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中秋节快乐!
没抢到下午的票,我只好买了中秋节当天最早的一班火车来南京了。
出站后,我发现地上全都是积水、树叶、小树枝,路上行人不多,城市竟可以用空旷来形容。必经的一条宽阔的马路,也不见挤挤挨挨的小电驴和人群,以往一不留神就得被他们滴滴滴……
天空阴沉,但雨已经停了。
原本喧嚣的城市、密集的人流,这会儿却安静得不像话,只有清洁工的扫帚轻刷地面的微弱声响。
路上,地面被台风席卷下来的梧桐树叶铺满了,稍不注意就会被小树枝勾住鞋子。
这都归因于台风刚过境,假期尚未结束。
此刻,我的心情不上不下的,说不上开心,但也没有休息结束、明天要上班的失落感。
走着走着,脑子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有点理解为啥本地人对外地人有排斥心理了。
或许这座城市本该每天都像今天这般,有着比较“从容”的人口数量。
就比如说各个省的省会城市,本来当地人在这片土地上,过得很安逸,谁知我们这一大群外地人涌到这里,上学、工作也就算了,还憧憬着在当地买房子、正式落户,让自己的后代留在这里,接父母一起过来团聚……仅这么粗略算一下,该城市就增加多少人了。
在家里待了三天,懒懒散散,跟着家人吃吃喝喝,书也没看几页。倒是看了一些招公司的招聘,抱着石沉大海的心,准备投简历。
我们学院的大群在沉寂了两年左右后,终于在今年九月活跃起来了,老师们天天发xx公司的招聘信息,通知xx公司即将在学校xx地开宣讲会,鼓励大家去听、去试。
都说“金九银十”,不知道过了这两个月,还有会不会有这么多校招。
甭管面不面得上,是不是虚假繁荣,这么多公司一同在招人,群里热热闹闹的,总有种就业机会很多的幸福感……
但是实际上心里知道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还艰难。前不久,同学被裁员了,虽说他的语气很开心,但是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总感觉一个有经验的员工都被随意地裁员(离人到中年被优化还有很多年),就更别说我们这些小白了。
其实,随意点进一个链接,就知道文科生真是一个要命的身份,求职市场上根本不需要我们。
文科生的招聘甚至都不写进宣传海报里!
大群里转发的几则招聘信息都没有文科的岗位,学院群毋庸置疑都是文科生,所以转发信息的老师宽慰我们道,“文科的很多岗位都是聊出来的,招聘会大家可以多看多聊”。
我们:……
当然,具体到各类文科专业,我的专业又是“下品”。
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挡我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的决心,也许第一份工作不是世俗眼中的好工作,也许赚得钱很少,但是我是一定要毕业前后无缝连接上班的。
我再也无法忍受家里蹲的生活。
只须想一想,我就会打冷颤。
那是比每天上班更可怕的生活,而旁人眼里,你不过是在家里吃喝玩乐,是个啃老度日的混子。
在啃老这件事上,我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涉及到钱这种敏感的话题,我觉得只要父母没有意见,自己也能接受这种现状,那些指手画脚、试图逼逼点什么的人,都是毫无立场的。
你又不出钱,还想看笑话,凭什么?
最多允许被你私底下当成谈资,偷着乐吧。
不知道国外的gap year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国内的gap大概是这样:上班时,跟法官闲聊,她说她身边有一些人,跟我们年纪差不多,找不到工作就在待在家里。她说之前很不理解当代年轻人的啃老行为,现在逐渐地可以共情——如今就业环境太差了,有些学历还不错、花大笔钱留学的孩子,干某些工作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还不如待在家里,备考、找工作、等机会,家里又不是养不起。
曾经我和父母就是这样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在家生活了两年半左右,包含大四。备考、实习、摆烂,以及疫情的来者不善,总归让我有了一点还算深刻的想法:最好不要脱轨,gap year根本不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试想一下,从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我们国人身上共同的品质:急、赶、超前。
看电影,时间没到,大家就会早早地坐在那里等,电影一结束,一秒钟也不能等,哪怕等会没什么事,也要蜂拥着挤到出口;坐火车也是,早早地就候在检票口等着安检,下车时还有一会儿,早就拿好东西等在车厢门口;双十一购物节,实际上10月份就开始了,反而双十一当天没什么购物欲,因为想买的东西早就在这之前弄好了……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说我刚提到的投简历的事,九月才是一个学年的开始,但是招聘信息已经纷至沓来。对此,公司、学校、学生,习以为常,好像就该如此。
可是,我们在学校的事,最重要的毕业论文实际上还没有搞定,学校给我们的毕业指标,也尚待完成,也就是说如果事分轻重缓急的话,学校的事目前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毕不了业,可是你又能说就业不重要吗?
每年都是这样,堆积在一起,学生必须一手抓这个,一手抓那个,你没抓住是你自己的问题,总有能平衡多方面的学生。
我国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gap很难;勉强gap后,乐在其中很难。
所以为了适应这种大环境。
个人觉得,考不上但是还想考,那就找个清闲点的班上,边考试边上班;没有强烈的升学欲望或者进入体制内的决心,干脆就安心上班吧……
我过迟地意识到我属于后者,那时因为家人对我的宠爱,怕我辛苦,反而使我过了人生中相当昏暗的两年。家人出发点是很好的,但预期与现实是有出入的。
一直在上班,却还在准备考试的人,可能就跟我得出相反的看法了:很羡慕不用上班,每天只要准备考试就行,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和体力学习。
我只能说万事难以两全,我的看法只是一个小小的参考,前车之鉴都算不上。
我在家的情况没有那么水火难容、激烈斗争,更像是温水煮青蛙。
可以说,我的父母算是通情达理、和善可亲的一类了,但是两年前我仍然过得很不快乐,有自己的原因,也有父母对我的影响。
这不能怪任何人。
是个人,就有人性的弱点。
我不怀疑大家开始时美好的初衷,但是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生活,以及在社会氛围的笼罩下,这才发现最初有点过于高估人性了,自己和他人的素养、包容能力、境界并不能达到开始时的期许和承诺。
我觉得这个事情就跟婚后在家当全职主妇一样。
丈夫婚后欣然承诺“我养你,你只要把家里的事顾好就行”。浓情蜜意时,很难否认丈夫当时的心意,但是实际上过日子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你只要xx就行”的前面其实有很多隐藏的前提条件。
那么全职备考也是一样的道理。
家长对你的期许一开始也确实是“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然后咧,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上,就一定会成功的。另外,带入父母的角色想一下,同事、朋友的小孩也许在毕业后就找到一份好工作、顺利升学或者步入婚姻组建家庭(传统的长辈比较看重这些),这都可以成为你备考期间和家长不能和睦相处的导火线。
尽管细想一下确实不值一提,但是谁能挣脱周边环境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影响。
我不能,我的父母同样不能。
不要觉得自己就是独特的,受到眷顾的那个幸运儿。
你不是。
全职备考本就让人疲惫不堪,昏暗的前途和避无可避的对比、得失心、取舍、质疑自我等,加上过于年轻导致的承受力差和情绪上的大开大合。
如此一天天地过下去,人很难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被家人养着的日子没那么好过,更不要说被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丈夫养着了,所以现代人一听到“全职主妇”就直皱眉头。
爱情不可能比亲情走得更远,所谓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有先决条件的。
因此,我认为全职家里蹲,对于任何社会角色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除非你口袋里有足够的钱,这还不够,你得硬气些,掌握话语权,随时有出走的决心才行。
说来说去,还是得上班,普通人活着就是要上班的。
哪怕就是——哪里赚钱哪里花,存不下积蓄,至少养活了自己,在家庭里不受制于他人,不是吗?
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我始终认为“爱与尊重”放在很靠前的位置。
但是如果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就很难赢得一份尊重。
这是一篇上班洗脑文,我取名叫《牛马预备役》,或者叫《牛马是如何诞生的》、《牛马的自我修养》、《老板喜闻乐见的一类牛马》等,是不是也挺不错的?
今后找工作不顺利时,或者找到工作后、疲于上班时,我就翻出来看看,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激励呢?
苦笑中。
哦对了,文中提及的工作远非可以用“事业”二字来替换,每次我看人家说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时,我就一阵心虚。
我日后真的可以拥有一份可以称之为事业的工作吗?
极大可能每天就是干着一份琐碎麻木、没有什么升值空间的工作。
我总想着,工作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不就是糊口的嘛,真的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活在世上是有价值的,甚至可以用奉献社会来描述?
哎,不知我得工作到哪一年,才能很有底气的说“这是我为之努力而奋斗的事业”呢?
不安地期待着。
2024.9.17
没抢到下午的票,我只好买了中秋节当天最早的一班火车来南京了。
出站后,我发现地上全都是积水、树叶、小树枝,路上行人不多,城市竟可以用空旷来形容。必经的一条宽阔的马路,也不见挤挤挨挨的小电驴和人群,以往一不留神就得被他们滴滴滴……
天空阴沉,但雨已经停了。
原本喧嚣的城市、密集的人流,这会儿却安静得不像话,只有清洁工的扫帚轻刷地面的微弱声响。
路上,地面被台风席卷下来的梧桐树叶铺满了,稍不注意就会被小树枝勾住鞋子。
这都归因于台风刚过境,假期尚未结束。
此刻,我的心情不上不下的,说不上开心,但也没有休息结束、明天要上班的失落感。
走着走着,脑子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有点理解为啥本地人对外地人有排斥心理了。
或许这座城市本该每天都像今天这般,有着比较“从容”的人口数量。
就比如说各个省的省会城市,本来当地人在这片土地上,过得很安逸,谁知我们这一大群外地人涌到这里,上学、工作也就算了,还憧憬着在当地买房子、正式落户,让自己的后代留在这里,接父母一起过来团聚……仅这么粗略算一下,该城市就增加多少人了。
在家里待了三天,懒懒散散,跟着家人吃吃喝喝,书也没看几页。倒是看了一些招公司的招聘,抱着石沉大海的心,准备投简历。
我们学院的大群在沉寂了两年左右后,终于在今年九月活跃起来了,老师们天天发xx公司的招聘信息,通知xx公司即将在学校xx地开宣讲会,鼓励大家去听、去试。
都说“金九银十”,不知道过了这两个月,还有会不会有这么多校招。
甭管面不面得上,是不是虚假繁荣,这么多公司一同在招人,群里热热闹闹的,总有种就业机会很多的幸福感……
但是实际上心里知道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还艰难。前不久,同学被裁员了,虽说他的语气很开心,但是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总感觉一个有经验的员工都被随意地裁员(离人到中年被优化还有很多年),就更别说我们这些小白了。
其实,随意点进一个链接,就知道文科生真是一个要命的身份,求职市场上根本不需要我们。
文科生的招聘甚至都不写进宣传海报里!
大群里转发的几则招聘信息都没有文科的岗位,学院群毋庸置疑都是文科生,所以转发信息的老师宽慰我们道,“文科的很多岗位都是聊出来的,招聘会大家可以多看多聊”。
我们:……
当然,具体到各类文科专业,我的专业又是“下品”。
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挡我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的决心,也许第一份工作不是世俗眼中的好工作,也许赚得钱很少,但是我是一定要毕业前后无缝连接上班的。
我再也无法忍受家里蹲的生活。
只须想一想,我就会打冷颤。
那是比每天上班更可怕的生活,而旁人眼里,你不过是在家里吃喝玩乐,是个啃老度日的混子。
在啃老这件事上,我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涉及到钱这种敏感的话题,我觉得只要父母没有意见,自己也能接受这种现状,那些指手画脚、试图逼逼点什么的人,都是毫无立场的。
你又不出钱,还想看笑话,凭什么?
最多允许被你私底下当成谈资,偷着乐吧。
不知道国外的gap year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国内的gap大概是这样:上班时,跟法官闲聊,她说她身边有一些人,跟我们年纪差不多,找不到工作就在待在家里。她说之前很不理解当代年轻人的啃老行为,现在逐渐地可以共情——如今就业环境太差了,有些学历还不错、花大笔钱留学的孩子,干某些工作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还不如待在家里,备考、找工作、等机会,家里又不是养不起。
曾经我和父母就是这样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在家生活了两年半左右,包含大四。备考、实习、摆烂,以及疫情的来者不善,总归让我有了一点还算深刻的想法:最好不要脱轨,gap year根本不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试想一下,从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我们国人身上共同的品质:急、赶、超前。
看电影,时间没到,大家就会早早地坐在那里等,电影一结束,一秒钟也不能等,哪怕等会没什么事,也要蜂拥着挤到出口;坐火车也是,早早地就候在检票口等着安检,下车时还有一会儿,早就拿好东西等在车厢门口;双十一购物节,实际上10月份就开始了,反而双十一当天没什么购物欲,因为想买的东西早就在这之前弄好了……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说我刚提到的投简历的事,九月才是一个学年的开始,但是招聘信息已经纷至沓来。对此,公司、学校、学生,习以为常,好像就该如此。
可是,我们在学校的事,最重要的毕业论文实际上还没有搞定,学校给我们的毕业指标,也尚待完成,也就是说如果事分轻重缓急的话,学校的事目前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毕不了业,可是你又能说就业不重要吗?
每年都是这样,堆积在一起,学生必须一手抓这个,一手抓那个,你没抓住是你自己的问题,总有能平衡多方面的学生。
我国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gap很难;勉强gap后,乐在其中很难。
所以为了适应这种大环境。
个人觉得,考不上但是还想考,那就找个清闲点的班上,边考试边上班;没有强烈的升学欲望或者进入体制内的决心,干脆就安心上班吧……
我过迟地意识到我属于后者,那时因为家人对我的宠爱,怕我辛苦,反而使我过了人生中相当昏暗的两年。家人出发点是很好的,但预期与现实是有出入的。
一直在上班,却还在准备考试的人,可能就跟我得出相反的看法了:很羡慕不用上班,每天只要准备考试就行,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和体力学习。
我只能说万事难以两全,我的看法只是一个小小的参考,前车之鉴都算不上。
我在家的情况没有那么水火难容、激烈斗争,更像是温水煮青蛙。
可以说,我的父母算是通情达理、和善可亲的一类了,但是两年前我仍然过得很不快乐,有自己的原因,也有父母对我的影响。
这不能怪任何人。
是个人,就有人性的弱点。
我不怀疑大家开始时美好的初衷,但是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生活,以及在社会氛围的笼罩下,这才发现最初有点过于高估人性了,自己和他人的素养、包容能力、境界并不能达到开始时的期许和承诺。
我觉得这个事情就跟婚后在家当全职主妇一样。
丈夫婚后欣然承诺“我养你,你只要把家里的事顾好就行”。浓情蜜意时,很难否认丈夫当时的心意,但是实际上过日子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你只要xx就行”的前面其实有很多隐藏的前提条件。
那么全职备考也是一样的道理。
家长对你的期许一开始也确实是“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然后咧,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上,就一定会成功的。另外,带入父母的角色想一下,同事、朋友的小孩也许在毕业后就找到一份好工作、顺利升学或者步入婚姻组建家庭(传统的长辈比较看重这些),这都可以成为你备考期间和家长不能和睦相处的导火线。
尽管细想一下确实不值一提,但是谁能挣脱周边环境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影响。
我不能,我的父母同样不能。
不要觉得自己就是独特的,受到眷顾的那个幸运儿。
你不是。
全职备考本就让人疲惫不堪,昏暗的前途和避无可避的对比、得失心、取舍、质疑自我等,加上过于年轻导致的承受力差和情绪上的大开大合。
如此一天天地过下去,人很难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被家人养着的日子没那么好过,更不要说被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丈夫养着了,所以现代人一听到“全职主妇”就直皱眉头。
爱情不可能比亲情走得更远,所谓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有先决条件的。
因此,我认为全职家里蹲,对于任何社会角色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除非你口袋里有足够的钱,这还不够,你得硬气些,掌握话语权,随时有出走的决心才行。
说来说去,还是得上班,普通人活着就是要上班的。
哪怕就是——哪里赚钱哪里花,存不下积蓄,至少养活了自己,在家庭里不受制于他人,不是吗?
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我始终认为“爱与尊重”放在很靠前的位置。
但是如果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就很难赢得一份尊重。
这是一篇上班洗脑文,我取名叫《牛马预备役》,或者叫《牛马是如何诞生的》、《牛马的自我修养》、《老板喜闻乐见的一类牛马》等,是不是也挺不错的?
今后找工作不顺利时,或者找到工作后、疲于上班时,我就翻出来看看,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激励呢?
苦笑中。
哦对了,文中提及的工作远非可以用“事业”二字来替换,每次我看人家说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时,我就一阵心虚。
我日后真的可以拥有一份可以称之为事业的工作吗?
极大可能每天就是干着一份琐碎麻木、没有什么升值空间的工作。
我总想着,工作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不就是糊口的嘛,真的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活在世上是有价值的,甚至可以用奉献社会来描述?
哎,不知我得工作到哪一年,才能很有底气的说“这是我为之努力而奋斗的事业”呢?
不安地期待着。
202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