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婉婉的院子里有一株桃花树。
树是程翼山种的,只因为沈婉婉的一句话。
程翼山到沈府一个月后,沈婉婉带他去东郊山上看桃花林。花香悠远,刚到半山腰,他们就嗅到了桃花淡淡的香气。
到了山顶的桃林里,二人游走在林间,看芳菲漫天,看四月春好。沈婉婉不禁感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倒也当真如此,山下花已落尽,可你看山上,桃花盛放,倒添了几分山下没有的乐趣。”程翼山笑笑:“喜欢桃花?”“嗯嗯,可喜欢了,就因为那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灼灼”,桃花的盛放给人很强的生命力冲击。”程翼山半开玩笑的说道:“那小爷在你院里给你种一树桃花,让你每年都能看到夭夭桃花景,如何?”沈婉婉随口答了一句:“好啊,那先谢谢你啦。”
第二天,沈婉婉刚起床,出了房门,突然看到门前多了一株桃树,不同于山下其他桃花,这株桃花树开的很好,大有昨日山顶灼灼其华之势。
这时程翼山进来了:“醒了?你不是要桃花吗?小爷给你弄来了,喜不喜欢?”
沈婉婉倒是真没想到他能弄来桃花,昨日也只当是玩笑,多少还是有点感动的:“哪来的,这花居然还没谢?”程翼山挠挠头:“当然没谢了,这可是小爷我从昨天山顶上移植下来的树,不过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啦!”沈婉婉对着他笑了笑,程翼山也冲着她微笑。
于是桃花树下,二人相视而笑。花飞满天,斯人犹在眼前。
此后的每一年春,此树都会夭夭绽放,一年一花,一年一华。于是程翼山给此树命名“年华”。
年华易老,但绚烂之时却是极美的,每一年,数月的美丽已经足够动人了。
第二年春,桃花又开,沈婉婉和程翼山一如既往,在桃花树下对酌赏花。时而吟诗作赋,时而畅谈古今。“年华”记录了二人此生最美的年华。
饮酒到了兴头上,程翼山建议道:“我们来行酒令,干喝酒无趣至极。”沈婉婉摇摇头:“不好不好,行酒令到底过于凡俗,还是作诗好,咱们一人一句,接一首桃花诗可好?”
二人平日里多读诗书,作诗自然不在话下,程翼山欣然同意:“没问题,小爷我文采惊世,今日就给你露一手。”
沈婉婉最初知道他也爱读诗文还是他刚到沈家,和沈婉婉一起上学的时候。她那时十分的诧异,因为之前听沈兆龙说,这程翼山自小跟着他爹,军队里长大的,养成个这么风风火火的性子,舞枪弄棒还有两下,着实没想到还会读书。
“那我先开始啦”,程翼山开朗一笑,明媚如风,“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听到这句,沈婉婉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下一句该不会是“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吧?程大少爷果然文采惊世,只是这欺世盗名可不太好啊!”“嘿嘿,在下不才,只得先借用林妹妹诗文一用,那要不沈大小姐展示展示?”
沈婉婉也不推辞:“四月芳菲四月天,桃花潭边桃花茵。”
“汪伦送李白,桃花潭的典故,真有你的!你用李白的桃花潭,那我就用崔户的桃花笑春风。”程翼山一脸认真的分析着:“好了,听我的:春风拂过落桃花,桃花掩面笑春风。”
沈婉婉赞许的对他说:“不错嘛,会化用了,继续吧!”听好了:“一抹红云驻天边,似若锦霞缀人间。
“看客闲暇观远山,近看方知桃花发。”
“经年之路漫漫远,桃花相伴观良辰。”
“千般变幻无穷尽,万种风情惹人怜。”
……
“啪啪啪”,不错啊,你二人年纪轻轻能写出这般诗句真的很不错啊!”沈兆龙走进院子,一边拍着手,一边赞扬这不三不四的桃花诗。
程翼山大言不惭:“是吧,沈叔,小侄是不是满腹经纶,诗才惊天地泣鬼神,堪比那诗仙李白呢?”沈婉婉不屑的翻了个白眼:“你就吹吧你。”沈兆龙哈哈大笑:“你小子,真是不谦虚啊,适才的几句诗,单拿出来看都不差,但是要合为一整首诗的话,一无格律,二无韵脚,三则立意不明,四是毫无新意,全是化用前人诗词。实在称不上好诗。”
“沈叔,这诗被你说的一文不值啊。”程翼山不满的盯着沈兆龙。“是啊,爹你把我们的信心都打击没了!”沈婉婉跟着抱怨。
“哈哈哈哈,没关系啊,慢慢来,你们还小,我相信肯定有一天能写出好诗的!”沈兆龙忙给自己找补,顺便鼓励鼓励两个孩子。“好了,你们玩吧,我还有军务在身,先走了。”说罢,就离开了。
沈兆龙走后,二人被如此这般一打击,也无心写诗了,开始有一搭没一搭聊着闲话。
这一次作诗是二人第一次联诗,只怕也是最后一次了。他们不知道,桃花院外的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沈兆龙看似从容的背后已是风翻浪涌。
这个时候北伐大军打到了长江,两党的合作摇摇欲坠。
北京的张作霖开始练兵备战,眼前的形势岌岌可危。
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军阀混战的时代即将过去。
这一切沈婉婉和程翼山不是不知道,他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二人皆是军阀后代,至于北伐军到来后,他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整个中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不知道。
他们有些许期待,也有些担忧。私下里闲聊也会聊到这些政事,只是他们终究是小人物,也决定不了历史走向。关心关心国家政事,却是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应担的责任。
沈婉婉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她也知道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家是存在压迫剥削的,不是老百姓们能安居乐业的社会,她知道孙逸仙先生的新三民主义给了人们一定的希望,她也知道中国共产主义党派所坚守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给人们管理国家的权利,给人们幸福生活,给人们公平与正义,给人们一个现代的,民主的社会。她也知道两党合作定能使半殖民半封地的中国社会焕然一新。
她时常与程翼山聊起这话题,二人都对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无限的向往。所以当北伐大军出发时,他们便是又期待又担忧。当四一二政变发生后,他们也是同仇敌忾,对于反动派不仁义的做法,也会匿名发文到报纸上指责。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四月之后还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的局势只会更让他们揪心。
树是程翼山种的,只因为沈婉婉的一句话。
程翼山到沈府一个月后,沈婉婉带他去东郊山上看桃花林。花香悠远,刚到半山腰,他们就嗅到了桃花淡淡的香气。
到了山顶的桃林里,二人游走在林间,看芳菲漫天,看四月春好。沈婉婉不禁感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倒也当真如此,山下花已落尽,可你看山上,桃花盛放,倒添了几分山下没有的乐趣。”程翼山笑笑:“喜欢桃花?”“嗯嗯,可喜欢了,就因为那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灼灼”,桃花的盛放给人很强的生命力冲击。”程翼山半开玩笑的说道:“那小爷在你院里给你种一树桃花,让你每年都能看到夭夭桃花景,如何?”沈婉婉随口答了一句:“好啊,那先谢谢你啦。”
第二天,沈婉婉刚起床,出了房门,突然看到门前多了一株桃树,不同于山下其他桃花,这株桃花树开的很好,大有昨日山顶灼灼其华之势。
这时程翼山进来了:“醒了?你不是要桃花吗?小爷给你弄来了,喜不喜欢?”
沈婉婉倒是真没想到他能弄来桃花,昨日也只当是玩笑,多少还是有点感动的:“哪来的,这花居然还没谢?”程翼山挠挠头:“当然没谢了,这可是小爷我从昨天山顶上移植下来的树,不过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啦!”沈婉婉对着他笑了笑,程翼山也冲着她微笑。
于是桃花树下,二人相视而笑。花飞满天,斯人犹在眼前。
此后的每一年春,此树都会夭夭绽放,一年一花,一年一华。于是程翼山给此树命名“年华”。
年华易老,但绚烂之时却是极美的,每一年,数月的美丽已经足够动人了。
第二年春,桃花又开,沈婉婉和程翼山一如既往,在桃花树下对酌赏花。时而吟诗作赋,时而畅谈古今。“年华”记录了二人此生最美的年华。
饮酒到了兴头上,程翼山建议道:“我们来行酒令,干喝酒无趣至极。”沈婉婉摇摇头:“不好不好,行酒令到底过于凡俗,还是作诗好,咱们一人一句,接一首桃花诗可好?”
二人平日里多读诗书,作诗自然不在话下,程翼山欣然同意:“没问题,小爷我文采惊世,今日就给你露一手。”
沈婉婉最初知道他也爱读诗文还是他刚到沈家,和沈婉婉一起上学的时候。她那时十分的诧异,因为之前听沈兆龙说,这程翼山自小跟着他爹,军队里长大的,养成个这么风风火火的性子,舞枪弄棒还有两下,着实没想到还会读书。
“那我先开始啦”,程翼山开朗一笑,明媚如风,“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听到这句,沈婉婉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下一句该不会是“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吧?程大少爷果然文采惊世,只是这欺世盗名可不太好啊!”“嘿嘿,在下不才,只得先借用林妹妹诗文一用,那要不沈大小姐展示展示?”
沈婉婉也不推辞:“四月芳菲四月天,桃花潭边桃花茵。”
“汪伦送李白,桃花潭的典故,真有你的!你用李白的桃花潭,那我就用崔户的桃花笑春风。”程翼山一脸认真的分析着:“好了,听我的:春风拂过落桃花,桃花掩面笑春风。”
沈婉婉赞许的对他说:“不错嘛,会化用了,继续吧!”听好了:“一抹红云驻天边,似若锦霞缀人间。
“看客闲暇观远山,近看方知桃花发。”
“经年之路漫漫远,桃花相伴观良辰。”
“千般变幻无穷尽,万种风情惹人怜。”
……
“啪啪啪”,不错啊,你二人年纪轻轻能写出这般诗句真的很不错啊!”沈兆龙走进院子,一边拍着手,一边赞扬这不三不四的桃花诗。
程翼山大言不惭:“是吧,沈叔,小侄是不是满腹经纶,诗才惊天地泣鬼神,堪比那诗仙李白呢?”沈婉婉不屑的翻了个白眼:“你就吹吧你。”沈兆龙哈哈大笑:“你小子,真是不谦虚啊,适才的几句诗,单拿出来看都不差,但是要合为一整首诗的话,一无格律,二无韵脚,三则立意不明,四是毫无新意,全是化用前人诗词。实在称不上好诗。”
“沈叔,这诗被你说的一文不值啊。”程翼山不满的盯着沈兆龙。“是啊,爹你把我们的信心都打击没了!”沈婉婉跟着抱怨。
“哈哈哈哈,没关系啊,慢慢来,你们还小,我相信肯定有一天能写出好诗的!”沈兆龙忙给自己找补,顺便鼓励鼓励两个孩子。“好了,你们玩吧,我还有军务在身,先走了。”说罢,就离开了。
沈兆龙走后,二人被如此这般一打击,也无心写诗了,开始有一搭没一搭聊着闲话。
这一次作诗是二人第一次联诗,只怕也是最后一次了。他们不知道,桃花院外的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沈兆龙看似从容的背后已是风翻浪涌。
这个时候北伐大军打到了长江,两党的合作摇摇欲坠。
北京的张作霖开始练兵备战,眼前的形势岌岌可危。
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军阀混战的时代即将过去。
这一切沈婉婉和程翼山不是不知道,他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二人皆是军阀后代,至于北伐军到来后,他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整个中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不知道。
他们有些许期待,也有些担忧。私下里闲聊也会聊到这些政事,只是他们终究是小人物,也决定不了历史走向。关心关心国家政事,却是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应担的责任。
沈婉婉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她也知道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家是存在压迫剥削的,不是老百姓们能安居乐业的社会,她知道孙逸仙先生的新三民主义给了人们一定的希望,她也知道中国共产主义党派所坚守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给人们管理国家的权利,给人们幸福生活,给人们公平与正义,给人们一个现代的,民主的社会。她也知道两党合作定能使半殖民半封地的中国社会焕然一新。
她时常与程翼山聊起这话题,二人都对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无限的向往。所以当北伐大军出发时,他们便是又期待又担忧。当四一二政变发生后,他们也是同仇敌忾,对于反动派不仁义的做法,也会匿名发文到报纸上指责。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四月之后还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的局势只会更让他们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