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听临封西北关戍来报,傅徽之强闯关戍,便即刻取出地理图一观。
他早就算定,傅徽之若逃出临封,要么走湘水,要么走赣水。若傅徽之走郁水十有八九便要走赣水。若北上必是要去衡州,再顺湘水而上。可谁料傅徽之竟走了西北。
向西北可去道州或桂州。道州附近并无江河,可去桂州却能沿湘水而上。田金认为傅徽之之所以先绕去桂州不过是为了迷惑他们。傅徽之虽未直接走陆路去衡州,但去桂州后,再走水路去衡州也很快。
田金便迅速带人日夜兼程,走陆路北上衡州。到衡州后立刻请援兵加强戒备。等了几日却不见傅徽之,他又带人大搜衡州,搜了几日无果。田金开始怀疑傅徽之根本没有去桂州,闯西北关戍才是迷惑之举,实则比他们先一步自陆路北上,眼下早出了衡州。
田金立即遣人请潭州与岳州各县戒严,自己带人快马加鞭先往潭州去搜。搜不到又继续往北去岳州搜人。
在岳州搜捕时,忽有人送了匿名书信来,说傅徽之已在抚州重伤。
身侧一人问:“大哥,此书信可信么?会不会是傅修托人送来,迷惑我等的?”
田金道:“你我来岳州也几日了,可曾见过傅修的影子?他既已逃了,又何必送信来,多此一举?”
“那这信会是什么人写的?”
“或许是与傅家有仇的。”
“那傅修为何便到抚州了呢?他要去抚州,该是到过衡州的,怎么我等未曾见到?”
“近日我常常想,怕是我想错了,傅修根本没有北上。眼下看,恐怕是他自桂州沿漓水而下,绕路去了抚州。”田金又扫了眼书信,说道,“写信之人要我等援兵抚州,助他们寻人。又忧心傅修会逃往别处,说他们的人在洪州已有埋伏,请我上书请抚州之南的吉州与抚州之西的袁州戒严。”
身侧人道:“傅修既已身受重伤,必寸步难行,定还在抚州养伤。”
“不能这么想。”田金摇摇头,取了地理图来看,“傅修此人行事诡异。依我看,他必不会入抚州,写信之人所说吉州、袁州与他们埋伏好的洪州傅修也不会去。”
“那他是要躲进东边的山中?”
田金盯着地理图沉思片刻,道:“我料他会绕过群山,去歙州或衢州。”
“那我等是先去歙州还是衢州?”
“歙州近江河,上一回他选定的抚州便距江水近。可此人行事异于常人,不敢说他此次便选歙州。”最后田金将地理图轻轻一抖,复又折起,“便赌一回罢,先去衢州。不过你可以持我文牒快马先入歙州,请各县戒严。我带人先去衢州拿人。”
岳州距抚州千余里,田金吩咐众人纵是日夜不休,也要在三日内赶到抚州。自抚州往西去衢州时,可多留意道上的车马。最好能自傅修背后赶上,他必不起疑。
…………
秋芙半扶半抱地将傅徽之送上床榻,又向主人要了剪刀、一盆净水与绢帛。
眼下天色已晚,也不知去何处请医士。况且,见过他们的人自是越少越好,秋芙便欲自己动手。
她回屋合门,手拿着烛台靠近床榻,仔细瞧了瞧傅徽之的伤。而后将高案搬近些,烛台置于案上,取剪刀剪开傅徽之伤口附近衣服。
她又去包裹中翻出了金疮药。长途跋涉,他们不可能等受伤了再去买药,早在包裹中备了。再用剪刀剪下两段绢帛。取一段沾了些净水,细细拭去傅徽之伤口附近血污。另一段等去箭后用于止血。
最后她用碗取水净手,又往沾过血的短刀上泼些水,之后用巾帛拭干刀面与双手。再持刀于烛火上烤过,便坐到榻边,刀尖向下,慢慢靠近绞着箭镞的血肉。
越靠近,秋芙的手越抖。她深深吐息几回,镇定心神,手渐渐稳了。她左手轻轻按住伤口附近皮肉,右手持刀,刀尖紧贴箭镞的倒钩入肉,而后在血肉中轻旋。
箭镞很难挑出来,必须将血肉再割开一些。秋芙很紧张,几乎屏着呼吸动作。她虽希望傅徽之快些醒来,却不希望是在此时,更不希望他是被疼醒的。没多久,她就觉得后背汗湿。
忽然,傅徽之放在身侧的手指微不可察地一蜷。秋芙手一顿,忍不住抬头看了傅徽之一眼。傅徽之双眉紧蹙,却没有醒。
秋芙松了口气,虽说不知人昏迷后还能不能感知疼痛,但总比在他醒时动手少些煎熬。
她低头继续动作。割开新的血肉,便有新血流出。秋芙伸手取了另一段绢帛,覆于新血上,以防血流得到处都是。
最后,秋芙手上微微使力上挑,箭镞终于动了。她即刻取出箭镞,伤口血流如注。她便又将绢帛覆于伤口之上,再用掌根轻压止血。
一二刻后,血流渐少。秋芙便取金疮药倒进伤处,又取案上余下绢帛为傅徽之裹了伤。最后脱下他身上染了血污的衣裳,再自包裹中取了干净衣裳给他换了。
处置好一切后,秋芙才简单处理了下自己手臂上的伤口。
虽说傅徽之昏迷前曾说要尽快去衢州,可他眼下昏迷着,伤口仍有血流,就这样坐马车赶路定会加重伤势。秋芙决定好歹等傅徽之醒了之后再走。
秋芙每日为傅徽之的伤口换药,又想尽办法给他喂进去些羹汤,吊着性命。
就这样,傅徽之昏迷了整整两日。秋芙心急如焚,想着明日再不醒,必须要请医士看看了。
谁知第三日傅徽之不仅未醒,还起了高热。她不敢留傅徽之一个人,便欲请主人去寻医士。
便在此时,傅徽之醒了。“秋芙……”
秋芙喜道:“公子,你醒了!”
“我睡了几日了?”
“这是第三日。”
“到何处了?”
秋芙支吾道:“离、离抚州未远。”
傅徽之闻言捂着腹部的伤便要起身。秋芙一惊,忙去扶他。
傅徽之有些心急,但声音仍然虚弱:“你那夜便到此处,我昏迷的这几日,你一直未上路,是么?”
秋芙劝道:“公子,你伤势太重,便留在此处养几日伤罢。”
“那些黑衣人定已将见过我的消息透给了官府,官府很快便会搜到此处。我没事。赶快上路。”傅徽之说罢下榻起身,还未站直,便蓦地跪下去。还好秋芙眼快,扶住了他。
秋芙苦劝:“公子,你真的伤得很重,尚在发热。便请医士看一眼,开了方,哪怕买了药路上煎也好。明日一早再走罢。不,今晚便走。只要看过医士,拿了药方,即刻便走也可。”
傅徽之也意识到凭自己现下的身体状况,上路了也会拖累于秋芙,便应道:“也罢,便明早上路。”说罢躺回了塌上。
秋芙取巾帛浸入井水,稍稍拧几下,再覆于傅徽之额上。
听得傅徽之道一声“有劳”,秋芙一愣,没有说话。
她做了六七年的奴婢,平日服侍主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何时听过主人说过此二字,又怎当得?
傅徽之似乎不大将她视作奴婢了,或者说有意在疏远她。这些倒无妨,她最担心的是某一日傅徽之又开口赶她走。
她同傅徽之说了一声,便拿着钱出屋门请主人帮忙寻个医士。医士为傅徽之诊脉看伤后,留了方子。秋芙又请主人帮忙抓了药。
最后秋芙煎好药端进屋,看着傅徽之服下。
天色已晚,傅徽之正欲睡下,忽问道:“这几日你睡在何处?”
这几日秋芙一直守着他,都是在榻边地上睡的。但她不想实言,怕傅徽之知道她睡在地上,便要折腾着与她换。便说夜间都是在车上睡的。正是五月,此地又在长江以南,并不冷,白日里甚至有些热。睡在车上也没什么。
果然傅徽之听了没说什么,只吩咐她早些歇息,明日早起赶路。
次日,依傅徽之之意,秋芙多予银钱与主人。最后二人共同谢过主人后,便上车往衢州赶。他们走时,买了稍大的水壶灌了井水搬上车。
傅徽之大多时候在车上昏睡,秋芙怕车太快,傅徽之身子会不适,便未将车赶得太快。除非傅徽之醒来催促。
天黑后秋芙便将马车停在道旁,生火取井水煎药,最后送去给傅徽之服下。如此在路上行了三日。
第四日,秋芙正驾着车,忽听得身后马蹄阵阵。
秋芙掀开车帘,傅徽之也醒着。她道:“公子,身后有快马。似乎还不少。”
傅徽之自然也听见了,道:“你正常赶路。若当真是捕者,分开走。”
秋芙急道:“公子!”
“你我分开走,他们必分开追。更易逃去。”
秋芙很快反应过来,傅徽之让先逃而不是先打,是自觉以现下的身子难以对敌。那夜遇刺之后,她也明白自己确实不能时时顾及傅徽之。那夜若不是他有余力自救,不须她最后那一箭,傅徽之便已救不得。
傅徽之继续道:“衢州不能入,歙州也不能。要绕路至余杭。若不得相遇,便幽州见罢。”
秋芙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说道:“公子,保重啊。”
傅徽之扔了块白巾给她,而后自己也系上白巾,道:“遮面。”
秋芙遮好面目后,数十骑便追至车后。
为首之人经过马车时,在马上瞥了她一眼。秋芙正巧转过头,看见来人深眉短须,心中暗惊。
下一刻为首之人勒马,高声道:“娘子,且住——”从骑皆勒马。秋芙也扯紧了缰绳。
田金问:“你我是不是在何处见过?”
秋芙心道,自然见过,在京城外客舍中。遮了面竟也被认出,果真是有一双鹰眼。她面色不变,平静地说道:“想是官人记错了,小女子未曾见过官人。”
田金又道:“车上是何人?可否一见?”
秋芙道:“车中无人。”
田金一扬手,立即有一人下马,要去察看。
秋芙看着那人靠近,忽然跃起,踢翻那人,再跃上了那人的马,向西扬长而去。与此同时,傅徽之自车帘后冲出,一拍马臀,马车便继续前冲。
值此变故,捕者都愣了。
有人问:“大哥,追哪个?”
田金喝道:“分开追!”
他早就算定,傅徽之若逃出临封,要么走湘水,要么走赣水。若傅徽之走郁水十有八九便要走赣水。若北上必是要去衡州,再顺湘水而上。可谁料傅徽之竟走了西北。
向西北可去道州或桂州。道州附近并无江河,可去桂州却能沿湘水而上。田金认为傅徽之之所以先绕去桂州不过是为了迷惑他们。傅徽之虽未直接走陆路去衡州,但去桂州后,再走水路去衡州也很快。
田金便迅速带人日夜兼程,走陆路北上衡州。到衡州后立刻请援兵加强戒备。等了几日却不见傅徽之,他又带人大搜衡州,搜了几日无果。田金开始怀疑傅徽之根本没有去桂州,闯西北关戍才是迷惑之举,实则比他们先一步自陆路北上,眼下早出了衡州。
田金立即遣人请潭州与岳州各县戒严,自己带人快马加鞭先往潭州去搜。搜不到又继续往北去岳州搜人。
在岳州搜捕时,忽有人送了匿名书信来,说傅徽之已在抚州重伤。
身侧一人问:“大哥,此书信可信么?会不会是傅修托人送来,迷惑我等的?”
田金道:“你我来岳州也几日了,可曾见过傅修的影子?他既已逃了,又何必送信来,多此一举?”
“那这信会是什么人写的?”
“或许是与傅家有仇的。”
“那傅修为何便到抚州了呢?他要去抚州,该是到过衡州的,怎么我等未曾见到?”
“近日我常常想,怕是我想错了,傅修根本没有北上。眼下看,恐怕是他自桂州沿漓水而下,绕路去了抚州。”田金又扫了眼书信,说道,“写信之人要我等援兵抚州,助他们寻人。又忧心傅修会逃往别处,说他们的人在洪州已有埋伏,请我上书请抚州之南的吉州与抚州之西的袁州戒严。”
身侧人道:“傅修既已身受重伤,必寸步难行,定还在抚州养伤。”
“不能这么想。”田金摇摇头,取了地理图来看,“傅修此人行事诡异。依我看,他必不会入抚州,写信之人所说吉州、袁州与他们埋伏好的洪州傅修也不会去。”
“那他是要躲进东边的山中?”
田金盯着地理图沉思片刻,道:“我料他会绕过群山,去歙州或衢州。”
“那我等是先去歙州还是衢州?”
“歙州近江河,上一回他选定的抚州便距江水近。可此人行事异于常人,不敢说他此次便选歙州。”最后田金将地理图轻轻一抖,复又折起,“便赌一回罢,先去衢州。不过你可以持我文牒快马先入歙州,请各县戒严。我带人先去衢州拿人。”
岳州距抚州千余里,田金吩咐众人纵是日夜不休,也要在三日内赶到抚州。自抚州往西去衢州时,可多留意道上的车马。最好能自傅修背后赶上,他必不起疑。
…………
秋芙半扶半抱地将傅徽之送上床榻,又向主人要了剪刀、一盆净水与绢帛。
眼下天色已晚,也不知去何处请医士。况且,见过他们的人自是越少越好,秋芙便欲自己动手。
她回屋合门,手拿着烛台靠近床榻,仔细瞧了瞧傅徽之的伤。而后将高案搬近些,烛台置于案上,取剪刀剪开傅徽之伤口附近衣服。
她又去包裹中翻出了金疮药。长途跋涉,他们不可能等受伤了再去买药,早在包裹中备了。再用剪刀剪下两段绢帛。取一段沾了些净水,细细拭去傅徽之伤口附近血污。另一段等去箭后用于止血。
最后她用碗取水净手,又往沾过血的短刀上泼些水,之后用巾帛拭干刀面与双手。再持刀于烛火上烤过,便坐到榻边,刀尖向下,慢慢靠近绞着箭镞的血肉。
越靠近,秋芙的手越抖。她深深吐息几回,镇定心神,手渐渐稳了。她左手轻轻按住伤口附近皮肉,右手持刀,刀尖紧贴箭镞的倒钩入肉,而后在血肉中轻旋。
箭镞很难挑出来,必须将血肉再割开一些。秋芙很紧张,几乎屏着呼吸动作。她虽希望傅徽之快些醒来,却不希望是在此时,更不希望他是被疼醒的。没多久,她就觉得后背汗湿。
忽然,傅徽之放在身侧的手指微不可察地一蜷。秋芙手一顿,忍不住抬头看了傅徽之一眼。傅徽之双眉紧蹙,却没有醒。
秋芙松了口气,虽说不知人昏迷后还能不能感知疼痛,但总比在他醒时动手少些煎熬。
她低头继续动作。割开新的血肉,便有新血流出。秋芙伸手取了另一段绢帛,覆于新血上,以防血流得到处都是。
最后,秋芙手上微微使力上挑,箭镞终于动了。她即刻取出箭镞,伤口血流如注。她便又将绢帛覆于伤口之上,再用掌根轻压止血。
一二刻后,血流渐少。秋芙便取金疮药倒进伤处,又取案上余下绢帛为傅徽之裹了伤。最后脱下他身上染了血污的衣裳,再自包裹中取了干净衣裳给他换了。
处置好一切后,秋芙才简单处理了下自己手臂上的伤口。
虽说傅徽之昏迷前曾说要尽快去衢州,可他眼下昏迷着,伤口仍有血流,就这样坐马车赶路定会加重伤势。秋芙决定好歹等傅徽之醒了之后再走。
秋芙每日为傅徽之的伤口换药,又想尽办法给他喂进去些羹汤,吊着性命。
就这样,傅徽之昏迷了整整两日。秋芙心急如焚,想着明日再不醒,必须要请医士看看了。
谁知第三日傅徽之不仅未醒,还起了高热。她不敢留傅徽之一个人,便欲请主人去寻医士。
便在此时,傅徽之醒了。“秋芙……”
秋芙喜道:“公子,你醒了!”
“我睡了几日了?”
“这是第三日。”
“到何处了?”
秋芙支吾道:“离、离抚州未远。”
傅徽之闻言捂着腹部的伤便要起身。秋芙一惊,忙去扶他。
傅徽之有些心急,但声音仍然虚弱:“你那夜便到此处,我昏迷的这几日,你一直未上路,是么?”
秋芙劝道:“公子,你伤势太重,便留在此处养几日伤罢。”
“那些黑衣人定已将见过我的消息透给了官府,官府很快便会搜到此处。我没事。赶快上路。”傅徽之说罢下榻起身,还未站直,便蓦地跪下去。还好秋芙眼快,扶住了他。
秋芙苦劝:“公子,你真的伤得很重,尚在发热。便请医士看一眼,开了方,哪怕买了药路上煎也好。明日一早再走罢。不,今晚便走。只要看过医士,拿了药方,即刻便走也可。”
傅徽之也意识到凭自己现下的身体状况,上路了也会拖累于秋芙,便应道:“也罢,便明早上路。”说罢躺回了塌上。
秋芙取巾帛浸入井水,稍稍拧几下,再覆于傅徽之额上。
听得傅徽之道一声“有劳”,秋芙一愣,没有说话。
她做了六七年的奴婢,平日服侍主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何时听过主人说过此二字,又怎当得?
傅徽之似乎不大将她视作奴婢了,或者说有意在疏远她。这些倒无妨,她最担心的是某一日傅徽之又开口赶她走。
她同傅徽之说了一声,便拿着钱出屋门请主人帮忙寻个医士。医士为傅徽之诊脉看伤后,留了方子。秋芙又请主人帮忙抓了药。
最后秋芙煎好药端进屋,看着傅徽之服下。
天色已晚,傅徽之正欲睡下,忽问道:“这几日你睡在何处?”
这几日秋芙一直守着他,都是在榻边地上睡的。但她不想实言,怕傅徽之知道她睡在地上,便要折腾着与她换。便说夜间都是在车上睡的。正是五月,此地又在长江以南,并不冷,白日里甚至有些热。睡在车上也没什么。
果然傅徽之听了没说什么,只吩咐她早些歇息,明日早起赶路。
次日,依傅徽之之意,秋芙多予银钱与主人。最后二人共同谢过主人后,便上车往衢州赶。他们走时,买了稍大的水壶灌了井水搬上车。
傅徽之大多时候在车上昏睡,秋芙怕车太快,傅徽之身子会不适,便未将车赶得太快。除非傅徽之醒来催促。
天黑后秋芙便将马车停在道旁,生火取井水煎药,最后送去给傅徽之服下。如此在路上行了三日。
第四日,秋芙正驾着车,忽听得身后马蹄阵阵。
秋芙掀开车帘,傅徽之也醒着。她道:“公子,身后有快马。似乎还不少。”
傅徽之自然也听见了,道:“你正常赶路。若当真是捕者,分开走。”
秋芙急道:“公子!”
“你我分开走,他们必分开追。更易逃去。”
秋芙很快反应过来,傅徽之让先逃而不是先打,是自觉以现下的身子难以对敌。那夜遇刺之后,她也明白自己确实不能时时顾及傅徽之。那夜若不是他有余力自救,不须她最后那一箭,傅徽之便已救不得。
傅徽之继续道:“衢州不能入,歙州也不能。要绕路至余杭。若不得相遇,便幽州见罢。”
秋芙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说道:“公子,保重啊。”
傅徽之扔了块白巾给她,而后自己也系上白巾,道:“遮面。”
秋芙遮好面目后,数十骑便追至车后。
为首之人经过马车时,在马上瞥了她一眼。秋芙正巧转过头,看见来人深眉短须,心中暗惊。
下一刻为首之人勒马,高声道:“娘子,且住——”从骑皆勒马。秋芙也扯紧了缰绳。
田金问:“你我是不是在何处见过?”
秋芙心道,自然见过,在京城外客舍中。遮了面竟也被认出,果真是有一双鹰眼。她面色不变,平静地说道:“想是官人记错了,小女子未曾见过官人。”
田金又道:“车上是何人?可否一见?”
秋芙道:“车中无人。”
田金一扬手,立即有一人下马,要去察看。
秋芙看着那人靠近,忽然跃起,踢翻那人,再跃上了那人的马,向西扬长而去。与此同时,傅徽之自车帘后冲出,一拍马臀,马车便继续前冲。
值此变故,捕者都愣了。
有人问:“大哥,追哪个?”
田金喝道:“分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