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天前,巍帝已命大将王骛在都城镐京西侧百里外的卫梓一带集结重军。二十多万赤岭军厉兵秣马,已准备好与泷军决一死战,誓死守卫京师。
不料泷军早在赤岭军集结卫梓之前,便于首将任渪的指挥下,暗中分两路南下,兵锋直指奚楚、南崀,会于紫桑,其后迂回北上,攻向镐京。
卫梓的赤岭军没有等来与泷军的决一死战,却被焱军从背后抄袭,自此,南下紫桑,杀泷救巍的步伐被死死拖住。
沿途楚、崀守军虽负隅抵抗,然终寡不敌众,再也不能阻挡泷军北上镐京的铁蹄,焱军攻入卫梓的同时,任渪遣两支步兵百余人埋伏于卫梓与镐京之间的各个甬道,切断二者的信息往来,只守不毁。
二十天后,泷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从四面八方围向镐京。横亘在泷军眼前的是深三丈、广六丈的护城河,及高五丈、厚一丈(1丈≈3.3米)的巍峨城墙和巍国十万禁军。
五天后,一架早已备好的折叠壕桥终于运来,桥总长八丈,宽三丈,后端置与桥同长同宽的固厚挡板。
一众泷军在箭雨中,以人梯盾墙为掩护,齐心协力、耗尽气力将壕桥推至河边,展开前端的折叠桥,众军士推着挡板,抵挡着城墙上齐发的万箭,浩浩荡荡地由桥上越过护城河。
各式武器辎重亦于其后源源不断地运至城下。
远处,无数的火石从弓力投石车上疯狂砸向高墙上的镐京军士兵;一侧城墙上,由云梯爬上墙顶的无数泷军兵士奋力杀入墙垛。
另一侧城墙上,三弓床弩在城墙上深深射入一支支粗硬强箭,兵士攀援而上,亦攻入高墙;城下,撞车一波又一波猛烈地撞击城门……
然而,守易攻难,自古如此。镐京军制,一军三路,一路三协,一协三营,一营三翼,一翼三哨,一哨三岗,守备森严,如将镐京城护卫得如铁桶一个。
此时,密密麻麻的火镞利箭居高临下地从高墙上射出,如天下火雨;云梯上的泷兵尚未攀上墙顶,便被镐京军刺穿,一个个坠落,粉身碎骨。
强劲的火石弹遭到高楼上铁盾的反弹,滚滚而下,反而成为泷军的噩梦;虽有木幔车的保护,可暂避城墙上火箭飞石的猛击,但在撞车无数波撞击后,镐京城门岿然无损。
十天后,泷军兵力损失已近十分之一,镐京却依旧铁桶一个。泷军奔袭万里,早已疲惫不堪,任渪知道,除非镐京军自己出城,不然,恐三个月也难以攻破这固若金汤的镐京城。
那便困他三四个月,困到这座孤城弹尽粮绝、山穷水尽。可大军困守城下数月,各地巍军必死灰复燃,绝地反扑,那么之前的一切都付水东流了。
先入城者王,泷焱两军丝毫不指望对方会放弃以逸待劳的围困,而选择陷入与地方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漩涡。
如果不能在寒冬到来之前结束这场已经持续了十五个月之久的战争,物资补充、将士士气、军中疫病等等问题定会一件件接踵而来,绝不可以让战士们陷入这些无谓的牺牲中。
是故,无论如何,必须速战速决。
然而,与此同时,巍将王骛终于从与焱军的鏖战中抽出赤岭军大部精锐甲士,由他亲自率领,全速向东,驰援镐京,不出两日便将大军临城。
侦兵报完此讯,绝望开始在泷军中弥漫开来,甚至有逃兵开始出现。
深夜,几个黑影从镐京城墙上缒下,几个巡逻的泷军兵士立于其下,似在接应,却见半空中缒绳欲断,坠坠不安,忙借助白天留在城墙的强弩攀援向上,在不同高度依次守护,直至缒者安全落地。
兵士定睛一看,缒下者竟是王骛之母及妻儿。
“将军,”佐参领陶忠步入营帐,在任渪身后五六步远处报道,“依照斥候探察,赤岭军后日午时不到便可行军至镐京城城下。届时,情况势必雪上加霜。”
任渪转身,主动走过去,拍了拍陶忠的肩膀:“而今战况你也看到了,战士们士气低沉,都陷在彷徨恐慌中,作为佐参领,我想听听你的见解,有何办法可迅速扭转这局面?”
此时的陶忠并不觉得主帅是在试探他,任渪的诚恳还有和蔼,令他受到鼓舞。
上将打动下士其实很简单,那便是不居高临下,不以势压人,以诚恳赢得诚恳。每个军士都有在上将面前表现的欲望,就看上将能不能把这种欲望激发出来,并转化为整支军队的力量。
陶忠一洗刚才的忧色与不振,马上进入角色道:“将军在上,怕有所不知,不管哪支军队,底层士兵都是数量最多却最不稳定的力量,他们从伍大多或为逐利,或为搏名,名利无望时,便没了信念,什么都可能做得出来。”
“依你判断,接下来泷军会发生什么?”
“不但会有更多逃兵,甚至会有叛徒,投向赤岭军的叛徒。”陶忠大胆道。
任渪心里猛地一震,他担心的也正是这个,虽截至目前,军中尚无内鬼踪影,但眼下形势,倘若再不采取行动,陶忠所言恐怕便不是杞人忧天。
“以你对兵士的了解,是否有办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军中叛逃者?”
“末将以为,当先下手为强。”陶忠道。
“好一个先下手为强!”这话说到任渪心坎上了,他沉思片刻道:“今晚便由你全速护送王老夫人及其家人至赤岭军营,务必保证其安全。”又停顿须臾道,
“向赤岭军主将说明情况后便无须再多言,静待其回复即可!”
“末将接令!”陶忠稍作迟疑,拱手领命,正欲转身,忽闻主帅道:“等等。”只见任渪褪下肩上毳袍,展臂披在自己肩上,“夜寒露重,今后军中诸事还需陶参领多加细心。”
陶忠周身一热,一种信任感温暖着他,他立刻抱拳感恩。
子时,陶忠奉命率上一支百人精锐兵勇,于浓重夜色中,疾速奔赴赤岭军军营,护送来了王骛原本留在镐京城中的母亲和妻儿。
未至营外围一里处,众人便闻得浓浓血腥气,夜幕中,一排刑架上悬挂着数个头颅,下面一滩滩血污尚未干涸,泛着紫稠的凶光。
未及更进一步,数十支利箭从瞭塔上射出。陶忠按下精兵,众人护着车舆避开箭击。
紧接着,几骑赤岭军巡兵从各方猛烈驰来,在其杀至跟前,陶忠下马弃械,大声道:“我众人非夜袭而来!只为护送重要之人!此处有王老夫人及公子,请将军万莫伤及无辜!”说完呈上老夫人手信。
赤岭巡骑接过确认,却依旧架刀于前,另一人下马走向车舆,掀帘果见王老夫人、王夫人及两位公子安坐其中,立刻躬身拜下。
赤岭监军司马远听闻远处异声,忧心忡忡地走出帐外,欲一探究竟,忽闻身后一声敬拜:“泷军使节何禹见过司马先生。”转身见一俊朗青年躬身立于后方。
“何禹?”司马远疑惑地打量着身后的青年。
另一边,“烦请军长通报,在下泷军参领陶忠,有要事告知王将军!”陶忠向赤岭军营巡骑高声请道。
未几,营中传来将令:“进!”
在数军士的包围下,陶忠在赤岭军的押戒下只身进入王骛帐中。王骛拍案而起,引剑直指:“奸贼!本将眷属为何会在你手中?”
“骛休得对恩人无礼!”王老夫人步入帐中,蹒跚上前,止下利剑,“若无泷军相救,今日我们已死无葬身之地了。”
王骛一脸错愕,收起利剑,一挥手,语意趋缓:“为陶参领松绑。”
帐中军士松开陶忠退下。陶忠徐徐向王骛诉道:“王将军一腔忠勇令末将铭佩五内,然末将实为将军痛惋至深,只因一腔忠血所托非人。
巍帝残暴无度、猜忌多疑。将军与焱军拼死力搏之时,巍帝却因三十日内不见救驾而疑心将军已有二心,故意消极应战,不但不日即将下诏换将,更下令诛杀将军满门。
所幸太夫人、夫人及公子及时为城中仁勇之士相救,夜缒出城,落至半空时,绳已近断,恰为泷军军士察获。任将军不愿无辜之人枉死于战,故救之,特命末将护送至将军营帐。
将军对巍帝之忠耿,巍帝对将军之深毒,实令未将惶恐不已。”
王老夫人亦愤慨道:“巍帝无仁,你出征之前,他特意将我们扣留于镐京之时,老身便知此后福祸参半,故早早遣散府中仆役,为你固守将军府。
今你一朝救驾未至,巍帝便下令灭门,更无休无止追杀于我等,为保住王家血脉,亦不牵连城中恩人,只得夜缒五丈高墙而下,好在守门将士皆仗义相助。”
转身面向儿子:“泷军救下老身与你妻儿,本可以我等胁迫于你,然任将军光明磊落至此,此恩此德,何以为报?”
王骛跪拜老母,不禁涕零。
敌方送人头上门,本应擒杀,可王骛做不出在母亲面前恩将仇报的卑劣行径,且眼前之人仅敌方六品佐参领,杀之无益,于是大开军营,亲自拜送其一里之外。
“回营转告任渪,救母之恩,王某感激涕零,然你我终究殊途,这一拜,便是老夫还恩于他。他日战场上相见,老夫仍会为国仇斩下他的项上人头。此战之后,我与他二人倘若仍皆存于世,王某必结草衔环以报。”
陶忠敬然回拜,带兵众折离,回至泷军军营。
王骛返营便唤来心腹司马远道:“今陛下受奸人蛊惑,以致陛下与我之间君臣生疑,现你速速进城,向陛下禀明一切,澄清嫌隙,以安陛下忧心。”
第二日司马远领命入京,然而,非但未得机会面见圣颜,反遭城中金吾卫层层追杀,心中惨怖,侥幸逃回军营,禀报了一切。
“将军虽已驰援镐京,但依国法,护驾延宕三十日者杀无赦,而今与泷焱作战,是战败必死,战胜亦死!还望将军务必早自谋划。”
“大胆狂徒!你这是撺掇老夫叛国投敌吗?我要亲自面圣,只要战胜,澄清误会,我不信陛下会杀我!”
“即便君臣澄清误会,芥蒂却无法根除。战胜,将军有护国大功,又坐拥二十万赤岭军,以陛下猜忌多疑之性,必成其心头大患,迟早为其杀之而后快!”
“休再一派胡言!而今正值用人之际,陛下怎会滥杀忠勇?”
“将军可知,属下今日往京中一去,方知就在十天前,右丞相李寻、兵部尚书吴柯和禁军左将虞衡,已皆为巍帝屠杀满门!他们哪一个不是忠心耿耿,功勋卓著?”
“文臣武将以身死国,死得其所!”
“将军素来仁厚,待众将士如兄如子。二十万将士甘为将军死、为国死,却不应该为昏君死、为无道死!”司马远言罢跪拜,“二十万性命,何去何从,是死是活,皆在将军一念之间!”
“覆巢之下,何枝可依?纵是愚忠,王骛也只能忠。”沉吟良久,老将面色铁青沉痛道。
“如今东有焱军追杀,上有巍帝疑杀,西有泷军堵杀,几近绝境。将军,除了与泷军合作,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唯与泷军合作,尚有一线生机,如此,焱军亦可退,后方苦战将士方可解脱。”
“司马远!勿再胡言!”王骛知其所言皆实,却依不愿承认,亦不能接受。
司马远叩首再拜:“将军不让说,末将却必须要说——今天下分裂,百姓苦难深重,而巍帝无道,雪上加霜,天下英豪当共诛之。泷将仁义,又有恩于……”
“住嘴!”王骛暴怒断其言,拔剑挥向眼前劝谏之人……
艰苦卓绝的攻守战仍在继续。
翌日,天边的第一缕曙光刺破暗穹,于团团浓雾中长跃而出。守在城上的镐京军从仅仅两个时辰的站眠中强行醒来,无意识的一个转身,险些坠下五丈高墙,粉身碎骨。
孤城中的物资一天少于一天,远远没有预期的那么耐用,城外甬道能运输进来的物资亦一天比一天少。
寒瑟的秋风亦冻醒城下蜷缩的泷军,他们睁眼望向天边,黯沉的绝望便迅速爬满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与远处雾中飘缈绚烂的早霞旭光形成鲜明的对比。
冷兵器上已结下厚厚白霜。霜重弓僵不得控,霜重鼓寒声亦不起,而狼烟却在寒风中愈加地旺了。终于,一声号角划破长空,又一天重复而无望的攻伐开始了。
双方攻守厮杀持续了两个时辰。
忽然,远处卷起滚滚烟尘,黄沙浩荡,杀声震天,大地亦震颤不已。大雾中,三万铁蹄骑兵与七万红甲步兵越过护城河,由远杀近,气吞龙虎。威风凛凛的王氏旌旗在猎猎疾风中呼呼作响。
“是赤岭军来了!”孤城上的一名兵士一眼便认出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援军,激动不已,狂喊道:
“王老将军来了,援军到了!镐京城有救了!”众多镐京军纷纷激动地围上。
老将王骛满脸刚毅风霜,斜握着寒光慑人的巨钺,驰马冲在最前。
其后冲锋的三万红甲赤岭骑兵驭着高头大马、手执尖枪利刃,以令人恐怖的速度,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杀向早已绝望又疲惫不堪的泷军,如风卷残云。
七万步兵亦排成六丁六甲的进攻阵型,手执刀枪剑戟,紧随骑兵之后,全速奔袭,掩杀而至。
泷军惶恐不已,看着狂袭而来的赤岭军,完全不及从攻城的队形整顿为应战阵形,在混乱中提起刀枪,仓促茫然接战,却不及做出一丝一毫的反击,便一茬接着一茬地,如草芥般倒在赤岭军骑兵的寒刃之下。
躲过骑兵砍杀的将士又在相继而至的赤岭步兵包抄下,一个个筋疲力竭而倒。
城下顿时刀光一片,哀嚎遍野。泷军兵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骤减而下。
形势一下子扭转得太快了,镐京城内的将士在高墙上足足欣赏了这场杀戮盛宴二刻钟,方才随着一句“泷军死期到了!”回过神来。两军混战,弓箭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城中主帅高声命道:“快,众将士随我杀出去,为王老将军助阵!”一片喝彩声中依稀有人阻道“先勿开门!”却很快被军奔驰的洪流淹没。是的,此时不杀,更待何时?城中众将士等这一刻已等了太久。
上百镐京军费尽气力,挪开门后一道道巨木拴锁,沉重的镐京城门终于在众兵士的合力推攘下轰然大开,守城将士个个士气高涨,执坚握锐、神采豪迈地全速冲向城门外的杀戮地带。
不错,如此里应外合,前后包抄,不出两个时辰,十七万巍军便可将剩余八万泷军屠杀殆尽。
不料泷军早在赤岭军集结卫梓之前,便于首将任渪的指挥下,暗中分两路南下,兵锋直指奚楚、南崀,会于紫桑,其后迂回北上,攻向镐京。
卫梓的赤岭军没有等来与泷军的决一死战,却被焱军从背后抄袭,自此,南下紫桑,杀泷救巍的步伐被死死拖住。
沿途楚、崀守军虽负隅抵抗,然终寡不敌众,再也不能阻挡泷军北上镐京的铁蹄,焱军攻入卫梓的同时,任渪遣两支步兵百余人埋伏于卫梓与镐京之间的各个甬道,切断二者的信息往来,只守不毁。
二十天后,泷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从四面八方围向镐京。横亘在泷军眼前的是深三丈、广六丈的护城河,及高五丈、厚一丈(1丈≈3.3米)的巍峨城墙和巍国十万禁军。
五天后,一架早已备好的折叠壕桥终于运来,桥总长八丈,宽三丈,后端置与桥同长同宽的固厚挡板。
一众泷军在箭雨中,以人梯盾墙为掩护,齐心协力、耗尽气力将壕桥推至河边,展开前端的折叠桥,众军士推着挡板,抵挡着城墙上齐发的万箭,浩浩荡荡地由桥上越过护城河。
各式武器辎重亦于其后源源不断地运至城下。
远处,无数的火石从弓力投石车上疯狂砸向高墙上的镐京军士兵;一侧城墙上,由云梯爬上墙顶的无数泷军兵士奋力杀入墙垛。
另一侧城墙上,三弓床弩在城墙上深深射入一支支粗硬强箭,兵士攀援而上,亦攻入高墙;城下,撞车一波又一波猛烈地撞击城门……
然而,守易攻难,自古如此。镐京军制,一军三路,一路三协,一协三营,一营三翼,一翼三哨,一哨三岗,守备森严,如将镐京城护卫得如铁桶一个。
此时,密密麻麻的火镞利箭居高临下地从高墙上射出,如天下火雨;云梯上的泷兵尚未攀上墙顶,便被镐京军刺穿,一个个坠落,粉身碎骨。
强劲的火石弹遭到高楼上铁盾的反弹,滚滚而下,反而成为泷军的噩梦;虽有木幔车的保护,可暂避城墙上火箭飞石的猛击,但在撞车无数波撞击后,镐京城门岿然无损。
十天后,泷军兵力损失已近十分之一,镐京却依旧铁桶一个。泷军奔袭万里,早已疲惫不堪,任渪知道,除非镐京军自己出城,不然,恐三个月也难以攻破这固若金汤的镐京城。
那便困他三四个月,困到这座孤城弹尽粮绝、山穷水尽。可大军困守城下数月,各地巍军必死灰复燃,绝地反扑,那么之前的一切都付水东流了。
先入城者王,泷焱两军丝毫不指望对方会放弃以逸待劳的围困,而选择陷入与地方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漩涡。
如果不能在寒冬到来之前结束这场已经持续了十五个月之久的战争,物资补充、将士士气、军中疫病等等问题定会一件件接踵而来,绝不可以让战士们陷入这些无谓的牺牲中。
是故,无论如何,必须速战速决。
然而,与此同时,巍将王骛终于从与焱军的鏖战中抽出赤岭军大部精锐甲士,由他亲自率领,全速向东,驰援镐京,不出两日便将大军临城。
侦兵报完此讯,绝望开始在泷军中弥漫开来,甚至有逃兵开始出现。
深夜,几个黑影从镐京城墙上缒下,几个巡逻的泷军兵士立于其下,似在接应,却见半空中缒绳欲断,坠坠不安,忙借助白天留在城墙的强弩攀援向上,在不同高度依次守护,直至缒者安全落地。
兵士定睛一看,缒下者竟是王骛之母及妻儿。
“将军,”佐参领陶忠步入营帐,在任渪身后五六步远处报道,“依照斥候探察,赤岭军后日午时不到便可行军至镐京城城下。届时,情况势必雪上加霜。”
任渪转身,主动走过去,拍了拍陶忠的肩膀:“而今战况你也看到了,战士们士气低沉,都陷在彷徨恐慌中,作为佐参领,我想听听你的见解,有何办法可迅速扭转这局面?”
此时的陶忠并不觉得主帅是在试探他,任渪的诚恳还有和蔼,令他受到鼓舞。
上将打动下士其实很简单,那便是不居高临下,不以势压人,以诚恳赢得诚恳。每个军士都有在上将面前表现的欲望,就看上将能不能把这种欲望激发出来,并转化为整支军队的力量。
陶忠一洗刚才的忧色与不振,马上进入角色道:“将军在上,怕有所不知,不管哪支军队,底层士兵都是数量最多却最不稳定的力量,他们从伍大多或为逐利,或为搏名,名利无望时,便没了信念,什么都可能做得出来。”
“依你判断,接下来泷军会发生什么?”
“不但会有更多逃兵,甚至会有叛徒,投向赤岭军的叛徒。”陶忠大胆道。
任渪心里猛地一震,他担心的也正是这个,虽截至目前,军中尚无内鬼踪影,但眼下形势,倘若再不采取行动,陶忠所言恐怕便不是杞人忧天。
“以你对兵士的了解,是否有办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军中叛逃者?”
“末将以为,当先下手为强。”陶忠道。
“好一个先下手为强!”这话说到任渪心坎上了,他沉思片刻道:“今晚便由你全速护送王老夫人及其家人至赤岭军营,务必保证其安全。”又停顿须臾道,
“向赤岭军主将说明情况后便无须再多言,静待其回复即可!”
“末将接令!”陶忠稍作迟疑,拱手领命,正欲转身,忽闻主帅道:“等等。”只见任渪褪下肩上毳袍,展臂披在自己肩上,“夜寒露重,今后军中诸事还需陶参领多加细心。”
陶忠周身一热,一种信任感温暖着他,他立刻抱拳感恩。
子时,陶忠奉命率上一支百人精锐兵勇,于浓重夜色中,疾速奔赴赤岭军军营,护送来了王骛原本留在镐京城中的母亲和妻儿。
未至营外围一里处,众人便闻得浓浓血腥气,夜幕中,一排刑架上悬挂着数个头颅,下面一滩滩血污尚未干涸,泛着紫稠的凶光。
未及更进一步,数十支利箭从瞭塔上射出。陶忠按下精兵,众人护着车舆避开箭击。
紧接着,几骑赤岭军巡兵从各方猛烈驰来,在其杀至跟前,陶忠下马弃械,大声道:“我众人非夜袭而来!只为护送重要之人!此处有王老夫人及公子,请将军万莫伤及无辜!”说完呈上老夫人手信。
赤岭巡骑接过确认,却依旧架刀于前,另一人下马走向车舆,掀帘果见王老夫人、王夫人及两位公子安坐其中,立刻躬身拜下。
赤岭监军司马远听闻远处异声,忧心忡忡地走出帐外,欲一探究竟,忽闻身后一声敬拜:“泷军使节何禹见过司马先生。”转身见一俊朗青年躬身立于后方。
“何禹?”司马远疑惑地打量着身后的青年。
另一边,“烦请军长通报,在下泷军参领陶忠,有要事告知王将军!”陶忠向赤岭军营巡骑高声请道。
未几,营中传来将令:“进!”
在数军士的包围下,陶忠在赤岭军的押戒下只身进入王骛帐中。王骛拍案而起,引剑直指:“奸贼!本将眷属为何会在你手中?”
“骛休得对恩人无礼!”王老夫人步入帐中,蹒跚上前,止下利剑,“若无泷军相救,今日我们已死无葬身之地了。”
王骛一脸错愕,收起利剑,一挥手,语意趋缓:“为陶参领松绑。”
帐中军士松开陶忠退下。陶忠徐徐向王骛诉道:“王将军一腔忠勇令末将铭佩五内,然末将实为将军痛惋至深,只因一腔忠血所托非人。
巍帝残暴无度、猜忌多疑。将军与焱军拼死力搏之时,巍帝却因三十日内不见救驾而疑心将军已有二心,故意消极应战,不但不日即将下诏换将,更下令诛杀将军满门。
所幸太夫人、夫人及公子及时为城中仁勇之士相救,夜缒出城,落至半空时,绳已近断,恰为泷军军士察获。任将军不愿无辜之人枉死于战,故救之,特命末将护送至将军营帐。
将军对巍帝之忠耿,巍帝对将军之深毒,实令未将惶恐不已。”
王老夫人亦愤慨道:“巍帝无仁,你出征之前,他特意将我们扣留于镐京之时,老身便知此后福祸参半,故早早遣散府中仆役,为你固守将军府。
今你一朝救驾未至,巍帝便下令灭门,更无休无止追杀于我等,为保住王家血脉,亦不牵连城中恩人,只得夜缒五丈高墙而下,好在守门将士皆仗义相助。”
转身面向儿子:“泷军救下老身与你妻儿,本可以我等胁迫于你,然任将军光明磊落至此,此恩此德,何以为报?”
王骛跪拜老母,不禁涕零。
敌方送人头上门,本应擒杀,可王骛做不出在母亲面前恩将仇报的卑劣行径,且眼前之人仅敌方六品佐参领,杀之无益,于是大开军营,亲自拜送其一里之外。
“回营转告任渪,救母之恩,王某感激涕零,然你我终究殊途,这一拜,便是老夫还恩于他。他日战场上相见,老夫仍会为国仇斩下他的项上人头。此战之后,我与他二人倘若仍皆存于世,王某必结草衔环以报。”
陶忠敬然回拜,带兵众折离,回至泷军军营。
王骛返营便唤来心腹司马远道:“今陛下受奸人蛊惑,以致陛下与我之间君臣生疑,现你速速进城,向陛下禀明一切,澄清嫌隙,以安陛下忧心。”
第二日司马远领命入京,然而,非但未得机会面见圣颜,反遭城中金吾卫层层追杀,心中惨怖,侥幸逃回军营,禀报了一切。
“将军虽已驰援镐京,但依国法,护驾延宕三十日者杀无赦,而今与泷焱作战,是战败必死,战胜亦死!还望将军务必早自谋划。”
“大胆狂徒!你这是撺掇老夫叛国投敌吗?我要亲自面圣,只要战胜,澄清误会,我不信陛下会杀我!”
“即便君臣澄清误会,芥蒂却无法根除。战胜,将军有护国大功,又坐拥二十万赤岭军,以陛下猜忌多疑之性,必成其心头大患,迟早为其杀之而后快!”
“休再一派胡言!而今正值用人之际,陛下怎会滥杀忠勇?”
“将军可知,属下今日往京中一去,方知就在十天前,右丞相李寻、兵部尚书吴柯和禁军左将虞衡,已皆为巍帝屠杀满门!他们哪一个不是忠心耿耿,功勋卓著?”
“文臣武将以身死国,死得其所!”
“将军素来仁厚,待众将士如兄如子。二十万将士甘为将军死、为国死,却不应该为昏君死、为无道死!”司马远言罢跪拜,“二十万性命,何去何从,是死是活,皆在将军一念之间!”
“覆巢之下,何枝可依?纵是愚忠,王骛也只能忠。”沉吟良久,老将面色铁青沉痛道。
“如今东有焱军追杀,上有巍帝疑杀,西有泷军堵杀,几近绝境。将军,除了与泷军合作,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唯与泷军合作,尚有一线生机,如此,焱军亦可退,后方苦战将士方可解脱。”
“司马远!勿再胡言!”王骛知其所言皆实,却依不愿承认,亦不能接受。
司马远叩首再拜:“将军不让说,末将却必须要说——今天下分裂,百姓苦难深重,而巍帝无道,雪上加霜,天下英豪当共诛之。泷将仁义,又有恩于……”
“住嘴!”王骛暴怒断其言,拔剑挥向眼前劝谏之人……
艰苦卓绝的攻守战仍在继续。
翌日,天边的第一缕曙光刺破暗穹,于团团浓雾中长跃而出。守在城上的镐京军从仅仅两个时辰的站眠中强行醒来,无意识的一个转身,险些坠下五丈高墙,粉身碎骨。
孤城中的物资一天少于一天,远远没有预期的那么耐用,城外甬道能运输进来的物资亦一天比一天少。
寒瑟的秋风亦冻醒城下蜷缩的泷军,他们睁眼望向天边,黯沉的绝望便迅速爬满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与远处雾中飘缈绚烂的早霞旭光形成鲜明的对比。
冷兵器上已结下厚厚白霜。霜重弓僵不得控,霜重鼓寒声亦不起,而狼烟却在寒风中愈加地旺了。终于,一声号角划破长空,又一天重复而无望的攻伐开始了。
双方攻守厮杀持续了两个时辰。
忽然,远处卷起滚滚烟尘,黄沙浩荡,杀声震天,大地亦震颤不已。大雾中,三万铁蹄骑兵与七万红甲步兵越过护城河,由远杀近,气吞龙虎。威风凛凛的王氏旌旗在猎猎疾风中呼呼作响。
“是赤岭军来了!”孤城上的一名兵士一眼便认出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援军,激动不已,狂喊道:
“王老将军来了,援军到了!镐京城有救了!”众多镐京军纷纷激动地围上。
老将王骛满脸刚毅风霜,斜握着寒光慑人的巨钺,驰马冲在最前。
其后冲锋的三万红甲赤岭骑兵驭着高头大马、手执尖枪利刃,以令人恐怖的速度,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杀向早已绝望又疲惫不堪的泷军,如风卷残云。
七万步兵亦排成六丁六甲的进攻阵型,手执刀枪剑戟,紧随骑兵之后,全速奔袭,掩杀而至。
泷军惶恐不已,看着狂袭而来的赤岭军,完全不及从攻城的队形整顿为应战阵形,在混乱中提起刀枪,仓促茫然接战,却不及做出一丝一毫的反击,便一茬接着一茬地,如草芥般倒在赤岭军骑兵的寒刃之下。
躲过骑兵砍杀的将士又在相继而至的赤岭步兵包抄下,一个个筋疲力竭而倒。
城下顿时刀光一片,哀嚎遍野。泷军兵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骤减而下。
形势一下子扭转得太快了,镐京城内的将士在高墙上足足欣赏了这场杀戮盛宴二刻钟,方才随着一句“泷军死期到了!”回过神来。两军混战,弓箭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城中主帅高声命道:“快,众将士随我杀出去,为王老将军助阵!”一片喝彩声中依稀有人阻道“先勿开门!”却很快被军奔驰的洪流淹没。是的,此时不杀,更待何时?城中众将士等这一刻已等了太久。
上百镐京军费尽气力,挪开门后一道道巨木拴锁,沉重的镐京城门终于在众兵士的合力推攘下轰然大开,守城将士个个士气高涨,执坚握锐、神采豪迈地全速冲向城门外的杀戮地带。
不错,如此里应外合,前后包抄,不出两个时辰,十七万巍军便可将剩余八万泷军屠杀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