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折柳映红霞,别酒难消泪湿纱。
莫问归期何岁月,天涯一步即天涯。”
“——嘭!”
一串铜板被人丢在傅儿的脚边,傅儿往后缩了缩身子,又站定那边笑脸吟唱。她的妆容又红又白,一双柳叶眉画得很浓,眼皮上的颜料是墨蓝的,红唇像是方才堪堪吃完了肉馅。
台下人啧啧嘴:“你这样丢是不对的!”
“那…那要怎样?”青年红了红脸,问道。
另一人直接拿过他手中剩余的青黄铜板,瞄准了砸在傅儿的额头,毫不夸张地向青年炫耀道:“瞧见了吗?这才是往台上掷物的乐趣,她们乐人得到了钱财,我们得到了面子,心中还畅快得很。“
“这好端端的…抛在人身上,岂不是折辱?”青年说,“我看她痛得很。”
“她们痛不能言,还顶着一张笑脸相迎,就像是一块石头,有的看着品相极佳,实际上就是东厕里围拢粪坑用的溷石,你要如何都行。去去去,你这黄口小儿。”
后院里的金缕灯笼已经全被点亮,一片片漂浮的红与柳枝的嫩绿、夜晚的墨黑黏稠在一起。
庖厨的烟孔中冒着热气,瞽姬帮衬着仆役点完灯后,便坐在前面的台阶上。风很凉快的刮过她们身,她们的眼睛上蒙着纱布,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她们神色。
倒是仆役从庖厨里盛来清粥,一一端给她们。
她们也一一道谢,粥入口是温热温热的。她们只吃了几口,便停下动作,互相面对面,像是望了望。
“曲子停了。”
“郎君,傅儿娘子回来了么?”
仆役透过风梳残柳、影动微光,看向中堂的彩绘门扇:“怎会这么早回来。”他甩甩手,说道。
中堂内,楠木高台的边沿四周镶贴金银箔片,烛影将箔片摇得明暗交替,掠出金人张弓骑马,射向春山秋水间的涉水天鹅。
“郎君…奴婢真的喝不下了。”
身穿马褂的男子间,傅儿坐于一人的膝上,被人强灌着酒。酒渍浸湿了她的衣襟,她忍不住咳嗽几声,脸上的妆容湿得发腻。
“啪——”的一声,男子怒而挥掌。
“方才你在台上便同我时不时抛着媚眼、腆着笑,现在说喝不下了?你装模作样给何人看?”
“郎君,奴婢错了…奴婢知错了。”傅儿的声音低低的,倒是泪如泉涌,顺着脸颊滚下。
与此同时,台上正献着胡旋舞。那腰鼓、铜钹的声音仿佛驼铃穿越沙漠而来,却渐有放纵之姿,掀起一阵阵沙浪,激起台下看客的兴致。
他们的兴致遮住了傅儿的求饶与哽咽,也遮住了高楼上一扇雕花门的开阖。
谢临恩似乎是在阿泥之后,推开了朱楼内一间厢房的屋门。
阿泥正坐在莫高军校尉的怀中求情,一面求情,一面给他捶捏肩背,眉目间含着几分蹙眉颦额的笑意:“郎君,奴婢方来,这些铃铛奴婢自是喜欢得紧,可要脱衣裳…”她觑了觑身后还站着的士卒,便凑近到校尉耳边,轻声说,“奴婢羞得紧。”
校尉搂住阿泥的腰肢,笑着捏紧他的下巴:“你是不愿,还真是害羞呵?”
他笑意更甚:“园里乐人多得是脱衣戴铃的,我看你是还没有吃够苦头。”
厢房内铺着的蚕丝绒毯上,摊着一捆捆红色细绳,绳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金色铃铛。
阿泥看了一眼,仍旧面露为难,双手环绕校尉的脖颈,贴得更近:“只是奴婢身子不干净,怕脏了郎君的眼。郎君还有何想罚想赏的?奴婢尽受。”
校尉被接二连三的打翻兴致,推开了一些阿泥:“我瞧你耳上有环痕,应是扮过女郎,什么放浪事都做过。你莫要…”
“玎珰珰——”
雕花门被推开时,漏进来些门风,引得叠在大铃铛身上的小铃铛便像是沙子从山丘上洒落下来一般,铃舌重重叠叠的动了好几下。
守在屋内的两位莫高军拔剑抵在谢临恩身前,谢临恩端着银盘,盛着水青色凤首壶,镇静地看了看眼前的长剑,抬目与玛瑙珠帘内的校尉对上视线。
他施施然的唇角拈笑,径直朝他过去。
珠帘轻响叮当,像是细雨落入湖心,层层荡开涟漪。
谢临恩在校尉的身前屈膝跪下身,恍若没有瞧见坐在他双腿上的阿泥。
他双手奉上银盘,轻置在圆案上:“郎君,你倒是许久没有来了。这是沙州大族赏赐的酒酿,听闻是龙膏酒,奴婢一直没有舍得喝,可要奴婢伺候你尝尝?”
他轻言轻语地说,始终抬面端看着校尉。
校尉身着灰褐色皮革马褂,腰间束着一条粗绳带,那双脚饶有兴致地挪了挪,脚尖碰上谢临恩跪着的膝盖。
他松开了捏着阿泥的手,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意味深长地睨视起他:“我还以为你平日眼中唯有那些势要之人,譬如矜贵的世族、譬如军使郎君。这样好的酒酿,你留着送予我,你惯常哄着的郡主知晓吗?”他用厚靴不轻不重地碾了碾他的膝盖。
谢临恩面色不变,移手拾起那一串串挂着金铃的红绳,自顾自地往自己腕上缠紧两道,再将另一头放在校尉掌心,像是鱼儿的尾巴拂过掌心一般。
金铃的动静时而响、时而落,正如楼下高台上旋转着的铜钹、腰鼓。
“郡主……”他沉吟了会儿,启声,“郡主知晓了又能如何?”
“她的心意不在奴婢身上,奴婢总要攀住…值得珍视之人的心。”他说道。
校尉一张黑色的圆脸、宽眉毛、眼睛深沉又精明,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谢临恩,推开阿泥。
“圣贤书中教你如何攀附…珍视之人?”他低身及近谢临恩,问道。
“典籍文章并未教得奴婢这些。”谢临恩一抬手,腕上的铃铛便接连响着,还牵动着校尉手头的铃铛在响。
他解开银红衣衫,露出一角白色里衣,再移手去解腰上细带,面上仍旧带着几分恬淡笑意:“奴婢身在乐籍已久,不过是想投其所好。”
阿泥早就料想到校尉转意,当校尉一推,他便顺势跌倒,跪坐在丝毯上。
四周的毯子铺满整间厢房,毯面上用各色丝线绣成鸟兽纹样,阿泥正巧坐在一只展翅腾飞的金丝羽禽的身躯上。
阿泥难掩惊诧地看着谢临恩,他虽是河东人士,却生在长安、长在长安。
他见过谢临恩科考上榜之时,锦衣官袍的端放如玉;也见过谢临恩初入弘文馆之时的沉毅渊重、躬行践履;更见过他那双干净的手,悄然沾上不为人知的污点。
或许有许多人知晓,才能谩骂进他所居住的内宅后院中。
阿泥没有想过会在这儿碰上谢临恩。
他与胞弟之间是师生,他也当称他一声老师。
“郎君,”阿泥稍稍抬起身,去拉上校尉的衣摆,眉目间聚起一股哀婉之态,嗓音也由此低怜,“怎谢郎君一来,你便这般嫌恶奴婢。你倒是赏奴婢一眼,莫要怪罪奴婢。”
谢临恩适才看向他,面上沉静澹然,将解下的腰带端放在校尉的掌心,低低笑了一两声。
“郎君,奴婢嫉妒他,不愿听他说话。”
这话仿佛说得校尉尤为怜惜,也尤为得意。
“金铃脱衣”便是在于羞辱尊严,供施行者取乐。
阿泥看着那两位一直守着的莫高军上前,一手压住谢临恩的双肩,一手往他的身上一层层绑缚细绳。
绳上悬挂着的铃铛便随他动作,发出不间断的响声。
他们先在他的腰上缠绕,再绑住他的双腿,再于他的膝盖和脚踝之间套圈,铃铛声像是一座密不透风的金罩子,覆盖住他的全身。
莫高军每绑完一圈,便勒着又勒。
谢临恩起初缄口不言,直至校尉等得不耐,用脚尖顶了顶他的膝盖,才有痛苦的声音从他口中溢出来。
阿泥的面色复杂,最后也静静然地看着他。
时隔多年再见,阿泥不知他有没有认出自己。
月华越来越清冷清白,从解玉上露出头后,便越过直棂窗,在绒毯上倾斜出一条条细窄斜纹。
将要宵禁关坊门了。
幼瑛同魏净慈吃完胡饼,看完太阳歇山,便起身回来。
归义门因为人声少去,便空旷旷的,尤其是在门洞下,一阵风过来都畅通得很,不似白日里要缝缝补补拐几个弯子。
幼瑛过来门洞,便瞧见了武思为。
“——郡主殿下!”武思为时不时朝着城门口张望,待她临近了,才醒过神,喊这么一声。
幼瑛看他像是在等人,嘴上还是道:“天已经这么晚了,武县令还在同门兵巡视城门吗?”
“嗐——托郡主的福,近日被县中百姓夸奖了不少,这样的感觉比起马粪泼身来说,总归是好的,下官不敢、也不想再懈怠了。”武思为躬躬身,笑着道。
“钦佩钦佩。”
幼瑛也笑着附和,同他暂且没有何话好讲,便移步过去布告栏前。
布告栏上的各种禁令还是那般繁杂,繁杂的压根不知下一瞬要落眼何处。
“郡主这是在找寻什么?”武思为双手负于身后,低低腰,问道。
幼瑛又凑近些,抚平了一张通缉令,认真看着上面皱巴巴的墨迹和画像。
武思为也别有所指地伸头看着:“这可是贪相魏颐家的女子,本在太常寺好端端地作奴婢,非要潜逃。这九州之大,连天上鸟雀都不得自由,贪图不该贪图的,便是找罪受。郡主殿下,你说说看,何至于如此?”他摇摇头,惋惜一叹。
幼瑛从马褡里翻出一叠纸,取出袖袋里的炭笔,没有理睬武思为。
她先抬面用眼睛临摹女子模样,再用炭笔简画几笔,那女子的眉目便在笔间出来了。
幼瑛越看这张脸,便越觉得熟悉。
她的颈侧有一颗黑痣。
武思为看着幼瑛与通缉令上一般不偏不倚地点上这颗痣:“郡主,今日你这样沉默,几番不回下官的话,倒让下官的心里没有底了。”
“郡主可是还怪罪下官上回打翻客土之事?那是下官的脚真不慎崴着了,你瞧瞧,到如今还不甚利索。”武思为说着就要掀起裤管来给幼瑛看了。
“莫要给我看了,我相信武县令,”幼瑛收好纸笔,往后看看冒善,“归义门离睢园远,将落钥了,我得抓紧回去,莫要被抓去县衙好。”
“谁敢不长眼抓郡主殿下?”
武思为扬扬声说:“不过——这女子已然上了通缉令,便是违犯了我朝律令,当罚当惩也当诛。郡主是宗室女,亦是守法之人,万不可为这女子心软,受她哄骗诓骗,行违律之事。”
幼瑛神色难明,看着武思为的样子,让她不自禁想到恶公公包庇恶儿子的情形,不论儿子是伤人还是出轨、闝倡,都事先是妻子的错。
想到此,幼瑛觉得有几分好笑:“我也是看通缉令繁多,想为县衙多分担分担。”
武思为揣着两手,笑着点点头:“如此甚好。”
话落,幼瑛仍是将目光望向冒善。
自阿难去西域做贸易,便是冒善整日无歇的跟在她身后了。
归义门外有南北两条古道通向铁臂关,过了铁臂关便是西域。
此时这两条古道苍茫得压根就看不清任何景致,黑成了一团。幼瑛想冒善看这么许久,应是挂念西域护卫此行已经有一月之余。
冒善抬步过来时,武思为也低身朝他颔了颔首,面上悄然敛住了笑意。
月光一直流淌在归义大街上,幼瑛走过魁星阁,看见一家胡人酒肆的屋檐下直挂着一把红绿色的葛布旗帜,上用黑线极为敞亮明目的绣着“药酒”二字。
“冒善,我看那家店肆不错。”
“——但我无钱。”
幼瑛看医书说,黑枸杞药酒对治疗血证有益,谢临恩的血斑一点也没有淡去。
不知是他心结无解,还是汤药无效。
县里临近着宵禁,睢园中的舞曲却丝毫未歇。
阿泥恍若听不见。
在铃铛的晃动下,厢房内还有水流洒落之声。
校尉站定在谢临恩身前,手上提着的凤首壶约略离他的脸十寸左右,便估摸刚好的往下倒。
谢临恩的身上被勒满了红绳,他仍旧抬着脸、张着唇,喝他洒下来的酒,使得脖颈上青筋暴露,面上却仍旧享受靥足。
酒酿溅在他脸上的同时,便激荡起了校尉的姣好兴致,故意拉拽手上红绳。
谢临恩半倒在地,身上的铃铛便像是缠绕四肢的铁链,铁链子最后抽打又撞击在人身上。
阿泥觉得哆嗦。
谢临恩整个人都像是在水边走过,鬓发和脸都湿漉漉的,还有水珠滚落,带着酒味的芬芳。他又直起身,去近乎贪婪地饮校尉洒下来的酒。
尽管那些酒都自他的额头,灌在他的脸上。
校尉眼中的笑意更甚,玩味也更重。
“这便是…往昔的弘文馆学士?”
“你竟是这般能舍下脸皮挣钱,得挣多少钱两?怪不得郡主盼你死,又怕你当真死了。”
阿泥隔着那张圆桌,跪坐在他们身侧,铃铛声息下来之后,便褪去嬉皮笑脸,冷静地看着谢临恩那张脸。
凤首壶中的酒酿洒尽,他睁开眼皮仰视着堵在他身前的校尉,似乎还在等待着校尉的尽情侮辱,所以那双眼睛的形状在笑。
一直在笑。
——直到外面的丝竹真的息了,甚至连人声都听不见,唯有一道女音在哭泣和叫喊。
“阿兄,阿兄——”
他才顿复清明。
玛瑙珠帘噼啪噼啪地响了一通,阿泥追着他出去。他的身子被捆缚在红绳铃铛下,仍旧径直往楼下去。
众人听见动静,一齐看来,愣了半刻,便发出哄笑。
一时之间只剩下哄笑。
雀歌被穿着马褂的莫高军挟在臂膀间,想要往高楼厢房走,雀歌哭得满脸通红,最后直直咳嗽,手臂挥打挣扎间像是被鹰隼咬住脖颈的鱼。
谢临恩直朝她过去,全然无顾红绳勒紧的腿脚,也全然无顾他的丑陋。
他顺势抽出其中一位莫高军腰间别着的短刃,抵上那人的脖颈,刺进去一寸。
“将她放了。”
莫问归期何岁月,天涯一步即天涯。”
“——嘭!”
一串铜板被人丢在傅儿的脚边,傅儿往后缩了缩身子,又站定那边笑脸吟唱。她的妆容又红又白,一双柳叶眉画得很浓,眼皮上的颜料是墨蓝的,红唇像是方才堪堪吃完了肉馅。
台下人啧啧嘴:“你这样丢是不对的!”
“那…那要怎样?”青年红了红脸,问道。
另一人直接拿过他手中剩余的青黄铜板,瞄准了砸在傅儿的额头,毫不夸张地向青年炫耀道:“瞧见了吗?这才是往台上掷物的乐趣,她们乐人得到了钱财,我们得到了面子,心中还畅快得很。“
“这好端端的…抛在人身上,岂不是折辱?”青年说,“我看她痛得很。”
“她们痛不能言,还顶着一张笑脸相迎,就像是一块石头,有的看着品相极佳,实际上就是东厕里围拢粪坑用的溷石,你要如何都行。去去去,你这黄口小儿。”
后院里的金缕灯笼已经全被点亮,一片片漂浮的红与柳枝的嫩绿、夜晚的墨黑黏稠在一起。
庖厨的烟孔中冒着热气,瞽姬帮衬着仆役点完灯后,便坐在前面的台阶上。风很凉快的刮过她们身,她们的眼睛上蒙着纱布,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她们神色。
倒是仆役从庖厨里盛来清粥,一一端给她们。
她们也一一道谢,粥入口是温热温热的。她们只吃了几口,便停下动作,互相面对面,像是望了望。
“曲子停了。”
“郎君,傅儿娘子回来了么?”
仆役透过风梳残柳、影动微光,看向中堂的彩绘门扇:“怎会这么早回来。”他甩甩手,说道。
中堂内,楠木高台的边沿四周镶贴金银箔片,烛影将箔片摇得明暗交替,掠出金人张弓骑马,射向春山秋水间的涉水天鹅。
“郎君…奴婢真的喝不下了。”
身穿马褂的男子间,傅儿坐于一人的膝上,被人强灌着酒。酒渍浸湿了她的衣襟,她忍不住咳嗽几声,脸上的妆容湿得发腻。
“啪——”的一声,男子怒而挥掌。
“方才你在台上便同我时不时抛着媚眼、腆着笑,现在说喝不下了?你装模作样给何人看?”
“郎君,奴婢错了…奴婢知错了。”傅儿的声音低低的,倒是泪如泉涌,顺着脸颊滚下。
与此同时,台上正献着胡旋舞。那腰鼓、铜钹的声音仿佛驼铃穿越沙漠而来,却渐有放纵之姿,掀起一阵阵沙浪,激起台下看客的兴致。
他们的兴致遮住了傅儿的求饶与哽咽,也遮住了高楼上一扇雕花门的开阖。
谢临恩似乎是在阿泥之后,推开了朱楼内一间厢房的屋门。
阿泥正坐在莫高军校尉的怀中求情,一面求情,一面给他捶捏肩背,眉目间含着几分蹙眉颦额的笑意:“郎君,奴婢方来,这些铃铛奴婢自是喜欢得紧,可要脱衣裳…”她觑了觑身后还站着的士卒,便凑近到校尉耳边,轻声说,“奴婢羞得紧。”
校尉搂住阿泥的腰肢,笑着捏紧他的下巴:“你是不愿,还真是害羞呵?”
他笑意更甚:“园里乐人多得是脱衣戴铃的,我看你是还没有吃够苦头。”
厢房内铺着的蚕丝绒毯上,摊着一捆捆红色细绳,绳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金色铃铛。
阿泥看了一眼,仍旧面露为难,双手环绕校尉的脖颈,贴得更近:“只是奴婢身子不干净,怕脏了郎君的眼。郎君还有何想罚想赏的?奴婢尽受。”
校尉被接二连三的打翻兴致,推开了一些阿泥:“我瞧你耳上有环痕,应是扮过女郎,什么放浪事都做过。你莫要…”
“玎珰珰——”
雕花门被推开时,漏进来些门风,引得叠在大铃铛身上的小铃铛便像是沙子从山丘上洒落下来一般,铃舌重重叠叠的动了好几下。
守在屋内的两位莫高军拔剑抵在谢临恩身前,谢临恩端着银盘,盛着水青色凤首壶,镇静地看了看眼前的长剑,抬目与玛瑙珠帘内的校尉对上视线。
他施施然的唇角拈笑,径直朝他过去。
珠帘轻响叮当,像是细雨落入湖心,层层荡开涟漪。
谢临恩在校尉的身前屈膝跪下身,恍若没有瞧见坐在他双腿上的阿泥。
他双手奉上银盘,轻置在圆案上:“郎君,你倒是许久没有来了。这是沙州大族赏赐的酒酿,听闻是龙膏酒,奴婢一直没有舍得喝,可要奴婢伺候你尝尝?”
他轻言轻语地说,始终抬面端看着校尉。
校尉身着灰褐色皮革马褂,腰间束着一条粗绳带,那双脚饶有兴致地挪了挪,脚尖碰上谢临恩跪着的膝盖。
他松开了捏着阿泥的手,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意味深长地睨视起他:“我还以为你平日眼中唯有那些势要之人,譬如矜贵的世族、譬如军使郎君。这样好的酒酿,你留着送予我,你惯常哄着的郡主知晓吗?”他用厚靴不轻不重地碾了碾他的膝盖。
谢临恩面色不变,移手拾起那一串串挂着金铃的红绳,自顾自地往自己腕上缠紧两道,再将另一头放在校尉掌心,像是鱼儿的尾巴拂过掌心一般。
金铃的动静时而响、时而落,正如楼下高台上旋转着的铜钹、腰鼓。
“郡主……”他沉吟了会儿,启声,“郡主知晓了又能如何?”
“她的心意不在奴婢身上,奴婢总要攀住…值得珍视之人的心。”他说道。
校尉一张黑色的圆脸、宽眉毛、眼睛深沉又精明,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谢临恩,推开阿泥。
“圣贤书中教你如何攀附…珍视之人?”他低身及近谢临恩,问道。
“典籍文章并未教得奴婢这些。”谢临恩一抬手,腕上的铃铛便接连响着,还牵动着校尉手头的铃铛在响。
他解开银红衣衫,露出一角白色里衣,再移手去解腰上细带,面上仍旧带着几分恬淡笑意:“奴婢身在乐籍已久,不过是想投其所好。”
阿泥早就料想到校尉转意,当校尉一推,他便顺势跌倒,跪坐在丝毯上。
四周的毯子铺满整间厢房,毯面上用各色丝线绣成鸟兽纹样,阿泥正巧坐在一只展翅腾飞的金丝羽禽的身躯上。
阿泥难掩惊诧地看着谢临恩,他虽是河东人士,却生在长安、长在长安。
他见过谢临恩科考上榜之时,锦衣官袍的端放如玉;也见过谢临恩初入弘文馆之时的沉毅渊重、躬行践履;更见过他那双干净的手,悄然沾上不为人知的污点。
或许有许多人知晓,才能谩骂进他所居住的内宅后院中。
阿泥没有想过会在这儿碰上谢临恩。
他与胞弟之间是师生,他也当称他一声老师。
“郎君,”阿泥稍稍抬起身,去拉上校尉的衣摆,眉目间聚起一股哀婉之态,嗓音也由此低怜,“怎谢郎君一来,你便这般嫌恶奴婢。你倒是赏奴婢一眼,莫要怪罪奴婢。”
谢临恩适才看向他,面上沉静澹然,将解下的腰带端放在校尉的掌心,低低笑了一两声。
“郎君,奴婢嫉妒他,不愿听他说话。”
这话仿佛说得校尉尤为怜惜,也尤为得意。
“金铃脱衣”便是在于羞辱尊严,供施行者取乐。
阿泥看着那两位一直守着的莫高军上前,一手压住谢临恩的双肩,一手往他的身上一层层绑缚细绳。
绳上悬挂着的铃铛便随他动作,发出不间断的响声。
他们先在他的腰上缠绕,再绑住他的双腿,再于他的膝盖和脚踝之间套圈,铃铛声像是一座密不透风的金罩子,覆盖住他的全身。
莫高军每绑完一圈,便勒着又勒。
谢临恩起初缄口不言,直至校尉等得不耐,用脚尖顶了顶他的膝盖,才有痛苦的声音从他口中溢出来。
阿泥的面色复杂,最后也静静然地看着他。
时隔多年再见,阿泥不知他有没有认出自己。
月华越来越清冷清白,从解玉上露出头后,便越过直棂窗,在绒毯上倾斜出一条条细窄斜纹。
将要宵禁关坊门了。
幼瑛同魏净慈吃完胡饼,看完太阳歇山,便起身回来。
归义门因为人声少去,便空旷旷的,尤其是在门洞下,一阵风过来都畅通得很,不似白日里要缝缝补补拐几个弯子。
幼瑛过来门洞,便瞧见了武思为。
“——郡主殿下!”武思为时不时朝着城门口张望,待她临近了,才醒过神,喊这么一声。
幼瑛看他像是在等人,嘴上还是道:“天已经这么晚了,武县令还在同门兵巡视城门吗?”
“嗐——托郡主的福,近日被县中百姓夸奖了不少,这样的感觉比起马粪泼身来说,总归是好的,下官不敢、也不想再懈怠了。”武思为躬躬身,笑着道。
“钦佩钦佩。”
幼瑛也笑着附和,同他暂且没有何话好讲,便移步过去布告栏前。
布告栏上的各种禁令还是那般繁杂,繁杂的压根不知下一瞬要落眼何处。
“郡主这是在找寻什么?”武思为双手负于身后,低低腰,问道。
幼瑛又凑近些,抚平了一张通缉令,认真看着上面皱巴巴的墨迹和画像。
武思为也别有所指地伸头看着:“这可是贪相魏颐家的女子,本在太常寺好端端地作奴婢,非要潜逃。这九州之大,连天上鸟雀都不得自由,贪图不该贪图的,便是找罪受。郡主殿下,你说说看,何至于如此?”他摇摇头,惋惜一叹。
幼瑛从马褡里翻出一叠纸,取出袖袋里的炭笔,没有理睬武思为。
她先抬面用眼睛临摹女子模样,再用炭笔简画几笔,那女子的眉目便在笔间出来了。
幼瑛越看这张脸,便越觉得熟悉。
她的颈侧有一颗黑痣。
武思为看着幼瑛与通缉令上一般不偏不倚地点上这颗痣:“郡主,今日你这样沉默,几番不回下官的话,倒让下官的心里没有底了。”
“郡主可是还怪罪下官上回打翻客土之事?那是下官的脚真不慎崴着了,你瞧瞧,到如今还不甚利索。”武思为说着就要掀起裤管来给幼瑛看了。
“莫要给我看了,我相信武县令,”幼瑛收好纸笔,往后看看冒善,“归义门离睢园远,将落钥了,我得抓紧回去,莫要被抓去县衙好。”
“谁敢不长眼抓郡主殿下?”
武思为扬扬声说:“不过——这女子已然上了通缉令,便是违犯了我朝律令,当罚当惩也当诛。郡主是宗室女,亦是守法之人,万不可为这女子心软,受她哄骗诓骗,行违律之事。”
幼瑛神色难明,看着武思为的样子,让她不自禁想到恶公公包庇恶儿子的情形,不论儿子是伤人还是出轨、闝倡,都事先是妻子的错。
想到此,幼瑛觉得有几分好笑:“我也是看通缉令繁多,想为县衙多分担分担。”
武思为揣着两手,笑着点点头:“如此甚好。”
话落,幼瑛仍是将目光望向冒善。
自阿难去西域做贸易,便是冒善整日无歇的跟在她身后了。
归义门外有南北两条古道通向铁臂关,过了铁臂关便是西域。
此时这两条古道苍茫得压根就看不清任何景致,黑成了一团。幼瑛想冒善看这么许久,应是挂念西域护卫此行已经有一月之余。
冒善抬步过来时,武思为也低身朝他颔了颔首,面上悄然敛住了笑意。
月光一直流淌在归义大街上,幼瑛走过魁星阁,看见一家胡人酒肆的屋檐下直挂着一把红绿色的葛布旗帜,上用黑线极为敞亮明目的绣着“药酒”二字。
“冒善,我看那家店肆不错。”
“——但我无钱。”
幼瑛看医书说,黑枸杞药酒对治疗血证有益,谢临恩的血斑一点也没有淡去。
不知是他心结无解,还是汤药无效。
县里临近着宵禁,睢园中的舞曲却丝毫未歇。
阿泥恍若听不见。
在铃铛的晃动下,厢房内还有水流洒落之声。
校尉站定在谢临恩身前,手上提着的凤首壶约略离他的脸十寸左右,便估摸刚好的往下倒。
谢临恩的身上被勒满了红绳,他仍旧抬着脸、张着唇,喝他洒下来的酒,使得脖颈上青筋暴露,面上却仍旧享受靥足。
酒酿溅在他脸上的同时,便激荡起了校尉的姣好兴致,故意拉拽手上红绳。
谢临恩半倒在地,身上的铃铛便像是缠绕四肢的铁链,铁链子最后抽打又撞击在人身上。
阿泥觉得哆嗦。
谢临恩整个人都像是在水边走过,鬓发和脸都湿漉漉的,还有水珠滚落,带着酒味的芬芳。他又直起身,去近乎贪婪地饮校尉洒下来的酒。
尽管那些酒都自他的额头,灌在他的脸上。
校尉眼中的笑意更甚,玩味也更重。
“这便是…往昔的弘文馆学士?”
“你竟是这般能舍下脸皮挣钱,得挣多少钱两?怪不得郡主盼你死,又怕你当真死了。”
阿泥隔着那张圆桌,跪坐在他们身侧,铃铛声息下来之后,便褪去嬉皮笑脸,冷静地看着谢临恩那张脸。
凤首壶中的酒酿洒尽,他睁开眼皮仰视着堵在他身前的校尉,似乎还在等待着校尉的尽情侮辱,所以那双眼睛的形状在笑。
一直在笑。
——直到外面的丝竹真的息了,甚至连人声都听不见,唯有一道女音在哭泣和叫喊。
“阿兄,阿兄——”
他才顿复清明。
玛瑙珠帘噼啪噼啪地响了一通,阿泥追着他出去。他的身子被捆缚在红绳铃铛下,仍旧径直往楼下去。
众人听见动静,一齐看来,愣了半刻,便发出哄笑。
一时之间只剩下哄笑。
雀歌被穿着马褂的莫高军挟在臂膀间,想要往高楼厢房走,雀歌哭得满脸通红,最后直直咳嗽,手臂挥打挣扎间像是被鹰隼咬住脖颈的鱼。
谢临恩直朝她过去,全然无顾红绳勒紧的腿脚,也全然无顾他的丑陋。
他顺势抽出其中一位莫高军腰间别着的短刃,抵上那人的脖颈,刺进去一寸。
“将她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