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野心能有多大呢?

    大风吹得旗旌烈烈,当秦王率着百官跪伏捧上玉玺时,车马滚压过咸阳,刘邦望着宫殿高长的石阶,咸阳宫殿巍峨壮阔,关中百姓的拥戴,相士所言隆准而龙颜,魏倩所说天下贵人的命数。

    此时有云如瀑,风云翻滚得激荡。

    大风将旗旌扬起,在权欲的美酒里酩酊大醉时,酣然梦里的天下纷纷扰扰,攘袂而起尽入囊中。自斩蛇起义,势如破竹,百姓望而迎之,似乎最初的帝皇仪仗触手可及。项羽巨鹿的威势将这美梦敲得尽碎,冷汗湿衣,头脑也清醒过来,野心疯长的同时,将兵的刀也磨得更利,将帅才更是难遇。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刘邦听着萧何笃定的话语,负手思着浩瀚苍茫天地,望着阿房宫壮大的前殿。他失子房已是心痛,听急报萧何前日逃走,一时气急攻心张口怒骂兵卒胡言扰乱军心,长烛烧尽之时,萧何带了个人回来。

    初听韩信之名,毛头小子毫无建树,若真有能力能在楚营做了三年执戟郎?连个小将也捞不着,巧言令色之人他见多了,像他这么缺心眼的,还真难遇。一来便要做三军统帅,一无名士荐书,二无作战功绩。关中秦将跑与散,有他也不敢用,就难寻将才,萧何也不能看见个人就说行。若是真有才学,用他也无妨,赌了才能有输赢。相士既言我刘季天命之子,关中寸地,岂容真龙?

    刘邦将心气平顺,便笑着拍拍萧何的衣裳灰尘,“丞相一路替我追将才,我若不允,那不是有负丞相拳拳之心,便依丞相之意,授大将军,如此,他韩信能满意了?”

    “既是授大将军,大王就不能草率。”

    萧何从古比到今,恨不得写本书来教刘邦怎么礼贤下士,刘邦耐心听到最后,点头应允。斋戒沐浴,筑台祭天,赐印拜将,这道理他懂,不就是要个排场面子,大将军他都给了,人情自然是怎么重怎么卖。

    魏倩看着萧何风风火火的准备着拜将,仿佛对韩信有千般信重与喜爱,她知道这场命定的兰因絮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她有些唏嘘。但当她得知,这次拜将并不是搭建高台,而是在阿房宫的上天台祭祀拜将,她就心态嫉妒,这是上天台第一次启用啊。

    阿房宫壮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而用的上天台更是完美。大风烈烈,上天台的汉旗也烈烈招展,魏倩看着这排场,与身边的汉王道。

    “我觉得人不应当如此偏心,拜将这般排场,为何拜相不行。”

    刘邦瞥了她一眼,“我封王也无这般排场,这证明没拿魏相当外人。”

    魏倩想了想刘邦封王好像就是大年初一带他们一起去祭天地鬼神,自封的汉王,确实没什么排场。魏倩想了想史上刘邦对韩信的捧杀,行吧,拜将这仪式感还得韩信来承受,她看看就好了。

    拜将那日,刘邦理好王袍衣冠,便与魏倩一道驾车出门,于拐角处,便遇上韩信的戎车,见那车卒避让,刘邦挥手停了王车,与魏倩对视一眼,了然于心,下车大步向前,将牵马的车卒挥开,握住了戎车的马绳,眼含笑意仰头看着站在戎车上的将军,“今日拜将,大将军岂能退。”

    将军出马,首当立威,他不躲不避,揖礼受之。刘邦看他眼中神采奕奕,眉宇间有不凡之气,心便定了三分。

    刘邦牵着马行过拐角,让戎车先行,便将马绳递与了车卒,回了王车,看着前面戎车上韩信身姿挺拔如苍松,不禁点头与右边车上的萧何笑道。

    “萧大人眼光不俗,那韩信看着是有个贤士的样子,不枉你月下追之。”

    “能让大王得偿所愿者,必是此人。”

    刘邦立于王车上,看四方浩荡,有云如瀑,大风卷得汉旗高扬,兵卒望之不尽,肃正了容态,学着那秦皇的威仪,与魏倩萧何对视,眼中的野心贪欲一览无余。

    “魏相,我刘季不会让你在关中委屈太久的。沛县弟兄们皆是厉兵秣马思归心切,士气如虹,项籍远在彭城,天下有何人能挡自天而降的汉军。”

    韩信的车马在前,穿过市集,穿过军帐,一步步走向高台,少年眉目灼灼,刘邦看着他一步登天意气风发的模样,也似看到了展现在眼前的千里江山。

    这场拜将,魏倩都嫉妒的排场,汉营的将士们在下面看着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沛县人冷着脸都要开骂了。但刘邦并没有管他们的心情,他并不想窝在关中当个王,他带领弟兄们一路打过来,水平他都知道,刘邦拉着他们走,他们给予刘邦助力。但要想让他们把刘邦推上高位,他们能力不够,也办不成大事,刘邦很清楚,所以才下的求贤令。

    魏倩萧何张良郦食其都是大才,但也都是治国谋略之才,他有将无帅。六国旧贵族他并不想再用,更别说重用,他有洗牌的能力,为什么要缝缝补补呢?如果去除了这些旧贵族,天地间规矩都可以任他改写,魏倩与张良虽是贵族,但一个是信陵君之后,为他治国理政,一个是身怀大义的张良,仁人君子之风,皆是清风朗月般的人物。刘邦看人很准,他看韩信的面相知道此人不是庸才,再说他需要出兵了,春耕都开始了,出兵还能远吗?

    魏倩听刘邦的话,她没觉得委屈,这么点地感觉都能累死她,天下倒也不必打那么快。但汉王很急,他觉得打天下还是得尽快,他都51岁了,趁着年轻他得奋斗。

    拜将仪式开始了,魏倩也站在高台之上,捧着剑。上天台上,刘邦亲操钺持首,授韩信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从魏倩那拿过剑,授将军以剑,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君王看着年轻的大将军,依古礼叮嘱,“今尔为大将军,汉营三军尽相付,战场之上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韩信受命,向君王一拜复告君,“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刘邦接过萧何捧着的虎符,看了看虎符,又对上韩信望过来的眼睛,他看了良久,将虎符递与韩信。

    韩信接过虎符,刘邦依古礼向大将军跪拜,以谢将军,以授国运。

    魏倩才知道,原来拜将是真的拜啊,那拜相岂不是,嘿嘿,算了,汉王比她爹年龄还大,她不跟老人计较。电视剧误我,毕竟剧里是将军向君王跪拜,这确实不合理,毕竟这时代讲究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君王趾高气扬,臣下低三下四,明显不合理。对君臣而言,礼就意味着君要谦卑,拜将也是扎实的下拜,不然将军登高台有什么意义?这时代儒家并非主流,君臣父子那一套还没有上场,那是汉武之后的事,这个时代讲信与义。人家君王谦卑下拜,恳求您帮他做事,如果您答应了,难道不应该好好完成吗?您要不以忠事君,那又何必答应?

    她觉得这样很好,这证明确实不能让儒家独大,儒家独占思想之后,三纲五常,奴性就开始滋生了。

    拜将刚结束,汉营将士就开始给大将军找茬了,樊哙已经骂起来了,然后被韩信立威压入狱中。魏倩看了看吵闹的军营,看了拿到虎符气场就变了的韩信,她就随汉王离开了,将纷纷扰扰都甩在身后。

    “汉王,这韩信都没打过仗,您给这么大的排场,万一信错了人,可如何是好?”

    魏倩还是不懂为什么刘邦信任一个二十四岁的少年人,还托付三军,这都已经是身家性命了,主要是韩信连仗都没打过。她知道韩信能打是因为她开了历史天眼,刘邦怎么会这么下注一个少年呢?

    “我登台拜将那是求贤若渴,敬重大将,他要是打不了,夸下海口的是他,登上高台的是他,那下不了台的也是他。”

    不愧是你,老流氓。

    “不过魏相不必担心,我瞧那韩信非庸碌之辈,定有一翻作为。再者我们要得天下,大将军必须要拜。”

    正值春好,草长莺飞,刘邦准备东出,那自然会与项羽对上,夏侯婴早早就去了沛县,将所有人的家眷都带了回来,吕雉便是此时带着老太公来到咸阳,住进了咸阳宫。她家只是小富之家,她住进宫殿之时也是分外欢喜。刘邦唤着娥姁,让她住主殿,握着她手道辛苦,她的心情很好,直到戚夫人大着肚子柔弱无依的挡住了她的去路,她的嘴角也从笑着抿成一条线。

    魏倩还备着礼物过几日准备去看望吕雉,她都忘了有戚夫人这号人,毕竟她对老板的后院不感兴趣,但她对老板后院起火很感兴趣,毕竟宫斗戏她以前也挺爱看的。

    此时的吕雉刚入长安还没封后,戚夫人虽然愚蠢,但实在美丽,于是很自然的成了刘邦真爱,吕雉想教训人居然被这死鬼怼了一句,她还怀着孕,你大度点。气得吕雉当场发飚,刘太公都拦不住,刘邦的脖子脸上都有了血痕。他骂了句悍妇,背后摆手让戚夫人走,然后听着吕雉说刘母去时她一人操持,刘邦便无了话。毕竟刘母死在他打关中之时,母亲死后他都不能去拜一拜,也使他悲痛难当。

    他将王后印给了吕雉,叹了口气,“你今为王后,何必去理会柔弱女子。”

    吕雉拿过后印,看着她的丈夫,她与他贫贱之时,两人相濡以沫,出去送徭役也会帮她备好一冬的柴火。可冠冕着身之时,却在她面前细声细语的护着他人,说什么戚姫柔弱,何其可笑。

    吕雉比刘邦小近二十岁,刘邦长得好会来事,两人是有过浓情蜜意时候的,他有担当负责不忘糟糠是真,历史上吕雉从项羽军营里出来,流言蜚语四起,他并没有在意,封后给权共江山他都做到。喜新厌旧也是真,他宠幸戚夫人,爱着她的美貌,歌舞与身段,想过废太子立如意。

    第二□□会上,刘邦罕见的戴了冠冕,搞得大家都正式起来,但魏倩眼尖的看见衣领上的血痕,看来老板后院起火,昨日上演了一场大戏,她幸灾乐祸的想着。

章节目录

穿到汉初后成刘邦的金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方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方殷并收藏穿到汉初后成刘邦的金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