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吏瞅着卢知照面熟,又实在不敢得罪安明公主,未有一刻怠慢:“今日不比往常,您稍等,末官须得禀明掌院大人。”
卢知照偏是半步不让,一只脚已然踏过门限,斜眼睨着那小官:“掌院大人在再好不过,这门是我要闯的,我自会与他解释,你同我一道进去,便是尽了守门之责。”
小吏不语,提着心吊着胆,跟在她身后。
卢知照一进去便瞧见正堂内聚了乌泱泱的一群人,她穿过人群,引了一众怪异的目光,这才见到了跪在堂下的李玉章一行人。
胡继辉则高坐明堂。
未等她出声,那小吏已经近前:“掌院大人,末官失职,未能拦住堂下这位大人。”
胡继辉颇为意外:“不知卢姑娘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卢知照又将那玉制腰牌自袖中掏出,晃他一眼:“在下奉安明公主之命召李玉章前去问话。”
“呵呵,姑娘说笑了。”胡继辉面不改色,只瞥一眼犹跪在堂下的人,“李氏乃是外臣,怎会有幸得见公主,即使曾打过照面,这两人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卢知照气势丝毫不输,不客气地呛他:“大人这是质疑公主旨意?您若真是好奇得紧,便同我一道回去赴命,顺便亲口问问公主究竟寻他何事。”
胡继辉面上善色全无,往卢知照处走了两三步,半俯着身子贴近她:“别话里带刺地同本官讲话,这世道打狗要万万留心主人,你该庆幸这一点,不然你连翰林院的门也进不来。”
狗?
卢知照哂笑:“大人讲的对,不过新犬同旧狗撕扯,掉面子的也是主人罢,我尚能伏在主人膝下吹吹风,你待如何?”
胡继辉依旧不饶:“娘娘最难容忍有人假借她之名……”
话没讲完,便被卢知照出言喝断:“大人还没忘记娘娘秉性,再好不过!”
“哼!究竟是谁假借娘娘之名蓄意谋事,还要我往下说吗?”
她望向他的眼神愈加冰冷,让他一瞬记起了他的前主子,声势弱下去几分。
卢知照见状迅疾望向李玉章:“李大人,请随我走罢!”
堂下之人俱是一愕,胡继辉沉思着,他原先觉着皇后不会出手管此事,区区一个编修,他出计焚了工部旧料,顺带将其打入牢内候审,再在狱内使些手段,文弱书生抗不过牢狱之灾也是常有的事,以此永绝后患。
谁知这卢氏丝毫不退让,还扯出了什么安明公主,他背靠陈立康是不错,但断断没有违逆皇后的价码。
他早年为皇后做事,没有比他更清楚陛下对皇后的情谊。
罢了。
且不论如今的陈立康地位何其稳固,涉案的物证也付之一炬,没必要再为着区区一个编修的命得罪皇后了。
卢知照如愿携着李玉章离开。
“慢着。”胡继辉狡黠一喝,拎着那守门小吏的后脖颈,往卢李二人处一推,“你就随李大人走一趟,好好看,仔细着听,休要再怠慢差事,务必将他平安送回!”
卢知照面不改色,冲着身后的两人:“这就走罢!”
回程的步速比来时慢了不少,她的心却没有片刻放空,她清楚得很,撞南墙的痛就在前面等着她。
没办法,南墙于她是一片烈艳的红,暖炉似的,困住了也围拥着从前的她。
撞得值,她想。
颤颤巍巍走了好一会儿,李玉章终是憋闷不住,喉头干涩,羞愧难当:“卢姑娘,在下对不住你。”
卢知照淡淡道:“李大人哪里的话,你得公主赏识是件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方才胡大人刻意刁难于我也并非你的过错,何需你来致歉?”
至明寿殿外。
她脚步放缓,看一眼那位小吏,暖心地提醒道:“安明公主脾气古怪,你进去后紧跟着我便是,她不问话,你不作声,若她开口问话,你不知如何将话说得委婉,便递个眼神给我。我既将你牵扯进来,便会对你的生死负责。”
离了方才的情境,仔细一看这小吏,却见他十三四岁光景,长得白白净净,听了她这话也不见怯懦,端正身子应:“末官明白了,多谢大人。”
卢知照不再多言,刚入明寿殿,却被一旁相熟的婢女提醒,安明公主晌午时分去了皇后处用膳,午后应是歇在坤宁宫了。
卢知照浑身血液凝固,如遭雷劈,紧攥着掌心,靠着那点刺痛感,才清明了神思,稳住了险些踉跄的身子。
她略定了心神:“我险些忘了,公主先前是同我提过这一遭,烦劳两人同我再跑一趟坤宁宫。”
她这次的步速较前一次又要慢上几分,希冀能在途中碰上安明,直到望见熟悉的殿门才死心。
入坤宁宫后更是一路畅行无阻,卢知照留心瞥了眼内殿外的三盏纱灯,携两人入内。
烟香缭绕,皇后内殿常年执灯,白昼也不例外,周遭的八角灯衬得殿宇庄严更甚。
卢知照依礼一一参见,避开皇后探寻的目光,望着安明道:“殿下,您前几日曾夸过李玉章的策论作得不错,想要见他一面,探讨几番,我今日得了机会便请李氏来了。”
安明闻言微怔,她那时是动过见一见那行卷之人的心思,不料怎么追问卢知照,她都不愿透露,如今事情翻篇了,她却再度提起,还硬生生将那人领到了她身前。
这是什么章程?
她又顾及有皇后在侧,顺着卢知照的话头道:“李氏近前来。”
李玉章上前作礼:“翰林院编修李玉章拜见娘娘、公主。”
一道清亮的声音响起,安明正眼望去,这声无半点攀附之意的问安出自在卢知照身旁立着的那个青年人,他一袭青衣,站得挺直,不卑不亢。
“既如此,安明你便带着李氏出去罢,本宫想要歇息了。”皇后瞧一眼那小吏,悠悠开口:“翰林院的人也一道滚出去,本宫如何说的,你便如实禀告胡继辉,一个字也不准改。”
三人依言往门外去,李玉章与那小吏步态迟疑,前者忧心卢知照的退路,后者则被皇后方才的一席话吓得不轻。
安明经过卢知照时觑她一眼,卢知照身子不动,轻摇了摇头。
三人走后,卢知照跪在皇后面前,一言不发,良久,皇后终于出声:“去殿外跪,跪得宫内人尽皆知才好。”
暮秋的夕阳落得太早,还没叫人反应过来黄昏已至,整座殿宇便已堕入黑夜,雨声随着夜幕稀稀落落地拢上房檐。
“姑姑,什么时辰了?”
“酉时了。卢知照已经在殿外跪了足足三个时辰了。”
皇后蹩眉问:“张霁还未出宫?”
秀漪又将新进的金丝炭添了些,应道:“张大人宿在宫内也是常有的,但这回定是冲着明镜堂的事磋磨陛下,小卢今日行事实在欠妥,陛下恐也推脱不了。”
她瞧皇后不再说话,试探道:“秋深露重,娘娘打算让她跪到何时啊?”
皇后冷哼一声:“她今日所行叫她死百次也不为过。杨文琼虽没能调任京都,可到底是离了湖广,这份情却只换了张霁区区几十日的讲习,姑姑莫要再为她求情。”
雨声湍急,忽有一婢女入殿来报,张大人已至殿外。
张霁自卢知照走后去寻陛下,在御书房内待到黄昏,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鬼使神差地,在出宫前想见她一见。
漂泊大雨中,他执伞向她走近,立在了那个微弓着脊背的人影身旁。
饶是卢知照如此不屈的性子,在雨中跪上一两个时辰,挺直的脊背也会被一点点击弯,肉体凡胎使然。
张霁想要蹲下来,凑近她,好好瞧一瞧她面上的情态,看看彼时同他牙尖嘴利、丝毫不退的女子如今是何种模样。
可是他知道他不能弯腰,也不敢细想,甚至连这一次探访也本不该有。
在旁人眼中,他与她不睦已久,应该寻机挖苦她,打压她,使尽一切手段将她阻绝在庙堂之外。
他握着伞柄的手有些发酸,下一刻却攥得更紧。
暮色迷蒙。他突然有些庆幸,旁人看不见他脊背发颤,伞纸轻晃。
受这连天的雨幕阻隔,谁也瞧不清他眼底的激流。
在世人眼里,他今夜就是为着她的狼狈样态而来。
再好不过。
他目不转视,只望着前方,眼里盛下的是一片静寂的漆黑。
“悔吗?”
张霁声音清透,却不失威严,在卢知照听来,却像是在审讯刑案的罪犯:
“你可知错,如果再来一次可会再犯?”
卢知照脑袋昏昏沉沉,却自顾自觉得,他言辞之中却又掺杂了些别的情绪,品不明,道不尽。
依着他对李玉章的态度,他此行应该奚落她才是。
他总是这样,短短几个字,也能叫她思量个半天。
可是当下她的双颊被雨箭刺得生疼,周遭积下的雨水早已将棉裤浸透,一丝一缕侵入她的皮肤,像是跪在倒刺上,没有一寸喘息的余地。
雨夜的凉寒渗入心脏。
她的双腿还没有麻木,那些痛都是切实的,丝丝缕缕往上爬,随着拍击她额头的寒风一股脑涌入她的天灵,麻痹她的神经,似地狱里的阴律司宣告判词——
“这就是不自量力的下场……卢知照,你错了,大错特错,不自量力,这份惩处、这份痛拜你的愚蠢与自大所赐……”
她想,她应该回张霁一句“是的,我错了,我肉身的痛宣告了我的错,我不该忽视张大人的好言相劝”。
她应该像无数次与他插诨打科那样,无关痛痒地答他的话。
可是她错了吗?
迷离的心声被肉身无法承受的痛感唤起,一发不可收拾。
她断断续续地说:“我不后悔。我……后怕。”
“在听闻翰林院那档子事之后,我即刻意识到了胡继辉的意图,他对工部旧档的不干净一清二楚,所以挑了李玉章,因为他就算索了李玉章的命,也无人替他叫冤,替他不平。”
她的声音近乎嘶哑:“可是,在想到破局之法时,我犹豫了……那样千钧一发的关头,我犹豫了。原来这个朝堂确凿是吃人的。所以我后怕,怕我此番一丢初心就再也寻不回来了。”
她很想问问张霁——你就是如此被食掉了赤子之心吗?!
这半句话被卢知照堵在心口,随风雨声湮灭在皇城的黑夜。
她艰难地扬起头看他:“张亭林,你知道吗?若往前倒推个几年,在无辜之人命悬一线的时候,我绝不会有一刻的犹疑与迟钝。”
张霁心流一滞,从没想过,在此刻,在她身陷囹圄的时段,困住她的不是脱困之法,而是自救之道。
她不光是在救李玉章,更是一场堵上前程的自救。
救心气与风骨出这人心藩篱的求生之道。
他听出来,她语气里有自豪,执拗,困惑,懊悔……
还有风雨都盖不住的苍劲的无力与愤懑。
她与他一样,对这个时局心怀无力,而她的这份无力居然是充满生气的,是永不言败的。
她探寻的目光搅得他心乱如麻,他无奈一哂。
他在她面前,终是抬不起头的。
卢知照偏是半步不让,一只脚已然踏过门限,斜眼睨着那小官:“掌院大人在再好不过,这门是我要闯的,我自会与他解释,你同我一道进去,便是尽了守门之责。”
小吏不语,提着心吊着胆,跟在她身后。
卢知照一进去便瞧见正堂内聚了乌泱泱的一群人,她穿过人群,引了一众怪异的目光,这才见到了跪在堂下的李玉章一行人。
胡继辉则高坐明堂。
未等她出声,那小吏已经近前:“掌院大人,末官失职,未能拦住堂下这位大人。”
胡继辉颇为意外:“不知卢姑娘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卢知照又将那玉制腰牌自袖中掏出,晃他一眼:“在下奉安明公主之命召李玉章前去问话。”
“呵呵,姑娘说笑了。”胡继辉面不改色,只瞥一眼犹跪在堂下的人,“李氏乃是外臣,怎会有幸得见公主,即使曾打过照面,这两人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卢知照气势丝毫不输,不客气地呛他:“大人这是质疑公主旨意?您若真是好奇得紧,便同我一道回去赴命,顺便亲口问问公主究竟寻他何事。”
胡继辉面上善色全无,往卢知照处走了两三步,半俯着身子贴近她:“别话里带刺地同本官讲话,这世道打狗要万万留心主人,你该庆幸这一点,不然你连翰林院的门也进不来。”
狗?
卢知照哂笑:“大人讲的对,不过新犬同旧狗撕扯,掉面子的也是主人罢,我尚能伏在主人膝下吹吹风,你待如何?”
胡继辉依旧不饶:“娘娘最难容忍有人假借她之名……”
话没讲完,便被卢知照出言喝断:“大人还没忘记娘娘秉性,再好不过!”
“哼!究竟是谁假借娘娘之名蓄意谋事,还要我往下说吗?”
她望向他的眼神愈加冰冷,让他一瞬记起了他的前主子,声势弱下去几分。
卢知照见状迅疾望向李玉章:“李大人,请随我走罢!”
堂下之人俱是一愕,胡继辉沉思着,他原先觉着皇后不会出手管此事,区区一个编修,他出计焚了工部旧料,顺带将其打入牢内候审,再在狱内使些手段,文弱书生抗不过牢狱之灾也是常有的事,以此永绝后患。
谁知这卢氏丝毫不退让,还扯出了什么安明公主,他背靠陈立康是不错,但断断没有违逆皇后的价码。
他早年为皇后做事,没有比他更清楚陛下对皇后的情谊。
罢了。
且不论如今的陈立康地位何其稳固,涉案的物证也付之一炬,没必要再为着区区一个编修的命得罪皇后了。
卢知照如愿携着李玉章离开。
“慢着。”胡继辉狡黠一喝,拎着那守门小吏的后脖颈,往卢李二人处一推,“你就随李大人走一趟,好好看,仔细着听,休要再怠慢差事,务必将他平安送回!”
卢知照面不改色,冲着身后的两人:“这就走罢!”
回程的步速比来时慢了不少,她的心却没有片刻放空,她清楚得很,撞南墙的痛就在前面等着她。
没办法,南墙于她是一片烈艳的红,暖炉似的,困住了也围拥着从前的她。
撞得值,她想。
颤颤巍巍走了好一会儿,李玉章终是憋闷不住,喉头干涩,羞愧难当:“卢姑娘,在下对不住你。”
卢知照淡淡道:“李大人哪里的话,你得公主赏识是件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方才胡大人刻意刁难于我也并非你的过错,何需你来致歉?”
至明寿殿外。
她脚步放缓,看一眼那位小吏,暖心地提醒道:“安明公主脾气古怪,你进去后紧跟着我便是,她不问话,你不作声,若她开口问话,你不知如何将话说得委婉,便递个眼神给我。我既将你牵扯进来,便会对你的生死负责。”
离了方才的情境,仔细一看这小吏,却见他十三四岁光景,长得白白净净,听了她这话也不见怯懦,端正身子应:“末官明白了,多谢大人。”
卢知照不再多言,刚入明寿殿,却被一旁相熟的婢女提醒,安明公主晌午时分去了皇后处用膳,午后应是歇在坤宁宫了。
卢知照浑身血液凝固,如遭雷劈,紧攥着掌心,靠着那点刺痛感,才清明了神思,稳住了险些踉跄的身子。
她略定了心神:“我险些忘了,公主先前是同我提过这一遭,烦劳两人同我再跑一趟坤宁宫。”
她这次的步速较前一次又要慢上几分,希冀能在途中碰上安明,直到望见熟悉的殿门才死心。
入坤宁宫后更是一路畅行无阻,卢知照留心瞥了眼内殿外的三盏纱灯,携两人入内。
烟香缭绕,皇后内殿常年执灯,白昼也不例外,周遭的八角灯衬得殿宇庄严更甚。
卢知照依礼一一参见,避开皇后探寻的目光,望着安明道:“殿下,您前几日曾夸过李玉章的策论作得不错,想要见他一面,探讨几番,我今日得了机会便请李氏来了。”
安明闻言微怔,她那时是动过见一见那行卷之人的心思,不料怎么追问卢知照,她都不愿透露,如今事情翻篇了,她却再度提起,还硬生生将那人领到了她身前。
这是什么章程?
她又顾及有皇后在侧,顺着卢知照的话头道:“李氏近前来。”
李玉章上前作礼:“翰林院编修李玉章拜见娘娘、公主。”
一道清亮的声音响起,安明正眼望去,这声无半点攀附之意的问安出自在卢知照身旁立着的那个青年人,他一袭青衣,站得挺直,不卑不亢。
“既如此,安明你便带着李氏出去罢,本宫想要歇息了。”皇后瞧一眼那小吏,悠悠开口:“翰林院的人也一道滚出去,本宫如何说的,你便如实禀告胡继辉,一个字也不准改。”
三人依言往门外去,李玉章与那小吏步态迟疑,前者忧心卢知照的退路,后者则被皇后方才的一席话吓得不轻。
安明经过卢知照时觑她一眼,卢知照身子不动,轻摇了摇头。
三人走后,卢知照跪在皇后面前,一言不发,良久,皇后终于出声:“去殿外跪,跪得宫内人尽皆知才好。”
暮秋的夕阳落得太早,还没叫人反应过来黄昏已至,整座殿宇便已堕入黑夜,雨声随着夜幕稀稀落落地拢上房檐。
“姑姑,什么时辰了?”
“酉时了。卢知照已经在殿外跪了足足三个时辰了。”
皇后蹩眉问:“张霁还未出宫?”
秀漪又将新进的金丝炭添了些,应道:“张大人宿在宫内也是常有的,但这回定是冲着明镜堂的事磋磨陛下,小卢今日行事实在欠妥,陛下恐也推脱不了。”
她瞧皇后不再说话,试探道:“秋深露重,娘娘打算让她跪到何时啊?”
皇后冷哼一声:“她今日所行叫她死百次也不为过。杨文琼虽没能调任京都,可到底是离了湖广,这份情却只换了张霁区区几十日的讲习,姑姑莫要再为她求情。”
雨声湍急,忽有一婢女入殿来报,张大人已至殿外。
张霁自卢知照走后去寻陛下,在御书房内待到黄昏,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鬼使神差地,在出宫前想见她一见。
漂泊大雨中,他执伞向她走近,立在了那个微弓着脊背的人影身旁。
饶是卢知照如此不屈的性子,在雨中跪上一两个时辰,挺直的脊背也会被一点点击弯,肉体凡胎使然。
张霁想要蹲下来,凑近她,好好瞧一瞧她面上的情态,看看彼时同他牙尖嘴利、丝毫不退的女子如今是何种模样。
可是他知道他不能弯腰,也不敢细想,甚至连这一次探访也本不该有。
在旁人眼中,他与她不睦已久,应该寻机挖苦她,打压她,使尽一切手段将她阻绝在庙堂之外。
他握着伞柄的手有些发酸,下一刻却攥得更紧。
暮色迷蒙。他突然有些庆幸,旁人看不见他脊背发颤,伞纸轻晃。
受这连天的雨幕阻隔,谁也瞧不清他眼底的激流。
在世人眼里,他今夜就是为着她的狼狈样态而来。
再好不过。
他目不转视,只望着前方,眼里盛下的是一片静寂的漆黑。
“悔吗?”
张霁声音清透,却不失威严,在卢知照听来,却像是在审讯刑案的罪犯:
“你可知错,如果再来一次可会再犯?”
卢知照脑袋昏昏沉沉,却自顾自觉得,他言辞之中却又掺杂了些别的情绪,品不明,道不尽。
依着他对李玉章的态度,他此行应该奚落她才是。
他总是这样,短短几个字,也能叫她思量个半天。
可是当下她的双颊被雨箭刺得生疼,周遭积下的雨水早已将棉裤浸透,一丝一缕侵入她的皮肤,像是跪在倒刺上,没有一寸喘息的余地。
雨夜的凉寒渗入心脏。
她的双腿还没有麻木,那些痛都是切实的,丝丝缕缕往上爬,随着拍击她额头的寒风一股脑涌入她的天灵,麻痹她的神经,似地狱里的阴律司宣告判词——
“这就是不自量力的下场……卢知照,你错了,大错特错,不自量力,这份惩处、这份痛拜你的愚蠢与自大所赐……”
她想,她应该回张霁一句“是的,我错了,我肉身的痛宣告了我的错,我不该忽视张大人的好言相劝”。
她应该像无数次与他插诨打科那样,无关痛痒地答他的话。
可是她错了吗?
迷离的心声被肉身无法承受的痛感唤起,一发不可收拾。
她断断续续地说:“我不后悔。我……后怕。”
“在听闻翰林院那档子事之后,我即刻意识到了胡继辉的意图,他对工部旧档的不干净一清二楚,所以挑了李玉章,因为他就算索了李玉章的命,也无人替他叫冤,替他不平。”
她的声音近乎嘶哑:“可是,在想到破局之法时,我犹豫了……那样千钧一发的关头,我犹豫了。原来这个朝堂确凿是吃人的。所以我后怕,怕我此番一丢初心就再也寻不回来了。”
她很想问问张霁——你就是如此被食掉了赤子之心吗?!
这半句话被卢知照堵在心口,随风雨声湮灭在皇城的黑夜。
她艰难地扬起头看他:“张亭林,你知道吗?若往前倒推个几年,在无辜之人命悬一线的时候,我绝不会有一刻的犹疑与迟钝。”
张霁心流一滞,从没想过,在此刻,在她身陷囹圄的时段,困住她的不是脱困之法,而是自救之道。
她不光是在救李玉章,更是一场堵上前程的自救。
救心气与风骨出这人心藩篱的求生之道。
他听出来,她语气里有自豪,执拗,困惑,懊悔……
还有风雨都盖不住的苍劲的无力与愤懑。
她与他一样,对这个时局心怀无力,而她的这份无力居然是充满生气的,是永不言败的。
她探寻的目光搅得他心乱如麻,他无奈一哂。
他在她面前,终是抬不起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