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李锦胜之后,姚婉的疲惫感逐渐袭来,夜风轻拂,吹散了堂屋内的烛光,却无法吹散心中的沉重。
一旁跟着的李孟彦也静静地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眉宇间透出几分沉思。夜色在他们之间拉出长长的阴影,仿佛将两个人都困在了无尽的思绪之中。
看着眼前摇曳的烛火,姚婉的思绪因一连串的事情打扰而纠结成一团,令她无从解开,连呼吸都觉得有些吃力。。
原本还打算与李孟彦谈一谈的,但是再看李孟彦,心中竟生出些许倦怠,忽然失去了与他交谈的心思。
姚婉轻叹一声,抬眼望向窗外朦胧的银月。
看着姚婉略显疲惫的面容,李孟彦心中愧疚更深,本就清冷的声线此刻显得更加低沉:“娘,看你精神不济,今晚要与我说的事不如等明日再商量吧。我不想扰了您的心境。”
声音仍旧如清泉般柔和,如玉的面庞却透着一丝不安与悔意。
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李孟彦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究竟犯下了多么愚蠢且鲁莽的决定。
在洛城的时候,虽然远离京城,但自己依旧耳闻身边的顾棠与钟灵毓带来的消息,尤其是安少虞在三年前突然改变作风,本是懒散的性子,如今却仿佛换了一个人,开始在朝中有所动作,看起来与安宁长公主颇有较劲的意味,也莫名地让李孟彦暗暗感到了一股危机感。
然而,自钟灵毓的父亲钟承允升迁至陵都后,关于李絮与安少虞的消息渐少。奈何顾棠那颗热心肠,依旧时不时地传递一些关于陵都的消息。顾棠嘴上虽说是为了让李孟彦知晓李絮的近况,每当提及李絮时,话中总是夹带着关于钟灵毓的消息,更多的时候,说的还是关于钟灵毓的事。
他又何尝不曾想给李絮写信,向她表达自己的心意,然而理智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并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作为参与科举的考生,贸然给礼部尚书府上递信,难免会被有心人利用,引来不必要的揣测。再者,他与李絮尚未议亲,世人还对同姓婚配多有忌讳,同姓之好的议论也让他止步不前。更何况,若是李絮已经在陵都议了亲,他的举动无疑会为她带来无端的麻烦。
正是种种顾虑,让他一直犹豫不决。然而,当他来到陵都,终于决定主动出击时,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更大的麻烦之中。
自入仕以来,他早已清楚朝堂上的权谋纷争,礼部尚书李定舒支持安宁长公主作为东宫继位者,他对此也了然于心。安少虞虽无心争夺帝位,但权力的较量从未由个人的意愿决定,何况安少虞手中并没有足够的权力去抗衡朝局中的风云变幻。除非景明帝力排众议,直接表态支持安宁长公主,否则局势只会愈发复杂。
想到这里,李孟彦的心沉了几分。今日与李絮的贸然举动,若安少虞真的出手相助,只会让李絮一家陷入不忠不义的泥潭当中。
他之前竟未曾考虑到这一层,这么简单的道理,如今才恍然大悟。内心一阵愧疚,有那么一瞬间,李孟彦甚至觉得不配肩负状元之名。
安宁长公主的才干和决断显而易见,与安少虞相比,她显然更适合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因此在李孟彦心底,自然也希望安宁长公主能顺利登上东宫之位。
而他也明白,若是安宁长公主登上帝位,许多阻碍,比如他与李絮的同姓之嫌,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甚至也许能被宽容对待,所谓的禁忌,终将化为虚无。
但是,根植于人心的礼教与道德观念,又岂是轻易能够改变?人的思想,特别是那些深埋在文化与传统中的迂腐观念,岂是几场权力斗争就能轻易化解?
他还是天真了。
姚婉斜眼看了眼李孟彦,见他神情中带着几分悔意,心中略感安慰。没有多言,只是淡淡地说道:“好吧,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李孟彦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回到自己的房间,房间内灯火明亮,李孟彦却觉得这光线刺眼得让人难以忍受。脑海中浮现过母亲姚婉疲倦的面容和一向要强的李锦胜满是泪水的眼睛,种种画面交织在一起,令他十分难受。
而后,他走到书桌前,凝视着案上的笔墨纸砚,心中百转千回。回想起自己从洛城到陵都的种种,再到如今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一切,他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后悔自己没有更早地认清形势。
若是当初能够冷静下来,不轻易被情感左右,也许就不会让局势发展到如此复杂的地步。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看着窗外的黑暗,李孟彦心中愈发烦乱。他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却发现无论怎么努力,脑海中依旧被各种杂乱的思绪占据。
忽然间,他想起了李絮,那个温婉如水的女子,在他的记忆中一直是那么光彩洁丽。然而如今的形势,让他不得不考虑现实的种种可能性。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情感上的纠缠,不仅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李絮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即便如此,李孟彦依旧无法平静下来。夜已经很深,但他却无法入睡,脑海中一遍遍回想着母亲的叮嘱和祖父的泣诉。辗转反侧,直到天际渐亮,才疲惫不堪地勉强进入梦乡。
然而,这一夜的翻来覆去,让李孟彦第二天早晨迟迟未能醒来。姚婉也是如此,心中牵挂着家中的种种事情,难以入睡,直至日上三竿才勉强起身。李锦胜因昨夜的酒醉,更是睡得沉沉,直到中午才悠悠转醒。
当三人各自起床后,正值午时。用着简洁的午膳,三人虽围坐在饭桌前,却各自怀着重重心事,偶尔的交谈也是轻声而短暂。餐桌上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谁也不曾多言,只有餐具碰撞的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显得尤为清晰。
正当他们还未结束用餐之际,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杜厚匆匆进来,神色紧张,低声禀报道:“老爷子,夫人,少爷,圣旨到了。”
三人闻言,皆是一怔。李锦胜手中的筷子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惊疑。姚婉却显得从容,只微微蹙了蹙眉,示意杜厚将人赶紧请进来。
这时,外头传来一道洪亮的声音:“圣旨到!”
姚婉、李孟彦与李锦胜对视了一眼,随即匆匆整顿衣冠,迎接圣旨。只见一位太监手持金黄色的圣旨,缓缓走到堂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编修李孟彦,忠诚耿直,才学可嘉,然才需历练,特命前往建昌县任六品主簿一职,赐以磨练,速速启程,钦此!”
随着圣旨宣读完毕,整个堂屋陷入短暂的静默。
李孟彦心中却是震动,建昌县这个地方,陌生而遥远,此前鲜少听闻。而更让他感到难过的是,主簿一职比他现在的翰林院编修职位实际还低些显然,这是一次明晃晃的贬谪。
景明帝圣旨中的“磨练”,更像是一种敲打。
心中思绪重重,李孟彦却依然恭敬地接过圣旨,深深行礼:“臣领旨,谢皇上恩典。”
然而,一旁的李锦胜在听到“建昌”二字时,整个人仿佛被雷击中般愣住。
建昌,那个尘封已久的名字,竟然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如今,他的孙子即将被派往那里,李锦胜心中五味杂陈,复杂得难以言表。
姚婉神色倒是平静许多。她微微垂眸,心中波澜不惊,仿佛早已预料到一切。她知道建昌对李锦胜的意义,也知这次李孟彦被外派的原因,并非单纯的贬谪。
看来得尽快筹划接下来的一切了,姚婉想着。
送走传旨的太监后,三人围坐在饭桌旁,食物的香气渐渐散去,但再无人动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仿佛所有的情绪都被封存,连呼吸都显得小心翼翼。
李锦胜神色苍白,眼神无神地盯着桌面,整个人似乎失了魂。姚婉率先察觉到不对劲,赶忙上前,扶他到椅子上坐下,眉间尽是担忧。
李孟彦紧随其后,先将圣旨放好,又匆匆走到李锦胜身边,轻拍着他的肩膀,仿佛生怕人会突然倒下。
“祖父,是我不好,让您操心难过。若我不一意孤行,事情也不至于如此。”李孟彦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歉意。
这一刻,他终于放下了姿态。以往,他总觉得祖父顽固不化,自己不必事事与他商量,可他忽然意识到,或许正是因为自己不肯倾听,才让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姚婉站在一旁,看着李孟彦难得的低头姿态,心中却有些忧虑。她深知李孟彦的性格,自小有主见,从不轻易妥协。除了李絮这件事让他几度破例之外,自持的李孟彦几乎少有露出这等脆弱的时候。
她轻轻叹了口气,柔声安慰:“阿彦,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虽然鲁莽,但罪不至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搞清楚背后是谁在暗中作梗。如果再不行动,迟早会被人牵着走。”
李孟彦心中微动,语气开始凝重:“娘这话是什么意思?”整个人冷静下来之后,他一直感到事有蹊跷,若非有背后推手,这些事情不会惊动到景明帝。
最开始,他以为只是有人妒忌自己考上状元,传些无关痛痒的谣言,为了看上去更真实些,又将他与李絮的事给编排了进去。
但听姚婉的意思,事情远远不止于此。
姚婉目光深沉,转而看向李锦胜:“爹,很多事我们还不清楚,但如今阿彦被调往建昌,这件事与您旧日经历有关,是时候说出来了,阿彦也该知道真相。”
听到姚婉的劝说,李锦胜的身体微微颤抖,随即整个人仿佛被这句话击中了要害。他的嘴唇动了动,目光里写满了挣扎与痛苦,像是突然被揭开了尘封多年的伤疤,欲言又止。
“爹,您埋藏在心里这么多年,苦也该有个尽头了。阿彦不日将要启程,他必须知道其中的因果。”姚婉语重心长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
又听到“建昌”二字,李锦胜的眼神骤然涣散,仿佛被拉回到遥远的过去。他呆滞地望着前方,眼中逐渐蓄满了泪水,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
屋子里静得只剩下轻轻的风声,杜厚早已带着仆从们默默将膳食撤下,又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堂屋,将这空间留给李锦胜、姚婉和李孟彦三人。
良久,李锦胜终于开口,声音嘶哑低沉,带着一抹无法掩饰的悲凉:“当年我做出决定时,万万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他的声音如同从记忆深处被硬生生拽出来的叹息,堂屋内的空气仿佛都随着他的话语变得沉重起来。
“建昌……是我的老家。”李锦胜缓缓说道,仿佛回到了那个已被遗忘多年的地方。“我本是西边建昌人士,少年时,我还不到十三岁,我娘就因病去世了。不到一年,我爹又娶了一名继室,并生下一儿一女。”
说到这里,李锦胜的声音突然哽住,眼中闪过痛苦的神情。往事如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再次开口,李锦胜的声音变得更低,仿佛被压抑了许久,他的脸上带着无法隐藏的苦涩:“我娘生前是建昌县小有名气的绣娘,家中也经营着一间不大不小的商铺,我爹是我娘招的上门女婿。我娘去世后,她的嫁妆和家财都被我爹占去,我娘的家人也被他逼得生不如死……留着我,只是为了避人口舌。我的存在,对他而言,是一生的耻辱。”李锦胜的语气渐渐低沉,眼神愈发暗淡,“我爹与继母合谋苛待我,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折磨我。那时我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不懂得反抗,也无力反抗。”
李孟彦看着李锦胜,心中一阵揪紧。他从未听李锦胜提起过这些往事,而这些苦难竟然深埋在他的记忆里,从未对外人说起。
姚婉眼中也透出几分心疼,她知道这段故事不简单,却不曾料到如此辛酸。
“直到我十六岁,我遇到了玉珍——她是被家人卖到我家中的奴仆。”说到此处,李锦胜的眼神忽然柔和下来,仿佛在这满是苦楚的回忆里,终于有了一抹温暖。
“我那时年少无依,玉珍是我唯一的慰藉。”李锦胜继续说道,眼中浮现出一丝温柔的怀念,“我爹和继母看我年纪渐长,强行将玉珍嫁给了我,虽然婚礼简陋,但我心中却十分开心,因为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他们以为这样能羞辱我,我心疼玉珍被他们利用,但也感激上苍让我与玉珍在一起。”
李孟彦静静聆听,心中对这个素未谋面的祖母产生出无限的敬意与悲痛。
“日子就这样平淡下去,后来玉珍怀孕了。”李锦胜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在黑暗中捕捉到了一丝温暖。
然而,光芒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痛楚。李锦胜的声音渐渐哽咽,“她是那么好的人,可我心中却满是愧疚。我没有本事,挣不来足够的钱让她过上好日子。为了补贴家用,我偷偷做些零工,躲着家里的人,不敢让他们知道。”
听到这里,姚婉心中也涌起了浓浓的酸涩。她从未听李锦胜提起这些细节,也不知道自己的公公年轻时竟然经历了这么多艰辛与苦难。
“有一天,玉珍快临产了。”李锦胜的声音忽然颤抖了起来,眼中闪烁着痛苦的神情,“那天,我从外面匆匆赶回,却看到我爹和继母站在我破旧的小院前,送走来看诊的大夫……我听到了他们的计划。”
他紧紧攥住双拳,声音里透出一股无法压抑的愤怒:“我继母的儿子迷恋赌坊,输掉了家中的大半财产。继母的弟弟提出想从她这里过继一个儿子,并给她一笔丰厚的银钱。得知玉珍怀的是男胎,他们便打算拿我的儿子去换钱!”
李孟彦倒吸一口凉气,而姚婉的拳头也不由自主地握紧。
“我彻底绝望了。待他们走后,我拼命冲进屋,所幸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将事情告诉玉珍后,我们决定连夜逃走。她已经临近生产,我不敢再等。”李锦胜的声音忽然变得嘶哑,仿佛那些苦涩与愤怒至今仍在心底翻腾,“我背着她,连夜逃出了建昌。玉珍临产的那晚,我们才走到城外不远,她就发动了……我慌慌张张找了个乡下的产婆,孩子平安生了下来,那就是你父亲李鸿。”
李锦胜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可第二天我出去买东西时,他们的人追来了。我不得不再次带着玉珍逃亡,胸前抱着刚出生的儿子,背上背着玉珍,那是我全部的世界啊,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
“摆脱掉那些人后,我想了很久,想着去哪里能真正安身。想来想去,决定前往洛城。”李锦胜的声音略带哽咽,但他依旧强撑着继续说下去,“洛城富庶,南来北往的人很多,机会也多,最重要的是,我以为那里足够遥远,家中的那些人不会再找到我们。”
“于是,我背着玉珍,怀里还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路走走停停。起初尚能维持,但盘缠终究是会花光的。”李锦胜苦笑一声,手指微微握紧,仿佛仍能感受到那段日子中的艰辛,“路上偶然遇到的路人和摊贩,见我带着一家子人,生怕我们赖上,总是避之不及,连些零工都不肯让我做。”
“就在那时,我遇到了李大儒。”他说到这里,目光微微闪动,像是遇到了救赎。
“李大儒?”李孟彦微微抬头,眼中流露出些许惊讶,“可是阿絮的祖父,李求睿?”
李锦胜点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激与敬重:“正是他。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到了绝境,饥寒交迫,身无分文。但也总有好人肯施以援手。那时候,正值科考季节,不少上京赶考的学子从我们身边经过。有些学子看我们可怜,偶尔施舍些银钱和食物。”
说到这里,李锦胜眼中浮现出些许光彩:“李大儒尤为慷慨。他不仅将身上所有的盘缠都给了我们,还将干粮留给我们。明明他与我差不多年纪,也与我素昧平生,却愿意这样不求回报地帮助我。我当时心中只有深深的感动与敬佩。”
姚婉目光略显诧异。安宁长公主给她看的那些东西,不过是一些皮毛,眼前这段亲口道出的经历,才是真正的苦痛。
“几天之后,又有一辆马车停在我们面前。”李锦胜继续说道,语气变得稍稍轻快了些,仿佛终于看到了曙光,“我一问才知,原来是李求睿已经先一步到达了洛城,托了旧友帮忙,派马车接我们过去。”
“他救了我和我的家人。”李锦胜感激道,“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恐怕我们根本走不到洛城。更不要说在洛城扎根立足了。”
“到了洛城后,我找了个客栈的活计,渐渐安顿下来。”李锦胜的声音渐渐变得轻微,眼中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地滑落下来,“可是,玉珍......她她刚生产完就随我一路颠簸逃亡,片刻都未曾好好休息,鸿儿那时还不到一岁,她便……”
李锦胜再也忍不住,哽咽着说道:“她就这样走了,只留下我和鸿儿相依为命。”声音也因痛苦而微微颤抖。
堂屋内一片死寂,只有李锦胜的哽咽声在空中回荡。李孟彦指尖微微发白,心中早已泛起滔天的波澜。
李孟彦看到李锦胜泪流满面的模样,心中动容。她轻轻走上前,握住李锦胜的手,柔和地劝慰道:“祖父,您已经做得很好了。祖母在天之灵,看到您如今安然无恙,一定会感到安慰的。”
李锦胜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声音仍有些发抖:“当时我已经痛不欲生,但为了鸿儿,我必须继续撑下去。后来,洛城官府差人来登记户籍,户籍登记需清查百姓的身份与财产。像生死、迁徙、财产变化等,皆需入册。为了斩断与建昌的一切,官府差人问及我的来历时,我犹豫片刻,决定趁此机会,改换身份。我不能再用建昌的名字,不能让过去的痛苦再纠缠鸿儿。于是,我将原本的姓氏抹去,改姓‘李’,以此纪念李求睿的恩情。这不仅仅是改了名字,也是一种告别。”
说完这句话,李锦胜整个人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整个人颓然地靠在椅背上。李孟彦站在一旁,心中掀起滔天巨浪,眼神中流露出从未有过的痛楚与震惊。
“原来,一切都是这样……”李孟彦低声喃喃,带着难以言喻的感情。
李锦胜轻轻叹息,眼中泛起一丝波光:“那时,我编造了一些细节,告诉官府我是迁徙而来的贫民,妻子刚去世,孩子年幼尚需抚养。洛城官府因为当时人口流动较大,很多人是因战乱和饥荒逃难而来,并未多加为难,只是将我们简单地记入了册,从那以后,我和鸿儿便不再属于建昌,不再属于那个充满痛苦的地方。”
看着李孟彦因这冲击带来的神色变化,李锦胜声音依旧低沉,却带着一丝释然:“苦已经过去了,我从不愿提及这些往事,不是因为我忘了,而是因为每一次回想,心如刀割。这是我的选择,也是我的人生,但今日,你被派去建昌,无论你想要做什么,也与我无碍了,不必为我的过去所困。”
姚婉眼眶微红,看向李锦胜轻声道:“爹,您受苦了,阿彦如今被圣上派往建昌担任主簿,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官职安排。他要面对的,不只是朝廷的差事,更是对天下人的一个交代,而这个交代,需要您的过去,需要您曾经的所有坚持与抛弃,来成就他未来的路。”
姚婉声音虽轻,却如一根细长的丝线,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李锦胜微微低头,手指不自觉地紧握在一起。苍老的眼眸里浮现出过往岁月的苦涩与挣扎,他没有说话,却无法遮掩那双眼中积攒多年的痛楚与自责。
终于,他长叹一声,双肩微微垂下,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我这一生,本想守住清白和尊严,却偏偏经历了这些坎坷。阿彦要走的路,不比我当年的容易……”
李孟彦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他从未想到,命运竟然会在此时此刻,将自己推回到那个与祖父息息相关、却从未踏足过的地方——建昌。
一旁跟着的李孟彦也静静地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眉宇间透出几分沉思。夜色在他们之间拉出长长的阴影,仿佛将两个人都困在了无尽的思绪之中。
看着眼前摇曳的烛火,姚婉的思绪因一连串的事情打扰而纠结成一团,令她无从解开,连呼吸都觉得有些吃力。。
原本还打算与李孟彦谈一谈的,但是再看李孟彦,心中竟生出些许倦怠,忽然失去了与他交谈的心思。
姚婉轻叹一声,抬眼望向窗外朦胧的银月。
看着姚婉略显疲惫的面容,李孟彦心中愧疚更深,本就清冷的声线此刻显得更加低沉:“娘,看你精神不济,今晚要与我说的事不如等明日再商量吧。我不想扰了您的心境。”
声音仍旧如清泉般柔和,如玉的面庞却透着一丝不安与悔意。
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李孟彦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究竟犯下了多么愚蠢且鲁莽的决定。
在洛城的时候,虽然远离京城,但自己依旧耳闻身边的顾棠与钟灵毓带来的消息,尤其是安少虞在三年前突然改变作风,本是懒散的性子,如今却仿佛换了一个人,开始在朝中有所动作,看起来与安宁长公主颇有较劲的意味,也莫名地让李孟彦暗暗感到了一股危机感。
然而,自钟灵毓的父亲钟承允升迁至陵都后,关于李絮与安少虞的消息渐少。奈何顾棠那颗热心肠,依旧时不时地传递一些关于陵都的消息。顾棠嘴上虽说是为了让李孟彦知晓李絮的近况,每当提及李絮时,话中总是夹带着关于钟灵毓的消息,更多的时候,说的还是关于钟灵毓的事。
他又何尝不曾想给李絮写信,向她表达自己的心意,然而理智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并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作为参与科举的考生,贸然给礼部尚书府上递信,难免会被有心人利用,引来不必要的揣测。再者,他与李絮尚未议亲,世人还对同姓婚配多有忌讳,同姓之好的议论也让他止步不前。更何况,若是李絮已经在陵都议了亲,他的举动无疑会为她带来无端的麻烦。
正是种种顾虑,让他一直犹豫不决。然而,当他来到陵都,终于决定主动出击时,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更大的麻烦之中。
自入仕以来,他早已清楚朝堂上的权谋纷争,礼部尚书李定舒支持安宁长公主作为东宫继位者,他对此也了然于心。安少虞虽无心争夺帝位,但权力的较量从未由个人的意愿决定,何况安少虞手中并没有足够的权力去抗衡朝局中的风云变幻。除非景明帝力排众议,直接表态支持安宁长公主,否则局势只会愈发复杂。
想到这里,李孟彦的心沉了几分。今日与李絮的贸然举动,若安少虞真的出手相助,只会让李絮一家陷入不忠不义的泥潭当中。
他之前竟未曾考虑到这一层,这么简单的道理,如今才恍然大悟。内心一阵愧疚,有那么一瞬间,李孟彦甚至觉得不配肩负状元之名。
安宁长公主的才干和决断显而易见,与安少虞相比,她显然更适合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因此在李孟彦心底,自然也希望安宁长公主能顺利登上东宫之位。
而他也明白,若是安宁长公主登上帝位,许多阻碍,比如他与李絮的同姓之嫌,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甚至也许能被宽容对待,所谓的禁忌,终将化为虚无。
但是,根植于人心的礼教与道德观念,又岂是轻易能够改变?人的思想,特别是那些深埋在文化与传统中的迂腐观念,岂是几场权力斗争就能轻易化解?
他还是天真了。
姚婉斜眼看了眼李孟彦,见他神情中带着几分悔意,心中略感安慰。没有多言,只是淡淡地说道:“好吧,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李孟彦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回到自己的房间,房间内灯火明亮,李孟彦却觉得这光线刺眼得让人难以忍受。脑海中浮现过母亲姚婉疲倦的面容和一向要强的李锦胜满是泪水的眼睛,种种画面交织在一起,令他十分难受。
而后,他走到书桌前,凝视着案上的笔墨纸砚,心中百转千回。回想起自己从洛城到陵都的种种,再到如今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一切,他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后悔自己没有更早地认清形势。
若是当初能够冷静下来,不轻易被情感左右,也许就不会让局势发展到如此复杂的地步。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看着窗外的黑暗,李孟彦心中愈发烦乱。他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却发现无论怎么努力,脑海中依旧被各种杂乱的思绪占据。
忽然间,他想起了李絮,那个温婉如水的女子,在他的记忆中一直是那么光彩洁丽。然而如今的形势,让他不得不考虑现实的种种可能性。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情感上的纠缠,不仅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李絮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即便如此,李孟彦依旧无法平静下来。夜已经很深,但他却无法入睡,脑海中一遍遍回想着母亲的叮嘱和祖父的泣诉。辗转反侧,直到天际渐亮,才疲惫不堪地勉强进入梦乡。
然而,这一夜的翻来覆去,让李孟彦第二天早晨迟迟未能醒来。姚婉也是如此,心中牵挂着家中的种种事情,难以入睡,直至日上三竿才勉强起身。李锦胜因昨夜的酒醉,更是睡得沉沉,直到中午才悠悠转醒。
当三人各自起床后,正值午时。用着简洁的午膳,三人虽围坐在饭桌前,却各自怀着重重心事,偶尔的交谈也是轻声而短暂。餐桌上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谁也不曾多言,只有餐具碰撞的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显得尤为清晰。
正当他们还未结束用餐之际,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杜厚匆匆进来,神色紧张,低声禀报道:“老爷子,夫人,少爷,圣旨到了。”
三人闻言,皆是一怔。李锦胜手中的筷子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惊疑。姚婉却显得从容,只微微蹙了蹙眉,示意杜厚将人赶紧请进来。
这时,外头传来一道洪亮的声音:“圣旨到!”
姚婉、李孟彦与李锦胜对视了一眼,随即匆匆整顿衣冠,迎接圣旨。只见一位太监手持金黄色的圣旨,缓缓走到堂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编修李孟彦,忠诚耿直,才学可嘉,然才需历练,特命前往建昌县任六品主簿一职,赐以磨练,速速启程,钦此!”
随着圣旨宣读完毕,整个堂屋陷入短暂的静默。
李孟彦心中却是震动,建昌县这个地方,陌生而遥远,此前鲜少听闻。而更让他感到难过的是,主簿一职比他现在的翰林院编修职位实际还低些显然,这是一次明晃晃的贬谪。
景明帝圣旨中的“磨练”,更像是一种敲打。
心中思绪重重,李孟彦却依然恭敬地接过圣旨,深深行礼:“臣领旨,谢皇上恩典。”
然而,一旁的李锦胜在听到“建昌”二字时,整个人仿佛被雷击中般愣住。
建昌,那个尘封已久的名字,竟然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如今,他的孙子即将被派往那里,李锦胜心中五味杂陈,复杂得难以言表。
姚婉神色倒是平静许多。她微微垂眸,心中波澜不惊,仿佛早已预料到一切。她知道建昌对李锦胜的意义,也知这次李孟彦被外派的原因,并非单纯的贬谪。
看来得尽快筹划接下来的一切了,姚婉想着。
送走传旨的太监后,三人围坐在饭桌旁,食物的香气渐渐散去,但再无人动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仿佛所有的情绪都被封存,连呼吸都显得小心翼翼。
李锦胜神色苍白,眼神无神地盯着桌面,整个人似乎失了魂。姚婉率先察觉到不对劲,赶忙上前,扶他到椅子上坐下,眉间尽是担忧。
李孟彦紧随其后,先将圣旨放好,又匆匆走到李锦胜身边,轻拍着他的肩膀,仿佛生怕人会突然倒下。
“祖父,是我不好,让您操心难过。若我不一意孤行,事情也不至于如此。”李孟彦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歉意。
这一刻,他终于放下了姿态。以往,他总觉得祖父顽固不化,自己不必事事与他商量,可他忽然意识到,或许正是因为自己不肯倾听,才让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姚婉站在一旁,看着李孟彦难得的低头姿态,心中却有些忧虑。她深知李孟彦的性格,自小有主见,从不轻易妥协。除了李絮这件事让他几度破例之外,自持的李孟彦几乎少有露出这等脆弱的时候。
她轻轻叹了口气,柔声安慰:“阿彦,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虽然鲁莽,但罪不至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搞清楚背后是谁在暗中作梗。如果再不行动,迟早会被人牵着走。”
李孟彦心中微动,语气开始凝重:“娘这话是什么意思?”整个人冷静下来之后,他一直感到事有蹊跷,若非有背后推手,这些事情不会惊动到景明帝。
最开始,他以为只是有人妒忌自己考上状元,传些无关痛痒的谣言,为了看上去更真实些,又将他与李絮的事给编排了进去。
但听姚婉的意思,事情远远不止于此。
姚婉目光深沉,转而看向李锦胜:“爹,很多事我们还不清楚,但如今阿彦被调往建昌,这件事与您旧日经历有关,是时候说出来了,阿彦也该知道真相。”
听到姚婉的劝说,李锦胜的身体微微颤抖,随即整个人仿佛被这句话击中了要害。他的嘴唇动了动,目光里写满了挣扎与痛苦,像是突然被揭开了尘封多年的伤疤,欲言又止。
“爹,您埋藏在心里这么多年,苦也该有个尽头了。阿彦不日将要启程,他必须知道其中的因果。”姚婉语重心长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
又听到“建昌”二字,李锦胜的眼神骤然涣散,仿佛被拉回到遥远的过去。他呆滞地望着前方,眼中逐渐蓄满了泪水,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
屋子里静得只剩下轻轻的风声,杜厚早已带着仆从们默默将膳食撤下,又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堂屋,将这空间留给李锦胜、姚婉和李孟彦三人。
良久,李锦胜终于开口,声音嘶哑低沉,带着一抹无法掩饰的悲凉:“当年我做出决定时,万万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他的声音如同从记忆深处被硬生生拽出来的叹息,堂屋内的空气仿佛都随着他的话语变得沉重起来。
“建昌……是我的老家。”李锦胜缓缓说道,仿佛回到了那个已被遗忘多年的地方。“我本是西边建昌人士,少年时,我还不到十三岁,我娘就因病去世了。不到一年,我爹又娶了一名继室,并生下一儿一女。”
说到这里,李锦胜的声音突然哽住,眼中闪过痛苦的神情。往事如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再次开口,李锦胜的声音变得更低,仿佛被压抑了许久,他的脸上带着无法隐藏的苦涩:“我娘生前是建昌县小有名气的绣娘,家中也经营着一间不大不小的商铺,我爹是我娘招的上门女婿。我娘去世后,她的嫁妆和家财都被我爹占去,我娘的家人也被他逼得生不如死……留着我,只是为了避人口舌。我的存在,对他而言,是一生的耻辱。”李锦胜的语气渐渐低沉,眼神愈发暗淡,“我爹与继母合谋苛待我,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折磨我。那时我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不懂得反抗,也无力反抗。”
李孟彦看着李锦胜,心中一阵揪紧。他从未听李锦胜提起过这些往事,而这些苦难竟然深埋在他的记忆里,从未对外人说起。
姚婉眼中也透出几分心疼,她知道这段故事不简单,却不曾料到如此辛酸。
“直到我十六岁,我遇到了玉珍——她是被家人卖到我家中的奴仆。”说到此处,李锦胜的眼神忽然柔和下来,仿佛在这满是苦楚的回忆里,终于有了一抹温暖。
“我那时年少无依,玉珍是我唯一的慰藉。”李锦胜继续说道,眼中浮现出一丝温柔的怀念,“我爹和继母看我年纪渐长,强行将玉珍嫁给了我,虽然婚礼简陋,但我心中却十分开心,因为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他们以为这样能羞辱我,我心疼玉珍被他们利用,但也感激上苍让我与玉珍在一起。”
李孟彦静静聆听,心中对这个素未谋面的祖母产生出无限的敬意与悲痛。
“日子就这样平淡下去,后来玉珍怀孕了。”李锦胜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在黑暗中捕捉到了一丝温暖。
然而,光芒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痛楚。李锦胜的声音渐渐哽咽,“她是那么好的人,可我心中却满是愧疚。我没有本事,挣不来足够的钱让她过上好日子。为了补贴家用,我偷偷做些零工,躲着家里的人,不敢让他们知道。”
听到这里,姚婉心中也涌起了浓浓的酸涩。她从未听李锦胜提起这些细节,也不知道自己的公公年轻时竟然经历了这么多艰辛与苦难。
“有一天,玉珍快临产了。”李锦胜的声音忽然颤抖了起来,眼中闪烁着痛苦的神情,“那天,我从外面匆匆赶回,却看到我爹和继母站在我破旧的小院前,送走来看诊的大夫……我听到了他们的计划。”
他紧紧攥住双拳,声音里透出一股无法压抑的愤怒:“我继母的儿子迷恋赌坊,输掉了家中的大半财产。继母的弟弟提出想从她这里过继一个儿子,并给她一笔丰厚的银钱。得知玉珍怀的是男胎,他们便打算拿我的儿子去换钱!”
李孟彦倒吸一口凉气,而姚婉的拳头也不由自主地握紧。
“我彻底绝望了。待他们走后,我拼命冲进屋,所幸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将事情告诉玉珍后,我们决定连夜逃走。她已经临近生产,我不敢再等。”李锦胜的声音忽然变得嘶哑,仿佛那些苦涩与愤怒至今仍在心底翻腾,“我背着她,连夜逃出了建昌。玉珍临产的那晚,我们才走到城外不远,她就发动了……我慌慌张张找了个乡下的产婆,孩子平安生了下来,那就是你父亲李鸿。”
李锦胜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可第二天我出去买东西时,他们的人追来了。我不得不再次带着玉珍逃亡,胸前抱着刚出生的儿子,背上背着玉珍,那是我全部的世界啊,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
“摆脱掉那些人后,我想了很久,想着去哪里能真正安身。想来想去,决定前往洛城。”李锦胜的声音略带哽咽,但他依旧强撑着继续说下去,“洛城富庶,南来北往的人很多,机会也多,最重要的是,我以为那里足够遥远,家中的那些人不会再找到我们。”
“于是,我背着玉珍,怀里还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路走走停停。起初尚能维持,但盘缠终究是会花光的。”李锦胜苦笑一声,手指微微握紧,仿佛仍能感受到那段日子中的艰辛,“路上偶然遇到的路人和摊贩,见我带着一家子人,生怕我们赖上,总是避之不及,连些零工都不肯让我做。”
“就在那时,我遇到了李大儒。”他说到这里,目光微微闪动,像是遇到了救赎。
“李大儒?”李孟彦微微抬头,眼中流露出些许惊讶,“可是阿絮的祖父,李求睿?”
李锦胜点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激与敬重:“正是他。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到了绝境,饥寒交迫,身无分文。但也总有好人肯施以援手。那时候,正值科考季节,不少上京赶考的学子从我们身边经过。有些学子看我们可怜,偶尔施舍些银钱和食物。”
说到这里,李锦胜眼中浮现出些许光彩:“李大儒尤为慷慨。他不仅将身上所有的盘缠都给了我们,还将干粮留给我们。明明他与我差不多年纪,也与我素昧平生,却愿意这样不求回报地帮助我。我当时心中只有深深的感动与敬佩。”
姚婉目光略显诧异。安宁长公主给她看的那些东西,不过是一些皮毛,眼前这段亲口道出的经历,才是真正的苦痛。
“几天之后,又有一辆马车停在我们面前。”李锦胜继续说道,语气变得稍稍轻快了些,仿佛终于看到了曙光,“我一问才知,原来是李求睿已经先一步到达了洛城,托了旧友帮忙,派马车接我们过去。”
“他救了我和我的家人。”李锦胜感激道,“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恐怕我们根本走不到洛城。更不要说在洛城扎根立足了。”
“到了洛城后,我找了个客栈的活计,渐渐安顿下来。”李锦胜的声音渐渐变得轻微,眼中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地滑落下来,“可是,玉珍......她她刚生产完就随我一路颠簸逃亡,片刻都未曾好好休息,鸿儿那时还不到一岁,她便……”
李锦胜再也忍不住,哽咽着说道:“她就这样走了,只留下我和鸿儿相依为命。”声音也因痛苦而微微颤抖。
堂屋内一片死寂,只有李锦胜的哽咽声在空中回荡。李孟彦指尖微微发白,心中早已泛起滔天的波澜。
李孟彦看到李锦胜泪流满面的模样,心中动容。她轻轻走上前,握住李锦胜的手,柔和地劝慰道:“祖父,您已经做得很好了。祖母在天之灵,看到您如今安然无恙,一定会感到安慰的。”
李锦胜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声音仍有些发抖:“当时我已经痛不欲生,但为了鸿儿,我必须继续撑下去。后来,洛城官府差人来登记户籍,户籍登记需清查百姓的身份与财产。像生死、迁徙、财产变化等,皆需入册。为了斩断与建昌的一切,官府差人问及我的来历时,我犹豫片刻,决定趁此机会,改换身份。我不能再用建昌的名字,不能让过去的痛苦再纠缠鸿儿。于是,我将原本的姓氏抹去,改姓‘李’,以此纪念李求睿的恩情。这不仅仅是改了名字,也是一种告别。”
说完这句话,李锦胜整个人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整个人颓然地靠在椅背上。李孟彦站在一旁,心中掀起滔天巨浪,眼神中流露出从未有过的痛楚与震惊。
“原来,一切都是这样……”李孟彦低声喃喃,带着难以言喻的感情。
李锦胜轻轻叹息,眼中泛起一丝波光:“那时,我编造了一些细节,告诉官府我是迁徙而来的贫民,妻子刚去世,孩子年幼尚需抚养。洛城官府因为当时人口流动较大,很多人是因战乱和饥荒逃难而来,并未多加为难,只是将我们简单地记入了册,从那以后,我和鸿儿便不再属于建昌,不再属于那个充满痛苦的地方。”
看着李孟彦因这冲击带来的神色变化,李锦胜声音依旧低沉,却带着一丝释然:“苦已经过去了,我从不愿提及这些往事,不是因为我忘了,而是因为每一次回想,心如刀割。这是我的选择,也是我的人生,但今日,你被派去建昌,无论你想要做什么,也与我无碍了,不必为我的过去所困。”
姚婉眼眶微红,看向李锦胜轻声道:“爹,您受苦了,阿彦如今被圣上派往建昌担任主簿,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官职安排。他要面对的,不只是朝廷的差事,更是对天下人的一个交代,而这个交代,需要您的过去,需要您曾经的所有坚持与抛弃,来成就他未来的路。”
姚婉声音虽轻,却如一根细长的丝线,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李锦胜微微低头,手指不自觉地紧握在一起。苍老的眼眸里浮现出过往岁月的苦涩与挣扎,他没有说话,却无法遮掩那双眼中积攒多年的痛楚与自责。
终于,他长叹一声,双肩微微垂下,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我这一生,本想守住清白和尊严,却偏偏经历了这些坎坷。阿彦要走的路,不比我当年的容易……”
李孟彦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他从未想到,命运竟然会在此时此刻,将自己推回到那个与祖父息息相关、却从未踏足过的地方——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