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定下来举家搬到县城,最高兴的人是王沐,究其原因还是她不喜欢读书。
读书这个事情,最开始是小王沐受到两个哥哥影响,跟自己娘抗争许久挣来的。
等到发现读书事三九三伏都不能停,王沐无比地后悔,更何况村子里别说女孩子,男孩儿大都也是满处撒欢。
她这个读书的女孩子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在村子里没什么朋友,被人嘲笑女娃读书没什么用。
村里读书没讲究,王沐只需要扎个男童发髻,穿得别太艳丽即可。
一旦到了城里,有钱人家女孩儿读书都在家读私塾,书馆书斋一类的地方断然不会收女孩儿。
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每日用功,可以偷懒睡觉了!
王沐心里算盘噼啪作响,朱臻却不知道她的小九九,还在替她发愁读书的事儿。
小丫头能想到的东西,大人自然也能想到。柳氏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她本来就不想让女儿读书,在家帮忙做工更好。
王泽则是觉得,女孩儿无需科考,在家中读写自己喜欢的书便可,有什么不懂的他回家皆能一一解答。
好在搬家不急于一天两天,这几日家中一切照旧,也是王泽难得清闲的一段时日。
王泽不爱出门,说清闲也只是从每天在书塾读书,变成了在家中或捧着书卷或临摹字帖。
朱臻这几天也没什么事,两台织布机卖给了卫氏和另一家妇人,准备应布庄老板之邀,去做织娘。
她从小没什么闺中好友,这次还带了点,希望多认识几个同龄人的隐秘心思。
在清晨,朱臻偶尔会看到王泽在院中习字,季节的缘故也不会待太久。有时候王沐这个小丫头也拿着笔墨纸砚,凑在哥哥旁边跟着临帖。
这一幕朱臻小时候也经历过,小时候家里有钱,家里请了私塾先生,她和哥哥也是这样一起读书习字。
可惜,人学好要读许多书经历许多事,学坏却很简单。
家里定下十天后搬家,朱臻左右无事,找王泽拿了几张宣纸,加入到晨起习字当中。
朱臻一笔正楷字从小儿练得,六七岁练到十六七岁,到如今虽说四五年没碰过,还是有型有韵。
原本王沐小丫头抱着卖弄的心思,想在嫂子面前充当一次老师,结果被无情碾压。
王泽知道嫂子读书识字,却不知道她字写得这般漂亮,这样一手好字颇有男儿气魄,可见其天赋。
朱臻本人却有些遗憾,写字没有一气呵成之感,相较从前多了滞涩,好在多练几遍就顺畅了。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王泽读书读得好,字写的……一言难尽。
“阿泽,你这一笔字还是要练的,考卷让阅卷人赏心悦目好处极大。”
以前朱臻远远看着王泽读书习字,头一回近距离看王泽的字,发现这孩子写字哪哪儿都差一点,一看就是平日里很少临帖的缘故,不成型。
被嫂子说了,王泽虚心受教,“嫂子说的是,阿泽自小不爱习字,年复一年没有长进,如今字写的实在四不像。”
夫子不担心王泽学问有问题,倒是很担心他这一手烂字,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这一年好好习字。
王泽听劝,每天晨起用功练字,两个月下来却不见进益。
“写字与读书相似,不可求快,否则难有进益。”朱臻缓缓说道,“你看你这一桌子字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何练好字呢?”
王泽心中惭愧,他找来几位书法大家的字帖,本意是想择一练之习之,两个月下来却还摇摆不定。
这一家练得烦了又换一家,习字对王泽来说,比读书难上十倍。
朱臻一眼看出症结所在,却没多赶着王泽。王泽自身行动力强,意识到问题在哪里,能自行摸索出道路。
于是这一早晨,朱臻慢慢找写字的感觉,王泽像个刚学写字的孩子,一笔一划写得无比认真。
当天晚上王泽看着许多份大家字帖,不断回想朱臻的字迹,那是他喜欢的字迹。
正是月中,满月高悬夜空,月光毫不吝啬破洒人间,给苍茫大地铺上冷冽清辉。
王泽不知不觉睡着了,囫囵囵陷入梦境,梦中笔墨与纸张碰撞,晕开的墨泅在宣纸上。字不成字,画不成画,连书本上既成的行行字迹也飞出纸张,横行于天地之间。
他仿佛陷入一种空茫,不知是美梦还是噩梦,浑浑噩噩没有尽头。乃至醒来时亦不能分辨,恍似醉梦一场。
直到睁开眼,王泽都像是被滞留在睁着眼睛的梦里,好半天才从潮湿黏濡中惊醒过来。
十六岁的少年跌跌撞撞起身,拨开门闩企图拔腿狂奔,却在迈出去的第一步顿住。
他维持着一个开门的姿势,好半晌退回到屋中,沉默着换下汗湿的衣裳,匆匆擦了遍身子。
王泽睡意全消,呆呆地坐在书案前,只留下一份字帖,其他全部收起来。
这一夜,人间的一处角落烛火几乎燃到天明。
得益于多年读书留下的习惯,王泽虽然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还是早早地起来练字。
今天王泽只带了一份字帖,是前朝智永大师的字帖,朱臻多留意了几眼。
朱臻从小练字习的就是智永大师字帖,她也不只一味追求像大师,多年下来字迹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考虑到王泽年纪小,朱臻没提这事儿,怕万一他听说身边有人练习智永字帖,又想换别的。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朱臻被柳氏喊去做早饭,留下兄妹俩。
王沐把笔丢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凑到王泽旁边,“葛之覃兮……”
王泽刚落笔没写几个字,在她凑过来时收了笔,“收拾收拾准备吃饭。”
一家四口坐下准备吃饭,柳氏一眼就看到儿子眼下乌青,心疼道:“儿啊,该休息就休息啊,别累坏了。”
王沐咽下嘴里的粥,插嘴道:“昨天夜里我起来喝水,看到哥哥屋里还亮着呢。”
这一句简直点到王泽死穴,他有些慌乱抬头,正撞见朱臻眼里的关切。
“娘,嫂子,我今日便去书斋了。”王泽起身拾了碗筷,“我先借宿同窗家几天,这几天在家总有些懒惰。”
“你这孩子,左右几天功夫急什么?”看他放下碗筷,柳氏也不吃了,“唉,去吧去吧。”
她生的儿子自己了解,沾上读书念学的事儿 ,一个两个都拦不住。
大郎小时也是这样……想起大儿子,柳氏更吃不下,径直回房上香拜佛去了。
转眼桌上只剩姑嫂俩,王沐眨巴着眼,没吃饱就继续吃,朱臻也低头吃自己的饭。
王泽走之前,跟家里三个人都打了招呼,背上行囊直奔书斋而去。
王泽先去了县城读书,举家搬家的时候告假回来。一家人雇了牛车,装好东西负重太多,柳氏和王沐坐着牛车,叔嫂两人跟着走路。
他们时常这样一起走着,时常也是不说话的,可不知为何朱臻就是觉得今天异常沉默。
白天的时候,柳氏跟邻里告别,出去找人说了一天话,所以他们是赶着日头将落出发的。
这个时间的好处是不会太热,坏处则是无穷无尽的飞虫小蚊,朱臻裸露的手背被叮了几个红疙瘩,不自觉的一直抓。
王泽见此,从袖中摸出一只驱蚊香囊,递到朱臻面前,“嫂子,戴着这个,兴许好些。”
朱臻接过看了看,针脚细密绣着兰花,“这是哪家姑娘绣给你的?”
这香囊打眼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手,又不像是外面买来的,大概是哪个姑娘送的。
王泽有些不自然起来,“这是我借宿的同窗家姐姐随手做的,也是随手赠与我,沾了同窗的光罢了。”
这香囊做的用心,怎会是随手之作,朱臻将香囊还他,“既然是人家送的,那你可要留好,莫随意给了别人。”
王泽将香囊揣回袖中,默默无言继续走路,他跟嫂子总是这样一起走着走着,偶尔才说几句话。
天色逐渐昏暗,太阳西陲映出片片晚霞,似一副以天地为卷轴的画,绵延万里不休。
在晚霞也逐渐失去颜色之时,他们终于到了租赁的房子,一处离书斋不远的两进小院。
书斋不在闹市,这周遭房屋也相对便宜许多,他们只把被褥简单收拾了一番,其他东西留待明日。
刚到了一个新地方,朱臻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五年前,爹就是这样驾着牛车,将她送到王家,收了银子一声不吭走了。
其实爹小时候对她极好,只是后来沾上了酒继而沾上赌,哥哥也是如此,上了赌桌一发不可收拾。
那年家中祖产尽空,哥哥被人绑在赌庄,威胁再不还钱就废了他。就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媒人上门,爹在院子里坐了一宿,朱臻也偷偷在窗边站了一宿。
第二天,借来牛车套上,给她送到王家,朱臻像哑巴了一样什么都不说,被人摆弄着换上喜服。
这些陈年过往压得人喘不过气,朱臻起身灌了一杯凉茶才好些。她有时也会想起王家大郎,想起那张放妻书,也会透过如今的二郎,幻想他年少康健是何等面貌。
左右是睡不着了,朱臻翻出给王沐做了一半的衣裳,在灯下拈起针线。
刚封完袖口,朱臻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好像是柳氏在说话。没等她去看,屋门就被人敲响了,打开一看正是柳氏,王泽正站在对门东厢房门口。
“这边点灯那边熬油,大半夜的赶紧睡觉!”
原来是柳氏起夜,看到儿子和儿媳两边都亮着灯,想到明天还得上下里外一通收拾,勒令俩人休息。
“知道了娘,您也早点歇着。”时候确实不早了,朱臻揉揉眼睛应和。
两句话的功夫,王泽屋里灯已然熄了,朱臻也回屋吹了灯。
算是一夜好眠,家里人对这附近尚不熟悉,王泽自觉早起了些去早点摊子买吃食回来。
柳氏昨儿梦着了观音,一大早神清气爽,觉着这搬家的决定了不得的正确。人逢喜事看什么都顺眼,一个最普通的小油饼子,柳氏都赞不绝口,连连夸赞。
看婆婆心情好,朱臻趁机提出来今天收拾完,想去书斋问问王沐读书的事儿。柳氏没做为难一口答应,只让她不必勉强,女孩儿不读书也罢。
王沐在一边嘴上装着附和嫂子,心里却跟柳氏想的一样——这书不读也罢。
几乎一整天时间,四个人都在忙上忙下,先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两遍。之后把带来的家当收拾妥当,还得上街添置些新物件。
一通忙活下来,连王泽一个小伙子都累得够呛,柳氏年纪渐长累的回屋躺着了,还特意交代不用叫她吃晚饭。
朱臻洗了手脸,打算趁着天还早,往书斋跑一趟。
王泽见状拦了下来道:“嫂子,今儿也忙了一天,不如就别出门了。明天我去书斋,顺道问一问董先生,看看能不能收了三妹,如何?”
朱臻想了想,道:“好,那你明天记得问。”
王泽道:“若书斋不收,让三妹在家中读书,哪里不懂的我回家说与她听,也是一样。”
朱臻叹了口气道:“若阿沐像你一样,那在家中读书也可。但她呀没个定性,须得周遭都在读书识字,前面夫子时时盯着,才能读进去。”
想了想那倒霉孩子,王泽应道:“确实如此,我明日找时间问董先生,必不会忘。”
读书这个事情,最开始是小王沐受到两个哥哥影响,跟自己娘抗争许久挣来的。
等到发现读书事三九三伏都不能停,王沐无比地后悔,更何况村子里别说女孩子,男孩儿大都也是满处撒欢。
她这个读书的女孩子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在村子里没什么朋友,被人嘲笑女娃读书没什么用。
村里读书没讲究,王沐只需要扎个男童发髻,穿得别太艳丽即可。
一旦到了城里,有钱人家女孩儿读书都在家读私塾,书馆书斋一类的地方断然不会收女孩儿。
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每日用功,可以偷懒睡觉了!
王沐心里算盘噼啪作响,朱臻却不知道她的小九九,还在替她发愁读书的事儿。
小丫头能想到的东西,大人自然也能想到。柳氏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她本来就不想让女儿读书,在家帮忙做工更好。
王泽则是觉得,女孩儿无需科考,在家中读写自己喜欢的书便可,有什么不懂的他回家皆能一一解答。
好在搬家不急于一天两天,这几日家中一切照旧,也是王泽难得清闲的一段时日。
王泽不爱出门,说清闲也只是从每天在书塾读书,变成了在家中或捧着书卷或临摹字帖。
朱臻这几天也没什么事,两台织布机卖给了卫氏和另一家妇人,准备应布庄老板之邀,去做织娘。
她从小没什么闺中好友,这次还带了点,希望多认识几个同龄人的隐秘心思。
在清晨,朱臻偶尔会看到王泽在院中习字,季节的缘故也不会待太久。有时候王沐这个小丫头也拿着笔墨纸砚,凑在哥哥旁边跟着临帖。
这一幕朱臻小时候也经历过,小时候家里有钱,家里请了私塾先生,她和哥哥也是这样一起读书习字。
可惜,人学好要读许多书经历许多事,学坏却很简单。
家里定下十天后搬家,朱臻左右无事,找王泽拿了几张宣纸,加入到晨起习字当中。
朱臻一笔正楷字从小儿练得,六七岁练到十六七岁,到如今虽说四五年没碰过,还是有型有韵。
原本王沐小丫头抱着卖弄的心思,想在嫂子面前充当一次老师,结果被无情碾压。
王泽知道嫂子读书识字,却不知道她字写得这般漂亮,这样一手好字颇有男儿气魄,可见其天赋。
朱臻本人却有些遗憾,写字没有一气呵成之感,相较从前多了滞涩,好在多练几遍就顺畅了。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王泽读书读得好,字写的……一言难尽。
“阿泽,你这一笔字还是要练的,考卷让阅卷人赏心悦目好处极大。”
以前朱臻远远看着王泽读书习字,头一回近距离看王泽的字,发现这孩子写字哪哪儿都差一点,一看就是平日里很少临帖的缘故,不成型。
被嫂子说了,王泽虚心受教,“嫂子说的是,阿泽自小不爱习字,年复一年没有长进,如今字写的实在四不像。”
夫子不担心王泽学问有问题,倒是很担心他这一手烂字,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这一年好好习字。
王泽听劝,每天晨起用功练字,两个月下来却不见进益。
“写字与读书相似,不可求快,否则难有进益。”朱臻缓缓说道,“你看你这一桌子字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何练好字呢?”
王泽心中惭愧,他找来几位书法大家的字帖,本意是想择一练之习之,两个月下来却还摇摆不定。
这一家练得烦了又换一家,习字对王泽来说,比读书难上十倍。
朱臻一眼看出症结所在,却没多赶着王泽。王泽自身行动力强,意识到问题在哪里,能自行摸索出道路。
于是这一早晨,朱臻慢慢找写字的感觉,王泽像个刚学写字的孩子,一笔一划写得无比认真。
当天晚上王泽看着许多份大家字帖,不断回想朱臻的字迹,那是他喜欢的字迹。
正是月中,满月高悬夜空,月光毫不吝啬破洒人间,给苍茫大地铺上冷冽清辉。
王泽不知不觉睡着了,囫囵囵陷入梦境,梦中笔墨与纸张碰撞,晕开的墨泅在宣纸上。字不成字,画不成画,连书本上既成的行行字迹也飞出纸张,横行于天地之间。
他仿佛陷入一种空茫,不知是美梦还是噩梦,浑浑噩噩没有尽头。乃至醒来时亦不能分辨,恍似醉梦一场。
直到睁开眼,王泽都像是被滞留在睁着眼睛的梦里,好半天才从潮湿黏濡中惊醒过来。
十六岁的少年跌跌撞撞起身,拨开门闩企图拔腿狂奔,却在迈出去的第一步顿住。
他维持着一个开门的姿势,好半晌退回到屋中,沉默着换下汗湿的衣裳,匆匆擦了遍身子。
王泽睡意全消,呆呆地坐在书案前,只留下一份字帖,其他全部收起来。
这一夜,人间的一处角落烛火几乎燃到天明。
得益于多年读书留下的习惯,王泽虽然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还是早早地起来练字。
今天王泽只带了一份字帖,是前朝智永大师的字帖,朱臻多留意了几眼。
朱臻从小练字习的就是智永大师字帖,她也不只一味追求像大师,多年下来字迹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考虑到王泽年纪小,朱臻没提这事儿,怕万一他听说身边有人练习智永字帖,又想换别的。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朱臻被柳氏喊去做早饭,留下兄妹俩。
王沐把笔丢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凑到王泽旁边,“葛之覃兮……”
王泽刚落笔没写几个字,在她凑过来时收了笔,“收拾收拾准备吃饭。”
一家四口坐下准备吃饭,柳氏一眼就看到儿子眼下乌青,心疼道:“儿啊,该休息就休息啊,别累坏了。”
王沐咽下嘴里的粥,插嘴道:“昨天夜里我起来喝水,看到哥哥屋里还亮着呢。”
这一句简直点到王泽死穴,他有些慌乱抬头,正撞见朱臻眼里的关切。
“娘,嫂子,我今日便去书斋了。”王泽起身拾了碗筷,“我先借宿同窗家几天,这几天在家总有些懒惰。”
“你这孩子,左右几天功夫急什么?”看他放下碗筷,柳氏也不吃了,“唉,去吧去吧。”
她生的儿子自己了解,沾上读书念学的事儿 ,一个两个都拦不住。
大郎小时也是这样……想起大儿子,柳氏更吃不下,径直回房上香拜佛去了。
转眼桌上只剩姑嫂俩,王沐眨巴着眼,没吃饱就继续吃,朱臻也低头吃自己的饭。
王泽走之前,跟家里三个人都打了招呼,背上行囊直奔书斋而去。
王泽先去了县城读书,举家搬家的时候告假回来。一家人雇了牛车,装好东西负重太多,柳氏和王沐坐着牛车,叔嫂两人跟着走路。
他们时常这样一起走着,时常也是不说话的,可不知为何朱臻就是觉得今天异常沉默。
白天的时候,柳氏跟邻里告别,出去找人说了一天话,所以他们是赶着日头将落出发的。
这个时间的好处是不会太热,坏处则是无穷无尽的飞虫小蚊,朱臻裸露的手背被叮了几个红疙瘩,不自觉的一直抓。
王泽见此,从袖中摸出一只驱蚊香囊,递到朱臻面前,“嫂子,戴着这个,兴许好些。”
朱臻接过看了看,针脚细密绣着兰花,“这是哪家姑娘绣给你的?”
这香囊打眼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手,又不像是外面买来的,大概是哪个姑娘送的。
王泽有些不自然起来,“这是我借宿的同窗家姐姐随手做的,也是随手赠与我,沾了同窗的光罢了。”
这香囊做的用心,怎会是随手之作,朱臻将香囊还他,“既然是人家送的,那你可要留好,莫随意给了别人。”
王泽将香囊揣回袖中,默默无言继续走路,他跟嫂子总是这样一起走着走着,偶尔才说几句话。
天色逐渐昏暗,太阳西陲映出片片晚霞,似一副以天地为卷轴的画,绵延万里不休。
在晚霞也逐渐失去颜色之时,他们终于到了租赁的房子,一处离书斋不远的两进小院。
书斋不在闹市,这周遭房屋也相对便宜许多,他们只把被褥简单收拾了一番,其他东西留待明日。
刚到了一个新地方,朱臻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五年前,爹就是这样驾着牛车,将她送到王家,收了银子一声不吭走了。
其实爹小时候对她极好,只是后来沾上了酒继而沾上赌,哥哥也是如此,上了赌桌一发不可收拾。
那年家中祖产尽空,哥哥被人绑在赌庄,威胁再不还钱就废了他。就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媒人上门,爹在院子里坐了一宿,朱臻也偷偷在窗边站了一宿。
第二天,借来牛车套上,给她送到王家,朱臻像哑巴了一样什么都不说,被人摆弄着换上喜服。
这些陈年过往压得人喘不过气,朱臻起身灌了一杯凉茶才好些。她有时也会想起王家大郎,想起那张放妻书,也会透过如今的二郎,幻想他年少康健是何等面貌。
左右是睡不着了,朱臻翻出给王沐做了一半的衣裳,在灯下拈起针线。
刚封完袖口,朱臻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好像是柳氏在说话。没等她去看,屋门就被人敲响了,打开一看正是柳氏,王泽正站在对门东厢房门口。
“这边点灯那边熬油,大半夜的赶紧睡觉!”
原来是柳氏起夜,看到儿子和儿媳两边都亮着灯,想到明天还得上下里外一通收拾,勒令俩人休息。
“知道了娘,您也早点歇着。”时候确实不早了,朱臻揉揉眼睛应和。
两句话的功夫,王泽屋里灯已然熄了,朱臻也回屋吹了灯。
算是一夜好眠,家里人对这附近尚不熟悉,王泽自觉早起了些去早点摊子买吃食回来。
柳氏昨儿梦着了观音,一大早神清气爽,觉着这搬家的决定了不得的正确。人逢喜事看什么都顺眼,一个最普通的小油饼子,柳氏都赞不绝口,连连夸赞。
看婆婆心情好,朱臻趁机提出来今天收拾完,想去书斋问问王沐读书的事儿。柳氏没做为难一口答应,只让她不必勉强,女孩儿不读书也罢。
王沐在一边嘴上装着附和嫂子,心里却跟柳氏想的一样——这书不读也罢。
几乎一整天时间,四个人都在忙上忙下,先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两遍。之后把带来的家当收拾妥当,还得上街添置些新物件。
一通忙活下来,连王泽一个小伙子都累得够呛,柳氏年纪渐长累的回屋躺着了,还特意交代不用叫她吃晚饭。
朱臻洗了手脸,打算趁着天还早,往书斋跑一趟。
王泽见状拦了下来道:“嫂子,今儿也忙了一天,不如就别出门了。明天我去书斋,顺道问一问董先生,看看能不能收了三妹,如何?”
朱臻想了想,道:“好,那你明天记得问。”
王泽道:“若书斋不收,让三妹在家中读书,哪里不懂的我回家说与她听,也是一样。”
朱臻叹了口气道:“若阿沐像你一样,那在家中读书也可。但她呀没个定性,须得周遭都在读书识字,前面夫子时时盯着,才能读进去。”
想了想那倒霉孩子,王泽应道:“确实如此,我明日找时间问董先生,必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