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12年前,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就称之为“钢琴事件”吧。

    2012年的暑假,我正在为钢琴考级而发愁。

    当年我是4、6、8、10这样依次考级的。

    前三次考试,胸有成竹:要考的曲子恨不得半年前就开始准备,早就练得滚瓜烂熟。

    到了十级考试时,我已经上初中了。练琴时间变少,自己也开始松懈。

    老师问我还考不考十级?

    我有点纠结:考吧,八成是没戏;不考吧,没考到十级有点不甘心,就差最后一步了。

    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报名了。

    其实到了学钢琴的末期,我已经相当厌恶这门乐器了,所以没有之前弹得好,老师也逐渐对我失去耐心,恶言相向、把我的琴谱扔在地上……

    钢琴课都是一对一上课,老师的怒火也是一对一传达,没有同学可以分散火力。

    就这样,我和老师,互相折磨,恶性循环,度过了挺长一段时光。

    直到现在,我偶尔还会梦到去琴行还课。

    在梦里,我每次都战战兢兢、心绪不宁,心里想着“这次又完蛋了”、“老师等会又要给我甩脸子了”、“我能不能请假不去啊”……

    以上都是些笼统的苦涩回忆,过去也就过去了。

    重头戏是考十级当天。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在家练琴。

    虽说弹琴是最不可能速成的,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预料之中,考试时,我发挥得很糟糕,坐在考场的琴凳上,深感丢人现眼。

    考级跟平时的卷面考试不一样,考差了好歹就自己知道,就算你跟别人说自己考得如何不好,人家也不知道你具体是什么情况。

    但是考级时,室内有一排考官,室外仅一墙之隔,簇拥着一群学生和家长,他们都能清楚地听到里面的琴声,对考生弹得好坏,有个大致的判断。

    估计在外面的时候,就议论开了。

    走出考场时,我看见我爸居然来了,脸阴沉着。

    我正是备受打击的时候,特别想找个人安慰,也顾不得他给我脸色看了,一头扎进他的怀里。

    现在想想还是很奇怪,为什么我弹得不好,我爸要对我发脾气?

    他是最不应该有情绪的。

    五年来,接送我弹琴、陪着我上课的,基本上都是我妈。

    学琴期间,爸爸还不允许我说,“弹琴是为了考级”这么功利的话;于是我就迎合他,说弹琴是为了兴趣爱好,还记得他当时流露出很赞赏且欣慰的神色。

    讲真,我当时就觉得我们两个人真是虚伪至极……

    可是只要不揭开这层丑恶的面纱,我们还是可以像这样,继续互相欺骗。

    刚开始学琴时,确实是因为喜欢,可越往后面学,越觉得没劲透了。

    琴行里,单纯地为了考级而安排教学,学生们为了一纸证书,放下其他的学习内容,专攻备考。不计时间,不计成本,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言。

    我不知道现在琴行的风气有没有变好,但我想只要有考证任务,学习都会变得不纯粹,可能还是要自己心里调解好【个人喜爱与取得成绩】的度。

    考完试后,我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吃了个午饭,躺在床上休息,早起加考试带来的身心俱疲,使我很快就睡着了。

    这时,房门被大力地推开了,我爷爷故意把声音弄得很响,差不多就是把门板摔到墙壁上的力度。

    他大声地训斥我:你怎么好意思睡觉的?你爸爸因为你,气到午饭都没吃。

    又说:我真应该把你的钢琴给砸了,整天叮叮咚咚的,烦死人了。

    他走后,我奶奶探身进来了,刚刚她也一直站在旁边。

    奶奶的态度则温和很多,但是说的话同样让人心寒,她说:xx啊(我的小名),你以后不要在家里弹琴了,惹得大家心里都挺不开心的。

    当时我和我妈住一个房间,她那时候已经去上班了。临走前,她看着我,一句话都没说,态度可以称得上冷淡。

    我真的好想让她抱抱我、安慰我两句。关于学琴这件事,她是陪伴着我、最了解我的人。纵使这次考得很差,但她最清楚我的付出,或者说我们共同的付出。考级也不仅仅就这一次机会,虽说确实越往后拖越不可能考出来。

    就这样,开开心心地开启学琴之路,却以全家人指责、冷落我而草草收场。

    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几个月后,琴行说我考过了,通知我们去拿十级证书。

    我不是那种嘴上说自己不行,交出的成绩单却很漂亮的人;总体来讲,我是个很实诚的人:说考得好,未必真的好,多半是自我感觉好;说没考好,那就一定是不行。

    当年,肯定是走了狗屎运。

    隐约记得考级好像也是分严格与宽松的大小年。

    那天放学后,我被告知这个消息。

    家人的声音里透着喜悦,而我呢,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仿佛在考级这件事中,我是最不相干的那个人。

    听说,爸爸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琴行取证书。

    我爷爷则靠坐在藤椅上,跟我说:你还是不错的嘛。

    我站在他的身后,恶狠狠地盯着他的后脑勺,语气毫不客气:你当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爷爷语气轻飘飘的,颇为无所谓地说:你这个小孩,怎么还记仇呢?

    我当即冷哼了两声。

    钢琴证书对现在的我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

    学钢琴这件事,我觉得完全遵循用进废退的观点:只要一段时间不弹,就会落下很多,像我这种后来长时间不练琴的人,基本上就跟没学过差不多。

    但“钢琴事件”却产生了作用。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记忆。

    家人或许早已忘记,但是我却会记得很多年,历久弥新,常学常新。

    这不,十二年过去了,我还是能细细道来这个故事,可见一斑。

    大家也许看过或听说过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个受害者被车上12个嫌疑人集体捅了一刀的故事。“钢琴事件”对于我,何尝不是家庭版的东方快车案呢,只是温和些、不致命罢了。

    (从故事内核看,这个类比不是很恰当,我只是取该故事的现象/表面用一下。我本人也仅看过剧版,没看过原著,所以如果大家觉得好笑的话,随便笑吧。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钢琴事件”到这里就结束了,写了这么多,本意并不是想说亲人的冷漠。我想,即便最美满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会有矛盾的,可能是由于误会、缺乏沟通等。就我所描述的这件事而言,或许当时跟家人说开了,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想说的是,家庭的影响对个人性格的塑造,比如偏执。

    不知道大家被亲人集体拉踩、甚至背叛,会有什么想法。特别是我们在面对这些事时,还很小,三观未形成的时候。

    我当时产生的想法是:我只有我自己了。我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最亲切的家人都可以这样对我,这说明世上任何人都可以这么对我。

    于是,我就有了一种“遇事一条路走到黑”的暗黑想法,以及家人“谁都别想管我”的复仇般的爽感。无论事情对错,只要是我认定的事,我就要尝试一下,因为家人并不是我坚强的后盾,他们是薛定谔的后盾。

    ——这当然是一个危险的想法,所幸我很少这个样子,绝大多数时候咱还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的性格基调。人学会放过自己,也是一种智慧。

    但是不可否认,我体内有躁动的偏执因子,生活中会有所体现。家人和朋友都说,我有的时候过于倔强和固执。

    我想这就是偏执在作祟吧。

    人都是有偏执的一面的,但如果极度偏执,达到偏执怪的程度,我大概就能推测出这个人的成长环境一定是出了问题。

    我的事例如果能够给提供一点点思考,那“钢琴事件”既然发生了,也还是有意义的。

    2024.8.27

章节目录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洋蒜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洋蒜头并收藏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