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是乡下人,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也知道尊重读书人。

    柳氏喜上眉梢走路带风,起了个大早,院子里不多时也聚了十数个妇人。

    一帮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农妇,正合力架起几口大锅。

    王泽中了举人是大事,要祭告先祖,天不亮就随族中德高望重的男人祭祖去了。

    她们就在家中准备席面,柳氏本就不是个精打细算的,这回更是舍得,鸡鸭鱼肉一应俱全,就图个喜庆。

    朱臻就在一旁打下手,隔壁新娶的媳妇儿卫氏也是个指哪儿打哪儿的,一院子婆婶手脚都麻利,她俩反倒清闲,不时说说话儿。

    夏天的早晨还好,日头到了快正午热得人心里发慌,婆婶们笑说两个小媳妇儿“碍手碍脚”,日头也毒,不如回屋织布去。

    卫氏刚进门不到三个月,看自己婆婆也高高兴兴的对她点头,才跟着朱臻进屋织布去了。

    织布机一般人家也买不起,卫氏日常是跟着朱臻做活儿,用朱臻用旧的那一台。

    这台织布机原本坏了,还是这家小叔叔王泽修好的,读书读出头还愿意顾家的,定是个好人。

    对乡下女人来说,不用下地干活儿实属不易,朱臻给工钱大方,卫氏就更卖力气。

    “大嫂子,你家小叔以后当了大官儿,你也能跟着享清福嘞。”卫氏话语中满是羡慕和憧憬,“以后小三妹就是大官的妹妹,也能嫁个大官儿。”

    朱臻听得出来卫氏没有嫉妒,而是替她高兴,也笑着回道:“还得看明年会试,进士及第再进翰林院,过个几年才能当官呢。”

    卫氏惊奇道:“咋当个官儿这么麻烦,那小三妹还能赶上当官小姐出门子不?”

    王沐今年十一岁,再有四五年也到了出嫁的年纪,到时候王泽是白身还是官吏,差别可大了。

    朱臻想也没想道:“能!明年阿泽一定能中!”

    卫氏也跟着高兴,朱姐姐说能中,就一定是能中。

    俩人天天一块儿干活,卫氏多少知道朱臻识字,娘家以前好像有点钱,听说是朱家哥哥好赌给家都败光了。

    她婆婆偶尔会说王沐,说隔壁家的这个小三妹被嫂子送去念书,以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每每到这个时候卫氏就不说话了,她没法儿认同,因为她是羡慕的,羡慕读书识字的人,虽然她不识字,但能感觉到她跟朱姐姐不一样。

    也说不上来哪里不一样,就是感觉一举一动一说一话,哪怕干活儿的一个动作,都透着不一样。

    约莫一个时辰,祭祖的男人们回来了,王泽就被簇拥在人群之中,回到家中与各路婶子婆娘寒暄。

    屋里织布的两人听到动静,支起窗子往外瞧,正看见王泽向这边看过来。

    卫氏面子薄,赶紧把脸转向屋里,心说王泽这把脸真好看。

    朱臻与他对上视线,含笑点了点头,王泽径自向这边走过来。

    行至窗下欠身道:“嫂子,我回来了。”

    没想到他直接过来,朱臻先往院里看了一眼,有几个人正看向这边,她匆匆说了句:“歇一会儿,等吃饭吧,娘和婶子她们都备好了。”

    说完也不等人回话,赶忙放下窗子。王泽回了人群里,朱臻收了这一匹布卷好,等下次去县城送到布庄。

    吃席要男人先吃,等男人们吃完饭喝完酒,女人就着残羹再上桌。

    外面的女人们摆好餐筷,基本都先散了,卫氏也跟着婆婆先回家去了。

    “小二郎就是周正,再过几年大姑娘小媳妇儿都得给迷死!”

    “以后二郎去京城当官,大姑娘小媳妇儿可看不着啦!”

    农家酒烈,院里喧嚣声渐大,间或几句高声砸进屋子里。

    朱臻手里活儿不停,即使这喧嚣声偶尔夹杂自己的名字,也只当听不见。她脸上带疤向来不出门,因此村里极少议论她,即使说到了大多也都是好名声。

    这就够了。

    王泽年纪小,虽然是今天的主角,长辈们喝起酒来也顾不上他了,很快失去众人关注。他挑拣了些肉菜,去一旁盛上白饭。

    推开屋门就看到柳氏拉着王沐跪在佛龛前,嘴里不停念叨些什么。

    自从丈夫和大儿子相继病逝,柳氏越发迷信起来,花大价钱找城里木匠打了个佛龛,连供着的佛像都是从寺里请回来的。

    王泽把饭菜放在桌上,轻声喊道:“娘。”

    柳氏回头看了儿子一眼,脸上带着殷切道:“儿啊,来拜拜佛祖。”

    那眼神里充满着对神佛热切的信仰,似乎家中一切,包括儿子中举都是拜求而来。

    王泽不信神佛,并不想上这佛前香,于是道:“娘,您想保佑我及第,也该拜孔夫子像。”

    王沐嗔怪道:“哥你瞎说什么,娘是在求佛祖保佑你平安。你这次去考试,娘天天悬着心,夜里都睡不好。”

    一番话说得王泽哑口无言,心中有几分酸胀滋长。他无言上前,柳氏起身将蒲团让给儿子。

    王泽撩袍跪在蒲团上,沉默了半晌,只听娘在耳边絮叨:“明儿早起啊,你得跟娘去庙里还愿,顺手送你嫂子去布庄子交货,听见没。”

    王泽站起身来,规规矩矩上了三炷香,沉声道:“听见了。”

    王沐看到饭菜,不忘说了句:“哥你给嫂子送点吃的去,嫂子一上午也没闲着。”

    柳氏与王沐分了碗筷,说道:“一会儿院里爷们儿们吃完了,你嫂子自己会吃。”

    停顿了片刻,把碗放腿上,又说:“给你嫂子送点吃的去吧,忙一上午也该饿了。”

    从灵堂前那一闹过去,朱臻日日在家还有自己的活计,柳氏对媳妇儿肉眼可见变好,婆母威严偶尔才会出现。

    王泽回院里,把温在灶上的饭菜端起来,送去给嫂子。

    走到门前先敲了敲门,等里面人应了才推门进去。朱臻看见他手里的饭菜,赶紧说:“我等婆婶们一起吃就好。”

    “嫂子,是娘让我给你送些吃的来。”

    原来是婆婆让送来的,朱臻接过来。婆婆这几年对她越发温和,但这一份饭菜来得还是让她颇感意外。

    王泽每次跟着去县城都很沉默,朱臻也不是咋呼性子,叔嫂俩人极少这样面对面说话,气氛一时沉寂下来。

    事实上,王泽在避免和朱臻面对面。

    因为一旦面对面,他就不可避免的会看到朱臻左脸上长长的疤痕。那是他弱小,无法保护亲人的罪证。

    他无法想象,四年前如果朱臻没有站出来,这个家现在会是什么光景。

    所以他发了疯一样读书,十六岁就中了举人,明年也一定要金榜题名。

    这次中举,夫子旁敲侧击点他,让他莫要失了读书人的初心。

    何为读书人的初心?恐怕没有几个读书人只为读书而读书,习得文武艺买与帝王家,雄心壮志也该在上位才能实现。

    王泽的初心早在四年前偏离,他从前志在朝堂,现今更是为家中三个女人挣命。

    朱臻的轻唤拉回他偏远的思绪,王泽欠身告退:“嫂子,阿泽先回房读书了。”

    读书事上王泽向来省心,从不用人督促,朱臻便劝休道:“今日不如歇一歇,明天还得去县城。”

    王泽心中熨帖,道:“阿泽不累 ,读书不可偷懒,须得日日用功。”

    不过十六岁的少年,竟然能如此懂事,朱臻不免替婆母和妹妹高兴。若是她哥哥有此志向,她又何至于……

    意识到自己想多了,朱臻眨眨眼嘱托:“再用功也不要忘了歇息,身体康健才是最紧要的。”

    王泽点头应:“阿泽记下了。”

章节目录

朱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宋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宋应并收藏朱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