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瑛回到睢园,越过花鸟屏风,便觉得大堂内很安静,安静的不同于往常。
灯火摇动,橙黄又朦胧胧的。
幼瑛看见一群人乌泱泱的围在朱台前,自那群人前,还发出遥遥又近在耳边的铃铛声。
铃铛声不似朱楼檐角的铎铃,更像是贺员外那辆马车上挂着的金铃铛,在车轮行驶下发出极轻佻之声。
乐户身态逡巡的在玉柱之间,齐得宜持着紫檀拐杖站在一楼台阶上静默不语,她见幼瑛回来,便朝她微微颔首,随后往她身后看去。
拐杖敲在莲花纹方砖上,有序地发出清响声。
“军使郎君,你过来了。”她笑着说,语调和缓。
幼瑛回身看去,便见到袭招过来了。
他头戴皮帽,身着土黄色的粗布军袍。那身军袍衣襟处宽松、袖口和下摆被束紧,胸口处还贴身缝制着一块皮甲,腰间挂着弯刀与箭囊。
他脚下仍旧踩着镶嵌玄黑铁钉的皮靴,走在地砖上反而比齐得宜的拐杖还要响。
围在朱台前的人听见动静,便也齐齐转身看来。幼瑛从他们的身缝中,隐隐约约看见谢临恩的脸。
“你们那主子呢?不在吗?”袭招瞟了一眼齐得宜,随后看向幼瑛,路过她的身边问道。
“盛些好酒、好菜过来,”齐得宜朝仆役吩咐,便先走至最前的楠木桌案上,用绢布擦拭几净,“主子居楼中,若是知晓军使郎君前来,定来相迎。郎君可要见他?”
袭招眼色稍深,嘴角微微一撇。校尉推开仆役,夺过他手中端着的瘦颈圆腹瓷壶,亲自来给袭招倒酒。
袭招说道:“他那副晦气模样,我要见他作何?留着恭维太子殿下去吧。”他喝了一口酒,似乎还为上回瞽姬之事不爽快,说完便将那狭长的目光再瞥向幼瑛。
幼瑛看清了谢临恩。
台上不知从何处搬来了与白杨树干一般粗阔的木桩,他们先将麻绳套在谢临恩的脖子上,然后再绑紧他的手,分绑到两只木桩上。最后将他的两腿强行拉开,绑到再另两旁的木桩上。
谢临恩身穿着一件白色里衣,身上还缠满了一道道的红绳。
身后持着绳端的莫高军个个强壮、魁梧,拉着绳子往相反方向拉伸、拉紧,使得一个个头上汗出如渖。
他们抻绳间,绳子便会像一根根地木柱,不间断地往下挤压身躯。每挤压一下,谢临恩身上的铃铛便像是作舞似得跳动。
“玎珰珰——”
又像是孩童在嬉笑。
只不过此时停了,大堂内的气氛仍旧哄闹。
“嗳——喘什么息,我看他还能坚持多久。”
“这竟是比那些艳舞俗曲耐赏。”
“这…岂不是在绞杀。”
“两京贵人便喜爱看这些。他们府舍中豢养的乐人奴婢还当众在客人眼前脱衣,供客人赏乐,倘若客人瞧中了,送给他们也无妨。这何不是一种给主人挣面子的活呢?”
幼瑛看着这些,不知觉的想到以往在墓葬中出土的青铜时代贮贝器,器盖上被铸刻有杀人祭铜场面。
“这是在做什么?”幼瑛问道,声音顿时了他们的兴致。
他们转身看来,待看清来人后,笑意丝毫不减,像是知晓似得都暗搓搓藏到了他们的眼睛里,充盈戏谑的亮光在她与谢临恩的身上默默流转。
谢临恩显然是还没有死,还有力气。
他抬起眼,顺着看客让开的窄路,及上幼瑛的视线。
烛火在他的身上一盛一弱,摇得他的脸色忽明忽暗,还有些瘦长又暗弱的影子在流动。
他看定在幼瑛的身上,眼神不飘移、不恍惚,反而非常的平静平顺坦然。
校尉给袭招倒完酒,称道:“郡主殿下,你莫要误会。他伤了我莫高士兵。莫高军是用来戍边杀敌的,不是他拿着刀便能伤、便能砍,这是让他以儆效尤,知晓乐人本分。”
幼瑛抬步走过去,才能察觉到他平顺的表面下,脖颈上留有一大片红痕,使得呼吸冗长又艰难,还在轻轻地喘息。
他的脸色苍白到没有一滴汗淌下来,烛火在他脸上跳动得越来越窄,像是一座倾覆的尖刀山,从上往下抵在他的脸上,再刺到他的眼里去。
他却仍旧抬着眼皮望向幼瑛,不躲闪,也不躲避。
平静地让幼瑛不用管他。
他为何要伤莫高军?
袭招又饮畅酒,将酒杯重重掷在桌案上。
“良民袭军,便要遭鞭刑、遭流放。他?”袭招的鼻孔里发出些笑声,别有意味地说,“是何人给他的胆量哪?”
幼瑛知晓袭招是何意,仍是伸手给谢临恩解绳子。
绳子抽解开来时,像是有弹性一般,铮铮得动,使得铃铛也无意识地晃了几声。而他的手仍旧维持着被绑缚的样子。
“这些东西是谁给他系上的?”幼瑛不答反问。
校尉觑了眼袭招,袭招盯着幼瑛的背影,面色揣摩不清。
于是他上前两步,垂脸的同时,眉梢上挑:“郡主殿下,这在乐坊是常有之事,也是他自己亲手系上的。他不以卑琐自处,妄图加害忠贞之士,我们这些莫高军也是在替郡主与乐坊管训乐人,岂知他不是敌部遣来的细作。郡主殿下又是在作何?”
“那你问清他是细作了吗?”幼瑛解开谢临恩一只腕上的粗绳,问道。
校尉扯了扯嘴角:“纵非不是,也当杀。”
“他摧塔、戮佛、纵春闱弊行,兴蝇营狗苟之私欲,家中搜罗金银达万两之多,指不定我这些边将中便有被他贪墨的钱两,区区乐籍真能抵罪吗?也是郡主仁慈,还要留他性命。”他说道。
袭招的眸子睨向校尉,眼尾细长又凌厉,仍旧什么话也没有说。
幼瑛闻声,移眼看向谢临恩。
谢临恩至始至终都在看着她,甚至脸上还多了些不咸不淡的笑意。
催塔、屠佛、纵容春闱舞弊。
这些也是幼瑛闻所未闻的。
倒是在榆灵县里听说过他得圣幸修过佛塔,最后又毁塔,才致落入乐籍。
便真是那座琉璃塔吗?
烛火在纱罩里暗弱下来,仆役去躬身剔着灯芯,便又一寸寸明亮起来。
幼瑛再次移开视线,去解开他脖颈上的绳扣,手碰上他的身子时,就像是伸进了凉水里。
“我知他卑劣、谄媚、上不了抬面。但你这层皮下面又藏着什么心思?”她继而说道。
“郡主这话是何意?”校尉问。
谢临恩的绳缚被解开,双脚踏在方台上,浑身却仍旧僵硬如木。
他掩住身上发颤,适才别过脸,不再看幼瑛。
幼瑛捏了捏他的两肢,见他的关节没有错位和扭曲,便狠心推了他一把。他一瞬间也如木柱般,砸在地上。
铃铛又是一阵响。
幼瑛的神色尽显不耐:“真丢人,赶紧走。”她将手中的绳子也悉数丢在他身上。
有仆役想要上前扶起他,幼瑛瞪了一眼:“让他自己走。”
看客的眼中兴趣更甚,幼瑛似乎是真觉得丢人,咚咚咚下台去一个个指摘他们:“再看,把你们的眼睛剜出来。有什么好看的?”
“是你系上的,对吗?”她陡然走到校尉的面前,挥掌打上,“你问我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心里不明白吗?”
“你在屋内尽享这种金铃乐趣、你好面子,怎不想想你口口声声的好将士,怎不想想我?谢临恩再怎么卑弱,也是供我驱使的人,你让我的面子往哪儿搁?”
“睢园一间厢房最少也要十两银子。你一个莫高军校尉,花钱竟是这般潇洒,就算是袭军使过来,也每回都是坐在大堂。你把我和他的脸面放在了何处?”
校尉吃了一痛,再看向袭招。袭招正在慢悠悠的喝酒。
“这铃铛是他自己系上的。”他再说道。
大堂内也唯有铃铛一直响。
幼瑛背身不去看谢临恩如何,她重重地拍了好几下桌案。
“他既然这么听话,又为何伤你兵卒?”
“你让那兵卒到我面前来好好说说,他若说不出来个理,我也要给你们教教规矩。”
校尉谅幼瑛也不敢拿他如何,便搬来凳子,在袭招面前坐下。
幼瑛火气大涨,用力踢上凳脚。兴许李庐月平时喜好骑马射猎,腿上力气重,校尉坐得再稳,也冷不防地摔下身来。
“他身上穿着的银红、朱红,以为还是朝堂上的深红绫罗吗?不过是粗衣、贱衣,那痴子妹妹既是乐籍,陪客有何不妥?”他旋即说道。
原来那士卒是要让雀歌陪侍。
雀歌不是一贯被锁在厢房里吗?
且她才十二岁。
幼瑛什么话也没有说,便重重踩上他的脚踝。与此同时,她也静静看着袭招脸上的神色变化。
校尉方才说到贪墨、说到边地军将少财少物。
他也不知是真骂谢临恩,还是别有所指。
至少袭招的面上多少有些不快。他是边军军使,手握重兵又统领军务,什么军饷军粮能在他的眼前少了。
莫高军里也不见得是齐心的。
袭招无意校尉龇牙咧嘴的神色,放下酒杯看向幼瑛:“我正好有事要好好问问郡主殿下。”
幼瑛适才松脚,跟着他过去厢房。
临去前,她又看向高台。谢临恩从台上起身,并未离去。
她的目光看过去,他便在望着她。
她不知晓真正的李庐月见到此情此景,会如何反应。
是第一次初见时那般的居高临下、以邻为壑;还是仍旧觉得挂不住面、恼羞成怒。
她不知,所以才在李庐月的脾性中,填上她的方式。
但他为何迟迟不走?
他方才尽人观赏、尽人取乐,从主体姿态被抛到客体卑态。
越看重人之尊严的人,有生以来所建立的所有关于“人”的情感,都会在这些惩罚、凌辱中被更沉重的消磨、便越能清晰地感受到不被当作人看待的痛苦。
这份痛苦会随之碾碎人的生命力与心气。
谢临恩甘愿这样作态,是因为无可奈何,还是自己将自己看待成了一座景观物?
幼瑛与袭招一进屋,堂内的嘁嘁促促声又起。
“这般没有趣味,还耽搁我归家,今儿便住在园里吧。扫兴扫兴。”
“那郡主当真认这…郡马?”
“击犬还得观其主。”
最后台上还在唱着小曲。
袭招进屋内径直坐下:“郡主这是养好身子了吗?”他笑着问。
幼瑛看着他,觉得他真装模作样。
他平日里不干什么事,倒整日披甲戴胄的。
“身子虽然好了,但顶不住萧女托梦,让我好生祭拜。你不知那头疾袭来的模样,就像是脑袋里刮了好几场沙霾。”幼瑛说道,倒了一杯茶喝着。
袭招悠悠笑着:“郡主去雪翠岭是为何?也是萧女托梦吗?”
“真这么神乎?”
雪翠岭离县里远,更离他们莫高军远,倘若她一人在雪翠岭,他再过两三月也未必会知晓此事。
但近来运客土,武思为来来回回,县里县外的百姓也来来回回,探水一事传得许多人知。
幼瑛想他是要问此事。
“是啊。”
“萧女称雪翠岭下有湖,我若是探出来,可保我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她没有粉饰,接着说,“未曾想到县里那些人聪明得很,雪翠岭崇山峻岭的,还都是毒虫猛兽,她们光让我一人在那边探。我探了许久,倒全都是沙子。”
“你就这么贪生怕死?”袭招问道。
幼瑛笑了一声:“你我可要互助牟利?”
袭招的眼睛又细长、又深邃:“我同你有什么利益可牟?”
“假使雪翠岭真有水,到时候你便是莫高县的恩人,你可用着邀功回去长安,国公也会高看你一眼,”幼瑛看着他说道,茶水冒气,朦朦胧胧的,“你只用借我一队莫高军便好。”
袭招默了半晌,笑意更深:“我用不着国公高看我。我问你,你单单是因为萧女托梦,可以保你长命百岁?”
幼瑛放下茶杯:“你也知晓,长公主将杏果退了回来。我们母女一场,她却这般不领我的情。我给她送去的香料与杏皮酒,想必也是白费。”
“她向来如此。”
“我要让她的眼里容得下我这个人,再同样弃她于不顾。”
话落,袭招便不明所以地笑出了声。
幼瑛看着他笑的越来越不遮掩,便也稍稍勾了勾嘴角。她脑中闪过的是他弱年之时,在琉璃宫墙下欺辱李庐月的情形,随后是沙梁子南麓前,雨夜中的长楸与那把古琴,再便是一阵急骤的马蹄声,魁星阁后的那些刺空羽箭。
睢园里的瞽寄得救了,但也只是勉力得救,他的那些乐坊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瞽姬。
“你可信得过我,与我合作一回?”幼瑛假装不明,再问道。
风摇杨柳,月洒清辉。
瞽姬等到灯笼映出无穷无尽的黑,才察觉到傅儿回来。
不过她衣袖带风,走得很快,瞽姬听见了忍隐着的啜泣声。随后不久,又有人影走来,随着一股重重叠叠的铃铛声。
薛泠一面在厢房外的廊下抱着雀歌耐心哄着,一面左等右等,才等见谢临恩回来。
他仍旧没有披上外衣,或许是那身被称作粗衣的衣衫早就落在何处不干不净了,一道道缠绕着的红绳与金铃比亮着灯的金丝灯笼还要显眼,捆得他的步态缓慢艰难。如是红粉骷髅、白骨皮肉,却还在维持最后的体面。
“郎君……”薛泠抱着雀歌起身。
厢房的屋门上还挂着那把铁方锁,谢临恩看向半敞未阖的窗牖,再望向仍旧啼哭的雀歌。
“先前我留在你屋里的钥匙,劳烦你跑一趟。”他对薛泠说道。
灯火摇动,橙黄又朦胧胧的。
幼瑛看见一群人乌泱泱的围在朱台前,自那群人前,还发出遥遥又近在耳边的铃铛声。
铃铛声不似朱楼檐角的铎铃,更像是贺员外那辆马车上挂着的金铃铛,在车轮行驶下发出极轻佻之声。
乐户身态逡巡的在玉柱之间,齐得宜持着紫檀拐杖站在一楼台阶上静默不语,她见幼瑛回来,便朝她微微颔首,随后往她身后看去。
拐杖敲在莲花纹方砖上,有序地发出清响声。
“军使郎君,你过来了。”她笑着说,语调和缓。
幼瑛回身看去,便见到袭招过来了。
他头戴皮帽,身着土黄色的粗布军袍。那身军袍衣襟处宽松、袖口和下摆被束紧,胸口处还贴身缝制着一块皮甲,腰间挂着弯刀与箭囊。
他脚下仍旧踩着镶嵌玄黑铁钉的皮靴,走在地砖上反而比齐得宜的拐杖还要响。
围在朱台前的人听见动静,便也齐齐转身看来。幼瑛从他们的身缝中,隐隐约约看见谢临恩的脸。
“你们那主子呢?不在吗?”袭招瞟了一眼齐得宜,随后看向幼瑛,路过她的身边问道。
“盛些好酒、好菜过来,”齐得宜朝仆役吩咐,便先走至最前的楠木桌案上,用绢布擦拭几净,“主子居楼中,若是知晓军使郎君前来,定来相迎。郎君可要见他?”
袭招眼色稍深,嘴角微微一撇。校尉推开仆役,夺过他手中端着的瘦颈圆腹瓷壶,亲自来给袭招倒酒。
袭招说道:“他那副晦气模样,我要见他作何?留着恭维太子殿下去吧。”他喝了一口酒,似乎还为上回瞽姬之事不爽快,说完便将那狭长的目光再瞥向幼瑛。
幼瑛看清了谢临恩。
台上不知从何处搬来了与白杨树干一般粗阔的木桩,他们先将麻绳套在谢临恩的脖子上,然后再绑紧他的手,分绑到两只木桩上。最后将他的两腿强行拉开,绑到再另两旁的木桩上。
谢临恩身穿着一件白色里衣,身上还缠满了一道道的红绳。
身后持着绳端的莫高军个个强壮、魁梧,拉着绳子往相反方向拉伸、拉紧,使得一个个头上汗出如渖。
他们抻绳间,绳子便会像一根根地木柱,不间断地往下挤压身躯。每挤压一下,谢临恩身上的铃铛便像是作舞似得跳动。
“玎珰珰——”
又像是孩童在嬉笑。
只不过此时停了,大堂内的气氛仍旧哄闹。
“嗳——喘什么息,我看他还能坚持多久。”
“这竟是比那些艳舞俗曲耐赏。”
“这…岂不是在绞杀。”
“两京贵人便喜爱看这些。他们府舍中豢养的乐人奴婢还当众在客人眼前脱衣,供客人赏乐,倘若客人瞧中了,送给他们也无妨。这何不是一种给主人挣面子的活呢?”
幼瑛看着这些,不知觉的想到以往在墓葬中出土的青铜时代贮贝器,器盖上被铸刻有杀人祭铜场面。
“这是在做什么?”幼瑛问道,声音顿时了他们的兴致。
他们转身看来,待看清来人后,笑意丝毫不减,像是知晓似得都暗搓搓藏到了他们的眼睛里,充盈戏谑的亮光在她与谢临恩的身上默默流转。
谢临恩显然是还没有死,还有力气。
他抬起眼,顺着看客让开的窄路,及上幼瑛的视线。
烛火在他的身上一盛一弱,摇得他的脸色忽明忽暗,还有些瘦长又暗弱的影子在流动。
他看定在幼瑛的身上,眼神不飘移、不恍惚,反而非常的平静平顺坦然。
校尉给袭招倒完酒,称道:“郡主殿下,你莫要误会。他伤了我莫高士兵。莫高军是用来戍边杀敌的,不是他拿着刀便能伤、便能砍,这是让他以儆效尤,知晓乐人本分。”
幼瑛抬步走过去,才能察觉到他平顺的表面下,脖颈上留有一大片红痕,使得呼吸冗长又艰难,还在轻轻地喘息。
他的脸色苍白到没有一滴汗淌下来,烛火在他脸上跳动得越来越窄,像是一座倾覆的尖刀山,从上往下抵在他的脸上,再刺到他的眼里去。
他却仍旧抬着眼皮望向幼瑛,不躲闪,也不躲避。
平静地让幼瑛不用管他。
他为何要伤莫高军?
袭招又饮畅酒,将酒杯重重掷在桌案上。
“良民袭军,便要遭鞭刑、遭流放。他?”袭招的鼻孔里发出些笑声,别有意味地说,“是何人给他的胆量哪?”
幼瑛知晓袭招是何意,仍是伸手给谢临恩解绳子。
绳子抽解开来时,像是有弹性一般,铮铮得动,使得铃铛也无意识地晃了几声。而他的手仍旧维持着被绑缚的样子。
“这些东西是谁给他系上的?”幼瑛不答反问。
校尉觑了眼袭招,袭招盯着幼瑛的背影,面色揣摩不清。
于是他上前两步,垂脸的同时,眉梢上挑:“郡主殿下,这在乐坊是常有之事,也是他自己亲手系上的。他不以卑琐自处,妄图加害忠贞之士,我们这些莫高军也是在替郡主与乐坊管训乐人,岂知他不是敌部遣来的细作。郡主殿下又是在作何?”
“那你问清他是细作了吗?”幼瑛解开谢临恩一只腕上的粗绳,问道。
校尉扯了扯嘴角:“纵非不是,也当杀。”
“他摧塔、戮佛、纵春闱弊行,兴蝇营狗苟之私欲,家中搜罗金银达万两之多,指不定我这些边将中便有被他贪墨的钱两,区区乐籍真能抵罪吗?也是郡主仁慈,还要留他性命。”他说道。
袭招的眸子睨向校尉,眼尾细长又凌厉,仍旧什么话也没有说。
幼瑛闻声,移眼看向谢临恩。
谢临恩至始至终都在看着她,甚至脸上还多了些不咸不淡的笑意。
催塔、屠佛、纵容春闱舞弊。
这些也是幼瑛闻所未闻的。
倒是在榆灵县里听说过他得圣幸修过佛塔,最后又毁塔,才致落入乐籍。
便真是那座琉璃塔吗?
烛火在纱罩里暗弱下来,仆役去躬身剔着灯芯,便又一寸寸明亮起来。
幼瑛再次移开视线,去解开他脖颈上的绳扣,手碰上他的身子时,就像是伸进了凉水里。
“我知他卑劣、谄媚、上不了抬面。但你这层皮下面又藏着什么心思?”她继而说道。
“郡主这话是何意?”校尉问。
谢临恩的绳缚被解开,双脚踏在方台上,浑身却仍旧僵硬如木。
他掩住身上发颤,适才别过脸,不再看幼瑛。
幼瑛捏了捏他的两肢,见他的关节没有错位和扭曲,便狠心推了他一把。他一瞬间也如木柱般,砸在地上。
铃铛又是一阵响。
幼瑛的神色尽显不耐:“真丢人,赶紧走。”她将手中的绳子也悉数丢在他身上。
有仆役想要上前扶起他,幼瑛瞪了一眼:“让他自己走。”
看客的眼中兴趣更甚,幼瑛似乎是真觉得丢人,咚咚咚下台去一个个指摘他们:“再看,把你们的眼睛剜出来。有什么好看的?”
“是你系上的,对吗?”她陡然走到校尉的面前,挥掌打上,“你问我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心里不明白吗?”
“你在屋内尽享这种金铃乐趣、你好面子,怎不想想你口口声声的好将士,怎不想想我?谢临恩再怎么卑弱,也是供我驱使的人,你让我的面子往哪儿搁?”
“睢园一间厢房最少也要十两银子。你一个莫高军校尉,花钱竟是这般潇洒,就算是袭军使过来,也每回都是坐在大堂。你把我和他的脸面放在了何处?”
校尉吃了一痛,再看向袭招。袭招正在慢悠悠的喝酒。
“这铃铛是他自己系上的。”他再说道。
大堂内也唯有铃铛一直响。
幼瑛背身不去看谢临恩如何,她重重地拍了好几下桌案。
“他既然这么听话,又为何伤你兵卒?”
“你让那兵卒到我面前来好好说说,他若说不出来个理,我也要给你们教教规矩。”
校尉谅幼瑛也不敢拿他如何,便搬来凳子,在袭招面前坐下。
幼瑛火气大涨,用力踢上凳脚。兴许李庐月平时喜好骑马射猎,腿上力气重,校尉坐得再稳,也冷不防地摔下身来。
“他身上穿着的银红、朱红,以为还是朝堂上的深红绫罗吗?不过是粗衣、贱衣,那痴子妹妹既是乐籍,陪客有何不妥?”他旋即说道。
原来那士卒是要让雀歌陪侍。
雀歌不是一贯被锁在厢房里吗?
且她才十二岁。
幼瑛什么话也没有说,便重重踩上他的脚踝。与此同时,她也静静看着袭招脸上的神色变化。
校尉方才说到贪墨、说到边地军将少财少物。
他也不知是真骂谢临恩,还是别有所指。
至少袭招的面上多少有些不快。他是边军军使,手握重兵又统领军务,什么军饷军粮能在他的眼前少了。
莫高军里也不见得是齐心的。
袭招无意校尉龇牙咧嘴的神色,放下酒杯看向幼瑛:“我正好有事要好好问问郡主殿下。”
幼瑛适才松脚,跟着他过去厢房。
临去前,她又看向高台。谢临恩从台上起身,并未离去。
她的目光看过去,他便在望着她。
她不知晓真正的李庐月见到此情此景,会如何反应。
是第一次初见时那般的居高临下、以邻为壑;还是仍旧觉得挂不住面、恼羞成怒。
她不知,所以才在李庐月的脾性中,填上她的方式。
但他为何迟迟不走?
他方才尽人观赏、尽人取乐,从主体姿态被抛到客体卑态。
越看重人之尊严的人,有生以来所建立的所有关于“人”的情感,都会在这些惩罚、凌辱中被更沉重的消磨、便越能清晰地感受到不被当作人看待的痛苦。
这份痛苦会随之碾碎人的生命力与心气。
谢临恩甘愿这样作态,是因为无可奈何,还是自己将自己看待成了一座景观物?
幼瑛与袭招一进屋,堂内的嘁嘁促促声又起。
“这般没有趣味,还耽搁我归家,今儿便住在园里吧。扫兴扫兴。”
“那郡主当真认这…郡马?”
“击犬还得观其主。”
最后台上还在唱着小曲。
袭招进屋内径直坐下:“郡主这是养好身子了吗?”他笑着问。
幼瑛看着他,觉得他真装模作样。
他平日里不干什么事,倒整日披甲戴胄的。
“身子虽然好了,但顶不住萧女托梦,让我好生祭拜。你不知那头疾袭来的模样,就像是脑袋里刮了好几场沙霾。”幼瑛说道,倒了一杯茶喝着。
袭招悠悠笑着:“郡主去雪翠岭是为何?也是萧女托梦吗?”
“真这么神乎?”
雪翠岭离县里远,更离他们莫高军远,倘若她一人在雪翠岭,他再过两三月也未必会知晓此事。
但近来运客土,武思为来来回回,县里县外的百姓也来来回回,探水一事传得许多人知。
幼瑛想他是要问此事。
“是啊。”
“萧女称雪翠岭下有湖,我若是探出来,可保我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她没有粉饰,接着说,“未曾想到县里那些人聪明得很,雪翠岭崇山峻岭的,还都是毒虫猛兽,她们光让我一人在那边探。我探了许久,倒全都是沙子。”
“你就这么贪生怕死?”袭招问道。
幼瑛笑了一声:“你我可要互助牟利?”
袭招的眼睛又细长、又深邃:“我同你有什么利益可牟?”
“假使雪翠岭真有水,到时候你便是莫高县的恩人,你可用着邀功回去长安,国公也会高看你一眼,”幼瑛看着他说道,茶水冒气,朦朦胧胧的,“你只用借我一队莫高军便好。”
袭招默了半晌,笑意更深:“我用不着国公高看我。我问你,你单单是因为萧女托梦,可以保你长命百岁?”
幼瑛放下茶杯:“你也知晓,长公主将杏果退了回来。我们母女一场,她却这般不领我的情。我给她送去的香料与杏皮酒,想必也是白费。”
“她向来如此。”
“我要让她的眼里容得下我这个人,再同样弃她于不顾。”
话落,袭招便不明所以地笑出了声。
幼瑛看着他笑的越来越不遮掩,便也稍稍勾了勾嘴角。她脑中闪过的是他弱年之时,在琉璃宫墙下欺辱李庐月的情形,随后是沙梁子南麓前,雨夜中的长楸与那把古琴,再便是一阵急骤的马蹄声,魁星阁后的那些刺空羽箭。
睢园里的瞽寄得救了,但也只是勉力得救,他的那些乐坊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瞽姬。
“你可信得过我,与我合作一回?”幼瑛假装不明,再问道。
风摇杨柳,月洒清辉。
瞽姬等到灯笼映出无穷无尽的黑,才察觉到傅儿回来。
不过她衣袖带风,走得很快,瞽姬听见了忍隐着的啜泣声。随后不久,又有人影走来,随着一股重重叠叠的铃铛声。
薛泠一面在厢房外的廊下抱着雀歌耐心哄着,一面左等右等,才等见谢临恩回来。
他仍旧没有披上外衣,或许是那身被称作粗衣的衣衫早就落在何处不干不净了,一道道缠绕着的红绳与金铃比亮着灯的金丝灯笼还要显眼,捆得他的步态缓慢艰难。如是红粉骷髅、白骨皮肉,却还在维持最后的体面。
“郎君……”薛泠抱着雀歌起身。
厢房的屋门上还挂着那把铁方锁,谢临恩看向半敞未阖的窗牖,再望向仍旧啼哭的雀歌。
“先前我留在你屋里的钥匙,劳烦你跑一趟。”他对薛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