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
待众人醒来,天依旧黑着,宫人已拎着灯笼在宫道上行走。
乔楠也推开门,芷舒跟在她身后。
不少人都知道了这位鲜少下山的年轻国师要领命北上,但大多数都是不屑。
权臣更是希望这位国师死在北地,将巫山之巅腾出来。
乔楠进了金銮殿——但由于国师不参政不涉政,她也没有相应的位置,只好站在最前侧,与瑞王并肩。
瑞王啊,也是个人物。
在皇帝未曾登基时逼宫过一次,但两兄弟私底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瑞王从此收心,一心一意为皇帝做事。也因此虽被封了王,也没到自己的封地去上任,只派了亲信去守着。
乔楠不动声色地看了眼他,这人站的笔直,仪态更是顶尖。
在皇帝坐上龙椅的时候,掌监站在他侧后方,手里捧着一沓奏折。
皇帝正襟危坐,殿内气氛悄然凝滞。
“郑祭酒何在?”
皇帝缓缓开口。
郑祭酒站出来,在大殿中央拱手扬声道:“臣在!”
“国子监发展现况如何?”
“回陛下,国子监招生数量逐渐增多,招生范围变广……”
“那你告诉朕这是什么?”
皇帝打断了郑祭酒的话,从掌监捧着的奏折上随意拿出一本扔在地上,挑眉道:“上奏时言语不清晰,不注明严重案例。怎的,国子监只发展下线,不管朝堂之上吗?”
“国子监之失责,郑祭酒可认?”
众目睽睽之下,郑祭酒不认也得认。
更何况皇帝骂的不是他。
皇帝一手接过掌监手里的奏折,尽数扔在地上,道:“众爱卿言语不当的折子掌监已替朕筛出来,下朝后众爱卿记得挑走,免得落些灰上去。”
掌监站得笔直,看着这群人。
当然有那么几个面色铁青的,但不碍事。
若他记得没错,里面可是有赵左相的折子。像权臣的折子,并不和普通大官一样,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标识。
比如赵左相的折子通常会在右上角压一银印。
掌监垂眸看向那堆散落的折子——银印落入他的眼中。
但赵左相依旧在下方乐呵呵的,面上的笑容也温煦无比。
待他回过神来,皇帝已然在说北上出征的事了。
因着昨日的事大家心里都有数,也知道皇帝此话是在走个过场,但也纷纷表出同仇敌忾之意,祝国师将胜利的弦音带回皇城。
乔楠笔直地站在正中央,冲皇帝拱手:“臣定不忘陛下之心,定会让边境安然无恙!”
在一众协和的气氛下,瑞王也站了出来,冲皇帝拱手:“臣请令,跟随国师一起捍卫我大梁之国土,以振大梁之雄风!”
皇帝显然愣了一下,但很快便反应过来:“皇兄既想去,那便去吧。正当那蛮夷瞧瞧大梁皇室风范,以慑蛮夷。”
“臣——遵旨。”
“那朕便再给予皇兄一样东西。”皇帝取下腰间挂着的玄铁令,递给掌监。
玄铁令通身漆黑,中间有一个烫金大字:帝。
掌监捧着玄铁令,从一旁的阶梯下去,递到瑞王面前。
乔楠也瞥了一眼那玄铁令,意外发现它的顶端有着和那群士兵一样的凸起纹路,只是玄铁令顶端为祥云纹。
就是不知道那群士兵手里的是什么纹路了。
“帝令在皇兄手里,想必打仗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朕会再派三千轻骑兵,供皇兄与国师应急使用。”
皇帝露出了在朝堂的第一个笑容,缓慢而郑重道:“望皇兄与国师平安而返,重创蛮夷。”
“臣——遵旨!”
——
待到朝会散去,瑞王邀乔楠到府上一坐。
乔楠估摸着时间,冲瑞王说道:“我还有事需回国师府一趟,无暇到殿下府中一坐了。”
瑞王上马车的脚顿了一下,偏过头来看她,笑道:“国师不会以为有的人不会把气撒到国师府头上吧?”
乔楠敛眸。
在散朝的时候,好些官员都没走,想来是等着人散去以后再去捡回自己折子的。
“殿下不怕?”
瑞王笑了一声。
皇帝内敛沉稳,年纪尚小却阴沉得很。瑞王与他不同,瞧着约摸有将近三十的样子,但依旧喜形于色,眉眼间有着浩荡正气。
皇家若有个这样的子弟,要么是皇家氛围极好,要么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骨子。
“本王何须怕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觊觎皇权和杀害皇室,他们更愿意选前者。”
乔楠也没再推脱,跟着他去了瑞王府。
不同于外面,朝堂里的气氛异常诡谲。
赵左相拢了拢袖子,笑眼弯弯地看了看身边的人:“怎的,还不上去拿你们的折子?”
稍微低一点的官员口快道:“我已经看过了,没我的折子,倒是有——嘶。”
官员被打了一下后急忙闭了嘴。而打他的那位官员则点头哈腰地冲赵左相说话:“大人稍等,我这就上去看看有没有我的折子。”
赵左相点点头,乐呵呵地问那个口快的官员:“张学士之前在何处呀?”
“啊,我之前在金都生活了十几年。”
“噢,金都啊,那可是个好地方,也繁华得很。那令尊可和张学士一同来了这皇城?”
“未曾。家父年纪大了,不宜奔波,不然我也想把他们接过来。”
赵左相的笑容更大了,他说:“哎,本相知道父母的心思,他们还是很愿意和儿女待在一处的。不如这样,本相帮张学士将令尊接过来如何?令尊年纪大,才更应该颐养天年呀。”
张学士愣了一下,感谢道:“谢谢大人。不过这怎么好麻烦您呢?”
“不麻烦,本相瞧见张学士是个有用之才。不如这样,待会到本相府中一叙?刚好聊聊令尊的事。”
“哎,好好。”
先前去上面拿折子的官员也下来了,弓着腰笑着对赵左相说:“大人,小人拿好了。”
赵左相笑着点头,带着几个人走了出去。
后方的柱子背后,则靠着一个人。
他摸了摸腰上挂着的玉,又看了眼离去的赵左相,起身走向了后殿。在阶梯下还犹豫不决的官员们则没有注意到这位的身影。
也没人看到,右上角有银印的折子已悄然消失。
皇帝在御书房里缓缓合上奏折,抬眼看向不远处的景色。
一旁研墨的掌监也默不作声。
乔楠也推开门,芷舒跟在她身后。
不少人都知道了这位鲜少下山的年轻国师要领命北上,但大多数都是不屑。
权臣更是希望这位国师死在北地,将巫山之巅腾出来。
乔楠进了金銮殿——但由于国师不参政不涉政,她也没有相应的位置,只好站在最前侧,与瑞王并肩。
瑞王啊,也是个人物。
在皇帝未曾登基时逼宫过一次,但两兄弟私底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瑞王从此收心,一心一意为皇帝做事。也因此虽被封了王,也没到自己的封地去上任,只派了亲信去守着。
乔楠不动声色地看了眼他,这人站的笔直,仪态更是顶尖。
在皇帝坐上龙椅的时候,掌监站在他侧后方,手里捧着一沓奏折。
皇帝正襟危坐,殿内气氛悄然凝滞。
“郑祭酒何在?”
皇帝缓缓开口。
郑祭酒站出来,在大殿中央拱手扬声道:“臣在!”
“国子监发展现况如何?”
“回陛下,国子监招生数量逐渐增多,招生范围变广……”
“那你告诉朕这是什么?”
皇帝打断了郑祭酒的话,从掌监捧着的奏折上随意拿出一本扔在地上,挑眉道:“上奏时言语不清晰,不注明严重案例。怎的,国子监只发展下线,不管朝堂之上吗?”
“国子监之失责,郑祭酒可认?”
众目睽睽之下,郑祭酒不认也得认。
更何况皇帝骂的不是他。
皇帝一手接过掌监手里的奏折,尽数扔在地上,道:“众爱卿言语不当的折子掌监已替朕筛出来,下朝后众爱卿记得挑走,免得落些灰上去。”
掌监站得笔直,看着这群人。
当然有那么几个面色铁青的,但不碍事。
若他记得没错,里面可是有赵左相的折子。像权臣的折子,并不和普通大官一样,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标识。
比如赵左相的折子通常会在右上角压一银印。
掌监垂眸看向那堆散落的折子——银印落入他的眼中。
但赵左相依旧在下方乐呵呵的,面上的笑容也温煦无比。
待他回过神来,皇帝已然在说北上出征的事了。
因着昨日的事大家心里都有数,也知道皇帝此话是在走个过场,但也纷纷表出同仇敌忾之意,祝国师将胜利的弦音带回皇城。
乔楠笔直地站在正中央,冲皇帝拱手:“臣定不忘陛下之心,定会让边境安然无恙!”
在一众协和的气氛下,瑞王也站了出来,冲皇帝拱手:“臣请令,跟随国师一起捍卫我大梁之国土,以振大梁之雄风!”
皇帝显然愣了一下,但很快便反应过来:“皇兄既想去,那便去吧。正当那蛮夷瞧瞧大梁皇室风范,以慑蛮夷。”
“臣——遵旨。”
“那朕便再给予皇兄一样东西。”皇帝取下腰间挂着的玄铁令,递给掌监。
玄铁令通身漆黑,中间有一个烫金大字:帝。
掌监捧着玄铁令,从一旁的阶梯下去,递到瑞王面前。
乔楠也瞥了一眼那玄铁令,意外发现它的顶端有着和那群士兵一样的凸起纹路,只是玄铁令顶端为祥云纹。
就是不知道那群士兵手里的是什么纹路了。
“帝令在皇兄手里,想必打仗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朕会再派三千轻骑兵,供皇兄与国师应急使用。”
皇帝露出了在朝堂的第一个笑容,缓慢而郑重道:“望皇兄与国师平安而返,重创蛮夷。”
“臣——遵旨!”
——
待到朝会散去,瑞王邀乔楠到府上一坐。
乔楠估摸着时间,冲瑞王说道:“我还有事需回国师府一趟,无暇到殿下府中一坐了。”
瑞王上马车的脚顿了一下,偏过头来看她,笑道:“国师不会以为有的人不会把气撒到国师府头上吧?”
乔楠敛眸。
在散朝的时候,好些官员都没走,想来是等着人散去以后再去捡回自己折子的。
“殿下不怕?”
瑞王笑了一声。
皇帝内敛沉稳,年纪尚小却阴沉得很。瑞王与他不同,瞧着约摸有将近三十的样子,但依旧喜形于色,眉眼间有着浩荡正气。
皇家若有个这样的子弟,要么是皇家氛围极好,要么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骨子。
“本王何须怕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觊觎皇权和杀害皇室,他们更愿意选前者。”
乔楠也没再推脱,跟着他去了瑞王府。
不同于外面,朝堂里的气氛异常诡谲。
赵左相拢了拢袖子,笑眼弯弯地看了看身边的人:“怎的,还不上去拿你们的折子?”
稍微低一点的官员口快道:“我已经看过了,没我的折子,倒是有——嘶。”
官员被打了一下后急忙闭了嘴。而打他的那位官员则点头哈腰地冲赵左相说话:“大人稍等,我这就上去看看有没有我的折子。”
赵左相点点头,乐呵呵地问那个口快的官员:“张学士之前在何处呀?”
“啊,我之前在金都生活了十几年。”
“噢,金都啊,那可是个好地方,也繁华得很。那令尊可和张学士一同来了这皇城?”
“未曾。家父年纪大了,不宜奔波,不然我也想把他们接过来。”
赵左相的笑容更大了,他说:“哎,本相知道父母的心思,他们还是很愿意和儿女待在一处的。不如这样,本相帮张学士将令尊接过来如何?令尊年纪大,才更应该颐养天年呀。”
张学士愣了一下,感谢道:“谢谢大人。不过这怎么好麻烦您呢?”
“不麻烦,本相瞧见张学士是个有用之才。不如这样,待会到本相府中一叙?刚好聊聊令尊的事。”
“哎,好好。”
先前去上面拿折子的官员也下来了,弓着腰笑着对赵左相说:“大人,小人拿好了。”
赵左相笑着点头,带着几个人走了出去。
后方的柱子背后,则靠着一个人。
他摸了摸腰上挂着的玉,又看了眼离去的赵左相,起身走向了后殿。在阶梯下还犹豫不决的官员们则没有注意到这位的身影。
也没人看到,右上角有银印的折子已悄然消失。
皇帝在御书房里缓缓合上奏折,抬眼看向不远处的景色。
一旁研墨的掌监也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