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陈总,你是说,赵家当时除了你以外,生灵全无?”计九崖打断她的讲述。
“别说家禽了,连院子里的百年老梨树都死了。我当时太慌了,来不及仔细看,只拿走了我的嫁妆。”
“这些事,和你刚才说的活不久了有什么关系?”计九崖问。
“计老弟,这些事之后,发生的怪事太多了……”
-
陈梨花逃出来的时候是夜里,她头上带着伤,慌不择路之际,掉到龙潭子的水里。她浑身湿透,爬上岸走到龙洞里。
踏入龙洞之际,陈梨花又遇到了异象。洞内的岩石发出细碎的蓝色光亮,不计其数的岩粒随着她的走动,次第亮了起来。这场景吓得她跌了一跤,但也因此勉强看得清路,跑了大概三里地,才到了出口。
出来的时候,她头上的伤口已经不流血了,结了血痂。深夜的大山中,一个女人衣着单薄,连鞋子都跑丢了,但她并不觉得艰难,光着脚跑了一整晚,仿佛跑得越快,那些艰难过往就追不上来。
天亮时,她终于到了乡里。她怕有人发现赵林生一家全死了,不敢久留,正好这时候遇到一辆拖拉机路过,她又到了秦北县。
那时她才发现,秤砣没了,不知道半路掉到哪里去了。
她在好心人帮助下,到县里一个罗姓人家当保姆。她不敢出门,怕被人认出来。干活的时候,她确实十分用心,毕竟和挨打的恐惧相比,罗家的日子简直太好了。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她发现自己身体和以往有所不同。她平常干活儿的时候,会受一些小伤,比如切到手之类。但是伤口恢复得极快,几乎肉眼看着愈合。
她极少时候觉得饿,要不是怕被人看出来,她几乎可以不吃饭。
她本来身上还有些旧伤,早年操劳,皮肤皴裂,关节突出。现在她的身体宛如重新来过一次,恢复到最佳状态,力气也比成年男子大一些。
罗氏夫妇在当地的文化馆工作,儿子刚上小学。他们只知道她被丈夫殴打,同情梨花的遭遇,对外就说是乡下亲戚来家借住。陈梨花十分感激他们,家里也没有过多的杂事,每天做好三顿饭就可以了。
除了感激,她对罗家还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罗老师本身是个陶瓷大师,他的作品在县文化馆有一个专门展厅,家里也有不少。看见那些作品第一眼时,就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气息召唤着她靠近。罗老师看她经常在工作间停留,问她是不是对制陶感兴趣。她慌忙摇头,哪敢说出实情。
在罗家生活了五年,就当快要忘记赵家时,她遇到了龙洞村的人。
当时罗老师在医院输液,她去送饭,在门口看到了一个熟人迎面走过,幸好他并没有认出来。但陈梨花吓坏了,她觉得在秦北县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走得更远才行。
那个年代,出行住店都是要介绍信的。她对罗老师说,熟人帮她在省城找了个新工作。罗氏夫妇也没有强留,罗老师帮她开了一封介绍信,给她买了火车票,给了20元钱,还塞了四个煮熟的鸡蛋让她车上吃。
火车开动的那一刻,陈梨花长长松了口气。
-
之后陈梨花到处打零工,又趁着全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统一办理身份证和户口,她说自己是孤儿,并改名叫了陈丽华。1995年,她跟着当时所在的建筑队到了海泽市干活。
但令人疑惑的是,离开罗家后,她的食欲慢慢恢复了正常,身体也十分健康,从没有过感冒或者头疼脑热。后来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她有了自己的施工队,开了建筑公司,成了如今大家所知道的陈丽华女士。原来的陈梨花,已经被她永远留在了龙洞村,留在那个不堪的赵家了。
经济条件好起来后,她经常受邀去参加一些艺术品、珠宝的展览和拍卖。她对这些没有一丝兴趣。直到有一次,她在一个合作方的家中看到一张八仙桌,那种久违的亲近感又回来了,她不由得靠近,伸手拂过桌面。
“这是我家的老物件了,看起来不起眼,其实是秦川老家有名的木匠做的。这些年好多次都想扔了,被家母拦了下来。”主人介绍说:“您看这望板上雕的灵芝纹,感觉传统手艺就是比现在的东西多了份灵气。”
回家后,陈丽华发现,她又不饿了,这次持续了十天。她隐隐觉得自己的状态和那些匠人做的东西有关。具体是什么,却完全说不上来。于是她开始搜集一些近代民间匠人做的老物件,特别是秦川一带出产的,为了扩大收藏范围,她还给民间文玩协会捐了钱,挂上个名誉会长的名头。
年纪大了以后,陈丽华极少能找到带着“香”气的玩意了。她越来越饿,虽然外表看不出任何异样,但她自己知道,身体内仿佛有一个豁口,已经快要被激发撕裂。如果再找不到那个重要的东西,她可能就要活生生饿死了。
-
“咱们认识时,我拿到的罗氏三彩,就是我托人去海外找了罗老师的作品。他们两口子已经不在了。那天之后,我有半个月没吃饭。”
“计老弟,你觉得我今年多大?”她问。
计九崖仔细端详,她满头黑发,面容饱满,眼角的细微皱纹和眼神沾染着些许岁月的痕迹:“您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但按陈总的故事来算,你是建国后出生的,50年代?”
“我今年八十岁了。登记户口的时候,我不仅改了名字,也改了年龄。因为我发现自己面容二十年不变,开始还是高兴的,现在越来越觉得后怕。”
“我不知道下一次再闻到那香气是什么时候。这些年下来,我能确定,这些变化,就是从逃出龙洞村那晚开始的。”
她站起身来,打开柜里的暗阁,取出三截秤杆,“啪嗒”几下,就拼成了一个完整的秤杆,丝毫看不出来有拼接的痕迹。
“你说,我是不是在六十年前的那晚就死了?我变成了一个妖怪,或者鬼魂?”她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这话,又摇摇头:“可是如果不是这样,我也找不到别的解释。我去过最好的医院检查,检查报告看不出任何问题。”
陈丽华的讲述就此告一段落。计九崖拿着红木秤杆仔细端详,思忖道:“这个世间本来就有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没法解释。我早年四处漂泊时曾听说过,杰出的工匠出品自带匠心,若有机缘,器物也会有灵气。你的意思,是要回龙洞村去找那个遗落的秤砣?”
“我做过承诺,要守好那杆秤,但是我没有做到。”陈丽华直言:“我因为这件事,日日夜夜备受煎熬。我多次尝试过回去找,借投资考察的名头,或者私下出行。但是只要我走到秦川一带,就有着巨大的恐惧,越靠近龙洞,压迫感越大。”
“所以我一直在找一个能相信我的故事、靠得住的人。计老弟,我也知道这个事有点强人所难。但那秤砣,一方面是和我现在的状况有关;另一方面,如果我真的持续快速衰老下去,我怕终有一日没了自理能力,陈家的宝物就在我的手上没了下落。这是我此生唯一的心愿了,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办这件事。”
“如果你不信,那这事也就只是我讲给你的一个故事。你就算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
计九崖摆摆手:“秦川本就有很多传说与禁忌。你看古代的那些神仙妖怪的故事,很多都出自古代的秦川。可我答应了别人,要留在海泽等人,暂时走不了。”
陈丽华脸上露出失望,计九崖继续说:“不过,能帮到你的人,我倒真知道有一个。”
“真的吗?可信吗?能帮我引荐一下吗?”陈丽华激动地问。
“就是我要等的那个人,她住在一号公馆,你听说过吗?”计九崖神色慎重起来。
“一号公馆,不是唐家的吗?”陈丽华在当然知道被命名为“一号公馆”的别墅。
这个小区不是谁都有实力住进来的,她自己修那么多楼盘,房产甚多,最终还是选在这里定居。
明月山庄的一房难求是有道理的。
当年的大老板唐青山买下来这块谁都不看好的礁石山及盐碱滩,花了大工夫造林堆沙,硬生生造出一个人工沙滩来,起名为月亮湾。
先有月亮湾,后有明月山庄。他自留的一号公馆,沿着上山主干道尽头而建,位置极为隐秘。唐家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入住,也没用来做别的用途。
“一号公馆真正的主人,另有其人。你这件事,办起来不复杂,但是要把前因后果搞清楚,还要去秦川走一趟,这恐怕只有请聂小姐来了。”
“这位聂小姐是什么来历?”陈丽华从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十分好奇:“我能跟她见一面吗?”
计九崖早就预料到陈丽华会有很多疑问。他只是笑了笑,说:“我不确定聂小姐会不会同意帮你。只是我恰好知道,聂小姐快要回来了,只有她能帮你。”
“因为,她来自明堂。她叫聂明月。”
“别说家禽了,连院子里的百年老梨树都死了。我当时太慌了,来不及仔细看,只拿走了我的嫁妆。”
“这些事,和你刚才说的活不久了有什么关系?”计九崖问。
“计老弟,这些事之后,发生的怪事太多了……”
-
陈梨花逃出来的时候是夜里,她头上带着伤,慌不择路之际,掉到龙潭子的水里。她浑身湿透,爬上岸走到龙洞里。
踏入龙洞之际,陈梨花又遇到了异象。洞内的岩石发出细碎的蓝色光亮,不计其数的岩粒随着她的走动,次第亮了起来。这场景吓得她跌了一跤,但也因此勉强看得清路,跑了大概三里地,才到了出口。
出来的时候,她头上的伤口已经不流血了,结了血痂。深夜的大山中,一个女人衣着单薄,连鞋子都跑丢了,但她并不觉得艰难,光着脚跑了一整晚,仿佛跑得越快,那些艰难过往就追不上来。
天亮时,她终于到了乡里。她怕有人发现赵林生一家全死了,不敢久留,正好这时候遇到一辆拖拉机路过,她又到了秦北县。
那时她才发现,秤砣没了,不知道半路掉到哪里去了。
她在好心人帮助下,到县里一个罗姓人家当保姆。她不敢出门,怕被人认出来。干活的时候,她确实十分用心,毕竟和挨打的恐惧相比,罗家的日子简直太好了。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她发现自己身体和以往有所不同。她平常干活儿的时候,会受一些小伤,比如切到手之类。但是伤口恢复得极快,几乎肉眼看着愈合。
她极少时候觉得饿,要不是怕被人看出来,她几乎可以不吃饭。
她本来身上还有些旧伤,早年操劳,皮肤皴裂,关节突出。现在她的身体宛如重新来过一次,恢复到最佳状态,力气也比成年男子大一些。
罗氏夫妇在当地的文化馆工作,儿子刚上小学。他们只知道她被丈夫殴打,同情梨花的遭遇,对外就说是乡下亲戚来家借住。陈梨花十分感激他们,家里也没有过多的杂事,每天做好三顿饭就可以了。
除了感激,她对罗家还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罗老师本身是个陶瓷大师,他的作品在县文化馆有一个专门展厅,家里也有不少。看见那些作品第一眼时,就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气息召唤着她靠近。罗老师看她经常在工作间停留,问她是不是对制陶感兴趣。她慌忙摇头,哪敢说出实情。
在罗家生活了五年,就当快要忘记赵家时,她遇到了龙洞村的人。
当时罗老师在医院输液,她去送饭,在门口看到了一个熟人迎面走过,幸好他并没有认出来。但陈梨花吓坏了,她觉得在秦北县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走得更远才行。
那个年代,出行住店都是要介绍信的。她对罗老师说,熟人帮她在省城找了个新工作。罗氏夫妇也没有强留,罗老师帮她开了一封介绍信,给她买了火车票,给了20元钱,还塞了四个煮熟的鸡蛋让她车上吃。
火车开动的那一刻,陈梨花长长松了口气。
-
之后陈梨花到处打零工,又趁着全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统一办理身份证和户口,她说自己是孤儿,并改名叫了陈丽华。1995年,她跟着当时所在的建筑队到了海泽市干活。
但令人疑惑的是,离开罗家后,她的食欲慢慢恢复了正常,身体也十分健康,从没有过感冒或者头疼脑热。后来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她有了自己的施工队,开了建筑公司,成了如今大家所知道的陈丽华女士。原来的陈梨花,已经被她永远留在了龙洞村,留在那个不堪的赵家了。
经济条件好起来后,她经常受邀去参加一些艺术品、珠宝的展览和拍卖。她对这些没有一丝兴趣。直到有一次,她在一个合作方的家中看到一张八仙桌,那种久违的亲近感又回来了,她不由得靠近,伸手拂过桌面。
“这是我家的老物件了,看起来不起眼,其实是秦川老家有名的木匠做的。这些年好多次都想扔了,被家母拦了下来。”主人介绍说:“您看这望板上雕的灵芝纹,感觉传统手艺就是比现在的东西多了份灵气。”
回家后,陈丽华发现,她又不饿了,这次持续了十天。她隐隐觉得自己的状态和那些匠人做的东西有关。具体是什么,却完全说不上来。于是她开始搜集一些近代民间匠人做的老物件,特别是秦川一带出产的,为了扩大收藏范围,她还给民间文玩协会捐了钱,挂上个名誉会长的名头。
年纪大了以后,陈丽华极少能找到带着“香”气的玩意了。她越来越饿,虽然外表看不出任何异样,但她自己知道,身体内仿佛有一个豁口,已经快要被激发撕裂。如果再找不到那个重要的东西,她可能就要活生生饿死了。
-
“咱们认识时,我拿到的罗氏三彩,就是我托人去海外找了罗老师的作品。他们两口子已经不在了。那天之后,我有半个月没吃饭。”
“计老弟,你觉得我今年多大?”她问。
计九崖仔细端详,她满头黑发,面容饱满,眼角的细微皱纹和眼神沾染着些许岁月的痕迹:“您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但按陈总的故事来算,你是建国后出生的,50年代?”
“我今年八十岁了。登记户口的时候,我不仅改了名字,也改了年龄。因为我发现自己面容二十年不变,开始还是高兴的,现在越来越觉得后怕。”
“我不知道下一次再闻到那香气是什么时候。这些年下来,我能确定,这些变化,就是从逃出龙洞村那晚开始的。”
她站起身来,打开柜里的暗阁,取出三截秤杆,“啪嗒”几下,就拼成了一个完整的秤杆,丝毫看不出来有拼接的痕迹。
“你说,我是不是在六十年前的那晚就死了?我变成了一个妖怪,或者鬼魂?”她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这话,又摇摇头:“可是如果不是这样,我也找不到别的解释。我去过最好的医院检查,检查报告看不出任何问题。”
陈丽华的讲述就此告一段落。计九崖拿着红木秤杆仔细端详,思忖道:“这个世间本来就有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没法解释。我早年四处漂泊时曾听说过,杰出的工匠出品自带匠心,若有机缘,器物也会有灵气。你的意思,是要回龙洞村去找那个遗落的秤砣?”
“我做过承诺,要守好那杆秤,但是我没有做到。”陈丽华直言:“我因为这件事,日日夜夜备受煎熬。我多次尝试过回去找,借投资考察的名头,或者私下出行。但是只要我走到秦川一带,就有着巨大的恐惧,越靠近龙洞,压迫感越大。”
“所以我一直在找一个能相信我的故事、靠得住的人。计老弟,我也知道这个事有点强人所难。但那秤砣,一方面是和我现在的状况有关;另一方面,如果我真的持续快速衰老下去,我怕终有一日没了自理能力,陈家的宝物就在我的手上没了下落。这是我此生唯一的心愿了,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办这件事。”
“如果你不信,那这事也就只是我讲给你的一个故事。你就算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
计九崖摆摆手:“秦川本就有很多传说与禁忌。你看古代的那些神仙妖怪的故事,很多都出自古代的秦川。可我答应了别人,要留在海泽等人,暂时走不了。”
陈丽华脸上露出失望,计九崖继续说:“不过,能帮到你的人,我倒真知道有一个。”
“真的吗?可信吗?能帮我引荐一下吗?”陈丽华激动地问。
“就是我要等的那个人,她住在一号公馆,你听说过吗?”计九崖神色慎重起来。
“一号公馆,不是唐家的吗?”陈丽华在当然知道被命名为“一号公馆”的别墅。
这个小区不是谁都有实力住进来的,她自己修那么多楼盘,房产甚多,最终还是选在这里定居。
明月山庄的一房难求是有道理的。
当年的大老板唐青山买下来这块谁都不看好的礁石山及盐碱滩,花了大工夫造林堆沙,硬生生造出一个人工沙滩来,起名为月亮湾。
先有月亮湾,后有明月山庄。他自留的一号公馆,沿着上山主干道尽头而建,位置极为隐秘。唐家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入住,也没用来做别的用途。
“一号公馆真正的主人,另有其人。你这件事,办起来不复杂,但是要把前因后果搞清楚,还要去秦川走一趟,这恐怕只有请聂小姐来了。”
“这位聂小姐是什么来历?”陈丽华从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十分好奇:“我能跟她见一面吗?”
计九崖早就预料到陈丽华会有很多疑问。他只是笑了笑,说:“我不确定聂小姐会不会同意帮你。只是我恰好知道,聂小姐快要回来了,只有她能帮你。”
“因为,她来自明堂。她叫聂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