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吵吵嚷嚷的都像什么样子!”
王太守终是再看不下去。
一声怒喝让众女郎都噤声,敬畏而视。
只见他扫眼四周,一锤定音。
“一个个闹事的看着的……今日你们实在顽劣!平日里的书真是都不知道读到哪里去了,回去后都给我抄上十遍《礼记》静静心,抄完后叫你们父兄亲自送到我手上!”
这番话是将看热闹的女郎们都算上了!
眼见着众人皆垂首怏了神,王太守心里才算消了些气。
虽说场上女郎并非都为王姓,但终归是长在泗水的贵女。
王太守还琢磨着寻机向谢长公子送一王氏庶女或寒门女郎为良妾,如今看待选之人都在眼前……如何不怒!
也罢。
他不过就是略有此心,并不强求。
族中尚都不急,他也不必劳心。
敛下思量,转而看向姜宓。
王太守展颜和煦:“姜家娘子,今日受惊了。”
姜宓垂首行礼:“多谢府君关怀,愧让府君劳忧了。”
“姜大人特意来信嘱托,还听闻你尚在病中,我自是要照拂一二。”
王太守摆摆手,微叹:
“你们这些小女郎呀也是精力旺盛,下回病着可记得莫要同人玩闹了!不然我如何向姜大人交代?”
话是说着“玩闹”,可姜宓哪里听不出是在敲打她?
到底是浸润官场多年身居高位之人,面上关切,实为责备。
姜宓乖巧应声:“府君说的是,今日是我莽撞了,连累了女郎们受罚。”
见人识趣,王太守也不再多言,不过仍旧糟心。
以至于现下看着身旁两个在蔚县任职的人都心有不悦。
并未流露心绪,王太守转看身后几人:
“几位大人今日见笑了,这些小女郎们平日极少这般闹腾,也不知今日是怎的了,若传出去哎……女郎还是要个娴静淑雅的名声才好。”
“女郎间玩闹而已,我等自是不会放在心间挂在口中。”
几人皆是急忙表态。
人中唯有谢琉与何褚临并未有所表示。
一路上便瞧得出来二人不是多嘴之人,王太守也不在意。
满意地点点头,王太守言请几人去竹林玩乐,而他么……
既然原先打算的事都作了罢,他哪儿还有闲心与身旁之人周旋?
“府君,州牧大人来信……”
适时有侍从慌张前来,王太守闻言后向身边几位辞别离去。
“诸位还请自便。”
也不知是确有急事还是不欲在此多待了。
而女郎们得了罚抄,也悻悻四散离去。
已无贵女再寻姜宓,毕竟避着都来不及呢!
方采晞也被交好女郎拥着与形单影只的舒玉绫争辩远去。
尘埃落定轻吐口气,姜宓在嘱托了羽青几句后本想看看能不能和谢琉攀话,抬眼却见其人已然不知何时消失。
便是何褚临也不见身影。
也是,该是要避嫌。
-
看客皆散,在羽青去马车上取出行囊中新的面纱覆上后。
三人依旧向着那高台去,拾级而上入小亭落座。
风随时变,亭中屏风挡了些许。
在苏云英瞧了眼前女郎许久却引不来一句询话时,终是放弃。
她主动幽幽出声:“方才见你又是舌锋如火,又是见到太守也镇静自若,才觉与你相比我原是个欺软怕硬之人,也就敢和你呛呛声了。”
姜宓看来一眼,略有懒散:
“难得你能对自己有所认知。”
“姜宓,从前真是对不住,往后我不会再与你拌嘴了。”
话间忆起往昔所作所为,苏云英微微汗颜:
“一是么我说不过你,二是今日我受辱时明明心里恼的很,面上却这般软弱,还是仰仗你才出口气,我承了你的情可不会再不识好歹了,今后我也向你多学学!”
“怯懦实在寻常,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我是自幼便胆大,你未必学得来。”
姜宓漫不经心地拢了拢衣袖,好心给了建议。
“学不学得来的,总该让我试试不是?”
苏云英笑盈盈的,其实际也不是冲着学习去的。
她暗想,先不说往后能不能及时与姜宓交好……反正是不能再与姜宓交恶了。
不然今日方采晞的模样许是她的明日!
宴日两飨后才能辞别,朝饔后待夕飧间,不饮酒作赋不沾搏戏玩乐。
实在无趣。
静坐半晌,苏云英收回视线不看亭外,忽而重重叹气。
“说来王太守这偏袒得也太过了些,那些个看热闹的贵女只罚抄书就罢了,凭什么方采晞也只是抄书?她与舒玉绫合谋之事竟也囫囵揭过了!”
桃林间两个女郎连名带姓地吵嘴,总算让她们知晓了名讳。
“许是……凭方大娘子嫁与了太守的九公子。”
姜宓伏案支颐,仍瞧着亭外光景。
王太守的第九子虽是庶子,但因其母受宠及老来子缘故,也颇得偏爱。
而其人上进,入仕后小有功绩,故而其岳家清河方氏即便为寒门,也在翊郡颇为得势。
“……不过与舒氏豪族相比,方氏还是微不足道。”
姜宓轻巧地为苏云英解了惑。
可最后一句让苏云英又是不解。
“依你所言,方采晞应是不敢招惹舒玉绫的才对,为何她敢攀咬舒氏女?”
送佛送到西,姜宓也乐得与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解闷:
“自然是因舒玉绫不是舒氏嫡女,且太守在场,岂会让爱子妻妹吃亏。”
按年岁算,方大娘子嫁时方采晞尚在襁褓。
姊妹情深并无几许,但到底是一母同胞。
“难怪、难怪!”
苏云英窥一角似知良多恍然大悟,继而疑惑:
“你是什么时候来过泗水吗,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姜宓“唔”了一声:
“我也是头一次来,不过来时阿父与我说了说泗水里的门阀豪绅有几许,谁家与谁家有姻亲也顺带提了提。”
“那你早知方氏来头不小,为何还与方采晞起争执?”
苏云英瞪圆了眼。
姜宓觑她一眼:“天下同姓不同宗之人许多,我哪儿早知她就是清河方氏女?”
还是后来看太守轻罚众人、又听舒玉绫直呼方采晞姓名。
忆起前些日子去清河之时恰好碰上回来省亲的方大娘子,她站在街角听瞧热闹的婶娘们说着陈年往事唏嘘方氏女有福,提及了方采月此名。
采月采晞……
她也才知原来是清河方氏女。
“且她出言中伤在先,我不过是回敬而已……”
削葱指尖随性点着案面,姜宓倏地顿下,微叹:
“王太守不都说了只是女郎间的玩闹么,你作甚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苏云英是后知后觉的不安:
“说是这么说,可清河离蔚县不过车马大半日,我还是怕会牵连咱们父兄……”
“不必忧心。”
骤然打断。
姜宓没再看她,话声也轻得很。
偏就是这般模样,让苏云英莫名定了定心。
许是因姜宓在姜家极为受宠,而其父又是县令。
又许是因木已成舟,罢了,多忧伤身。
对案之人神色闪烁不停思量的模样姜宓没瞧见。
她换手撑颌,又看另一边亭外景。
不至春,山灰蒙。
零星绿意都被枯色夺目,或被冻黄软叶压入泥里。
与之相比,别苑间似是迎了早暖。
林木常绿花亦绽放。
唔……
除了桃林。所以人迹罕至。
才是片刻苏云英就理好了心绪,瞬即又寻上姜宓。
没让她闲暇过久。
苏云英问:“姜宓,你耳朵现在还疼吗?”
“不疼了。”
得亏银丝包了边。
“那就好。”
苏云英点点头,百无聊赖地又问:
“你说方才要是太守没来,你耳后的伤……你会咽下这口气吗?”
心觉依姜宓这般以牙还牙的性子是不会的。
但此事若被咬定是意外,她还会还报吗?
苏云英左思右想,只能想到若是还报,姜宓唯有上前去与人拉扯推搡。
可她那动辄见病吃药的身子,指不定伤的是谁。
但若不还报……真不像姜宓的性子。
“你觉得我会么?”
姜宓不做回应,只是反问。
苏云英迟疑摇头:
“感觉……不会。”
姜宓眼有幽幽笑意:
“还算聪明。”
苏云英好奇:
“那你原本是打算怎么还报她?”
姜宓眼梢微弯:
“嗯……激她去竹林与我比射,而后箭指……”
“你不会想杀了她吧?这、这这……”
她话都还未说完,苏云英却猛然大惊失色惊呼出声。
这可不是一般的胆大了!
“你乱说什么呢。”
姜宓眼波闪了闪。
“既是比射,自要着重中靶夺筹,最多是分她一支箭。”
分方采晞一支箭?什么意思?
是要在方采晞多她两矢的情形下夺得头筹,让人心服口服吗?
这种人能因此而服输道歉吗?
苏云英不解,正欲问,便听姜宓又缓缓出声。
“——于她口中。”
方才大惊小怪只是因心中实则不信才呼出声。
但现下……
瞬时浑身寒毛直竖,苏云英瞠目结舌:
“射在嘴里……会死人的!!”
姜宓浅浅弯眼:“若距离与力道把控得宜,便最多被箭尖划破皮肉而已,我心中有数。”
或许还会掉几颗牙。
眼前女郎弯着清艳眉眼说话轻飘飘,虽不是想杀人,但也足够吓人!
苏云英思及前年夏日在山间碰见姜家兄妹射兔的一回……她毫不怀疑姜宓夸假。
“姜宓……”
震惊失语好半晌才喃喃出声,苏云英抚着胸脯惊魂未定:
“还好以前你没这么对我。”
“不会的。”
姜宓说:
“若只是口舌之争,我断不会如此,可她么初见一面便敢与人合谋出手推搡,来日说不定就是害我性命了。”
该是给些教训,让人下回动作之前掂量一二。
“可我们只会见上这一面,没有日后,且你若真将人伤了,王太守岂能饶过你,饶过姜家?”
苏云英蹙眉:
“你不是明知……算了,你也是才知。也得亏王太守来了,没叫你得逞!”
姜宓轻笑:“哈,说来也是。”
苏云英怯怯瞪她一眼:
“你别笑!渗人得紧……我瞧你可不像知道错的样子啊。”
姜宓垂眼不语,唇角弧度隐在面纱下。
知错么……她是不觉此法有错的。
她自然知晓不能太过火,这些话只是说出来逗逗苏云英。
不过除了一箭射于方采晞口中之言是假之外,其余都是真。
若太守没来,现下她许是能挽弓斜斜瞄着那点了殷红口脂的唇,让血将其染得更艳。
手误而已。
口无遮拦的小小惩戒而已。
……可惜了。
-
“见过姜二娘子、苏四娘子。”
有侍女入亭内绕过屏风,步伐轻盈,出声时把尚在垂首拢手试图驱除胆寒的苏云英吓了一跳。
好险没翻白一眼,苏云英看对案姜宓只微扫一眼那侍女,便主动开口问:
“是有何事?”
没好气的话声并未让侍女惶恐,只听她道:
“苏四娘子,李夫人有请。”
苏云英微愣:“李夫人?”
李夫人是谁?为何请她相见?
她望望姜宓,又望望那侍女。
侍女:“泗水李氏主母,李夫人请女郎一见。”
苏云英更为不解了,她向对案扬了扬下颌:
“你可是请错人了?她名姜宓。”
李氏啊……李珏不是心仪姜宓么?
他嫡母请她作甚?
侍女:“并未请错,还请女郎莫要让李夫人久等。”
苏云英实在疑窦,可侍女显然不欲多说了。
她只好蹙眉看姜宓。
“姜宓,你陪……”
“苏四娘子,李夫人只请了你一人。”
请姜宓陪她同去的话未说完就被打断。
这侍女强硬得很。
见苏云英些微无措模样,姜宓道:
“羽青,你随苏四娘子去侍候。”
……三道身影很快消于屏风后。
姜宓心有所觉,理正衣冠起身静候。
少顷,果然见一道步声渐近。
“阿宓妹妹,你怎的一个人在这儿?”
王太守终是再看不下去。
一声怒喝让众女郎都噤声,敬畏而视。
只见他扫眼四周,一锤定音。
“一个个闹事的看着的……今日你们实在顽劣!平日里的书真是都不知道读到哪里去了,回去后都给我抄上十遍《礼记》静静心,抄完后叫你们父兄亲自送到我手上!”
这番话是将看热闹的女郎们都算上了!
眼见着众人皆垂首怏了神,王太守心里才算消了些气。
虽说场上女郎并非都为王姓,但终归是长在泗水的贵女。
王太守还琢磨着寻机向谢长公子送一王氏庶女或寒门女郎为良妾,如今看待选之人都在眼前……如何不怒!
也罢。
他不过就是略有此心,并不强求。
族中尚都不急,他也不必劳心。
敛下思量,转而看向姜宓。
王太守展颜和煦:“姜家娘子,今日受惊了。”
姜宓垂首行礼:“多谢府君关怀,愧让府君劳忧了。”
“姜大人特意来信嘱托,还听闻你尚在病中,我自是要照拂一二。”
王太守摆摆手,微叹:
“你们这些小女郎呀也是精力旺盛,下回病着可记得莫要同人玩闹了!不然我如何向姜大人交代?”
话是说着“玩闹”,可姜宓哪里听不出是在敲打她?
到底是浸润官场多年身居高位之人,面上关切,实为责备。
姜宓乖巧应声:“府君说的是,今日是我莽撞了,连累了女郎们受罚。”
见人识趣,王太守也不再多言,不过仍旧糟心。
以至于现下看着身旁两个在蔚县任职的人都心有不悦。
并未流露心绪,王太守转看身后几人:
“几位大人今日见笑了,这些小女郎们平日极少这般闹腾,也不知今日是怎的了,若传出去哎……女郎还是要个娴静淑雅的名声才好。”
“女郎间玩闹而已,我等自是不会放在心间挂在口中。”
几人皆是急忙表态。
人中唯有谢琉与何褚临并未有所表示。
一路上便瞧得出来二人不是多嘴之人,王太守也不在意。
满意地点点头,王太守言请几人去竹林玩乐,而他么……
既然原先打算的事都作了罢,他哪儿还有闲心与身旁之人周旋?
“府君,州牧大人来信……”
适时有侍从慌张前来,王太守闻言后向身边几位辞别离去。
“诸位还请自便。”
也不知是确有急事还是不欲在此多待了。
而女郎们得了罚抄,也悻悻四散离去。
已无贵女再寻姜宓,毕竟避着都来不及呢!
方采晞也被交好女郎拥着与形单影只的舒玉绫争辩远去。
尘埃落定轻吐口气,姜宓在嘱托了羽青几句后本想看看能不能和谢琉攀话,抬眼却见其人已然不知何时消失。
便是何褚临也不见身影。
也是,该是要避嫌。
-
看客皆散,在羽青去马车上取出行囊中新的面纱覆上后。
三人依旧向着那高台去,拾级而上入小亭落座。
风随时变,亭中屏风挡了些许。
在苏云英瞧了眼前女郎许久却引不来一句询话时,终是放弃。
她主动幽幽出声:“方才见你又是舌锋如火,又是见到太守也镇静自若,才觉与你相比我原是个欺软怕硬之人,也就敢和你呛呛声了。”
姜宓看来一眼,略有懒散:
“难得你能对自己有所认知。”
“姜宓,从前真是对不住,往后我不会再与你拌嘴了。”
话间忆起往昔所作所为,苏云英微微汗颜:
“一是么我说不过你,二是今日我受辱时明明心里恼的很,面上却这般软弱,还是仰仗你才出口气,我承了你的情可不会再不识好歹了,今后我也向你多学学!”
“怯懦实在寻常,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我是自幼便胆大,你未必学得来。”
姜宓漫不经心地拢了拢衣袖,好心给了建议。
“学不学得来的,总该让我试试不是?”
苏云英笑盈盈的,其实际也不是冲着学习去的。
她暗想,先不说往后能不能及时与姜宓交好……反正是不能再与姜宓交恶了。
不然今日方采晞的模样许是她的明日!
宴日两飨后才能辞别,朝饔后待夕飧间,不饮酒作赋不沾搏戏玩乐。
实在无趣。
静坐半晌,苏云英收回视线不看亭外,忽而重重叹气。
“说来王太守这偏袒得也太过了些,那些个看热闹的贵女只罚抄书就罢了,凭什么方采晞也只是抄书?她与舒玉绫合谋之事竟也囫囵揭过了!”
桃林间两个女郎连名带姓地吵嘴,总算让她们知晓了名讳。
“许是……凭方大娘子嫁与了太守的九公子。”
姜宓伏案支颐,仍瞧着亭外光景。
王太守的第九子虽是庶子,但因其母受宠及老来子缘故,也颇得偏爱。
而其人上进,入仕后小有功绩,故而其岳家清河方氏即便为寒门,也在翊郡颇为得势。
“……不过与舒氏豪族相比,方氏还是微不足道。”
姜宓轻巧地为苏云英解了惑。
可最后一句让苏云英又是不解。
“依你所言,方采晞应是不敢招惹舒玉绫的才对,为何她敢攀咬舒氏女?”
送佛送到西,姜宓也乐得与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解闷:
“自然是因舒玉绫不是舒氏嫡女,且太守在场,岂会让爱子妻妹吃亏。”
按年岁算,方大娘子嫁时方采晞尚在襁褓。
姊妹情深并无几许,但到底是一母同胞。
“难怪、难怪!”
苏云英窥一角似知良多恍然大悟,继而疑惑:
“你是什么时候来过泗水吗,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姜宓“唔”了一声:
“我也是头一次来,不过来时阿父与我说了说泗水里的门阀豪绅有几许,谁家与谁家有姻亲也顺带提了提。”
“那你早知方氏来头不小,为何还与方采晞起争执?”
苏云英瞪圆了眼。
姜宓觑她一眼:“天下同姓不同宗之人许多,我哪儿早知她就是清河方氏女?”
还是后来看太守轻罚众人、又听舒玉绫直呼方采晞姓名。
忆起前些日子去清河之时恰好碰上回来省亲的方大娘子,她站在街角听瞧热闹的婶娘们说着陈年往事唏嘘方氏女有福,提及了方采月此名。
采月采晞……
她也才知原来是清河方氏女。
“且她出言中伤在先,我不过是回敬而已……”
削葱指尖随性点着案面,姜宓倏地顿下,微叹:
“王太守不都说了只是女郎间的玩闹么,你作甚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苏云英是后知后觉的不安:
“说是这么说,可清河离蔚县不过车马大半日,我还是怕会牵连咱们父兄……”
“不必忧心。”
骤然打断。
姜宓没再看她,话声也轻得很。
偏就是这般模样,让苏云英莫名定了定心。
许是因姜宓在姜家极为受宠,而其父又是县令。
又许是因木已成舟,罢了,多忧伤身。
对案之人神色闪烁不停思量的模样姜宓没瞧见。
她换手撑颌,又看另一边亭外景。
不至春,山灰蒙。
零星绿意都被枯色夺目,或被冻黄软叶压入泥里。
与之相比,别苑间似是迎了早暖。
林木常绿花亦绽放。
唔……
除了桃林。所以人迹罕至。
才是片刻苏云英就理好了心绪,瞬即又寻上姜宓。
没让她闲暇过久。
苏云英问:“姜宓,你耳朵现在还疼吗?”
“不疼了。”
得亏银丝包了边。
“那就好。”
苏云英点点头,百无聊赖地又问:
“你说方才要是太守没来,你耳后的伤……你会咽下这口气吗?”
心觉依姜宓这般以牙还牙的性子是不会的。
但此事若被咬定是意外,她还会还报吗?
苏云英左思右想,只能想到若是还报,姜宓唯有上前去与人拉扯推搡。
可她那动辄见病吃药的身子,指不定伤的是谁。
但若不还报……真不像姜宓的性子。
“你觉得我会么?”
姜宓不做回应,只是反问。
苏云英迟疑摇头:
“感觉……不会。”
姜宓眼有幽幽笑意:
“还算聪明。”
苏云英好奇:
“那你原本是打算怎么还报她?”
姜宓眼梢微弯:
“嗯……激她去竹林与我比射,而后箭指……”
“你不会想杀了她吧?这、这这……”
她话都还未说完,苏云英却猛然大惊失色惊呼出声。
这可不是一般的胆大了!
“你乱说什么呢。”
姜宓眼波闪了闪。
“既是比射,自要着重中靶夺筹,最多是分她一支箭。”
分方采晞一支箭?什么意思?
是要在方采晞多她两矢的情形下夺得头筹,让人心服口服吗?
这种人能因此而服输道歉吗?
苏云英不解,正欲问,便听姜宓又缓缓出声。
“——于她口中。”
方才大惊小怪只是因心中实则不信才呼出声。
但现下……
瞬时浑身寒毛直竖,苏云英瞠目结舌:
“射在嘴里……会死人的!!”
姜宓浅浅弯眼:“若距离与力道把控得宜,便最多被箭尖划破皮肉而已,我心中有数。”
或许还会掉几颗牙。
眼前女郎弯着清艳眉眼说话轻飘飘,虽不是想杀人,但也足够吓人!
苏云英思及前年夏日在山间碰见姜家兄妹射兔的一回……她毫不怀疑姜宓夸假。
“姜宓……”
震惊失语好半晌才喃喃出声,苏云英抚着胸脯惊魂未定:
“还好以前你没这么对我。”
“不会的。”
姜宓说:
“若只是口舌之争,我断不会如此,可她么初见一面便敢与人合谋出手推搡,来日说不定就是害我性命了。”
该是给些教训,让人下回动作之前掂量一二。
“可我们只会见上这一面,没有日后,且你若真将人伤了,王太守岂能饶过你,饶过姜家?”
苏云英蹙眉:
“你不是明知……算了,你也是才知。也得亏王太守来了,没叫你得逞!”
姜宓轻笑:“哈,说来也是。”
苏云英怯怯瞪她一眼:
“你别笑!渗人得紧……我瞧你可不像知道错的样子啊。”
姜宓垂眼不语,唇角弧度隐在面纱下。
知错么……她是不觉此法有错的。
她自然知晓不能太过火,这些话只是说出来逗逗苏云英。
不过除了一箭射于方采晞口中之言是假之外,其余都是真。
若太守没来,现下她许是能挽弓斜斜瞄着那点了殷红口脂的唇,让血将其染得更艳。
手误而已。
口无遮拦的小小惩戒而已。
……可惜了。
-
“见过姜二娘子、苏四娘子。”
有侍女入亭内绕过屏风,步伐轻盈,出声时把尚在垂首拢手试图驱除胆寒的苏云英吓了一跳。
好险没翻白一眼,苏云英看对案姜宓只微扫一眼那侍女,便主动开口问:
“是有何事?”
没好气的话声并未让侍女惶恐,只听她道:
“苏四娘子,李夫人有请。”
苏云英微愣:“李夫人?”
李夫人是谁?为何请她相见?
她望望姜宓,又望望那侍女。
侍女:“泗水李氏主母,李夫人请女郎一见。”
苏云英更为不解了,她向对案扬了扬下颌:
“你可是请错人了?她名姜宓。”
李氏啊……李珏不是心仪姜宓么?
他嫡母请她作甚?
侍女:“并未请错,还请女郎莫要让李夫人久等。”
苏云英实在疑窦,可侍女显然不欲多说了。
她只好蹙眉看姜宓。
“姜宓,你陪……”
“苏四娘子,李夫人只请了你一人。”
请姜宓陪她同去的话未说完就被打断。
这侍女强硬得很。
见苏云英些微无措模样,姜宓道:
“羽青,你随苏四娘子去侍候。”
……三道身影很快消于屏风后。
姜宓心有所觉,理正衣冠起身静候。
少顷,果然见一道步声渐近。
“阿宓妹妹,你怎的一个人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