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处于北方的京市已是暑热的时节。

    空气中处处透着炙热的烫意,阳光像是沾满了辣椒水,无孔不入地钻入人间。

    陈清予在伦敦生活了五年,早已习惯当地短暂温和的夏季。

    因此,尽管她提前查阅了京市的天气预报并穿上与温度适宜的衣服,一下飞机,还是被扑面而来的炙热空气窒息了片刻呼吸。

    过安检后进入机场大厅,空调的丝丝凉气带走微弱的躁意。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语言,想到从此刻起她将再次长久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陈清予内心升腾起久违的踏实感。

    阔别五年,重回故土的激动心情在一瞬间达到顶峰。

    “铃铃铃.......”手机铃声适时响起,来电人是好友郑妍西。

    “七七,下飞机了吗?”

    “下了,刚拿到行李。”

    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她忍不住向好友感叹,“这么久没回来,一切都还这么亲切,果然还是国内最好。”

    电话那端的郑妍西轻笑,“国内有我,当然好了。”

    轻快明亮的女音隔着手机听筒传来,她也被感染了情绪,“对呀,一想到国内有我最好的朋友,我立马就飞回来了。”

    “我才不信呢。不跟你贫了,我在接机口这等你,咱们见面再聊。”

    闻言,陈清予也没再多说,只简短回了一个“好”。

    十分钟后,陈清予到达接机口。一眼看到穿着一袭红色长裙,化着精致妆容的郑妍西。

    一别五年,郑妍西还和她记忆里一样明艳,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如今俨然是一副都市丽人的模样。

    近乡情更怯,故友重逢的刹那忐忑在郑妍西笑着向她挥手大喊“七七”时尽数退却,只剩下喜悦。

    拥抱无言,却最能表达思念。陈清予顾不上管行李箱,先奔向对方的怀抱。

    许久,两人依依不舍地松开环抱的手臂,郑妍西递上一捧花束,郑重道,“欢迎回国。”

    “谢谢。”

    话落,煽情的气氛立刻被打破,郑妍西佯装不满地一把搂住陈清予的肩膀,另一只手接过一个行李箱,“跟我还说谢谢,走吧,带你回家。”

    机场离市区很远,打车不太方便,郑妍西直接开车过来了。

    出了接机楼,刺目的阳光在转弯时见缝插针地射入车内,隔着车窗,陈清予仍能感受到车外翻滚的热浪。

    想起回国前在伦敦的时候,出门还要穿一件外套,而京市现在却已是三十五度的高温,陈清予不禁抱怨,“京市天气怎么这么热。”

    郑妍西笑笑,目光轻落在她脸上,“全球变暖,气温上升。你就当感受一下祖国滚烫的热情。”

    “这也太热情了,我可招架不了。”

    “现在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今天为了迎接你,我才打扮这么漂亮。平时要是出门,我必须全副武装,裹得严严实实,不能让阳光有一点可乘之机。”

    “这么夸张。”

    “不想被晒黑嘛。美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铃铃铃......”愉快的气氛骤然被铃声打破,陈清予拿出手机,看到来电人时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头。

    她不想接通,也不想让主动挂断,干脆任由铃声响着。

    铃声持续了好一会儿,郑妍西觉得奇怪,扭头看到陈清予正出神地望着车窗外面,不知在想些什么,她轻声问,“谁呀?”

    陈清予回过神,迟疑了一瞬,再开口语气微沉,“我妈。”

    两人高中便是同学,关于她家里的情况,郑妍西多少知道一些,便没再说什么。

    陈清予上小学时,父母因为感情不合,和平离婚。

    不久,父亲去往英国工作,而她一直跟着母亲陈颂玲生活。

    初中时陈颂玲再婚,不久给她生了一个弟弟——关琛。

    弟弟的到来,转移走了母亲全部的精力和关爱,她与继父一家原本就客气疏离的关系更加岌岌可危。

    陈清予一度觉得自己在这个重组家庭是个极其多余的存在。

    高考后填报志愿,陈清予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了京市的大学,狼狈地逃离了那个并不属于她的家。

    大学毕业后,由于种种缘故,她去往英国留学、工作,一走就是五年。

    这期间,她没有回过一次家,和陈颂玲的联系也寥寥无几。

    她当然理解陈颂玲要有新的家庭和生活。

    可许多次被忽视、被冷漠对待、孤立无援的时刻之后,自我的对峙、漫长的流泪、以及最终倔犟地选择闭口不言,都像一把生锈的利刃猛地刺入她的心脏,又狠狠抽出,如此反复,将她刺得满身伤痕。

    爱和伤害并不相悖,那些锈迹斑驳的伤疤终于生发出看似无坚不摧的坚韧。

    这坚韧像是一把双刃的刀,一头刺向陈颂玲,一头刺向她自己。

    所以,她固执地划清界限,竖起冷硬的壁垒,不允许陈颂玲踏入自己的生活半步,也逼着自己不去依靠。

    这些年,她们都已经慢慢习惯了不去打扰对方的生活,默契地不再提起曾经那些亏欠和争吵。

    或许她们之间,彼此相安无事,互不打扰,便是最好。

    ……

    铃声依旧在响,对方似是不达目的便不罢休,郑妍西斟酌着开口,“你刚回国,阿姨肯定要问几句,要不接一下吧。”

    陈清予没有回话,但终究按了接通键。

    电话接通,两人的气氛一如往常,零星的对话中夹杂着漫长的沉默。

    陈清予几句“知道了”“不用”“好”之后,很快就结束了通话。

    车内再次回归平静,郑妍西察觉出她情绪有些低落,但没有多问什么,不动声色地开启一个新的话题,“七七,这次回来什么打算?”

    陈清予还沉浸在刚才的情绪,听到她的声音,抛掉这些无端的思绪,“先休息一段时间吧。剧组那边还没找好演员,等准备好我就直接跟组过去了。”

    提起剧组,郑妍西突然想起什么,神色激动了许多,有些语无伦次道,“是不是……那个,那个你之前跟我说的那个程显导演的剧组吗?”

    陈清予笑着点头“嗯,是程导。”

    得到肯定的答复,郑妍西的激动更加溢于言表,“七七,你也太厉害了吧,那可是程显啊。之前你跟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你跟我开玩笑呢。”

    陈清予被她的反应逗笑,“我可没这么无聊,拿这种事开玩笑。”

    去年年底,陈清予几经波折,终于完成了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鹤别青山》。

    剧本从开始构思到最终完成,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时间。

    然而,剧本写成到落地为影视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又是一个复杂漫长、充满变数的过程。

    最初,陈清予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国内各大影视公司、导演工作室投稿,不幸的是全部无功而返。

    直到两个月后,程显导演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联系上她,表示想深入了解一下剧本。

    程显,国内知名导演。

    电影题材大胆禁忌,风格幽默又不乏犀利的讽刺,重点关注社会现实和边缘人物,执着于挖掘电影语言的潜力。

    他虽并不刻意标榜个性,但仍以在电影行业独一无二的存在方式,收获了一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程导产量不高,但部部经典。

    凭借处女座《籽》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一举斩获最佳影片奖。

    国内上映后,票房一路飙升,收官票房高达十亿,叫好又叫座。

    之后的《风月》《破晓》《黑茶事件》几部电影也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一经上映便包揽各大电影节的奖项。

    可以说,程显这个名字就是口碑和奖项的保证。

    或许是完美主义作祟,又或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知,陈清予深觉剧本能被看中,运气的成分远大于实力。

    她并未经历过国内正规市场的打磨,仅仅依靠几年的学校教育和纸上谈兵的创作训练,尚不敢自诩一个合格的编剧。

    但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不抓住才是傻子。

    程导名声在外,陈清予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对方沟通。

    意料之外的是,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对方提出合作请求时,她觉得自己简直是在做梦。

    两方很快敲定了合作事宜,由陈清予担任编剧。

    一连几个月,陈清予都恍如在梦中,直到回国这件事被提上日程,她才有了梦境打破,回归现实的清醒。

    电影在国内拍摄,拍摄周期不会太短,作为编剧,她自然要跟组。

    “回去吧。”她听见心底有个声音轻声说。

    “如果厌恶了伦敦,也就厌倦了生活。”陈清予不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过这句话。

    这是让一个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城市,许多人来来去去,不舍得离开。

    她发现自己却没有太多留恋。

    时间会轻易地改变人们的一些习惯和喜好,但总有一些更深处的东西是无法撼动的。

    吃不惯的食物,难以忍受的天气……哪怕是再热闹喧哗的时刻,她也并未觉得自己真的属于这里。

    在伦敦绵长的阴雨天里,她像是一张被清洗的床单,潮湿地皱在一起,等待一场阳光的照耀。

    那天傍晚,陈清予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泰晤士河旁看了一场日落。

    海鸥成群地扎进泛起橙光的蓝调天空,小提琴悠扬的弦声顺着拂面的微风飘远。

    一切如此寻常,却又因为即将分别而显得非比寻常。

    订机票,辞职,退房,邮寄行李……三天后,她坐在了回国的飞机上。

    晚上八点,飞机起飞,机窗外一片黑暗,白天恢弘浪漫的建筑在夜晚凝固成许多个闪亮的光点。

    她想到曾经无数个时刻,想要抛下这所有,不顾一切地回去。如今这一天终于来了,她的心却没由来得平静,一如这寂静的黑夜。

    原来那些本以为很难做出的决定,不过是当时还不够坚定。

    ……

    “李聿然真是红啊。”

    等红绿灯的间隙,郑妍西扭头看到左手边某购物中心的巨大地广上熟悉的脸,下意识开口感叹。

    “什么?”她声音不大,陈清予听得并不真切,但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郑妍西反应过来,赶忙止住话,一边不动声色地侧了侧身,试图挡住窗外显眼的广告,一边笑着打哈哈,“没什么,我说路上车挺多。”

    原来是听错了,一丝失落的情绪未来得及被察觉,便已轻轻消散。

    红绿灯还有二十几秒的时间,陈清予向车外四处打量,“这边是静安路吗?”

    郑妍西有些惊讶,“这你都认出来了,是不是变化挺大?”

    “变了好多,但我看见我们以前经常去那吃饭的那家饭庄还在那。”陈清予的视线定在一处,眼神并不聚焦,似是在回忆什么。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许多人和事都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兴许是离开得久了,有些东西烙印在记忆里,反而愈发得清晰。

    郑妍西循着她的视线望去,果然也看到了那家餐厅,许多回忆自动触发,不免有些怀念,“好久没去了,等回头空下来,我带你去吃。”

    “好。”陈清予笑着应下。

    刚说罢,红灯变绿,郑妍西松下一口气,赶忙打方向盘向左转,心底暗暗祈祷不要让她看到。

    天不遂人愿。

    转弯几秒钟的时间里,陈清予不经意地向左边扭头,巨幅地广上男人的面庞猝不及防地映入眼中,又瞬间拉远。

    李聿然。

    这张脸,这个人,她都太过熟悉,所以只一眼,便不假思索,毫不怀疑。

章节目录

夏日喧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耳竹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耳竹青并收藏夏日喧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