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新岁伊始。
京城之中,车马络绎不绝,有外官回京述职,有使臣进京朝贡,亦有如薛容一般的外地皇亲回京赴宴。
马车内的陈秀锦倚在壁上,轻掀帘幕,发髻微动,步摇也随之颤动,发出清脆之声。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色凤鸟,缀以白玉垂下,与她一身靛青袄裙相得益彰。
此乃陈秀锦离洛阳之日,凌小芸亲送至宁王府。薛容原本以为她刻意偏心朋友,见了成品才知所言非虚,难得不吝称赞,还亲自为她戴上,惹着众丫鬟不住暗笑。
*
宁王府一行人抵京,昔日的皇子府前已有人早早等待。
叶长盛与宋知章候于府门外,见薛容挽着陈秀锦走下马车,行礼如仪,短暂地看了对方一眼,才一言不发地随其入府。
皇子府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端的是皇家气派。
众人行至会客厅,宋知章看了眼陈秀锦,欲言又止。薛容摇头道:“不必如此,但说无妨。”
叶长盛知薛容对陈秀锦的重视,见宋知章还想说什么,忙以眼神示意,令其勿再多言。
继而,叶长盛与宋知章共同言及怀阳侯府之事。
他们也是前日才得知,怀阳侯府生了变故,祁王所主调查的贪腐案竟牵连武家长子,武益因此被监察官弹劾。皇帝下令遣锦衣卫查办此事,先后逮捕数人下狱,并降敕通告群臣。
武家本已独木难支,一连串动作下来,如今更受重创。
宋知章言:“怀阳侯府虽与我等关系不大,然自上次立储之争后,武家已被视为宁王一系。今其获罪,加之祁王党添油加醋,老臣忧心此火恐烧至殿下。”
叶长盛则问:“不知王爷是否与武家人有所联络?”
薛容漫不经心地答道:“月前有过三两个人来访,都被拒之门外,此后再没遇见过。”
叶长盛松了一口气,言道:“如此便好。王爷既与之无涉,日后即便武家出事,应也难攀扯到您。”
随后,两人又叮嘱些其他事情,陈秀锦始终坐在一旁,默默倾听。
临行前,宋知章似不放心,又道:“王爷,恕臣多言。立储之事悬而未决,陛下身体不复康健,您如今的处境颇为危险。此次赴宴,还须多加小心,切莫再生事端。”
目送二人离去,薛容对陈秀锦笑道:“你瞧,这群老家伙惯会杞人忧天。”
陈秀锦则若有所思。她觉武家之事颇为蹊跷,先前突然站队薛容,竟仅拜访数次便放弃,当真如此浅薄无毅力,抑或另有隐情?
见她一脸忧心,薛容宽慰道:“勿需多虑。待明日宴会结束,我们二人离开京城,届时天高海阔,何须再管这些纷扰?”
陈秀锦迎着薛容轻松的目光,未再多言,只是心中总觉不妥。
翌日清晨,薛容早早起床换上朝服。
陈秀锦在旁注视,不由得想到一年多前,那时的薛容一袭女装,美得雌雄莫辨。即便是如今,他眉宇间那股凌厉的英气依旧锐利,身姿挺拔,只是站在那里,就是一副赏心悦目的画。
她心中暗叹,自初见之日,便为此容颜所惑,直至今日。
薛容忽凑近问:“想什么呢?”
陈秀锦眨了眨眼睛,道:“想你何时再穿一身裙子给我看?”
薛容愣了一下,想了想:“若秀锦想看,等回了洛阳,我就让桂芳教我打扮。”
陈秀锦没想到他这么认真,失笑道:“可别吓到桂芳姑姑……行了,时辰将至,莫让展护卫久候。”
话音未落,门外的桂芳就提醒道:“殿下,车马已经备好,可以出发了。”
两个人相视一笑。薛容叮嘱陈秀锦在府中等候,说京城人多眼杂,他不放心,让她不要离开府内,也不要随意见人。
陈秀锦知薛容这是担心自己,含笑应允。
*
皇城之内,薛容带着詹华穿过宫巷,由宦官引路至宴会之地。
一路上,官员们见到这位宁王殿下,皆知他一向喜静,故而不敢擅自打扰。亦恐无意中触怒于他——毕竟几年前那场风波众人皆知,更何况前不久在洛阳也险些伤人。
这时,偏有一个不怕死的径直走向薛容。
待看清此人身份,几个朝臣神色微妙。因为此人并非寻常之辈,正是近日为皇帝打压的怀阳侯府次子武从喜。武益因长子之事称病谢宴,故此次由次子武从喜暂代。
薛容甫一落座,便见一个身子消瘦、满面愁容的年轻人走到自己面前。
武从喜向行了一礼:“怀阳侯次子武从喜,参见宁王殿下。当初下官曾至洛阳,未能拜访,直到今日才得见,不胜荣幸。”
薛容不欲卷入武家的事端。他面无表情,说我与武家素无来往,你何故寻我?
武从喜一愣,叹息道:“殿下应知,家父曾为殿下之事据理力争,武家之忠心,殿下当能体会。”
哪一种“忠心”?是对国家、皇帝,还是对燕容?武从喜在此时说这种话,要是被有心人听到,定是要再惹麻烦。
此言一出,薛容眉头微皱,冷眼相视:“怀阳侯府行事自行其是,何曾与我有关?”
武从喜未料薛容如此决绝,面色一僵,脱口而出:“殿下难道不知,当初邓皇后在时,武家是何等尽心扶持,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下一刻,他猛地住嘴,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
武从喜僵硬地看了眼他处,确定没什么人听见,才泄了气般,道:“既然如此,就不打扰殿下了。下官告退。”
薛容对武从喜的话不甚明了,以为其指的是武家扶持先帝之事,但又为何提及邓皇后?又觉蹊跷。
此念一闪而过,未及深究,上首传来声响:“皇上、皇后驾到——”
群臣纷纷起身,薛容亦随之站起。
正旦宴即将开始。
燕容忽然开始想念陈秀锦,不知她在做什么?他想,若此时有她在身旁,该有多好。
皇子府中,陈秀锦正与桂芳闲谈,问及翁后之事。
翁后早在当今圣上为四皇子时便入府为侧妃,因其时四皇子不受重视,除皇子妃邓氏外,其余妾室出身皆不高。翁氏之父为锦衣卫千户,门第不显。
后来四皇子登基,翁氏被册封为贤妃。再后来邓皇后薨逝,翁氏以资历继任皇后,无甚波折。
陈秀锦问:“翁皇后为人如何?”
桂芳答:“邓皇后在时,翁贤妃不显山不露水,沉默少语,基本上没卷进什么事端。邓皇后少涉后宫事,唯与她有几分交情。祁王和永嘉公主与咱们殿下交好,也有这层关系在。”
“不过……自成为继后,翁氏一面扶持翁家亲戚,一面为祁王殿下谋求储君之位,如今更是趁陛下身体有恙而多涉朝政。”
“今日这场正旦宴,按例皇后应于后宫宴命妇,然翁后以协助皇帝为由,已连续三年出席正旦宴。”
*
皇帝与皇后一同驾临,众臣齐声朝拜。
翁后跟在皇帝身边,含笑看着下方。她年近中年,眉眼间多了几分沉稳,令人难以揣测。
前些年,还有大臣上疏指皇后出席正旦宴与礼不合,结果不是罚俸就是贬官,皇帝对此也不置可否,大臣们遂不敢再言。
如前几次一样,皇帝坐在首位,皇后坐在他的左前方低一些的位置。
皇帝、皇后落座之后,其他的人亦各归其位。
正旦宴流程繁琐无趣,众臣虽表面一板一眼,然目光不时四处逡巡,最后落在前方的两位藩王——祁王和晋王二人身上。
这二人是仅有的两位获准入京赴宴的藩王。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未来储君必出自二人之间。
祁王薛璟正襟危坐,面带微笑,似春风和煦。丝竹管乐声中、轻歌曼舞之际,他微微侧身,对薛容道:“闻昭儿所言,九弟近日喜得佳人,聪慧非常,不知可否得见?”
薛容:“……”
他冷淡答道:“多年不见,不想皇兄竟沾染了永嘉的脾性,竟然会对这种事感兴趣。”
薛璟含笑,说了一句莫名的话:“只是未曾遇此有趣之事。九弟,你太心软了。”
薛容闻言,眉头微皱。
*
陈秀锦刚送走桂芳,正欲在皇子府中闲逛一番,忽闻下人通报,有客来访。
得知来的是两位男客,陈秀锦心生疑惑。此时正值宫中宴会,来访者岂不知薛容不在府中?
可下人言:“那两位客人自称乃姑娘旧相识,专程来访。”
陈秀锦眉头一皱,心中顿生警觉,莫非是甄衡?
上次因薛容之故,二人未及告别,也不知他究竟如何。但是,毕竟是出了那等误会,她以为甄衡不会再来寻她,怎会贸然来访?
陈秀锦犹豫片刻,吩咐下人:“就说我不见客,让他们离开吧。”
下人领命欲退,她忽又叹了口气,问道:“桂芳姑姑离开了吗。”
“回姑娘,桂芳姑姑刚已出府,听说是去见在京的家人去了。”
陈秀锦问:“有没有遇上两位客人?”
“应该是没有。桂芳姑姑走得早些,否则也不会是小人来通报。”
陈秀锦点头,说:“你将两位客人带到正厅吧。”
不多时,两位客人现身。
陈秀锦见其中一人确是甄衡,另一人则分外陌生,是一个年约四十的国字脸男子。
下人引二人入厅,禀报陈秀锦。
甄衡见了陈秀锦,想说些什么,见下人仍在,遂未开口。
陈秀锦命下人退下,吩咐道:“此处无需留人,若有人回府,你先行通报我。”
“是。”
下人训练有素,对主子的吩咐言听计从,小跑着退了出去。
见人走远了,甄衡才上前一步,急声道:“表妹,快随我回家!宁王将倒台了!”
京城之中,车马络绎不绝,有外官回京述职,有使臣进京朝贡,亦有如薛容一般的外地皇亲回京赴宴。
马车内的陈秀锦倚在壁上,轻掀帘幕,发髻微动,步摇也随之颤动,发出清脆之声。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色凤鸟,缀以白玉垂下,与她一身靛青袄裙相得益彰。
此乃陈秀锦离洛阳之日,凌小芸亲送至宁王府。薛容原本以为她刻意偏心朋友,见了成品才知所言非虚,难得不吝称赞,还亲自为她戴上,惹着众丫鬟不住暗笑。
*
宁王府一行人抵京,昔日的皇子府前已有人早早等待。
叶长盛与宋知章候于府门外,见薛容挽着陈秀锦走下马车,行礼如仪,短暂地看了对方一眼,才一言不发地随其入府。
皇子府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端的是皇家气派。
众人行至会客厅,宋知章看了眼陈秀锦,欲言又止。薛容摇头道:“不必如此,但说无妨。”
叶长盛知薛容对陈秀锦的重视,见宋知章还想说什么,忙以眼神示意,令其勿再多言。
继而,叶长盛与宋知章共同言及怀阳侯府之事。
他们也是前日才得知,怀阳侯府生了变故,祁王所主调查的贪腐案竟牵连武家长子,武益因此被监察官弹劾。皇帝下令遣锦衣卫查办此事,先后逮捕数人下狱,并降敕通告群臣。
武家本已独木难支,一连串动作下来,如今更受重创。
宋知章言:“怀阳侯府虽与我等关系不大,然自上次立储之争后,武家已被视为宁王一系。今其获罪,加之祁王党添油加醋,老臣忧心此火恐烧至殿下。”
叶长盛则问:“不知王爷是否与武家人有所联络?”
薛容漫不经心地答道:“月前有过三两个人来访,都被拒之门外,此后再没遇见过。”
叶长盛松了一口气,言道:“如此便好。王爷既与之无涉,日后即便武家出事,应也难攀扯到您。”
随后,两人又叮嘱些其他事情,陈秀锦始终坐在一旁,默默倾听。
临行前,宋知章似不放心,又道:“王爷,恕臣多言。立储之事悬而未决,陛下身体不复康健,您如今的处境颇为危险。此次赴宴,还须多加小心,切莫再生事端。”
目送二人离去,薛容对陈秀锦笑道:“你瞧,这群老家伙惯会杞人忧天。”
陈秀锦则若有所思。她觉武家之事颇为蹊跷,先前突然站队薛容,竟仅拜访数次便放弃,当真如此浅薄无毅力,抑或另有隐情?
见她一脸忧心,薛容宽慰道:“勿需多虑。待明日宴会结束,我们二人离开京城,届时天高海阔,何须再管这些纷扰?”
陈秀锦迎着薛容轻松的目光,未再多言,只是心中总觉不妥。
翌日清晨,薛容早早起床换上朝服。
陈秀锦在旁注视,不由得想到一年多前,那时的薛容一袭女装,美得雌雄莫辨。即便是如今,他眉宇间那股凌厉的英气依旧锐利,身姿挺拔,只是站在那里,就是一副赏心悦目的画。
她心中暗叹,自初见之日,便为此容颜所惑,直至今日。
薛容忽凑近问:“想什么呢?”
陈秀锦眨了眨眼睛,道:“想你何时再穿一身裙子给我看?”
薛容愣了一下,想了想:“若秀锦想看,等回了洛阳,我就让桂芳教我打扮。”
陈秀锦没想到他这么认真,失笑道:“可别吓到桂芳姑姑……行了,时辰将至,莫让展护卫久候。”
话音未落,门外的桂芳就提醒道:“殿下,车马已经备好,可以出发了。”
两个人相视一笑。薛容叮嘱陈秀锦在府中等候,说京城人多眼杂,他不放心,让她不要离开府内,也不要随意见人。
陈秀锦知薛容这是担心自己,含笑应允。
*
皇城之内,薛容带着詹华穿过宫巷,由宦官引路至宴会之地。
一路上,官员们见到这位宁王殿下,皆知他一向喜静,故而不敢擅自打扰。亦恐无意中触怒于他——毕竟几年前那场风波众人皆知,更何况前不久在洛阳也险些伤人。
这时,偏有一个不怕死的径直走向薛容。
待看清此人身份,几个朝臣神色微妙。因为此人并非寻常之辈,正是近日为皇帝打压的怀阳侯府次子武从喜。武益因长子之事称病谢宴,故此次由次子武从喜暂代。
薛容甫一落座,便见一个身子消瘦、满面愁容的年轻人走到自己面前。
武从喜向行了一礼:“怀阳侯次子武从喜,参见宁王殿下。当初下官曾至洛阳,未能拜访,直到今日才得见,不胜荣幸。”
薛容不欲卷入武家的事端。他面无表情,说我与武家素无来往,你何故寻我?
武从喜一愣,叹息道:“殿下应知,家父曾为殿下之事据理力争,武家之忠心,殿下当能体会。”
哪一种“忠心”?是对国家、皇帝,还是对燕容?武从喜在此时说这种话,要是被有心人听到,定是要再惹麻烦。
此言一出,薛容眉头微皱,冷眼相视:“怀阳侯府行事自行其是,何曾与我有关?”
武从喜未料薛容如此决绝,面色一僵,脱口而出:“殿下难道不知,当初邓皇后在时,武家是何等尽心扶持,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下一刻,他猛地住嘴,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
武从喜僵硬地看了眼他处,确定没什么人听见,才泄了气般,道:“既然如此,就不打扰殿下了。下官告退。”
薛容对武从喜的话不甚明了,以为其指的是武家扶持先帝之事,但又为何提及邓皇后?又觉蹊跷。
此念一闪而过,未及深究,上首传来声响:“皇上、皇后驾到——”
群臣纷纷起身,薛容亦随之站起。
正旦宴即将开始。
燕容忽然开始想念陈秀锦,不知她在做什么?他想,若此时有她在身旁,该有多好。
皇子府中,陈秀锦正与桂芳闲谈,问及翁后之事。
翁后早在当今圣上为四皇子时便入府为侧妃,因其时四皇子不受重视,除皇子妃邓氏外,其余妾室出身皆不高。翁氏之父为锦衣卫千户,门第不显。
后来四皇子登基,翁氏被册封为贤妃。再后来邓皇后薨逝,翁氏以资历继任皇后,无甚波折。
陈秀锦问:“翁皇后为人如何?”
桂芳答:“邓皇后在时,翁贤妃不显山不露水,沉默少语,基本上没卷进什么事端。邓皇后少涉后宫事,唯与她有几分交情。祁王和永嘉公主与咱们殿下交好,也有这层关系在。”
“不过……自成为继后,翁氏一面扶持翁家亲戚,一面为祁王殿下谋求储君之位,如今更是趁陛下身体有恙而多涉朝政。”
“今日这场正旦宴,按例皇后应于后宫宴命妇,然翁后以协助皇帝为由,已连续三年出席正旦宴。”
*
皇帝与皇后一同驾临,众臣齐声朝拜。
翁后跟在皇帝身边,含笑看着下方。她年近中年,眉眼间多了几分沉稳,令人难以揣测。
前些年,还有大臣上疏指皇后出席正旦宴与礼不合,结果不是罚俸就是贬官,皇帝对此也不置可否,大臣们遂不敢再言。
如前几次一样,皇帝坐在首位,皇后坐在他的左前方低一些的位置。
皇帝、皇后落座之后,其他的人亦各归其位。
正旦宴流程繁琐无趣,众臣虽表面一板一眼,然目光不时四处逡巡,最后落在前方的两位藩王——祁王和晋王二人身上。
这二人是仅有的两位获准入京赴宴的藩王。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未来储君必出自二人之间。
祁王薛璟正襟危坐,面带微笑,似春风和煦。丝竹管乐声中、轻歌曼舞之际,他微微侧身,对薛容道:“闻昭儿所言,九弟近日喜得佳人,聪慧非常,不知可否得见?”
薛容:“……”
他冷淡答道:“多年不见,不想皇兄竟沾染了永嘉的脾性,竟然会对这种事感兴趣。”
薛璟含笑,说了一句莫名的话:“只是未曾遇此有趣之事。九弟,你太心软了。”
薛容闻言,眉头微皱。
*
陈秀锦刚送走桂芳,正欲在皇子府中闲逛一番,忽闻下人通报,有客来访。
得知来的是两位男客,陈秀锦心生疑惑。此时正值宫中宴会,来访者岂不知薛容不在府中?
可下人言:“那两位客人自称乃姑娘旧相识,专程来访。”
陈秀锦眉头一皱,心中顿生警觉,莫非是甄衡?
上次因薛容之故,二人未及告别,也不知他究竟如何。但是,毕竟是出了那等误会,她以为甄衡不会再来寻她,怎会贸然来访?
陈秀锦犹豫片刻,吩咐下人:“就说我不见客,让他们离开吧。”
下人领命欲退,她忽又叹了口气,问道:“桂芳姑姑离开了吗。”
“回姑娘,桂芳姑姑刚已出府,听说是去见在京的家人去了。”
陈秀锦问:“有没有遇上两位客人?”
“应该是没有。桂芳姑姑走得早些,否则也不会是小人来通报。”
陈秀锦点头,说:“你将两位客人带到正厅吧。”
不多时,两位客人现身。
陈秀锦见其中一人确是甄衡,另一人则分外陌生,是一个年约四十的国字脸男子。
下人引二人入厅,禀报陈秀锦。
甄衡见了陈秀锦,想说些什么,见下人仍在,遂未开口。
陈秀锦命下人退下,吩咐道:“此处无需留人,若有人回府,你先行通报我。”
“是。”
下人训练有素,对主子的吩咐言听计从,小跑着退了出去。
见人走远了,甄衡才上前一步,急声道:“表妹,快随我回家!宁王将倒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