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的最后一天,我在公交车上被骂了。

    起因是我无意中抢占了一个老太太的座位。

    那天上午,我跟妈妈在盒马买完东西,坐车回家。

    我先上的车,看见有两个并排的座位空着,于是快步走到靠窗的座位,一边坐下,一边朝我妈挥手,让她坐我旁边。

    这时候,一个中年女子贴心地告诉身旁站着的老人,说那边现在有空座,让她过去坐。当时那一站下车的人很多,车上瞬间有了好几个空座位,我坐下后才知道她跟老人指的是我旁边的座位。

    妈妈也看到了那两人的视线落在我们这边,她当时人已经站在座位边了,犹豫要不要坐下。

    我觉得没必要做这种无谓的谦让,又不是车上没有座位,靠近老人更近的地方就有位子。因此,我拽着妈妈的背包袋子,往下拉,她顺势坐下了。

    出于礼貌,我们朝两人道了声谢。

    本以为事情就结束了。

    突然,坐在我后面的中老年男子凑过来,在我耳边大声地说:你顾着你妈妈确实没错,但是你不该占别人的座位。

    起初,我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这人好莫名其妙。

    不知道他这么义愤填膺,是为哪般。

    还没等我开口说什么,他已经起身,站在车厢里,准备下一站下去。

    实际上我反射弧很长,临场反应很差,他就算给我时间,我也不一定能发挥好。我还特容易脸红,情绪易激动,导致脑子里有一大堆想法,但话到了嘴边,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不管有理没理,性格的缺陷,让我气势上一下子就输了一大截。

    我妈腾地一下站起来,跟该男子站在一块,她不好意思继续坐了,还跟他解释了一下:我们事先真的不知道情况,不然说什么都不可能跟一个老年人抢座位。

    妈妈满脸堆笑,态度服软,一下子让该男子的气焰嚣张起来,自以为站在了道德的高地,根本不听别人说什么,就开始发表正义的宣言:“你小孩这么年轻,却这么自私,以后可怎么办?我真是看不下去了,才站出来教育几句……”

    当时刚从湖南旅游回来,在黄花机场碰到老年人不会使用饮水机,我看见后立马上前帮他灌满了水,并教他该怎么做。

    要是当时有镜头怼着我们,说不定还是一则正能量新闻呢。

    而现在,我俨然成为一个年轻人中的败类,要是不幸被拍了传到网上,我就成了众矢之的。

    车子很快到站,该男子扬长而去。

    他一定觉得自己就是美德的化身吧?

    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上车前,在没有空座的情况下,他是坐着,老太太是站着的呢?

    这么爱道德绑架,为什么不先绑架一下自己。

    座位仍旧空着,我让我妈过来坐,她摆手表示算了。

    一直到目的地,我身边的座位都是空着的。

    直到下了车,我妈才跟我重新熟络起来,开口说,“我知道你是个心肠很好的小孩,不要因为别人说的话影响你。”

    我眼泪不受控制、无声地落了下来,心想你这些迟来的宽慰又算什么呢。

    每次都是这样,不论我有没有做错事,就不说维护了,竟站在我的对立面,然后事后再讲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我觉得哪怕只是一个陌生人,纵观全程后,品评两句,都不该是这样。

    当然,我并没有把我的想法说出口,勉强笑了笑,接受了她的话。

    我早就放弃在这一块跟我妈沟通了。之前不是没有试过,哪次不是真诚道歉、虚心接受,然后遇事继续把我抛出去。

    要么消极应对,不作为;要么脱粉回踩两脚。

    这就是我长大懂事后,妈妈处理事情留给我的印象。

    有一次,在永辉超市购物时,我单肩背了一个购物袋,没有用购物篮或小推车。找到要买的东西,直接放进袋子里,很多人购物时都是这样的。

    但是那次,可能被工作人员误认为是我的背包,以为我把自己私人的东西和超市没有结账的东西,混合放在了一起。

    就上前出言提醒道,东西不要这样放。

    我又是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平时我也是这么干的,我说这样放怎么了?

    超市员工解释了两句,有一个热心顾客也上前,跟我说,该怎样怎样。

    当时大家的态度都挺平和的,并没有剑拔弩张,也没有人围观。但是我一扭头,看见本来站在我身侧的妈妈,离我很远,可以说是隔了一段距离。

    我又看见她脸上露出那种很羞愧,以及“我不是她妈妈,我不认识她”的那种表情。

    她觉得因为这种事被人误会,很难自处,所以就选择逃避。

    当时比现在年轻,我的不满直接挂在了脸上,那次购物草草结束。

    我想说两句泄愤的话,她张了张嘴也想说点什么。

    但是终归,我们最后谁都没说什么。

    大概就是从那次起,我在心中单方面达成了一种默契: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再也不会指望我妈会有什么护犊子的行为了。说“护”都有些言过其实了,更多算是一种正常的思维逻辑。

    后来跟我妈在一起时,遇到同样的事情,尽管还是会有一些情绪涌上心头,但是首先心中会冒出一种残酷的爽感。我在心里冷笑道:就知道你会这样。

    我屡试不爽,你节节败退。

    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弱,自己开始独当一面。

    以上的烦恼,只会越来越弱。

    我越来越适应,不过很难释怀。

    这得等我年纪再大点的时候,才可能达成某种和解吧。

    回到本篇的主题。

    常说现代人冷漠,但有时又爱多管闲事。比如说这个公交车男子,他肯定算不上恶人,就是好为人师,随时随地大小爹。

    这就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有时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四月,我在雷峰塔上遇到一个大叔。登顶后,很多游客在那里拍风景、自拍留恋等,这个大叔也是很激动,跟他老婆开视频聊天。我就眼看着他,为了给老婆看风景,捧着手机、绕着塔转圈圈。

    通常都是后置摄像头看远景嘛,他不是,他开的前置摄像头,背对着景象,把手机举得高高的,艰难地让风景们入画面。

    我在一旁看着,乐不可支,以为他不知道怎么调前后的镜头,就追到他后面,告诉他,可以开后置摄像头,就不用这么吃力了。

    大叔也是一个很听劝的人,熟稔地按下了调转镜头的键。

    他很得意地告诉我,不就是这样嘛,我会的!

    当时,我傻眼了:干嘛多此一举,教人做事!还自我感觉良好。

    所幸遇到一个脾气好的,不然雷峰塔上该多一个不美好的回忆了。

    包括上次跟朋友一起旅行,她想买一些礼物带回去。

    在外面旅游的时候,我情绪是很高亢的,人也变得活泼热情起来,就很积极地帮她参考、提建议。

    我们逛的是凤凰古镇的夜市,热闹且繁盛。

    走到一个摊位上,有几个布包她还挺喜欢的,但觉得包上的图案有点老气,所以纠结要不要买。我却觉得还挺有地方特色的,就多说了几嘴,最后她就买下了。

    事先说一下,我跟朋友一起逛街,绝不会撺掇她们消费,反而自己喜欢乱买,但是会提醒别人理性购物。

    前几个月,在成都疯狂shopping的时候,同学看上了一款鞋,但是不管是穿平常的码还是大一码,总感觉有挤脚的地方。

    我看她一脸矛盾:一眼相中,喜欢是真的喜欢;可是不如意的地方又很突出,买回去大概率以闲置收场。

    于是,我就跟我同学说,只要你有一点犹豫、东西有一点不适合,就不要买,商场的好东西多着呢。

    同学当即表示同意,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后来买了另一双喜欢且合脚的鞋。

    这边布包买好后,朋友还想再买点别的,她朋友多,几个包不够分。

    我们又走到下一个摊位,是个地摊。

    她看中几个娃娃,它们穿着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很可爱。我正准备蹲下来,拿起其中一个,一边说这个不错,可能还说了可以买这个之类的话。

    然后她就很认真严肃地跟我说,不要替我做决定。

    我尬在了当场,身体略微僵硬,缓缓起身,收回了手。

    其实刚买完布包的时候,朋友就跟另外同行的小伙伴说:“在xx(我的名字)的半强迫下,我买了这几个包。”

    当时我没有当回事,还开玩笑说,自己去当个推销员,肯定是个销售冠军。

    现在想想,在那个时候起,她就觉得我在替她做决定了,只是没说出来,没想到我那么快就梅开二度了。

    这个事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我当时也只是尴尬了一小会儿,很快就又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但我旅游回去后并没有忘记,会去反思。

    对于想不通的问题,我会先放放,等有时间,或者一些想法正好从脑子里蹦出来时,再去想——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会怎么办。

    主要是我是一个很少用强硬的语气讲话的人,比如用命令句、祈使句等,我跟别人说话的语气从来都是有商有量的,可以说很随和的一个人,但是我却被朋友误认为我在挑战边界感,这就让我很困惑。

    不知道是她太敏感了,还是我神经太大条了。

    可是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很敏感的人,我们应该惺惺相惜才对呀。

    但是这件事确实给我提了个醒。

    有的时候光有道德制高点、助人为乐、好心肠等,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是不够用的。

    至于具体该怎么做,我觉得与人相处的那个微妙的度,还是很难把握的,需要用一生去研究这个课题。

    目前,我不多的小感悟,分享一下:先管好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观察别人,规范自己的言行。

    2024.8.31

章节目录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洋蒜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洋蒜头并收藏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