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夫人!”小九连蹦带跳的冲进议事前厅,叫嚷道:“无毛从利州传回信来了!”
柳月影立马从狼皮椅中起身,接过小九手中那张薄薄的纸张,一目三行的匆匆浏览。
短短一瞬便来回看了三遍,信是绑在山鹰的脚上被带回的,只是一张小纸条,注定写不了太多东西。
无毛言简意赅,只说重点,却还是贴心的写了句“他很好”。
至于这个“他”指的是谁,柳月影自然会明白。
柳月影舒了口气,将纸条递给老丁头,道:“丁老看看这上面所言。”
老丁头有些意外,挑了挑花白的眉梢,接过纸条扫了一眼,遂拧起了眉心,不解道:“贺璋在服用丹药?”
柳如刀摇着折扇,了然的点点头,“这么说,他那蛇皮癣是丹药治好的了?”
胡彪亦是附和的点点头,沉吟道:“最近是没再听闻贺璋受病痛所扰的流言。”
他看向柳月影,问道:“夫人前几日去行宫赴宴,瞧着贺璋可有什么不妥?”
柳月影秀眉微蹙,摇了摇头,道:“我没敢细打量他,只匆匆一瞥,我觉得他脸色不太好,青灰透白,好似沉疴已久,人也很干瘦,浑身透着阴郁,没什么精气神儿。”
她抬手指了指老丁头手中的纸条,道:“情报上说,贺璋因前些年大病一场,故而对一位方士深信不疑,我那日在宴席上好似见到这个人了,却没什么仙风道骨之感。”
老丁头将手中的纸条扔进炭盆中,不屑道:“贺璋这是在自寻死路。”
“丁老为何如此说?”
老丁头有些倨傲的扬了扬下巴,解释道:“丹药炼制需丹砂、水银等物,虽可入药却有剧毒。长期服用丹药之人,自我感觉是不错,好似病症愈渐好转,实则内里虚耗亏损严重,时长日久,就如一棵参天大树,表面茁壮,内里被逐渐掏空,一切皆是假象,外力只需轻轻一推,便会轰然倒地!”
他老神在在道:“医道讲求内调外养,固本培元,贺璋这是把‘本’和‘元’都丢了,本末倒置,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况且那什么长生之道纯属胡扯,他堂堂一品太傅,竟也信?!”
柳如刀嗤笑一声,道:“哪位帝王不想长生?像贺璋这般位高权重,财富加身,会不怕死?更何况,他还有野心呢!”
邢舟看向柳月影,问道:“这么说,即便大当家不做什么,耗也能把贺璋耗死了,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么听来,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贺璋也没有大寿数。
鬼卿笑了笑,垂眸轻声道:“我看大当家不会耗着他的,他会让贺璋‘死得其所’!”
柳月影心中轻叹,她和鬼卿的想法一样。
依洛景修的性子,他一定会让贺璋的罪行大白于天下,让他“名正言顺”的去死。
如今,洛景修暂且没有什么人身安危,可他一日在贺璋身边,他们便一日不安心。
柳月影在宴席上见过贺璋的态度,好似当真如故交长辈一般的和蔼可亲。
可他越是慈祥,柳月影便越是心惊。
贺璋将洛景修留在身边,到底意欲何为,恐怕与此番各地农民起义脱不开关系吧……
***
开春后,利州城外五十里处的义军有些蠢蠢欲动。
自打那日在青楼留宿一晚后,洛景修多日未出行宫。
因着徐渊要炼制新一批的丹药,成日闭门不出,洛景修便似没了一同花天酒地的玩伴一样,消停的待在行宫内。
这倒是让贺璋有些满意。
贪图享乐不打紧,有时有晌有分寸便好。
这一日,贺璋寻了洛景修来书房叙话。
前一夜,洛景修将自己灌醉了,此刻还有些宿醉未醒。
醉眼迷蒙,酒气未散,双眼猩红,人也有些烦躁。
贺璋招呼人给他上了碗醒酒汤,宽和的笑问道:“贤侄这是怎地了?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洛景修没个正形的倚靠在座椅中,蔫蔫儿道:“常日无聊,只能喝酒了,徐方士日日不出门,忙得紧,我也不能自己出去寻快活啊!”
贺璋笑了笑,道:“徐方士近些时日有些忙,待忙过了便有工夫了。”
洛景修长叹一声,道:“是啊,若王监军在的话,倒是可一道去,哎?世伯,王监军人呢?怎地年节过后便不见他了?”
贺璋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撩起眼皮看向洛景修。
他眼中有笑意,却依旧阴沉森冷,让人瞧不清。
贺璋语气如常,轻声问道:“贤侄没听说吗?”
“听说什么?”洛景修明知故问,那双醉眼配上疑惑的神情,当真有几分真实的懵懂。
贺璋垂眸一笑,淡淡道:“初三那日,王碌夜里醉酒,失足落水,溺毙身亡了。”
“什么?”洛景修有些惊讶。
贺璋看了他一眼,那眼中的惊讶不似作假,这倒是让贺璋有些狐疑。
他之前猜想是洛景修杀了王碌,难不成是他想错了?
洛景修惊讶的不是旁的,而是贺璋说王碌是溺毙的。
他垂下眼眸,一瞬思量,行宫中的侍卫们口风还是很严的,他没听到什么风言风语。
这几日,他其实一直在等贺璋兴师问罪。
可左等右等都没等来结果。
他当然知晓王碌死了,是他亲手了结的,可贺璋为何会说王碌是溺毙的呢?
难不成是……夏佐?
几息间,洛景修已恢复常态,吊儿郎当道:“那当真是可惜了。”
贺璋淡淡一笑,不置可否,道:“今日老夫寻贤侄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死了的人,贺璋从不会回头看,况且他也从未将王碌放在心上,此事便轻轻揭过了。
“世伯但说无妨。”
贺璋点点头,道:“老夫想让贤侄入义军,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洛景修剑眉微蹙,“入义军?为何?”
贺璋笑意慈爱,道:“义军中皆是寻常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揭竿而起。他们群龙无首,难成气候,老夫想以贤侄的聪明才智,若入义军,定能崭露头角,成就一番大功绩!”
洛景修带着真实的疑惑,问道:“世伯,于朝廷而言,义军不是谋反作乱吗?那燕大将军的军队就在三州境内,为何世伯不下令镇压义军,反而要让我入义军呢?”
贺璋笑得意味深长,徐徐道:“老夫望你入义军也是替老夫做事,待你在义军中站稳脚跟,老夫望你带领义军,一路北上,直达京都!”
洛景修看着贺璋,眼眸中情绪复杂,可诸多情绪渐渐被震惊所取代。
良久,他笑了笑,道:“世伯是想……师出有名?”
聪明人之间说话,点到为止。
贺璋露出一抹满意的笑意,道:“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
洛景修垂下眼眸,长长的羽睫下眼眸微闪,哑声道:“那若事成,世伯许我什么?”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加官进爵,封侯拜相,随你要什么!”贺璋极为郑重的许下承诺,当真如一位凡事为小辈着想的长辈,“唉,即便不成,老夫也要为老太师照顾好你啊!”
这话说得当真贴心,贴心到让洛景修有些反胃。
说得再好听,还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拿他当刀使。
洛景修都能预想到自己的结局。
他带领义军北上京都,直捣黄龙,待到逼宫时,贺璋带领现成的燕归梧的军队,外加各地屯兵,镇压义军,勤王护驾。
届时,贺璋救驾有功,即便圣上被“乱军”所杀,也是混乱至极中的护驾不利,贺璋如何都是无错的。
最终,圣上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定会有贺璋党派的朝臣谏言,拥立贺璋登基为帝,一切顺理成章。
而洛景修作为义军首领,不是被贺璋剿灭,就是死在乱箭之下,总归战场上瞬息万变,刀剑无眼,死个把人有什么稀奇的,谁又能说得清呢?
实乃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想明白一切,洛景修笑了笑,道:“望世伯记得今日承诺。”
贺璋看了他良久,哑声问道:“这么说,贤侄是愿为老夫赴汤蹈火,共谋大业了?”
洛景修露出一抹懒散的笑意,道:“世伯所说的大业我是不懂,但金银财宝,锦衣玉食的生活,我还是要的。过了那么多年草莽山匪的日子,我也是够了。”
他慢慢撩起眼皮,看向贺璋,一字一句道:“世伯,我本不该如此过活的,不是吗?”
若没有你,洛氏不会一败涂地,阖族尽灭!
洛氏一族历经三朝,洛氏族人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宽仁待下,广结善缘,即便是盛极必衰,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他洛景修本该受最良好的教育,享最尊崇的地位,父母家人尤在。
可如今他却是唯一记得洛氏之仇的血脉了!
对上那双带着异域风情的深邃眼眸,贺璋笑了,点头道:“是,贤侄出身名门,天之骄子,本该站在山之巅,多年深陷泥潭,也是时运不济。好在一切都不晚,只要大业终成,老夫可保贤侄一生无忧!”
洛景修敛眸含笑,点头道:“成,过几日我便去城外五十里瞧瞧。”
他说的云淡风轻,丝毫不像要上战场拼杀之人。
贺璋满意的点点头,道:“老夫看贤侄的酒还没醒,早些回去歇一歇吧!”
“我是有点头疼,世伯,那我便先告退了,不打扰世伯了。”
“好好好。”贺璋笑眯眯的点头,直到洛景修的身影离开书房,他那张青白的老脸才渐渐敛下笑意,重新恢复阴沉。
柳月影立马从狼皮椅中起身,接过小九手中那张薄薄的纸张,一目三行的匆匆浏览。
短短一瞬便来回看了三遍,信是绑在山鹰的脚上被带回的,只是一张小纸条,注定写不了太多东西。
无毛言简意赅,只说重点,却还是贴心的写了句“他很好”。
至于这个“他”指的是谁,柳月影自然会明白。
柳月影舒了口气,将纸条递给老丁头,道:“丁老看看这上面所言。”
老丁头有些意外,挑了挑花白的眉梢,接过纸条扫了一眼,遂拧起了眉心,不解道:“贺璋在服用丹药?”
柳如刀摇着折扇,了然的点点头,“这么说,他那蛇皮癣是丹药治好的了?”
胡彪亦是附和的点点头,沉吟道:“最近是没再听闻贺璋受病痛所扰的流言。”
他看向柳月影,问道:“夫人前几日去行宫赴宴,瞧着贺璋可有什么不妥?”
柳月影秀眉微蹙,摇了摇头,道:“我没敢细打量他,只匆匆一瞥,我觉得他脸色不太好,青灰透白,好似沉疴已久,人也很干瘦,浑身透着阴郁,没什么精气神儿。”
她抬手指了指老丁头手中的纸条,道:“情报上说,贺璋因前些年大病一场,故而对一位方士深信不疑,我那日在宴席上好似见到这个人了,却没什么仙风道骨之感。”
老丁头将手中的纸条扔进炭盆中,不屑道:“贺璋这是在自寻死路。”
“丁老为何如此说?”
老丁头有些倨傲的扬了扬下巴,解释道:“丹药炼制需丹砂、水银等物,虽可入药却有剧毒。长期服用丹药之人,自我感觉是不错,好似病症愈渐好转,实则内里虚耗亏损严重,时长日久,就如一棵参天大树,表面茁壮,内里被逐渐掏空,一切皆是假象,外力只需轻轻一推,便会轰然倒地!”
他老神在在道:“医道讲求内调外养,固本培元,贺璋这是把‘本’和‘元’都丢了,本末倒置,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况且那什么长生之道纯属胡扯,他堂堂一品太傅,竟也信?!”
柳如刀嗤笑一声,道:“哪位帝王不想长生?像贺璋这般位高权重,财富加身,会不怕死?更何况,他还有野心呢!”
邢舟看向柳月影,问道:“这么说,即便大当家不做什么,耗也能把贺璋耗死了,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么听来,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贺璋也没有大寿数。
鬼卿笑了笑,垂眸轻声道:“我看大当家不会耗着他的,他会让贺璋‘死得其所’!”
柳月影心中轻叹,她和鬼卿的想法一样。
依洛景修的性子,他一定会让贺璋的罪行大白于天下,让他“名正言顺”的去死。
如今,洛景修暂且没有什么人身安危,可他一日在贺璋身边,他们便一日不安心。
柳月影在宴席上见过贺璋的态度,好似当真如故交长辈一般的和蔼可亲。
可他越是慈祥,柳月影便越是心惊。
贺璋将洛景修留在身边,到底意欲何为,恐怕与此番各地农民起义脱不开关系吧……
***
开春后,利州城外五十里处的义军有些蠢蠢欲动。
自打那日在青楼留宿一晚后,洛景修多日未出行宫。
因着徐渊要炼制新一批的丹药,成日闭门不出,洛景修便似没了一同花天酒地的玩伴一样,消停的待在行宫内。
这倒是让贺璋有些满意。
贪图享乐不打紧,有时有晌有分寸便好。
这一日,贺璋寻了洛景修来书房叙话。
前一夜,洛景修将自己灌醉了,此刻还有些宿醉未醒。
醉眼迷蒙,酒气未散,双眼猩红,人也有些烦躁。
贺璋招呼人给他上了碗醒酒汤,宽和的笑问道:“贤侄这是怎地了?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洛景修没个正形的倚靠在座椅中,蔫蔫儿道:“常日无聊,只能喝酒了,徐方士日日不出门,忙得紧,我也不能自己出去寻快活啊!”
贺璋笑了笑,道:“徐方士近些时日有些忙,待忙过了便有工夫了。”
洛景修长叹一声,道:“是啊,若王监军在的话,倒是可一道去,哎?世伯,王监军人呢?怎地年节过后便不见他了?”
贺璋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撩起眼皮看向洛景修。
他眼中有笑意,却依旧阴沉森冷,让人瞧不清。
贺璋语气如常,轻声问道:“贤侄没听说吗?”
“听说什么?”洛景修明知故问,那双醉眼配上疑惑的神情,当真有几分真实的懵懂。
贺璋垂眸一笑,淡淡道:“初三那日,王碌夜里醉酒,失足落水,溺毙身亡了。”
“什么?”洛景修有些惊讶。
贺璋看了他一眼,那眼中的惊讶不似作假,这倒是让贺璋有些狐疑。
他之前猜想是洛景修杀了王碌,难不成是他想错了?
洛景修惊讶的不是旁的,而是贺璋说王碌是溺毙的。
他垂下眼眸,一瞬思量,行宫中的侍卫们口风还是很严的,他没听到什么风言风语。
这几日,他其实一直在等贺璋兴师问罪。
可左等右等都没等来结果。
他当然知晓王碌死了,是他亲手了结的,可贺璋为何会说王碌是溺毙的呢?
难不成是……夏佐?
几息间,洛景修已恢复常态,吊儿郎当道:“那当真是可惜了。”
贺璋淡淡一笑,不置可否,道:“今日老夫寻贤侄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死了的人,贺璋从不会回头看,况且他也从未将王碌放在心上,此事便轻轻揭过了。
“世伯但说无妨。”
贺璋点点头,道:“老夫想让贤侄入义军,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洛景修剑眉微蹙,“入义军?为何?”
贺璋笑意慈爱,道:“义军中皆是寻常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揭竿而起。他们群龙无首,难成气候,老夫想以贤侄的聪明才智,若入义军,定能崭露头角,成就一番大功绩!”
洛景修带着真实的疑惑,问道:“世伯,于朝廷而言,义军不是谋反作乱吗?那燕大将军的军队就在三州境内,为何世伯不下令镇压义军,反而要让我入义军呢?”
贺璋笑得意味深长,徐徐道:“老夫望你入义军也是替老夫做事,待你在义军中站稳脚跟,老夫望你带领义军,一路北上,直达京都!”
洛景修看着贺璋,眼眸中情绪复杂,可诸多情绪渐渐被震惊所取代。
良久,他笑了笑,道:“世伯是想……师出有名?”
聪明人之间说话,点到为止。
贺璋露出一抹满意的笑意,道:“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
洛景修垂下眼眸,长长的羽睫下眼眸微闪,哑声道:“那若事成,世伯许我什么?”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加官进爵,封侯拜相,随你要什么!”贺璋极为郑重的许下承诺,当真如一位凡事为小辈着想的长辈,“唉,即便不成,老夫也要为老太师照顾好你啊!”
这话说得当真贴心,贴心到让洛景修有些反胃。
说得再好听,还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拿他当刀使。
洛景修都能预想到自己的结局。
他带领义军北上京都,直捣黄龙,待到逼宫时,贺璋带领现成的燕归梧的军队,外加各地屯兵,镇压义军,勤王护驾。
届时,贺璋救驾有功,即便圣上被“乱军”所杀,也是混乱至极中的护驾不利,贺璋如何都是无错的。
最终,圣上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定会有贺璋党派的朝臣谏言,拥立贺璋登基为帝,一切顺理成章。
而洛景修作为义军首领,不是被贺璋剿灭,就是死在乱箭之下,总归战场上瞬息万变,刀剑无眼,死个把人有什么稀奇的,谁又能说得清呢?
实乃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想明白一切,洛景修笑了笑,道:“望世伯记得今日承诺。”
贺璋看了他良久,哑声问道:“这么说,贤侄是愿为老夫赴汤蹈火,共谋大业了?”
洛景修露出一抹懒散的笑意,道:“世伯所说的大业我是不懂,但金银财宝,锦衣玉食的生活,我还是要的。过了那么多年草莽山匪的日子,我也是够了。”
他慢慢撩起眼皮,看向贺璋,一字一句道:“世伯,我本不该如此过活的,不是吗?”
若没有你,洛氏不会一败涂地,阖族尽灭!
洛氏一族历经三朝,洛氏族人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宽仁待下,广结善缘,即便是盛极必衰,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他洛景修本该受最良好的教育,享最尊崇的地位,父母家人尤在。
可如今他却是唯一记得洛氏之仇的血脉了!
对上那双带着异域风情的深邃眼眸,贺璋笑了,点头道:“是,贤侄出身名门,天之骄子,本该站在山之巅,多年深陷泥潭,也是时运不济。好在一切都不晚,只要大业终成,老夫可保贤侄一生无忧!”
洛景修敛眸含笑,点头道:“成,过几日我便去城外五十里瞧瞧。”
他说的云淡风轻,丝毫不像要上战场拼杀之人。
贺璋满意的点点头,道:“老夫看贤侄的酒还没醒,早些回去歇一歇吧!”
“我是有点头疼,世伯,那我便先告退了,不打扰世伯了。”
“好好好。”贺璋笑眯眯的点头,直到洛景修的身影离开书房,他那张青白的老脸才渐渐敛下笑意,重新恢复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