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年底的零下9度,刚暖和没几天,又回到了零下。

    妈妈给我找了一条灰色的羊毛裤,她说这条裤子一定很暖和。

    我对她的言之凿凿,持保留态度:暖不暖和是件挺主观的事,你为啥这么肯定?

    她说这条裤子的背景很丰富:裤子是找人织的,让外婆去拿取,然后她又请我奶奶帮忙,把裆部给缝合上,因为本来是一条男士的羊毛裤。

    “总之,”她总结道,“这是一条世上绝无仅有、充满了爱的裤子。”

    奶奶是六年前的今天去世的。

    我们大学每年寒假都放学很早且固定,四年来都在一月初。

    按照惯例,上午考完最后一门形势与政策,就放假。

    我一般当天下午走人。

    那个时候很不喜欢自己本科的学校,一秒都不愿意多待。

    可偏偏那次考完试,我多留了一晚,第二天回家的。

    奶奶就在我回家的那天去世,我没能赶上跟她再见一面,再说一次话。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大一暑假的尾巴。

    临去学校前,奶奶看不下去我的鸡窝头,主动提出给我梳理一下。

    当时,我漫不经心地窝在藤椅里看手机,有点不耐烦,不喜欢人拨弄我的头发,但是在她的极力劝说下,还是妥协了。

    能感受到奶奶当时挺开心的,很细致地帮我梳头,就像小时候那样——我坐在她的床上,她帮我梳头,这是小时候洗完澡的固定环节。

    一如往常,爸爸送我去机场,奶奶和妈妈则站在家门口目送我。

    我笑着跟她们挥手告别,已经是大二了,不是刚上大学。这种离家去到熟悉的学校,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伤感的了。

    更不必说,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国庆节放假就可以回来。

    然而,大二一整年,我也就寒暑假各自回去了两趟,其余的大学三年竟常常回家。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造化弄人,如果2017年的国庆我没有在和父母怄气该多好。

    谁能想到,一个平常的告别,一个夏日的午后,竟是最后一面。

    一切都很突然,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对于奶奶身体不好这件事,自从我上大学后就是清楚的,但是从没想到已经糟糕到这个程度。

    爸妈觉得我承受能力很弱,选择了隐瞒,我在她生病很多年后,才知道她得了癌症。

    那天,天气阴沉沉的,我上了飞机后,问空姐大概几点能到,她说了准确时间后,我赶紧在开飞行模式前,给我妈发了消息,让她提前出发。空姐说的时间跟app上显示的时间有半个多小时的出入,也就是说我能提早回家,我还挺开心的。

    下来后,很快找到我妈,她神色、语气如常,并表示我的那条微信很及时,不然她就来晚了。

    我一如既往,钻进后座,想着马上能到家,心里很轻快。

    车行驶在路上,她先是闲聊了几句,突然话锋一转:奶奶最近不太好。

    我愣了下,奶奶身体不太好,我当然知道,尤其是近两年,每况愈下。

    我“哦”了一声,不知道怎么接话。

    不过想到寒假我一般待在家里,可以陪奶奶多说说话,多一些陪伴,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了。

    谁承想,下一句:她刚走了。

    妈妈的声调很平,不带太多的感情色彩,言语中有点惋惜,但是不构成激烈的情绪。

    我仍然是呆呆的、有点懵。

    起初,没有大开大合的心情,好像在跟告知我的人比谁更淡定。

    意识回笼,我开始落泪,先是无声的,接着痛哭流涕,人缩在车厢的一角,想把自己藏起来。

    我那天穿的那件粉色羽绒服,可以把拉链一直拉到头顶,整个人封闭在衣服里。

    我第一次这么做。

    根据我对自身的了解,我多少有点表演型人格。

    因为我当时并没有很伤心,我只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我应该如此,我本该如此,而不是我真的想如此。

    不是说我有多冷血,或者说我和奶奶之间感情淡漠,我只是很迟钝——比如小腿不经意间磕到了床脚,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身体传来“好疼”的讯号,而是首先会有“糟糕,马上会有一波痛感袭来”的念头,然后才会开始痛。

    包括奶奶的遗体送去火化的前一天,我再次陷入悲恸中,躲在被子里哭泣,惊动了睡在一旁的妈妈。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拍着我的背安抚我。

    对于这种痛苦,完全出于生理机能,好像想通过这场大哭达到最后再送亲人一程的目的。说实话,我仍旧没有很伤心。

    那时候,我从未觉得奶奶离开了,或者说我根本反应不过来。

    到家时,奶奶的遗体已经从医院接回家了。为方便举行仪式,棺材停放在车库里,跟当年爷爷去世时,走的一样的流程。

    这一点我很伤感——过早接触亲人死亡这件事。

    高一时,我还特神气地跟同学表示,所有长辈都健在,但是不到二十岁,爷爷奶奶外婆就全都渐次离我而去。

    一路都昏昏沉沉的,天气也好,心情也好。我一向不喜欢冬天,更不用说这种阴云密布的日子。

    到家时,爸爸和一些亲戚在家,还有专门负责丧葬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为奶奶去世后的仪式做准备。

    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在这种需要安慰别人的场合里,我总是沉默的可怕。

    还是我爸先开口,他说:你回来了。

    我点点头:奶奶她……

    我不知道我爸爸的心情是怎样的,只记得他面色如常,甚至和我寒暄了几句无关紧要的事。

    都说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我十分认同。

    失去母亲和失去奶奶的心情同样是悲痛的,但不能划等号。

    导致我觉得,当时说什么,都是废话。

    放下行李,爸爸牵着我的手去楼下:去给奶奶磕个头吧。

    我不动。

    他又说:奶奶前几天还念叨你,说你马上放假,快回来了。

    奶奶活到八十多,虽说最后几年被病痛折磨,但头脑仍然很清醒,人不糊涂,什么事都记得。

    我这个时候有点绷不住,哽咽着重复一句:我做得还不够好。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但我反复拿出来讲。

    爸爸一向能说会道,但是那天他没有接话。

    我想他应该知道我的意思,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不方便点破我,因为说什么都是马后炮。

    2017年这一整年,尤其是暑假,放假在家时,我的心情很压抑——外婆和奶奶的身体不好,都处于摇摇欲坠的危险期。而我,能发挥的作用很微薄。

    那时候,我只是想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什么都不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软弱又无能。

    奶奶是肉眼可见的日渐消瘦,肩颈处凸起的东西越来越大,我居然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生了什么病,连一丝好奇都没有。

    这其实很不符合我一贯很强烈的好奇心。

    现在的我,重新审视六七年前的自己,甚至怀疑当年的我是顺水推舟,选择性忽略自己的疑问。因为潜意识里,一定觉得那是个不好的东西,是我不想知道、想要逃避的真相。

    后来,我回想起来,早就被暗示过。只是我太傻了,没有当回事。

    大二寒假,全程参加了奶奶的葬礼,礼仪很繁琐,人也很麻木。作为小辈,不需要我操办什么。

    参与其中,跟着动作,就是我要做的事。

    还是那个冬天,一日,我在小房间午睡,迷迷糊糊梦见了奶奶,她穿了一身大红色的棉袄。从我记事起,她就从未穿过如此鲜艳的衣服,她站在餐厅的小圆桌前,一脸严肃地跟我说,“我要走了”。

    很快,我醒过来,茫然地环顾四周,恍如隔世,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自己在哪里。

    冬天天黑的很早,虽还没到晚上,窗外已经有了昏暗的前奏。

    我心口发紧,头皮发麻,隐隐恐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赶忙起身,打开房间的灯,接着跳下床,去找我妈。

    一秒也不愿在房间里多待,一个人实在是承受不住这如梦似幻的诡异。

    晚上,爸爸回来后,我们三个人坐在一起聊到这件事。

    爸爸虽理性,安慰我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也止不住的垂头丧气,声音沉沉的;妈妈则温柔地告诉我,奶奶这是跟你告别呢。

    从小,一家五口一起生活,后来爷爷去世,一家四口,如今……

    我这个人记性还可以,最早可追溯到上幼儿园时的一些片段和画面。

    从记事起,爷爷奶奶在我眼中就是老年人的形象,他们快四十岁有了我爸这个独子,我爸快三十岁有了我。而我刚出生时,外婆那个时候不过五十岁左右,还是个中年人。

    记忆中,我和爷爷奶奶的相处,有一段漫长而平静的时光。

    我想等我自己到了爷爷奶奶的年纪,躺在阳光下打瞌睡、回想往事时,这一段也必定会是我的宝藏珍品。

    我奶奶在家扫地,我也一定要跟着扫,我觉得扫地好玩。家里的簸箕就一个,大且笨重,她就拿出一个硬纸板作为简易簸箕给我用。

    小时候,住在一个七十几平米的房子里,家里东西多,地方拥挤,所以扫地时并不轻松,得把东西搬来搬去。我一会儿就没耐心了,看着奶奶扫。但奶奶仍然在家人面前,对我的“辛勤付出”,大加赞赏。

    小时候我还是个吃饭困难户,她会用带我去出玩、买零食等方式,敦促我吃饭。当然,有时什么诱惑都不能让我乖乖吃饭,脾气好的奶奶也会生气,现在想来——一个人居然会为了你没好好吃饭而神伤,这该多荣幸。

    奶奶腿脚不太好,在工作中摔伤了,从此落下了病根,经常看见她边走路边大力地捶腿。阴雨天更甚,平时不会走远。

    所以一般就是带我去小区的花园里玩,我最喜欢公园里的秋千,每次都荡好高,奶奶在一旁看得胆战心惊,然后我就故意越荡越高,秀出自己的风采。

    要不怎么有幼稚这个词呢,那个时候的我,身心都适配于这个词。

    我们经常一起看电视。

    房子小,卧室自然不可能大,我爷爷坐在他的黄金宝座上,我只能坐在爷爷奶奶的床上看。纪晓岚、大宅门、新白娘子传奇等,我全是跟他们一起看的,因为我没有遥控器的掌控权,所以爷爷放什么,我们就看什么。

    当然,我们也有学习时间。家里有一套蓝皮书,估计是一个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读物,我们三个还一起学过《三字经》,还有别的书,可惜我只记得这本了。

    当时,爷爷是我们三个中文化程度最高的,算是老师,我和奶奶是学生。

    至今,这本书都没学完,而老师和学生都不可能凑齐了。

    还记得我姑妈的儿子闹离婚,为了制造舆论环境,那段时间,姑妈和儿媳经常轮番跑到我家诉苦。姑妈吐苦水,奶奶出言安慰;儿媳数落对方不是,我奶奶照样热心接待。

    我心想说,作为男方的亲戚,无论双方谁有过错,一般都会站在男方这边,这属于立场问题。而且时间和事实证明,确实是女方有问题,但是我奶奶居然能在这个问题上不偏不倚!

    我到现在都在好奇奶奶的心理活动,简直就是当代梅兰妮。

    很快,我上学了。

    初中、高中,我和奶奶相处的时光骤减,特别是高中。我的高中属于放假很少的学校,到了高三,一周只休息半天,后期甚至半天都没有,就放一个早读课给你补觉。

    白天我不在家;晚上回家时,奶奶已经休息了。

    我们唯一可以见面的时候,就是早上。她和爷爷出门买菜,我在家吃早餐,准备去学校上早读课。

    起先,奶奶会轻手轻脚地坐在圆桌旁,跟我几句话。

    我表现得极其不耐烦,敷衍两句,继续吃饭。

    那个时候睡眠严重不足,六点不到起床,每天六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早上起床吃着千篇一律的早餐,时间很也很赶,没啥胃口但必须得吃点东西,否则会饿到中午——一天中心情灰暗的制高点。

    后来,奶奶就只是坐在一旁,看我两眼,默不作声。

    我知道是奶奶关心我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仍然很不懂事,也不抬眼看她,表情淡淡的,一副冷漠的样子。

    我当时就知道,这么做可能会使她伤心,但是那个时候太自我了,认为她应该体谅我——我已经很累了,没有丰沛的情感回应她的慈爱。

    屡屡碰壁后,奶奶还是会早上出门前,看看我。

    哎。

    爷爷去世后,奶奶平时就一个人在家,父母上班,我上学。

    我想她应该是孤独的吧,除此之外,还有疾病的折磨。爷爷去世不久后,她就确诊了,不过我后来才知道这些。

    老年人娱乐的方式不多,大多时候由电视陪伴着。

    高中毕业后,我有了大把的时间,但好像仍旧没有花很多时间和奶奶在一起。只是偶尔,我会去她房间坐一会儿。她总是会表现出十二分的开心,我们一起聊天,一起看电视。

    说什么话题,都能说到我爷爷,从她的口气中,我总能生动地体会到音容笑貌的含义,好像他还在我们身边。

    我有时反思时,总会想,奶奶的最后几年,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活在了回忆里,活在了那个与她相伴时间最长的人的往事中。

    到了后期,奶奶对看电视也没有兴趣了,看一会儿就觉得电视里的声音聒噪,不想看。

    此后,便陷入到了漫长的枯坐中。沙发上有一个她固定坐的地方,她喜欢坐在那里,把腿脚放在茶几上,闭目眼神。

    我不觉得她困倦,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她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

    她手边的沙发扶手上有一本画册——和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并寄过来的。后来我无意间翻看这本画册,发现奶奶生前经常看这本书,书中有几张纸甚至掉了下来。

    亲戚们常说我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我有时自己也这么认为,因为我爸爸就是,所以耳濡目染,我也会跟着他,学做一些事。比如家里好吃的东西,都会先让给长辈;要给长辈提供便利,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做不便的事……

    人是复杂多面的,就看怎么表述了。

    其实我也可以在不说谎的前提下,通篇写喜闻乐见、天伦之乐的美好画面,但我不想这样书写。尽管我也很矛盾,说不清自己的动机,或者说没有动机,只有初心。

    和奶奶相处的最后一个暑假,我仍有很多遗憾不已的回忆。

    一天,奶奶走到我的床边,让我陪她去药店的小超市买点东西。大家知道的,有些药店为了给医保卡提供更多的消费去处,会在里间私设一间小超市。药店赚到了钱,客人医保卡上多余的钱也买到了东西,皆大欢喜。

    大热天的,我只想躺在床上吹空调,才不想出去。后来悄悄问了我爸爸,我爸也表示不要去,我就更心安理得了。

    实际上,从我家去那个药店,不过二十分钟的脚程。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奶奶跟我说过几次,我最终都没有陪她去。

    奶奶洗澡有一套自己的流程,要搬东西进浴室。她是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所以也不吱声,自己一点点地挪动,我听到声音就赶紧下床帮忙,但有几次我明明听到了,却假装聋了,任由她自己行动。

    还有最过分的一次。

    奶奶的弟弟来家里玩,我本来准备午睡的,被他们高声的讲话吵得根本睡不着,气得在床上翻来覆去,又不好去打扰他们——老年人听力下降,说话大声很正常。

    这时,奶奶推门进来找我,让我出来,教一下她弟弟网购。我说我要睡觉,不想去。

    本以为事情就结束了,谁知我奶奶竟然在我床边求我去,甚至双手合十,上下摆动了几下,满脸的恳求意味。我大吃一惊,瞌睡早就吓没了。

    为什么要这么卑微,还是对我这种小辈,这不是折煞我吗?

    而且这只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为什么要这样!

    那天怀着很微妙的情绪,赶紧起身,陪她一起去客厅。

    但我始终难以共情她的心理,直到现在。

    再后来就是葬礼,故事本应就此封存。

    但是一个多月前,我在饭桌上,听爸爸说起了奶奶临走的前的事。

    对于伤痛记忆,除非别人愿意说,我是不会故意挑起的。那天很巧,爸爸的朋友,两人是夫妻,同时期各自失去了亲人。

    我爸爸大概是为了安慰他们,就说起了自己亲历的场景。

    谈话间,眼睛里泛着泪花,我坐在对面也一度哽咽。

    原来我奶奶跟我一样,也不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她只知道自己身上长了肿瘤,觉得割掉就会康复,所以有时会埋冤我爸不够果断,选择保守治疗。

    爸爸不敢告诉她,这是癌症,且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全身,没办法开刀。不是她想的那样,一刀下去,就会长痛变短痛。

    弥留之际,爸爸找医生走程序开了几支吗啡,我不敢想象人是痛到什么程度,才会不得已用违禁品。

    爸爸趴在奶奶的床头,终于对她说出真实的病情,他说选择隐瞒是因为很多病人承受不住得癌症的心理压力,还没病死就已经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希望奶奶能理解他的顾虑。他还说,不知道奶奶听进去多少,但是看见奶奶眼角的泪流了下来,他也一样,眼泪浸透了镜片。

    我当时光听描述就泪流不止,现在写下这段时也是,甚至有点庆幸我当时不在,这是怎样一个场景啊。

    2024.1.6

章节目录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洋蒜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洋蒜头并收藏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