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幸不辱命。”王藻跟在吴大的背后走了进来,是他找到了人。

    在接到命令后,王藻先是到吴大下葬的地方寻找线索,但后续接收到季然的推测后,他聪明地到大理寺和刘府附近的各个破庙或者鸡毛房里寻找。

    一开始并无所获,在搜查到最后一座破庙时,他发现观音像下方的干草堆里有一片血迹,看着颜色非常鲜艳,猜测吴大前不久就在这里。

    他赶紧对破庙附近大肆搜索,终于发现躺在巷子拐角,正准备等死的吴大。

    王藻讲到这里,对吴大说:“崔大人就在这里,你就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吧。”

    吴大点头,愤恨地看了沈方一眼,大声道:“小的和这沈大人,都是从余杭萧山出来的平民,我们是老乡。”

    老乡二字一出,郑文就直接打断他的话,厉声道:“信口雌黄,一个小小的乡野随从,居然随意造谣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吴大被吓了一跳,讷讷两句,不敢说话,但王藻在一旁安慰,他还是继续说下去,但声音小了不少。

    “刘大人前不久在查一桩余杭旧案,小的为了协助他特地回了一趟老家,当时正好在村里遇到了沈大人。”

    事情发生在半年前。

    当时吴大很惊讶,他们二人本就因为刘大人的关系户想认识,而在村中遇上了,同是老乡的他们就相熟了起来,因为讲述从小的故事,他们的关系也越发的好。

    但刘大人的工作吴大也没有落下,他凭着刘大人大理少卿的条目,到余杭州府获取悬案卷宗,还根据其要求,到案发地附近走访。

    当时吴大经过余杭无阳书院时,看到书院中立着块碑,上头刻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名字,正是沈方二字。

    他觉得很有趣,与沈方喝酒聊天时还提起过。

    后面才知道,其中一人正好就是他的同乡。

    吴大也因为这个,发现了沈方的秘密。

    这位年轻的大理寺正并没有通过会试。

    当年这两名沈方,都在考试时受到风寒,但是出来后,太原沈方凭借扎实的学识基础考上了,而余杭者则是名落孙山。

    衙役报喜时,太原者病重,无法起床。

    而更早痊愈的余杭者,则趁机顶替了其身份,还故意装作失落,告诉了太原者他落榜的消息。

    后面太原者又收到家人去世的书信,也无力去查明真相,就这样回到家乡教书。

    “啪啪啪”掌声打断吴大的讲话,郑文笑着道:“崔大人,这下人讲的故事很精彩,但我们在这里可不是为了听故事的。”

    “如果没有什么要说的,我们就回去了。”

    放在沈方肩上的手用力拍了两下,挪开提步往外走去。

    一道声音阻止他的离去。

    “要想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只要上奏朝廷,让礼部将当年会试的考卷找出,再对应笔迹即可。”季然幽幽说了一句。

    “也不用对别的,直接写个沈字,即可一清二楚。”拿出两张木片,就差直接抵在郑文的脑袋,让他看清。

    崔易继续道:“郑管家也无须那么着急,待此案了结,我们必会到郑太师家中拜访。”

    “顶替贡士一事乃杀头重罪,如果属实,郑太师也要被牵连其中了,郑管家不如继续听下去。”

    中正二年,正是邱赏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主持的第一年会试,而他也是郑家派系中,除了郑太师,官职最高的。

    他们也是亲家,只是礼部尚书的价值颇高,娶的是郑太师的亲侄女。

    而顶替贡士者,不仅本人要被革去功名,查抄所有家当、流放边疆,当年的主任考官还会被降职查办,一旦查出其有知情舞弊行为,定会撤职判刑。

    而作为首次主持就出现科举舞弊之事,邱赏衣即便全身而退,也难免一身伤。

    郑太师一系的话语权,不可避免地会被削弱。

    作为郑太师的心腹,郑管家很清楚这一点。

    因此,他极力阻挠。

    “那看来崔大人是一定要小的在这里听下去。”郑文别无选择,他坐了下来,继续听吴大的讲述,想寻找其破绽。

    “那我就继续听你编故事吧!”眼底闪过寒光,说话显得格外的缓慢。

    吴大被郑文吓到,腿一直在抖,吞了两下口水,话说到嘴边,又吞了下去。

    王藻再三安慰,他还是不敢说话。

    季然忍不住开口道:“你不必说了。”

    她转头向崔易作揖,朗声道:“大人,下官已经理清整起案子,不如就由我来进行这最后的一次审问。”

    “必会,水落石出。”

章节目录

续命从破案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韭菜好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韭菜好吃并收藏续命从破案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