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一切故事背景内容及设定纯属虚构。
人物自洽。
望勿深究。
前期节奏略慢。
-
夜幕低垂。
月黑雁飞高。
乌云盖顶,天空中灰蒙蒙一片,不见月光,只斜斜露出些许几不可见的光亮。
或残破或完整的尸身满地遍布。
有沙尘随风扬起,遍地是干涸的血迹尘埃,浓重而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四散飘溢,久久不散。
一阵寒风骤然拂过,山影摇曳,映着尚未散去的些许硝烟。
有风鸣,鬼魅皆作森寒衣。
此情此景,积尸如山,甚是悚然,令这片天地都只渲染上沉闷而压抑的色彩。
腥风阵阵如呼啸,恰似声声呜咽,如闻万鬼悲鸣。
无数英魂战死后百般不甘化作哀泣。
地上裹杂着血肉的甲胄残衣迎风而动,兵器四散,随风作影,昭示着此间战况的惨烈。
更有不少尸身还保留着死前坚守不退的痕迹动作,僵化在原地,坚毅不屈。
忽而风声骤停,只余一片死寂和诡异的谐和。
寂静中又出现一阵突兀的声响。
于西南方向处的其中一座小小的‘尸山’突然动摇起来,有残肢断臂自上滚落而下,顺着尸体一路滚落到了几尺外,好不瘆人。
重物砸落的声响再次响起。
又是接连滚落下几具尸体,猛然砸到地上,掀起一阵沙尘。
伴随着衣料摩擦声窸窣作响,夹杂着甲胄碰撞的声音,被呜咽的风声盖过。
一条沾满血迹的手臂,猛地从尸堆里伸出来。
然后又是一只手往外扒出,其手中还握着一把剑柄。
霎时,夜空中划过一声鹰唳,云层都分散开来。
自尸堆中突现出一双通红布满血丝的眼,凛冽而锐利,杀气盈盈。
犹如怨念缠身的索魂恶鬼般,阴森可怖。
不过几个弹指之间,斜边上便站起来了一个满身血迹污垢的人。
冽冽寒风习习拂过,在其身着的衣角软料上荡起层层波纹。
这人蓬头散发,垂下的发丝迎风而动,脸上沾满了污垢血渍,看不清面相。
唯有那一双点漆目,目蕴寒星,眸色幽暗,清晰可见。
再一抬眼,便可见其眼中又浮现了万千复杂情绪,不过几息之间便转入了清冷的死寂。
只一眼,堪可刻入人心。
恰时乌云错位,月光透出云层,斜斜打在了这人脸上,映着血光,像极了一尊从恶鬼尸山中爬出来的煞神。
若有见者,必毛骨悚然,心生畏惧,生以为是撞了罗刹。
这人自尸堆中走出,身子歪歪斜斜,一副将倒不倒的模样,步子踉踉跄跄地朝战场外围走去。
在其手中,还垂握着一把银剑,剑身闪着扎眼的银光,有锐利之感,剑尖垂在地上时,划出了尖锐又清脆的声响。
许是爬出来的时候被划伤,在其手臂上割出了好长一道口子,正不停往外渗着血,鲜红可怖。
鲜血顺着手臂向下滴落,染红了剑身,又顺着剑尖流淌在了地上,一部分没入沙土中,一部分又被风掀起的沙土掩埋。
风过时,不经意扬起了人的衣襟和前额处因低着头而遮盖住了眼眸的些许碎发。
那张被血污沾满的脸庞乍然显现,诡异地多了些森然的美感。
不想此情此景,竟有些不合时宜的如令人悚然的画境一般。
而这一情景,都源于三月前,一支势不可挡的军队,踏上了通往这块土地的征程。
-
大陆上有一百年王朝,号曰——宣纪。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也算得上是一个声名远扬的大国。
只是数年的消耗下来,不论是国力还是其他都逐渐势弱。
尤其是在人力上。
皇室宗族世代承袭,偏信小人,总是一代不如一代,良习寥寥,糟粕流传。
积累不如消耗,宣纪的底子,也就越来越差。
这经年累月的亏空和败坏,反而让贵族们越发放纵。
时至今日,宣纪早已不过是糊着一层名为纸醉金迷的窗户纸的外貌,任谁轻轻一戳,便可见其中空之态。
昭景帝天正十八年,东夷举兵来犯,言语狂妄,势不可遏,不愿议和,此战不可避。
东夷尚武,族人皆是英勇善战之辈。
此次一举来犯,是早有预谋筹备妥当,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之意十足。
其前锋军领军将领更是猖狂,扬言三月之内必将攻破宣纪,劝其自降。
而宣纪国中腐朽多年,又因近年频繁征战,中空之势愈烈,岌岌可危,不过是苟延残喘。
然,其数年来的深厚底蕴,给了皇室几近盲目荒诞的信心。
昭景帝拒绝了所有议和或投降的提议,势要给东夷尝个教训。
可朝堂之中几乎无人可用,如此局面下,只有一条路可走,一人可用。
——这便要提及宣纪一将门世家和近年战事。
宣纪能在大陆上鼎立多年,离不开这一将门世代的扶持——镇国大将军府,扶家。
单镇国二字,便可见其重。
如今这一代,扶家当家的正是镇国大将军其人——扶长庚。
此人乃是宣纪王朝数百年以来最为年轻的镇国大将军,由先帝亲封,如今也不过正值壮年。
其人品貌非凡,身姿挺拔,将军气势十足,是难得一遇的当世将才。
而其所出自的扶家,世代将门,是宣纪的开国功臣,代代承袭,自建国以来衷心不改,为国为民,功勋无数。
更是亲掌着一支由开国皇帝亲赐,名为“戍策”的精锐军队。
扶家向来一脉单传,代代投军,满门忠烈,个个皆是青史有名的名将,生为沙场死于赤忱。
其族在兵法上的造诣皆可谓是炉火纯青,世代忠良,为宣纪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登高易跌重,扶家权重望崇,早引帝王忌惮,在这一代更是空有其名不得重用。
直至几年前,边疆战事紧急,昭景帝才不得不重新启用扶家,也多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战事方休,后事未平,昭景帝便迫不及待想再次架空扶家,却未曾料到,他的动作远不及东夷的大军来得迅速。
一连几道旨意匆忙赐下,刚返京复命的扶长庚还未在家中歇上几口气,再次擐甲操戈,拜别家中,领兵而去。
彼时,朝廷后方依旧在争权夺利,妄想夺取扶家兵权,多同前线打马虎眼。
可东夷铁骑踏上的第一座城池,便已经快要被攻破了。
戍策军一路疾驰,方至前方战场,便遭东夷埋伏突袭,被困其中。
事实上,朝中早就有了奸细,连同军中细作,里应外合。
宣纪的朝廷已如个筛子一般,那位却毫无察觉,沉醉在自我满足中,被堂皇的假象迷惑,眼里只守着金银财宝和权利,荒淫度日。
扶长庚出征时,他还在做着美梦。
梦着扶长庚和戍策军战死沙场;梦着扶家满门抄斩;梦着给东夷送点金银财宝,便可免遭侵略;梦着他稳坐皇位,一生奢靡。
实在可笑。
好在,扶长庚为自己、为百姓,都留了一手后路。
彼时,一声哨响划破天际,夹杂着扶家独特的暗号和哨音,四野风起,马蹄声震动,尘土飞扬。
一片模糊的沙尘中逐渐显出无数人影。
最前方英姿飒爽的少年郎领着一众精锐之师赫然而出,以不可挡之势,一举踏碎了敌军的包围圈。
一眼惊鸿,少年郎在战场上矫捷威风的身姿和风采,在许许多多将士眼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风景和希望。
此战捷,为大军争取到了些许的休整时间,算是小胜。
这——便是扶长庚所留的后手。
扶长庚少年有成,与夫人青梅竹马,早结良缘,膝下育有一子,其名扶策,青出于蓝胜于蓝。
只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却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少年将军了。
扶策在军中是个例外,十三岁初上战场,曾以一万精兵破十万敌围,一战成名,一时间风姿无二,史称——陵阳之战。
而此战的起因又同邻国相关。
宣纪毗邻大秦国,大秦兵强马壮,国力繁盛,积年累月,两国边境多有摩擦。
本也相安无事,只是适逢大秦皇帝垂暮,新帝登基,两人治国的理念截然相反。
秦先帝仁善主和,而新帝狠厉主战,自新朝以来,屡次发兵,从无败仗。
突然某一日,大秦十万铁骑就打上了宣纪边城,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攻三座城池。
便是因此战,昭景帝无奈之下迫于压力和现实,重新启用扶长庚。
但扶长庚多年不闻政事,未曾想,信任十足的守城将领中竟然出了叛徒,以至于被引入敌军包围圈。
急报匆匆送往朝中,昭景帝偏信谗言,并不打算真的派兵救援。
此事被当时还是个浮云子弟的扶策知晓,当即取了自己父亲的将军令牌,调走戍策军两万精兵,留下两封告罪书和先帝所赐玉牌而去。
彼时扶长庚所率兵士,已在围困中逐渐失力,若非扶家领军布阵之精湛,早被敌军虎口嚼碎,苦守至此,实属强弩之末。
所幸援军来得及时。
扶策所学,皆是扶长庚亲传,善武,更善兵,精心的谋划布下,奇谋百出,以一万精兵逆转局面,大破敌军包围口。
待扶长庚整合兵将后,迅速反扑突围,士气高涨,以汹汹气势连连追击,收复失地。
此战毕,扶家得以重回朝堂视野,扶策声名大噪,将功抵罪,昭景帝破例许其三品军职,随军戍策,一时间,风光无两。
不过昭景帝此举,木秀于林,更叫扶家如履薄冰。
此后几年,扶策一直随父学习,辗转征战,在军事和武术上的造诣进步神速,战场上的积累更是沉淀了一个正值朝气的少年郎。
人物自洽。
望勿深究。
前期节奏略慢。
-
夜幕低垂。
月黑雁飞高。
乌云盖顶,天空中灰蒙蒙一片,不见月光,只斜斜露出些许几不可见的光亮。
或残破或完整的尸身满地遍布。
有沙尘随风扬起,遍地是干涸的血迹尘埃,浓重而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四散飘溢,久久不散。
一阵寒风骤然拂过,山影摇曳,映着尚未散去的些许硝烟。
有风鸣,鬼魅皆作森寒衣。
此情此景,积尸如山,甚是悚然,令这片天地都只渲染上沉闷而压抑的色彩。
腥风阵阵如呼啸,恰似声声呜咽,如闻万鬼悲鸣。
无数英魂战死后百般不甘化作哀泣。
地上裹杂着血肉的甲胄残衣迎风而动,兵器四散,随风作影,昭示着此间战况的惨烈。
更有不少尸身还保留着死前坚守不退的痕迹动作,僵化在原地,坚毅不屈。
忽而风声骤停,只余一片死寂和诡异的谐和。
寂静中又出现一阵突兀的声响。
于西南方向处的其中一座小小的‘尸山’突然动摇起来,有残肢断臂自上滚落而下,顺着尸体一路滚落到了几尺外,好不瘆人。
重物砸落的声响再次响起。
又是接连滚落下几具尸体,猛然砸到地上,掀起一阵沙尘。
伴随着衣料摩擦声窸窣作响,夹杂着甲胄碰撞的声音,被呜咽的风声盖过。
一条沾满血迹的手臂,猛地从尸堆里伸出来。
然后又是一只手往外扒出,其手中还握着一把剑柄。
霎时,夜空中划过一声鹰唳,云层都分散开来。
自尸堆中突现出一双通红布满血丝的眼,凛冽而锐利,杀气盈盈。
犹如怨念缠身的索魂恶鬼般,阴森可怖。
不过几个弹指之间,斜边上便站起来了一个满身血迹污垢的人。
冽冽寒风习习拂过,在其身着的衣角软料上荡起层层波纹。
这人蓬头散发,垂下的发丝迎风而动,脸上沾满了污垢血渍,看不清面相。
唯有那一双点漆目,目蕴寒星,眸色幽暗,清晰可见。
再一抬眼,便可见其眼中又浮现了万千复杂情绪,不过几息之间便转入了清冷的死寂。
只一眼,堪可刻入人心。
恰时乌云错位,月光透出云层,斜斜打在了这人脸上,映着血光,像极了一尊从恶鬼尸山中爬出来的煞神。
若有见者,必毛骨悚然,心生畏惧,生以为是撞了罗刹。
这人自尸堆中走出,身子歪歪斜斜,一副将倒不倒的模样,步子踉踉跄跄地朝战场外围走去。
在其手中,还垂握着一把银剑,剑身闪着扎眼的银光,有锐利之感,剑尖垂在地上时,划出了尖锐又清脆的声响。
许是爬出来的时候被划伤,在其手臂上割出了好长一道口子,正不停往外渗着血,鲜红可怖。
鲜血顺着手臂向下滴落,染红了剑身,又顺着剑尖流淌在了地上,一部分没入沙土中,一部分又被风掀起的沙土掩埋。
风过时,不经意扬起了人的衣襟和前额处因低着头而遮盖住了眼眸的些许碎发。
那张被血污沾满的脸庞乍然显现,诡异地多了些森然的美感。
不想此情此景,竟有些不合时宜的如令人悚然的画境一般。
而这一情景,都源于三月前,一支势不可挡的军队,踏上了通往这块土地的征程。
-
大陆上有一百年王朝,号曰——宣纪。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也算得上是一个声名远扬的大国。
只是数年的消耗下来,不论是国力还是其他都逐渐势弱。
尤其是在人力上。
皇室宗族世代承袭,偏信小人,总是一代不如一代,良习寥寥,糟粕流传。
积累不如消耗,宣纪的底子,也就越来越差。
这经年累月的亏空和败坏,反而让贵族们越发放纵。
时至今日,宣纪早已不过是糊着一层名为纸醉金迷的窗户纸的外貌,任谁轻轻一戳,便可见其中空之态。
昭景帝天正十八年,东夷举兵来犯,言语狂妄,势不可遏,不愿议和,此战不可避。
东夷尚武,族人皆是英勇善战之辈。
此次一举来犯,是早有预谋筹备妥当,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之意十足。
其前锋军领军将领更是猖狂,扬言三月之内必将攻破宣纪,劝其自降。
而宣纪国中腐朽多年,又因近年频繁征战,中空之势愈烈,岌岌可危,不过是苟延残喘。
然,其数年来的深厚底蕴,给了皇室几近盲目荒诞的信心。
昭景帝拒绝了所有议和或投降的提议,势要给东夷尝个教训。
可朝堂之中几乎无人可用,如此局面下,只有一条路可走,一人可用。
——这便要提及宣纪一将门世家和近年战事。
宣纪能在大陆上鼎立多年,离不开这一将门世代的扶持——镇国大将军府,扶家。
单镇国二字,便可见其重。
如今这一代,扶家当家的正是镇国大将军其人——扶长庚。
此人乃是宣纪王朝数百年以来最为年轻的镇国大将军,由先帝亲封,如今也不过正值壮年。
其人品貌非凡,身姿挺拔,将军气势十足,是难得一遇的当世将才。
而其所出自的扶家,世代将门,是宣纪的开国功臣,代代承袭,自建国以来衷心不改,为国为民,功勋无数。
更是亲掌着一支由开国皇帝亲赐,名为“戍策”的精锐军队。
扶家向来一脉单传,代代投军,满门忠烈,个个皆是青史有名的名将,生为沙场死于赤忱。
其族在兵法上的造诣皆可谓是炉火纯青,世代忠良,为宣纪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登高易跌重,扶家权重望崇,早引帝王忌惮,在这一代更是空有其名不得重用。
直至几年前,边疆战事紧急,昭景帝才不得不重新启用扶家,也多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战事方休,后事未平,昭景帝便迫不及待想再次架空扶家,却未曾料到,他的动作远不及东夷的大军来得迅速。
一连几道旨意匆忙赐下,刚返京复命的扶长庚还未在家中歇上几口气,再次擐甲操戈,拜别家中,领兵而去。
彼时,朝廷后方依旧在争权夺利,妄想夺取扶家兵权,多同前线打马虎眼。
可东夷铁骑踏上的第一座城池,便已经快要被攻破了。
戍策军一路疾驰,方至前方战场,便遭东夷埋伏突袭,被困其中。
事实上,朝中早就有了奸细,连同军中细作,里应外合。
宣纪的朝廷已如个筛子一般,那位却毫无察觉,沉醉在自我满足中,被堂皇的假象迷惑,眼里只守着金银财宝和权利,荒淫度日。
扶长庚出征时,他还在做着美梦。
梦着扶长庚和戍策军战死沙场;梦着扶家满门抄斩;梦着给东夷送点金银财宝,便可免遭侵略;梦着他稳坐皇位,一生奢靡。
实在可笑。
好在,扶长庚为自己、为百姓,都留了一手后路。
彼时,一声哨响划破天际,夹杂着扶家独特的暗号和哨音,四野风起,马蹄声震动,尘土飞扬。
一片模糊的沙尘中逐渐显出无数人影。
最前方英姿飒爽的少年郎领着一众精锐之师赫然而出,以不可挡之势,一举踏碎了敌军的包围圈。
一眼惊鸿,少年郎在战场上矫捷威风的身姿和风采,在许许多多将士眼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风景和希望。
此战捷,为大军争取到了些许的休整时间,算是小胜。
这——便是扶长庚所留的后手。
扶长庚少年有成,与夫人青梅竹马,早结良缘,膝下育有一子,其名扶策,青出于蓝胜于蓝。
只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却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少年将军了。
扶策在军中是个例外,十三岁初上战场,曾以一万精兵破十万敌围,一战成名,一时间风姿无二,史称——陵阳之战。
而此战的起因又同邻国相关。
宣纪毗邻大秦国,大秦兵强马壮,国力繁盛,积年累月,两国边境多有摩擦。
本也相安无事,只是适逢大秦皇帝垂暮,新帝登基,两人治国的理念截然相反。
秦先帝仁善主和,而新帝狠厉主战,自新朝以来,屡次发兵,从无败仗。
突然某一日,大秦十万铁骑就打上了宣纪边城,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攻三座城池。
便是因此战,昭景帝无奈之下迫于压力和现实,重新启用扶长庚。
但扶长庚多年不闻政事,未曾想,信任十足的守城将领中竟然出了叛徒,以至于被引入敌军包围圈。
急报匆匆送往朝中,昭景帝偏信谗言,并不打算真的派兵救援。
此事被当时还是个浮云子弟的扶策知晓,当即取了自己父亲的将军令牌,调走戍策军两万精兵,留下两封告罪书和先帝所赐玉牌而去。
彼时扶长庚所率兵士,已在围困中逐渐失力,若非扶家领军布阵之精湛,早被敌军虎口嚼碎,苦守至此,实属强弩之末。
所幸援军来得及时。
扶策所学,皆是扶长庚亲传,善武,更善兵,精心的谋划布下,奇谋百出,以一万精兵逆转局面,大破敌军包围口。
待扶长庚整合兵将后,迅速反扑突围,士气高涨,以汹汹气势连连追击,收复失地。
此战毕,扶家得以重回朝堂视野,扶策声名大噪,将功抵罪,昭景帝破例许其三品军职,随军戍策,一时间,风光无两。
不过昭景帝此举,木秀于林,更叫扶家如履薄冰。
此后几年,扶策一直随父学习,辗转征战,在军事和武术上的造诣进步神速,战场上的积累更是沉淀了一个正值朝气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