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皇家藏书阁立在水畔,雕花典雅古朴。
一入藏书阁,阴凉的书卷气扑鼻而来,看守的宫人放下手中事务,安静地行礼。
那一袭明黄沿着旋梯上了第七层,脚步放大的回响清晰可辨。
第七层皆是皇家之物,编志,族谱,祖训,应有尽有。
上百书架林立,排列整齐的书卷密密麻麻地塞满了每一处缝隙,兰烟贞看到“景行”那一排,发现上头已填了十三卷,不由得笑道:“朕平日里有这样多的德行美事可流传后世?”
“陛下天命所归,一言一行皆是圣人遗风。”
然而,手却抽出了旁边的楚翰卷,“楚翰”是太皇帝的年号。
绢帛一展,字字墨旧。
从水畔滚来的风携着清新,吹淡了藏书阁内的滞气,半个时辰过去,那一袭明黄仍在案前细看。
沉星垂眉不语,不知他到底在寻找什么,只伫立一旁。
绢帛重新裹起,兰烟贞按着案上的竹简,突然问道:“你自小在宫中,有没有听说过一件事?”
闻言,沉星抬起眼帘。
兰烟贞眸光一凝,顺手一悬,那把竹简“哗啦”坠开,一段天家密辛登时冲撞入脑海——
“楚翰十七年,帝驾惊厥,复醒,忽而拔剑……”
剖、血流、恸哭、悲怒交加,这一字一句,放大在眼前,似残红画卷,徐徐描摹。
沉星猛地跪倒,眉头皱起,语气惶恐:“不敢造次。”
“有没有这回事?”
竹简上的墨字溶成朱砂一样的红,比凄艳火光还要诡异,垂坠在末端,像泪,又像血珠。
却是错觉。
沉星不适地咽了一下,喉咙沙哑:“那时奴才不记事,后曾听人提起过。”
“当真?”
兰烟贞缓缓卷起竹简,握在掌中。
眼见跪地之人艰难颔首,承认了这段密辛:“确闻此事,却不知是否真实,陛下,奴才不敢诽议。”
掌中竹简一收,发出“咯吱咯吱”的紧实声。
攥得沉星心头突突地跳了两下。
面前明黄衣摆一晃,竹简负在了身后,这人走过一排排书架,步至大开的轩窗前,眺望到了华美威严的太慈宫,嗓音醇厚:“原来三人成虎。”
沉星一抬脸,在半明半暗的光影里,这人笑着一回头,说:“朕的生辰要大肆操办一回,热闹些,那些适婚年纪的贵女都请进来。”
“不等世子回来了?”
那一抹笑容模糊在白光里,沉星看不清他的神情,只听到这人顽笑着:“给朕说媒,为什么要等他?”
“遵命,陛下。”
掌中竹简意趣一般地摇,兰烟贞扬起下巴,轻轻言语:“这比谢郡主要联姻更值得欢喜,不是么?谁都有机会做中宫娘娘。”
那可真是好事,岂不知……自从及冠来,这立后立妃的事情催了多少回,懊恼了多少贵女。
沉星嘴角弯起,也不知他这话真不真……但他只管做事:“遵命,陛下。”
与此同时,距离帝都千里之外的桓州府。
大堤之上,江水潮潮,推涌卷起,浪花拍出怒号,湿润的风吹乱了冠带。
行走在堤上的那一道清隽身影巡视着旧年水痕,揣测今年端午节汛的水位。
他不时同身畔的河道官低语数句,又蹲下身用检锤敲了敲地面,紧密沉闷的回响听来却悦耳。
“不错。”
他还没有起身,一道挎剑的身影匆匆赶赴,朝他跪下抱拳:“王爷,陛下手谕到!”
萧逸王一回头,面向走来的传令太监,河道就势跪倒,恭恭敬敬地伏首。
只见这人掏出一份密函,弯腰奉上:“陛下旨意。”
萧逸王单膝一跪,双手高抬过顶:“谨接圣谕。”
风声将王服袍袖鼓得猎猎作响,河道一打量,只见这传令太监风尘仆仆,面带倦色。
萧逸王起身后,将密函挟在指间,转而吩咐:“款冬,将这位公公带去好生歇息。”
“不了,王爷。阅览后请速与奴才同行回京。”
侍卫长款冬与河道颇为惊讶,萧逸王凝眉拆开密函,一见内容,脸色顿时难看得阴沉。
来不及思索,他将密函揣进怀里,大步流星地下了台阶,冲向河堤下的骏马,径直扬鞭离开。
款冬朝河道一拱手,与传令太监速速追去。
风吹得人十分凌乱,河道不知所措地放下行礼的手,目光触到地上丢弃的检锤,喃喃自语,莫非陛下急症了?还是……秀朝一股脑儿打过来了?
只是,借秀朝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罢。
“秀朝情势愈发不明,眼看陛下已迈入天命之年,储秀太子却还未主掌朝政。虽有协权之名,却无监国之实。反观奉朝兵强马壮,一直蠢蠢欲动。”
同样在水畔,郎太傅府邸的风却宁静柔和。
那一把嗓音老迈缓慢,似有夙夜悬心之忧。
郎旭在一旁跟着,仔细听着,不时出神地望向池塘,这里的荷花怎么就一点头不冒?
不知不觉间,他走得太快了些,回身一瞧,自家太爷老态龙钟地佝腰,拄着紫檀拐杖,又在叹息。
搀扶着人的独孤无忧微微蹙眉,低声说:“老师,可是望无忧竭力辅佐东宫?”
“无忧,你身为先太子之后,为君分忧自是分内之事。若你离得太远,如何能帮到太子,这一回入京成家,倒是好事。”
郎旭听得隐隐起疑,瞥向池塘里游荡里的一群鸳鸯,雄者华美张扬,雌者平平无奇。他伫在那里不走,慢慢的,郎家老太爷就错过他的身畔,与独孤无忧倒是更像爷孙俩。
“无忧明白老师意思。”
“喔,当真明白?近来可有多思多省?”
“稍事反省,不得要领。”
落在后头的郎旭闻言,又是一笑,局促地踢着脚底下的石子,一路跟着。
游荡在池塘里的一群鸳鸯亦顺水而行,同他一并往前。
“那老夫著的《长生经》,你拿一本回去看罢。”
他耳尖地捕捉到这名字,心想老爷子真是会胡诌,统共就手写了那么一本,好生舍得。
前头的人还说了些什么,他没有听到,目光渐渐定在一对雄鸟上,两只雏鸟正在梳理羽翼,幼时尚且同存,一旦飞起,就各奔东西。
谁料还没有想个二三,一声苍老的呼唤传来:“郎旭。”
“是,太爷。”
郎旭猛地回神,急急地笑着上去:“太爷,孙子在。”
“你脸上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郎旭左顾右盼,哼哼唧唧地说不出个所以然,他看向独孤无忧,却见这人嘴角微勾,不由得想起方才在茶楼包厢里,也是这样袖手旁观——
包厢里,被痛摔的郎旭连连拍地,不断咳嗽:“干什么,干什么,这是干什么!”
骑压在他身上的桀骜少年笑出声:“真没用,郎旭,还是这样弱不禁风。”
“不要压着我的衣裳,这是新做的绫锦袍子!”
桀骜少年横臂抵着他的颈,笑得发抖:“这么金贵?”
“还不撒手!”
这人一下就跃起来,身形轻巧。
郎旭慢吞吞地起身,趁人不备又突然偷袭,那桀骜少年眼神一亮,一仰腰,敏捷如花豹,一个旋身勾住郎旭的肩,将他反绞在窗台上。
郎旭吃痛,另一手又开始拍窗台:“痛,痛,你在诸城军中鬼混这三四年,身手是不大一样了。”
桀骜少年狠狠地拧着他的肩头,把他往窗外推:“再说大点声,把我害死好不好?”
半个身子都倒吊在窗外,一种摇摇欲坠的惊悚激得浑身一怵,郎旭踢绊他的小腿,从这人臂下一钻,抖擞回身。
他甩了甩衣袖,凑上去将人一揽,又亲亲热热地笑:“哎,知世,你易容成这副鬼样子谁认得出来?”
沈知世被他压得脖子痛,古怪地瞥了他一眼:“急吼吼地把人叫来喝茶,也不知道什么催命的事情,我赶了七八天的夜路。”
那头,独孤无忧已经自顾自地坐下,拎起紫砂壶,倒了一杯茶。
茶水微凉,他端起来,闻了一闻,低声说:“沈知世,那个人怎么说?”
“世子爷,那人的态度很是暧昧。”
沈知世一拱手,往前走了两步,才发觉郎旭重得要死。他暴躁地剜了他一记,沉声道:“不过这回来得巧,世子爷一直叫我注意着洛塘部族的动静,个把月前,偶然同他们打了个照面。”
郎旭笑道:“打起来了?”
沈知世摇摇头,似在思忖:“他们急着赶路,像是在找什么,没有见到洛塘少主,只瞧见了他身边常带着的女护卫。”他看向垂眉不语的独孤无忧,“世子爷,听说你要同奉朝郡主成婚了?”
如果是这样就说得通了,不是么?
两朝结亲,说不定只是噱头,最终目的或许是瓜分洛塘部族。
本来三足鼎立,但是雪线连年逼近,洛塘逐渐南迁,实力稍弱于两朝,一旦成功结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洛塘少主不会坐以待毙。
郎旭暗暗凝眉,心想着长欢以动破静,什么都做得出来,恐怕结亲只是第一步,观那奉朝皇帝上官仪野心十足,麾下群臣更是骁勇善战,提议攻打洛塘不过是时日问题,所以才要两位够分量的人结亲……
他看向独孤无忧,凝起的眉收得更紧,天下棋局,强者执棋,弱者为棋子,洛塘为棋盘。
忽然就有些心寒,想来碌碌众生皆困于方寸之间,囿于蜉蝣命数还不够,还要被权力驱策,裹挟于洪流之中,被碾压成齑粉。
在场之人……无一幸免,没有人逃得过。
见气氛沉闷,沈知世意识到自己或许问了不该说的话,然而他早习惯身份桎梏:“世子爷,咱们的事要早做盘算才是,洛塘一旦卷进来,奉朝势必也要借机搅弄一把。”
“沈知世,你在哪里遇到洛塘的人?”
指尖在紫砂茶杯上绕了一圈,沾染了茶气,独孤无忧机警地问了一句。
“出了沅陵的一处小茶摊。”
沈知世起了疑窦,快速回思哪里不对,郎旭沉吟着,因沅陵与洛塘接壤,故常年重兵驻扎,他们何必冒着风险去那里?
时日太巧了些,方才这人说长欢去了长陵,沅陵与奉朝长陵不过隔水相望……
眼前一丝冷光划过,独孤无忧骤然起身,好,好,原来如此!这狗皇帝,真是处处都有他的影子!
与此同时,一个锐利想法击中了郎旭:“无忧!”
一入藏书阁,阴凉的书卷气扑鼻而来,看守的宫人放下手中事务,安静地行礼。
那一袭明黄沿着旋梯上了第七层,脚步放大的回响清晰可辨。
第七层皆是皇家之物,编志,族谱,祖训,应有尽有。
上百书架林立,排列整齐的书卷密密麻麻地塞满了每一处缝隙,兰烟贞看到“景行”那一排,发现上头已填了十三卷,不由得笑道:“朕平日里有这样多的德行美事可流传后世?”
“陛下天命所归,一言一行皆是圣人遗风。”
然而,手却抽出了旁边的楚翰卷,“楚翰”是太皇帝的年号。
绢帛一展,字字墨旧。
从水畔滚来的风携着清新,吹淡了藏书阁内的滞气,半个时辰过去,那一袭明黄仍在案前细看。
沉星垂眉不语,不知他到底在寻找什么,只伫立一旁。
绢帛重新裹起,兰烟贞按着案上的竹简,突然问道:“你自小在宫中,有没有听说过一件事?”
闻言,沉星抬起眼帘。
兰烟贞眸光一凝,顺手一悬,那把竹简“哗啦”坠开,一段天家密辛登时冲撞入脑海——
“楚翰十七年,帝驾惊厥,复醒,忽而拔剑……”
剖、血流、恸哭、悲怒交加,这一字一句,放大在眼前,似残红画卷,徐徐描摹。
沉星猛地跪倒,眉头皱起,语气惶恐:“不敢造次。”
“有没有这回事?”
竹简上的墨字溶成朱砂一样的红,比凄艳火光还要诡异,垂坠在末端,像泪,又像血珠。
却是错觉。
沉星不适地咽了一下,喉咙沙哑:“那时奴才不记事,后曾听人提起过。”
“当真?”
兰烟贞缓缓卷起竹简,握在掌中。
眼见跪地之人艰难颔首,承认了这段密辛:“确闻此事,却不知是否真实,陛下,奴才不敢诽议。”
掌中竹简一收,发出“咯吱咯吱”的紧实声。
攥得沉星心头突突地跳了两下。
面前明黄衣摆一晃,竹简负在了身后,这人走过一排排书架,步至大开的轩窗前,眺望到了华美威严的太慈宫,嗓音醇厚:“原来三人成虎。”
沉星一抬脸,在半明半暗的光影里,这人笑着一回头,说:“朕的生辰要大肆操办一回,热闹些,那些适婚年纪的贵女都请进来。”
“不等世子回来了?”
那一抹笑容模糊在白光里,沉星看不清他的神情,只听到这人顽笑着:“给朕说媒,为什么要等他?”
“遵命,陛下。”
掌中竹简意趣一般地摇,兰烟贞扬起下巴,轻轻言语:“这比谢郡主要联姻更值得欢喜,不是么?谁都有机会做中宫娘娘。”
那可真是好事,岂不知……自从及冠来,这立后立妃的事情催了多少回,懊恼了多少贵女。
沉星嘴角弯起,也不知他这话真不真……但他只管做事:“遵命,陛下。”
与此同时,距离帝都千里之外的桓州府。
大堤之上,江水潮潮,推涌卷起,浪花拍出怒号,湿润的风吹乱了冠带。
行走在堤上的那一道清隽身影巡视着旧年水痕,揣测今年端午节汛的水位。
他不时同身畔的河道官低语数句,又蹲下身用检锤敲了敲地面,紧密沉闷的回响听来却悦耳。
“不错。”
他还没有起身,一道挎剑的身影匆匆赶赴,朝他跪下抱拳:“王爷,陛下手谕到!”
萧逸王一回头,面向走来的传令太监,河道就势跪倒,恭恭敬敬地伏首。
只见这人掏出一份密函,弯腰奉上:“陛下旨意。”
萧逸王单膝一跪,双手高抬过顶:“谨接圣谕。”
风声将王服袍袖鼓得猎猎作响,河道一打量,只见这传令太监风尘仆仆,面带倦色。
萧逸王起身后,将密函挟在指间,转而吩咐:“款冬,将这位公公带去好生歇息。”
“不了,王爷。阅览后请速与奴才同行回京。”
侍卫长款冬与河道颇为惊讶,萧逸王凝眉拆开密函,一见内容,脸色顿时难看得阴沉。
来不及思索,他将密函揣进怀里,大步流星地下了台阶,冲向河堤下的骏马,径直扬鞭离开。
款冬朝河道一拱手,与传令太监速速追去。
风吹得人十分凌乱,河道不知所措地放下行礼的手,目光触到地上丢弃的检锤,喃喃自语,莫非陛下急症了?还是……秀朝一股脑儿打过来了?
只是,借秀朝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罢。
“秀朝情势愈发不明,眼看陛下已迈入天命之年,储秀太子却还未主掌朝政。虽有协权之名,却无监国之实。反观奉朝兵强马壮,一直蠢蠢欲动。”
同样在水畔,郎太傅府邸的风却宁静柔和。
那一把嗓音老迈缓慢,似有夙夜悬心之忧。
郎旭在一旁跟着,仔细听着,不时出神地望向池塘,这里的荷花怎么就一点头不冒?
不知不觉间,他走得太快了些,回身一瞧,自家太爷老态龙钟地佝腰,拄着紫檀拐杖,又在叹息。
搀扶着人的独孤无忧微微蹙眉,低声说:“老师,可是望无忧竭力辅佐东宫?”
“无忧,你身为先太子之后,为君分忧自是分内之事。若你离得太远,如何能帮到太子,这一回入京成家,倒是好事。”
郎旭听得隐隐起疑,瞥向池塘里游荡里的一群鸳鸯,雄者华美张扬,雌者平平无奇。他伫在那里不走,慢慢的,郎家老太爷就错过他的身畔,与独孤无忧倒是更像爷孙俩。
“无忧明白老师意思。”
“喔,当真明白?近来可有多思多省?”
“稍事反省,不得要领。”
落在后头的郎旭闻言,又是一笑,局促地踢着脚底下的石子,一路跟着。
游荡在池塘里的一群鸳鸯亦顺水而行,同他一并往前。
“那老夫著的《长生经》,你拿一本回去看罢。”
他耳尖地捕捉到这名字,心想老爷子真是会胡诌,统共就手写了那么一本,好生舍得。
前头的人还说了些什么,他没有听到,目光渐渐定在一对雄鸟上,两只雏鸟正在梳理羽翼,幼时尚且同存,一旦飞起,就各奔东西。
谁料还没有想个二三,一声苍老的呼唤传来:“郎旭。”
“是,太爷。”
郎旭猛地回神,急急地笑着上去:“太爷,孙子在。”
“你脸上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郎旭左顾右盼,哼哼唧唧地说不出个所以然,他看向独孤无忧,却见这人嘴角微勾,不由得想起方才在茶楼包厢里,也是这样袖手旁观——
包厢里,被痛摔的郎旭连连拍地,不断咳嗽:“干什么,干什么,这是干什么!”
骑压在他身上的桀骜少年笑出声:“真没用,郎旭,还是这样弱不禁风。”
“不要压着我的衣裳,这是新做的绫锦袍子!”
桀骜少年横臂抵着他的颈,笑得发抖:“这么金贵?”
“还不撒手!”
这人一下就跃起来,身形轻巧。
郎旭慢吞吞地起身,趁人不备又突然偷袭,那桀骜少年眼神一亮,一仰腰,敏捷如花豹,一个旋身勾住郎旭的肩,将他反绞在窗台上。
郎旭吃痛,另一手又开始拍窗台:“痛,痛,你在诸城军中鬼混这三四年,身手是不大一样了。”
桀骜少年狠狠地拧着他的肩头,把他往窗外推:“再说大点声,把我害死好不好?”
半个身子都倒吊在窗外,一种摇摇欲坠的惊悚激得浑身一怵,郎旭踢绊他的小腿,从这人臂下一钻,抖擞回身。
他甩了甩衣袖,凑上去将人一揽,又亲亲热热地笑:“哎,知世,你易容成这副鬼样子谁认得出来?”
沈知世被他压得脖子痛,古怪地瞥了他一眼:“急吼吼地把人叫来喝茶,也不知道什么催命的事情,我赶了七八天的夜路。”
那头,独孤无忧已经自顾自地坐下,拎起紫砂壶,倒了一杯茶。
茶水微凉,他端起来,闻了一闻,低声说:“沈知世,那个人怎么说?”
“世子爷,那人的态度很是暧昧。”
沈知世一拱手,往前走了两步,才发觉郎旭重得要死。他暴躁地剜了他一记,沉声道:“不过这回来得巧,世子爷一直叫我注意着洛塘部族的动静,个把月前,偶然同他们打了个照面。”
郎旭笑道:“打起来了?”
沈知世摇摇头,似在思忖:“他们急着赶路,像是在找什么,没有见到洛塘少主,只瞧见了他身边常带着的女护卫。”他看向垂眉不语的独孤无忧,“世子爷,听说你要同奉朝郡主成婚了?”
如果是这样就说得通了,不是么?
两朝结亲,说不定只是噱头,最终目的或许是瓜分洛塘部族。
本来三足鼎立,但是雪线连年逼近,洛塘逐渐南迁,实力稍弱于两朝,一旦成功结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洛塘少主不会坐以待毙。
郎旭暗暗凝眉,心想着长欢以动破静,什么都做得出来,恐怕结亲只是第一步,观那奉朝皇帝上官仪野心十足,麾下群臣更是骁勇善战,提议攻打洛塘不过是时日问题,所以才要两位够分量的人结亲……
他看向独孤无忧,凝起的眉收得更紧,天下棋局,强者执棋,弱者为棋子,洛塘为棋盘。
忽然就有些心寒,想来碌碌众生皆困于方寸之间,囿于蜉蝣命数还不够,还要被权力驱策,裹挟于洪流之中,被碾压成齑粉。
在场之人……无一幸免,没有人逃得过。
见气氛沉闷,沈知世意识到自己或许问了不该说的话,然而他早习惯身份桎梏:“世子爷,咱们的事要早做盘算才是,洛塘一旦卷进来,奉朝势必也要借机搅弄一把。”
“沈知世,你在哪里遇到洛塘的人?”
指尖在紫砂茶杯上绕了一圈,沾染了茶气,独孤无忧机警地问了一句。
“出了沅陵的一处小茶摊。”
沈知世起了疑窦,快速回思哪里不对,郎旭沉吟着,因沅陵与洛塘接壤,故常年重兵驻扎,他们何必冒着风险去那里?
时日太巧了些,方才这人说长欢去了长陵,沅陵与奉朝长陵不过隔水相望……
眼前一丝冷光划过,独孤无忧骤然起身,好,好,原来如此!这狗皇帝,真是处处都有他的影子!
与此同时,一个锐利想法击中了郎旭:“无忧!”