罪狠了,惹他在军需上使绊子。
“也好,传言枢密使家中有一柄古时的赤霞剑,我倒想一见。”
谢冶气得在心中大骂恶贼。
□□龄乃南漳王荣信的孤女——南漳王总领军务十余年,部将无数。开罪了她便是开罪整个南漳三卫、全部的南漳系部将。
谢冶虽在赵氏门下,却也觉得这买卖不值当。
罢了,不过是件家传的死物。
“下臣今日便将赤霞剑送去府上。”
料理了谢冶,荣龄又转向搅起这一池乱水的祸首,“谢枢密使不擅文辞,但陆大人笔落惊风雨,字字如珠似玉…”
陆长白与荣龄文武有别,公务上并不相交。
但陛下与太子待她素来亲厚。更不论,他们那位英明神武的陛下难过美人关,纳了人家亲娘做宫妃,若那玉妃再吹枕头风…
罢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俊杰定能屈能伸…
陆长白不等荣龄相逼,主动道:“郡主若瞧得上老夫朽笔,不若让老夫来为张老大人写祭文。”
一番因权势而生的龃龉终因更高的权势介入而消弭于无形。
荣龄在一片混乱中看向静立一旁的张廷瑜,她忽有些不安——他会否觉得她大张旗鼓地出手反而叫他丢了面子?
单靠他自己,他也不一定会在陆长白与谢冶手中吃亏。
张廷瑜却悄悄竖了个大拇指。
他看懂荣龄的忧心,但他虽也自傲,可那份自傲并非不分好歹,更不是对最亲密的人倒戈相向。
他想让荣龄安心——她永远都不用有这担忧。
这时,一道道尖细的嗓音自太和门外一重一重传入,“太子殿下驾到。”
太和宫前的文武百官忙停了嘴仗,照官职尊卑理好队伍,山呼道:“恭请太子殿下安。”
因是大朝会,荣宗柟未带太子仪仗,只领詹事府的詹事、两位少詹事而来。
那着玉色窄袖袍的身影一抬手,冯领侍便道:“免礼,平身。”
荣宗柟本目不斜视,待瞥见人群前方的真紫蟒袍时,他脚下一顿。
荣龄垂着头,便见视野中出现一双同为玉色,筒上盘旋双龙的靴子。
“回大都几日了?”对面那人冷冷问道。
荣龄心中暗道不好——这老夫子显见的兴致不高,一见面就训她…
她讨好一笑,抬头回道:“回太子殿下,三日…”
荣宗柟面无表情地一瞟,荣龄便改了口,“四日!四日!”
他“哦”了一记,重复道:“四日。”
荣龄硬着头解释道:“殿下,非是臣不想来东宫面禀,只是臣一回来便绊在了二驸马一事中…”
“这眼下说什么荒唐话的都有,臣怕污了东宫的清净。”
东宫的清净自然还包含若二人交往过密,待一朝水落石出,赵氏一党定会攀咬荣龄得了太子荣宗柟的示意,故才有那般不堪的真相。
荣龄当下未明说,□□宗柟明白。
“不必忧心。”荣宗柟也语带深意,“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孤只信真相,也相信郡主定能查出真相。”
“臣记下了。”荣龄躬身道。
旭日自太和宫东侧的墙头跃出,金光在瞬时洒满众人胸怀。
鼓楼传来阵阵雄浑鼓响,三记静鞭响过,荣宗柟领着文武百官鱼贯入太和宫。
大朝会,开始了。
一直到辰时正,朝会方歇。
荣龄站在武官一列的第二排,因而等她退出太和宫时,张廷瑜已在一旁候了好一会。
“郡主这便去东宫?”他袍袖一拦,问道。
冷着一张脸的荣龄认出他,“你在等我?”
因站在三级石阶之上,阳光毫无遮挡地自高处投来,二人身上铺满难得的冬日暖意。
张廷瑜与她一道走下石阶,“我送你过去。”
待走到东侧宫墙的阴影中,北地的干冷又无孔不入地贴上身体。
荣龄忽然停下,微抬头直视张廷瑜那双温润无边的眼,“张大人,我其实,有些犹豫…”
这份犹豫自昨夜在蔺丞阳的书房找到茶针时便生,经过半晚的发酵,愈加浩大、蓬□□来——若戳破那真相之上的粉饰,瞿郦珠、蔺丞阳可真要万劫不复了。
她未告诉张廷瑜昨夜查出的证物,因而只问:“你办过许多案子,会否有一刻担心…担心若道义太过锋利,会伤人。”
张廷瑜如方才那般,又轻按她的额心。
朝服并不厚重,他的指尖也仅淡淡的温。
“这并非两难,”他道,“道义足够锋利、坚硬,方能荡尽世间不平事。若伤了人,那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荣龄忽觉一股力道自额心透入,它并不霸道,却绵绵无尽地晕开心中的犹疑。
“去吧。郡主只管大胆地往前行。”
一炷香后的东宫。
本该开始一日公务的承乾殿静得落针能闻。更奇的是,布在各处的宫人叫东宫暗卫替上,那些黑色的身影如幽灵一般立在关键哨口,宛若黑无常得了道,来青天白日里勾魂。
而在承乾殿深处,荣宗柟与太子妃章氏坐于上首,他与章氏对视一眼,随后看向荣龄,“你说什么?蔺丞阳叫人诬告了?那他可否无罪,瞿氏又因何而死?”
荣龄摇头道:“太子哥哥,蔺丞阳虽叫人诬告了,可我还不能肯定他是否全然无罪。”
有些相悖的两句话自然惹人生疑,“何意?”荣宗柟问。
“请太子哥哥押来旱莲一叙。”
等旱莲来到堂下,荣龄命人端去一盏三清茶,一叠松仁酥。
“旱莲,这些时日你受了委屈,快用些点心。”她再问道,“这些时日,太子哥哥将你看押在东宫,你可怨他?”
旱莲忙伏身在地,“旱莲怎敢…若无暗卫看守,旱莲早没了性命。”
这话倒不假,单凭她那几要毁了蔺丞阳的状告,赵氏、蔺家定会想尽办法灭口。
若没了她,瞿郦珠一事便死无对证。
“你倒不傻,不愧是自小陪着瞿良娣长大的。”
□□龄话音一转,骤然冷下来,“但旱莲,人也不能太过聪明。”
旱莲小心翼翼,但并不惊惶,“奴婢愚钝,不明白郡主何意。”
荣龄却不与她打这嘴皮子官司,“你当着太子与太子妃的面,再复述一番与瞿良娣在长春观的见闻。”
旱莲不明所以,犹疑着不敢开口。她怯怯地望向上首——她是东宫的人,若太子夫妇不肯,荣龄也奈何不了她。
荣龄冷眼旁观,将这番小心思瞧得一目了然。
她心道,也不枉瞿氏选了她陪嫁来大都。她虽是小小的宫人,可胆量、心计却毫不逊于生杀予夺的大人们。
荣宗柟看了一眼荣龄。
荣龄颔首,示意这事非做不可。于是,荣宗柟道:“照郡主的吩咐。”
旱莲只好称是。
她再次复述,“奴婢陪着良娣,先在三清殿拜过三清塑像,又去八卦亭中请人解签,签文是第五十一签。午间在二仙庵用完素膳,良娣便独自去了后山的丹桂林。”
这番言辞极流利,也有条理。只是…太过流利、太过清晰,恍若背了千次万次,便是梦中都能脱口而出。
荣龄捧着一杯清茶温手。
她的面容隐在茶水腾起的白雾中,神情未明,“你未陪同瞿良娣去往丹桂林?”
旱莲一怔,“若…若我一道去了丹桂林,我便是死了也会护着良娣!”
荣龄未接话,仍问:“你二人头回去长春观?”
这事更做不了假,瞿良娣何时出宫、去了哪里自有内侍记录。
“确是第一回。”
荣龄再抬眸瞧她一眼,“旱莲,你可想好了?你说的当是无误?”
旱莲望着那一张美极的脸,心中无端一颤。
世人谈起南漳郡主荣龄,头个想到的便是她领二十万边军,杀得前元节节败退的威名。可若再早些,这位郡主留在世人心中的却是美名——郡主虽面冷,但长了一副融合南漳王与玉妃长处的芙蓉面。
若二公主荣沁如牡丹张扬灿烂,那南漳郡主荣龄便是清冷上佳的十八学士。
旱莲便在这美极也冷极的一瞥中,恍觉一场冬雨倾盆而落,叫她一身湿寒、狼狈至极。
许久,她仍未想到自己露了什么破绽,于是答道:“无误。”
荣龄却如一只优雅的豹等着自投网中的猎物。
“那你告诉我,既是头一回去,又不曾看过丹桂林,你又怎会知道今年八月才移至林中的白梅花树?”
旱莲脑中哄地涌上血。
昨日午时的对话翻涌于脑海——
荣龄叹息道:“但凡再晚一些,待那白梅开了引去游人,瞿良娣也不至于遭人毒手也没个能求助的。”
旱莲因旁人难得的怜惜松了心房,“等不到了,小姐等不到那片白梅开,也等不到旁人来救她。”
原来,这位郡主也对小姐毫无怜悯,她只是在试她,在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