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摊主终于到时,好安才发现自己失算了。白晒荔枝晒得居然不是纯纯的荔枝肉,而是整个带壳的荔枝!

    一辆车不够了。

    但买都买了,又咋办呢,总不能扔了,带着呗。

    临行前黄阿公又送了很多当地的特产,有药材、有酒,有水果。

    酒是之前海运畅行时,樾州聚集了大量外国人,他们用甘蔗酿酒,放在橡木桶里陈化。色如琥珀,口感清新醇厚,又带有独特的甘蔗香。

    水果居然有菠萝蜜和香蕉!

    菠萝蜜就叫菠萝蜜,香蕉当地叫甘焦。菠萝蜜是舶来物,最开始音译为“频那挲”,后来才改名为菠萝蜜已经在本土种植一百年多了,一个有好安三个头大。

    香蕉种植时间更久,好安认知里香焦应该是软糯香甜的,但现在的香蕉味似葡萄,口感甜脆,还有种子。

    可惜香蕉放不久,菠萝蜜倒是没问题。果肉味甜,吃法多样。果核加盐水煮就能开吃,粉粉糯糯香香,和板栗菱角差不多。就连果肉之间的丝都可凉拌可炒菜,简直浑身是宝。

    从岷州坐船回平陵就不是客船了,有货物只能坐商船。商船主要以运货为主,居住空间十分有限。

    底层储存货物,中间是船工休息区和大通铺。最上面才是船长的房间和几个单间。

    这艘船容量巨大,好安的货只占了边边角角,可大小算个商队,船长便给她匀了一个小单间,其他人只能去挤大通铺了。

    单间床铺齐全,但不能在房间单独烧水做饭,用水都要去中间层的锅炉房打水。要是想洗把澡还得和锅炉房提前说。

    回程不顺风,好安在海上摇摇晃晃十几天才回到平陵,此时已经六月下旬,这一趟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好在收获不错。

    一下船,好安就看见了在码头等着的谢宗林。

    “你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到!”好安面露惊喜。

    “我按照你之前写信的时间估摸你们就这几天到。”谢宗林顺手接过好安肩膀上的包裹:“还顺利吗?”

    “顺利!”好安笑道,讲了一些路上遇到的趣事,二人便一起走到卸货的地方:“甘蔗今天卸下来就拖回村里,今年一年的糖不用愁了。”

    “赵叔他们不在平陵歇息一晚吗?”谢宗林有些意外。

    现在是辰时,等卸完货少说也要巳时,带着这么多甘蔗往好家村赶说不定下半夜才能到。

    “反正都得赶夜路,赵叔他们觉得早赶晚赶都得赶,不如早赶早回家。而且车上还有甘蔗苗,还是尽早种下去放心。”

    这时,赵叔拎了两条腌过的海鱼走来,看样子是准备和甘蔗一起带回去。

    “专门买这个?”好安愣住:“在船上十几天顿顿咸鱼没吃够?”

    赵叔笑道:“当然吃够了,但这两条不一样,是用酒腌过的,我带回去给媳妇尝尝。”

    好安凑过去闻了闻,确实酒香醇厚。她转头看向谢宗林,问道:“你吃不吃?”

    谢宗林微愣,随即点头道:“吃。”

    赵叔挑眉,目光意味深长的在好安和谢宗林之间扫了扫,说道:“那船工就在前面买水呢,按条卖。你去了就说是我介绍的一定要让他挑和我这个块头差不多大的!”

    好安刚和船工说完话,忽然瞅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你马上和他去拿鱼,我去找个人。”

    “怎么了?”谢宗林问道。

    好安撸起袖子,气鼓鼓说道:“我们去的船根本不到樾州,那卖鱼的陈二瞎多收我船票钱!”

    这账必须算。

    回来后的几天,好安变得更加忙碌,三天两头不着家,好记还是谢宗林在搭理。

    好家村榨甘蔗汁的架子设计好了,离搭好能用还要两三天,好安便忙里偷闲回了趟平陵。

    谢宗林特意做了好安喜欢吃的黄金玉米烙。

    好安:“现在就有嫩玉米?”

    “昨天还没看到,今早刚好有一个婶子挑了一箩筐,我记得你爱吃就全买了。”谢宗林夹起一块玉米烙,满眼期待的递给好安。

    “看来我回来的真是时候!”好安美滋滋道。

    金黄的玉米颗颗分明,紧密的排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勾连他们的糯米粉也被炸成金黄色,和糖粉混在一起衬得玉米烙晶莹剔透。

    一口咬下去又脆又糯。

    “脆而不碎,能出师了!”好安竖了个大拇指。

    谢宗林笑了笑,道:“你喜欢就行。”

    玉米烙要趁热吃口感才好,好安饭还没吃就连吃了三块。

    “还有其他菜呢。”谢宗林见好安吃玉米烙就要吃饱了,赶紧把其他菜也端了上来。

    水煮肉片、剁椒鱼头、糖醋排骨、干煸四季豆。

    都是好安爱吃的,也是他最擅长的。

    一个做、一个品,二人吃得正起劲时,后院的门响了:“开门呐,是我。”

    这声音一听,谢宗林默默地闭了闭眼。

    王宁不论是在万和县还是在平陵一如既往的掐着饭点来。

    “你回来啦。”王宁见开门的是好安略微吃惊,“呦,两人小酒喝着,小菜吃着。有我一份吗?”

    “当然有啊,不就多双碗筷的事。”好安说道:“看在这次你介绍的黄阿公的份上不收你钱,仅此一次。”

    王宁:“就值一次啊,还三个辣的菜,我就能吃俩!”

    “免费的还挑,用水涮涮。”好安正要起身去给王宁拿碗筷,却被谢宗林抢先一步。

    超大一碗的水和摞成山的米饭,赶紧吃完,赶紧走。

    但王宁明显没明白谢宗林的用意,把米饭放到一边,一副要慢慢吃菜的样子。

    “你来平陵干嘛?”好安问道。

    “我也刚回来,路过。”王宁“斯哈”道。

    好安:“你还在收辣椒?”

    “对。”王宁点头道:“之前收了一船以为够了,没想到北边、西边、西北边,反正就是除了南边哪哪都好卖!地里还没摘的也已经预订出去了,夏天播种的时候我二叔又清了一个庄子的地,三十几亩全种辣椒!”

    好安:“看来今年分红的时候我要变富婆了。”

    “对,不过你这个年纪不应该叫婆,应该叫富小娘子。”王宁这才几杯酒水下肚说话已经舌头打结了。

    “这酒我怎么喝着晕晕的!”王宁眨了眨无法聚焦的眼睛,说道:“我先趴一会等会起来吃。”

    “晕吗?”好安闻了闻酒杯,这甘蔗酿的酒发酵后经过了蒸馏,但最多也就二十几度。

    王宁酒量这么差吗?

    “可能不习惯吧。”谢宗林拿过专门给王宁斟酒的酒壶,心虚道。

    两种酒兑在一起,谁喝不晕。

    “把他扛屋里去吧。”好安说道:“这么大一个人趴这有点碍事。”

    “事!”

    谢宗林还没起身,王宁“噌”一下弹了起来。

    “我有事!”

    说着,王宁把手伸进怀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封信,一边把拿信的那只手杵到谢宗林眼前,一边看向好安道:“嘻嘻。我哥的信,但不是给你。”

    谢宗林:“我的?”

    “对啊,专门这给你的。”王宁笑了笑,然后毫无预兆地栽了下去。

    “你俩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都发展成笔友了?”好安震惊。

    这个年代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她没记错的话王宣上次来好记躲雨之后没两天就被召回京了,年都没过完。他和谢宗林总共都没说过几句话吧。

    谢宗林也一脸懵,他和王宣绝对算不上是能写信的关系。

    “快打开看看!”好安说道。

    二人没一个留意王宁脑门上粘了鱼刺。

    好安见谢宗林脸色逐渐严肃,连忙问道:“写的什么。”

    “哦。”谢宗林收起信,故作轻松道:“他说朝廷已经决定要派兵剿匪了。”

    “樾州的水匪?!”好安眉毛一挑。

    谢宗林:“对,但有些事还没定所以现在没对外公布,不过估计也快了。”

    剿水匪,好安眼珠转了转,连忙放下筷子饭也顾不上吃了,回屋拿出一个盒子。

    碗碟茶盏都被推到一边,盒子放C位。

    然后,好安开始数钱。

    “这是要干什么?”谢宗林不解。

    好安低头道:“我在樾州认识了一个造船的。

    一张、两张、三张……

    他们船坊正缺钱,

    十四、十五、十六……

    我要入股!”

    大半年下来,好安也攒了不少钱,一半都是辣椒作坊的分红。

    “这不是准备买铺子的钱吗?”谢宗林说道。

    “铺子什么时候都能买。但这个机会错过就不在。”好安掏出笔,一边写信,一边说道:“他那个船坊实力和口碑都不错,只不过是因为水匪的问题丟货赔了不少钱,后面又没有新单子补上,钱周转不开。要是等剿匪的消息传过去肯定有很多人想投。我现在就是要利用这个信息差,赶紧入股。”

    银票已经被分成两摞,一摞多,一摞少。显而易见多的是要花出去的。

    “后面糖坊还有花钱的地方怎么办。”谢宗林问道。

    好安停下笔,视线转向已经睡着的王宁,开口说道:“我手里还有不少的方子……”

章节目录

好记甜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原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原源并收藏好记甜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