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不哭不哭。” 沈知微将郑小二郎轻轻拢进怀中拍拍,“来,我给你做一个更厉害、更神勇、更威风的小狗,好不好?”
小郎君抬起头,泪汪汪的眼中满是困惑,刚欲唤 “姐姐”,忽而忆起父亲方才的教诲,赶忙止住,因喘息急促,忍不住打了个嗝,忙不迭改口道:“沈姨姨,当真?”
“自然当真。” 沈知微语气笃定,笑意盈盈,“此番我们不做那‘吾卫犬’,改做个御林军将军与他的‘羽林犬’。这一人一犬,司职护卫天子,那威风之姿,无与伦比。你可愿意?”
小郎君眼睛亮了亮,乖巧地点点头。
沈知微唤阿锦取来纸笔,稍作思索,便迅速勾勒出一名卡通模样的‘羽林军’与一只小狗。她抬眸,看向眼巴巴盯着画纸的郑小郎,轻声问道:“小郎,你瞧这如何?”
“这狗狗,不够凶悍!” 郑小郎的目光紧紧锁在小狗的图案上,稚嫩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
沈知微心下明了,这小郎许是想着小狗能比猛虎更厉害,不禁轻声笑了起来。她提笔,将‘羽林犬’的肌肉线条描绘得更为壮硕,而后又为小狗添上与羽林军将军同款的精致铠甲。
“你瞧,这小狗身着‘羽林军甲’,可是保卫陛下的忠犬,说不定圣上都对它青睐有加。若有人胆敢欺侮它,羽林军定会将其拿下。” 沈知微和声细语地向郑小郎解释着,见小郎君终于满意地点头,遂抬手招来阿锦,“你与绣儿、巧儿一同,尽快将这玩偶制出。那将军与小狗的铠甲要能拆卸,且需用质地硬朗的材料单独制作……”
阿锦心领神会,嘴角噙着笑意,接着草图退下。
“这孩子的事,屡屡劳烦沈娘子,实在是过意不去。” 郑明晖见沈知微交代完毕,赶忙上前,面上满是歉意。
沈知微连忙回应:“郑郎君,切莫如此客气。我这锦童斋如今能有这般模样,屋顶的幡旗,还有每个玩偶身上的标识,皆仰仗郎君的妙笔设计,我还未及向郎君道谢呢。”
阿锦领着绣儿和巧儿,手脚麻利地赶制羽林军将军与他的 “羽林犬” 玩偶。凭借着她们精湛的手艺与全神贯注的投入,不过个把时辰,便喜滋滋地捧着崭新的玩偶现身。但见那羽林军将军,身着精致铠甲,手持长枪,身姿挺拔;而那羽林犬,身披同款犬甲,四肢还特意缝制了护腕,威风凛凛,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沈知微接过玩偶,细细打量一番,灵机一动,转身从仓库中翻找出一块兔皮残料。她取出颜料,仿照虎皮的纹理与色泽,小心翼翼地在兔皮上涂抹。待颜料干透,她轻轻将这 “虎皮” 搭在羽林将军的肩头,而后笑着把玩偶递给郑小郎,道:“此乃‘将军打虎归来’,你看怎样?”
小郎君一见这“圣人护卫+打虎英雄”新造型,欢天喜地,“沈姨姨,太厉害了!看他们再敢猛虎下山,我就要上山打老虎!”他抱着羽林军玩偶不放手,仿佛它成了自己最珍贵的宝物。
郑明晖见儿子被哄得开怀,忍不住感叹:“沈娘子真是巧手又慧心,这孩子性子敏感,有时候虽然行为良善,心里实则纠结,我也时常头疼。”
沈知微轻轻摇头,温言劝慰:“郑郎君无需言谢。小郎君聪慧异常,聪慧之人往往心思敏锐,身为长辈,更应悉心关怀,柔和引导。” 稍作停顿,她又问道:“不知文秀妹妹近来安好?许久未曾相见,我心中甚是挂念。劳烦郎君代为转达我的问候。”
郑明晖颔首,说道:“文秀她一切安好,我定会将沈娘子的关怀带到。沈娘子,看您这店铺新添人手,生意愈发兴隆,实乃喜事,真要恭喜您了。”
沈知微唇角上扬,谦逊道:“多谢郑郎君吉言,这一切皆赖众人相助。若无郎君的精妙设计,哪有如今这般独特的标识。”
郑明晖虽然早已知道‘锦童斋’采用了自己设计的锦字标识,但今日带着孩子来店里,亲眼看见屋顶的幡旗,每个玩偶身上标识,都浸润着自己的心力成果,内心喜悦难以言表,好似远胜于在国子监得到博士赞赏。
虽然,也有些小小的杂音。
前些日子,他的父亲在同僚手中看到最新款‘锦童斋’玩偶,自然也看出玩偶上的标识是自己儿子的手笔。于是在茶余饭后委婉提醒他要注意身份,不要对商人之事掺合太多。父亲顾及到沈知微是礼部同僚家眷而没有过于责备自己,但当时郑明晖内心是颇为沮丧的。
毋庸置疑,他很欣赏沈知微,觉得这位娘子聪慧、漂亮、自强自立、内心坚定。然则这种欣赏带着隐秘的矛盾,沈知微的优点呈现出来的成果之一就是‘锦童斋’的创立,小娘子从商挣钱自立,可是士农工商,‘商’却是最遭人诟病的。从他父亲特意的提点便可看出,这种排斥恐怕很难消融。
郑明晖很是有一阵子没有来拜访沈知微,就是困顿在这种左支右绌的矛盾中。
但今天,他发现只要看到沈知微,见她闪闪发亮的眼睛,听她轻言细语的话语,感受她笃定宁和的神情,似乎烦忧自会云消雾散。
见郑明晖欲开口客气,沈知微抬手制止,继续说道:“只是这商场如战场,锦童斋生意刚有起色,那些竞品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郑明晖心中暗自品味 “竞品” 一词,觉得确实比 “仿制品” 更为贴切,遂道:“此事我亦有所耳闻。商场险恶,犹如战场厮杀,娘子还需早做防备才是。”
沈知微见氛围突然沉重起来,倏然一笑,“不过还好,官员玩偶他们仿制不了。我已和礼部司衣房签了玩偶布料的专供合同,这些布料别处买不到,就算仿制也难以做到正统。”
郑明晖闻言,心中暗自惊异:礼部司衣房竟与一间商铺签订独家协议,这般事情,闻所未闻。但他面上神色未变,只是点头称赞:“如此甚好,倒也省却了许多麻烦。”
又闲聊数语后,郑明晖便准备带着儿子离去。他将儿子抱上马车,自己也随之坐入。在马车缓缓启动之际,郑明晖忍不住从帘下回望,目光落在门口花圃中树立的 ‘锦童斋’ 木牌上,那木牌上少年状元郎的形象栩栩如生。看着这形象,崔怀瑾的面容不自觉地浮现在他的脑海。
然而,他很快摇了摇头,暗自思忖:一个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高官,一个是父母双亡的商贾之女,身份门第悬殊巨大。即便那崔怀瑾在姻缘上有 “命硬” 的传闻,这姻缘也实在是差距甚远。想到此处,他再次摇头,压下心中的疑虑。
待郑二郎和他儿子离开后,沈知微回到店内,独自一人坐于桌前,陷入了沉思。如她先前忧虑的那般,那些仿制者动作迅速,仅仅依靠礼部特供的布料应对,恐难持久。
故而,文化IP的打造看来是迫在眉睫,唯出手够快,想法够多,才能让‘锦童斋’在这场商业战争中脱颖而出。
她叫来阿锦,与她商量道:“阿锦,我们需尽快为门口的大玩偶更换造型,设计稿也要加紧筹备。务必让锦童斋始终保持新鲜活力,吸引更多顾客。” 略作停顿,她又道,“我瞧绣儿和巧儿缝制玩偶已愈发熟练,往后这些实际操作的活计,可多让她们去做。你则多花些心思在构思设计与店铺管理上。”
阿锦跟随沈知微时日久了,对于‘实操’、‘构思’、‘管理’之类的词已很明白它们的意思。此刻,听到沈知微的交待,她心中欣喜万分。
果然如自己所料,娘子并没有因为买了能够拿捏命运的婢子而疏远自己这个佣工。只要勤恳努力,自己竟能如此迅速地参与到店铺经营事务中。要知道,旁人从学徒做起,单是学成出师便需耗费多年,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手艺匠人。而自己何其幸运,能遇到蒸蒸日上的‘锦童斋’,还有毫不藏私的东家。
她郑重地点了点头,说:“娘子所言极是,我这两日便全心琢磨设计稿,争取明后日便能向娘子汇报。”
沈知微思索片刻,继续道:“此外,我们不能仅依赖店面推广,还需拓宽思路,另谋良策。譬如,可与一些文人墨客合作,邀他们为我们的玩偶创作故事,赋予其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亦或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我们的‘锦童斋’。”
言及此处,崔怀瑾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沈知微的脑海。
崔怀瑾对她诸多帮助,无论这些帮助于他而言是否轻而易举,她都觉得理当有所感谢。
她忆起店铺先前的租户,那家崔怀瑾时常光顾的书肆,如今已迁至务本坊。她暗自决定,改日定要前往,碰碰运气,看看能否寻得合适的书籍,作为礼物赠予崔侍郎,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
小郎君抬起头,泪汪汪的眼中满是困惑,刚欲唤 “姐姐”,忽而忆起父亲方才的教诲,赶忙止住,因喘息急促,忍不住打了个嗝,忙不迭改口道:“沈姨姨,当真?”
“自然当真。” 沈知微语气笃定,笑意盈盈,“此番我们不做那‘吾卫犬’,改做个御林军将军与他的‘羽林犬’。这一人一犬,司职护卫天子,那威风之姿,无与伦比。你可愿意?”
小郎君眼睛亮了亮,乖巧地点点头。
沈知微唤阿锦取来纸笔,稍作思索,便迅速勾勒出一名卡通模样的‘羽林军’与一只小狗。她抬眸,看向眼巴巴盯着画纸的郑小郎,轻声问道:“小郎,你瞧这如何?”
“这狗狗,不够凶悍!” 郑小郎的目光紧紧锁在小狗的图案上,稚嫩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
沈知微心下明了,这小郎许是想着小狗能比猛虎更厉害,不禁轻声笑了起来。她提笔,将‘羽林犬’的肌肉线条描绘得更为壮硕,而后又为小狗添上与羽林军将军同款的精致铠甲。
“你瞧,这小狗身着‘羽林军甲’,可是保卫陛下的忠犬,说不定圣上都对它青睐有加。若有人胆敢欺侮它,羽林军定会将其拿下。” 沈知微和声细语地向郑小郎解释着,见小郎君终于满意地点头,遂抬手招来阿锦,“你与绣儿、巧儿一同,尽快将这玩偶制出。那将军与小狗的铠甲要能拆卸,且需用质地硬朗的材料单独制作……”
阿锦心领神会,嘴角噙着笑意,接着草图退下。
“这孩子的事,屡屡劳烦沈娘子,实在是过意不去。” 郑明晖见沈知微交代完毕,赶忙上前,面上满是歉意。
沈知微连忙回应:“郑郎君,切莫如此客气。我这锦童斋如今能有这般模样,屋顶的幡旗,还有每个玩偶身上的标识,皆仰仗郎君的妙笔设计,我还未及向郎君道谢呢。”
阿锦领着绣儿和巧儿,手脚麻利地赶制羽林军将军与他的 “羽林犬” 玩偶。凭借着她们精湛的手艺与全神贯注的投入,不过个把时辰,便喜滋滋地捧着崭新的玩偶现身。但见那羽林军将军,身着精致铠甲,手持长枪,身姿挺拔;而那羽林犬,身披同款犬甲,四肢还特意缝制了护腕,威风凛凛,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沈知微接过玩偶,细细打量一番,灵机一动,转身从仓库中翻找出一块兔皮残料。她取出颜料,仿照虎皮的纹理与色泽,小心翼翼地在兔皮上涂抹。待颜料干透,她轻轻将这 “虎皮” 搭在羽林将军的肩头,而后笑着把玩偶递给郑小郎,道:“此乃‘将军打虎归来’,你看怎样?”
小郎君一见这“圣人护卫+打虎英雄”新造型,欢天喜地,“沈姨姨,太厉害了!看他们再敢猛虎下山,我就要上山打老虎!”他抱着羽林军玩偶不放手,仿佛它成了自己最珍贵的宝物。
郑明晖见儿子被哄得开怀,忍不住感叹:“沈娘子真是巧手又慧心,这孩子性子敏感,有时候虽然行为良善,心里实则纠结,我也时常头疼。”
沈知微轻轻摇头,温言劝慰:“郑郎君无需言谢。小郎君聪慧异常,聪慧之人往往心思敏锐,身为长辈,更应悉心关怀,柔和引导。” 稍作停顿,她又问道:“不知文秀妹妹近来安好?许久未曾相见,我心中甚是挂念。劳烦郎君代为转达我的问候。”
郑明晖颔首,说道:“文秀她一切安好,我定会将沈娘子的关怀带到。沈娘子,看您这店铺新添人手,生意愈发兴隆,实乃喜事,真要恭喜您了。”
沈知微唇角上扬,谦逊道:“多谢郑郎君吉言,这一切皆赖众人相助。若无郎君的精妙设计,哪有如今这般独特的标识。”
郑明晖虽然早已知道‘锦童斋’采用了自己设计的锦字标识,但今日带着孩子来店里,亲眼看见屋顶的幡旗,每个玩偶身上标识,都浸润着自己的心力成果,内心喜悦难以言表,好似远胜于在国子监得到博士赞赏。
虽然,也有些小小的杂音。
前些日子,他的父亲在同僚手中看到最新款‘锦童斋’玩偶,自然也看出玩偶上的标识是自己儿子的手笔。于是在茶余饭后委婉提醒他要注意身份,不要对商人之事掺合太多。父亲顾及到沈知微是礼部同僚家眷而没有过于责备自己,但当时郑明晖内心是颇为沮丧的。
毋庸置疑,他很欣赏沈知微,觉得这位娘子聪慧、漂亮、自强自立、内心坚定。然则这种欣赏带着隐秘的矛盾,沈知微的优点呈现出来的成果之一就是‘锦童斋’的创立,小娘子从商挣钱自立,可是士农工商,‘商’却是最遭人诟病的。从他父亲特意的提点便可看出,这种排斥恐怕很难消融。
郑明晖很是有一阵子没有来拜访沈知微,就是困顿在这种左支右绌的矛盾中。
但今天,他发现只要看到沈知微,见她闪闪发亮的眼睛,听她轻言细语的话语,感受她笃定宁和的神情,似乎烦忧自会云消雾散。
见郑明晖欲开口客气,沈知微抬手制止,继续说道:“只是这商场如战场,锦童斋生意刚有起色,那些竞品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郑明晖心中暗自品味 “竞品” 一词,觉得确实比 “仿制品” 更为贴切,遂道:“此事我亦有所耳闻。商场险恶,犹如战场厮杀,娘子还需早做防备才是。”
沈知微见氛围突然沉重起来,倏然一笑,“不过还好,官员玩偶他们仿制不了。我已和礼部司衣房签了玩偶布料的专供合同,这些布料别处买不到,就算仿制也难以做到正统。”
郑明晖闻言,心中暗自惊异:礼部司衣房竟与一间商铺签订独家协议,这般事情,闻所未闻。但他面上神色未变,只是点头称赞:“如此甚好,倒也省却了许多麻烦。”
又闲聊数语后,郑明晖便准备带着儿子离去。他将儿子抱上马车,自己也随之坐入。在马车缓缓启动之际,郑明晖忍不住从帘下回望,目光落在门口花圃中树立的 ‘锦童斋’ 木牌上,那木牌上少年状元郎的形象栩栩如生。看着这形象,崔怀瑾的面容不自觉地浮现在他的脑海。
然而,他很快摇了摇头,暗自思忖:一个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高官,一个是父母双亡的商贾之女,身份门第悬殊巨大。即便那崔怀瑾在姻缘上有 “命硬” 的传闻,这姻缘也实在是差距甚远。想到此处,他再次摇头,压下心中的疑虑。
待郑二郎和他儿子离开后,沈知微回到店内,独自一人坐于桌前,陷入了沉思。如她先前忧虑的那般,那些仿制者动作迅速,仅仅依靠礼部特供的布料应对,恐难持久。
故而,文化IP的打造看来是迫在眉睫,唯出手够快,想法够多,才能让‘锦童斋’在这场商业战争中脱颖而出。
她叫来阿锦,与她商量道:“阿锦,我们需尽快为门口的大玩偶更换造型,设计稿也要加紧筹备。务必让锦童斋始终保持新鲜活力,吸引更多顾客。” 略作停顿,她又道,“我瞧绣儿和巧儿缝制玩偶已愈发熟练,往后这些实际操作的活计,可多让她们去做。你则多花些心思在构思设计与店铺管理上。”
阿锦跟随沈知微时日久了,对于‘实操’、‘构思’、‘管理’之类的词已很明白它们的意思。此刻,听到沈知微的交待,她心中欣喜万分。
果然如自己所料,娘子并没有因为买了能够拿捏命运的婢子而疏远自己这个佣工。只要勤恳努力,自己竟能如此迅速地参与到店铺经营事务中。要知道,旁人从学徒做起,单是学成出师便需耗费多年,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手艺匠人。而自己何其幸运,能遇到蒸蒸日上的‘锦童斋’,还有毫不藏私的东家。
她郑重地点了点头,说:“娘子所言极是,我这两日便全心琢磨设计稿,争取明后日便能向娘子汇报。”
沈知微思索片刻,继续道:“此外,我们不能仅依赖店面推广,还需拓宽思路,另谋良策。譬如,可与一些文人墨客合作,邀他们为我们的玩偶创作故事,赋予其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亦或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我们的‘锦童斋’。”
言及此处,崔怀瑾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沈知微的脑海。
崔怀瑾对她诸多帮助,无论这些帮助于他而言是否轻而易举,她都觉得理当有所感谢。
她忆起店铺先前的租户,那家崔怀瑾时常光顾的书肆,如今已迁至务本坊。她暗自决定,改日定要前往,碰碰运气,看看能否寻得合适的书籍,作为礼物赠予崔侍郎,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