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习惯问题,季如意吃饭从来不磨蹭,一顿早膳,十分钟就搞定。
吃饱了,季如意也没有回正殿继续批阅折本,她再吃了一个平果,然后走路前往慈宁宫。
向皇太后请安。
所谓皇太后,乃皇帝之母也。
只是原主的生母早逝,此母非生母,而是嫡母,即先皇帝的皇后。
依照孝道,皇帝必须每日向皇太后请安,若逢皇太后身体不适,还需每日三问。
所以季如意每天早膳之后,会去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向皇太后请早安,有时候心血来潮了,晚饭之后也会去请晚安。
不过这在季如意看来,这每日的请安不是政治需要,而是聊天话家常。
但不要误会,她并非是两世没有母亲,需要一个母亲来寄托自身的感情,只是在替原主报答庇护和扶持之恩。
事实上,原主虽是先皇帝的独女,但此独非彼独,她也是有过兄弟姐妹的,只算录入皇家玉碟的,她上有三个兄长,一个姐姐,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弟弟。
可惜,都没有活下来。
最大的那个,甚至已经长大到十八,也是被封为太子的,跟随先皇帝狩猎的时候出了意外,从马上摔下来,然后被马踩了肚子,当场就不治身亡了。
从他死后,皇子公主们仿佛是被诅咒了一般,一个一个也跟着去了。
二皇子是被人下毒毒死的,不过他是罪有应得,自己草菅人命,被人复仇了,三皇子是病死的,死于风寒。
四公主、六公主、七公主则是染上了疫病,原主也染上了,但原主命硬,撑住了。
最小的八皇子则是娘胎带的病,天生心脏不好,原本是养不活的,能养到五岁,已经算太医院的太医医术好了。
先皇子嗣皇子公主一起算上,共有八个,正好四皇子四公主,这在皇帝之中,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先皇以为稳了,自己绝对后继有人的。
但没想到。
皇子公主们在一年内出的出意外而亡,病的病死,就剩下了一个不怎么受重视的原主一颗独苗苗。
还是个公主。
也正是性别问题,先皇帝并不打算立原主为太子。
他想着从宗室中选一个男孩当嗣子,继皇帝位,但遇到了三个问题。
一是感情问题。
先皇是宣帝独子,并没有亲兄弟,而宣帝又是明帝独子,先皇帝连堂兄弟都没有。
史书上,亲弟兄登基,公主都不一定得到善待,堂弟兄登基,铁定会受委屈,但还算有点血缘,应该能保证公主的基本待遇,但如今连堂弟兄都没有,要找一个快出三服的侄子当嗣子继皇帝位,就算是以先皇嗣子登基,名义上是公主的亲弟兄,但血缘远了就是远了,还不一定怎么磋磨前位皇帝留下的公主呢。
先皇一想到自己的女儿被一个外人刁难,就感觉到自己也被磋磨了一样,那是身也痛心也痛。
是自己的血脉啊,怎么着也要想办法保护好!
二是辈分问题。
这选嗣子,肯定不能选年弱的,怕压不住那帮重臣,皇权旁落,也不能选年纪大的,年纪大的处理政务时,身体吃不消,这身体吃不消也会分权。
要选正年轻的,二十到三十左右的。
但三代皇帝都是子嗣艰难,明帝三十五岁有的宣帝,宣帝三十七有的先皇,然后先皇是四十才有的第一个皇子,也就是先太子,先太子十八岁薨,后面三个皇子在一年内俱薨,缕一下时间线,先皇此时已经快六十了。
算一算,此时皇室里面二十到三十岁的,依照辈分,怕是玄孙,来孙辈的,那这还是选嗣子吗?!
三则是人选问题。
主要是能选的范围太广了,又没有特别优秀突出的,选谁其他落选的怕都是难以心服,要知道,大黎的皇族宗室,也不全是吃白饭的,还有几个有军权,万一闹起来,就是天大的祸乱。
说不定季家的江山都要丢了。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先皇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
那些个朝臣拟出来的嗣子人选,他一个都不想选,他就想选自己的血脉。
难道他矜矜业业治理出来的太平盛世,半辈子打下来的江山,就要给别人了吗?
说不定还会在史书上抹黑他,将他的功绩减少或者干脆抹除,将他移出太庙。
别以为做不出来,他也是皇帝,皇帝!
皇帝是个什么东西,那能不清清楚楚的吗?!
而且先皇还有一个心结。
他三十八岁那年的乞巧节,宫宴过后携老妻便装出宫门,打算与民同乐,在街上遇到一位游方道士摆摊算命,心血来潮算了一卦,算的是子女卦。
结果游方道士说,他虽命贵不可言,但是是孤家寡人的无子命格,此时命中注定无后。
听听,命中注定无后。
这世上哪个皇帝受得了这话?!
而且先皇后宫当时确实还没有婴儿降世,也不是没有嫔妃怀过孕,但无论如何小心,胎都没有保住。
这本来就很让先皇急躁了,结果还来了道士说这话,说实话,先皇当时只是砸了他的摊子而不是诛他三族,已经算先皇有容乃大了。
就算砸了摊子,事后也给足了银钱补偿。
这事儿一直梗在先皇心里,成了一根刺,直到一年后太子降世,身体也一直很健康,后面又连续生了两位皇子,这根刺才渐渐消除。
只是没想到,十八年后,命运弄人,先皇再一次面临无子的局面。
不甘!真的不甘!
是死了都瞑目的那种不甘。
先皇帝愁苦,皇后也愁苦,唯一的儿子没了,心痛啊,还没痛一年,几个庶子也死了,皇帝要选嗣子了。
她也是读过许多书的人,看看史书上,那些嗣子登基当皇帝的,哪个不是过几年皇位坐稳了,然后尊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将对方迎进原本属于她这个正牌皇太后应该居住的慈宁宫,享受她这个正牌皇太后原本应该享受的待遇,接受原本属于她这个正牌皇太后所应该接受的诰命夫人们的接见。
至于前皇帝的皇后?
不是也给了个皇太后的头衔了吗,还要怎样?!
人啊,不要不知足!
在这皇宫中,没有皇帝的尊重,没有皇帝的亲近,别说皇太后,太皇太后都不好使。
就算大黎的皇太后有干政的权力,但那是建立在皇帝愿意听或者控制了皇帝的情况下。
身前尊荣都保不住,何况死后哀荣?
说不定到时候皇帝下旨说丧礼从简,群臣百姓还会赞一句,君王不忍劳民伤财,体恤百姓,乃仁德之君。
一想到等先皇驾崩后自己的待遇,皇后瞬间委屈上头。
然后,在先皇帝又一次同她叹气的时候,她干脆破罐子破摔,说不如立小五,也就是原主当储君。
至少原主不会委屈她,就算原主不是她的孩子,原主有自己的生母,要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但原主生母早逝,就算封为皇太后,同她这个嫡母当皇太后也不冲突啊。
活人何必跟死人争。
而且这孩子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为人是懦弱了些,但是心地善良,是个好孩子,怎么着也不会亏待了她。
还有……
皇后越想越觉得原主登基的好处多多,打算下死力,怎么着也要劝皇帝立原主为太子,继他的皇帝位。
至于宗室服不服,朝臣同不同意,百姓拥不拥戴?
皇后相信只要皇帝同意,所有事都不是事儿。
只是她还没继续说原主继位的好处,先皇一拍大腿,如同开了七窍一样,全想通了。
对呀!若是原主继位,怎么着也不会抹除她父皇的功绩,也不会将她父皇移出太庙,自己矜矜业业治理出来的太平盛世,半辈子打下来的江山,终究还是落到了自己的血脉身上。
至于原主是公主,史书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女性当储君,当皇帝的。
那有什么关系?!
谁说之前没有就代表之后也没有的,他季昭就要开这个先河!
想想,史书上该怎么介绍自己。
季昭,大黎第七代皇帝,谥号武皇帝,庙号中祖,宣帝之子,明帝之孙,母顺圣皇后,女大黎第八代皇帝,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以储君之位顺位登基……他越想越美,甚至提前给自己‘武’这个美谥,中祖这么好的庙号也分给自己了。
群臣反对?宗室不服?
群臣反对就让他去玉皇那里告状,宗室反对就让他去见太祖。
先皇心中满是杀机!
还有民心问题。女皇帝登位,会不会认为是牝母司晨,是乱国之象?
这在其他皇帝看来,是个大问题,但对于先皇而言,才是最小的问题。
这也是他教原主的第一课。
让他知道,何为皇帝!
就这样,在先皇的全力支持下,原主‘无波无澜’的被封为大黎储君,而后先皇给东宫配置了一系列属臣,都是朝廷重臣,詹事府内的官员,皆有德有才者。
他自己又亲自带原主,教原主处理政务,军务。
军权也给原主了。
对原主比对先太子还要用心。
正是先皇帝的尽心尽力,原主才能顺利登基,加上她好像天生会帝王之术,政治能力超强,虽登基才一年多,但朝堂各方势力被她整的服服帖帖的。
后面季如意穿越过来,虽没有继承原主的帝王心术,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
但没关系,她十六年的书可不白读,蓝星的历史早就教会了她很多。
季如意不需要知道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她只要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就够了。她又有原主的记忆,朝堂上的事完全能应付过来……
言归正传,正是皇后的那一句:不如让小五来当储君,改变了原主的命运,让原主有机会成为一个帝皇,坐拥万里江山,而不是到了年龄择一男子,嫁为人妇,从此困在内宅之中,一生不得展翅高飞。
这也是皇太后对于原主的扶持之恩的由来。
所以就算原主故去,季如意仍旧保持对皇太后的尊敬,慈宁宫去的比原主还要勤快。
。。。
作为皇宫内廷三大宫之一,慈宁宫距离中极殿还是蛮远的,中间要经过建极殿,乾清门,再过部分乾清宫,又过养心殿,才到达慈宁宫。
而慈宁宫之内又不止一个殿,它有正宫殿一个,配殿三个,花园,还有一座专门用于太后太妃们日常修道的正道堂,整个慈宁宫,占地足有六十亩,非常宽广。
皇太后所居住的,便是配殿之一的寿康殿。
因为是缓步过去的,季如意用了一点儿时间才到达寿康殿,等她到后,张太后正好撤下早膳。
经过一番见礼,两人坐了下来,开始聊天。
聊一些趣事,关心关心对方的身体,还聊了聊政务。
在大黎,皇后和皇太后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干政的,张太后在做皇后的时候,就多次给先皇进言,先皇在位的多次御驾亲征,张皇后都是监国,原主病重和季如意神魂不稳的那一段时间,也是张太后垂帘听政。
她是一个有能力但没有野心的女子。
两人聊了一些政务之后,又提了提这几日接见的命妇和两日后宫中举办的宴请四品以上官员的赏菊宴。
其实这些都是皇后的职责,但季如意如今还没有选妃立后,就只能继续劳烦皇太后了。
聊了约有半个时辰,季如意打算起身告辞。
在她快要离开的时候,张太后提醒道:“今日是太皇太后的冥诞。”
季如意瞬间了然:
“儿臣知晓了,亥时必定准时过来。”
蓝星的古代封建迷信,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神鬼之风风靡。
这个世界亦不逞多让,人死后,十年之内后人必须要给先辈过寿,放在皇家,时间还要往长了延,给二十年内过世的先辈过寿。
而与做过皇帝的男性先辈要在太庙祭祀且由当朝皇帝主持不同,女性先辈则在慈宁宫正殿,由皇后或者皇贵妃主持祭祀,皇帝只需要按时到场,走个过场即可。
如果皇帝实在繁忙(借口),抽不出时间过来,只有皇后或者皇贵妃也是可以的。
今日,便是十八年前薨逝的太皇太后的生辰。
这给先人过冥诞,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在晚上,最好实在亥时,因为在阴阳学说上,亥时为阴时,这个时辰祭祀先人,先人收到的快些。
但千万不可超过亥时,因为子时阴气太重了,毕竟阴阳两隔了,生人接触阴气太多对身体不好。
季如意:……入乡随俗,没办法。
吃饱了,季如意也没有回正殿继续批阅折本,她再吃了一个平果,然后走路前往慈宁宫。
向皇太后请安。
所谓皇太后,乃皇帝之母也。
只是原主的生母早逝,此母非生母,而是嫡母,即先皇帝的皇后。
依照孝道,皇帝必须每日向皇太后请安,若逢皇太后身体不适,还需每日三问。
所以季如意每天早膳之后,会去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向皇太后请早安,有时候心血来潮了,晚饭之后也会去请晚安。
不过这在季如意看来,这每日的请安不是政治需要,而是聊天话家常。
但不要误会,她并非是两世没有母亲,需要一个母亲来寄托自身的感情,只是在替原主报答庇护和扶持之恩。
事实上,原主虽是先皇帝的独女,但此独非彼独,她也是有过兄弟姐妹的,只算录入皇家玉碟的,她上有三个兄长,一个姐姐,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弟弟。
可惜,都没有活下来。
最大的那个,甚至已经长大到十八,也是被封为太子的,跟随先皇帝狩猎的时候出了意外,从马上摔下来,然后被马踩了肚子,当场就不治身亡了。
从他死后,皇子公主们仿佛是被诅咒了一般,一个一个也跟着去了。
二皇子是被人下毒毒死的,不过他是罪有应得,自己草菅人命,被人复仇了,三皇子是病死的,死于风寒。
四公主、六公主、七公主则是染上了疫病,原主也染上了,但原主命硬,撑住了。
最小的八皇子则是娘胎带的病,天生心脏不好,原本是养不活的,能养到五岁,已经算太医院的太医医术好了。
先皇子嗣皇子公主一起算上,共有八个,正好四皇子四公主,这在皇帝之中,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先皇以为稳了,自己绝对后继有人的。
但没想到。
皇子公主们在一年内出的出意外而亡,病的病死,就剩下了一个不怎么受重视的原主一颗独苗苗。
还是个公主。
也正是性别问题,先皇帝并不打算立原主为太子。
他想着从宗室中选一个男孩当嗣子,继皇帝位,但遇到了三个问题。
一是感情问题。
先皇是宣帝独子,并没有亲兄弟,而宣帝又是明帝独子,先皇帝连堂兄弟都没有。
史书上,亲弟兄登基,公主都不一定得到善待,堂弟兄登基,铁定会受委屈,但还算有点血缘,应该能保证公主的基本待遇,但如今连堂弟兄都没有,要找一个快出三服的侄子当嗣子继皇帝位,就算是以先皇嗣子登基,名义上是公主的亲弟兄,但血缘远了就是远了,还不一定怎么磋磨前位皇帝留下的公主呢。
先皇一想到自己的女儿被一个外人刁难,就感觉到自己也被磋磨了一样,那是身也痛心也痛。
是自己的血脉啊,怎么着也要想办法保护好!
二是辈分问题。
这选嗣子,肯定不能选年弱的,怕压不住那帮重臣,皇权旁落,也不能选年纪大的,年纪大的处理政务时,身体吃不消,这身体吃不消也会分权。
要选正年轻的,二十到三十左右的。
但三代皇帝都是子嗣艰难,明帝三十五岁有的宣帝,宣帝三十七有的先皇,然后先皇是四十才有的第一个皇子,也就是先太子,先太子十八岁薨,后面三个皇子在一年内俱薨,缕一下时间线,先皇此时已经快六十了。
算一算,此时皇室里面二十到三十岁的,依照辈分,怕是玄孙,来孙辈的,那这还是选嗣子吗?!
三则是人选问题。
主要是能选的范围太广了,又没有特别优秀突出的,选谁其他落选的怕都是难以心服,要知道,大黎的皇族宗室,也不全是吃白饭的,还有几个有军权,万一闹起来,就是天大的祸乱。
说不定季家的江山都要丢了。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先皇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
那些个朝臣拟出来的嗣子人选,他一个都不想选,他就想选自己的血脉。
难道他矜矜业业治理出来的太平盛世,半辈子打下来的江山,就要给别人了吗?
说不定还会在史书上抹黑他,将他的功绩减少或者干脆抹除,将他移出太庙。
别以为做不出来,他也是皇帝,皇帝!
皇帝是个什么东西,那能不清清楚楚的吗?!
而且先皇还有一个心结。
他三十八岁那年的乞巧节,宫宴过后携老妻便装出宫门,打算与民同乐,在街上遇到一位游方道士摆摊算命,心血来潮算了一卦,算的是子女卦。
结果游方道士说,他虽命贵不可言,但是是孤家寡人的无子命格,此时命中注定无后。
听听,命中注定无后。
这世上哪个皇帝受得了这话?!
而且先皇后宫当时确实还没有婴儿降世,也不是没有嫔妃怀过孕,但无论如何小心,胎都没有保住。
这本来就很让先皇急躁了,结果还来了道士说这话,说实话,先皇当时只是砸了他的摊子而不是诛他三族,已经算先皇有容乃大了。
就算砸了摊子,事后也给足了银钱补偿。
这事儿一直梗在先皇心里,成了一根刺,直到一年后太子降世,身体也一直很健康,后面又连续生了两位皇子,这根刺才渐渐消除。
只是没想到,十八年后,命运弄人,先皇再一次面临无子的局面。
不甘!真的不甘!
是死了都瞑目的那种不甘。
先皇帝愁苦,皇后也愁苦,唯一的儿子没了,心痛啊,还没痛一年,几个庶子也死了,皇帝要选嗣子了。
她也是读过许多书的人,看看史书上,那些嗣子登基当皇帝的,哪个不是过几年皇位坐稳了,然后尊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将对方迎进原本属于她这个正牌皇太后应该居住的慈宁宫,享受她这个正牌皇太后原本应该享受的待遇,接受原本属于她这个正牌皇太后所应该接受的诰命夫人们的接见。
至于前皇帝的皇后?
不是也给了个皇太后的头衔了吗,还要怎样?!
人啊,不要不知足!
在这皇宫中,没有皇帝的尊重,没有皇帝的亲近,别说皇太后,太皇太后都不好使。
就算大黎的皇太后有干政的权力,但那是建立在皇帝愿意听或者控制了皇帝的情况下。
身前尊荣都保不住,何况死后哀荣?
说不定到时候皇帝下旨说丧礼从简,群臣百姓还会赞一句,君王不忍劳民伤财,体恤百姓,乃仁德之君。
一想到等先皇驾崩后自己的待遇,皇后瞬间委屈上头。
然后,在先皇帝又一次同她叹气的时候,她干脆破罐子破摔,说不如立小五,也就是原主当储君。
至少原主不会委屈她,就算原主不是她的孩子,原主有自己的生母,要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但原主生母早逝,就算封为皇太后,同她这个嫡母当皇太后也不冲突啊。
活人何必跟死人争。
而且这孩子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为人是懦弱了些,但是心地善良,是个好孩子,怎么着也不会亏待了她。
还有……
皇后越想越觉得原主登基的好处多多,打算下死力,怎么着也要劝皇帝立原主为太子,继他的皇帝位。
至于宗室服不服,朝臣同不同意,百姓拥不拥戴?
皇后相信只要皇帝同意,所有事都不是事儿。
只是她还没继续说原主继位的好处,先皇一拍大腿,如同开了七窍一样,全想通了。
对呀!若是原主继位,怎么着也不会抹除她父皇的功绩,也不会将她父皇移出太庙,自己矜矜业业治理出来的太平盛世,半辈子打下来的江山,终究还是落到了自己的血脉身上。
至于原主是公主,史书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女性当储君,当皇帝的。
那有什么关系?!
谁说之前没有就代表之后也没有的,他季昭就要开这个先河!
想想,史书上该怎么介绍自己。
季昭,大黎第七代皇帝,谥号武皇帝,庙号中祖,宣帝之子,明帝之孙,母顺圣皇后,女大黎第八代皇帝,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以储君之位顺位登基……他越想越美,甚至提前给自己‘武’这个美谥,中祖这么好的庙号也分给自己了。
群臣反对?宗室不服?
群臣反对就让他去玉皇那里告状,宗室反对就让他去见太祖。
先皇心中满是杀机!
还有民心问题。女皇帝登位,会不会认为是牝母司晨,是乱国之象?
这在其他皇帝看来,是个大问题,但对于先皇而言,才是最小的问题。
这也是他教原主的第一课。
让他知道,何为皇帝!
就这样,在先皇的全力支持下,原主‘无波无澜’的被封为大黎储君,而后先皇给东宫配置了一系列属臣,都是朝廷重臣,詹事府内的官员,皆有德有才者。
他自己又亲自带原主,教原主处理政务,军务。
军权也给原主了。
对原主比对先太子还要用心。
正是先皇帝的尽心尽力,原主才能顺利登基,加上她好像天生会帝王之术,政治能力超强,虽登基才一年多,但朝堂各方势力被她整的服服帖帖的。
后面季如意穿越过来,虽没有继承原主的帝王心术,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
但没关系,她十六年的书可不白读,蓝星的历史早就教会了她很多。
季如意不需要知道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她只要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就够了。她又有原主的记忆,朝堂上的事完全能应付过来……
言归正传,正是皇后的那一句:不如让小五来当储君,改变了原主的命运,让原主有机会成为一个帝皇,坐拥万里江山,而不是到了年龄择一男子,嫁为人妇,从此困在内宅之中,一生不得展翅高飞。
这也是皇太后对于原主的扶持之恩的由来。
所以就算原主故去,季如意仍旧保持对皇太后的尊敬,慈宁宫去的比原主还要勤快。
。。。
作为皇宫内廷三大宫之一,慈宁宫距离中极殿还是蛮远的,中间要经过建极殿,乾清门,再过部分乾清宫,又过养心殿,才到达慈宁宫。
而慈宁宫之内又不止一个殿,它有正宫殿一个,配殿三个,花园,还有一座专门用于太后太妃们日常修道的正道堂,整个慈宁宫,占地足有六十亩,非常宽广。
皇太后所居住的,便是配殿之一的寿康殿。
因为是缓步过去的,季如意用了一点儿时间才到达寿康殿,等她到后,张太后正好撤下早膳。
经过一番见礼,两人坐了下来,开始聊天。
聊一些趣事,关心关心对方的身体,还聊了聊政务。
在大黎,皇后和皇太后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干政的,张太后在做皇后的时候,就多次给先皇进言,先皇在位的多次御驾亲征,张皇后都是监国,原主病重和季如意神魂不稳的那一段时间,也是张太后垂帘听政。
她是一个有能力但没有野心的女子。
两人聊了一些政务之后,又提了提这几日接见的命妇和两日后宫中举办的宴请四品以上官员的赏菊宴。
其实这些都是皇后的职责,但季如意如今还没有选妃立后,就只能继续劳烦皇太后了。
聊了约有半个时辰,季如意打算起身告辞。
在她快要离开的时候,张太后提醒道:“今日是太皇太后的冥诞。”
季如意瞬间了然:
“儿臣知晓了,亥时必定准时过来。”
蓝星的古代封建迷信,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神鬼之风风靡。
这个世界亦不逞多让,人死后,十年之内后人必须要给先辈过寿,放在皇家,时间还要往长了延,给二十年内过世的先辈过寿。
而与做过皇帝的男性先辈要在太庙祭祀且由当朝皇帝主持不同,女性先辈则在慈宁宫正殿,由皇后或者皇贵妃主持祭祀,皇帝只需要按时到场,走个过场即可。
如果皇帝实在繁忙(借口),抽不出时间过来,只有皇后或者皇贵妃也是可以的。
今日,便是十八年前薨逝的太皇太后的生辰。
这给先人过冥诞,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在晚上,最好实在亥时,因为在阴阳学说上,亥时为阴时,这个时辰祭祀先人,先人收到的快些。
但千万不可超过亥时,因为子时阴气太重了,毕竟阴阳两隔了,生人接触阴气太多对身体不好。
季如意:……入乡随俗,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