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查灭门(一)
谢林知听完彻底崩不住笑了,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小时候就是一闷葫芦,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还是第一次从他口中听到如此直白的话语,居然还有些欣慰。
但随即又想到苏家的事,不免有些伤感,他神情严肃道:“青云这孩子过得很苦,幼时病魔缠身,不得出门,大了些后家中又生了这样一场变故,让她没了亲人......既然你说了喜欢她,要与她成亲,那之后你必要爱护她,敬重她。”
谢雁正色道:“父亲的话孩儿一定铭记。”
谢林知对于自家儿子的为人清楚得很,说这些话不过是作为父亲的叮嘱。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庭院中的烛火跳动,谢林知轻敲棋盘道:“明日你们就要入宫面圣了吧。”
“嗯。”谢雁点头道,“苏家当年的案子疑点重重,定是要重新翻案的。”
谢林知当然知晓,当年大理寺对于苏家灭门案的结案陈词竟只是被人报复,才遭遇不幸,而所谓报复的人早就已魂归西去。
当年谢林知对好友苏济舟的为人一清二楚,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百姓爱戴有加,最后怎可能落到如此下场,背后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他将他的猜疑上书至皇帝,然而皇帝只让他按兵不动,等待良机。
可良机又是何时?这么多年好友的这一桩惨案一直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心病,他没有他人助力,只好自己暗中调查。
“万事当心,还有......”谢林知眸色深重地看向谢雁道,“小心顾明堰。”
—
“退朝!”太监的声音传彻在整个宫殿之中。
朱红色的宫门大开,文武百官纷纷从殿中鱼贯而出,石板路铺垫上了积雪,黑靴轻踩,官服似火。
一辆马车与人群背道而驰,车轴碾压过地上的白雪在宫门处停留。
太监福寿喜匆匆赶来,站在马车前毕恭毕敬道:“谢大人,皇上听闻你归家的事宜,特命奴才前来相迎。”
片刻后,轿帘被掀开,苏青云刚探出半边身子,就被身后的谢雁半抱着,手中拿着的雪白的裘衣将她整个人都包裹住。
福寿喜听见声音下意识抬头看去,当看见苏青云那张脸时,微愣了愣,有些太像某个人了。
谢雁察觉到眼神,看了过来,福寿喜立马低下了头。
寒风将苏青云鬓边的发丝吹动,不过片刻她的鼻头就被风吹红了,她偏头看向远处金碧辉煌的大殿,下一秒寒风就被遮挡住,她被半搂进一个温暖的怀抱。
谢雁半抱着人上了太监准备的车轿中,低声道:“外面这般冷,在轿外愣神做什么?”
林昭和顾卓也跟着下了马车,正准备将轿中的木箱搬至一旁的轿中时,福寿喜道:“两位大人,奴才让人来帮你们一把吧。”
两人却不语,只将东西放进车内后,林昭笑着对福寿喜道:“公公不必了,这东西也不重无需劳烦,倒是万一让公公的人嗑了碰了,我也不好向大人交代。”
福寿喜听完,原本心中的不悦立刻被打消,又一次换上得体的笑容道:“还是大人考虑得周全。”
语毕,福寿喜坐上自己的专属车轿走在前头。
顾卓搓了搓自己快要冻红的手指问道:“昭哥,一个太监你为何对他也毕恭毕敬的?”
林昭看着顾卓天真的模样,颇有些羡慕,他耐心解释道:“皇上身边的太监福安康是他的干爹。”
下了朝,皇帝正坐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福寿喜悄悄进殿在干爹福安康的耳边说了些什么,随即福安康走入屏风内,低声对着皇帝道:“皇上,谢大人带着人正候在殿外。”
皇帝放下朱笔,点了点头道:“嗯,让他们进来吧。”
苏青云拘谨地跟着谢雁走进了殿内。
先前知道的九五至尊只有在电视剧中看见过,真到了面前,内心说不害怕均是假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在皇帝面前说错一句话,很可能下一秒就会人有落地,况且她也不想给谢雁找麻烦。
谢雁似乎是察觉到了苏青云的紧张,悄悄伸手捏了捏苏青云的手。
虽然动作及其细微,但还是被皇帝一览无遗,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神色越发柔和了。
谢雁恭敬作揖道:“皇上万安。”
皇帝和颜悦色地笑了笑,上前扶前谢雁道:“谢卿不必多礼,这几日舟车劳顿先坐下再说。”
见谢雁坐下,苏青云赶忙跟着坐在一旁。
皇帝看着苏青云,眉目尽量显得柔和些,颇有些轻声道:“你可就是苏济舟的小女儿,苏青云?我还是第一次见过你。”
见皇帝搭话,苏青云赶忙起身做礼道:“回皇上,正是小女。”
皇帝见状安抚道:“别怕,也无需多礼,坐着说就好。”
既是皇帝发话了,苏青云便照做道:“谢皇上。”
皇帝看着苏青云的模样,不禁升起了些许惆怅道:“你这模样和你爹娘真是万分相似,苏卿是个好官啊。”
谢雁看了一眼苏青云,怕皇上提起苏青云的伤心事,转移话题道:“皇上,微臣已将遗落在民间的六件古宝均已带回。”
片刻后,太监们将木箱放置在殿中,皇帝上前打开木箱,六件宝物均已完璧归赵,皇帝拍了拍谢雁的肩膀道:“这些均是先皇帝们留下来的古宝,这下朕也算是能给他们一个交代了,谢卿可要什么奖励,朕今日都可满足。”
“臣先多谢皇上。”谢雁起身作揖道,“但这些宝物大半都是青云搜查到的,论功劳皇上应该给她奖励。”
皇帝看向苏青云点头肯定道:“看来青云与我女儿一般,皆是有本事的好姑娘,你想要什么奖励,朕都满足。”
苏青云听闻一下子便反应过来,皇帝所说的女儿便是太子殿下,她起身做礼道:“青云不敢与太子相提并论,但......”
皇帝的话语给了苏青云希望,她顿了顿,跪了下来坚定道:“小女想重查苏家灭门案,请皇上成全。”
话落,殿中一片寂静,不过须臾的时间,苏青云的心紧张得都快蹦出来了,下一秒,只听见脚步声朝她走来,一双明黄色的靴子立在她的面前,宽大的手掌拉起她瘦弱的臂膀。
苏青云被皇帝拉起,她第一次正视面前这位有了些许年纪的九五至尊,不知是否是错觉,他感觉到皇帝的眼中有些许的动容。
下一秒,皇帝开口道:“好,来人。”
语毕,门外走进来一位宫女,她端着一块令牌走了进来,皇帝拿起令牌交由苏青云道:“朕现暂命你为大理寺少卿一职重查苏家灭门案,任何人都不可阻拦。”
苏青云接过令牌,眼眶一红,赶忙叩首谢恩,“多谢皇上。”
待苏青云等人离去时,皇帝看着窗柩外的马车,问道:“什么时辰了?”
福寿康看了一眼香炉里的细香,道:“回皇上,巳时了。”
“竟是真的。”皇帝低声呢喃道:“看来钦天监所言的良机就在此啊,也许她真的能免了大靖的灾祸。”
—
大理寺内,苏青云指尖敲着桌面,香一点点燃尽,桌上的茶水点心渐渐转凉,宫女细心地察觉到了,贴心问道:“大人,可要重新换一份茶点。”
苏青云等的有些急躁,不耐烦道:“不用,你去问问我要的案卷什么时候能找出来。”
宫女慌了神,赶忙跪下致歉道:“大人别气,皆是奴婢的不是。”
苏青云看着宫女的模样,突然生出一种悲哀感,但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她只好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扶起宫女,又替她拍了拍膝盖上的脏污。
宫女受宠若惊吓了一跳,忙阻拦道:“大人,这使不得。”
“有什么使得,使不得的。”苏青云皱眉道,“本就是我乱发火,你又有何错?”
谢雁见等了这般久门外也没动静,便让林昭前去查看。
还未出堂,姗姗来迟的主薄终于拿着卷案走来了,他忙道:“实在抱歉,让两位大人久等了,这卷案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找到,还请多多见谅。”
卷案已拿到手,苏青云也不好再说什么,随意翻看了一眼后问道:“就这些吗?”
主簿道:“全都在此了。”
然而这一桩如此大的灭门案,而且还是涉及地方县官一案,所有的细枝末节竟只有两页。
看来这桩案子大理寺中必定也有人在从中作梗。
不过要想查明真相,最关键的还是在原身苏青云身上,以及系统提供的线索。
苏青云复又想起了在蒋府做兔子灯时的情景,那时原身的记忆复苏,想到此,她觉得还是得回一趟临青县的苏府,说不准能想起些重要的事宜。
日暮,苏青云和谢雁才拿着卷案离开大理寺,刚出宫门,就看见一辆十分眼熟的马车停在不远处。
片刻后,马车上走下来一人,那人正是顾明堰,他下车走到一旁正要入宫的马车前,脸上笑意盈盈。
不一会儿,车帘被掀开,可以看见一截手臂撑着帘子。
远处,夕阳的红光照在那截手臂处,苏青云眯着眼看得有些不太真切,她皱眉问道:“车内的人是谁?顾大人好似和他很熟?”
谢雁顺着苏青云的视线看了过去,觉得那顶轿子有些眼熟,却记不太清是何时见过的了。
但随即又想到苏家的事,不免有些伤感,他神情严肃道:“青云这孩子过得很苦,幼时病魔缠身,不得出门,大了些后家中又生了这样一场变故,让她没了亲人......既然你说了喜欢她,要与她成亲,那之后你必要爱护她,敬重她。”
谢雁正色道:“父亲的话孩儿一定铭记。”
谢林知对于自家儿子的为人清楚得很,说这些话不过是作为父亲的叮嘱。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庭院中的烛火跳动,谢林知轻敲棋盘道:“明日你们就要入宫面圣了吧。”
“嗯。”谢雁点头道,“苏家当年的案子疑点重重,定是要重新翻案的。”
谢林知当然知晓,当年大理寺对于苏家灭门案的结案陈词竟只是被人报复,才遭遇不幸,而所谓报复的人早就已魂归西去。
当年谢林知对好友苏济舟的为人一清二楚,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百姓爱戴有加,最后怎可能落到如此下场,背后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他将他的猜疑上书至皇帝,然而皇帝只让他按兵不动,等待良机。
可良机又是何时?这么多年好友的这一桩惨案一直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心病,他没有他人助力,只好自己暗中调查。
“万事当心,还有......”谢林知眸色深重地看向谢雁道,“小心顾明堰。”
—
“退朝!”太监的声音传彻在整个宫殿之中。
朱红色的宫门大开,文武百官纷纷从殿中鱼贯而出,石板路铺垫上了积雪,黑靴轻踩,官服似火。
一辆马车与人群背道而驰,车轴碾压过地上的白雪在宫门处停留。
太监福寿喜匆匆赶来,站在马车前毕恭毕敬道:“谢大人,皇上听闻你归家的事宜,特命奴才前来相迎。”
片刻后,轿帘被掀开,苏青云刚探出半边身子,就被身后的谢雁半抱着,手中拿着的雪白的裘衣将她整个人都包裹住。
福寿喜听见声音下意识抬头看去,当看见苏青云那张脸时,微愣了愣,有些太像某个人了。
谢雁察觉到眼神,看了过来,福寿喜立马低下了头。
寒风将苏青云鬓边的发丝吹动,不过片刻她的鼻头就被风吹红了,她偏头看向远处金碧辉煌的大殿,下一秒寒风就被遮挡住,她被半搂进一个温暖的怀抱。
谢雁半抱着人上了太监准备的车轿中,低声道:“外面这般冷,在轿外愣神做什么?”
林昭和顾卓也跟着下了马车,正准备将轿中的木箱搬至一旁的轿中时,福寿喜道:“两位大人,奴才让人来帮你们一把吧。”
两人却不语,只将东西放进车内后,林昭笑着对福寿喜道:“公公不必了,这东西也不重无需劳烦,倒是万一让公公的人嗑了碰了,我也不好向大人交代。”
福寿喜听完,原本心中的不悦立刻被打消,又一次换上得体的笑容道:“还是大人考虑得周全。”
语毕,福寿喜坐上自己的专属车轿走在前头。
顾卓搓了搓自己快要冻红的手指问道:“昭哥,一个太监你为何对他也毕恭毕敬的?”
林昭看着顾卓天真的模样,颇有些羡慕,他耐心解释道:“皇上身边的太监福安康是他的干爹。”
下了朝,皇帝正坐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福寿喜悄悄进殿在干爹福安康的耳边说了些什么,随即福安康走入屏风内,低声对着皇帝道:“皇上,谢大人带着人正候在殿外。”
皇帝放下朱笔,点了点头道:“嗯,让他们进来吧。”
苏青云拘谨地跟着谢雁走进了殿内。
先前知道的九五至尊只有在电视剧中看见过,真到了面前,内心说不害怕均是假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在皇帝面前说错一句话,很可能下一秒就会人有落地,况且她也不想给谢雁找麻烦。
谢雁似乎是察觉到了苏青云的紧张,悄悄伸手捏了捏苏青云的手。
虽然动作及其细微,但还是被皇帝一览无遗,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神色越发柔和了。
谢雁恭敬作揖道:“皇上万安。”
皇帝和颜悦色地笑了笑,上前扶前谢雁道:“谢卿不必多礼,这几日舟车劳顿先坐下再说。”
见谢雁坐下,苏青云赶忙跟着坐在一旁。
皇帝看着苏青云,眉目尽量显得柔和些,颇有些轻声道:“你可就是苏济舟的小女儿,苏青云?我还是第一次见过你。”
见皇帝搭话,苏青云赶忙起身做礼道:“回皇上,正是小女。”
皇帝见状安抚道:“别怕,也无需多礼,坐着说就好。”
既是皇帝发话了,苏青云便照做道:“谢皇上。”
皇帝看着苏青云的模样,不禁升起了些许惆怅道:“你这模样和你爹娘真是万分相似,苏卿是个好官啊。”
谢雁看了一眼苏青云,怕皇上提起苏青云的伤心事,转移话题道:“皇上,微臣已将遗落在民间的六件古宝均已带回。”
片刻后,太监们将木箱放置在殿中,皇帝上前打开木箱,六件宝物均已完璧归赵,皇帝拍了拍谢雁的肩膀道:“这些均是先皇帝们留下来的古宝,这下朕也算是能给他们一个交代了,谢卿可要什么奖励,朕今日都可满足。”
“臣先多谢皇上。”谢雁起身作揖道,“但这些宝物大半都是青云搜查到的,论功劳皇上应该给她奖励。”
皇帝看向苏青云点头肯定道:“看来青云与我女儿一般,皆是有本事的好姑娘,你想要什么奖励,朕都满足。”
苏青云听闻一下子便反应过来,皇帝所说的女儿便是太子殿下,她起身做礼道:“青云不敢与太子相提并论,但......”
皇帝的话语给了苏青云希望,她顿了顿,跪了下来坚定道:“小女想重查苏家灭门案,请皇上成全。”
话落,殿中一片寂静,不过须臾的时间,苏青云的心紧张得都快蹦出来了,下一秒,只听见脚步声朝她走来,一双明黄色的靴子立在她的面前,宽大的手掌拉起她瘦弱的臂膀。
苏青云被皇帝拉起,她第一次正视面前这位有了些许年纪的九五至尊,不知是否是错觉,他感觉到皇帝的眼中有些许的动容。
下一秒,皇帝开口道:“好,来人。”
语毕,门外走进来一位宫女,她端着一块令牌走了进来,皇帝拿起令牌交由苏青云道:“朕现暂命你为大理寺少卿一职重查苏家灭门案,任何人都不可阻拦。”
苏青云接过令牌,眼眶一红,赶忙叩首谢恩,“多谢皇上。”
待苏青云等人离去时,皇帝看着窗柩外的马车,问道:“什么时辰了?”
福寿康看了一眼香炉里的细香,道:“回皇上,巳时了。”
“竟是真的。”皇帝低声呢喃道:“看来钦天监所言的良机就在此啊,也许她真的能免了大靖的灾祸。”
—
大理寺内,苏青云指尖敲着桌面,香一点点燃尽,桌上的茶水点心渐渐转凉,宫女细心地察觉到了,贴心问道:“大人,可要重新换一份茶点。”
苏青云等的有些急躁,不耐烦道:“不用,你去问问我要的案卷什么时候能找出来。”
宫女慌了神,赶忙跪下致歉道:“大人别气,皆是奴婢的不是。”
苏青云看着宫女的模样,突然生出一种悲哀感,但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她只好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扶起宫女,又替她拍了拍膝盖上的脏污。
宫女受宠若惊吓了一跳,忙阻拦道:“大人,这使不得。”
“有什么使得,使不得的。”苏青云皱眉道,“本就是我乱发火,你又有何错?”
谢雁见等了这般久门外也没动静,便让林昭前去查看。
还未出堂,姗姗来迟的主薄终于拿着卷案走来了,他忙道:“实在抱歉,让两位大人久等了,这卷案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找到,还请多多见谅。”
卷案已拿到手,苏青云也不好再说什么,随意翻看了一眼后问道:“就这些吗?”
主簿道:“全都在此了。”
然而这一桩如此大的灭门案,而且还是涉及地方县官一案,所有的细枝末节竟只有两页。
看来这桩案子大理寺中必定也有人在从中作梗。
不过要想查明真相,最关键的还是在原身苏青云身上,以及系统提供的线索。
苏青云复又想起了在蒋府做兔子灯时的情景,那时原身的记忆复苏,想到此,她觉得还是得回一趟临青县的苏府,说不准能想起些重要的事宜。
日暮,苏青云和谢雁才拿着卷案离开大理寺,刚出宫门,就看见一辆十分眼熟的马车停在不远处。
片刻后,马车上走下来一人,那人正是顾明堰,他下车走到一旁正要入宫的马车前,脸上笑意盈盈。
不一会儿,车帘被掀开,可以看见一截手臂撑着帘子。
远处,夕阳的红光照在那截手臂处,苏青云眯着眼看得有些不太真切,她皱眉问道:“车内的人是谁?顾大人好似和他很熟?”
谢雁顺着苏青云的视线看了过去,觉得那顶轿子有些眼熟,却记不太清是何时见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