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吴郡细如牛毛的雨丝笼着胥门码头,漕船青帆在烟水里晕成深浅不一的墨痕。崔怀瑾执伞立在石阶高处,六合油纸伞面上‘松鹤延年’的描金画被雨水洗得发亮。
乡试早已毕,中举士子与明经入选者皆已整装待发。码头上新科解元正与家人作别,老妪颤巍巍往郎君怀里塞着艾草香囊;明经科的寒门子弟背着竹笈,小心翼翼将官府赏的程仪裹进桐油布。崔怀瑾也处理完在江南道的事宜,眼下正是启程回京的时机。即是顺道,他便同苏州别驾一起,带着这些考中的士子一同进京。
就在启程前日,阊门大街的雨檐下,崔怀瑾被一阵沉水香勾住了脚步。他偶然间经过一家具坊,招牌上‘鲁班再世’四个漆金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斑驳,店内却传来清越的凿木声,铺子一角的木雕展柜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展柜通体紫檀木造就,五层隔板错落如云阶。正面雕着《流云百福图》:祥云纹以浅浮雕手法层叠铺展,云气间偶露仙鹤衔芝的翅尖;云头处嵌着银贝母拼就的日月纹,光照下流转着水波似的莹辉。最妙是隔板边缘皆作波浪形,恰似云海托着台上所呈之物,既显轻盈又不喧宾夺主。
“此柜雕工精细,层次分明,可巧用于陈列。”他屈指轻叩柜门,回响沉厚有余韵。再细细打量展台,越看越觉得适合‘锦童斋’用来摆放故事系列的组群玩偶。
店家见客人有意,忙不迭上前介绍:“这柜子乃是本坊工匠以紫檀木制成,取的是雷击木芯,在桐油里浸足七七四十九日。饰有嵌螺细工,用的可是合浦珠母贝。层层雕刻尽显雅致,最宜放置珍玩。”
崔怀瑾并不多言,只略一思量便当场买下,命人装箱随船北上。
暮色渐浓时,官驿后院的苦力正给展柜裹防潮的蓑草。苏州别驾王昀提着食盒穿过月洞门,恰见一缕天光落在展柜顶层的雕纹上。
王昀是一位年约四旬的官员,圆脸似中秋满月,眉目富态,此刻正笑嘻嘻捧着热腾腾的蟹黄毕罗凑过来:"崔侍郎当真不在虎丘多留几日?寒山寺的素斋、天平山的红枫...
"不必。"崔怀瑾掸去雨滴,"明日启程的吉时定在..."
"辰时三刻,下官记得真真儿的。"王昀掏出帕子,就着雨水抹了把手,从怀中掏出卷轴,“这是新科解元作的《漕运赋》,您路上闲了...”
话音未落,驿马嘶鸣着冲破雨幕,马鬃上系的铜铃碎成七八声急响。阿策下马从被蓑衣紧覆的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郎君,礼部文书!”说罢,将信件双手呈给年轻的侍郎,羊皮封套上还带着体温。
崔怀瑾指尖触到火漆上凹凸的礼部印纹,他背过身去,六合伞面堪堪遮住王昀探究的视线。展信,扫过"国服已妥"那段,目光在"沈知微"三字上打了个旋——信笺上工楷间格外跳脱的簪花小楷,恰似她耳垂上摇晃的明月珰。
雨丝斜斜掠过伞骨,在"知微"二字上凝成细小水珠,崔怀瑾忙用手拂去水气,不自觉弯了弯薄唇。
王昀举着毕罗的手僵在半空,蟹油顺着指缝滴在孔雀纹锦缎袖口。他眼睁睁看着崔怀瑾唇角那抹笑,恍惚间想起三日前在寒山寺见到的景象——石阶上千年古柏裂了道缝,里头竟开出朵颤巍巍的迎春花。
他盯着崔怀瑾背影暗自嘀咕:这冷面阎罗竟会笑?莫不是江南的秋雨泡软了心肠?忽见侍郎转身,忙堆起笑凑上前:"可是京中有喜..."
"无事。"崔怀瑾将信笺收进袖中云龙纹暗袋,目光扫过正在装船的紫檀展柜。
王昀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他忽然福至心灵,拍腿笑道:"下官觉得可以往那展柜里塞几包樟脑及苏合香丸,省得柜子沾了运河的腥气!"
崔怀瑾不置可否地颔首,伞沿垂落的雨帘掩住眼底微澜。
他忽然想起离京前,沈知微坐在‘锦童斋’案台后设计玩偶那凝神静思的模样——袖口沾着靛青颜料,时而咬唇,时而蹙眉,比眼前这精雕细琢的展柜生动百倍。
---------------
长安城寿王府内,鎏金蟠龙烛台将寝殿照得通明,西域进贡的水晶镜有一人来高。寿王妃对着银镜转圈,火狐裘大衣随动作轻晃:"这大衣领口立得妙,既挡风又不显臃肿。"
沈知微望着镜中倒影,心道:谁能想到回纥秘浆与火狐毛相遇,竟能淬炼出这般华彩?
她将鎏金双鱼纹暖手炉递上:"娘娘圣明。儿想着安西都护府送来的火狐皮最是轻暖,特意做成立领对襟式...您瞧这袖口,"说着轻抬王妃玉腕,"贴身不累赘,即便纵马也最是利落。"
王妃就势做了个张弓搭箭的姿势,火狐裘随动作扬起赤色波澜。“倒是极暖,”她指尖抚过领口内衬,越州缭绫特有的冰纹在烛火下若隐若现,"本宫那些吐蕃进贡的雪貂裘,比起这件倒成了灰鼠皮。"
庞三娘在旁险些笑出声,忙用团扇掩了嘴。这火狐裘内衬用料上佳不说,为求与皮料熨帖,是‘华采坊’十二个绣娘熬了几个昼夜精心缝制——自然比那些番邦贡品强上百倍。
王妃低头端详片刻,又令婢女取来各式饰物相配,先试了镶金缨络——那赤金打造的西番莲纹项圈往颈间一扣,活似给狐裘套了枷锁;又换了珊瑚流苏,血红的珠串垂在火狐毛间,立刻不见了踪影,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沈知微望着狼藉的首饰匣,忽然瞥见熏笼旁散落的棋枰——白玉棋子映着红色丝绒垫子。她思索片刻道:“王妃可试一试珍珠。”
“珍珠?”王妃略感意外,染着蔻丹的指尖敲了敲翡翠耳珰,"这般素净之物,压得住漠北狐裘的烈性?"
恰有穿堂风掠过,鎏金灯树上的烛火齐齐摇曳。沈知微不答话,只将王妃鬓间微乱的衔珠金凤钗扶正——那颗拇指大的南海珠在狐毛映衬下,竟泛出朝霞似的绯色。
贴身侍女很有眼力架,早已取来一串东海明珠,个个浑圆如龙眼,用冰蚕丝串起。
王妃拿起珍珠串,轻轻缀于衣襟之上。这一试,果然不同凡响。她对着铜镜轻旋半圈,火狐裘在明珠映照下似晚霞浸染的云锦,领口立起的绒毛拂过珍珠,更恍若花海吻过月轮。
"妙极!"王妃她抚着珍珠轻笑,“当年文德皇后戴着南海珍珠链与太宗共舞《破阵乐》,本宫幼时听乳母说过...”她忽然褪下翡翠镯套在沈知微腕上,水头极足的帝王绿映得少女手腕愈发白皙,"这裘衣,不,这'大衣'与礼服本宫都非常满意。"
--------------
‘华采坊’临窗的雅间里,沈知微和庞三娘二人对着从‘醉仙楼’叫来的席面坐着。鎏金双鱼纹暖炉煨着桂花醪糟,庞三娘用银箸戳破水晶虾饺,有热气缓缓蒸腾:“方才王妃赏得那些物什,够在崇仁坊盘间铺面。”
沈知微正用素帕擦拭鎏金茶匙,闻言指尖微顿:“三娘的意思是...”
"火狐裘在王妃身上一穿,回头全长安的贵妇都要打听。"庞三娘染着丹蔻的手指在案轻轻敲击,"西市绣坊多是蜀锦吴绫,若我们专做大衣和礼服——"她忽然压低声音,“‘丝路珍物大展’后,此‘大衣’必火!"
"熙熙,机会稍纵即逝,必须赶在‘丝路珍物大展’后立刻推出‘大衣’! "庞三娘将鎏金酒壶推过来,壶身錾刻的飞天恰好映着沈知微的眼睛,“四成利归你。绣娘我出,图样你画,西域驼队捎来的紫貂皮、波斯商人私藏的月光纱...这些门路我来打通。”
沈知微摩挲着翡翠镯,冰凉的帝王绿贴着手腕。
“三娘可记得永乐坊南曲的‘云中阁'?”沈知微斟酌着开口,“上月路过一次,见那酒楼歇业转赁,三层木楼飞檐挂的铜铃... 正对着四方馆驿门,走进南区,第一眼瞧见的便是那鎏金铃铛。”
庞三娘搁下瓷勺,抬头回忆一时:"你是说那闹中取静的地界?我记得门前青石板路足有三丈宽——"
"正可为贵人们的马车留足停车之所。"沈知微微微凝神道,目露思索。
庞三娘眼睛一亮,团扇上的金丝雀仿佛要振翅飞出:"明日辰时末,我们一起去..."
话未说完,楼下忽然传来骚动。几个昆仑奴抬着金丝楠木食盒进来,领头的仆妇见着庞三娘和沈知微盈盈一礼:"寿王妃赐沈娘子银丝卷两匣,说今日试衣时见您多看了两眼,想是与娘子有缘,便让老奴给送了来。"
食盒启处,银丝卷摆成莲花状,每片花瓣都缀着糖霜。
沈知微与庞三娘对视一眼,在彼此眸中看见跳动的喜悦。
乡试早已毕,中举士子与明经入选者皆已整装待发。码头上新科解元正与家人作别,老妪颤巍巍往郎君怀里塞着艾草香囊;明经科的寒门子弟背着竹笈,小心翼翼将官府赏的程仪裹进桐油布。崔怀瑾也处理完在江南道的事宜,眼下正是启程回京的时机。即是顺道,他便同苏州别驾一起,带着这些考中的士子一同进京。
就在启程前日,阊门大街的雨檐下,崔怀瑾被一阵沉水香勾住了脚步。他偶然间经过一家具坊,招牌上‘鲁班再世’四个漆金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斑驳,店内却传来清越的凿木声,铺子一角的木雕展柜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展柜通体紫檀木造就,五层隔板错落如云阶。正面雕着《流云百福图》:祥云纹以浅浮雕手法层叠铺展,云气间偶露仙鹤衔芝的翅尖;云头处嵌着银贝母拼就的日月纹,光照下流转着水波似的莹辉。最妙是隔板边缘皆作波浪形,恰似云海托着台上所呈之物,既显轻盈又不喧宾夺主。
“此柜雕工精细,层次分明,可巧用于陈列。”他屈指轻叩柜门,回响沉厚有余韵。再细细打量展台,越看越觉得适合‘锦童斋’用来摆放故事系列的组群玩偶。
店家见客人有意,忙不迭上前介绍:“这柜子乃是本坊工匠以紫檀木制成,取的是雷击木芯,在桐油里浸足七七四十九日。饰有嵌螺细工,用的可是合浦珠母贝。层层雕刻尽显雅致,最宜放置珍玩。”
崔怀瑾并不多言,只略一思量便当场买下,命人装箱随船北上。
暮色渐浓时,官驿后院的苦力正给展柜裹防潮的蓑草。苏州别驾王昀提着食盒穿过月洞门,恰见一缕天光落在展柜顶层的雕纹上。
王昀是一位年约四旬的官员,圆脸似中秋满月,眉目富态,此刻正笑嘻嘻捧着热腾腾的蟹黄毕罗凑过来:"崔侍郎当真不在虎丘多留几日?寒山寺的素斋、天平山的红枫...
"不必。"崔怀瑾掸去雨滴,"明日启程的吉时定在..."
"辰时三刻,下官记得真真儿的。"王昀掏出帕子,就着雨水抹了把手,从怀中掏出卷轴,“这是新科解元作的《漕运赋》,您路上闲了...”
话音未落,驿马嘶鸣着冲破雨幕,马鬃上系的铜铃碎成七八声急响。阿策下马从被蓑衣紧覆的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郎君,礼部文书!”说罢,将信件双手呈给年轻的侍郎,羊皮封套上还带着体温。
崔怀瑾指尖触到火漆上凹凸的礼部印纹,他背过身去,六合伞面堪堪遮住王昀探究的视线。展信,扫过"国服已妥"那段,目光在"沈知微"三字上打了个旋——信笺上工楷间格外跳脱的簪花小楷,恰似她耳垂上摇晃的明月珰。
雨丝斜斜掠过伞骨,在"知微"二字上凝成细小水珠,崔怀瑾忙用手拂去水气,不自觉弯了弯薄唇。
王昀举着毕罗的手僵在半空,蟹油顺着指缝滴在孔雀纹锦缎袖口。他眼睁睁看着崔怀瑾唇角那抹笑,恍惚间想起三日前在寒山寺见到的景象——石阶上千年古柏裂了道缝,里头竟开出朵颤巍巍的迎春花。
他盯着崔怀瑾背影暗自嘀咕:这冷面阎罗竟会笑?莫不是江南的秋雨泡软了心肠?忽见侍郎转身,忙堆起笑凑上前:"可是京中有喜..."
"无事。"崔怀瑾将信笺收进袖中云龙纹暗袋,目光扫过正在装船的紫檀展柜。
王昀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他忽然福至心灵,拍腿笑道:"下官觉得可以往那展柜里塞几包樟脑及苏合香丸,省得柜子沾了运河的腥气!"
崔怀瑾不置可否地颔首,伞沿垂落的雨帘掩住眼底微澜。
他忽然想起离京前,沈知微坐在‘锦童斋’案台后设计玩偶那凝神静思的模样——袖口沾着靛青颜料,时而咬唇,时而蹙眉,比眼前这精雕细琢的展柜生动百倍。
---------------
长安城寿王府内,鎏金蟠龙烛台将寝殿照得通明,西域进贡的水晶镜有一人来高。寿王妃对着银镜转圈,火狐裘大衣随动作轻晃:"这大衣领口立得妙,既挡风又不显臃肿。"
沈知微望着镜中倒影,心道:谁能想到回纥秘浆与火狐毛相遇,竟能淬炼出这般华彩?
她将鎏金双鱼纹暖手炉递上:"娘娘圣明。儿想着安西都护府送来的火狐皮最是轻暖,特意做成立领对襟式...您瞧这袖口,"说着轻抬王妃玉腕,"贴身不累赘,即便纵马也最是利落。"
王妃就势做了个张弓搭箭的姿势,火狐裘随动作扬起赤色波澜。“倒是极暖,”她指尖抚过领口内衬,越州缭绫特有的冰纹在烛火下若隐若现,"本宫那些吐蕃进贡的雪貂裘,比起这件倒成了灰鼠皮。"
庞三娘在旁险些笑出声,忙用团扇掩了嘴。这火狐裘内衬用料上佳不说,为求与皮料熨帖,是‘华采坊’十二个绣娘熬了几个昼夜精心缝制——自然比那些番邦贡品强上百倍。
王妃低头端详片刻,又令婢女取来各式饰物相配,先试了镶金缨络——那赤金打造的西番莲纹项圈往颈间一扣,活似给狐裘套了枷锁;又换了珊瑚流苏,血红的珠串垂在火狐毛间,立刻不见了踪影,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沈知微望着狼藉的首饰匣,忽然瞥见熏笼旁散落的棋枰——白玉棋子映着红色丝绒垫子。她思索片刻道:“王妃可试一试珍珠。”
“珍珠?”王妃略感意外,染着蔻丹的指尖敲了敲翡翠耳珰,"这般素净之物,压得住漠北狐裘的烈性?"
恰有穿堂风掠过,鎏金灯树上的烛火齐齐摇曳。沈知微不答话,只将王妃鬓间微乱的衔珠金凤钗扶正——那颗拇指大的南海珠在狐毛映衬下,竟泛出朝霞似的绯色。
贴身侍女很有眼力架,早已取来一串东海明珠,个个浑圆如龙眼,用冰蚕丝串起。
王妃拿起珍珠串,轻轻缀于衣襟之上。这一试,果然不同凡响。她对着铜镜轻旋半圈,火狐裘在明珠映照下似晚霞浸染的云锦,领口立起的绒毛拂过珍珠,更恍若花海吻过月轮。
"妙极!"王妃她抚着珍珠轻笑,“当年文德皇后戴着南海珍珠链与太宗共舞《破阵乐》,本宫幼时听乳母说过...”她忽然褪下翡翠镯套在沈知微腕上,水头极足的帝王绿映得少女手腕愈发白皙,"这裘衣,不,这'大衣'与礼服本宫都非常满意。"
--------------
‘华采坊’临窗的雅间里,沈知微和庞三娘二人对着从‘醉仙楼’叫来的席面坐着。鎏金双鱼纹暖炉煨着桂花醪糟,庞三娘用银箸戳破水晶虾饺,有热气缓缓蒸腾:“方才王妃赏得那些物什,够在崇仁坊盘间铺面。”
沈知微正用素帕擦拭鎏金茶匙,闻言指尖微顿:“三娘的意思是...”
"火狐裘在王妃身上一穿,回头全长安的贵妇都要打听。"庞三娘染着丹蔻的手指在案轻轻敲击,"西市绣坊多是蜀锦吴绫,若我们专做大衣和礼服——"她忽然压低声音,“‘丝路珍物大展’后,此‘大衣’必火!"
"熙熙,机会稍纵即逝,必须赶在‘丝路珍物大展’后立刻推出‘大衣’! "庞三娘将鎏金酒壶推过来,壶身錾刻的飞天恰好映着沈知微的眼睛,“四成利归你。绣娘我出,图样你画,西域驼队捎来的紫貂皮、波斯商人私藏的月光纱...这些门路我来打通。”
沈知微摩挲着翡翠镯,冰凉的帝王绿贴着手腕。
“三娘可记得永乐坊南曲的‘云中阁'?”沈知微斟酌着开口,“上月路过一次,见那酒楼歇业转赁,三层木楼飞檐挂的铜铃... 正对着四方馆驿门,走进南区,第一眼瞧见的便是那鎏金铃铛。”
庞三娘搁下瓷勺,抬头回忆一时:"你是说那闹中取静的地界?我记得门前青石板路足有三丈宽——"
"正可为贵人们的马车留足停车之所。"沈知微微微凝神道,目露思索。
庞三娘眼睛一亮,团扇上的金丝雀仿佛要振翅飞出:"明日辰时末,我们一起去..."
话未说完,楼下忽然传来骚动。几个昆仑奴抬着金丝楠木食盒进来,领头的仆妇见着庞三娘和沈知微盈盈一礼:"寿王妃赐沈娘子银丝卷两匣,说今日试衣时见您多看了两眼,想是与娘子有缘,便让老奴给送了来。"
食盒启处,银丝卷摆成莲花状,每片花瓣都缀着糖霜。
沈知微与庞三娘对视一眼,在彼此眸中看见跳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