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沧州学宫所在的信阳县迎来了今岁第一场雪,初下时并不大,落地即融。
才下了早课,钟令刚走下柱廊,襕袍底下的一圈便湿了。
还有几位同窗与她同行,都抱怨起这天气。
这雪一来,动辄便湿了衣袍,也不敢乱走了,怕惹了风寒,出了讲堂崔友诤及几位住在斋舍的学生便与他们作别。
等出了学宫,薛度与另一人都在门外看见了自家仆从等候,便只剩下钟令一人。
冬月寂寥,初雪不成花,只是将街市弄得处处泥泞,行人奔走间都提起了袍角。
她挽起袍子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茶肆上云大娘看见了,唤她过去烤火。
她过去后便自然地为她看起炉子。
“可是等你叔父?”
“是。”今日是董五娘的六十五岁生辰,虽非大寿,却也少不得庆贺一番,早上出门时叔侄二人便约定好了下早课后一并回去。
云大娘并不多问,倒了碗热水叫她喝。
一碗热水下肚,周身都暖了,她一边看着火,还不忘往那块布告栏上瞧去,抄了最新的邸报贴上去。
“今年的雪来得早。”
钟令一面看着,也回答着云大娘的话,“是,去年进了腊月才下的雪。”
云大娘笑起来,茶摊上客人稀少,不用得她多忙碌,便也坐下来,“都讲了些什么?”这内容是她儿子抄的,她问她那儿子时他总是不耐烦,久而久之便也不再问了。
钟令倒是耐心,解释给她听,“……说是在海州发现了祥瑞……报了学宫的拜师礼盛况,这里说的是一个叫江伯瞻的升任了刑部侍郎,这条讲的是……”
云大娘听得似懂非懂,觉得这些事与自己也无关,“好些废话,发现个石头也值得到处发邸报。”
说罢看着满脸微笑的钟令,“不过对你们这些读书人来讲,或许这邸报是有大用的。”
她拍拍手起身,“是啊,有大用的。”
这么久了钟源还没出来,不知道是什么事耽搁了,她向云大娘告辞,又转身回了学宫。
等到了礼院问了才知道钟源今日在上早课时出了意外,早已经去医馆了。
那人说得不甚详细,只说是钟源与几名学生坠了马,钟令心中担忧,问清了是哪家医馆就赶过去。
等她赶到医馆时,被医馆外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给吓到了,看着都是学宫的学生,她心中一沉,难道伤得十分严重,竟惊动了这么多人。
“借过借过。”她扒开人群艰难地挤进去,进到医馆看见钟源端坐着,大夫正在为他的手臂上药。
她松了口气,看着还好。
钟源也看见了她,开口却是叫她回去,“一时紧急,我忘了叫人给你传个话了,我无大碍,你先回家去罢。”
钟令一听就觉得此事有异,今日祖母生辰,若只是眼前看到的这点伤,他早就催促大夫尽快包扎了与自己一并回去了,况且外面还有这么多学生在……
她便径直朝大夫问去,“大夫,敢问我叔父这伤势,可严重?”
钟源叹气,“不过小伤,你听话,先回去。”
越是这般,便越怪异。
这时那大夫说道:“只是跌破了皮肉,休养些时日便好了。”
大夫这么说了,钟令才稍安了些心,忽而听到内室里响起一阵哀嚎,她看过去,正见到了礼院的一位博士与一名助教掀帘走了出来。
这博士不认得钟令,看到她的穿着还以为也是礼院的学生,对她道:“出去叫他们都散了,若再滞留此间,当心误了课业。”
钟源不等她答便回道:“吴博士,此乃我侄儿。”
钟令也向他行礼,吴博士点点头,便不再吩咐她了,叫助教去驱散了人群。
“吴博士,李徹,他如何了?”钟源包扎好手臂,急切问道。
吴博士摇头,低声叹道:“大夫还不曾诊治出什么,观他神情,又极为痛苦,大夫说留观几日再看。”
钟源面色发苦,结合李徹此人品行,吴博士这话就差没有挑明他是装的了。
说起来他也实在无辜,他骑射技艺精湛,别说只是在平坦的校场内跑马了,便是疾行山野也从未有过闪失,然而今日早课时,他正在马上演示,那李徹忽然上前逗弄,引得马发狂,险些将李徹踢翻在地,他眼疾手快勒住缰绳,及时从马上滚下来将李徹带离才算没有酿成大祸。
那李徹却忽然痛叫起来,说自己被马踢到了肚子,等匆匆来到医馆,大夫一看,他上身干干净净没有一处被马踢的痕迹,只有膝盖上磕破了一点皮。
钟令凝神听着吴博士说话,听到他劝钟源:“李徹性子浑,许是因之前早课缺席被记了行艺下等便记恨上了,今日你也是无妄之灾,此事等我回去与司业禀报之后再做定论,你先回家休养。”
说罢他看向钟令,语气温和,“回家之后好生照料。”
“学生明白,多谢博士。”她向他一礼,要上前去搀扶钟源,钟源挥挥手,示意自己无大碍,似乎还想问吴博士些什么,却见他已经别开头去与大夫说话,心中大抵明白了些,便也作罢,朝他抱了个拳,叫钟令提上几包药便离去。
出门时医馆外还有三三两两的学生,见到钟源都关切地上前来询问,“先生,您的伤势如何了?”
他笑笑,“小伤,无碍,休养些时日便好了。”
学生们才放心下来,便有人愤愤道:“先生是为了护他才受的伤,他竟还反咬一口赖上先生了。”
“我看得明明白白,飞飞的四只蹄子都不曾碰到过他,他倒是叫唤上了,分明就是赖人。”
“先生,到时候我替你作证……”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让钟源心中宽慰不少,与他们说了几句话便催促他们回学宫去。
钟令从学生们的话里已经拼凑出了事情大概,还是向钟源问了事情经过,了解了详细内容后又问:“叔父,方才吴博士说那学生早课缺席被记了行艺下等便记恨上你,是怎么回事?”
钟源深深叹了口气,“礼院向来不重视早课点卯,久而久之形成了惯例,教习先生的课更不必记卯册,偏偏那日裴祭酒去看了我上课,见到缺席者众多,或许是神情不悦了,冯司业便令学正将当堂课缺席者全记了行艺下等。”
说到这里,他更觉冤枉,“方才我们来医馆时,他的几个仆从侯在学宫门口,一见到我们出来就上来拉着我扭打,李徹装模作样地喝住了他们,有个小厮便抹着泪离开,说是要给家里写信,告状说学宫请的先生技艺不精,纵马伤了学生。”
听起来,那李徹分明是蓄谋已久,且毫不避讳自己就是要赖人了。
钟令看他身形不稳,忙扶着他,“吴博士说让您在家休养,又有那么多学生肯作证,定然会还我们一个公道的。”
钟源苦笑,“李徹乃当朝御史大夫李玮之子,且家族势大,不知几世的豪族了,依我看来,学宫最好的处置方法就是让我自己辞任了。”
“这样说来,我们难道还得感谢他愿意做这一场戏,而不是直接让他那个做御史大夫的父亲传句话来,将人赶出学宫?”
钟源第一次从她身上感受到戾气,停下脚步来,竟不知如何回她。
良久,他才提起步子,“我方才急着让你回家,便是怕李徹见到你之后,想起来他除了赶走我,还可以阻挠你的前程。”
毕竟是豪族望门,做什么都轻松,学宫的先生、朝廷造册的生员?那又如何?
雪落大了,北分又紧,刮得脸生疼。
钟源深吸一口气,扯起嘴角笑笑,拍着侄儿的肩,“ 天下之大,何处无我容身之地,小令,往好了想,有在学宫任教的经历,我去哪里不是个香饽饽,今日是你祖母寿辰,大好的日子,不必为此事介怀,坏了喜气。”
钟令侧目去看他,被几片雪挡在眼睛上,只看得见他嘴角牵强的笑。
遂也微笑起来,将几包药抱在怀里,不叫落雪打湿了药材,“叔父,侄儿明白的。”
钟源便欣慰道:“明日还得去将飞飞牵回家来,天冷了,还是家里养着好。”
雪漫风急,钟令头脸俱为风雪吹覆,倒是笑了起来,“我去牵来就是了,叔父好生养伤。”
“这点小伤还用不着养,不过既然闲了,倒是可以料理一下家中杂务,这些年你叔母一人料理家事,颇为辛苦……”
才下了早课,钟令刚走下柱廊,襕袍底下的一圈便湿了。
还有几位同窗与她同行,都抱怨起这天气。
这雪一来,动辄便湿了衣袍,也不敢乱走了,怕惹了风寒,出了讲堂崔友诤及几位住在斋舍的学生便与他们作别。
等出了学宫,薛度与另一人都在门外看见了自家仆从等候,便只剩下钟令一人。
冬月寂寥,初雪不成花,只是将街市弄得处处泥泞,行人奔走间都提起了袍角。
她挽起袍子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茶肆上云大娘看见了,唤她过去烤火。
她过去后便自然地为她看起炉子。
“可是等你叔父?”
“是。”今日是董五娘的六十五岁生辰,虽非大寿,却也少不得庆贺一番,早上出门时叔侄二人便约定好了下早课后一并回去。
云大娘并不多问,倒了碗热水叫她喝。
一碗热水下肚,周身都暖了,她一边看着火,还不忘往那块布告栏上瞧去,抄了最新的邸报贴上去。
“今年的雪来得早。”
钟令一面看着,也回答着云大娘的话,“是,去年进了腊月才下的雪。”
云大娘笑起来,茶摊上客人稀少,不用得她多忙碌,便也坐下来,“都讲了些什么?”这内容是她儿子抄的,她问她那儿子时他总是不耐烦,久而久之便也不再问了。
钟令倒是耐心,解释给她听,“……说是在海州发现了祥瑞……报了学宫的拜师礼盛况,这里说的是一个叫江伯瞻的升任了刑部侍郎,这条讲的是……”
云大娘听得似懂非懂,觉得这些事与自己也无关,“好些废话,发现个石头也值得到处发邸报。”
说罢看着满脸微笑的钟令,“不过对你们这些读书人来讲,或许这邸报是有大用的。”
她拍拍手起身,“是啊,有大用的。”
这么久了钟源还没出来,不知道是什么事耽搁了,她向云大娘告辞,又转身回了学宫。
等到了礼院问了才知道钟源今日在上早课时出了意外,早已经去医馆了。
那人说得不甚详细,只说是钟源与几名学生坠了马,钟令心中担忧,问清了是哪家医馆就赶过去。
等她赶到医馆时,被医馆外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给吓到了,看着都是学宫的学生,她心中一沉,难道伤得十分严重,竟惊动了这么多人。
“借过借过。”她扒开人群艰难地挤进去,进到医馆看见钟源端坐着,大夫正在为他的手臂上药。
她松了口气,看着还好。
钟源也看见了她,开口却是叫她回去,“一时紧急,我忘了叫人给你传个话了,我无大碍,你先回家去罢。”
钟令一听就觉得此事有异,今日祖母生辰,若只是眼前看到的这点伤,他早就催促大夫尽快包扎了与自己一并回去了,况且外面还有这么多学生在……
她便径直朝大夫问去,“大夫,敢问我叔父这伤势,可严重?”
钟源叹气,“不过小伤,你听话,先回去。”
越是这般,便越怪异。
这时那大夫说道:“只是跌破了皮肉,休养些时日便好了。”
大夫这么说了,钟令才稍安了些心,忽而听到内室里响起一阵哀嚎,她看过去,正见到了礼院的一位博士与一名助教掀帘走了出来。
这博士不认得钟令,看到她的穿着还以为也是礼院的学生,对她道:“出去叫他们都散了,若再滞留此间,当心误了课业。”
钟源不等她答便回道:“吴博士,此乃我侄儿。”
钟令也向他行礼,吴博士点点头,便不再吩咐她了,叫助教去驱散了人群。
“吴博士,李徹,他如何了?”钟源包扎好手臂,急切问道。
吴博士摇头,低声叹道:“大夫还不曾诊治出什么,观他神情,又极为痛苦,大夫说留观几日再看。”
钟源面色发苦,结合李徹此人品行,吴博士这话就差没有挑明他是装的了。
说起来他也实在无辜,他骑射技艺精湛,别说只是在平坦的校场内跑马了,便是疾行山野也从未有过闪失,然而今日早课时,他正在马上演示,那李徹忽然上前逗弄,引得马发狂,险些将李徹踢翻在地,他眼疾手快勒住缰绳,及时从马上滚下来将李徹带离才算没有酿成大祸。
那李徹却忽然痛叫起来,说自己被马踢到了肚子,等匆匆来到医馆,大夫一看,他上身干干净净没有一处被马踢的痕迹,只有膝盖上磕破了一点皮。
钟令凝神听着吴博士说话,听到他劝钟源:“李徹性子浑,许是因之前早课缺席被记了行艺下等便记恨上了,今日你也是无妄之灾,此事等我回去与司业禀报之后再做定论,你先回家休养。”
说罢他看向钟令,语气温和,“回家之后好生照料。”
“学生明白,多谢博士。”她向他一礼,要上前去搀扶钟源,钟源挥挥手,示意自己无大碍,似乎还想问吴博士些什么,却见他已经别开头去与大夫说话,心中大抵明白了些,便也作罢,朝他抱了个拳,叫钟令提上几包药便离去。
出门时医馆外还有三三两两的学生,见到钟源都关切地上前来询问,“先生,您的伤势如何了?”
他笑笑,“小伤,无碍,休养些时日便好了。”
学生们才放心下来,便有人愤愤道:“先生是为了护他才受的伤,他竟还反咬一口赖上先生了。”
“我看得明明白白,飞飞的四只蹄子都不曾碰到过他,他倒是叫唤上了,分明就是赖人。”
“先生,到时候我替你作证……”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让钟源心中宽慰不少,与他们说了几句话便催促他们回学宫去。
钟令从学生们的话里已经拼凑出了事情大概,还是向钟源问了事情经过,了解了详细内容后又问:“叔父,方才吴博士说那学生早课缺席被记了行艺下等便记恨上你,是怎么回事?”
钟源深深叹了口气,“礼院向来不重视早课点卯,久而久之形成了惯例,教习先生的课更不必记卯册,偏偏那日裴祭酒去看了我上课,见到缺席者众多,或许是神情不悦了,冯司业便令学正将当堂课缺席者全记了行艺下等。”
说到这里,他更觉冤枉,“方才我们来医馆时,他的几个仆从侯在学宫门口,一见到我们出来就上来拉着我扭打,李徹装模作样地喝住了他们,有个小厮便抹着泪离开,说是要给家里写信,告状说学宫请的先生技艺不精,纵马伤了学生。”
听起来,那李徹分明是蓄谋已久,且毫不避讳自己就是要赖人了。
钟令看他身形不稳,忙扶着他,“吴博士说让您在家休养,又有那么多学生肯作证,定然会还我们一个公道的。”
钟源苦笑,“李徹乃当朝御史大夫李玮之子,且家族势大,不知几世的豪族了,依我看来,学宫最好的处置方法就是让我自己辞任了。”
“这样说来,我们难道还得感谢他愿意做这一场戏,而不是直接让他那个做御史大夫的父亲传句话来,将人赶出学宫?”
钟源第一次从她身上感受到戾气,停下脚步来,竟不知如何回她。
良久,他才提起步子,“我方才急着让你回家,便是怕李徹见到你之后,想起来他除了赶走我,还可以阻挠你的前程。”
毕竟是豪族望门,做什么都轻松,学宫的先生、朝廷造册的生员?那又如何?
雪落大了,北分又紧,刮得脸生疼。
钟源深吸一口气,扯起嘴角笑笑,拍着侄儿的肩,“ 天下之大,何处无我容身之地,小令,往好了想,有在学宫任教的经历,我去哪里不是个香饽饽,今日是你祖母寿辰,大好的日子,不必为此事介怀,坏了喜气。”
钟令侧目去看他,被几片雪挡在眼睛上,只看得见他嘴角牵强的笑。
遂也微笑起来,将几包药抱在怀里,不叫落雪打湿了药材,“叔父,侄儿明白的。”
钟源便欣慰道:“明日还得去将飞飞牵回家来,天冷了,还是家里养着好。”
雪漫风急,钟令头脸俱为风雪吹覆,倒是笑了起来,“我去牵来就是了,叔父好生养伤。”
“这点小伤还用不着养,不过既然闲了,倒是可以料理一下家中杂务,这些年你叔母一人料理家事,颇为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