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清晨,云雾尚未完全散去。青石板路上残留着昨夜微雨的痕迹,行人踩过时,留下深浅不一的足印。街边茶肆里,三两老者正倚着窗台,捧着热茶闲谈,而远远的,‘墨瀚约’书肆已然映入眼帘。
这书肆自从搬迁后,门面比当初在崇仁坊时更加宽敞气派,檐下高挂的木制匾额泛着温润的光泽,‘墨瀚约’三字苍劲浑厚,仿佛隐隐透出墨香。两侧门柱上悬着一副牌匾,左曰:“墨韵流芳,卷藏今古乾坤事”,右曰:“书香四溢,文载春秋岁月情”,字迹遒劲,令人驻足便生敬意。店门外,几个书架上陈列着时下热门的书籍,不时有学子或文人停步翻阅,整个场景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沈知微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书肆,一股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扑面而来,让她瞬间感到心旷神怡,人也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店内的光线柔和而温暖,书架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让人目不暇接。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从天文地理到兵法谋略,几乎各个科目都有所涉略。
书肆的掌柜还是原先在崇仁坊时的那位,他正坐在柜台后,手中拿着毛笔,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从《贞观政要》堆后探出身,一眼便认出了沈知微,脸上立刻露出了和蔼的笑容:“哟,这不是沈娘子吗?稀客,稀客呀。”
沈知微微微欠身,唇角含笑:“掌柜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掌柜捻须一笑,连连点头:“托娘子的福,一切都好。”说着,他放下手中毛笔,“娘子今日可是要买书?有想找的类别吗?”
“正是。”沈知微环顾四周,似在思索。“今日倒想寻些特别的。”
掌柜的从案台后绕出,热情地询问沈知微的需求,随后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店内的各类书籍。沈知微一边听着掌柜的介绍,一边在书架间穿梭,目光在一本本厚重的书籍上扫过,心中却有些犯愁。那崔怀瑾身份高,学识深,自己实在不知道他平日喜欢读些什么书,这礼物选起来还真是有些棘手。
略一犹豫,沈知微问:“掌柜的,实不相瞒,我想寻一本书送给崔侍郎,只是不知他平日喜欢读些什么书,您能否给我些建议?”
话音落下,掌柜的笑容微顿,面上依旧和蔼,眼中却闪过一丝警惕。他经商多年,达官显贵的喜好轻易不可外传,以免节外生枝。于是,他捻须沉吟了一下,含蓄地摇头道:“娘子,恕小人孤陋寡闻,侍郎大人的喜好,小人可不敢妄言啊。”
沈知微虽有些失望,但她能理解掌柜的难处,毕竟世道复杂,谨慎行事是人之常情。就在她准备转身继续寻找时,掌柜想到当初崔怀瑾给沈知微‘送书’的事情,心想自己最好也不要太过生硬地拒绝这小娘子。
于是,他话风一转,又委婉地说道:“只是……小人记得,崔侍郎素来爱书,尤其对礼部事务相关的书目关注颇多。娘子不妨看看这一类?”
沈知微微听罢,了然地点了点头。略施一礼道:“多谢掌柜指点。”
掌柜忙摆手:“岂敢岂敢,小人不过随口一提,都是瞎猜,谈何指点。”
沈知微沿着书架慢慢浏览,书肆里的书种类繁多,史书、经义、诗集、地理志、奇闻录……应有尽有,一排排书架像是诉说着大唐的繁荣与学术昌盛,沈知微看得目不暇接。
她指尖在一卷卷书脊上轻轻掠过,划过《西域风物考》,又拂过《大唐开元礼》。正当犹豫之际,突然间,目光被一本名为《山海奇服录》的书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精美,上面绘着各国贵族的服饰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沈知微轻轻拿起书,随意翻开一页,立刻被其中插图吸引。和之前崔怀瑾推荐给她的《大唐服志》不同,《大唐服志》以大唐各类人群服饰特点为主,番邦外国服饰特点为辅。而这本《山海奇服录》则主要针对非大唐各国贵族服饰,其介绍详细、生动,从服饰的材质、款式到颜色搭配,甚至是配饰的选择,都有详尽的描述。
‘竟然连高丽与波斯的服饰都有记载?’沈知微看得出神,心中一阵惊叹。这不仅是一本服饰指南,更像是一部文化交流的缩影。‘不错,既与崔侍郎专业对口,又与我的专业相关,里面有些细节我还可以凭借知识再甄补到位,说不定他能喜欢。” 她连忙将书拿到手中,快步走到掌柜的案台前,将书轻轻放下,继而又转身去挑选其他书籍。
掌柜远远看见她挑中这本书,心中暗自思忖:果然,这沈娘子与崔侍郎有点渊源,崔侍郎平日便对这类书籍兴趣颇浓,沈娘子竟能一挑便中,看来知之甚深。
他掩下心中揣测,面上不露端倪,只笑着说:“娘子果然眼光独到,这书确是难得一见的佳品。”
选定礼物后,沈知微又转到书肆的第一进,专门陈列童书与启蒙类书籍的区域。此处书架较低,显然是为孩童设计。几名小郎君正坐在架子下翻看一本带插画的小册子,时不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讨论着什么。
沈知微也曾想过自己动手创作故事,以此来打造锦童斋独特的玩偶 IP。但她清楚,一来自己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兼顾所有想要做的事情,‘锦童斋’的日常事务已经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二来自己创作的故事不一定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就算有潜力,也需要时间去打磨和推广。
可市场变幻不等人,当下最要紧的是先购买在孩童中已经火爆的版权,借势热门童话,将主人公形象制成玩偶,让孩子们一见便生亲近之感,掀起第一波风潮。
经过一番挑选,沈知微选了几本自己觉得不错的童书,再次来到掌柜面前,询问道:“掌柜的,您帮我看看,我选的这几本童书,在小郎君、小娘子中可受欢迎?”
掌柜接过书,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肯定的笑容,点头说道:“沈娘子眼光真不错,这几本可都是当下的大热门。您瞧,这一本《童趣仙记》,讲的是几个孩童误入仙境的奇幻冒险故事。还有这本《小将军奇遇记》,则讲了一个少年从士兵成长为英雄的故事,情节热血,小儿郎们都向往的很。”
沈知微颔首,将《山海奇服录》与几本童书一起结账,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书肆。
-------------
许宅,夜深,灯火昏黄。
沈知微将买来的书一一摊开在书桌上,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她略显倦意的面容上。
她拿起《山海奇服录》,目光在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上流连,忍不住低声感叹:“大唐当真是包罗万象,竟能如此详尽地记录各地服饰,连弹丸小国也不例外。”
她细细研读,时而停下来,将笔蘸墨,在书页的空白处补充自己的见解,分析经济、政治、气候等因素对各地服饰设计的影响,夹杂着她在后世所学的专业知识。例如:
“大食——地处商业枢纽,金银丰饶,政治等级森严,气候炎热干旱。服饰多用亚麻,长袍宽松,散热防风沙。宗教对图案有禁忌,纹饰以几何和植物为主,阿巴亚长袍华美庄重,尽显尊贵。”
“东瀛——经济以耕渔为主,文化仿唐而有改。气候多湿多雨,棉质衣物吸湿透气,宽袖和服既美观又实用,可裹物而行。资源匮乏,服饰装饰精巧,刺绣印染极尽风雅。”
她写得入神,连时间的流逝都未察觉。
直到放下笔,沈知微才发觉窗外夜色已深,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她靠着椅背,轻轻伸展腰身,听着烛火微微炸开的轻响,揉了揉酸涩的手腕,目光落在案上的《山海奇服录》,若有所思地叹道:“这书确实是好东西,只是该如何送给崔侍郎才显得合适呢?”
她指腹轻轻摩挲着封面,暗想:这位侍郎大人可不是慧心温良、审慎守成的郑家二郎。
沈知微思及与崔怀瑾不多的几次接触,他惯来言辞有礼,却又不露声色地掌控着谈话的节奏,让人即便并未察觉什么压力,却无端生出几分谨慎。他不高声,也不疾言厉色,但只要一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端重清卓的威仪。
他虽常带笑意,却与其他郎君惯常流露出的温文谦和不同,那笑意清淡,不带多少情绪,仿佛江面上的月色,倒映在水中,虽能看见,却摸不着,令人难辨真心。
沈知微摩挲着书的封面,眼中闪过思索。灯火摇曳照着她的影子也在摇晃,仿佛与她一同沉吟一个既得体又不唐突的答案。
这书肆自从搬迁后,门面比当初在崇仁坊时更加宽敞气派,檐下高挂的木制匾额泛着温润的光泽,‘墨瀚约’三字苍劲浑厚,仿佛隐隐透出墨香。两侧门柱上悬着一副牌匾,左曰:“墨韵流芳,卷藏今古乾坤事”,右曰:“书香四溢,文载春秋岁月情”,字迹遒劲,令人驻足便生敬意。店门外,几个书架上陈列着时下热门的书籍,不时有学子或文人停步翻阅,整个场景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沈知微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书肆,一股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扑面而来,让她瞬间感到心旷神怡,人也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店内的光线柔和而温暖,书架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让人目不暇接。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从天文地理到兵法谋略,几乎各个科目都有所涉略。
书肆的掌柜还是原先在崇仁坊时的那位,他正坐在柜台后,手中拿着毛笔,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从《贞观政要》堆后探出身,一眼便认出了沈知微,脸上立刻露出了和蔼的笑容:“哟,这不是沈娘子吗?稀客,稀客呀。”
沈知微微微欠身,唇角含笑:“掌柜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掌柜捻须一笑,连连点头:“托娘子的福,一切都好。”说着,他放下手中毛笔,“娘子今日可是要买书?有想找的类别吗?”
“正是。”沈知微环顾四周,似在思索。“今日倒想寻些特别的。”
掌柜的从案台后绕出,热情地询问沈知微的需求,随后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店内的各类书籍。沈知微一边听着掌柜的介绍,一边在书架间穿梭,目光在一本本厚重的书籍上扫过,心中却有些犯愁。那崔怀瑾身份高,学识深,自己实在不知道他平日喜欢读些什么书,这礼物选起来还真是有些棘手。
略一犹豫,沈知微问:“掌柜的,实不相瞒,我想寻一本书送给崔侍郎,只是不知他平日喜欢读些什么书,您能否给我些建议?”
话音落下,掌柜的笑容微顿,面上依旧和蔼,眼中却闪过一丝警惕。他经商多年,达官显贵的喜好轻易不可外传,以免节外生枝。于是,他捻须沉吟了一下,含蓄地摇头道:“娘子,恕小人孤陋寡闻,侍郎大人的喜好,小人可不敢妄言啊。”
沈知微虽有些失望,但她能理解掌柜的难处,毕竟世道复杂,谨慎行事是人之常情。就在她准备转身继续寻找时,掌柜想到当初崔怀瑾给沈知微‘送书’的事情,心想自己最好也不要太过生硬地拒绝这小娘子。
于是,他话风一转,又委婉地说道:“只是……小人记得,崔侍郎素来爱书,尤其对礼部事务相关的书目关注颇多。娘子不妨看看这一类?”
沈知微微听罢,了然地点了点头。略施一礼道:“多谢掌柜指点。”
掌柜忙摆手:“岂敢岂敢,小人不过随口一提,都是瞎猜,谈何指点。”
沈知微沿着书架慢慢浏览,书肆里的书种类繁多,史书、经义、诗集、地理志、奇闻录……应有尽有,一排排书架像是诉说着大唐的繁荣与学术昌盛,沈知微看得目不暇接。
她指尖在一卷卷书脊上轻轻掠过,划过《西域风物考》,又拂过《大唐开元礼》。正当犹豫之际,突然间,目光被一本名为《山海奇服录》的书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精美,上面绘着各国贵族的服饰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沈知微轻轻拿起书,随意翻开一页,立刻被其中插图吸引。和之前崔怀瑾推荐给她的《大唐服志》不同,《大唐服志》以大唐各类人群服饰特点为主,番邦外国服饰特点为辅。而这本《山海奇服录》则主要针对非大唐各国贵族服饰,其介绍详细、生动,从服饰的材质、款式到颜色搭配,甚至是配饰的选择,都有详尽的描述。
‘竟然连高丽与波斯的服饰都有记载?’沈知微看得出神,心中一阵惊叹。这不仅是一本服饰指南,更像是一部文化交流的缩影。‘不错,既与崔侍郎专业对口,又与我的专业相关,里面有些细节我还可以凭借知识再甄补到位,说不定他能喜欢。” 她连忙将书拿到手中,快步走到掌柜的案台前,将书轻轻放下,继而又转身去挑选其他书籍。
掌柜远远看见她挑中这本书,心中暗自思忖:果然,这沈娘子与崔侍郎有点渊源,崔侍郎平日便对这类书籍兴趣颇浓,沈娘子竟能一挑便中,看来知之甚深。
他掩下心中揣测,面上不露端倪,只笑着说:“娘子果然眼光独到,这书确是难得一见的佳品。”
选定礼物后,沈知微又转到书肆的第一进,专门陈列童书与启蒙类书籍的区域。此处书架较低,显然是为孩童设计。几名小郎君正坐在架子下翻看一本带插画的小册子,时不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讨论着什么。
沈知微也曾想过自己动手创作故事,以此来打造锦童斋独特的玩偶 IP。但她清楚,一来自己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兼顾所有想要做的事情,‘锦童斋’的日常事务已经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二来自己创作的故事不一定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就算有潜力,也需要时间去打磨和推广。
可市场变幻不等人,当下最要紧的是先购买在孩童中已经火爆的版权,借势热门童话,将主人公形象制成玩偶,让孩子们一见便生亲近之感,掀起第一波风潮。
经过一番挑选,沈知微选了几本自己觉得不错的童书,再次来到掌柜面前,询问道:“掌柜的,您帮我看看,我选的这几本童书,在小郎君、小娘子中可受欢迎?”
掌柜接过书,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肯定的笑容,点头说道:“沈娘子眼光真不错,这几本可都是当下的大热门。您瞧,这一本《童趣仙记》,讲的是几个孩童误入仙境的奇幻冒险故事。还有这本《小将军奇遇记》,则讲了一个少年从士兵成长为英雄的故事,情节热血,小儿郎们都向往的很。”
沈知微颔首,将《山海奇服录》与几本童书一起结账,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书肆。
-------------
许宅,夜深,灯火昏黄。
沈知微将买来的书一一摊开在书桌上,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她略显倦意的面容上。
她拿起《山海奇服录》,目光在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上流连,忍不住低声感叹:“大唐当真是包罗万象,竟能如此详尽地记录各地服饰,连弹丸小国也不例外。”
她细细研读,时而停下来,将笔蘸墨,在书页的空白处补充自己的见解,分析经济、政治、气候等因素对各地服饰设计的影响,夹杂着她在后世所学的专业知识。例如:
“大食——地处商业枢纽,金银丰饶,政治等级森严,气候炎热干旱。服饰多用亚麻,长袍宽松,散热防风沙。宗教对图案有禁忌,纹饰以几何和植物为主,阿巴亚长袍华美庄重,尽显尊贵。”
“东瀛——经济以耕渔为主,文化仿唐而有改。气候多湿多雨,棉质衣物吸湿透气,宽袖和服既美观又实用,可裹物而行。资源匮乏,服饰装饰精巧,刺绣印染极尽风雅。”
她写得入神,连时间的流逝都未察觉。
直到放下笔,沈知微才发觉窗外夜色已深,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她靠着椅背,轻轻伸展腰身,听着烛火微微炸开的轻响,揉了揉酸涩的手腕,目光落在案上的《山海奇服录》,若有所思地叹道:“这书确实是好东西,只是该如何送给崔侍郎才显得合适呢?”
她指腹轻轻摩挲着封面,暗想:这位侍郎大人可不是慧心温良、审慎守成的郑家二郎。
沈知微思及与崔怀瑾不多的几次接触,他惯来言辞有礼,却又不露声色地掌控着谈话的节奏,让人即便并未察觉什么压力,却无端生出几分谨慎。他不高声,也不疾言厉色,但只要一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端重清卓的威仪。
他虽常带笑意,却与其他郎君惯常流露出的温文谦和不同,那笑意清淡,不带多少情绪,仿佛江面上的月色,倒映在水中,虽能看见,却摸不着,令人难辨真心。
沈知微摩挲着书的封面,眼中闪过思索。灯火摇曳照着她的影子也在摇晃,仿佛与她一同沉吟一个既得体又不唐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