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辞回到老屋,家婆刚给整修房屋的工人们做完大锅饭。
季辞分了一点饭菜吃,家婆问:“你不是说去上海吗?怎么又回来了?”
季辞说:“临时有点事情,改天再去。”她吃了两口,忽然想起一个大问题——
“家婆,你知道你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孙子吗?”
她和家婆聊过母亲,问过很多关于母亲的问题,却唯独没有聊过徐靖。
家婆的表情定住,动了动嘴唇,道:“你知道?”
季辞说:“我其实08年就知道了。”
家婆摇摇头,长长叹息了一声。她走到一旁的桌子上去拿手机。
“你去上海,是想去见那个孩子?”
家婆不知道徐靖已经去世了。季辞想了想,决定先不要告诉家婆这个真相。毕竟是血脉相连的至亲,就算没有相见相处过,她也担心年纪已经这么大的家婆一时之间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季辞于是点点头。
“你是不是还没见过靖靖?”家婆问。
季辞点头。
家婆从围裙口袋里摸出老花镜戴上,在手机上调出一个视频,递给季辞看。
“你妈以前发给我的。”她说。
季辞接过来,看到视频里是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身体有一点瘦弱,躺着不动的时候十分可爱,目光清澈,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很快康复师走过来,拿着一个会喵喵叫的电子小猫玩具,对徐靖说:“靖靖,转头!哎——对!来,伸手抓——”
从这里开始,残酷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幼小的徐靖像有一个灵魂被囚禁在了这具失控的躯壳里。这个灵魂听懂了康复师的话语,拼命地想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她进行交流,可是无论五官还是四肢,没有一个愿意听他的话。
“靖靖不是个正常小孩。”家婆说。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你妈跟我说,怀着靖靖的时候,被徐晓斌那个姑娘从楼梯上撞了一下,摔下来动了胎气,靖靖早产窒息,就成了这样。”
徐瑶!居然又是徐瑶!
如果说之前季辞对摔在水沟里心脏病发作的徐瑶还有一丝出于人性的怜悯,现在已经只剩下憎恨!
“后来呢?她为什么和徐晓斌闹翻?”
家婆摇头:“你妈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讲。徐靖这个视频,都是我找她要了好几次,她才发的。”
季辞把视频又看了两遍,忽然注意到康复师身上的身份铭牌在镜头里一闪而过。她静止画面,精确到最清楚的那一帧,终于看清了铭牌上的名字。
*
“已经问清楚了。”胡丽娅对季辞说,她以警方的名义询问了春田希望之家的机构负责人和康复师。“徐靖属于GMS四级,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学会走路。他从2009年开始在春田希望之家进行康复训练,你母亲每个月会过去陪伴一周。徐靖和她感情很深,每次她走徐靖都会哭。”
季辞喃喃道:“既然这样,她怎么不把徐靖接回来,或者干脆留在上海呢?”
“咱们江城没有那么好的医疗条件。徐靖在春田希望之家做康复训练,一个月需要一万多块钱。”胡丽娅说,“你妈妈也需要在江城工作挣钱,留在上海,她就需要依靠徐晓斌。”
季辞认同,想在大城市立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再说,这是徐晓斌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难道不应该共同承担吗?
胡丽娅翻看着记录,继续说:“今年年初徐靖得了一场很严重的肺炎,然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春田希望之家。你母亲今年频繁去上海,是去上海儿童医院照看徐靖,从上海儿童医院的入院记录来看,徐晓斌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带徐靖住院的是徐晓斌的父母。4月3号,徐靖因为高烧再度进入上海儿童医院,4月4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季辞闻言心中一惊,4月4日,不就是清明节那一天吗?特大暴雨从4月3日开始下,下了一天一夜,冲毁了母亲的坟墓,露出了棺木的一角。
虽然季辞并不相信任何封建迷信,却还是忍不住去想,是母亲的愤怒抑或怨念冲破了埋葬她的土地吗?
季辞说:“虽然我没有任何证据,但我总觉得,除了我妈之外,徐家没有一个人希望徐靖活着。”她说,“徐靖为什么今年得这么严重的肺炎,又反复高烧?想要不着痕迹地伤害这样一个毫无抵抗能力的小孩,实在太容易了。给他少穿一件衣服,喂饭喂得快一些,随随便便都能做到。”
胡丽娅道:“虽然我个人赞同你的看法,但作为警察,我们需要讲证据。”她合上笔记本,道,“坦白说,从徐靖这条线索上我们已经不可能拿到有力的证据。”
季辞站起来,按住胡丽娅的手,道:“谢谢。”
胡丽娅笑笑:“客气什么。”
胡丽娅把季辞送出办公楼,季辞在准备走去停车场的时候,突然又停下脚步,转身对胡丽娅道:
“其实从一开始,你就在等我回来找你吧?”
胡丽娅站在公安局门前的台阶上,背后是蓝色的砖面,和一面很大的国徽。
她说:“我们都想要知道,所谓的真相之下,是不是还有真相。”
*
行驶在江滨大道上,季辞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她想象中的画面:母亲和徐晓斌的反复争吵,徐靖难以遏止的哭闹,徐瑶令人惊悚的窥视,徐晓斌父母在一旁的沉默纵容——但她知道这些都只是她的想象,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从她这段时间获得的对母亲更多的了解,她意识到母亲的嘴甚至比家婆还要严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简直是家婆的翻版——她们憎恶让其他人看到她们的苦难,但比起家婆的沉默,母亲更乐于用热闹喧哗来掩饰背后的痛楚。
她展示自己繁花一般的生活,她永远活得光鲜亮丽,盛大繁华,她对生活永远充满无穷的热爱,追求不止歇的爱欲与浓情。
她喜欢被人夸赞她的美貌与富有,智慧与成功。但几乎没有人看到她的另一面。母亲就像高悬在地球之上的月亮,永不转身,永远不让人类窥见她的暗面。
也许用俗话形容,母亲像是在坚持“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季辞总觉得,母亲不得不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因为在这个地方,作为一个生意场上的女人,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获得尊重。
她开到一个江边开阔的空地,把车停了下来。江水浩大而沉默地流淌,没有大风的时候,她甚至听不到长江的声音。长江和小陈河不一样,也和大海不一样。在海边,她永远都能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在老屋,小陈河也永远激动地掀起浪花,拍打岸边的石梁。
但长江大部分时候都是沉默无声的,它吞噬包容每一条汇入其中的水道,也埋藏长江两岸一代又一代人的无数秘密。
手机微信弹出两条信息,她打开来,发现是叶希木发来的。
叶希木告诉她,他拿到她放在学校门卫那里的书包和衣服了。但他同时还给她拍了一张照片,是他自己的书包和证件。
「敖凤把我给他的东西都还回来了,也放在门卫那里」
季辞猛然吃了一惊——敖凤又回江城了。
路上叶希木跟她讲过,他把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之类都给敖凤,是为了让他用自己的身份去买车票,尽快离开峡江市,甚至离开S省,去其他地方避一阵子。他和自己长得像,就算中间被检查,一时半会也不大可能露馅。
他觉得敖凤是知道他的意思的,可他没想到敖凤根本不打算跑,更不打算使用他的身份。
季辞立即给敖凤打了个电话。
打了两次,敖凤接了。
“姐,你有啥好担心我的。”敖凤一副很轻松的姿态,“这地方我更熟,不比外头更好藏吗?你放心吧,我会把自己藏好的。反正我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又给了我这么多钱,我日子好过得很。”
他安抚季辞:“心放到肚子里,好吧?不过这个号你以后就别打了,我等会就把它停掉。”
说完不等季辞说话,敖凤就挂掉了电话。
耳边传来“嘟”“嘟”的声响,季辞不得不放下手机,强烈的忧虑笼罩心头,她感觉她现在必须去找一个人。
她起身,看到江边风风火火涌来了一群人,有男有女,中老年居多。他们大部分穿着泳衣,戴着泳帽泳镜。他们在江滩的松软处插下一面红色的大旗,旗帜上写着金黄色的大字,“江城市冬泳协会”。
她不由得止住了步伐,站在空地边缘看他们像下饺子一样跳进长江里去。
虽然已经进入初夏,江水还是挺凉。但这些人丝毫不怕冷,很快就在水里游鱼一般矫捷地游来游去,身上都背着一个亮橘色的“跟屁虫”。
季辞知道这种东西,是一个椭圆形充气救生设备,同时也有预警作用,给水道中的行船提个醒。
她想起被船桨反复击打遗体的母亲,她当时身上怎么没有挂这样一个“跟屁虫”呢?是对自己的泳技太过自信吗?
或许是注意到她一个人在岸边站了很久,有人在江中冲她高喊:
“小姑娘,要不要下来和我们一起游泳?!”
季辞分了一点饭菜吃,家婆问:“你不是说去上海吗?怎么又回来了?”
季辞说:“临时有点事情,改天再去。”她吃了两口,忽然想起一个大问题——
“家婆,你知道你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孙子吗?”
她和家婆聊过母亲,问过很多关于母亲的问题,却唯独没有聊过徐靖。
家婆的表情定住,动了动嘴唇,道:“你知道?”
季辞说:“我其实08年就知道了。”
家婆摇摇头,长长叹息了一声。她走到一旁的桌子上去拿手机。
“你去上海,是想去见那个孩子?”
家婆不知道徐靖已经去世了。季辞想了想,决定先不要告诉家婆这个真相。毕竟是血脉相连的至亲,就算没有相见相处过,她也担心年纪已经这么大的家婆一时之间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季辞于是点点头。
“你是不是还没见过靖靖?”家婆问。
季辞点头。
家婆从围裙口袋里摸出老花镜戴上,在手机上调出一个视频,递给季辞看。
“你妈以前发给我的。”她说。
季辞接过来,看到视频里是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身体有一点瘦弱,躺着不动的时候十分可爱,目光清澈,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很快康复师走过来,拿着一个会喵喵叫的电子小猫玩具,对徐靖说:“靖靖,转头!哎——对!来,伸手抓——”
从这里开始,残酷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幼小的徐靖像有一个灵魂被囚禁在了这具失控的躯壳里。这个灵魂听懂了康复师的话语,拼命地想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她进行交流,可是无论五官还是四肢,没有一个愿意听他的话。
“靖靖不是个正常小孩。”家婆说。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你妈跟我说,怀着靖靖的时候,被徐晓斌那个姑娘从楼梯上撞了一下,摔下来动了胎气,靖靖早产窒息,就成了这样。”
徐瑶!居然又是徐瑶!
如果说之前季辞对摔在水沟里心脏病发作的徐瑶还有一丝出于人性的怜悯,现在已经只剩下憎恨!
“后来呢?她为什么和徐晓斌闹翻?”
家婆摇头:“你妈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讲。徐靖这个视频,都是我找她要了好几次,她才发的。”
季辞把视频又看了两遍,忽然注意到康复师身上的身份铭牌在镜头里一闪而过。她静止画面,精确到最清楚的那一帧,终于看清了铭牌上的名字。
*
“已经问清楚了。”胡丽娅对季辞说,她以警方的名义询问了春田希望之家的机构负责人和康复师。“徐靖属于GMS四级,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学会走路。他从2009年开始在春田希望之家进行康复训练,你母亲每个月会过去陪伴一周。徐靖和她感情很深,每次她走徐靖都会哭。”
季辞喃喃道:“既然这样,她怎么不把徐靖接回来,或者干脆留在上海呢?”
“咱们江城没有那么好的医疗条件。徐靖在春田希望之家做康复训练,一个月需要一万多块钱。”胡丽娅说,“你妈妈也需要在江城工作挣钱,留在上海,她就需要依靠徐晓斌。”
季辞认同,想在大城市立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再说,这是徐晓斌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难道不应该共同承担吗?
胡丽娅翻看着记录,继续说:“今年年初徐靖得了一场很严重的肺炎,然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春田希望之家。你母亲今年频繁去上海,是去上海儿童医院照看徐靖,从上海儿童医院的入院记录来看,徐晓斌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带徐靖住院的是徐晓斌的父母。4月3号,徐靖因为高烧再度进入上海儿童医院,4月4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季辞闻言心中一惊,4月4日,不就是清明节那一天吗?特大暴雨从4月3日开始下,下了一天一夜,冲毁了母亲的坟墓,露出了棺木的一角。
虽然季辞并不相信任何封建迷信,却还是忍不住去想,是母亲的愤怒抑或怨念冲破了埋葬她的土地吗?
季辞说:“虽然我没有任何证据,但我总觉得,除了我妈之外,徐家没有一个人希望徐靖活着。”她说,“徐靖为什么今年得这么严重的肺炎,又反复高烧?想要不着痕迹地伤害这样一个毫无抵抗能力的小孩,实在太容易了。给他少穿一件衣服,喂饭喂得快一些,随随便便都能做到。”
胡丽娅道:“虽然我个人赞同你的看法,但作为警察,我们需要讲证据。”她合上笔记本,道,“坦白说,从徐靖这条线索上我们已经不可能拿到有力的证据。”
季辞站起来,按住胡丽娅的手,道:“谢谢。”
胡丽娅笑笑:“客气什么。”
胡丽娅把季辞送出办公楼,季辞在准备走去停车场的时候,突然又停下脚步,转身对胡丽娅道:
“其实从一开始,你就在等我回来找你吧?”
胡丽娅站在公安局门前的台阶上,背后是蓝色的砖面,和一面很大的国徽。
她说:“我们都想要知道,所谓的真相之下,是不是还有真相。”
*
行驶在江滨大道上,季辞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她想象中的画面:母亲和徐晓斌的反复争吵,徐靖难以遏止的哭闹,徐瑶令人惊悚的窥视,徐晓斌父母在一旁的沉默纵容——但她知道这些都只是她的想象,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从她这段时间获得的对母亲更多的了解,她意识到母亲的嘴甚至比家婆还要严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简直是家婆的翻版——她们憎恶让其他人看到她们的苦难,但比起家婆的沉默,母亲更乐于用热闹喧哗来掩饰背后的痛楚。
她展示自己繁花一般的生活,她永远活得光鲜亮丽,盛大繁华,她对生活永远充满无穷的热爱,追求不止歇的爱欲与浓情。
她喜欢被人夸赞她的美貌与富有,智慧与成功。但几乎没有人看到她的另一面。母亲就像高悬在地球之上的月亮,永不转身,永远不让人类窥见她的暗面。
也许用俗话形容,母亲像是在坚持“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季辞总觉得,母亲不得不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因为在这个地方,作为一个生意场上的女人,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获得尊重。
她开到一个江边开阔的空地,把车停了下来。江水浩大而沉默地流淌,没有大风的时候,她甚至听不到长江的声音。长江和小陈河不一样,也和大海不一样。在海边,她永远都能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在老屋,小陈河也永远激动地掀起浪花,拍打岸边的石梁。
但长江大部分时候都是沉默无声的,它吞噬包容每一条汇入其中的水道,也埋藏长江两岸一代又一代人的无数秘密。
手机微信弹出两条信息,她打开来,发现是叶希木发来的。
叶希木告诉她,他拿到她放在学校门卫那里的书包和衣服了。但他同时还给她拍了一张照片,是他自己的书包和证件。
「敖凤把我给他的东西都还回来了,也放在门卫那里」
季辞猛然吃了一惊——敖凤又回江城了。
路上叶希木跟她讲过,他把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之类都给敖凤,是为了让他用自己的身份去买车票,尽快离开峡江市,甚至离开S省,去其他地方避一阵子。他和自己长得像,就算中间被检查,一时半会也不大可能露馅。
他觉得敖凤是知道他的意思的,可他没想到敖凤根本不打算跑,更不打算使用他的身份。
季辞立即给敖凤打了个电话。
打了两次,敖凤接了。
“姐,你有啥好担心我的。”敖凤一副很轻松的姿态,“这地方我更熟,不比外头更好藏吗?你放心吧,我会把自己藏好的。反正我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又给了我这么多钱,我日子好过得很。”
他安抚季辞:“心放到肚子里,好吧?不过这个号你以后就别打了,我等会就把它停掉。”
说完不等季辞说话,敖凤就挂掉了电话。
耳边传来“嘟”“嘟”的声响,季辞不得不放下手机,强烈的忧虑笼罩心头,她感觉她现在必须去找一个人。
她起身,看到江边风风火火涌来了一群人,有男有女,中老年居多。他们大部分穿着泳衣,戴着泳帽泳镜。他们在江滩的松软处插下一面红色的大旗,旗帜上写着金黄色的大字,“江城市冬泳协会”。
她不由得止住了步伐,站在空地边缘看他们像下饺子一样跳进长江里去。
虽然已经进入初夏,江水还是挺凉。但这些人丝毫不怕冷,很快就在水里游鱼一般矫捷地游来游去,身上都背着一个亮橘色的“跟屁虫”。
季辞知道这种东西,是一个椭圆形充气救生设备,同时也有预警作用,给水道中的行船提个醒。
她想起被船桨反复击打遗体的母亲,她当时身上怎么没有挂这样一个“跟屁虫”呢?是对自己的泳技太过自信吗?
或许是注意到她一个人在岸边站了很久,有人在江中冲她高喊:
“小姑娘,要不要下来和我们一起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