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三月三,山桃花开。
天阴沉的可怕,闻昭站在城外的校场上,俯首看向不到两万人的沧澜卫,神情略显淡漠地吐了一口气:“列队,殉阵。”
被祭祀的牛羊被人抬了上来,闻昭看着那些待宰羔羊,转瞬间,手起刀落。
剑刃穿破皮肉,鲜血迸溅脏了他秀气白皙的脸,他眉头微微皱,单手执着剑,转身过来,重新望向沧澜卫。
“此去,同生共死。”
说罢,他亲自披上战甲,在众目睽睽之下,重新审视过皇家供给的武器,待无误后,才率人分发给将士们。
校场外,闻家女眷守在那里,祭祀过后,花氏走到闻昭身边,静静看着他,她没说话,却又似乎说了很多话。
黑色铠甲太重,衬着闻昭的脸色并不好看,他鼻尖的红色小痣很扎眼,甚至冲淡了他眼圈的红,他也静静的,没有说话,只是在与母亲四目相对之中,一遍又一遍不悔自己做过的决定。
“我们,等你们回家。”虽极力维持着情绪,但花氏的声音依旧有些颤抖。
闻昭点点头,回过头正看见付陵光同闻如兰告别,再瞥去眼,又见小薛氏抱着身着铠甲的徐氏哭泣。
声音细细小小的,却不难听见:“若我回不来,替我照顾好阿蘅。”
一阵风慢慢悠悠地吹过,卷杂着无数人的思念、担心、恐惧,偌大的校场,回首望去,满是哭声。
此去,是三月三啊。
天边忽起惊雷,片刻,电光闪烁,战马嘶鸣,告示着寒暄已到了尽头,暴雨即将来袭,这满山遍野的山桃花恐是经不住这样的风吹雨打了。
付陵光翻身上马,那双含了情的眼最后看过不舍的她,随后错目,提剑高喊道:“大军——出征。”
风雨欲来,这一路,难走。
大军刚走出盛都没多远,前方便有金吾卫拦路,细看背后的金贵马车,不是那金枝玉叶的长公主,又会谁呢。
付陵光扭转马头,回眼看向闻昭,见他没有理睬的意思,他只好轻咳一声,小声对他道:“你还是解决完再走吧。”
他说完,又对身后的将士们道:“继续前进。”
战马止住,闻昭手握缰绳,转变了方向,视线透过层层的金吾卫,落在那精美漂亮的马车上。
“闻昭。”华宛宁坐在马车里,手紧紧攥着帕子,牙磕在唇上,她重重咬了一下,“你还记得我,对吗?”
闻昭黝黑的眸子盯着马车,似是在瞧清里面的人,想了半晌,他轻轻嗯了一声。
这一声,胜过天籁,只眨眼间,马车里的华宛宁便猛一下推开了车门,满脸笑意地冲了出来。
“我便知道,你是不会忘记我的。”她身着天蓝色的华缎,发间不缀珠钗,只鬓间绾了一只清雅的山桃花。
是容貌绝色,气质出尘,那一笑,压过了天边的阴暗,和即将倾盆而下的大雨。
可不知为何,在此情此景下,这样的绝色,激不起闻昭眼底的任何波澜,他的眸落在她的身上,也只是落上罢了。
就像一只蝴蝶,浅浅地驻足在一朵美丽的花上。
“我记得你,长公主殿下。”他启唇,与她遥遥相望。
华宛宁脸上的笑淡了淡,显然这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站在马车上,举止略有无措:“不是的,那一次,我不是我的,你……也不是你的。”
闻言,闻昭唇角忽地扯出一抹笑意,他眼眸轻垂,过了一会儿,那笑意隐没在风中,他才慢声道:“殿下之言,恕臣难懂。”
“伏羲山,青云观,那一次,你不记得了吗?”她顾不得凌乱的青丝,只想急切地回答他。
记得又怎么样呢。
她到底是她,自己也到底还是自己。
闻昭收紧缰绳,眼眸里似乎浮起抹难掩的哀色,又转瞬即逝,这世道,只容不得普通人放肆。
“救你,是我之责,无关情爱。”说着,他掉转马头,不欲与她相视。
这举止有催促的意思,这时的华宛宁已顾不得那些莫须有的体面,在场的人都是皇家的人,没人敢说不是,她也便放肆许多,提着裙摆跳下马车,只身拦在闻昭马前。
“你可是因为闻老将军之事,记恨于我?”
见闻昭不语,她便又道:“我承诺你,你此战归来,我定还你你想要的。”
“殿下一言,可值千金?”闻昭骑在马上,问道。
“值。”华宛宁斩钉截铁地答。
“闻昭一生薄幸,承不起殿下之诺。”他看向她,“只求殿下,愿以千金言慰将士们的在天之灵。”
说完,他不顾她阻拦,驾马扬长而去,这一去,隐忍多时的雨终于骤来,豆大雨滴砸掉了华宛宁鬓角的簪花,她愣愣站在原地,直到身旁有人给她持起了伞,她才失神般地转身看向远方。
而远方那人,早已隐在烟雨朦胧中,不见身影。
按理说,闻昭与华宛宁耽搁不长,他一人一马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便能追上大军,可奈何雨势太大,他不得不缓下速度,念及大军不会冒雨前行,闻昭索性就近寻了个破庙避雨。
破庙残败,院内老树还未来得及翻绿的叶子,被雨打的垂了又垂,坠了又坠,祈福的红绸在风吹雨打里失了颜色,徒剩狼藉。
檐铃随风阵阵响,和着雨打青石,在幽静之中,闻昭将马安顿好,踩着处处不大的水洼,轻轻推开那张潮湿而腐朽的木门。
阴雨天里,昏暗的庙宇中,神像端坐在这里,庇护着所有流离失所的人们。
他们衣着褴褛,去向不明,却受着那一只红烛的蛊惑,虔诚地跪拜着,一声叹息从角落里传来,闻昭闻声望过去,只见那个被命运磋磨的千疮百孔的老人,揉着虚无的腿,哭道:“疼啊。”
闻昭想走过去,可脚却如千斤重,死死钉在原地,他眉头微蹙,转眼盯着供台上的那只红烛,他想探究,却又无力探究,像是溺毙在这场雨中,混着一身的潮湿陷入无尽黑暗。
这时,一阵清脆的铃声刺入他的脑中,他猛地清醒过来,眼里恢复清明,再看去,这破败的庙宇之中,哪里有那些对着神像跪拜祷告的流民。
腐烂气裹挟着许多味道窜入鼻腔,闻昭垂下眼,只见地上数十溃烂死灰的尸体。红烛还在燃着,烟气袅袅,雾气里,这些人的魂魄明灭可见,似复活般捱着生前的痛。
瞬息间,闻昭感知到所有的绝望,如一张张的手生生剥去他的呼吸,要他窒息在这个无人之地。
他倒在地上,秉着最后一丝的意志,颤抖且缓慢的伸出手,他想念诀,可唇齿间却由不得他,张嘴便是涌出一口猩红的鲜血。
闻昭重重喘息着,一声又一声,眼前的景象,变了又变,直至耳边再次传来尖锐而又急促的铃声。
有人掐灭了红烛,让那些景象彻底的从他眼中散去,徒留一个挂着悲悯笑意的神像坐立在前方。
“不…不要看了。”这个声音很是青涩,拐着几个闻昭从没听过的音调,慢吞吞的从后面捂住他的眼睛。
这双手,很凉,而它的主人,似乎也夹带着死人般的死寂味道。
“你,是谁……”闻昭没有躲开那双手,只是用手背轻轻擦去唇边呕出的血。
“不、重、要。”她一字一句慢慢道,说完,她想了想又开口,“闭眼。”
感知到他的睫羽轻而缓的扫下后,她才松开手,从随身背着的小篓里,掏出一条红色的布条,小心翼翼地系在他的眼上。
系上布条后,闻昭缓缓睁开眼,以入眼的微弱光线描绘着眼前人的身影。
不大的样子,但好像周身笼罩在一个巨大的斗篷之下。
虽然看不清动作,可他仍然感觉到她似乎很拘谨,像是有点无措地坐在他面前。
为了缓去她身上的不安情绪,闻昭笑了一下,问道:“我如今,是不是很狼狈。”
周身被雨水打湿,发丝凌乱,脸上混着泥水与血迹,怎么看都是有点狼狈的。
但是元小满不太想让他难过,摇了摇头,道:“小、将军,不狼狈的。”
话虽这样说的,可元小满心中还是觉得,他定是在意自己的仪容,于是又从篓里翻了翻,翻出一个粉色帕子,塞进他的手中。
她的举动,惹得闻昭失笑,他没驳她的好意,即便看不见,也拿着那块帕子,擦了擦脸。
瞧着越擦越花的脸,元小满终究没忍得住,接过他手中的帕子,重新帮他擦了擦。
这张脸,很是漂亮,清秀俊逸,鼻尖上的朱红小痣更是点缀了他的白皙,虽然眉宇间含着一股子天然的寒意,盯久了,会有些冷,但他一笑,便能融去这股寒,生出星星点点的火光,又柔又暖。
其实,她见过很多人,但没见过这样生得极端又矛盾的人。
长得又冷又暖,难不成脾气也忽冷忽热?
元小满手指轻轻拂过那条覆在他眼睛上的红布,心里胡思乱想着,那他的眼睛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闻昭感觉到那双手落在自己的眼睛上,它停的有些久,他在想她在想什么。
庙外雨打瓦砾,风吹檐铃,自然的奏乐,总能让人忘却时间,停在这处一动不动。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醒了过来,闻昭偏过了头,元小满收回了手。
空气中似乎弥漫起尴尬的气氛,元小满吸了吸鼻子,仗着他看不见,又抬起眼偷偷看他。
目光这种东西,或轻或重,有心在意,很难察觉不到。
他知道她看他,于是有意打破这份沉默,出声道:“你是赶尸人,对么。”
元小满未曾想他能猜到,惊了一下,目光旋即从他脸上落下,垂在地上,默默地不说话。
“你……为何不说话?是我猜错了?”
闻昭歪歪头,口中这样说,但他笃定自己没有猜错。
她身上有辰砂和松烟的味道,那是绘制辰州符必不可少的物什,而辰州符整个大魏,只有赶尸人才会用。
她不说话,他就静静等着,半晌后,只听如细蚊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小、将军,你鼻尖上的小痣,很、好看。”元小满用这样的话来回避他,她知道,他应该也不大愿意提起这个奇怪的朱红小痣。
果然,闻昭没有回答她。
元小满等了一会儿,感觉外面的雨小了许多,才又说道:“你、很奇怪。”
闻昭起身,辨着她的声位,侧过头看她:“你也是。”
“我要走了。”他说。
元小满皱皱眉,在窗边探了探脑袋:“雨还没停。”
闻昭似乎察觉到了她探头探脑的动作,唇角不经意地扬起,笑道:“既知道我是将军,便也知道,戎事是不等人的。”
戎事不等人,也是此去不归人。
元小满听他说完,抿了抿唇,回头看了眼庙里的尸体。今日三月三,据沧州还有数里,果真时不待人,转眼又要打仗了。
他想听见她说些什么,但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到,闻昭不打算等了,刚要推开门,便听身后有人道:“小、小将军,此去珍重。”
“你也是。”
三月三,山桃花开。
天阴沉的可怕,闻昭站在城外的校场上,俯首看向不到两万人的沧澜卫,神情略显淡漠地吐了一口气:“列队,殉阵。”
被祭祀的牛羊被人抬了上来,闻昭看着那些待宰羔羊,转瞬间,手起刀落。
剑刃穿破皮肉,鲜血迸溅脏了他秀气白皙的脸,他眉头微微皱,单手执着剑,转身过来,重新望向沧澜卫。
“此去,同生共死。”
说罢,他亲自披上战甲,在众目睽睽之下,重新审视过皇家供给的武器,待无误后,才率人分发给将士们。
校场外,闻家女眷守在那里,祭祀过后,花氏走到闻昭身边,静静看着他,她没说话,却又似乎说了很多话。
黑色铠甲太重,衬着闻昭的脸色并不好看,他鼻尖的红色小痣很扎眼,甚至冲淡了他眼圈的红,他也静静的,没有说话,只是在与母亲四目相对之中,一遍又一遍不悔自己做过的决定。
“我们,等你们回家。”虽极力维持着情绪,但花氏的声音依旧有些颤抖。
闻昭点点头,回过头正看见付陵光同闻如兰告别,再瞥去眼,又见小薛氏抱着身着铠甲的徐氏哭泣。
声音细细小小的,却不难听见:“若我回不来,替我照顾好阿蘅。”
一阵风慢慢悠悠地吹过,卷杂着无数人的思念、担心、恐惧,偌大的校场,回首望去,满是哭声。
此去,是三月三啊。
天边忽起惊雷,片刻,电光闪烁,战马嘶鸣,告示着寒暄已到了尽头,暴雨即将来袭,这满山遍野的山桃花恐是经不住这样的风吹雨打了。
付陵光翻身上马,那双含了情的眼最后看过不舍的她,随后错目,提剑高喊道:“大军——出征。”
风雨欲来,这一路,难走。
大军刚走出盛都没多远,前方便有金吾卫拦路,细看背后的金贵马车,不是那金枝玉叶的长公主,又会谁呢。
付陵光扭转马头,回眼看向闻昭,见他没有理睬的意思,他只好轻咳一声,小声对他道:“你还是解决完再走吧。”
他说完,又对身后的将士们道:“继续前进。”
战马止住,闻昭手握缰绳,转变了方向,视线透过层层的金吾卫,落在那精美漂亮的马车上。
“闻昭。”华宛宁坐在马车里,手紧紧攥着帕子,牙磕在唇上,她重重咬了一下,“你还记得我,对吗?”
闻昭黝黑的眸子盯着马车,似是在瞧清里面的人,想了半晌,他轻轻嗯了一声。
这一声,胜过天籁,只眨眼间,马车里的华宛宁便猛一下推开了车门,满脸笑意地冲了出来。
“我便知道,你是不会忘记我的。”她身着天蓝色的华缎,发间不缀珠钗,只鬓间绾了一只清雅的山桃花。
是容貌绝色,气质出尘,那一笑,压过了天边的阴暗,和即将倾盆而下的大雨。
可不知为何,在此情此景下,这样的绝色,激不起闻昭眼底的任何波澜,他的眸落在她的身上,也只是落上罢了。
就像一只蝴蝶,浅浅地驻足在一朵美丽的花上。
“我记得你,长公主殿下。”他启唇,与她遥遥相望。
华宛宁脸上的笑淡了淡,显然这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站在马车上,举止略有无措:“不是的,那一次,我不是我的,你……也不是你的。”
闻言,闻昭唇角忽地扯出一抹笑意,他眼眸轻垂,过了一会儿,那笑意隐没在风中,他才慢声道:“殿下之言,恕臣难懂。”
“伏羲山,青云观,那一次,你不记得了吗?”她顾不得凌乱的青丝,只想急切地回答他。
记得又怎么样呢。
她到底是她,自己也到底还是自己。
闻昭收紧缰绳,眼眸里似乎浮起抹难掩的哀色,又转瞬即逝,这世道,只容不得普通人放肆。
“救你,是我之责,无关情爱。”说着,他掉转马头,不欲与她相视。
这举止有催促的意思,这时的华宛宁已顾不得那些莫须有的体面,在场的人都是皇家的人,没人敢说不是,她也便放肆许多,提着裙摆跳下马车,只身拦在闻昭马前。
“你可是因为闻老将军之事,记恨于我?”
见闻昭不语,她便又道:“我承诺你,你此战归来,我定还你你想要的。”
“殿下一言,可值千金?”闻昭骑在马上,问道。
“值。”华宛宁斩钉截铁地答。
“闻昭一生薄幸,承不起殿下之诺。”他看向她,“只求殿下,愿以千金言慰将士们的在天之灵。”
说完,他不顾她阻拦,驾马扬长而去,这一去,隐忍多时的雨终于骤来,豆大雨滴砸掉了华宛宁鬓角的簪花,她愣愣站在原地,直到身旁有人给她持起了伞,她才失神般地转身看向远方。
而远方那人,早已隐在烟雨朦胧中,不见身影。
按理说,闻昭与华宛宁耽搁不长,他一人一马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便能追上大军,可奈何雨势太大,他不得不缓下速度,念及大军不会冒雨前行,闻昭索性就近寻了个破庙避雨。
破庙残败,院内老树还未来得及翻绿的叶子,被雨打的垂了又垂,坠了又坠,祈福的红绸在风吹雨打里失了颜色,徒剩狼藉。
檐铃随风阵阵响,和着雨打青石,在幽静之中,闻昭将马安顿好,踩着处处不大的水洼,轻轻推开那张潮湿而腐朽的木门。
阴雨天里,昏暗的庙宇中,神像端坐在这里,庇护着所有流离失所的人们。
他们衣着褴褛,去向不明,却受着那一只红烛的蛊惑,虔诚地跪拜着,一声叹息从角落里传来,闻昭闻声望过去,只见那个被命运磋磨的千疮百孔的老人,揉着虚无的腿,哭道:“疼啊。”
闻昭想走过去,可脚却如千斤重,死死钉在原地,他眉头微蹙,转眼盯着供台上的那只红烛,他想探究,却又无力探究,像是溺毙在这场雨中,混着一身的潮湿陷入无尽黑暗。
这时,一阵清脆的铃声刺入他的脑中,他猛地清醒过来,眼里恢复清明,再看去,这破败的庙宇之中,哪里有那些对着神像跪拜祷告的流民。
腐烂气裹挟着许多味道窜入鼻腔,闻昭垂下眼,只见地上数十溃烂死灰的尸体。红烛还在燃着,烟气袅袅,雾气里,这些人的魂魄明灭可见,似复活般捱着生前的痛。
瞬息间,闻昭感知到所有的绝望,如一张张的手生生剥去他的呼吸,要他窒息在这个无人之地。
他倒在地上,秉着最后一丝的意志,颤抖且缓慢的伸出手,他想念诀,可唇齿间却由不得他,张嘴便是涌出一口猩红的鲜血。
闻昭重重喘息着,一声又一声,眼前的景象,变了又变,直至耳边再次传来尖锐而又急促的铃声。
有人掐灭了红烛,让那些景象彻底的从他眼中散去,徒留一个挂着悲悯笑意的神像坐立在前方。
“不…不要看了。”这个声音很是青涩,拐着几个闻昭从没听过的音调,慢吞吞的从后面捂住他的眼睛。
这双手,很凉,而它的主人,似乎也夹带着死人般的死寂味道。
“你,是谁……”闻昭没有躲开那双手,只是用手背轻轻擦去唇边呕出的血。
“不、重、要。”她一字一句慢慢道,说完,她想了想又开口,“闭眼。”
感知到他的睫羽轻而缓的扫下后,她才松开手,从随身背着的小篓里,掏出一条红色的布条,小心翼翼地系在他的眼上。
系上布条后,闻昭缓缓睁开眼,以入眼的微弱光线描绘着眼前人的身影。
不大的样子,但好像周身笼罩在一个巨大的斗篷之下。
虽然看不清动作,可他仍然感觉到她似乎很拘谨,像是有点无措地坐在他面前。
为了缓去她身上的不安情绪,闻昭笑了一下,问道:“我如今,是不是很狼狈。”
周身被雨水打湿,发丝凌乱,脸上混着泥水与血迹,怎么看都是有点狼狈的。
但是元小满不太想让他难过,摇了摇头,道:“小、将军,不狼狈的。”
话虽这样说的,可元小满心中还是觉得,他定是在意自己的仪容,于是又从篓里翻了翻,翻出一个粉色帕子,塞进他的手中。
她的举动,惹得闻昭失笑,他没驳她的好意,即便看不见,也拿着那块帕子,擦了擦脸。
瞧着越擦越花的脸,元小满终究没忍得住,接过他手中的帕子,重新帮他擦了擦。
这张脸,很是漂亮,清秀俊逸,鼻尖上的朱红小痣更是点缀了他的白皙,虽然眉宇间含着一股子天然的寒意,盯久了,会有些冷,但他一笑,便能融去这股寒,生出星星点点的火光,又柔又暖。
其实,她见过很多人,但没见过这样生得极端又矛盾的人。
长得又冷又暖,难不成脾气也忽冷忽热?
元小满手指轻轻拂过那条覆在他眼睛上的红布,心里胡思乱想着,那他的眼睛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闻昭感觉到那双手落在自己的眼睛上,它停的有些久,他在想她在想什么。
庙外雨打瓦砾,风吹檐铃,自然的奏乐,总能让人忘却时间,停在这处一动不动。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醒了过来,闻昭偏过了头,元小满收回了手。
空气中似乎弥漫起尴尬的气氛,元小满吸了吸鼻子,仗着他看不见,又抬起眼偷偷看他。
目光这种东西,或轻或重,有心在意,很难察觉不到。
他知道她看他,于是有意打破这份沉默,出声道:“你是赶尸人,对么。”
元小满未曾想他能猜到,惊了一下,目光旋即从他脸上落下,垂在地上,默默地不说话。
“你……为何不说话?是我猜错了?”
闻昭歪歪头,口中这样说,但他笃定自己没有猜错。
她身上有辰砂和松烟的味道,那是绘制辰州符必不可少的物什,而辰州符整个大魏,只有赶尸人才会用。
她不说话,他就静静等着,半晌后,只听如细蚊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小、将军,你鼻尖上的小痣,很、好看。”元小满用这样的话来回避他,她知道,他应该也不大愿意提起这个奇怪的朱红小痣。
果然,闻昭没有回答她。
元小满等了一会儿,感觉外面的雨小了许多,才又说道:“你、很奇怪。”
闻昭起身,辨着她的声位,侧过头看她:“你也是。”
“我要走了。”他说。
元小满皱皱眉,在窗边探了探脑袋:“雨还没停。”
闻昭似乎察觉到了她探头探脑的动作,唇角不经意地扬起,笑道:“既知道我是将军,便也知道,戎事是不等人的。”
戎事不等人,也是此去不归人。
元小满听他说完,抿了抿唇,回头看了眼庙里的尸体。今日三月三,据沧州还有数里,果真时不待人,转眼又要打仗了。
他想听见她说些什么,但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到,闻昭不打算等了,刚要推开门,便听身后有人道:“小、小将军,此去珍重。”
“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