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的天,揭阳城白日里奇热无比,入了夜却又十分寒凉。
而公子留给夏不秋的这间小院,却不冷也不热。
白日里冰鉴放置在四角,夜间又燃起炭盆。那炭品相可观,燃烧时没有呛人的黑烟,反而散发着阵阵香气。
门窗由黄花梨木制成,屏风上镶嵌着各类玉石珍宝,博古架上琳琅满目的奇珍,连茶具都是从永州运来的名品。
墙上挂着的那把宝剑,比他耗光积蓄打造的佩剑都锋刃珍贵。
夏不秋从未见过这样奢华的住所,而公子的住所却又比这奢侈百倍。
杨柳每日出门时,赵庆和夏不秋寸步不离地护卫着。
夏侍卫实在贴心,人又敏锐,能照顾到杨柳每一个细微的需求。
只是相比起那日,他显而易见地沉默不少。
人心易变呐。
杨柳差点都以为她人见人爱了,原来只是误会一场。
“那是什么?”杨柳指向一个胡商的摊位。
在日光下,粉宝石亮晶晶的,像一片绚丽的花海,却又有着不同于玉石的剔透。杨柳拿起一枚放在眼前,视线所至都染上粉霞。
宝石和公子很般配。
夏不秋抛去脑中的念头,为公子解释这昂贵的珍品,“这是明月轩,辗转从海上运来……”
杨柳甚觉有趣,又听到这名字,一口气指了好几种颜色,“赵庆,这些我全都要,回去逗那只胖咕咕。”
耳边的声音戛然而止,杨柳回头,对上夏不秋僵滞的面色。
“怎么了?”
夏不秋讷讷道:“有些热。”
杨柳仔细打量他,见他额上一丝汗也没有,遂摇扇给他扇风,促狭地问:“这下可还热?”
夏不秋一时说不出话来,还是赵庆打圆场。
公子嗜酒,尤喜夜里饮酒,宿醉后总是头痛,听劝但不改。平日里夏不秋也不被允许进入主院,然而今夜公子却破格请他一起饮酒。
杨柳拿夜光杯给他倒了酒,递去他却不接,反而拎起酒坛子咕咚咚地喝。
直把杨柳看呆了。
她喝上四五天都喝不了这一坛子,他就这么吹了?
夏侍卫真乃神人也!
夏不秋胸中郁闷无从宣泄,瞧见公子惊奇的目光,忽地升起一阵豪情来,抱起一坛又是一番牛饮。
杨柳其实不大喜欢喝酒,但她喝酒容易醉,总担忧日后栽了跟头,费尽心力想提高些酒量。
如今见了夏侍卫这惊人的酒量,方才知道什么叫大肚能容、天赋异禀。
杨柳酸了一会儿,问道:“你多大了?”
夏不秋:“刚过二十。”
“可有取字?”
“虚节,”夏不秋挺直了,“杨将军赐的字。”
“哦,”杨柳更酸了,“哪个杨将军?”
旁人不知杨将军名讳,夏不秋定会不悦。但面前的是公子,夏不秋反而有了几分骄傲,“杨巍杨将军。我的字是这位杨将军亲自取的。将军说,不秋是竹子,他很敬佩虚竹的气节。”
杨柳默默灌下一口酒,父亲可都没来得及给她取字呢。
“你很了解杨将军?”
“我做过杨将军的卫兵,”夏不秋道,“将军死得惨,可惜小世子没来看将军一眼。”
杨柳咋舌:“那是有够不孝的。”
“不是的,”夏不秋眸光黯淡,罕见地反驳,“将军说,小世子难做。原先我还不信,现在小世子也死了。”
夏侍卫很有职业素养,平日里对杨柳都是百依百顺的。她指着黄昏说是破晓,他都能夸她洞若观火,连黄昏和破晓的相像之处都能察觉出来,可今天却为了没见过的人反驳她。
怕他一直喝下去醉了,杨柳请赵庆送他回去。
沐浴时,杨柳褪了衣衫,脖颈那块玉坠提溜出来,晃来晃去的,她这才想起萧策安。
连回忆都遥远得几乎要褪色了,仿佛曾经与他痴缠的不是她,她只是冷眼旁观了一场不成功的艳遇。
……
夏不秋挤破了脑袋,才换来一个侍奉公子的机会。
公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轻而易举地吸引他的全部注意力。
而他是如此的卑下,公子又是如此的高贵。
公子饮酒时用的一只夜光杯,他穷极一生也无法拥有。公子能随意决定他的命运,而他对此毫无反抗之力。
他最憎恶这样的人,不是吗?
可看公子一杯杯地饮着北地最烈的酒,喝得面色潮红,他还是忍不住劝公子少用些。
连夏不秋都难以理解这样的自己。
夏侍卫情绪不太稳定,杨柳准备送他回军营。他每天都早早起来练剑,做事也认真,和赵庆切磋也能打得不相上下。
总是跟着杨柳,杨柳做事不大方便,更是忧心坏了他的前程。
杨柳宿醉头痛,不乐意出门,交代了赵庆,就窝在寝室里吃瓜果,又写了一封推荐信给窦将军。
又停了几日酒,养得差不多,就和赵庆一起,动身前往映日台。
映日台在揭阳城外、距狄关内,处于高山之巅,建造十分不易。每每日出与日落之时,宛如映照在巨阳之内,辽阔壮丽,是来往庭州边境的文人墨客、雄兵武将钟爱的一处登临地。
东望,可见苍龙关。西望,白虎关辽远,只见秦山高耸入云。南望,则是朱雀关。
杨柳登上山顶,映日台下已经有不少文人武士,一派热闹气象。
小厮远远就看见一位气度不凡的公子,上前笑吟吟问好,“今日郡守大人设宴,往来有才之士,报上名号都能入会,公子可要看一看?”
杨柳看着新奇,提笔在上面写下几个大字。
小厮目送人上去,看名册上留下的姓名。字倒是中规中矩的,浩然坦荡,只是人忒狂妄,赴郡守大人的会,连个全名都不留,只留了个“柳某人”。
罢了,都穿成飘逸名士了,想来精神也如同那些魏晋浪人一般,非他等凡人所能理解。
小厮绝望地想,就让让他吧。
映日台极大,杨柳挑了个边缘的位置坐。因映日台地势奇高,她眺望得十分远。
依杨柳的眼光,映日台虽不如宫中的楼观华丽,却也别有风味,一时换了几个位置,各个角度风景都看了看,却招致了人不快。
那年轻人不满:“你跑来跑去做什么?就不能安静些吗,没见识!”
这么多人饮酒吟诗,纵情高歌他都不管,偏偏盯着看风景的杨柳,杨柳哪里不知道这是看自己不顺眼,笑眯眯道:“郡守大人邀大家赴宴赏景,我看看怎么了?这映日台上,多少先贤题下诗词来赞叹此间美景,倒不知公子看了我半天,难道我比这美景还好看,公子爱上了不成?怎么,脸这么红,还想给我写首赞诗题上去吗?”
众人抚掌大笑,倒不知哪里来的人,生得俊俏有礼,却风流到近乎狂浪了,偏偏让人觉不出厌恶。
杨柳轻松击败对手,拂衣而去,和赵庆离开映日台,在一处至高的巨石上停下,举目四望。
狂风催人,发袍飞舞,简直要被风吹走,怨不得人迹罕至。
赵庆下盘稳,颇为忧心地看着杨柳:“公子,我们回去吧。”
“嘘,”杨柳道,“你来看看,能看到什么?”
赵庆望了望,但见平川依旧,河流徜徉,揭阳城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行夫走卒在城外行走。
“山、水、揭阳城,隐约还能看见三面的关口。”
“是,但你看这里,”杨柳指向北面,话锋突转,“群山连绵,唯独此处缺了一个口,平川无阻,故而设下距狄关。”
“四个关卡,抱势自守,为什么内部不屯兵?”
赵庆望着山下的道路和行人,灵光一现,“若是像我们一样登上映日台,岂不是摸清了大军的状况,我军虚实,尽在掌握!”
杨柳笑笑:“我若是突厥,假意围攻苍龙关或白虎关,再放细作在映日台等候,待距狄关调兵救围、防守空虚时,烽烟为号,铁骑驰骋,纵横直入。关卡之间距离遥远而又屯兵极少,必定难以回旋救援,距狄关失守,只在时间长短。”
背后一长衫男子笑道:“公子说得在理,可在下还有一事不解。”
杨柳吹了风,难免有些晕乎,飘飘然说了些话,此刻早就清醒了,回道:“方才都是戏言,戏言!先生莫要当真。”
长衫男子却不依,执意要请杨柳一叙。
而公子留给夏不秋的这间小院,却不冷也不热。
白日里冰鉴放置在四角,夜间又燃起炭盆。那炭品相可观,燃烧时没有呛人的黑烟,反而散发着阵阵香气。
门窗由黄花梨木制成,屏风上镶嵌着各类玉石珍宝,博古架上琳琅满目的奇珍,连茶具都是从永州运来的名品。
墙上挂着的那把宝剑,比他耗光积蓄打造的佩剑都锋刃珍贵。
夏不秋从未见过这样奢华的住所,而公子的住所却又比这奢侈百倍。
杨柳每日出门时,赵庆和夏不秋寸步不离地护卫着。
夏侍卫实在贴心,人又敏锐,能照顾到杨柳每一个细微的需求。
只是相比起那日,他显而易见地沉默不少。
人心易变呐。
杨柳差点都以为她人见人爱了,原来只是误会一场。
“那是什么?”杨柳指向一个胡商的摊位。
在日光下,粉宝石亮晶晶的,像一片绚丽的花海,却又有着不同于玉石的剔透。杨柳拿起一枚放在眼前,视线所至都染上粉霞。
宝石和公子很般配。
夏不秋抛去脑中的念头,为公子解释这昂贵的珍品,“这是明月轩,辗转从海上运来……”
杨柳甚觉有趣,又听到这名字,一口气指了好几种颜色,“赵庆,这些我全都要,回去逗那只胖咕咕。”
耳边的声音戛然而止,杨柳回头,对上夏不秋僵滞的面色。
“怎么了?”
夏不秋讷讷道:“有些热。”
杨柳仔细打量他,见他额上一丝汗也没有,遂摇扇给他扇风,促狭地问:“这下可还热?”
夏不秋一时说不出话来,还是赵庆打圆场。
公子嗜酒,尤喜夜里饮酒,宿醉后总是头痛,听劝但不改。平日里夏不秋也不被允许进入主院,然而今夜公子却破格请他一起饮酒。
杨柳拿夜光杯给他倒了酒,递去他却不接,反而拎起酒坛子咕咚咚地喝。
直把杨柳看呆了。
她喝上四五天都喝不了这一坛子,他就这么吹了?
夏侍卫真乃神人也!
夏不秋胸中郁闷无从宣泄,瞧见公子惊奇的目光,忽地升起一阵豪情来,抱起一坛又是一番牛饮。
杨柳其实不大喜欢喝酒,但她喝酒容易醉,总担忧日后栽了跟头,费尽心力想提高些酒量。
如今见了夏侍卫这惊人的酒量,方才知道什么叫大肚能容、天赋异禀。
杨柳酸了一会儿,问道:“你多大了?”
夏不秋:“刚过二十。”
“可有取字?”
“虚节,”夏不秋挺直了,“杨将军赐的字。”
“哦,”杨柳更酸了,“哪个杨将军?”
旁人不知杨将军名讳,夏不秋定会不悦。但面前的是公子,夏不秋反而有了几分骄傲,“杨巍杨将军。我的字是这位杨将军亲自取的。将军说,不秋是竹子,他很敬佩虚竹的气节。”
杨柳默默灌下一口酒,父亲可都没来得及给她取字呢。
“你很了解杨将军?”
“我做过杨将军的卫兵,”夏不秋道,“将军死得惨,可惜小世子没来看将军一眼。”
杨柳咋舌:“那是有够不孝的。”
“不是的,”夏不秋眸光黯淡,罕见地反驳,“将军说,小世子难做。原先我还不信,现在小世子也死了。”
夏侍卫很有职业素养,平日里对杨柳都是百依百顺的。她指着黄昏说是破晓,他都能夸她洞若观火,连黄昏和破晓的相像之处都能察觉出来,可今天却为了没见过的人反驳她。
怕他一直喝下去醉了,杨柳请赵庆送他回去。
沐浴时,杨柳褪了衣衫,脖颈那块玉坠提溜出来,晃来晃去的,她这才想起萧策安。
连回忆都遥远得几乎要褪色了,仿佛曾经与他痴缠的不是她,她只是冷眼旁观了一场不成功的艳遇。
……
夏不秋挤破了脑袋,才换来一个侍奉公子的机会。
公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轻而易举地吸引他的全部注意力。
而他是如此的卑下,公子又是如此的高贵。
公子饮酒时用的一只夜光杯,他穷极一生也无法拥有。公子能随意决定他的命运,而他对此毫无反抗之力。
他最憎恶这样的人,不是吗?
可看公子一杯杯地饮着北地最烈的酒,喝得面色潮红,他还是忍不住劝公子少用些。
连夏不秋都难以理解这样的自己。
夏侍卫情绪不太稳定,杨柳准备送他回军营。他每天都早早起来练剑,做事也认真,和赵庆切磋也能打得不相上下。
总是跟着杨柳,杨柳做事不大方便,更是忧心坏了他的前程。
杨柳宿醉头痛,不乐意出门,交代了赵庆,就窝在寝室里吃瓜果,又写了一封推荐信给窦将军。
又停了几日酒,养得差不多,就和赵庆一起,动身前往映日台。
映日台在揭阳城外、距狄关内,处于高山之巅,建造十分不易。每每日出与日落之时,宛如映照在巨阳之内,辽阔壮丽,是来往庭州边境的文人墨客、雄兵武将钟爱的一处登临地。
东望,可见苍龙关。西望,白虎关辽远,只见秦山高耸入云。南望,则是朱雀关。
杨柳登上山顶,映日台下已经有不少文人武士,一派热闹气象。
小厮远远就看见一位气度不凡的公子,上前笑吟吟问好,“今日郡守大人设宴,往来有才之士,报上名号都能入会,公子可要看一看?”
杨柳看着新奇,提笔在上面写下几个大字。
小厮目送人上去,看名册上留下的姓名。字倒是中规中矩的,浩然坦荡,只是人忒狂妄,赴郡守大人的会,连个全名都不留,只留了个“柳某人”。
罢了,都穿成飘逸名士了,想来精神也如同那些魏晋浪人一般,非他等凡人所能理解。
小厮绝望地想,就让让他吧。
映日台极大,杨柳挑了个边缘的位置坐。因映日台地势奇高,她眺望得十分远。
依杨柳的眼光,映日台虽不如宫中的楼观华丽,却也别有风味,一时换了几个位置,各个角度风景都看了看,却招致了人不快。
那年轻人不满:“你跑来跑去做什么?就不能安静些吗,没见识!”
这么多人饮酒吟诗,纵情高歌他都不管,偏偏盯着看风景的杨柳,杨柳哪里不知道这是看自己不顺眼,笑眯眯道:“郡守大人邀大家赴宴赏景,我看看怎么了?这映日台上,多少先贤题下诗词来赞叹此间美景,倒不知公子看了我半天,难道我比这美景还好看,公子爱上了不成?怎么,脸这么红,还想给我写首赞诗题上去吗?”
众人抚掌大笑,倒不知哪里来的人,生得俊俏有礼,却风流到近乎狂浪了,偏偏让人觉不出厌恶。
杨柳轻松击败对手,拂衣而去,和赵庆离开映日台,在一处至高的巨石上停下,举目四望。
狂风催人,发袍飞舞,简直要被风吹走,怨不得人迹罕至。
赵庆下盘稳,颇为忧心地看着杨柳:“公子,我们回去吧。”
“嘘,”杨柳道,“你来看看,能看到什么?”
赵庆望了望,但见平川依旧,河流徜徉,揭阳城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行夫走卒在城外行走。
“山、水、揭阳城,隐约还能看见三面的关口。”
“是,但你看这里,”杨柳指向北面,话锋突转,“群山连绵,唯独此处缺了一个口,平川无阻,故而设下距狄关。”
“四个关卡,抱势自守,为什么内部不屯兵?”
赵庆望着山下的道路和行人,灵光一现,“若是像我们一样登上映日台,岂不是摸清了大军的状况,我军虚实,尽在掌握!”
杨柳笑笑:“我若是突厥,假意围攻苍龙关或白虎关,再放细作在映日台等候,待距狄关调兵救围、防守空虚时,烽烟为号,铁骑驰骋,纵横直入。关卡之间距离遥远而又屯兵极少,必定难以回旋救援,距狄关失守,只在时间长短。”
背后一长衫男子笑道:“公子说得在理,可在下还有一事不解。”
杨柳吹了风,难免有些晕乎,飘飘然说了些话,此刻早就清醒了,回道:“方才都是戏言,戏言!先生莫要当真。”
长衫男子却不依,执意要请杨柳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