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五年,北平沈府。
十四岁的沈婉婉在房中读书习字,春日的阳光正好,柔柔的,和光明媚,并不燥热,打在少女身上,映着如花儿般朝气蓬勃的面容,倒是十足的美丽。
军政府内今日闲来无事,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沈父沈兆龙便抽身回家陪夫人和孩子。他靠在书房外的树下,看着沈婉婉认真的模样,甚是欣慰。比起战场的血雨腥风,官场上的明争暗斗,这样的生活似乎更尽人意。
沈兆龙是奉系军阀东北王张作霖麾下的得力干将,随着张作霖参加过直皖战争,以及两次直奉战争。见证张作霖从奉天大将军一步步走到统治半个中国,再到入主北平,担任大元帅,组建内阁。他陪着张作霖出生入死,终于换来今天的富贵生活。
不多时,管家进院找到沈兆龙,对着他的耳朵说了些什么,沈兆龙就随着管家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傍晚,沈婉婉和沈夫人等着沈兆龙回家,谁知沈兆龙带回了一个少年。少年衣服很破旧,初见棱角的脸上脏兮兮的,沈兆龙便安排下人带着他去梳洗。
沈夫人是名门闺秀,教养很好,看到丈夫带了个陌生孩子回来,也没有急切的质问。等孩子被下人带下去后,沈夫人才开口问:“兆龙,这孩子是谁啊?”婉婉也仰着脸好奇的看着他。沈兆龙解释道:“老程,我之前的副官还记得吗?”“记得,他不是被你调回东北处理军务了吗,怎么了?”沈兆龙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老程没了!刚得到的消息,他刚到东北就碰上了日本关东军,那帮畜牲!挑衅老程,结果两边开了火,老程带的人手少,十几个好兵全没了,!”沈夫人闻言也是一惊,她与老程也算是旧识,也知道老程跟了丈夫二十多年,很是支持沈兆龙,自是唏嘘不已:“唉……这么好个人,还有那么多士兵,兆龙,你要有待他们的家人啊!那个孩子……?”沈兆龙点点头:“老程的儿子,这孩子命苦,生下来他妈就没了,老程一个人带着孩子,也没有其他亲人了。我看这孩子可怜,又是老程唯一的血脉,就把他接来了。”沈夫人向来心善:“就让他留在这里吧,我们代替老程照顾他。”说罢又对婉婉说道:“你也听到了,刚才那个哥哥以后就是咱们家的人了,可不许欺负他哦!”沈婉婉点头应下。
这时,下人把少年带到了餐厅,沈夫人拉过他,怜惜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少年怯生生的回答:“程翼山。”沈兆龙拍手称好,:“翼山,这名字取得好啊!哈哈哈!”沈夫人拉着程翼山坐下,亲切的对他说:“孩子,以后就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不要拘谨”,又指了指沈婉婉:“她是你妹妹,你是哥哥,以后好好相处啊!”沈婉婉对他笑了笑,乖乖的叫了声“哥哥”。
程翼山慢慢放松下来,他从这家人身上感知到了温暖与关怀。
后来沈夫人与沈兆龙也将程翼山当自己的孩子对待,程翼山和沈婉婉一起读书,一起下棋……,时间久了,慢慢相熟了,两人情谊也是十分深厚。
民国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局势动荡,一波又一波的变故来袭,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军阀,还是势在必得的北伐军,亦或是摸爬滚打的百姓,都被卷入无尽的变动之中。
4月,老蒋发动四一二□□政变,在上海大肆屠杀□□人,并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于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政变,组织了分共会议。自此国共合作破裂。
8月,武汉国民政府并入南京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合流。后北伐继续。
接着,冯玉祥,阎锡山先后加入北伐军,一路向北,讨伐张作霖。
1928年,寡不敌众的东北王张作霖败于北伐军,逃回东北老家。
沈兆龙随着张作霖匆匆出关,作为张作霖麾下嫡系,老蒋是不会放过他的。只不过沈兆龙此行出逃并未带妻女。走的那天,沈夫人带着沈婉婉和程翼山送他,他不舍地拉着沈夫人的手:“等我随将军回东北,重振我们奉系实力,定会杀回北平,一定要等我,我会来接你们回家!”沈夫人倒也没多说什么:“保重,关外局势更乱,你要小心才是。”沈兆龙又叮嘱沈夫人:“你们的消息,北伐军那边暂时没有人知道,你给两个孩子说一下,出去不要说他们和我的关系,这样方可平安无事。”“我记住了,你快走吧,别耽误了。”两个孩子也都催他快点离开。
1928年的5月,张作霖下令退兵,奉系军撤出关外,北伐军进驻北平。
6月,关外传来消息,张作霖因为没有答应日本关东军的一系列过分要求,被日本人谋害,炸伤致死。其子张学良继承东北大军,掌控东三省。作为旧部,沈兆龙转投张学良麾下,为其效命。
12月,张学良易帜,投效国民政府,东北军自此不在独立,归属国民军队,挂上了青天白日旗。
这是大人物们的故事,而真正浮沉在历史惊涛骇浪中的是万万千千不起眼的小人物。
就比如沈婉婉和程翼山,他们相识两年,又正是青春年华,自然也就互相暗生情愫,互有好感。
就这样一直下去多好啊,相伴相知,看流年似水,品岁月悠远,享美景如画,尝人间百味。
可是总是事与愿违,短短两年,变故横生,打破了时光静好,打破了岁月无恙,外界的硝烟战火,也烧到了沈程二人的闲适生活中。
他们的命运在这岁月惊变中跌宕起伏,最终定格在何处却不得而知。
前路怎么走,程翼山不知道,沈婉婉也不知道。
乱世之中,能有一方院落安身立命,能与对方相伴相依,对二人来说已是极其的幸运。
命运是会捉弄人的,且走且看,随遇而安,也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十四岁的沈婉婉在房中读书习字,春日的阳光正好,柔柔的,和光明媚,并不燥热,打在少女身上,映着如花儿般朝气蓬勃的面容,倒是十足的美丽。
军政府内今日闲来无事,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沈父沈兆龙便抽身回家陪夫人和孩子。他靠在书房外的树下,看着沈婉婉认真的模样,甚是欣慰。比起战场的血雨腥风,官场上的明争暗斗,这样的生活似乎更尽人意。
沈兆龙是奉系军阀东北王张作霖麾下的得力干将,随着张作霖参加过直皖战争,以及两次直奉战争。见证张作霖从奉天大将军一步步走到统治半个中国,再到入主北平,担任大元帅,组建内阁。他陪着张作霖出生入死,终于换来今天的富贵生活。
不多时,管家进院找到沈兆龙,对着他的耳朵说了些什么,沈兆龙就随着管家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傍晚,沈婉婉和沈夫人等着沈兆龙回家,谁知沈兆龙带回了一个少年。少年衣服很破旧,初见棱角的脸上脏兮兮的,沈兆龙便安排下人带着他去梳洗。
沈夫人是名门闺秀,教养很好,看到丈夫带了个陌生孩子回来,也没有急切的质问。等孩子被下人带下去后,沈夫人才开口问:“兆龙,这孩子是谁啊?”婉婉也仰着脸好奇的看着他。沈兆龙解释道:“老程,我之前的副官还记得吗?”“记得,他不是被你调回东北处理军务了吗,怎么了?”沈兆龙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老程没了!刚得到的消息,他刚到东北就碰上了日本关东军,那帮畜牲!挑衅老程,结果两边开了火,老程带的人手少,十几个好兵全没了,!”沈夫人闻言也是一惊,她与老程也算是旧识,也知道老程跟了丈夫二十多年,很是支持沈兆龙,自是唏嘘不已:“唉……这么好个人,还有那么多士兵,兆龙,你要有待他们的家人啊!那个孩子……?”沈兆龙点点头:“老程的儿子,这孩子命苦,生下来他妈就没了,老程一个人带着孩子,也没有其他亲人了。我看这孩子可怜,又是老程唯一的血脉,就把他接来了。”沈夫人向来心善:“就让他留在这里吧,我们代替老程照顾他。”说罢又对婉婉说道:“你也听到了,刚才那个哥哥以后就是咱们家的人了,可不许欺负他哦!”沈婉婉点头应下。
这时,下人把少年带到了餐厅,沈夫人拉过他,怜惜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少年怯生生的回答:“程翼山。”沈兆龙拍手称好,:“翼山,这名字取得好啊!哈哈哈!”沈夫人拉着程翼山坐下,亲切的对他说:“孩子,以后就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不要拘谨”,又指了指沈婉婉:“她是你妹妹,你是哥哥,以后好好相处啊!”沈婉婉对他笑了笑,乖乖的叫了声“哥哥”。
程翼山慢慢放松下来,他从这家人身上感知到了温暖与关怀。
后来沈夫人与沈兆龙也将程翼山当自己的孩子对待,程翼山和沈婉婉一起读书,一起下棋……,时间久了,慢慢相熟了,两人情谊也是十分深厚。
民国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局势动荡,一波又一波的变故来袭,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军阀,还是势在必得的北伐军,亦或是摸爬滚打的百姓,都被卷入无尽的变动之中。
4月,老蒋发动四一二□□政变,在上海大肆屠杀□□人,并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于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政变,组织了分共会议。自此国共合作破裂。
8月,武汉国民政府并入南京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合流。后北伐继续。
接着,冯玉祥,阎锡山先后加入北伐军,一路向北,讨伐张作霖。
1928年,寡不敌众的东北王张作霖败于北伐军,逃回东北老家。
沈兆龙随着张作霖匆匆出关,作为张作霖麾下嫡系,老蒋是不会放过他的。只不过沈兆龙此行出逃并未带妻女。走的那天,沈夫人带着沈婉婉和程翼山送他,他不舍地拉着沈夫人的手:“等我随将军回东北,重振我们奉系实力,定会杀回北平,一定要等我,我会来接你们回家!”沈夫人倒也没多说什么:“保重,关外局势更乱,你要小心才是。”沈兆龙又叮嘱沈夫人:“你们的消息,北伐军那边暂时没有人知道,你给两个孩子说一下,出去不要说他们和我的关系,这样方可平安无事。”“我记住了,你快走吧,别耽误了。”两个孩子也都催他快点离开。
1928年的5月,张作霖下令退兵,奉系军撤出关外,北伐军进驻北平。
6月,关外传来消息,张作霖因为没有答应日本关东军的一系列过分要求,被日本人谋害,炸伤致死。其子张学良继承东北大军,掌控东三省。作为旧部,沈兆龙转投张学良麾下,为其效命。
12月,张学良易帜,投效国民政府,东北军自此不在独立,归属国民军队,挂上了青天白日旗。
这是大人物们的故事,而真正浮沉在历史惊涛骇浪中的是万万千千不起眼的小人物。
就比如沈婉婉和程翼山,他们相识两年,又正是青春年华,自然也就互相暗生情愫,互有好感。
就这样一直下去多好啊,相伴相知,看流年似水,品岁月悠远,享美景如画,尝人间百味。
可是总是事与愿违,短短两年,变故横生,打破了时光静好,打破了岁月无恙,外界的硝烟战火,也烧到了沈程二人的闲适生活中。
他们的命运在这岁月惊变中跌宕起伏,最终定格在何处却不得而知。
前路怎么走,程翼山不知道,沈婉婉也不知道。
乱世之中,能有一方院落安身立命,能与对方相伴相依,对二人来说已是极其的幸运。
命运是会捉弄人的,且走且看,随遇而安,也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