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是Stellene向众宾客再次致谢的声音,目之所及是绮丽光晕下站着的衣着华丽、形形色色的政商界人士,正互相掩面低语。
连珂以手作扇,对着自己脸颊轻呼两下。
大概十几分钟前,她从言简意赅的自我介绍中得知了他的名字——程南翊,中国南城程氏集团的当家人。
连珂身为土生土长的南城人,对这个姓氏再熟悉不过,知道程姓在南城是怎样一个姓氏,也知道程氏集团是怎样庞大的商业帝国。
但她没想到的是,那么多姓程的人,为什么偏偏是他?
Stellene向他介绍自己的时候,只是简单说道,她是她教的众多出色学生中的一位,言下之意就是她也很出色。
对面的男人听后扬眉,好整以暇地笑笑,似乎也很认同这两个字。
片刻,他伸出骨节修长的手,微笑着开口:“连小姐,幸会!”
握着果酒的手指有些麻木,连珂换左手接过,伸出自己微微汗湿的右手,轻搭上他早上给她递伞的那只手。
“你好,程先生。”
程字从她口中说出,带着些许痒意,她深呼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周遭音乐声不大,她却觉得震耳欲聋。大厅里人满为患,她想出去透透气。
Stellene的别墅她极少来,对此不是很熟,左绕右拐,总算找到一扇门,推开竟是一座小花园,靠东北角的地方,放着一张圆桌和两把木质藤椅,想来是Stellene经常在此晒太阳。
花园里的花种类繁杂,连珂能叫得出名字的不多,只勉强认出其中一两种。
她在其中一把藤椅上坐下,正对着一排鲜红的飘香藤。夜晚的花园里,只有廊檐下的一盏暗黄色的灯,一阵春风吹来,灯光晃晃悠悠,她没忍住打了个喷嚏。
昨晚修改论文到很晚,原本有些昏昏欲睡,此刻也消失殆尽。
出来得急,忘记带外套,她搓搓发冷的双臂。
“咔嚓”一声,滑动打火机滚轮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将她的睡意倾刻赶跑,她抬头,顺着声源的方向,看到那片葳蕤生香的蔷薇前,长身玉立的男人正在低头点烟,指尖的光点在夜色中忽明忽灭。
连珂顿在原地,她不知道为什么程南翊会在这里,他是从什么时候就在这儿的?
轻吐出一口烟雾后,程南翊扭头,隔着层层烟雾看她,一虚一实的对视,让她想起早上在咖啡店门口躲雨那次,场景不同,角度却很相似。
她还在失神,他已经提步向她走来,“没带外套?”
连珂微顿,声调中带了些许鼻音回他,“带是带了,刚才出来得急,落大厅了。”
男人轻抬一侧眉梢,似是听出其中重点,反问她,“为什么着急出来?”
连珂被噎住,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却听对面男人又问:“跟我有关?”
连珂垂在身侧的双手一紧,彻底说不出话了。
五月的风尚且料峭,她穿黑色方领连衣裙,体态纤瘦,裸露在外的脖颈泛起细密的小疙瘩,鬓角两缕长发绾在脑后,被一个钻石发夹固定住,在昏黄的夜色下,随着她转头的动作,闪烁着细碎的光。
程南翊没再继续发问,他脱下身上的黑色风衣,递到她面前,口吻清淡,“穿上先挡挡风。”
连珂低头看着这件外套,心里权衡一番,最终还是没接。
不为别的,只是潜意识里认为不应该再接受对方的好意,或许跟他的身份有关,亦或许跟其他别的什么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她又说不清楚。
程南翊没有勉强她,将风衣搭在手腕。
连珂忍不住悄悄打量他,注意到身旁的男人也在看那成排的飘香藤,脖颈处的领带已经松了,左腮由于吸烟的动作,陷进一个很深的窝,很快又恢复原状,从侧面看,和线条流畅的下颌形成一个优越的弧面。
连珂用手背碰碰发凉的脸颊,试探体温。
一旁专注抽烟赏花的男人,突然开口问道:“这是什么花?”
连珂没什么准备的脱口而出,“啊?”
程南翊侧身看向她,那缕飘渺的烟雾已经散开,两人能清楚地看清彼此脸上的表情。
或许没表情才是最生动的表情,相较于连珂的茫然,程南翊眼神清明,浅色瞳孔里的她清晰可见。
连珂喉咙发痒,清了清嗓子,装作若无其事地解释道:“这是飘香藤,夹竹桃科飘香藤属植物,原产美洲热带,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但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以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佳。”
她说完后,周围安静下来,除了隐约从前厅传来的悠扬琴声,像是贝多芬的《月光》,似乎连彼此的心跳和呼吸都能听到。
连珂心里懊恼自己多言多语,一扭头恰好对上程南翊探究的目光。
他嘴角噙着笑,正好整以暇地看着她,浅色瞳孔在昏暗的夜色下本就扑朔迷离,眼下倒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明朗。
连珂心跳再次起伏,生硬地转移目光,不再去看他。
须臾,她听到一声低笑,含着辨识度极高的颗粒感,在这静谧的夜里扩散开来。
“原以为连小姐只在专业方面出色,现在看来却不止。”
听出他的揶揄,或许心境使然,眼下无端多出一份执拗,她对他说:“程先生对谁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吗?”
大概意识到有些失礼,程南翊敛笑,不答反问:“你觉得我是吗?”
“……我不清楚。”
嘴上这么说,她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奇怪,对于一个只见了两面的陌生男人,她竟靠直觉就能得出答案,且是唯一答案。
他不像那种人,或者说,他本也不是那种人。
程南翊话锋一转,歉意的口吻,“抱歉,没有嘲笑你的意思。”片刻沉默,喉头似是滞了一下,他又补充,“大概是好久没有这么放松地聊过天了。”
不是听不出话里话外蕴藏的歉疚意味,连珂不想过分解读,轻轻抠了下掌心软肉,选择沉默应对。
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程南翊说:“差不多结束了,外面冷,进去吧。”
连珂原地踟躇一会儿后点头,“那我先进去了。”
刚走出几步,她被他叫住。
连珂回头去看,听见他说:“再次跟你道歉,你真的很出色。”
连珂微微愣住,为他的话,也为他愿意低头的态度。她一时竟有些听不得“出色”这个词了。
满打满算两人不过刚见过两次,半小时前才算正式认识,他又是怎么得出“出色”这个结论的?仅仅是因为Stellene的介绍?但她对程南翊这个人却实在知之甚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上午Stellene办公室的程先生也是他了。
也对,没什么好惊讶的,有肉的地方,自然会吸引狼群起而攻之,偏巧,她就是那块肉。
*
晚宴结束后,连珂又修改了几次论文,终于在第七次得到了Stellene无需再修改的承诺。
抽时间,她把公寓里的物品删删减减地打包了四个纸箱,几乎全是她这两年看过的书籍和一些图纸,填好地址后,她挪到门口玄关处,等着邮递员上门取走。
做好这些后,她抬头不经意间又看到那把黑色雨伞,这才想起还没有物归原主,不过,谁能想到“他们”就是同一个人呢。
算了,这次是真的不会再见了。
她把伞放进就近的纸箱里,用胶带封上,转身去了浴室。
第二天一早,邮递员上门取快递,确认无误后,连珂签上字,四个大箱子被邮递员抬上车。邮递员走后,她又发信息提醒孟凡钰这几天注意接听电话。
发完信息,她往双肩包里塞了两件换洗衣物,确认好身份证件,出门乘地铁去火车站。
上个月和闺蜜衣梦蓁约好去瑞士因特拉肯兼职地陪,本想上周就去,但论文一改再改,时间也一拖再拖。
她是南城大学本科毕业后,来法国读研的。父亲连进烨在 南城有一家不大不小的从事化工行业的公司,母亲孟凡钰是南城一中的语文老师,连珂从小不说大富大贵,但也锦衣玉食地长大。
做兼职倒也不是因为缺钱,只是她的性格不擅周旋于各类社交,劳心劳力不说,再加上平时一个人待着也是待着,倒不如出去提前适应社会。
来法国两年,她还是学不会法国人的松弛,奔波忙碌或许已经刻进了心里,稍作停顿,就会不安。
她朋友不多,衣梦蓁算一个。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如连体婴一般,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下了火车站,衣梦蓁已经在出站口等她,见她只背了一个双肩包,担忧地问:“珂珂,因特拉肯这两天要降温了,你带外套了吗?”
连珂指指双肩包,白嫩的脸颊漾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带了一件外套,应该不打紧。”
衣梦蓁想再不济还有她的外套,遂就没再提这事。
晚上两人像小时候一样躺在一张床上聊天。
衣梦蓁抱着她,谈到毕业的事,眼眶瞬间就红了,“珂珂,好舍不得你。”
“有什么舍不得的?你不也要毕业了?”
“……我还有将近四个月呢,改论文改到头秃。”
连珂安慰她:“有不懂的,你可以去问导师啊。我也是修改了好多次才过的,不可能一次就过的。”
衣梦蓁抬起手,揉揉眼眶,瞬间来了斗志。
外面起了风,吹得窗户“哐哐”作响,连珂看向窗帘缝隙,挤进一道微弱的银色月光,看来明天的确要降温了。
第二天一早,连珂按生物钟早醒,身旁的衣梦蓁还在熟睡。
连珂没有叫醒她,轻手轻脚地进卫身间洗漱,穿戴整齐后,嘴里含着一片吐司就要出门。
推开公寓的门,被突如其来的大风吹得倒退两步。她将冲锋衣的拉链拉到最顶端,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早。
她换乘了几趟地铁,到达约定的酒店,时间刚刚七点半。
迎接她的导游是一位名叫张惟的中国男人,大约四十多岁,是一位经常带这条线路、经验丰富的老导游。团里本来约定好的地陪临时有事退出了,只好在华人留学圈子里找人,衣梦蓁在伯尔尼州留学,恰巧听说了这个事,第一时间想到了连珂。
她之前做过几次尼斯和戛纳的地陪,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和旅行社沟通之后,确定了本次旅行的地陪一职。
连珂到的时候,张惟已经等候在酒店大堂,两人打过招呼后,张惟递给她一顶团里标配的红色棒球帽和一张临时工作牌。
她接过那顶帽子戴好,又将那张临时工作牌挂到脖子上,稍作整理后看清上面的字,最上面一行写着中国朝阳旅行社,中间是她的英文名字——Joyce。
连珂微顿,又看了一眼张惟的工牌,开口询问道:“张导,这工牌上为什么是我的英文名字?”
张惟正在低头核实文件夹上登记的人数,头也没抬地回她,“哦,那个啊,群里跟我联系的留学生就是留的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吗?”
连珂知道留学圈子里,互相都会以英文名称呼,这本也无可厚非。但Stellene担忧的话语犹在耳边,那杯凉透了的咖啡也停留在脑海深处,或许她不该在那幅设计稿上留下记号。
她明白其中利害,一时有些烦乱,抿抿唇,又问:“可不可以换成中文名字,团里的客人都是中国人不是吗?”
张惟从文件夹里抬起头,以为是什么大问题,松了口气回她,“也行,就写你中文名字吧。”
连珂点点头,将工牌摘下,从双肩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中性笔,又小心抽出夹在塑料壳里的纸张,在Joyce上划了两道杠,仍觉不够,又在原来的痕迹上加深了力道,然后工整地写下“连珂”二字。
写完又原路放回塑料壳里,整理一下,站在张惟旁边等候客人过来集合。
连珂以手作扇,对着自己脸颊轻呼两下。
大概十几分钟前,她从言简意赅的自我介绍中得知了他的名字——程南翊,中国南城程氏集团的当家人。
连珂身为土生土长的南城人,对这个姓氏再熟悉不过,知道程姓在南城是怎样一个姓氏,也知道程氏集团是怎样庞大的商业帝国。
但她没想到的是,那么多姓程的人,为什么偏偏是他?
Stellene向他介绍自己的时候,只是简单说道,她是她教的众多出色学生中的一位,言下之意就是她也很出色。
对面的男人听后扬眉,好整以暇地笑笑,似乎也很认同这两个字。
片刻,他伸出骨节修长的手,微笑着开口:“连小姐,幸会!”
握着果酒的手指有些麻木,连珂换左手接过,伸出自己微微汗湿的右手,轻搭上他早上给她递伞的那只手。
“你好,程先生。”
程字从她口中说出,带着些许痒意,她深呼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周遭音乐声不大,她却觉得震耳欲聋。大厅里人满为患,她想出去透透气。
Stellene的别墅她极少来,对此不是很熟,左绕右拐,总算找到一扇门,推开竟是一座小花园,靠东北角的地方,放着一张圆桌和两把木质藤椅,想来是Stellene经常在此晒太阳。
花园里的花种类繁杂,连珂能叫得出名字的不多,只勉强认出其中一两种。
她在其中一把藤椅上坐下,正对着一排鲜红的飘香藤。夜晚的花园里,只有廊檐下的一盏暗黄色的灯,一阵春风吹来,灯光晃晃悠悠,她没忍住打了个喷嚏。
昨晚修改论文到很晚,原本有些昏昏欲睡,此刻也消失殆尽。
出来得急,忘记带外套,她搓搓发冷的双臂。
“咔嚓”一声,滑动打火机滚轮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将她的睡意倾刻赶跑,她抬头,顺着声源的方向,看到那片葳蕤生香的蔷薇前,长身玉立的男人正在低头点烟,指尖的光点在夜色中忽明忽灭。
连珂顿在原地,她不知道为什么程南翊会在这里,他是从什么时候就在这儿的?
轻吐出一口烟雾后,程南翊扭头,隔着层层烟雾看她,一虚一实的对视,让她想起早上在咖啡店门口躲雨那次,场景不同,角度却很相似。
她还在失神,他已经提步向她走来,“没带外套?”
连珂微顿,声调中带了些许鼻音回他,“带是带了,刚才出来得急,落大厅了。”
男人轻抬一侧眉梢,似是听出其中重点,反问她,“为什么着急出来?”
连珂被噎住,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却听对面男人又问:“跟我有关?”
连珂垂在身侧的双手一紧,彻底说不出话了。
五月的风尚且料峭,她穿黑色方领连衣裙,体态纤瘦,裸露在外的脖颈泛起细密的小疙瘩,鬓角两缕长发绾在脑后,被一个钻石发夹固定住,在昏黄的夜色下,随着她转头的动作,闪烁着细碎的光。
程南翊没再继续发问,他脱下身上的黑色风衣,递到她面前,口吻清淡,“穿上先挡挡风。”
连珂低头看着这件外套,心里权衡一番,最终还是没接。
不为别的,只是潜意识里认为不应该再接受对方的好意,或许跟他的身份有关,亦或许跟其他别的什么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她又说不清楚。
程南翊没有勉强她,将风衣搭在手腕。
连珂忍不住悄悄打量他,注意到身旁的男人也在看那成排的飘香藤,脖颈处的领带已经松了,左腮由于吸烟的动作,陷进一个很深的窝,很快又恢复原状,从侧面看,和线条流畅的下颌形成一个优越的弧面。
连珂用手背碰碰发凉的脸颊,试探体温。
一旁专注抽烟赏花的男人,突然开口问道:“这是什么花?”
连珂没什么准备的脱口而出,“啊?”
程南翊侧身看向她,那缕飘渺的烟雾已经散开,两人能清楚地看清彼此脸上的表情。
或许没表情才是最生动的表情,相较于连珂的茫然,程南翊眼神清明,浅色瞳孔里的她清晰可见。
连珂喉咙发痒,清了清嗓子,装作若无其事地解释道:“这是飘香藤,夹竹桃科飘香藤属植物,原产美洲热带,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但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以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佳。”
她说完后,周围安静下来,除了隐约从前厅传来的悠扬琴声,像是贝多芬的《月光》,似乎连彼此的心跳和呼吸都能听到。
连珂心里懊恼自己多言多语,一扭头恰好对上程南翊探究的目光。
他嘴角噙着笑,正好整以暇地看着她,浅色瞳孔在昏暗的夜色下本就扑朔迷离,眼下倒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明朗。
连珂心跳再次起伏,生硬地转移目光,不再去看他。
须臾,她听到一声低笑,含着辨识度极高的颗粒感,在这静谧的夜里扩散开来。
“原以为连小姐只在专业方面出色,现在看来却不止。”
听出他的揶揄,或许心境使然,眼下无端多出一份执拗,她对他说:“程先生对谁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吗?”
大概意识到有些失礼,程南翊敛笑,不答反问:“你觉得我是吗?”
“……我不清楚。”
嘴上这么说,她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奇怪,对于一个只见了两面的陌生男人,她竟靠直觉就能得出答案,且是唯一答案。
他不像那种人,或者说,他本也不是那种人。
程南翊话锋一转,歉意的口吻,“抱歉,没有嘲笑你的意思。”片刻沉默,喉头似是滞了一下,他又补充,“大概是好久没有这么放松地聊过天了。”
不是听不出话里话外蕴藏的歉疚意味,连珂不想过分解读,轻轻抠了下掌心软肉,选择沉默应对。
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程南翊说:“差不多结束了,外面冷,进去吧。”
连珂原地踟躇一会儿后点头,“那我先进去了。”
刚走出几步,她被他叫住。
连珂回头去看,听见他说:“再次跟你道歉,你真的很出色。”
连珂微微愣住,为他的话,也为他愿意低头的态度。她一时竟有些听不得“出色”这个词了。
满打满算两人不过刚见过两次,半小时前才算正式认识,他又是怎么得出“出色”这个结论的?仅仅是因为Stellene的介绍?但她对程南翊这个人却实在知之甚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上午Stellene办公室的程先生也是他了。
也对,没什么好惊讶的,有肉的地方,自然会吸引狼群起而攻之,偏巧,她就是那块肉。
*
晚宴结束后,连珂又修改了几次论文,终于在第七次得到了Stellene无需再修改的承诺。
抽时间,她把公寓里的物品删删减减地打包了四个纸箱,几乎全是她这两年看过的书籍和一些图纸,填好地址后,她挪到门口玄关处,等着邮递员上门取走。
做好这些后,她抬头不经意间又看到那把黑色雨伞,这才想起还没有物归原主,不过,谁能想到“他们”就是同一个人呢。
算了,这次是真的不会再见了。
她把伞放进就近的纸箱里,用胶带封上,转身去了浴室。
第二天一早,邮递员上门取快递,确认无误后,连珂签上字,四个大箱子被邮递员抬上车。邮递员走后,她又发信息提醒孟凡钰这几天注意接听电话。
发完信息,她往双肩包里塞了两件换洗衣物,确认好身份证件,出门乘地铁去火车站。
上个月和闺蜜衣梦蓁约好去瑞士因特拉肯兼职地陪,本想上周就去,但论文一改再改,时间也一拖再拖。
她是南城大学本科毕业后,来法国读研的。父亲连进烨在 南城有一家不大不小的从事化工行业的公司,母亲孟凡钰是南城一中的语文老师,连珂从小不说大富大贵,但也锦衣玉食地长大。
做兼职倒也不是因为缺钱,只是她的性格不擅周旋于各类社交,劳心劳力不说,再加上平时一个人待着也是待着,倒不如出去提前适应社会。
来法国两年,她还是学不会法国人的松弛,奔波忙碌或许已经刻进了心里,稍作停顿,就会不安。
她朋友不多,衣梦蓁算一个。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如连体婴一般,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下了火车站,衣梦蓁已经在出站口等她,见她只背了一个双肩包,担忧地问:“珂珂,因特拉肯这两天要降温了,你带外套了吗?”
连珂指指双肩包,白嫩的脸颊漾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带了一件外套,应该不打紧。”
衣梦蓁想再不济还有她的外套,遂就没再提这事。
晚上两人像小时候一样躺在一张床上聊天。
衣梦蓁抱着她,谈到毕业的事,眼眶瞬间就红了,“珂珂,好舍不得你。”
“有什么舍不得的?你不也要毕业了?”
“……我还有将近四个月呢,改论文改到头秃。”
连珂安慰她:“有不懂的,你可以去问导师啊。我也是修改了好多次才过的,不可能一次就过的。”
衣梦蓁抬起手,揉揉眼眶,瞬间来了斗志。
外面起了风,吹得窗户“哐哐”作响,连珂看向窗帘缝隙,挤进一道微弱的银色月光,看来明天的确要降温了。
第二天一早,连珂按生物钟早醒,身旁的衣梦蓁还在熟睡。
连珂没有叫醒她,轻手轻脚地进卫身间洗漱,穿戴整齐后,嘴里含着一片吐司就要出门。
推开公寓的门,被突如其来的大风吹得倒退两步。她将冲锋衣的拉链拉到最顶端,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早。
她换乘了几趟地铁,到达约定的酒店,时间刚刚七点半。
迎接她的导游是一位名叫张惟的中国男人,大约四十多岁,是一位经常带这条线路、经验丰富的老导游。团里本来约定好的地陪临时有事退出了,只好在华人留学圈子里找人,衣梦蓁在伯尔尼州留学,恰巧听说了这个事,第一时间想到了连珂。
她之前做过几次尼斯和戛纳的地陪,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和旅行社沟通之后,确定了本次旅行的地陪一职。
连珂到的时候,张惟已经等候在酒店大堂,两人打过招呼后,张惟递给她一顶团里标配的红色棒球帽和一张临时工作牌。
她接过那顶帽子戴好,又将那张临时工作牌挂到脖子上,稍作整理后看清上面的字,最上面一行写着中国朝阳旅行社,中间是她的英文名字——Joyce。
连珂微顿,又看了一眼张惟的工牌,开口询问道:“张导,这工牌上为什么是我的英文名字?”
张惟正在低头核实文件夹上登记的人数,头也没抬地回她,“哦,那个啊,群里跟我联系的留学生就是留的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吗?”
连珂知道留学圈子里,互相都会以英文名称呼,这本也无可厚非。但Stellene担忧的话语犹在耳边,那杯凉透了的咖啡也停留在脑海深处,或许她不该在那幅设计稿上留下记号。
她明白其中利害,一时有些烦乱,抿抿唇,又问:“可不可以换成中文名字,团里的客人都是中国人不是吗?”
张惟从文件夹里抬起头,以为是什么大问题,松了口气回她,“也行,就写你中文名字吧。”
连珂点点头,将工牌摘下,从双肩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中性笔,又小心抽出夹在塑料壳里的纸张,在Joyce上划了两道杠,仍觉不够,又在原来的痕迹上加深了力道,然后工整地写下“连珂”二字。
写完又原路放回塑料壳里,整理一下,站在张惟旁边等候客人过来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