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以剪刀割脸看着吓人,实则朱臻没真敢划得太深,脸上疤痕依旧骇人,相比四年前却也淡了不少。
朱臻时而后悔,当初再划的浅一些应当也是可以的,一想到这儿又会因此发笑。
柳氏、朱臻与王泽三人,搭了一辆牛车进城去,柳氏虔诚觉得不能怠慢佛祖,先奔着佛寺而去。
大约所有人都会觉得,在一天里做的第一件事显得重要,一大早寺庙里便人头攒动,但无人喧哗。
柳氏已轻车熟路,拉着儿子儿媳在殿外徘徊,等里面人出来好进去上香。
“过几天让你叔伯们帮忙看看城里宅院,哪怕租上两间,也不让你自己在这儿念书。”等着也无聊,柳氏又提起租宅院的事儿。
王泽明年会试,现在的夫子明确说不大能教这个学生了,推荐他到了城里的文渊书斋。
在城里读书日日往返不现实,总得寻个住处,柳氏略一琢磨决定举家搬来陪儿子。
“娘,儿子是来读书,又不在此成家立业,何必折腾。”王泽觉得实在没什么必要。
“是啊娘,阿泽明年还要进京赶考,难不成您还能一直跟着?”朱臻心里还在盘算卖布的事,没怎么过脑子帮腔了几句。
“这又有你什么事?”果不其然,柳氏对儿媳多嘴十分不满。
得了一句训斥,朱臻低眉垂目不再说话。
“就这么定了,过两天等你叔伯们信儿吧。”
原来不是过两天找人看,而是已经在看着,只等找到合适的就定下来,王泽亦不再争辩。
终于前面人上完香出来,柳氏三人进去,王泽将背上竹筐卸下,随母亲动作。
一早上耗在寺庙里,出来王泽陪朱臻直奔布庄,柳氏先回家去了。
对于柳氏为了儿子想搬到城里,朱臻颇有几分感慨。柳氏是个典型窝里横,在陌生地方或面对陌生人胆子不大,进城这么多次除了串亲戚就是上香,连上城里集市逛逛都少。
从前他们娘三个也一同进城,大多数时候如今日一样,上完香柳氏或搭牛车或走回家,从不多停留片刻。
王泽背上竹筐,跟着嫂子一同去布庄。这条路四年间他们走了无数遍,眼看着一段段土路变成青石板,街道两旁商铺几次改换门头。
布庄的人与朱臻王泽相熟,给她们倒了茶水,让他们坐等。
没等一会儿,给她们送茶的小伙计出来了,直接结了钱,说管事儿的在后面忙着。
这是对朱臻极信任的意思,朱臻却不怠慢,当着伙计面翻检一番才道谢离去。
天还早,王泽想着要在书斋读一年书,不如去转转。
朱臻听罢提议点点头,掂量了一下手里银钱,道:“去茶庄买些好茶带去,第一次登门莫要空手。”
送礼要投其所好,目前他们对这个文苑书斋不熟悉,但给文人送礼送茶叶总不会出错。
看着辛苦织布一个月的钱,换来一块茶饼并两盒茶点,朱臻的心疼恐怕还没有王泽多,该花的钱她从不多心疼。
教王泽的夫子给他推荐的,是一个姓董的先生,说这位董先生曾是他学生,早已经青出于蓝,前些年金榜题名却不知道为何没进官场,回家教书来了。
文苑书斋不在闹市,他们去时里面有几个刚开蒙的孩子在念书,听说是找董先生的,一个书童带他们进了后院。
这书斋从格局到布景突出一个规矩,一板一眼。能算得上景色的,只有石子路两旁一簇簇翠色玉竹,间或还能在墙角看到几株梅树。
董先生正给学生教课,他们便在书房等候。
这间书房应当是做存书用,同布景一致,没有多余的装饰,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存放书本。
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归纳方法,竹简会和帛书、纸张放在一处,看起来颇有些凌乱。
王泽看到这一屋子书明显有些激动,站在书房中间向书架一格格看过去,倒还能控制住自己不要上手摸。
董先生授课完毕,净了手来见客。
“你便是王泽小友。”董先生早听夫子说过王泽,今日方得偿一见。
“晚辈王泽,见过先生。”王泽揖了一揖。
“免了这些虚礼罢,快坐。”二人相携就坐,董先生这才注意屋中还有一女子,“书斋有规矩,不可携妻小来读书。”
“先生误会,这位是家嫂。”王泽赶紧解释道。
朱臻亦扭过头来看他们,董先生猝不及防看到朱臻左脸的疤痕,原来这就是传闻中自毁容貌的朱氏。
觉察到自己失言,董先生站起身,规规矩矩向朱臻深揖赔罪:“是在下失言,还望夫人莫怪。”
朱臻吓了一跳,赶紧也起身道:“先生并未冒犯于我,不必如此。”
好一番你来我往之后,三人终于重新坐定。
在书斋耽搁不少时间,七月正午日头太毒,朱臻王泽两人现下正在路边茶铺子休憩,准备等一会儿再继续走。
朱臻还在忖度,这位董先生也板正了些,整间书斋都是如此,遂语重心长地告诫王泽:“阿泽,读书呢是好的,但也不要辜负了少年时的春光。”
王泽也感受到了书斋,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书匠气,明白朱臻在担心自己,遂笑道:“嫂子且宽心,阿泽是爱玩耍的。”
回到家中,朱臻先给卫氏结了工钱,随后去了柳氏屋里。
朱臻每次卖布换来的钱都给柳氏大头,今儿给王泽用来买茶叶点心,得去解释一趟。
幸好柳氏最宝贝儿子,什么都没多说,朱臻上午说错话的事儿也就此翻篇。
朱臻时而后悔,当初再划的浅一些应当也是可以的,一想到这儿又会因此发笑。
柳氏、朱臻与王泽三人,搭了一辆牛车进城去,柳氏虔诚觉得不能怠慢佛祖,先奔着佛寺而去。
大约所有人都会觉得,在一天里做的第一件事显得重要,一大早寺庙里便人头攒动,但无人喧哗。
柳氏已轻车熟路,拉着儿子儿媳在殿外徘徊,等里面人出来好进去上香。
“过几天让你叔伯们帮忙看看城里宅院,哪怕租上两间,也不让你自己在这儿念书。”等着也无聊,柳氏又提起租宅院的事儿。
王泽明年会试,现在的夫子明确说不大能教这个学生了,推荐他到了城里的文渊书斋。
在城里读书日日往返不现实,总得寻个住处,柳氏略一琢磨决定举家搬来陪儿子。
“娘,儿子是来读书,又不在此成家立业,何必折腾。”王泽觉得实在没什么必要。
“是啊娘,阿泽明年还要进京赶考,难不成您还能一直跟着?”朱臻心里还在盘算卖布的事,没怎么过脑子帮腔了几句。
“这又有你什么事?”果不其然,柳氏对儿媳多嘴十分不满。
得了一句训斥,朱臻低眉垂目不再说话。
“就这么定了,过两天等你叔伯们信儿吧。”
原来不是过两天找人看,而是已经在看着,只等找到合适的就定下来,王泽亦不再争辩。
终于前面人上完香出来,柳氏三人进去,王泽将背上竹筐卸下,随母亲动作。
一早上耗在寺庙里,出来王泽陪朱臻直奔布庄,柳氏先回家去了。
对于柳氏为了儿子想搬到城里,朱臻颇有几分感慨。柳氏是个典型窝里横,在陌生地方或面对陌生人胆子不大,进城这么多次除了串亲戚就是上香,连上城里集市逛逛都少。
从前他们娘三个也一同进城,大多数时候如今日一样,上完香柳氏或搭牛车或走回家,从不多停留片刻。
王泽背上竹筐,跟着嫂子一同去布庄。这条路四年间他们走了无数遍,眼看着一段段土路变成青石板,街道两旁商铺几次改换门头。
布庄的人与朱臻王泽相熟,给她们倒了茶水,让他们坐等。
没等一会儿,给她们送茶的小伙计出来了,直接结了钱,说管事儿的在后面忙着。
这是对朱臻极信任的意思,朱臻却不怠慢,当着伙计面翻检一番才道谢离去。
天还早,王泽想着要在书斋读一年书,不如去转转。
朱臻听罢提议点点头,掂量了一下手里银钱,道:“去茶庄买些好茶带去,第一次登门莫要空手。”
送礼要投其所好,目前他们对这个文苑书斋不熟悉,但给文人送礼送茶叶总不会出错。
看着辛苦织布一个月的钱,换来一块茶饼并两盒茶点,朱臻的心疼恐怕还没有王泽多,该花的钱她从不多心疼。
教王泽的夫子给他推荐的,是一个姓董的先生,说这位董先生曾是他学生,早已经青出于蓝,前些年金榜题名却不知道为何没进官场,回家教书来了。
文苑书斋不在闹市,他们去时里面有几个刚开蒙的孩子在念书,听说是找董先生的,一个书童带他们进了后院。
这书斋从格局到布景突出一个规矩,一板一眼。能算得上景色的,只有石子路两旁一簇簇翠色玉竹,间或还能在墙角看到几株梅树。
董先生正给学生教课,他们便在书房等候。
这间书房应当是做存书用,同布景一致,没有多余的装饰,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存放书本。
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归纳方法,竹简会和帛书、纸张放在一处,看起来颇有些凌乱。
王泽看到这一屋子书明显有些激动,站在书房中间向书架一格格看过去,倒还能控制住自己不要上手摸。
董先生授课完毕,净了手来见客。
“你便是王泽小友。”董先生早听夫子说过王泽,今日方得偿一见。
“晚辈王泽,见过先生。”王泽揖了一揖。
“免了这些虚礼罢,快坐。”二人相携就坐,董先生这才注意屋中还有一女子,“书斋有规矩,不可携妻小来读书。”
“先生误会,这位是家嫂。”王泽赶紧解释道。
朱臻亦扭过头来看他们,董先生猝不及防看到朱臻左脸的疤痕,原来这就是传闻中自毁容貌的朱氏。
觉察到自己失言,董先生站起身,规规矩矩向朱臻深揖赔罪:“是在下失言,还望夫人莫怪。”
朱臻吓了一跳,赶紧也起身道:“先生并未冒犯于我,不必如此。”
好一番你来我往之后,三人终于重新坐定。
在书斋耽搁不少时间,七月正午日头太毒,朱臻王泽两人现下正在路边茶铺子休憩,准备等一会儿再继续走。
朱臻还在忖度,这位董先生也板正了些,整间书斋都是如此,遂语重心长地告诫王泽:“阿泽,读书呢是好的,但也不要辜负了少年时的春光。”
王泽也感受到了书斋,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书匠气,明白朱臻在担心自己,遂笑道:“嫂子且宽心,阿泽是爱玩耍的。”
回到家中,朱臻先给卫氏结了工钱,随后去了柳氏屋里。
朱臻每次卖布换来的钱都给柳氏大头,今儿给王泽用来买茶叶点心,得去解释一趟。
幸好柳氏最宝贝儿子,什么都没多说,朱臻上午说错话的事儿也就此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